CN114634714B -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4714B
CN114634714B CN202210393199.3A CN202210393199A CN114634714B CN 114634714 B CN114634714 B CN 114634714B CN 202210393199 A CN202210393199 A CN 202210393199A CN 114634714 B CN114634714 B CN 114634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ein
ionic liquid
composite film
antistatic
based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31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4714A (zh
Inventor
宋士新
于雷
张�浩
李雨霏
王蕊
钟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931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4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4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4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6Applications of disintegrable, dissolvable or edible materials
    • B65D65/466Bio- or photodegradable packag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8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rote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4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45Five-membered 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先进复合膜及其制备领域。该复合膜包括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玉米醇溶蛋白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10‑50。所述的方法是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预先干燥,随后按质量比为100:10‑50比例置于熔融共混设备中,在120‑180℃下混炼3‑10min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置于平板硫化机中在20‑60MPa下模压3‑15min成型。本发明中所用方法无需溶剂、工艺简单、操作灵活且易于工业化制备。本发明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不但具有高的断裂伸长率和良好的柔韧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抗静电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复合膜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之一,是一种可食用且无致敏性的天然蛋白质。由于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高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使其在食品包装和保鲜、药物递送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玉米醇溶蛋白在成膜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疏水链段相互缠结,使得所制备的膜非常脆且具有较差的表面性质,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当其作为食品包装和保鲜膜使用时,通常要求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柔韧性。另外,针对不同的商品特性要求其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能,例如透明、抗菌性和抗静电性等。因此,通过建立加工-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制备出具有不同功能性能的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成为玉米醇溶蛋白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近年来,向玉米醇溶蛋白中共混入不同类型的增塑剂被认为是提高其可塑性和机械性能的有效方法,常见的增塑剂主要有水、甘油、聚乙二醇、聚乙烯醇、油酸、脂肪酸、柠檬酸和异山梨醇等,也有人员采用戊二醛、2-巯基乙醇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化合物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增塑改性。虽然这些增塑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间和分子内作用力,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进而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机械性能,但是其在提升玉米醇溶蛋白功能性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目前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采用流延涂覆和静电纺丝方法,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将玉米醇溶蛋白预先溶解于一定溶剂中(通常为醇水溶液),这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复杂了工艺流程以及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该类方法在工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环境友好、工艺简单且易于工业化的方法制备和开发出具有多功能性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抗静电性和机械性能。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且易于工业化制备等优点。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该复合膜是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共混后得到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20-30。
优选的是,所述的离子液体中阳离子为一、二、三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一、二取代吡啶类阳离子、季铵类阳离子、吡咯烷类阳离子、吗啉类阳离子或哌啶类阳离子;阴离子为Cl-、Br-、I-、BF4 -、PF6 -、FeCl4 -、CF3SO3 -或CH3COO-
优选的是,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或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加入到熔融共混设备中在120-180℃下混炼3-15min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置于平板硫化机中在10-60MPa下模压3-15min成型,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优选的是,所述的混合前,分别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在60-80℃下真空干燥12-48h。
优选的是,所述的熔融共混设备为密炼机、开炼机或螺杆挤出机。
优选的是,所述使用密炼机共混时,共混温度为130-150℃,密炼机转子转速为40-80rpm,共混时间为4-6min。
优选的是,所述使用模压成型时,热压温度为140-170℃,冷压温度为20-30℃,模压压力为30-40rpm,模压时间为5-1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是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进行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得到,其中离子液体可以起到增塑剂的作用,在熔融共混过程中与玉米醇溶蛋白形成强的氢键作用,降低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间作用力,有利于玉米醇溶蛋白的熔融加工;另外,由于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其与玉米醇溶蛋白复合时能够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离子电导率,进而使得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另外,该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以及高的的断裂伸长率和柔韧性,这些优点拓宽了玉米醇溶蛋白在可降解生物基包装膜材料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利用熔融混炼和模压成型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与现有的将玉米醇溶蛋白和复合物预先溶解于溶剂(通常为醇水溶液)之后再流延涂覆或静电纺丝成膜的方法相比,本方法不涉及使用任何溶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具备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操作灵活且易于工业化制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展示图片;
图2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图3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4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图5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图6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介电损耗随频率变化曲线。
图7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交流电导率随频率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该复合膜是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进行熔融共混得到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20-30。
本发明在共混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离子液体的加入量,当离子液体加入量过少时,其对玉米醇溶蛋白的增塑作用有限,使得玉米醇溶蛋白很难进行熔融加工,并且经熔融共混之后无法得到均一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当离子液体的加入量过大时,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会显著增加复合体系的粘度,导致无法制备出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述的离子液体中阳离子为一、二、三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一、二取代吡啶类阳离子、季铵类阳离子、吡咯烷类阳离子、吗啉类阳离子或哌啶类阳离子;阴离子为Cl-、Br-、I-、BF4-、PF6-、FeCl4-、CF3SO3-或CH3COO-。更优选的是,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本发明所述的离子液体来源均为商购,优选购于上海成捷化学公司。
本发明所优选的离子液体具有价格低、化学稳定性好和电导率高等优点,同时其中的咪唑基团能够与玉米醇溶蛋白中C=O和N-H键形成良好的氢键作用,这些优点对于提升玉米醇溶蛋白的柔韧性和抗静电性至关重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加入到熔融共混设备在120-180℃下混炼3-15min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置于平板硫化机中在10-60MPa下模压3-15min成型,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前,优选分别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在60-80℃下真空干燥24-48h。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熔融共混设备为密炼机、开炼机或螺杆挤出机。所述使用密炼机共混时,共混温度优选为130-150℃,转子转速优选为40-80rpm,共混时间优选为4-6min。
所述使用模压成型时,热压温度优选为140-170℃,冷压温度优选为20-30℃,模压压力优选为30-40MPa,模压时间优选为5-10min。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原料均为商购获得。
对比例1
(1)将玉米醇溶蛋白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25g步骤(1)中的玉米醇溶蛋白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膜。
对比例2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1.2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对比例3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1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2.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2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5.0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3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4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10.0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5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12.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对比例1和对比例2很难进行熔融加工,经密炼机得到的产物大部分以颗粒形式存在,这可能是由于玉米醇溶蛋白内强氢键作用以及添加少量离子液体无法有效地增塑玉米醇溶蛋白所导致的。对于对比例3,由于添加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会显著增加复合体系的粘度,导致无法制备出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因此,选用对比例1并将其模压成型以用于和不同实施例进行对比。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进行直接拍照观察,如图1所示,对比例1玉米醇溶蛋白膜颜色较深,随着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含量增加,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颜色逐渐变浅。另外,从对比例1和实施例1-5中可以看出所有膜较为均匀,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没有明显的相分离出现,说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与玉米醇溶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提升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透明性。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采用全反射模式,波数范围为500-4000厘米-1,扫描次数为64,分辨率为4厘米-1。如图2所示,与对比例1红外谱图相比,实施例1-5的红外谱图在1169厘米-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这对应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中咪唑环的特征吸收峰,且峰强随着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对比例1和实施例1-5之间的酰胺I(1647厘米-1)和II(1538厘米-1)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5中酰胺I和酰胺II带中对应的C=O和N-H键特征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增加,并且这两个带的宽度也发生变化,说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中咪唑环与玉米醇溶蛋白中的C=O和N-H键发生了氢键作用,降低了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间和分子内的氢键作用,进而说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可起到增塑玉米醇溶蛋白的作用。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进行拉伸测试。如图3所示,对比例1具有最低的断裂伸长率和最高的屈服强度,说明玉米醇溶蛋白的脆性很高。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屈服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在实施例5中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达到了390%,说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起到了增塑剂作用,增加了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链的柔顺性,使得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所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所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样品厚度约为0.2毫米,采用透过模式,波长范围为200-800纳米。如图4所示,相比于对比例1,实施例1-5中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透光性明显增加,实施例3中复合膜的透明性最高,说明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的添加有利于提升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透明性。
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所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进行介电测试,采用LCR表在102-106赫兹频率范围内进行测试,样品上下喷涂8毫米银电极。如图5和图6所示,对比例1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与之相比,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逐渐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了迁移,以及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的增塑作用增加了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链的柔韧性,使其在电场下具有较高的介电松弛行为,因此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图7给出了对比例1和实施例1-5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交流电导率的频率依赖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较低频率下,对比例1的交流电导率最低,与之相比,实施例1-5中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在相同频率下的交流电导率逐渐升高,说明复合膜的导电性随着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实施例6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7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8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9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0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1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丁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丁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2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丁基-3-乙烯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丁基-3-乙烯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3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密炼机中,在130℃下进行熔融混炼5min,转子速度为60rpm;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实施例14
(1)将玉米醇溶蛋白和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在70℃下真空干燥24h;
(2)将干燥后的25g玉米醇溶蛋白和7.5g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加入双螺杆挤出中,在160℃下进行熔融混炼,喂料速度为60rpm,得到复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平板硫化机下模压成型,热压温度为160℃,冷压温度为25℃,模压压力为30MPa,模压时间为10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Claims (7)

1.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是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熔融共混后得到的;
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10-50配比,加入到熔融共混设备在120-180 ℃下混炼3-15 min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置于平板硫化机中在10-60 MPa下模压3-15min成型,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离子液体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前,分别将玉米醇溶蛋白和离子液体在60-80 ℃下真空干燥12-48 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融共混设备为密炼机、开炼机或螺杆挤出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密炼机共混时,共混温度为120-180 ℃,转子转速为40-80 rpm,共混时间为3-10 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压成型时,热压温度为120-180 ℃,冷压温度为10-40 ℃,模压压力为10-60 MPa,模压时间为3-15 min。
CN202210393199.3A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634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3199.3A CN114634714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3199.3A CN114634714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714A CN114634714A (zh) 2022-06-17
CN114634714B true CN114634714B (zh) 2023-05-26

Family

ID=8195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3199.3A Active CN114634714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47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108065T3 (pl) * 2007-01-08 2013-05-31 Thueringisches Inst Fuer Textil Und Kunststoff Forschung E V Sposób wytwarzania kształtek z białek z cieczami jonowymi
EP3632988A4 (en) * 2017-06-02 2021-03-10 Institute of National Colleges of Technology, Japan PROTEIN SHAPED BODIES AND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ING, PROTEIN SOLUTION AND PROTEIN SHAPED BODY SOFTENERS
CN109616335A (zh) * 2018-12-07 2019-04-1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聚离子液体/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714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iviero et al. Effect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n film blowing ability of thermoplastic zein
CN104004283A (zh) 环保可用于印刷的双向拉伸聚苯乙烯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WO2003020823A1 (de) Kunststoff-formkörper auf basis von polyvinylalkohol,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mittels thermoplastischer verfahr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CN103819927A (zh) 一种浅色抗静电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34714B (zh) 一种高柔韧抗静电玉米醇溶蛋白基透明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4284A (zh) 高韧性聚苯乙烯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49807B (zh) 聚乙烯醇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熔融加工方法
CN103360906A (zh) 磁环用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绝缘漆
CN113292688A (zh) 一种复合抗菌剂、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42372B (zh) 一种淀粉基胶囊外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51919B (zh) 一种聚乙烯醇复合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7524B (zh) 一种甘蔗纤维素基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01086A (zh) 一种强效减震丁基密封胶
CN114736404A (zh) 一种显著改善增塑剂迁移的聚乙烯醇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599A (zh) 一种二氧化硅溶胶改进的耐热性淀粉降解塑料及制备方法
AU2014305629B2 (en) Continuous celluloid twin screw extrusion process
CN108659319A (zh) 一种添加麦饭石的聚乙烯保鲜膜
CN104004286A (zh) 高透光性、高抗冲聚苯乙烯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15873313B (zh) 一种马来酸增塑热塑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4530580A (zh) 咖啡色聚苯乙烯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94814A (zh) 环保型醋酸纤维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7736522A (zh) 一种低气味木纹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7866260A (zh) 一种可降解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7588A (zh) 一种改性煅烧高岭土聚氯乙烯复合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324080C (zh) 改性聚乙烯膜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