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2638A - 软管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管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2638A
CN114622638A CN202210194893.2A CN202210194893A CN114622638A CN 114622638 A CN114622638 A CN 114622638A CN 202210194893 A CN202210194893 A CN 202210194893A CN 114622638 A CN114622638 A CN 114622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base
driving
pushing
mechan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4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2638B (zh
Inventor
林君伟
黄凌超
卢亚军
张松军
曹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48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2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2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2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2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2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Handcart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管安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四个长度可调节的支腿、底座、传送装置、推动机构和弧形的容置体;各支腿间隔地且角度可调地设置于底座的底部,以调节各支腿之间的开合角度;底座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槽,容置体设置于弧形槽内,容置体用于容置软管;传送装置设置于底座,用于传送软管移动;推动机构设置于软管的内部,用于推动软管移动。本发明中,各支腿能够对底座进行稳定支撑,使得容置体精准地与待安装孔相对应,传送装置从软管的外部对软管进行传送,推动机构在软管的内部对软管进行推动,便于软管准确、稳定地传送至待安装孔内,避免软管在传送过程中的堆挤、堵管,无需多人操作,节省人工,并能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软管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管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我国公路、水利的快速发展,山体边坡及河道坡体的透水软管的安装工艺不断完善起来。现有的边坡透水软管的安装方式为人工安装,具体操作为:透水软管头部包封,用钢绞线穿入透水软管并顶住透水软管的头部,通过多人托举着透水软管同时多人推动钢绞线完成透水软管的安装。这种操作方式人工需求量大,效率低,并且,透水软管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堆挤的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软管安装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托举并通过钢绞线推动来安装透水软管易导致效率低且易出现堆挤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软管安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四个长度可调节的支腿、底座、传送装置、推动机构和弧形的容置体;其中,各支腿间隔地且角度可调地设置于底座的底部,以调节各支腿之间的开合角度;底座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槽,容置体设置于弧形槽内,容置体用于容置软管;传送装置设置于底座,用于传送软管移动;推动机构设置于软管的内部,用于推动软管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传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两个拨动机构;其中,底座的内部中空,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内且与两个拨动机构相连接,两个拨动机构分别置于容置体的两侧;每个拨动机构均包括:连接杆、置于底座外的传动拨片和置于底座内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与连接杆的第一端相连接,连接杆可转动地穿设于底座且其第二端置于底座外,连接杆的第二端与传动拨片相连接;驱动机构与两个拨动机构中的传送机构相连接,用于驱动两个传送机构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动拨片转动从而拨动软管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和驱动轴;其中,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机构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驱动齿轮设置于驱动轴;驱动电机设置于底座内,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驱动齿轮相连接,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相咬合,驱动电机用于通过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驱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送机构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每个传送机构均包括: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其中,第一锥形齿轮设置于驱动轴的对应端部;第二锥形齿轮与连接杆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第一锥形齿轮垂直咬合。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拨动机构为至少四个且为偶数个,每两个拨动机构形成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拨动机构均分别置于容置体的两侧,各组拨动机构沿容置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组的两个拨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各组拨动机构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齿轮、两个第二连接齿轮、两个传送带和至少四个传动轴;其中,每个拨动机构均与一个传动轴相连接,置于容置体同一侧的各传动轴均与一个传送带转动连接;靠近驱动机构处且置于容置体两侧的两个传动轴均穿设于对应的传送带且与两个第一连接齿轮一一对应地连接;两个第二连接齿轮分别设置于驱动轴的两个端部,两个第一连接齿轮与两个第二连接齿轮一一对应地咬合连接,驱动轴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各拨动机构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推动机构包括:推动件和辅助机构;其中,软管的第一端为封闭端,推动件插设于软管内且其第一端与软管的第一端相接触,推动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置于软管的外部;辅助机构设置于推动件,用于辅助推动件推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辅助机构包括:多个推动小车;其中,各推动小车沿推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推动件,并且,每个推动小车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动轮,以在软管内可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每个滚动轮均为三轴转轮。
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安装装置中,每个支腿均与底座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四个支腿在底座的底部均匀对称设置;在底座宽度方向上的每两个支腿之间均设置一个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用于调节相对应的两个支腿之间的开合角度。
本发明中,各支腿在底座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则能够确保底座的稳定性,每个支腿的长度均可调节即能够调节底座的高度,使得容置体精准地与待安装孔相对应,并且,传送装置从软管的外部对软管进行传送,便于软管准确、稳定地传送至待安装孔内,推动机构在软管的内部对软管进行推动,确保软管的稳定传送,避免软管在传送过程中的堆挤、堵管,无需多个工作人员操作,节省人工,并能提高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托举并通过钢绞线推动来安装透水软管易导致效率低且易出现堆挤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安装装置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安装装置中,传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安装装置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软管安装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软管安装装置包括:四个支腿1、底座2、传送装置3、推动机构4和容置体5。其中,每个支腿1的长度均可以调节,各支腿1间隔地设置于底座2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并且,每个支腿1均与底座2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以调节各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这样,通过调节各支腿1的长度能够调节底座2相对于地面的高低,即调节底座2的相对高度,并通过支腿1与底座2之间的角度调节能够确保底座2的稳定性。
具体地,底座2可以为长方体状,四个支腿1置于底座2的底部,四个支腿1为间隔设置,并且,四个支腿1分别置于底座2靠近四个边角处,则在底座2长度方向设置两排支腿1,每排中有两个支腿1,两排中的各支腿1的位置一一对应,两排中相对应的两个支腿1均置于底座2的宽度方向上。
每个支腿1的长度可调节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介绍其中一种,但并不限于此:每个支腿1均包括:主管、伸缩体和锁紧件。主管的第一端与底座2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主管的内部中空,伸缩体的第一端从主管的第二端可移动地插设于主管内,伸缩体的第二端置于主管的外部,并且,伸缩体的第二端与地面相接触。锁紧件设置于主管的第二端的侧壁,在调节伸缩体插设于主管内的深度后,锁紧件对伸缩体进行锁紧。锁紧件可以为锁紧螺栓,主管的第二端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锁紧螺栓螺接于螺纹孔且抵接于伸缩体,以对伸缩体的位置进行紧固固定。并且,通过伸缩体在主管内的移动能够使得支腿1的长度可伸缩,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每个支腿1与底座2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介绍其中一种,但并不限于此:每个支腿1均与底座2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四个支腿1在底座2的底部均匀对称设置,即四个支腿1均匀对称地置于底座2靠近四个边角处。具体地,每个支腿1中的主管的第一端与底座2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
在底座2宽度方向上的每两个支腿1之间均设置一个伸缩杆7,则伸缩杆7为两个,每个伸缩杆7的伸缩均用于调节相对应的两个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具体地,在底座2宽度方向上也为两排支腿1,每排中有两个支腿1,两排中的两个支腿1的位置相对应,每排中的两个支腿1之间均设置一个伸缩杆7,通过调节伸缩杆7的长度调节这两个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更为具体地,每排中的两个支腿1中的主管之间设置伸缩杆7。
具体实施时,伸缩杆7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底座2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开设有弧形槽,该弧形槽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由左至右的方向)延伸。容置体5为弧形,容置体5设置于弧形槽内,容置体5用于容置软管,则容置体5的弧形与弧形槽的弧形相匹配,便于容置体5稳定地置于弧形槽内。并且,容置体5的长度与弧形槽的长度相匹配。
具体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调整各支腿1的长度和各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使得容置体5与待安装孔相对应,确保该安装装置整体的稳定牢固。
传送装置3设置于底座2,传送装置3用于传送软管移动。具体地,弧形槽对应于待安装孔处,传送装置3传送软管移动,使得软管向待安装孔内移动。
推动机构4设置于软管的内部,推动机构4用于推动软管移动。具体地,在传送装置3向待安装孔内传送软管的过程中,由于软管自身柔软的特性,所以软管容易在待安装孔内堆挤,推动机构4在软管的内部推动软管移动,避免软管堆挤、堵管等。
在本实施例中,软管可以为透水软管,待安装孔可以为泄水孔。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支腿1在底座2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则能够确保底座2的稳定性,每个支腿1的长度均可调节即能够调节底座2的高度,使得容置体5精准地与待安装孔相对应,并且,传送装置3从软管的外部对软管进行传送,便于软管准确、稳定地传送至待安装孔内,推动机构4在软管的内部对软管进行推动,确保软管的稳定传送,避免软管在传送过程中的堆挤、堵管,无需多个工作人员操作,节省人工,并能提高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托举并通过钢绞线推动来安装透水软管易导致效率低且易出现堆挤现象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传送装置3可以包括:驱动机构31和两个拨动机构32。其中,底座2的内部为中空状态。驱动机构31设置于底座2的内部,并且,驱动机构31与两个拨动机构32相连接,两个拨动机构32分别置于容置体5的两侧,即两个拨动机构32分别置于软管相对的两侧。驱动机构31用于同时驱动两个拨动机构32转动,两个拨动机构32对容置体5内的软管进行拨动,使得软管在容置体5内移动。
每个拨动机构32均包括:连接杆321、传动拨片322和传送机构323。其中,传动拨片322置于底座2的外部且对应于容置体5的一侧,以便于对软管进行拨动。传送机构323置于底座2的内部,传送机构323与连接杆321的第一端相连接,连接杆321可转动地穿设于底座2,并且,连接杆321的第二端置于底座2的外部且与传动拨片322相连接。具体地,底座2在对应于连接杆321处开设有通孔,连接杆321穿设于该通孔并可在通孔内自由转动。
具体实施时,传动拨片322可以包括:中心连接体和三个叶片。中心连接体与连接杆321的第二端相连接,三个叶片沿中心连接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当然,传动拨片322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驱动机构31与两个拨动机构32中的传送机构323相连接,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两个传送机构323转动,则两个传送机构323带动对应的连接杆321转动,进而带动对应的两个传动拨片322转动,两个传动拨片322从软管的两侧拨动软管移动。具体地,两个连接杆321转动时带动了对应的中心连接体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由于两个传动拨片322均置于底座2的外部且分别置于容置体5的两侧,所以,两个传动拨片322中的叶片对软管进行拨动传送。
优选的,驱动机构31包括:驱动电机311、第一驱动齿轮312、第二驱动齿轮313和驱动轴314。其中,驱动轴314的两个端部与两个传送机构323一一对应,驱动轴314的每个端部均与对应的传送机构323相连接,第一驱动齿轮312设置于驱动轴314。
驱动电机311设置于底座2的内部,驱动电机311的驱动端与第二驱动齿轮313相连接,第二驱动齿轮313与第一驱动齿轮312相咬合。驱动电机311用于驱动第二驱动齿轮313转动,进而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12转动,第一驱动齿轮312的转动带动了驱动轴314的转动,由于驱动轴314与两个传送机构323相连接,所以驱动轴314的转动带动了两个传送机构323的转动。
每个传送机构323均可以包括:第一锥形齿轮3231和第二锥形齿轮3232。其中,第一锥形齿轮3231设置于驱动轴314的对应端部,第二锥形齿轮3232与连接杆321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锥形齿轮3232与第一锥形齿轮3231相垂直且咬合连接。驱动电机311驱动驱动轴314转动时,带动了驱动轴314两个端部处的第一锥形齿轮3231转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3231带动了与其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323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杆321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动拨片322转动,则两个传动拨片322拨动软管移动。
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只需启动驱动电机311即可带动两个传动拨片322转动,并在传送软管移动过程中,观察软管的前进情况,及时调整转速,使得软管匀速推入待安装孔内。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两个拨动机构32分别置于软管的两侧,驱动机构31驱动两个传送机构323转动,通过两个连接杆321带动两个传动拨片322转动,两个传动拨片322从软管的两侧对软管拨动传送,使得软管移动,工作人员只需启动驱动机构31中的驱动电机311即可,操作简单,并且,传送机构323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参见图2和图3,上述实施例中,拨动机构32为至少四个,并且,拨动机构32的数量为偶数个,每两个拨动机构32形成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拨动机构32均分别置于容置体5的两侧,各组拨动机构32沿容置体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容置体5的长度方向即为底座2的长度方向,各组拨动机构32在容置体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其中一组的两个拨动机构32与驱动机构31相连接,各组拨动机构32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6连接,则驱动机构31驱动与其连接的两个拨动机构32转动,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其余各组拨动机构32转动,则各组中的两个拨动机构32从软管的两侧共同对软管进行拨动传送。
传动机构6可以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两个传送带63和至少四个传动轴64。其中,每个拨动机构32均与一个传动轴64相连接,具体地,每个拨动机构32中的传送机构323与一个传动轴64相连接,更为具体地,每个拨动机构32中的第一锥形齿轮3231与一个传动轴64相连接。
由于每组中各拨动机构32均分别置于容置体5的两侧,所以置于容置体5同一侧的各传动轴64均与一个传送带63转动连接。具体地,两个传送带63分别置于容置体5的两侧,每个传送带63与对应侧的各传动轴64均转动连接。
靠近驱动机构31处且置于容置体5两侧的两个传动轴64均穿设于对应的传送带63且与驱动机构31相连接,具体地,与靠近驱动机构31处的一组拨动机构32相连接的两个传动轴64穿设对应的传送带63后相对延伸,并且,这两个传动轴64的端部均与驱动机构31中的驱动轴314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连接。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驱动轴314转动,进而驱动与其连接的两个传动轴6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送带63转动,由于两个传送带63与其余的各传动轴64均转动连接,所以两个传送带63的转动带动了各传动轴64的转动,进而带动各拨动机构32的转动。
更为具体地,靠近驱动机构31处且置于容置体5两侧的两个传动轴64均穿设于对应的传送带63且与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一一对应地连接,即与靠近驱动机构31处的一组拨动机构32相连接的两个传动轴64穿设对应的传送带63后相对延伸,并且,这两个传动轴64的端部均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齿轮61。
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与驱动轴314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与驱动轴314的对应端部相连接,则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与驱动轴314相对固定。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与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一一对应地咬合连接。这样,驱动电机311驱动驱动轴314转动,带动了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转动,再通过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传动轴6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传送带63转动,从而带动各拨动机构32转动,即带动各传动拨片322的转动。
优选的,每个传送带63均为履带。
为了保证两个传送带63的同步转动,可以在两个传送带63之间设置一个连接轴8,连接轴8横设于两个传送带63之间,连接轴8的两个端部与两个传送带63一一对应,连接轴8的每个端部均与对应的传送带63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连接轴8的每个端部均设置有齿轮,该齿轮与对应的传送带63咬合连接。
具体实施时,每个传动轴64对应于传送带63处均设置一个齿轮,该齿轮与传送带63咬合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拨动机构32,能够对软管进行稳定拨动传送,提高了传送效率,加快了软管的安装速度。
参见图1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推动机构4可以包括:推动件41和辅助机构。其中,软管的第一端为封闭端,软管的第二端为开口端。具体地,软管的第一端可以为人工用铁丝捆绑成圆锥形,使其呈封闭状态。
推动件41插设于软管的内部,推动件41的第一端与软管的第一端相接触,推动件4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且,推动件41的第二端置于软管的外部。具体地,可以用棉花或者布填充后用铁丝捆绑在推动件41的第一端,则推动件41的第一端形成球形包裹,推动件41的第一端顶接于软管的第一端。工作人员可以操控推动件41的第二端,并对推动件41进行推动,进而推动软管的第一端,使得软管移动。
具体实施时,推动件41可以为钢绞线,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辅助机构设置于推动件41,辅助机构用于辅助推动件41推动。
优选的,辅助机构包括:多个推动小车42。其中,各推动小车42均设置于推动件41,并且,各推动小车42沿推动件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的各推动小车42为均匀设置。每个推动小车42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动轮,则每个推动小车42可在软管内移动。具体地,每个推动小车42与推动件41为固定连接,使其相对固定。
更为优选的,每个滚动轮均为三轴转轮43,则三轴转轮43交替转动,避免推动小车42被软管内的钢塑螺绳卡住,确保推动小车42在软管内顺利移动。
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推动推动件41的第二端,使得推动件41的第一端顶接于软管的第一端,则推动件41在软管内推动软管移动。为了保证推动件41在软管内稳定前进,各推动小车42通过滚动轮在软管内自由移动,保证软管的稳定移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3从软管的外部对软管进行传送,人工操控推动件41对软管的第一端进行顶推,各推动小车42在软管内移动,辅助推动件41在软管内推动软管前进,使得软管在待安装孔内伸展开来,避免软管出现堵管、堆挤、紧缩的现象,确保软管稳定输送至待安装孔内,并防止软管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各支腿1在底座2的底部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则能够确保底座2的稳定性,每个支腿1的长度均可调节即能够调节底座2的高度,使得容置体5精准地与待安装孔相对应,并且,以传送装置3中的传动拨片322传送软管为主,人工推动推动件41使得软管移动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使得软管稳定、顺利地传送至待安装孔内,节约人工,减少了对孔壁原状土的扰动,避免撕破损坏软管,还能避免软管在传送过程中的堆挤、堵管,无需多个工作人员操作,节省人工,并能提高安装效率,该安装制作能够适应于各种施工场景,扩大了使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长度可调节的支腿(1)、底座(2)、传送装置(3)、推动机构(4)和弧形的容置体(5);其中,
各所述支腿(1)间隔地且角度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以调节各所述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
所述底座(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容置体(5)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容置体(5)用于容置软管;
所述传送装置(3)设置于所述底座(2),用于传送所述软管移动;
所述推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软管的内部,用于推动所述软管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驱动机构(31)和两个拨动机构(32);其中,
所述底座(2)的内部中空,所述驱动机构(31)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且与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相连接,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分别置于所述容置体(5)的两侧;
每个所述拨动机构(32)均包括:连接杆(321)、置于所述底座(2)外的传动拨片(322)和置于所述底座(2)内的传送机构(323);所述传送机构(323)与所述连接杆(32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2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底座(2)且其第二端置于所述底座(2)外,所述连接杆(321)的第二端与所述传动拨片(322)相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31)与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中的所述传送机构(323)相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传送机构(32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传动拨片(322)转动从而拨动所述软管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驱动电机(311)、第一驱动齿轮(312)、第二驱动齿轮(313)和驱动轴(314);其中,
所述驱动轴(3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机构(323)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设置于所述驱动轴(314);
所述驱动电机(311)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所述驱动电机(311)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13)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13)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相咬合,所述驱动电机(3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12)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13)驱动所述驱动轴(31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传送机构(323)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送机构(323)均包括:第一锥形齿轮(3231)和第二锥形齿轮(3232);其中,
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231)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314)对应端部;
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232)与所述连接杆(321)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231)垂直咬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动机构(32)为至少四个且为偶数个,每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形成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均分别置于所述容置体(5)的两侧,各组拨动机构(32)沿所述容置体(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一组的两个所述拨动机构(32)与所述驱动机构(31)相连接,各组拨动机构(32)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两个第二连接齿轮(62)、两个传送带(63)和至少四个传动轴(64);其中,
每个所述拨动机构(32)均与一个所述传动轴(64)相连接,置于所述容置体(5)同一侧的各所述传动轴(64)均与一个传送带(63)转动连接;
靠近所述驱动机构(31)处且置于所述容置体(5)两侧的两个传动轴(64)均穿设于对应的传送带(63)且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齿轮(61)一一对应地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齿轮(62)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轴(314)的两个端部,两个第一连接齿轮(61)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齿轮(62)一一对应地咬合连接,所述驱动轴(314)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传动轴(6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传送带(63)转动,从而带动各所述拨动机构(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推动件(41)和辅助机构;其中,
所述软管的第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推动件(41)插设于所述软管内且其第一端与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相接触,所述推动件(4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置于所述软管的外部;
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所述推动件(41),用于辅助所述推动件(41)推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多个推动小车(42);其中,
各所述推动小车(42)沿所述推动件(4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推动件(41),并且,每个所述推动小车(42)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动轮,以在所述软管内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动轮均为三轴转轮(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支腿(1)均与所述底座(2)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四个所述支腿(1)在所述底座(2)的底部均匀对称设置;
在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上的每两个所述支腿(1)之间均设置一个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伸缩用于调节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腿(1)之间的开合角度。
CN202210194893.2A 2022-03-01 2022-03-01 软管安装装置 Active CN114622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4893.2A CN114622638B (zh) 2022-03-01 2022-03-01 软管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4893.2A CN114622638B (zh) 2022-03-01 2022-03-01 软管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2638A true CN114622638A (zh) 2022-06-14
CN114622638B CN114622638B (zh) 2024-04-02

Family

ID=8190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4893.2A Active CN114622638B (zh) 2022-03-01 2022-03-01 软管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263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21559A (en) * 1968-10-30 1971-02-03 Zwickly Ltd Hose support and clamp
EP1357305A1 (de) * 2002-04-25 2003-10-29 Armacell Enterprise GmbH Rohranordnung für die Führungsaufnahme eines Zugseils
NO20130725A1 (no) * 2013-05-24 2014-11-25 Ikm Cleandrill As Anordning for utføring og opptak av en bøyelig slange samt en fremgangsmåte for anvendelse
CN105649341A (zh) * 2016-01-11 2016-06-08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钢绞线穿束装置及穿束施工方法
US20170136507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Barry I. Blevins Powered hose puller
CN107825686A (zh) * 2017-10-12 2018-03-23 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牵引装置
CN208363076U (zh) * 2018-05-07 2019-01-1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仰式深排水孔孔内保护装置
CN208896456U (zh) * 2018-08-14 2019-05-24 湖北钟格塑料管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材牵引装置
CN110697319A (zh) * 2019-09-29 2020-01-17 安庆市悦发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hdpe给水管加工输送装置
CN112173354A (zh) * 2020-09-27 2021-01-05 郭玲玲 一种多口径适应型钢管输送设备
CN214354078U (zh) * 2020-10-13 2021-10-08 董建霞 一种pvc管生产用牵引装置
CN214926944U (zh) * 2021-07-09 2021-11-30 山东汇通达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材牵引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21559A (en) * 1968-10-30 1971-02-03 Zwickly Ltd Hose support and clamp
EP1357305A1 (de) * 2002-04-25 2003-10-29 Armacell Enterprise GmbH Rohranordnung für die Führungsaufnahme eines Zugseils
NO20130725A1 (no) * 2013-05-24 2014-11-25 Ikm Cleandrill As Anordning for utføring og opptak av en bøyelig slange samt en fremgangsmåte for anvendelse
US20170136507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Barry I. Blevins Powered hose puller
CN105649341A (zh) * 2016-01-11 2016-06-08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钢绞线穿束装置及穿束施工方法
CN107825686A (zh) * 2017-10-12 2018-03-23 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牵引装置
CN208363076U (zh) * 2018-05-07 2019-01-1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仰式深排水孔孔内保护装置
CN208896456U (zh) * 2018-08-14 2019-05-24 湖北钟格塑料管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材牵引装置
CN110697319A (zh) * 2019-09-29 2020-01-17 安庆市悦发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hdpe给水管加工输送装置
CN112173354A (zh) * 2020-09-27 2021-01-05 郭玲玲 一种多口径适应型钢管输送设备
CN214354078U (zh) * 2020-10-13 2021-10-08 董建霞 一种pvc管生产用牵引装置
CN214926944U (zh) * 2021-07-09 2021-11-30 山东汇通达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材牵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2638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54926U (zh) 一种建筑地基水管的埋放装置
CN115676065B (zh) 一种丝杆滚镀用自动输送上料装置
CN114622638A (zh) 软管安装装置
DE202012004882U1 (de) Rohrführungseinrichtung, Rohrschieber und Rollenbock
CN108271450A (zh) 一种果树施肥装置
CN108891902B (zh) 一种建筑施工室内墙面修建用墙砖运输设备
CN108035307A (zh) 一种水利河道边坡支护用石笼网施工设备
CN108263798A (zh)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收纳柜的升降推送装置
CN209567578U (zh) 一种可调节袋装干混砂浆装车高度的皮带输送机
CN103643677A (zh) 一种管桩掏芯机
CN207450871U (zh) 一种角钢上料设备
CN112681311B (zh) 改进设备进行松木桩的无扰动围护施工方法
FI77352C (fi) Potatislyftare och foerfarande vid potatislyftning.
GB2059232A (en) Ploughs
KR102046144B1 (ko) 염전용 대파 견인장치
CN210794662U (zh) 一种可手摇顶升张紧输送带的骨料输送机
DE4006425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bschliessenden, vertikalen wand im erdbod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anwendung dieses verfahrens
CN213897122U (zh) 人工挖孔桩渣土垂直运输操作架
CN21915890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CN219429066U (zh) 一种基坑挖掘用泥土传送装置
CN206580174U (zh) 用于桩基施工的泥土转运装置
CN22053735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起吊设备
CN215717376U (zh) 一种土木工程作业用的建筑施工支架组件
CN214738060U (zh) 一种钢管桩定位装置
CN21797543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混凝土养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