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3299B - 管连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连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3299B CN114623299B CN202110909000.3A CN202110909000A CN114623299B CN 114623299 B CN114623299 B CN 114623299B CN 202110909000 A CN202110909000 A CN 202110909000A CN 114623299 B CN114623299 B CN 1146232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receiving
- side jig
- pipe
- ji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141 Ductile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08 Crucible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6 corrosion pre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5 industri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8—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提供管连结装置,能够防止紧固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的螺栓的破损,对于作用于多方向的外力也能够发挥较高的脱离防止功能。管连结装置(11)防止管路结构部件(1、2)彼此脱离,其具有:受口侧治具(4),其安装于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2)的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插口侧治具(3),其安装于呈密封状插入于受口部(2a)的另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1)的插口部(1a)的外周面(1b);以及多个螺栓(61)和螺母(62、63),它们沿轴向连结受口侧治具(4)和插口侧治具(3),其中,插口侧治具(3)具有:倾动抑制部(7),其抑制相对于插口部(1a)的倾动;贯穿插入孔(33),其呈允许螺栓(61)和螺母(63)相对移动的形状;以及鼓出部(32),其具有贯穿插入孔(33),允许螺栓(61)和螺母(63)相对移动,受口侧治具(4)具有能够相对于受口部(2a)倾动地安装的内周部(42a、42b、42e)。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管路结构部件彼此的脱离的管连结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既有的水管等管路是将多个管路结构部件连结而构成的。作为管路结构部件彼此的连接方法,采用如下的管连结装置:在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受口部隔着环状的密封部件而插入另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插口部,在连接成密封状的连接部位防止管路结构部件彼此的脱离。
作为这样的管连结装置,具有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管连结装置具有:环状的受口侧治具,其安装于受口部的外周面;环状的插口侧治具,其安装于插口部的外周面;以及多个螺栓和螺母,它们将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沿轴向连结起来。受口侧治具以包围外嵌于受口部的外周面的受口锁定环的外径侧的方式配置,通过将与受口侧治具螺合的固定螺栓沿内径方向紧固而将受口锁定环按压于受口部的外周面,利用其反作用力将受口侧治具牢固地安装于受口部。另外,插口侧治具以包围外嵌于插口部的外周面的插口锁定环的外径侧的方式配置,通过将与插口侧治具螺合的固定螺栓沿内径方向紧固而将插口锁定环按压于插口部的外周面,利用其反作用力将插口侧治具牢固地安装于插口部。
在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供螺栓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通过将螺栓贯穿插入于各贯穿插入孔,并利用螺栓头部和螺母将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沿轴向紧固,从而将管路结构部件彼此以不能脱离的方式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715号公报(第7页、第1图)
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管连结装置中,利用螺栓和螺母将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在接近轴向的方向上紧固,因此能够防止插口部由于管路使用时的流体压力而从受口部脱离。但是,在这样的管连结装置中,由于流体压力、土压力、车等的载荷、地震等各种外力,在插口部与受口部的连接部位不仅作用有沿使它们脱离的方向作用的力,有时还在使它们弯曲的方向上作用有力。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管连结装置中,由于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通过固定螺栓而分别牢固地安装于受口部和插口部,因此在力作用于使插口部与受口部的连接部位弯曲的方向时,追随受口部的动作的受口侧治具与追随插口部的动作的插口侧治具相对移动,其结果为,螺栓有可能受到较大的剪切力而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连结装置,该管连结装置能够防止将受口侧治具和插口侧治具紧固的螺栓的破损,并且对于作用在多个方向上的外力也能够发挥较高的脱离防止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管连结装置是防止所述管路结构部件彼此脱离的管连结装置,该管连结装置具有:受口侧治具,其安装于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受口部的外周面;插口侧治具,其安装在呈密封状插入于所述受口部的另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插口部的外周面上;以及多个螺栓和螺母,它们将所述受口侧治具和所述插口侧治具沿轴向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侧治具具有:倾动抑制部,其抑制相对于所述插口部的倾动;贯穿插入孔,其呈允许所述螺栓和螺母相对移动的形状;以及鼓出部,其具有所述贯穿插入孔,允许所述螺栓和螺母相对移动,所述受口侧治具具有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受口部倾动的方式安装的内周部。
根据该特征,在由于外力而在受口部和插口部的连接部分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时,抑制相对于插口部的倾动,将追随该插口部移动的插口侧治具和相对于受口部倾动的受口侧治具连结起来的螺栓在插口侧治具的贯穿插入孔内相对移动,并且与该螺栓协作的螺母能够相对于具有插口侧治具的贯穿插入孔的鼓出部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灵活地释放施加于该螺栓的剪切力,从而能够减轻施加于螺栓的负荷而防止螺栓的破损。因此,针对作用于多方向的外力也能够发挥较高的脱离防止功能。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受口侧治具的所述内周部具有凸部,该凸部与所述受口部的向外径侧鼓出的部分抵接。
根据该特征,通过使受口侧治具的凸部与受口部的向外径侧鼓出的部分抵接,能够减小该受口侧治具与受口部的抵接面积,因此容易使受口侧治具相对于受口部倾动。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呈曲面状。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受口侧治具相对于受口部顺畅地倾动。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受口侧治具的所述内周部具有倾动限制部,该倾动限制部设置于在轴向上与所述凸部分离的位置,与所述受口部的外周面抵接而限制倾动。
根据该特征,能够通过倾动限制部来限制受口侧治具相对于受口部的过度的倾动。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倾动限制部呈曲面状。
根据该特征,能够防止倾动限制部咬入受口部的外周面而对受口部的外周面造成损伤。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受口侧治具呈环状。
根据该特征,针对任意方向的弯曲的力也能够使受口侧治具倾动。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受口侧治具由多个分割体形成为环状。
根据该特征,能够简便地将环状的受口侧治具安装于受口部的具有鼓出的部分的外周面。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插入孔是沿径向延伸的长孔。
根据该特征,能够沿着长孔在径向上引导螺栓。另外,能够应对径向的尺寸不同的各种受口部和插口部。
所述管连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长孔的外径侧的部位形成为在周向上比该长孔的内径侧的部位宽。
根据该特征,由于长孔的周向的宽度比螺栓的直径大,因此除了受口部和插口部的弯曲,还能够追随受口部和插口部的周向的相对移动、即扭转。另外,由于长孔的外径侧的部位形成为在周向上比长孔的内径侧的部位宽,因此能够根据贯穿插入于长孔的螺栓的转动半径来确保螺栓沿周向的移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管连结装置将插口管和受口管连结起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后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插口侧治具的图。
图3是从轴向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受口侧治具的图。
图4的(a)是从内径侧观察受口侧治具的分割体的图,图4的(b)是从轴向后端侧观察分割体的图,图4的(c)是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连接部的图,图4的(d)是从外径侧观察图4的(c)的图,图4的(e)是从外径侧观察肋的图,图4的(f)是图4的(b)的A-A线剖视图,图4的(g)是同样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管连结装置的一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将管连结装置应用于直管的受口管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的(a)是示出弯曲方向的力未作用于受口部和插口部的连接部分的状态的图2的C-C线剖视图,(b)是同样的D-D线剖视图。
图8的(a)是根据图7的状态示出弯曲方向的力作用于受口部和插口部的连接部分的状态的图2的C-C线剖视图,图8的(b)是同样的D-D线剖视图。
图9是示出插口侧治具和受口侧治具相对于插口管和受口管的相对移动的剖视图。
图10的(a)是根据图9的状态示出弯曲方向的力作用于受口部和插口部的连接部分的状态的图2的C-C线剖视图,图10的(b)是同样的D-D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管连结装置将插口管和受口管连结起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从轴向后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插口侧治具的图。
图13是从轴向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受口侧治具的图。
图14的(a)是从轴向后端侧观察受口侧治具的图,图14的(b)是图14的(a)的E-E线剖视图,图14的(c)是同样的F-F线剖视图,图14的(d)是同样的G-G线剖视图。
图15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管连结装置将插口管和受口管连结起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从轴向后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插口侧治具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图。
标号说明
1:插口管(管路结构部件);1a:插口部;1b:外周面;2:受口管(管路结构部件);2a:受口部;2b:外周面(向外径侧鼓出的部分);3:插口侧治具;4:受口侧治具;6:连结件;7:卡定部件(倾动抑制部);11:管连结装置;20:受口管(管路结构部件);33、33’:长孔(贯穿插入孔);41:分割体;42a:凸部(内周部);42b:延伸设置部(内周部);42e:后端部位(内周部、倾动限制部);43:贯穿插入孔;61、61’:螺栓轴(螺栓);62、63、64:螺母;72:卡定部件(倾动抑制部);112:管连结装置;120:间隔件;200:受口管(管路结构部件);200a:受口部;200b:凸缘部;200c:贯通孔;302~304:插口侧治具;330:长孔;330a:内径侧部位;330b:外径侧部位;331:长孔;331a、331b:径向两端面;402:受口侧治具;412:分割体;422B、422C: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管连结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10对实施例1的管连结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将图1的右侧(插口管的前端侧)作为前端侧,并且将图1的左侧作为后端侧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构成本实施例的管路结构部件的插口管1和受口管2例如是埋设于地下的自来水道用的球墨铸铁制的异形管,内周面被砂浆层覆盖。另外,本发明的插口管1和受口管2可以是其他铸铁、钢等金属制的、或者混凝土制的、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者聚烯烃制等,也可以如后所述是直管。另外,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内周面不限于砂浆层,例如也可以被环氧树脂等覆盖,或者也可以通过粉体涂装将适当的材料覆盖于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内周面。另外,插口管1和受口管2内的流体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自来水,例如除了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下水等以外,也可以是气体或者气体与液体的气液混合体。
如图1所示,插口管1形成有直管状的外周面向前端侧的端部延伸的插口部1a,受口管2在后端侧的端部形成有受口部2a,插口部1a插入于受口部2a。
在插口部1a与受口部2a之间沿径向夹压而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5,插口部1a与受口部2a之间被密封部件5密封。该密封部件5收纳在从受口部2a的端面2c沿管轴方向分离而形成于内周面的凹部2d内。
插口部1a插入于受口部2a的插口管1和受口管2通过管连结装置11以防止了沿轴向的脱离的状态连结。
管连结装置11主要由插口侧治具3、受口侧治具4以及连结件6构成,该插口侧治具3外嵌于插口部1a的外周面1b,该受口侧治具4外嵌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该连结件6将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连结起来。
如图2所示,插口侧治具3具有从管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环状的一体构造的基部31和向基部31的外径侧鼓出的多个鼓出部32。鼓出部32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8个。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插口侧治具3是球墨铸铁制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钢制等其他金属制的或者合成树脂制的。另外,基部31不限于一体构造,也可以是分割构造。
在该鼓出部32上分别沿径向延伸形成有作为贯穿插入孔的长孔33,在该长孔33中贯穿插入有连结件6的螺栓轴61。另外,鼓出部32和长孔33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插口管1、受口管2以及受口侧治具4的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基部31的内径侧,朝向插口部1a的外周面开口的多个收纳凹部34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4个。
在各收纳凹部34中收纳有在周向上呈圆弧状的作为倾动抑制部的卡定部件7。该卡定部件7在其内周面形成有爪部71。另外,收纳凹部34和卡定部件7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另外,爪部71不限于在各卡定部件上仅形成有1个,也可以形成多个。
另外,在基部31的外径部,在相邻的各鼓出部32之间沿径向贯穿的多个螺纹孔35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8个,各螺纹孔35分别配设于各收纳凹部34的周向两端附近。
在该各螺纹孔35中分别螺合有按压螺栓8,通过使按压螺栓8沿插口侧治具3的内径方向螺旋插入而行进,将卡定部件7朝向插口部1a按压,爪部71咬入插口部1a的外周面1b,从而将插口侧治具3和插口部1a一体地固定。另外,螺纹孔35和按压螺栓8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按压螺栓8的行进方向不仅限于与管轴方向垂直的径向,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管轴方向倾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口侧治具4通过利用T头螺栓44和螺母45连结2个圆弧状的分割体41、41而构成为环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受口侧治具4是球墨铸铁制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钢制等其他金属制的或者合成树脂制的。此外,受口侧治具4的分割数也可以自由地变更。
在该受口侧治具4中,在沿周向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对应的位置,多个贯穿插入孔43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8个,在该贯穿插入孔43中贯穿插入有连结件6的螺栓轴61。该贯穿插入孔43形成为直径比螺栓轴61稍大。另外,贯穿插入孔4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长孔33的数量而自由地变更。此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插口管1、受口管2以及插口侧治具3的图示。
如图1和图4所示,分割体41主要由沿轴向观察时呈圆弧状的基部42A和设置于基部42A的周向两端的连接部42B。
基部42A具有:凸部42a,其以与比受口管2的直管部分向外径侧鼓出的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呈环状抵接的方式朝向内径侧突出;筒状的延伸设置部42b,其从凸部42a的外径侧的位置向轴向后端侧(即插口管1侧)延伸,以及竖立设置部42c,其从延伸设置部42b的后端向外径方向立起,在竖立设置部42c上沿周向分离地形成有4个贯穿插入孔43。另外,凸部42a在沿轴向观察时呈曲面形状。
另外,延伸设置部42b从凸部42a朝向轴向后端侧平缓地弯曲并且向外径方向延伸。即,延伸设置部42b成为在其后端部位42e与凸部42a之间向内径侧开口的凹状部。另外,后端部位42e在沿轴向观察时呈曲面形状(参照图5)。这些凸部42a、延伸设置部42b以及后端部位42e构成受口侧治具4的内周部。
另外,在基部42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结延伸设置部42b和竖立设置部42c的肋42d,因此分割体41具有较高的刚性。
各连接部42B形成为从延伸设置部42b和竖立设置部42c的周向端部向外径侧伸出,形成有2个沿与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贯穿的贯通孔46。分割体41彼此通过使各分割体41的连接部42B重合,将T头螺栓44贯穿插入于对应的各贯通孔46并紧固螺母45而连结。
如图1和图5所示,连结件6由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的作为螺栓的螺栓轴61、从螺栓轴61的前端侧螺合的螺母62以及从螺栓轴61的后端侧螺合的螺母63构成。
通过将螺栓轴61贯穿插入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和受口侧治具4的贯穿插入孔43,并使螺母62、63与该螺栓轴61螺合,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在接近管轴方向的方向上被紧固而被连结。即,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被连结件6限制向远离管轴方向的方向的相对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1对管连结装置11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另外,对新设置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情况的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插口侧治具3贯穿插入于插口管1,成为将插口侧治具3放置于插口管1的状态。接下来,隔着密封部件5将插口管1的插口部1a嵌入于受口管2的受口部2a。
接下来,利用T头螺栓44和螺母45将分割体41、41的连接部42B、42B彼此连结起来,将受口侧治具4组装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
如图5所示,在将受口侧治具4组装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的状态下(即,外力未作用于受口侧治具4的通常状态),延伸设置部42b的内周面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相比向外径侧分离地配置,仅凸部42a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接触。
详细而言,凸部42a在沿轴向观察时呈曲面形状,因此凸部42a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在周向上呈线状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将受口侧治具4组装于作为异形管的受口管2的方式,但例如如图6所示,也能够将受口侧治具4组装于作为外形与受口管2不同的直管的受口管20。
这样,由于受口侧治具4的延伸设置部42b成为向内径侧开口的凹状部,因此也能够应对各种异形管或直管等的形状差异、在管表面产生的锈、作为公差允许的管个体的尺寸差等。
接下来,通过贯穿插入于上述长孔33、贯穿插入孔43的螺栓轴61和与其两端螺合的螺母62、63,将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在接近管轴方向的方向上紧固而连结。通过该连结,插口侧治具3的沿管轴方向突出的前端部36与受口部2a的端面2c抵接,并且受口侧治具4的凸部42a与受口部2a的鼓出的外周面2b在整周范围内呈线状接触而卡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螺栓轴61配置为靠近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的外径侧,但在螺栓轴61的外径侧与长孔33之间形成有间隙(参照图2、5)。
接下来,将插口侧治具3的各按压螺栓8紧固,使卡定部件7的爪部71咬入插口部1a的外周面1b,将插口侧治具3和插口部1a牢固地固定,由此完成管连结装置11的组装。
在将通过管连结装置11连接成不能脱离的插口管1和受口管2埋设于地下之后,在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内部流动有自来水等流体(即成为使用状态)。此时,由于在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内部流动的流体压力、土压力、车或卡车的轮载荷、地震等各种外力施加于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有时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脱离方向、弯曲方向等多方向的力。其中,在作用有脱离方向的力时,由于固定于插口部1a的插口侧治具3和卡定于受口部2a的外周面的受口侧治具4通过连结件6而连结,因此能够防止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脱离。
接下来,使用图7至图9对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时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8和图9中,图示了受口管2在图示中不移动而插口管1的插口部1a的前端相对于该受口管2沿向下方下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管路上,对插口管1和受口管2都进行弯曲的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之前的各部件的状态,用实线图示出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之后的各部件的状态。
如图7的(a)、(b)所示,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未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的状态下,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与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管轴大致垂直地配置。
另外,各螺栓轴61沿与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大致垂直的方向、即与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管轴大致平行地配置。
如图8的(a)所示,插口侧治具3追随插口管1而一体地动作,以插口管1的插口部1a相对于受口管2向下方下降的方式倾动,受口侧治具4经由连结件6而以追随插口侧治具3的方式倾动,并且在轴向上滑动。
此时,如图8的(a)、(b)所示,各螺栓轴61追随受口侧治具4而倾动。
另外,螺母62、63仍然与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抵接,从而维持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脱离防止功能。
具体而言,如图8的(a)和图9所示,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时,通过卡定部件7(参照图1)使固定于插口管1的插口侧治具3与插口管1一体地动作。此时,虽然插口侧治具3的倾动被作为倾动抑制部件的卡定部件7抑制,但容许一定程度的微小的倾动,倾动并没有被限制。插口管1和插口侧治具3以作为插口侧治具3的上部的前端面与受口管2的后端面的抵接部位的前端部36为支点相对于受口管2弯曲。
另一方面,受口侧治具4的下端部通过插口侧治具3并经由连结件6而被向后端侧拉伸,由此受口侧治具4相对于受口管2倾动,并且受口侧治具4的下部的凸部42a’在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上滑动而向后端侧移动(图9的下侧),受口侧治具4的上部的凸部42a在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上滑动而向前端侧移动(图9的上侧)。
此外,受口侧治具4的上部的后端部位42e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抵接,受口侧治具4相对于受口管2的过度的倾斜被限制。即,后端部位42e作为限制受口侧治具4的倾动的倾动限制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插口管1和受口管2弯曲时,插口侧治具3与受口侧治具4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发生变化,并且螺栓轴61追随受口侧治具4,因此螺栓轴61相对于插口侧治具3的相对的角度发生变化。
此时,配置于受口侧治具4的上部和下部的螺栓轴61能够在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内沿径向相对移动,因此即使螺栓轴61相对于插口侧治具3相对地倾斜,也能够释放施加于螺栓轴61的负荷。
此外,伴随着上述螺栓轴61在长孔33内相对移动,与该螺栓轴61螺合的螺母63能够沿着插口侧治具3的鼓出部32的端面在径向上滑动而相对移动,因此即使螺母63伴随着螺栓轴61而相对于插口侧治具3相对地倾斜,也能够释放施加于螺母63和螺栓轴61的负荷。
另外,如图8的(b)所示,配置于从配置于上部和下部的螺栓轴61和长孔33沿周向偏移90度的位置的螺栓轴61’和长孔33’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几乎不能容许相对移动的尺寸关系,因此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时,插口管1和插口侧治具3以螺栓轴61’与长孔33’的接触部分为支点相对于受口管2和受口侧治具4相对地倾动。这样,通过使插口管1和插口侧治具3相对于受口管2和受口侧治具4相对地倾动,能够释放施加于螺栓轴61’和长孔33’的剪切力。另外,由于相对于弯曲方向的螺栓轴61在长孔33中的避让量因螺栓轴61’在长孔33’中的避让量或其他长孔33而在周向上不同,因此能够发挥针对弯曲的特别的柔软性和刚性。特别是在同时产生弯曲和脱离的情况下等是有效的。
此外,根据图8的(a)、图9的状态,在受口部2a和插口部1a的连接部分作用有弯曲方向的过大的力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螺栓轴61相对于长孔33的相对移动和螺母63相对于鼓出部32的相对移动以外,如图10的(a)所示,通过在螺栓61上产生弯曲,还能够分散地释放该弯曲方向的力。此时,由于长孔33具有能够容许螺栓61的弯曲的径向的开口尺寸,因此不会与螺栓61接触,不用担心产生局部的应力。
另外,如图10的(b)所示,配置于从配置于上部和下部的螺栓轴61和长孔33沿周向偏移90度的位置的螺栓轴61’和长孔33’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几乎不能容许相对移动的尺寸关系,因此在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作用有弯曲方向的进一步的力时,螺栓轴61’以螺栓轴61’和长孔33’的接触部分为支点而稍微弯曲。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由于外力而在受口部2a和插口部1a的连接部分作用有弯曲方向的力时,通过卡定部件7抑制相对于插口部1a倾动,将追随该插口部1a移动的插口侧治具3和相对于受口部2a倾动的受口侧治具4连结起来的连结件6的螺栓轴61能够在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内相对移动,并且与该螺栓轴61协作的螺母63能够相对于具有长孔33的鼓出部32滑动地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灵活地释放施加于该螺栓轴61的剪切力,从而能够减轻施加于螺栓轴61的负荷而防止螺栓轴61的破损。因此,针对作用于多方向的外力也能够发挥较高的脱离防止功能。
另外,受口侧治具4的内周部具有与受口管2的向外径侧鼓出的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抵接的凸部42a。由此,通过使受口侧治具4的凸部42a与受口部2a的向外径侧鼓出的外周面2b抵接,能够减小该受口侧治具4与受口部2a的抵接面积,因此容易使受口侧治具4相对于受口部2a倾动。
另外,由于受口侧治具4的凸部42a在沿轴向观察时呈曲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受口侧治具4在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上沿轴向滑动,并且能够使受口侧治具4相对于受口部2a顺畅地倾动。此外,能够防止凸部42a咬入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而造成损伤。
另外,受口侧治具4的内周部在与凸部42a相比沿轴向分离的位置设置有作为倾动限制部的后端部位42e,该后端部位42e与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抵接,因此能够限制受口侧治具4相对于受口部2a的过度的倾动。
另外,由于后端部位42e呈曲面状,因此能够防止后端部位42e咬入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而造成损伤。
另外,由于受口侧治具4呈环状,因此即使在插口管1与受口管2的连接部位沿任意方向作用有弯曲的力,也能够使受口侧治具4适当地倾斜。
另外,由于受口侧治具4由2个分割体41、41形成为环状,因此能够将环状的受口侧治具4简便地安装于比直管部分向外径侧鼓出的受口部2a的外周面2b。
另外,由于长孔33沿径向延伸,因此能够沿着长孔33在径向上引导螺栓轴61。即,能够防止插口管1和受口管2在与管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地滑动。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图11至图14对实施例2的管连结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省略重复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管连结装置112的插口侧治具302中,向基部312的外径侧鼓出的多个鼓出部322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6个。在该鼓出部322上形成有长孔33。另外,鼓出部322和长孔33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
另外,在基部312的内径侧,朝向插口部1a的外周面开口的多个收纳凹部342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个,在各收纳凹部342中收纳有卡定部件72。另外,收纳凹部342和卡定部件72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
另外,在基部312的外径部,在相邻的各鼓出部322之间沿径向贯穿的多个螺纹孔352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6个,在各螺纹孔352上分别螺合有按压螺栓8。另外,螺纹孔352和按压螺栓8的数量也可以自由地变更。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口侧治具402由2个圆弧状的分割体412、412构成。另外,受口侧治具402的分割数也可以自由地变更。
在该受口侧治具402中,在沿周向与插口侧治具302的长孔33对应的位置,多个贯穿插入孔43在周向上等配地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6个,在该贯穿插入孔43中贯穿插入有螺栓轴61。另外,贯穿插入孔4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长孔33的数量而自由地变更。
如图13和图14所示,分割体412具有基部422A和设置于基部422A的两端部的连接部422B、422C。另外,除了贯穿插入孔43的数量以外,基部422A是与实施例1的基部42A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设置于基部422A的一端的连接部422B从基部422A的前端部侧以比该基部422A的轴向的宽度小的宽度沿周向延伸设置,形成有构成贯穿插入孔43的孔43a。
设置于基部422A的另一端的连接部422C从基部422A的后端部侧以比该基部422A的轴向的宽度小的宽度沿周向延伸设置,形成有构成贯穿插入孔43的孔43b。
接下来,根据图11和图13对将受口侧治具402组装于受口部2a的步骤进行说明。
将受口侧治具402组装于受口部2a时,首先,使各分割体412、412的连接部422B、422C在轴向上重叠。接下来,在将螺栓轴61贯穿插入于在轴向上重叠的孔43a、43b之后,通过以从轴向两侧夹持连接部422B、422C的方式紧固螺母62和螺母64,从而相对于受口侧治具402的受口部2a构成为环状。
这样,各分割体412、412彼此利用螺栓轴61和螺母62、64而连结,因此不需要另外准备将分割体412、412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单元,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另外,能够形成为对于弯曲兼具有效的柔软性和刚性的构造。
另外,由于以从轴向两侧夹持连接部422B、422C的方式由螺栓轴61和螺母62、64连结,因此受口侧治具402的各分割体412、412彼此的连接部位比与插口侧治具302连结的其他部位容易追随插口侧治具302。因此,通过预先将分割体412、412彼此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插口管1和受口管2容易因外力而相对移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使插口侧治具302和受口侧治具402追随插口管1和受口管2的相对移动。
[实施例3]
接下来,参照图15和图16对实施例3的管连结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省略重复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3的受口管200在受口部200a的后端部具有向外径侧伸出的凸缘部200b。在该凸缘部200b上,在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同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8个)的沿轴向贯穿的贯通孔200c。
该贯通孔200c配置于比实施例1的受口侧治具4的贯穿插入孔43靠内径侧的位置。另外,本实施例3的插口侧治具3与实施例1的插口侧治具3相同。
接下来,对插口管1与受口管200的连接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使插口侧治具3贯穿插入于插口管1,成为将插口侧治具3放置于插口管1的状态。接下来,将插口管1隔着密封部件50贯穿插入于受口管200。该密封部件50收纳在与受口部200a的端面200e相连且形成于内周面的凹部200d内。
接下来,将T头螺栓601从前端侧贯穿插入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和受口管200的贯通孔200c,将螺母603从后端侧紧固于该T头螺栓601。由此,插口侧治具3相对于凸缘部200b被相对地拉近,插口侧治具3的基部31的前端部36沿轴向按压密封部件50的后端面,从而提高插口部1a与受口部200a之间的密封性。
接下来,通过紧固插口侧治具3的各按压螺栓8,使卡定部件7的爪部71咬入插口部1a的外周面1b,完成插口管1与受口管200的连接。
如上所述,由于贯通孔200c配置于比实施例1的受口侧治具4的贯穿插入孔43靠内径侧的位置,因此如图16所示,T头螺栓601的轴部配置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的内径侧。这样,由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沿径向延伸,因此能够应对径向的尺寸不同的各种受口部和插口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例示了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的周向的宽度在整个径向上恒定的方式,但例如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1,如图17所示,插口侧治具303的长孔330的内径侧部位330a和外径侧部位330b的周向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长孔330形成为外径侧部位330b在周向上比内径侧部位330a宽。另外,内径侧部位330a能够以在周向上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供螺栓轴61贯穿插入。换言之,内径侧部位330a的周向的宽度形成为比螺栓轴61的直径稍大。
这样,由于长孔330的周向的宽度比螺栓轴61的直径大,因此除了插口部1a和受口部2a向弯曲的方向的相对移动以外,还能够追随插口部1a和受口部2a的周向的相对移动、即扭转。
另外,由于长孔330的外径侧部位330b形成为在周向上比内径侧部位330a宽,因此能够根据贯穿插入于长孔330的螺栓轴61的转动半径来确保螺栓轴61沿周向的移动量。即,能够确保贯穿插入于向扭转方向的移动距离较长的外径侧部位330b的螺栓轴61沿周向的移动量。
另外,长孔可以呈外径侧的部位比内径侧的部位在周向上大的T字形状,也可以呈内径侧的部位和外径侧的部位比径向中央的部位在周向上大的形状(即葫芦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例示了螺栓轴61直接插入于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和受口侧治具4的贯穿插入孔43,并且螺母62、63与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直接接触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2,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连结件6隔着间隔件120、120而安装于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
具体而言,间隔件120由合成树脂或橡胶等比金属柔软的材料形成,具有能够供螺栓轴61贯穿插入的筒状部121和从筒状部121的一端向外径方向伸出的檐部122。
筒状部121配置于螺栓轴61与长孔33或贯穿插入孔43之间,檐部122配置于螺母62与受口侧治具4之间或者螺母63与插口侧治具3之间。由此,由于作为金属彼此的连结件6不与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结件6或者插口侧治具3和受口侧治具4的破损。另外,间隔件120优选由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或橡胶等材料构成,通过这样能够得到电防腐蚀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例示了插口侧治具3的长孔33的径向两端面与管轴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但例如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3,如图19所示,插口侧治具304的长孔331的径向两端面331a、331b也可以以朝向前端侧(即,受口侧治具4侧)扩开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由此,在螺栓轴61与插口侧治具304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时,能够使螺栓轴61和长孔331的径向两端面331a、331b不接触。另外,在螺栓轴61与插口侧治具304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并且螺栓轴61瞬间发生弹性变形时,也能够使螺栓轴61和长孔331的径向两端面331a、331b不接触,从而能够释放施加于螺栓轴61的负荷。另外,长孔也可以形成为其前端侧周缘朝向前端侧在整周范围内扩开。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使具有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或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3中,例示了卡定部件作为倾动抑制部,但只要是抑制插口侧治具相对于插口部的倾动的部件,则能够自由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例示了插口侧治具的贯穿插入孔是沿径向延伸的长孔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例如贯穿插入孔也可以是比螺栓的轴部的直径大且比螺母的外径小的沿轴向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状的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受口侧治具的内周部成为向内径侧开口的凹状部的方式,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相对于受口部倾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截面矩形状的圆板等。
另外,受口侧治具不限于构成为环状,具有螺栓的贯穿插入孔的分割体也可以在周向上分离而分别安装于受口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例示了连结件由螺栓轴和2个或3个螺母构成的方式,但也可以在螺栓轴的一端固定有螺母,或者也可以由具有头部的螺栓和螺母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仅在受口侧治具4的竖立设置部42c的轴向前端侧配置有螺母62,但也可以在后端侧也配置螺母。另外,也可以以利用两个螺母将全部的螺栓轴61夹入的方式进行定位,但也可以利用两个螺母仅将一部分的螺栓轴61夹入,兼具定位功能和弯曲刚性的加强功能。
Claims (9)
1.一种管连结装置,其具有:
受口侧治具,其安装于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受口部的外周面,该受口侧治具与所述受口部分体;
插口侧治具,其安装在呈密封状插入于所述受口部的另一方的管路结构部件的插口部的外周面上;以及
多个螺栓和螺母,它们将所述受口侧治具和所述插口侧治具沿轴向连结起来,
该管连结装置防止所述管路结构部件彼此脱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口侧治具具有:
倾动抑制部,其抑制相对于所述插口部的倾动;
贯穿插入孔,其呈允许所述螺栓和螺母相对移动的形状;以及
鼓出部,其具有所述贯穿插入孔,允许所述螺栓和螺母相对移动,
所述受口侧治具具有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受口部装卸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受口部倾动的方式安装的内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口侧治具的所述内周部具有凸部,该凸部与所述受口部的向外径侧鼓出的部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呈曲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口侧治具的所述内周部具有倾动限制部,该倾动限制部设置于在轴向上与所述凸部分离的位置,并与所述受口部的外周面抵接而限制倾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动限制部呈曲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口侧治具呈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口侧治具由多个分割体形成为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插入孔是沿径向延伸的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孔的外径侧的部位形成为在周向上比该长孔的内径侧的部位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205559A JP7546471B2 (ja) | 2020-12-11 | 2020-12-11 | 管連結装置 |
JP2020-205559 | 2020-12-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3299A CN114623299A (zh) | 2022-06-14 |
CN114623299B true CN114623299B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189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09000.3A Active CN114623299B (zh) | 2020-12-11 | 2021-08-09 | 管连结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546471B2 (zh) |
CN (1) | CN11462329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76284A (ja) * | 2001-03-14 | 2002-09-25 | Kurimoto Ltd | さや管推進工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管継手構造 |
JP2008133844A (ja) * | 2006-11-27 | 2008-06-12 | Cosmo Koki Co Ltd | 分岐部材用の管継手 |
JP2009085376A (ja) * | 2007-10-01 | 2009-04-23 | Waterwork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 Ltd | 管継手の移動防止装置 |
JP2015169319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流体管の離脱防止装置 |
JP2017096383A (ja) * | 2015-11-24 | 2017-06-01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流体管の離脱防止装置及び管継手 |
JP2017180472A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管継手および管の接合方法 |
JP2018071762A (ja) * | 2016-11-04 | 2018-05-10 | 株式会社水道技術開発機構 | 管継手の離脱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受口金具 |
CN108884955A (zh) * | 2016-03-28 | 2018-11-23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管接头、脱离防止构件、及管接合方法 |
JP2020101187A (ja) * | 2018-12-19 | 2020-07-02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離脱防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79672B2 (ja) | 2014-01-16 | 2015-09-16 | 株式会社水道技術開発機構 | 栓部材 |
CN104913133B (zh) * | 2014-03-10 | 2018-09-18 | 科斯摩工机股份有限公司 | 流体管的脱离防止装置和管接头 |
JP6300609B2 (ja) | 2014-04-02 | 2018-03-28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離脱防止装置 |
JP6378607B2 (ja) | 2014-10-21 | 2018-08-22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離脱防止装置 |
JP7051417B2 (ja) | 2017-12-19 | 2022-04-11 | 株式会社水道技術開発機構 | 管接続部の離脱防止構造 |
-
2020
- 2020-12-11 JP JP2020205559A patent/JP7546471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09 CN CN202110909000.3A patent/CN1146232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76284A (ja) * | 2001-03-14 | 2002-09-25 | Kurimoto Ltd | さや管推進工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管継手構造 |
JP2008133844A (ja) * | 2006-11-27 | 2008-06-12 | Cosmo Koki Co Ltd | 分岐部材用の管継手 |
JP2009085376A (ja) * | 2007-10-01 | 2009-04-23 | Waterwork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 Ltd | 管継手の移動防止装置 |
JP2015169319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流体管の離脱防止装置 |
JP2017096383A (ja) * | 2015-11-24 | 2017-06-01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流体管の離脱防止装置及び管継手 |
JP2017180472A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管継手および管の接合方法 |
CN108884955A (zh) * | 2016-03-28 | 2018-11-23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管接头、脱离防止构件、及管接合方法 |
JP2018071762A (ja) * | 2016-11-04 | 2018-05-10 | 株式会社水道技術開発機構 | 管継手の離脱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受口金具 |
JP2020101187A (ja) * | 2018-12-19 | 2020-07-02 |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 離脱防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92700A (ja) | 2022-06-23 |
CN114623299A (zh) | 2022-06-14 |
JP7546471B2 (ja) | 2024-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25369B2 (en) | Coupling having tabbed retainer | |
JP6948372B2 (ja) | 管継手 | |
JP3948818B2 (ja) | 管継手の固定構造 | |
CA1300660C (en) | Segmented pipe joint retainer glands | |
US5335946A (en) | Cooperating combination of a gland and a grip ring installed in restrained sealed bolted joints of fluid piping systems including both plastic pipe and metallic pipe | |
US4896903A (en) | Segmented pipe joint retainer glands | |
US7490866B2 (en) | Anchoring device for pipe coupling | |
CN109424807B (zh) | 榫槽连接接合器 | |
JP2024012556A (ja) | 管接続部の離脱防止構造 | |
CN114623299B (zh) | 管连结装置 | |
GB2167145A (en) | Pipe couplings | |
US4711426A (en) | Flanged valve connectors | |
JP2024009299A (ja) | 管継手離脱防止構造 | |
JPH07310871A (ja) | 流体用配管における管接続構造 | |
JP3380526B2 (ja) | 導管接続装置 | |
JP3929187B2 (ja) | 管継手構造 | |
JPS6318874Y2 (zh) | ||
US11512801B2 (en) | Pipe joi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ipe joint | |
JPH11108267A (ja) | 管継手 | |
JP2004084719A (ja) | 残管継手方法及び残管継手構造 | |
JP2577023Y2 (ja) | ハウジング形管継手 | |
JP6739394B2 (ja) | 分岐用管継手 | |
JP2004138234A (ja) | 管継手方法 | |
JPH0755430Y2 (ja) | フレキシブル管用継手 | |
JP2023028137A (ja) | 離脱防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