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8894B -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8894B
CN114618894B CN202210294248.8A CN202210294248A CN114618894B CN 114618894 B CN114618894 B CN 114618894B CN 202210294248 A CN202210294248 A CN 202210294248A CN 114618894 B CN114618894 B CN 114618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teel
cooling
steel
coil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4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8894A (zh
Inventor
赵虎
游慧超
胡学文
成印明
王立兵
王海波
孙照阳
彭欢
余宣洵
吴志文
石东亚
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42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8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8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8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8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属于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该层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让头结束后采用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控制;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设定的压力P开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热轧和卷取的参数控制层冷冷却的方式,可使薄规格带钢顺利进入卷取机芯轴卷取,可消除薄规格热轧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热连轧生产过程中,板坯出加热炉后经过粗轧机组和七机架精轧机组轧制成带钢,带钢经层流冷却后由上、下夹送辊导向进入卷取机卷筒成卷,并由卸卷小车运送到运输线上后进入成品库。
正常情况下,带钢经过夹送辊转向后沿着下溜槽板与活门形成的通道进入芯轴正常卷取;异常情况下,带钢出现飞飘后撞击卷取机夹送辊前弧形板出现折叠现象,折叠带钢无法通过夹送辊进入溜槽与活门形成通道,在卷取机入口淤积,最终造成卷取堆钢事故。堆钢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层流辊道上快速运行过程中,薄规格带钢头部碰撞辊道容易产生飞飘现象。随着市场以热带冷需求不断增加,薄规格带钢在热产产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带钢在卷取机前飞飘淤积堆钢次数不断增加,则严重影响带钢热轧高效稳定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可使薄规格带钢顺利进入卷取机芯轴卷取,可消除薄规格热轧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让头结束后采用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控制;
步骤3: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设定的压力P开启。
在所述步骤1中,带钢让头长度L与带钢厚度H之间的关系为:
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带钢让头长度L=10m;
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带钢让头长度L=8m;
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带钢让头长度L=5m。
在所述步骤1中,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所述步骤2中冷却集管按照预计算的结果采用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开启。
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与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之间的关系为:其中N=f(H,V,FDT,CT)==3600*(FDT-CT)*V*H*CP*γ/(1000*L*QS),式中,L为集管组长,CP为带钢比热,γ为带钢密度,QS为带钢的热流密度。
在所述步骤2中,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法为:
1)根据步骤1中预计算的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沿着带钢的卷曲方向依次开启相应组数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
2)上喷管顺次逐个开启,当每组冷却集管的最后一根上喷管开启的同时顺次逐个开启对应组的冷却集管的下喷管。
在所述步骤3中,压带水的压力P与带钢的厚度H的关系为:
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压带水的压力P=8~10bar;
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压带水的压力P=6~8bar;
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压带水的压力P=5~6bar。
在所述步骤3中,产生压带水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安装有电控调压阀,所述通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所述通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朝向带钢的表面且与带钢表面成锐角。
在所述步骤3中,在卷取机的入口处安装有测温仪,当测温仪的温度急剧升高时,表明卷取机有带钢到达,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目标卷取温度和实际卷取温度的差值△T的大小选择增开或关闭相应的冷却集管,以控制实际卷取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卷取高温计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下喷管进行冷却水实时调整,当△T≥0时,关闭相应的集管冷却水,当△T<0时,增开相应的集管冷却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根据热轧带钢的厚度来确定带钢让头打开的长度,可使带钢头部具有足够长的不冷段,使带钢头部保持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硬度,使带钢头部可顺利由夹送辊进入卷取机内,避免了带钢头部撞击卷取机夹送辊前弧形板出现折叠现象;而且当让头结束后,冷却集管采用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控制,可使上喷水给带钢上表面以较大的压力,防止了带钢被下喷水冲击飞飘的问题;在带钢进入卷取机前进一步开启压带水,进一步避免了带钢头部飞飘的问题。
2、本发明根据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目标卷取温度CT、集管组长L、带钢比热CP、带钢密度γ和带钢的热流密度QS可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可使带钢冷却到设定的卷取温度范围,当带钢到达卷取机前,根据实际卷取温度和目标卷取温度的差值来进一步调节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使带钢可顺利、稳定地卷取到卷取机的卷芯内。
综上,本发明根据热轧和卷取的参数控制层冷冷却的方式,可使薄规格带钢顺利进入卷取机芯轴卷取,可消除薄规格热轧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层冷冷却设备位于于精轧机后侧、卷取机前侧,精轧机有F1~F7共7个机架,包括粗调冷却段和精调冷却段共14组集管,第1到12组为粗调冷却段,每组包含上下4根冷却集管,单根集管的水流量为72m3/h,水压为0.085MPa;第13、14组为精调冷却段,每组包含上下8根冷却集管,单根集管的水流量36m3/h,水压为0.085MPa;热连轧机生产控制系统在轧线上配置有信息采集和指令执行电器件。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的信息来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带钢让头长度L与带钢厚度H之间的关系为: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带钢让头长度L=10m;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带钢让头长度L=8m;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带钢让头长度L=5m。
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与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之间的关系为:其中N=f(H,V,FDT,CT)=3600*(FDT-CT)*V*H*CP*γ/(1000*L*QS),式中:L集管组长=4.8m;Cp带钢比热=0.46kJ/(kg℃);γ带钢密度=7.85kg/m3;QS带钢热流密度=2500~3500J/(m2.s)(H带钢厚度范围为1.4mm<H≤2.5mm);V轧制速度,m/s;H带钢厚度,mm。其中的带钢热流密度QS可使用热流密度计进行测量,热流密度计可采用非接触式安装。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让头结束后,即按照让头长度计算结果,当带钢让头长度通过所要开启的第一组冷却集管时,采用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控制,具体的开启方法为:1)根据预计算的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沿着带钢的卷曲方向依次开启相应组数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2)上喷管顺次逐个开启,当每组冷却集管的最后一根上喷管开启的同时顺次逐个开启对应组的冷却集管的下喷管。
步骤3:卷取机的入口处安装有测温仪,当测温仪的温度急剧升高时,表明卷取机有带钢到达,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设定的压力P开启,压带水的压力P与带钢的厚度H的关系为: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压带水的压力P=8~10bar;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压带水的压力P=6~8bar;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压带水的压力P=5~6bar。
产生压带水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通水管,通水管上安装有电控调压阀,通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通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喷水头,喷水头朝向带钢的表面且与带钢表面成锐角,喷压范围更广,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的厚度来控制电控调压阀使喷水头喷出的水压达到设定的水压。
同时,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目标卷取温度和实际卷取温度的差值△T的大小选择增开或关闭相应的冷却集管,以控制实际卷取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即卷取高温计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下喷管进行冷却水实时调整,当△T≥0时,关闭相应的集管冷却水,当△T<0时,增开相应的集管冷却水。
以下实施例以生产不同厚度的带钢为例,具体阐述对应的层冷控制方法。
实施例1
带钢厚度H=1.6mm,轧制速度V=12m/s,终轧温度FDT=860℃,目标卷取温度CT=580℃,L=4.8m,Cp=0.46kJ/(kg℃);γ=7.85kg/m3,QS=2900J/(m2.s),N=3600*(FDT-CT)*V*H*CP*γ/(1000*L*QS)=3600*(860-580)*12*1.6*7.85*0.46/(1000*4.8*2900)=5.05组≈5组。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5,确定开启的层流集管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2、3、4组16排集管,精调冷却段第13组和14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3组1-4排集管,确定开启顺序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15#上、16#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15#下、16#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1-4排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来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10m,带钢头部10m不冷却。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即带钢头部10米不进行冷却,当带钢头部10米通过所要开启的第一组冷却集管时,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15#上、16#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15#下、16#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1-4排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步骤3:当卷取机的入口处的测温仪检测温度急剧升高,测得实际卷取温度为750℃,带钢到达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9bar的压力开启,带钢进入卷取机后带钢水关闭,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计算目标卷取温度-实际卷取温=△T<0,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从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第5排集管开始依次增开13和14组中的所有集管。
2020年生产厚度≤1.7mm的带钢共计1258卷,26596吨,未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
实施例2
带钢厚度H=2.0mm,轧制速度V=10m/s,终轧温度FDT=880℃,目标卷取温度CT=600℃,L=4.8m,Cp=0.46kJ/(kg℃);γ=7.85kg/m3,QS=3300J/(m2.s),N=3600*(FDT-CT)*V*H*CP*γ/(1000*L*QS)=3600*(880-600)*10*2.0*7.85*0.46/(1000*4.8*3300)=4.59组≈4.5组。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4.5组,确定开启的层流集管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2、3、4组的14排集管,精调冷却段第13组和14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3组的1、2、3、4排集管,确定开启顺序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来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8m,带钢头部8m不冷却。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即带钢头部8米不进行冷却,当带钢头部8米通过所要开启的第一组冷却集管时,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步骤3:当卷取机的入口处的测温仪检测温度急剧升高,测得实际卷取温度为760℃,带钢到达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7bar的压力开启,带钢进入卷取机后带钢水关闭,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计算目标卷取温度-实际卷取温=△T<0,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从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第5排集管开始依次增开13和14组中的所有集管。
2020年生产厚度1.7<h≤2.0mm共计2117卷,44040吨,未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
实施例3
带钢厚度H=2.5mm,轧制速度V=9m/s,终轧温度FDT=880℃,目标卷取温度CT=620℃,L=4.8m,Cp=0.46kJ/(kg℃);γ=7.85kg/m3,QS=2600J/(m2.s),N=3600*(FDT-CT)*V*H*CP*γ/(1000*L*QS)=3600*(880-620)*9*2.5*7.85*0.46/(1000*4.8*2600)=6.09组≈6组。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6组,确定开启的层流集管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2、3、4、5组20排集管,精调冷却段第13组和14组从前往后的开水排为13组1-4排集管,确定开启顺序为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15#上、16#上、17#上、18#上、19#上、20#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15#下、16#下、17#下、18#下、19#下、20#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来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5m,带钢头部5m不冷却。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即带钢头部5米不进行冷却,当带钢头部5米通过所要开启的第一组冷却集管时,粗调冷却段第1~12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5#上、6#上、7#上、8#上、9#上、10#上、11#上、12#上、13#上、14#上、15#上、16#上、17#上、18#上、19#上、20#上),当每组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每组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5#下、6#下、7#下、8#下、9#下、10#下、11#下、12#下、13#下、14#下、15#下、16#下、17#下、18#下、19#下、20#下),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层流集管依次开启上喷冷却水(1#上、2#上、3#上、4#上),当精调冷却段第四根上喷水开启的同时依次开启下喷水(1#下、2#下、3#下、4#下)。
步骤3:当卷取机的入口处的测温仪检测温度急剧升高,测得实际卷取温度为740℃,带钢到达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5bar的压力开启,带钢进入卷取机后带钢水关闭,同时,层冷冷却控制模型计算目标卷取温度-实际卷取温=△T<0,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从精调冷却段第13组的第5排集管开始依次增开13和14组中的所有集管。
2020年厚度2.0<h≤2.5mm共计生产30413卷,622463吨,未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
对比例1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控制带钢让头长度L>10m。存在的问题是:当带钢<2.0mm时,模型控制带钢让头长度的单位长度为5m,当带钢让头长度L>10m时,实际让头长度为15m甚至更长,头部过长温度偏高造成带钢性能偏差。
对比例2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控制带钢让头长度L<10m。存在的问题是:当带钢<2.0mm时,模型控制带钢让头长度的单位长度为5m,当带钢让头长度L<10m时,实际让头长度为5m甚至更短,达不到防止飞飘的目的。
由对比例1和对比例2可以得出,不同厚度的带钢所采用的让头长度不同,而且让头长度选择过长会使带钢头部性能不命中,让头长度选择过短则达不到防止飞飘的目的。因此,对于不同厚度范围的带钢,需要选择合适的让头长度。
对比例3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8bar的压力开启,带钢卷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飞飘的现象。
对比例4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10bar的压力开启,带钢卷取的过程中出现带钢头部下扣,下扣带钢进入卷取机溜槽造成卡阻堆钢问题。
由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可以得出,不同厚度的带钢所采用的压带水压力不同,而且压带水压力过大会造成带钢头部下扣卷取堆钢问题,压带水压力过小达不到防止飞飘的目的。因此,对于不同厚度范围的带钢,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带水压力。
对比例5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不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而是整个带钢都进行冷却,冷却集管的开启方式为上下排集管(1-4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3组的1-4#)同时依次开启,在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不采用将带钢表面施加压力的压带水。
2019年生产厚度≤1.7mm的带钢共计1657卷,34910吨,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为0.84%。
对比例6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不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而是整个带钢都进行冷却。
2019年生产厚度≤1.7mm的带钢共计835卷,16517吨,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为0.48%。
对比例7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开启方式为上下排集管(1-4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3组的1-4#)同时依次开启。
2019年生产厚度≤1.7mm的带钢共计563卷,11418吨,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为0.17%。
对比例8
带钢由精轧机到卷取机的层冷控制方法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有钢信息到达后,不采用将带钢表面施加压力的压带水。
2019年生产厚度≤1.7mm的带钢共计513卷,10214吨,发生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为0.19%。
通过对比例5~8可以看出,通过将让头打开控制方式、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和卷曲前开启压带水的控制方式相结合可避免薄规格带钢卷取时的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去掉其中一个控制方式都会提高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其中,让头打开方式可最大程度低降低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本发明根据热轧和卷取的参数控制层冷冷却的方式,可使薄规格带钢顺利进入卷取机芯轴卷取,可消除薄规格热轧带钢在卷取机入口飞飘堆钢事故,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Claims (7)

1.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计算带钢让头长度L;带钢让头长度L与带钢厚度H之间的关系为: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带钢让头长度L=10m;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带钢让头长度L=8m;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带钢让头长度L=5m;
步骤2:带钢出精轧机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采用让头打开的方式控制,让头结束后采用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控制;
步骤3: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带钢厚度H控制卷取机前的压带水以设定的压力P开启;
在所述步骤3中,压带水的压力P与带钢的厚度H的关系为:带钢厚度为1.4mm<H≤1.7mm,压带水的压力P=8~10bar;带钢厚度为1.7mm<H≤2.0mm,压带水的压力P=6~8bar;带钢厚度为2.0mm<H≤2.5mm,压带水的压力P=5~6ba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接收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的信息,预计算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所述步骤2中冷却集管按照预计算的结果采用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式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与带钢厚度H、轧制速度V、终轧温度FDT和目标卷取温度CT之间的关系为:其中 N=f(H,V,FDT,CT)=3600*(FDT-CT)*V*H*CP*γ/(1000*L*QS),式中,L为集管组长,CP为带钢比热,γ为带钢密度,QS为带钢的热流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冷却集管先上喷后下喷的开启方法为:
1)根据预计算的冷却集管的开启组数N,沿着带钢的卷曲方向依次开启相应组数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
2)上喷管顺次逐个开启,当每组冷却集管的最后一根上喷管开启的同时顺次逐个开启对应组的冷却集管的下喷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产生压带水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安装有电控调压阀,所述通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所述通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朝向带钢的表面且与带钢表面成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在卷取机的入口处安装有测温仪,当测温仪的温度急剧升高时,表明卷取机有带钢到达,层冷冷却控制模型根据目标卷取温度和实际卷取温度的差值△T的大小选择增开或关闭相应的冷却集管,以控制实际卷取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卷取机有钢信息到达后,层冷温度控制模型控制冷却集管的精调冷却段的冷却集管的上喷管、下喷管进行冷却水实时调整,当△T≥0时,关闭相应的集管冷却水,当△T<0时,增开相应的集管冷却水。
CN202210294248.8A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618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4248.8A CN114618894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4248.8A CN114618894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8894A CN114618894A (zh) 2022-06-14
CN114618894B true CN114618894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90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4248.8A Active CN114618894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88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9671B1 (en) * 2002-08-08 2010-03-10 JFE Steel Corporation Cooling apparatus for hot rolled steel strip,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t rolled steel strip, and production line for hot rolled steel strip
CN105817489B (zh) * 2015-01-06 2017-11-17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带钢层流冷却工艺
CN104815852B (zh) * 2015-05-20 2016-08-24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热连轧层流冷却带钢头部不冷却长度的控制方法
CN105013860B (zh) * 2015-07-20 2017-06-20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轧高强钢头部稳定卷取的控制方法
CN109266961B (zh) * 2018-09-26 2019-11-26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采用短流程生产的600MPa级薄规格热轧汽车结构钢及方法
CN112122360B (zh) * 2019-06-24 2022-07-12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规格热连轧带钢的层流冷却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8894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8634B1 (ko) 열간 압연된 강 스트립을 만들기 위한 방법과 이 방법을수행하기 위한 통합된 캐스팅 및 압연 설비
US5307864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flat steel product by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
US5832985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teel strip with the properties of a cold-rolled product
CN104801551B (zh) 一种热连轧厚板卷取温度控制方法
CN112692058A (zh) 控制无取向硅钢厚度稳定性的轧制工艺
CN114618894B (zh) 一种薄规格带钢卷取防飞飘堆钢的层冷控制方法
KR20200110795A (ko) 주조편의 제조 방법 및 연속 주조 설비
TWI676507B (zh) 熱軋鋼板之冷卻裝置及冷卻方法
CN111215456B (zh) 一种控制热轧层流冷却区域带钢穿带稳定性的方法
JP2988330B2 (ja) 熱延鋼板の巻き取り温度制御方法
CN112845619B (zh) 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
JP2002178004A (ja) 熱延鋼帯の熱間圧延設備および圧延方法
JP3994582B2 (ja) 鋼板のデスケーリング方法
JP2502630B2 (ja) ステッルミル圧延設備
CN114101334A (zh) 消除薄规格热轧带钢缠绕卷取机夹送辊的工艺及控制方法
US4420960A (en) Arrangement for hot-rolling of metal workpieces
JP2003211205A (ja) 熱延鋼帯の製造設備及び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
US4430876A (en) Continuous tandem hot strip mill and method of rolling
JP4788079B2 (ja)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被圧延金属材の冷却制御方法
JPS6156722A (ja) 熱延鋼板の熱間仕上圧延機出側直近急冷方法
US4936132A (en) Continuous hot rolling process for making thin steel strip
JP6981435B2 (ja) 熱延鋼板の製造設備
JP3815410B2 (ja) 熱延鋼帯の冷却制御方法
US5842367A (en) Rolling mill train system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ot rolled wide strip
JP3584923B2 (ja) 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