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7252B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07252B CN114607252B CN202110698760.4A CN202110698760A CN114607252B CN 114607252 B CN114607252 B CN 114607252B CN 202110698760 A CN202110698760 A CN 202110698760A CN 114607252 B CN114607252 B CN 1146072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air management
- window
- locking
- management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50 mo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02—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for providing ventilation, e.g. through double windows; Arrangement of ventilation ros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02—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for providing ventilation, e.g. through double windows; Arrangement of ventilation roses
- E06B7/08—Louvre doors, windows or grilles
- E06B7/082—Louvre doors, windows or grilles with rigid or slidable lamella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in or close to a windo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在可开闭地安装有窗扇的窗框上设置的安装框架的室外侧,可以安装有分别单独地制成的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所述第一外部盖可以与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所述第二外部盖可以固定在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可上下倒置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即使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因窗框的高度而上升,也能够利用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遮蔽其全部后表面。所述第一外部盖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二外部盖的第二百叶片可以从彼此相反侧的面凸出并具有规定的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人们聚集生活在都市或其周边,相应区域的大气质量随之恶化。对于生活在大气质量恶化的区域的人们而言,对所生活的空间的空气管理尤为重要。
居住空间或办公室空间随着个人化的趋势而被细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生活在该划分出的空间内。例如,在家庭住房设有很多房间,多数情况下需要对这些房间分别进行空气管理。在办公室空间的情况下,由于整体建筑物配备有空调系统而可以进行空气管理,但是对于在建筑物内的办公室另行划分出的空间,有时需要单独进行空气管理。
为了对如上所述与其他空间划分的空间进行空气管理,需要使用额外的空气管理装置的必要性逐渐增多。作为空气管理装置的例子,有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的空调装置、去除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等来管理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供应暖风的暖风机等。
在如上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中,为了针对一个划分出的空间执行空气管理而安装在窗扇来使用的装置可以称为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窗式空气管理装置需要在原样保持窗扇所具有的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安装。窗扇可能需要构成为从内部空间能够看到外部,从外部采光,或者在内部空间和外部之间执行物体的移动。
对于窗扇而言,有时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需要防水,有时需要屏蔽噪音。一般而言,最近推出的窗户系统较好地实现了防水和隔音,若在该窗户系统中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则在防水和隔音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日本公开特许平成10-281495号中披露有将安装框一体化的窗式空调装置,在空调装置本体的两端一体地设置安装框的竖架(固定竖框和移动竖框),将所述两端的竖架利用上端横架、中间横架、下端横架连接,上端横架与移动竖框一同地伸长而与窗扇的高度对齐,在所述上端横架设置上部连接五金件来固定在窗框,在所述下端横架设置下部连接五金件来固定在窗框。
但是,由于在此额外使用上部连接五金件和下部连接五金件这样的部件,导致部件数目增多,并且需要利用螺钉将其紧固在窗框,因而存在紧固和分离作业复杂的问题。另外,由于设置在空调装置本体的两端的安装框不是位于窗框的内侧而是位于窗框的外侧,导致空调装置本体从窗扇凸出,因而还存在占据室内空间的问题。此外,由于未设置有用于使移动竖框卡止在上部的窗框的结构,因此还存在移动竖框不能在作业人员所需的时点移动的问题。
在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平成6-4521号中,为了将一体式空调装置安装于在窗户上设置的安装框,使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框的复数个安装托架上的结合片,卡止于在一体式空调装置的本体上设置的安装托架的带条所形成的复数个结合孔。但是,由于在此未设置有将一体式空调装置预组装在设置于窗户的安装框上的结构,因此存在作业人员需要用一只手把持一体式空调装置,或者另一个作业人员需要在将一体式空调装置设置于安装框的状态下操作安装托架的使用上的不便。
此外,在韩国授权特许10-0849250号的空气排出盖和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0387015号的热风引导盖中,涉及将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中产生的热风向外部排出时,避免对室外的人们等带来影响的结构。但是,其中的热风口均被配置为将热风仅向上部引导,因此,存在在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或窗式空调装置中雨水可能会通过热风盖流向空调装置内部的问题,还存在无法改变热风的吐出方向的问题。
日本公开特许2001-208419号中披露有将空调装置安装在窗扇的装置,在其安装框中通过使用棘齿和棘轮来固定滑动框架从固定框架上升的状态。但是,在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设定滑动框架的位置的情况下,存在根据棘齿的大小而可能会在滑动框架和窗框之间产生空间的问题。
韩国公开特许10-2012-0029547号中示出利用螺钉将构成窗式空调装置的前表面的盖部结合在窗式空调装置的结构。但是,在此由于无法调节所述盖部的高度,因此存在需要根据窗框的大小而配备各种盖部的问题,还存在虽然在盖部设置有操作部,但是未能提示出向与窗式空调装置单独地构成的盖部供电的解决方案的问题。
在日本公开特许平成1-193534号中,为了将空调装置安装在安装框,在安装框下部设置有额外的支架,并设置有用于紧固的追加结构。但是,在此存在将空调装置安装在安装框所需的作业工序增多的问题,还存在空调装置安置在安装框的状态相对不稳定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空调装置的外表面形状和安装框的内表面形状彼此不易结合的问题。
在窗户的窗框安装空调装置的情况下,该窗户上安装的窗扇所开闭的程度不可避免地改变,因此存在无法使用已有的将窗扇之间彼此锁定的锁定装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1999-012111号中提示出窗式空调装置安装用窗扇的锁定装置。但是,在此与空调装置无关地在两个窗扇之间设置额外的锁定装置,因此,存在与窗式空调装置单独地安装而导致使用不便,并且部件的管理繁琐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根据锁定装置的位置而窗扇的可开放程度受到很大限制的问题。
日本公开实用新型昭和55-153521号涉及空调装置用安装框,其中,用于将空调装置安装在窗扇的安装框延伸形成至空调装置本体的下部,在其内部安装额外的收纳箱,在该收纳箱上方设置空调装置本体来应对窗扇的整体高度。但是,在如上所述的设置结构中,当安装在窗扇的高度不同的窗户时,需要使用高度不同的收纳箱,因而存在需要配备各种高度的收纳箱的问题,还存在安装框的高度也需要与窗扇的高度相适应地配备各种大小的安装框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平成6-4521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平成10-281495号
专利文献3:韩国授权特许10-0849250号
专利文献4:韩国授权实用新型20-0387015号
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特许2001-208419号
专利文献6:韩国公开特许10-2012-0029547号
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特许平成1-193534号
专利文献8:韩国公开实用新型20-1999-012111号
专利文献9:日本公开实用新型昭和55-15352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安装在窗户上来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能够简单地安装在窗框的轨道上并拆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安装在窗户上来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框架位于窗户内部区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用于在窗框上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框架牢固地安装在窗框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用于在窗框上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框架不使用额外的工具安装在窗框上并拆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提供即使窗扇的高度不同也能够使用的用于控制与室外侧的连通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能够调节用于控制与室外侧的连通的结构的高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根据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环境来改变与室外侧连通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框架中,通过一次操作实现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框架中,使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连续地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框架中设置用于引导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移动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能够更换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外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空气管理单元的可更换的前表面外观设置操作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将作为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顺畅地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空气管理单元安装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的状态变得牢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锁定空气管理单元安装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置用于避免构成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空气管理单元从安装框架脱离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作为构成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旋转规定角度的同时进入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向构成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空气管理单元供电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窗扇和空气管理装置之间的结合来实现窗扇的锁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解除窗扇和空气管理装置之间的锁定时,使窗扇开放预定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将向第一框架的内外部移动的第二框架的前表面与移动距离无关地在室内侧予以遮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能够将向第一框架的内外部移动的第二框架的前表面与空气管理单元的一部分前表面一同地予以遮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支撑框架来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与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窗框的大小无关地安装空气管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安装在窗户上来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的支撑框架位于窗户内部区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安装在窗户上来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的支撑框架能够简单地安装在窗框的轨道上并拆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安装在窗户上来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的支撑框架不使用额外的工具安装在窗框上并拆卸。
在本发明中,安装框架围绕其外表面设置有与窗扇和窗框的凹凸部结合的结合凹凸部。这些结合凹凸部能够使安装框架可以按照与窗扇相同的方式安装在窗框上,从而能够容易地装卸安装框架并且牢固地保持安装状态。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其内部被贯穿而形成有设置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空间,位于窗框内;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在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部在窗框中位于与所述第一框架所处的窗框部分面对的部分;移动机构,构成为使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复数个结合凹凸部,以包围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与所述窗框和窗扇的凹凸部结合;以及前端凸起,从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面凸出形成,用于卡止所述空气管理单元。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构成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部;下部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下部连接;以及上部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杆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上部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内部可以分别上下贯穿而形成有升降空间,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所述升降空间移动。
在本发明中,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可以凸出形成有用于卡止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凸起。空气管理单元利用所述前端凸起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其内部被贯穿而形成有设置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空间,位于安装有窗扇的窗框;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在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部在窗框中位于与所述第一框架所处的窗框的部分面对的部分;以及移动机构,构成为使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面可以凸出形成有用于卡止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端凸起可以朝所述第一框架的前方向上倾斜地延伸。
在本发明中,从所述前端凸起开始到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面后端为止可以延伸形成有以规定宽度和高度凸出的引导凸起。
在本发明中,贯穿形成所述第一框架的上端的上部连接杆可以形成有把手通孔,在形成所述第二框架的上端的连接构件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可以贯穿位于所述把手通孔。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框架可以设置有折叠板,当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所述折叠板能够展开而执行与室外侧的划分。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卡止狭缝,当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能够卡止用于遮蔽由所述第二框架形成的空间的第一前面板。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一框架,位于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窗扇的窗框的轨道;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框架所处的轨道面对的窗框的轨道;移动机构,构成为使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复数个结合凹凸部,以包围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与所述窗框及窗扇的凹凸部结合。
在本发明中,前后贯穿所述第一框架可以形成有设置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框架可以包括:第一边框,其内部被贯穿而形成有所述安装空间;以及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下端。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边框可以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构成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部;下部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下部连接;以及上部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杆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上部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可以分别形成有升降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升降空间并移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结合凹凸部,第一结合凹凸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上设置的下部轨道,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面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窗扇结合的第二结合凹凸部,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面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窗框的竖杆结合的第三结合凹凸部,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第四结合凹凸部,第四结合凹凸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窗框的上部横杆上设置的上部轨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可以沿着第一框架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左右延伸,从而能够使第一框架位于在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的端部凸台之间的区域,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可以沿着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左右延伸,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框架位于在所述窗框的上部横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的端部凸台之间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下表面凸出形成,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的内部形成有长度方向的槽,能够使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的轨道插入并结合到所述槽,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二框架的上表面凸出形成,在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的内部形成有长度方向的槽,能够使所述窗框的上部横杆的轨道插入并结合到所述槽。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面形成的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可以上下较长地延伸形成,与在所述窗框的竖杆上形成的竖向凹凸部结合,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面形成的第三结合凹凸部可以上下较长地延伸形成,与所述窗扇结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面凸出形成,在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竖向凹凸部插入的槽,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面凸出形成,能够插入到所述窗扇上形成的槽。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在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可以设置有第二外部盖,在所述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设置有第一外部盖,所述第一外部盖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由此,用户能够如愿地进行安装框架的室外侧的空气流动等。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用于管理空气;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以及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通过所述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可以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可以形成有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在第二外部盖可以形成有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从而能够在与室外空间之间引导空气的流动,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二百叶片的凸出位置可以彼此相反。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百叶片可以从所述第一外部盖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二百叶片可以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内表面凸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百叶片可以从所述第一外部盖的内表面凸出,所述第二百叶片可以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外表面凸出。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和所述第二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外部盖和所述第一框架可以形成有用于彼此结合的结构,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和所述第二外部盖可以设置有用于上下对称地结合的结构。
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两侧可以形成有卡止片,在所述第一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形成有供所述卡止片插入的第一卡止狭缝。
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卡止狭缝,在所述第二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凸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卡止狭缝的第二卡止片。
在本发明中,第一外部盖可以与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的移动一同地向第二外部盖的内外部移动。由此,即使因窗框的高度不同而第二框架上升的高度改变,所述第一外部盖也能够与第二框架一同地上升,从而能够顺畅地控制安装框架的室外侧的空气流动。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用于管理空气;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所述第一外部盖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外部盖可以包括:第一盖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一盖侧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盖主体的两侧端;第一延长筋,弯折形成在所述第一盖侧壁,第一延长筋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盖主体平行地形成;以及第一卡止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一延长筋,所述第二框架的卡止片卡止在所述第一卡止狭缝。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卡止狭缝可以在所述第一延长筋的上部和下部对称地形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外部盖可以包括:第二盖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二百叶片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第二盖侧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盖主体的两侧端;第二延长筋,弯折形成在所述第二盖侧壁,所述第二延长筋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盖主体平行地形成;以及第二卡止片,形成在所述第二延长筋,并卡止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卡止狭缝。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卡止片可以在所述第二延长筋的上部和下部对称地形成。
在本发明中,可以以向所述第二延长筋的上端和下端开放的方式对称地形成有防干涉狭缝。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用于管理空气;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能够以上下方向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以及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能够以上下方向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外部盖中的所述第一百叶片的凸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外部盖中的所述第二百叶片的凸出位置可以位于彼此相反面,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二百叶片可以具有相同的方向的倾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两侧可以形成有卡止片,在所述第一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形成有供所述卡止片插入的第一卡止狭缝。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卡止狭缝,在所述第二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可以上下对称地凸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卡止狭缝的第二卡止片。
在本发明中,通过按压动作按键来执行将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推动并使其凸出的推动构件的动作。由此,作业人员在将第一框架安置在窗框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按压动作按键来使第二框架凸出并将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内,从而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引导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移动的轨迹的导柱,因此,能够使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准确地移动。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其内部被贯穿而形成有设置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空间,位于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窗扇的窗框;第二框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在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的状态下,其一端部在窗框中位于与所述第一框架所处的窗框的部分面对的部分;移动机构,包括推动构件和卡止联接件,所述推动构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框架以使其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所述卡止联接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状态;动作按键,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使所述卡止联接件动作以解除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状态,从而所述第二框架利用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力从第一框架凸出;以及导柱,引导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移动的轨迹。
本发明可以还包括:阻尼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移动的速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阻尼机构可以包括:阻尼主体,在其内部填充有阻尼材料,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一方;小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阻尼主体,其旋转速度受到所述阻尼材料的限制;以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小齿轮咬合驱动。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在其内部形成有设置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空间,位于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窗扇的窗框;第二框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在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的状态下,其一端部在窗框中位于与所述第一框架所处的窗框的部分面对的部分;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二框架执行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连续地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按键,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接收用于使所述移动机构动作的力而使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动机构可以包括:推动构件,提供使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连续地移动的推力或弹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构件可以包括:壳体,在其内部填充有空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以及进出杆,利用空气压要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凸出,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构件可以使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另一端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弹簧通过弹性变形来使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做相对移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动机构可以包括:联动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利用所述动作按键动作;延长联接件,各自从所述联动联接件的两端部朝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架两侧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内部延伸;以及卡止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利用所述延长联接件的移动旋转规定角度而脱离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的动作抑制凸起。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卡止联接件可以连接有向卡止于所述动作抑制凸起的方向提供弹力的弹性构件。
在本发明中,一对所述卡止联接件可以连接在一个所述延长联接件来同时动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联动联接件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引导空间,在所述引导空间可以设置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的动作引导件,来能够引导所述联动联接件的动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联动联接件和所述动作引导件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构件,能够提供使所述联动联接件上设置的动作按键返回到原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中,夹着所述动作按键在所述联动联接件的两侧可以还分别设置有引导所述联动联接件的移动的联接件引导件。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框架可以设置有锁定盘,用于保持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的状态,在所述锁定盘的连接轴可以连接有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交替地具有紧贴面和间隔保持面,所述紧贴面能够紧贴到所述第二框架。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盘可以设置有复数个,每一个可以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架两侧的第一杆及第二杆的上部内表面露出。
在本发明中,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能够装卸第二前面板,从而能够更换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外观。由于第二前面板实质上形成空气管理装置的前表面外观,能够提高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第二前面板能够更换,可以采用具有各种形状的第二前面板。由此,可以使用与安装空间相适应的第二前面板,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本发明中,在第二前面板设置有操作部,并且在空气管理单元能够装卸第二前面板。并且,为了向第二前面板供电和固定第二前面板,在第二前面板设置有面板电极并使其与空气管理单元的本体电极结合。由此,能够同时执行向操作部的供电和第二前面板的固定。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第一前面板,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构成第二框架的前表面外观;以及第二前面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构成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外观。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包括:第二面板主体,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以及第二面板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主体的两侧端,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两侧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还包括:下部侧壁,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形成有电源线通过部,通过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向外部延伸的电源线通过所述电源线通过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的背面可以设置有面板电极,所述面板电极与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的本体电极结合而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面板电极可以从所述第二前面板的背面凸出形成,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槽形状的本体电极。
在本发明中,所述面板电极可以构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凸起形状。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对应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有磁铁,或者设置磁铁和磁性体,利用磁力将第二前面板贴合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的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吸入口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面板吸入口,在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吐出口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面板吐出口,从而能够使空气在空气管理单元和室内空间之间流动。
在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还设置有用于空气管理单元的操作的操作部。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第一前面板,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所述第二框架,构成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外观;以及第二前面板,在背面设置有与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上设置的本体电极结合的面板电极,利用所述面板电极和所述本体电极之间的结合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外观。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前面板的彼此对应的位置可以还分别设置有磁铁,或者磁铁和磁性体,从而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利用磁力固定所述第二前面板。
在本发明中,所述面板电极可以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其可以构成为拱形的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包括:第二面板主体,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第二面板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主体的两侧端,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两侧面;以及下部侧壁,将所述第二面板侧壁之间连接,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下部侧壁可以还形成有电源线通过部,通过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下表面向外部延伸的电源线通过所述电源线通过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覆盖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下部而将其遮蔽。
在本发明中,经由所述电源线供应到空气管理单元的电源可以通过所述面板电极和所述本体电极供应给所述第二前面板。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还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面板电极和所述本体电极传送信号并进行动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的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吸入口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面板吸入口,在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吐出口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面板吐出口,从而能够使空气在空气管理单元和室内空间之间流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引导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内部,在安装空间可以设置有前端凸起,在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设置有引导所述前端凸起的移动通道。由此,空气管理单元能够向安装空间准确地插入而不发生游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将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并固定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在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前端凸起,在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所述前端凸起卡止的卡止槽。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将空气管理单元牢固地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在本发明中,在空气管理单元可以设置有利用弹力来卡止在安装框架的后方延长卡钩。由此,能够将空气管理单元牢固地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凸出形成有前端凸起,在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引导所述前端凸起的移动通道。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凸出形成有前端凸起,在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供所述前端凸起卡止的卡止槽,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板可以设置有卡止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后方延长卡钩。
在本发明中,锁定螺钉可以贯穿而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板上部,所述锁定螺钉可以紧固在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紧固孔。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凸出形成有前端凸起,在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的下表面后端可以凸出形成有下面凸起,由此,在所述前端凸起接触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且所述下面凸起接触安装空间的底部面的状态下,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安装空间内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端凸起可以朝所述安装框架的前方向上倾斜地形成。
在本发明中,从所述前端凸起开始到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后端为止可以设置有由具有润滑功能的材质制成的引导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凸起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前端凸起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移动通道中靠近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侧的位置可以形成有供所述前端凸起安置并卡止的卡止槽。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凸出形成有前端凸起,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侧可以形成有供所述前端凸起安置并卡止的卡止槽。
在本发明中,在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引导所述前端凸起的移动通道。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中相当于所述移动通道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可以分别凸出形成有下面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面凸起之间的距离可以长于从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的前端到后端为止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端凸起可以朝所述安装框架的前方向上倾斜地形成。
在本发明中,从所述前端凸起开始到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后端为止可以设置有由具有润滑功能的材质制成的引导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凸起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前端凸起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中相当于所述移动通道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可以分别凸出形成有下面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面凸起可以形成在与所述引导凸起对应的位置,当所述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安装空间时,所述下面凸起沿着所述引导凸起移动。
在本发明中,构成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的前端板的背面可以与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的前表面面对。由此,能够防止空气管理单元从第一框架的安装空间内向室外侧脱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壳体的壳体本体的上表面朝背面向下倾斜地形成,并以壳体的下表面上形成的下面凸起为基准,使空气管理单元向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旋转并插入。由此,能够将作为相对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容易地插入到安装框架。
在本发明中,空气管理单元的壳体的前端板构成为板形状,电源线可以通过所述前端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中的一方向壳体的外部延伸。由此,能够简化电源线从空气管理单元向外部延伸的结构。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安装空间底部前端可以设置有前端凸起,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可以包括:前端板,所述前端板的背面边缘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前表面面对;以及壳体本体,与所述前端板的背面结合,在内部设置有用于空气管理的部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后端的与所述前端凸起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有下面凸起,通过在所述前端凸起卡止所述下面凸起,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旋转并且进入到所述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端板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使室内空间的空气向所述壳体内部吸入的吸入口和向室内空间吐出空气的吐出口。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端板的前表面可以还设置有用于操作空气管理单元的动作的操作部。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外观的壳体可以包括:前端板,所述前端板的背面边缘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前表面面对;以及壳体本体,与所述前端板的背面结合,在内部设置有用于空气管理的部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端板可以构成为板形状,并可以构成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前端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侧面中的至少一面,从外部供应电源的电源线可以向外部延伸。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端板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槽形状的本体电极,所述本体电极与在所述前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的第二前面板的面板电极结合,从而执行信号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前端和后端可以分别凸出形成有下面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本体的上表面可以向所述壳体本体的背面向下倾斜。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面凸起可以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有一个以上。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安置在安装空间时,所述下面凸起可以分别位于构成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的下部连接杆的前方和后方。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端板的背面边缘和所述第一框架的前表面之间可以还设置有弹性材质的密封件。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在窗框上安装的安装框架设置有用于锁定窗扇的锁定机构,并在窗扇设置有与所述锁定机构紧固的窗侧锁定机构。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窗扇紧固在安装框架并能够保持锁定状态,因此,在原样保持窗户的功能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空气管理装置。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在安装框架设置有推动杆,当窗扇从原先的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除锁定状态时,所述推动杆利用其具有的弹力使窗扇从安装框架远离预定距离。由此,在安装有空气管理装置的状态下,能够更加容易地开放窗扇。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供窗扇移动的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执行与所述窗扇的锁定;以及窗侧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窗扇并与所述锁定机构紧固。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结合凹凸部,所述窗侧锁定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窗扇中与所述安装框架的结合凹凸部结合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可以包括:外壳,构成外观;驱动体,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能够以规定距离往复移动;驱动杠杆,与所述驱动体一体地移动,向所述外壳的外部凸出;锁定杠杆,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驱动杠杆,在所述锁定杠杆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紧固的锁定凸起;以及操作杠杆,与所述驱动体一体地移动,向所述安装框架的外部露出,操作力传递到该操作杠杆。
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体可以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被弹性构件支撑,由此,所述锁定凸起可以受到弹力以维持卡止于窗侧锁定机构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驱动体可以设置有引导销,所述引导销可以贯穿所述外壳上形成的引导孔。
在本发明中,所述窗侧锁定机构可以包括:主体板,固定在所述窗户;以及紧固卡止件,设置在所述主体板,向所述安装框架侧延伸,在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杠杆结合的卡止凸起。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主体板可以还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被弹性构件支撑,其前端接触所述安装框架,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恢复力来使窗扇向开放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主体板可以还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杆的一部分和弹性构件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供窗扇移动的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执行与所述窗扇的锁定;窗侧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窗扇并与所述锁定机构紧固;推动杆,在所述安装框架紧贴所述窗扇并且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紧固的状态下,向使所述窗扇从所述安装框架远离的方向提供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杆可以设置在所述窗扇和所述安装框架中的一方,所述推动杆的前端可以利用弹性恢复力接触作为相对侧的安装框架或窗扇。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杆的一端部可以支撑在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在主体板弯折形成并在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弯折部,所述主体板固定在所述窗扇和安装框架中的一方,所述推动杆的前端部可以贯穿所述弯折部并接触所述窗扇或安装框架。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推动杆的位于与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一端部可以设置有支撑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部的杆帽,所述杆帽可以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安装空间内。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杆可以设置在所述窗扇侧,在设置有所述推动杆的主体板可以一体地设置有构成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的紧固卡止件。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的前端,形成有卡止凸起的紧固卡止件可以向所述安装框架侧延伸,在所述锁定机构中,具有锁定凸起的锁定杠杆可以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能够旋转规定角度,所述紧固卡止件的卡止凸起卡止在所述锁定凸起,所述卡止凸起通过贯穿所述安装框架的开口露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杠杆可以利用驱动杠杆来旋转规定角度,所述驱动杠杆与在锁定机构的外壳内以规定距离往复移动的驱动体结合,在所述驱动体可以结合有操作杠杆,所述操作杠杆被传递到使所述锁定杠杆从所述紧固卡止件分离的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操作杠杆可以被设置成其前端部向所述安装框架的外部露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复数个,其中用于与位于室内空间侧的窗扇的锁定的锁定机构的操作杠杆可以通过所述安装框架的前表面向外部露出。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包括供窗扇移动的下部轨道的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锁定机构,在所述安装框架中设置在窗框一侧,执行与所述窗扇的锁定;窗侧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窗扇并与所述锁定机构紧固;以及推动杆,在所述安装框架紧贴所述窗扇并且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紧固的状态下,向使所述窗扇从所述安装框架远离的方向提供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杆可以设置在所述窗扇、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窗框中的一方,因此,所述推动杆的前端可以利用弹性恢复力接触作为相对侧的所述安装框架、所述窗扇和所述窗框中的一方。
在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杆的一端部可以支撑在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在主体板弯折形成并在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弯折部,所述主体板固定在所述窗扇、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窗框中的一方,所述推动杆的前端部可以贯穿所述弯折部并接触所述窗扇、安装框架和窗框中的一方。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窗侧锁定机构的前端,形成有卡止凸起的紧固卡止件可以向所述安装框架侧延伸,在所述锁定机构中,具有锁定凸起的锁定杠杆可以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能够旋转规定角度,所述紧固卡止件的卡止凸起卡止在所述锁定凸起,所述卡止凸起通过贯穿所述安装框架的开口露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杠杆可以利用驱动杠杆来旋转规定角度,所述驱动杠杆与在锁定机构的外壳内以规定距离往复移动的驱动体结合,在所述驱动体可以结合有操作杠杆,所述操作杠杆被传递到使所述锁定杠杆从所述紧固卡止件分离的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杠杆可以以露出的方式设置,以使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外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机构可以包括复数个,其中用于与位于室内空间侧的窗扇的锁定的锁定机构的操作杠杆可以通过所述安装框架的前表面向外部露出。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相对于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设置第一前面板,使因所述第二框架的进出而产生的空间相对于室内空间遮蔽。由此,与第二框架的移动距离无关地,能够遮蔽第二框架的整个前表面,从而能够使空气管理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本发明中,将遮蔽第二框架的前表面的第一前面板安装在第二框架的前表面时,可以使第一前面板的引导凸起位于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上形成的移动插槽。由此,与第二框架的移动距离无关地,第一前面板可以执行遮蔽功能,从而能够在各种大小的窗框中使用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第一前面板下部两端的引导凸起通过向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前表面开放的移动插槽入口插入到移动插槽。由此,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将第一前面板安装在第二框架的作业。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以及第一前面板,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构成第二框架的前表面外观。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前面板可以包括:第一面板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以及第一面板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主体的两侧端,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一部分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侧面面对。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下部可以分别设置有引导凸起,所述引导凸起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侧面上形成的移动插槽内并能够移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下部可以分别形成有越靠近前端其宽度越窄的凸出片,在所述凸出片的前端可以形成有所述引导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凸起被设置成彼此面对,通过形成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两侧边缘的移动插槽入口进入到所述移动插槽内。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上部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结合的面板卡止片。
在本发明中,所述面板卡止片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上部两侧端。
在本发明中,所述面板卡止片可以从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两侧端设置的第一面板侧壁前端凸出形成。
本发明可以包括: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置在窗框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第一前面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下部连接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侧面,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外观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上部外观。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前面板可以包括:第一面板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第一面板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主体的两侧端,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一部分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侧面面对;面板卡止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上部并结合在所述第二框架;以及引导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下部并卡止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凸起可以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的下部分别形成的凸出片以彼此面对的方向凸出形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出片越靠近下部其宽度越窄地形成,在所述凸出片的前端可以形成有所述引导凸起。
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导凸起可以沿着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侧面上形成的移动插槽移动并位于移动插槽。
在本发明中,作为所述引导凸起进入所述移动插槽的入口的移动插槽入口可以形成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前表面两侧边缘。
在本发明中,可以还设置有覆盖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一部分的第二前面板。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前面板的两侧端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面板侧壁,所述第二面板侧壁可以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的移动插槽。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前面板可以还设置有将所述第二面板侧壁的下部之间连接的下部侧壁,从而能够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中,第二框架可以利用动作按键的按压动作来从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凸出并结合在相应的窗框。由此,当作业人员在窗框设置安装框架的状态下按压动作按键时,第二框架结合到窗框,从而使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将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将空气管理单元安装在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使空气管理单元旋转并进入到窗框上安装的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以直线移动的方式推动空气管理单元,从而在安装空间插入空气管理单元。由此,能够将作为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更加容易地插入安装在安装空间内。
在本发明中,在将安装框架支撑在支撑框架上的状态下,使用动作按键来使安装框架结合在窗框,并在安装框架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由此,在具有各种大小的窗框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情况下,还能够原样保持窗户的功能。
在本发明中,安装框架构成为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进出,所述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安装空气管理单元,其安装方法可以包括:将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以结合在窗框的凹凸部的方式安置在窗框的步骤;按压动作按键以使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从而使第二框架结合在安置有第一框架的窗框的相反侧的凹凸部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形成的安装空间插入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安装框架构成为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进出,所述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安装空气管理单元,其安装方法可以包括:将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以结合在窗框的凹凸部的方式安置在窗框的步骤;使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从而使第二框架结合在安置有第一框架的窗框的相反侧的凹凸部的步骤;以及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以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前端为中心旋转并进入所述第一框架上形成的安装空间,推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并插入安装空间内部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后端形成的下面凸起卡止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前端形成的前端凸起,从而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能够以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前端为中心旋转。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面凸起安置在从所述前端凸起开始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后端延伸的引导凸起并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使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空间内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下面凸起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的过程中,所述空气管理单元沿着所述前端凸起的倾斜而被引导,从而能够使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安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
在本发明中,在将所述第一框架安置在窗框之前,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的背面安装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
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框架结合在窗框的凹凸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安装框架向窗框的竖向构件紧贴地移动的步骤。
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在所述安装框架紧贴在窗框的竖向构件的状态下,使所述窗扇结合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外表面并锁定的步骤。
本发明可以还执行在所述第二框架结合第一前面板的步骤,从而遮挡所述安装空间中插入的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上部和第二框架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前面板两侧端的引导凸起可以通过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两侧端的移动插槽入口插入移动插槽并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前面板结合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第二前面板可以还设置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从而遮蔽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下部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第二前面板的背面上设置的面板电极可以插入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本体电极,并利用磁铁的磁力结合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安装框架构成为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进出且支撑在窗框上设置的支撑框架上,并且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安装空气管理单元,其安装方法可以包括:将所述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以结合在窗框的凹凸部的方式安置在窗框的步骤;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结合所述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的步骤;按压动作按键以使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凸出,从而将第二框架结合在安置有支撑框架的窗框的相反侧的凹凸部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形成的安装空间插入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安装空间插入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步骤中,可以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以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前端为中心旋转并进入安装空间,可以推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并插入到所述安装空间内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后端形成的下面凸起可以卡止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前端形成的前端凸起,从而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以所述第一框架的下部前端为中心旋转。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面凸起安置在从所述前端凸起开始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后端延伸的引导凸起并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使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空间内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下面凸起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的过程中,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可以沿着所述前端凸起的倾斜而被引导,从而使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安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
本发明可以还包括: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安装前面盖,并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安装后面盖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支撑框架安装在窗框之前,所述后面盖可以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支撑框架以使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框架在窗框内位于一定大小以上的高度。由此,使用支撑框架来使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位于能够结合在窗框的上部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安装空气管理装置的窗户的功能。
本发明可以包括:支撑框架,位于窗框内;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贯穿其内部而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所述安装框架安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并且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围绕其外表面设置并与所述窗框、窗扇以及所述安装框架的凹凸部结合的复数个结合凹凸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框架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平行;第一柱,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一端部连接;以及第二柱,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复数个结合凹凸部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凹凸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上设置的下部轨道;第二结合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的外表面,与窗框的竖杆上设置的竖向凹凸部结合;第三结合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柱的外表面,结合在所述窗扇的凹凸部;以及第四结合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结合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下表面的凹凸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结合凹凸部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左右延伸,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位于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的端部凸台之间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凸出形成,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的内部形成有长度方向的槽,以使所述窗框的下部横杆的轨道插入并结合所述槽,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凸出形成,从而与所述安装框架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凹凸部结合。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可以还设置有卡止片,所述卡止片插入并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结合槽。
在本发明中,所述卡止片可以形成在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柱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结合凹凸部可以上下延伸形成,从而与所述窗框的竖杆上形成的竖向凹凸部结合,所述第二柱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三结合凹凸部可以上下延伸形成,从而与所述窗扇的凹凸部结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可以凸出形成在所述第一柱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供所述竖向凹凸部插入的槽,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可以从所述第二柱的外表面凸出形成并插入到所述窗扇上形成的槽。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从室内侧遮蔽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前面盖,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有从室外侧遮蔽所述内部空间的后面盖。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面盖和支撑框架的前表面的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彼此结合的前面卡止片和盖卡止孔,在所述后面盖和支撑框架的后表面的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彼此结合的后面卡止片和盖卡止孔。
本发明可以包括:支撑框架,位于窗框内并与所述窗框及安装在窗框的窗扇结合;安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贯穿其内部而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所述安装框架安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以及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用于执行空气管理,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前面盖,从而从室内侧遮蔽将所述支撑框架前后贯穿的内部空间,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有后面盖,从而从室外侧遮蔽所述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面盖可以包括:前面盖主体,呈板形状,遮蔽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和内部空间;以及前面盖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面盖主体的两侧端,结合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后面盖可以包括:后面盖主体,呈板形状,遮蔽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和内部空间;以及后面盖侧壁,分别设置在所述后面盖主体的两侧端,结合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面盖侧壁和支撑框架的前表面、后面盖侧壁和支撑框架的后表面的彼此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卡止片和盖卡止孔并彼此结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前面盖侧壁可以具有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前后宽度相同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内部空间可以设置有由隔热材质制成的隔热体。
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可以具有如下复数个效果中的一个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安装框架可以按照安装窗扇的方式安装在可开闭地设置有窗扇的窗框的轨道上。由此,所述安装框架不仅能够相对窗框的轨道移动,而且还能够防止从窗框脱离,另外,由于在第一框架的内部收纳第二框架的状态下进行装卸,因此能够非常容易地执行在窗框上装卸安装框架的作业。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安装框架可以位于构成窗框的端部凸台彼此之间的区域。因此,安装框架不会向窗框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凸出,可以位于窗框的上部横杆和下部横杆内。由此,安装框架不会向室内侧或室外侧凸出,从而能够较好地利用空间。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安装框架采用与在窗框上安装窗扇相同的方式,并且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凸出并结合在上部横杆的轨道。由此,安装框架可移动地且同时结合在窗框的上部轨道和下部轨道,并且安装框架的安装状态变得牢固,从而能够使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状态变得牢固。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安装框架中,第一框架可以结合在窗框的下部横杆的轨道,而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上升其上部结合在窗框的上部横杆所具有的轨道。即,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的结构可以与窗扇安装在窗框的结构相同。由此,在不使用额外的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分离,所以,无论是谁都能够容易地将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分离。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由于引导室外侧的空气流动的结构由被分离的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形成,因此,即使在窗框的高度不同的窗户上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由于用于引导室外侧的空气流动的结构也能够位于安装框架整体,因此能够使室外侧的空气流动顺畅地进行。
尤其是,所述第一外部盖可以设置于在安装框架上移动的第二框架并一体地移动。因此,只要第一外部盖设置在第二框架,第一外部盖可以以第二框架为了与窗框的高度相适应而移动的大小移动,作业人员能够便利地将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设置在安装框架室外侧的预期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形成为,安装在安装框架的结构在各自的上端和下部上下对称,因此,也可以以上下方向倒置的方式安装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由此,可以使第一外部盖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二外部盖的第二百叶片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从而能够将室外空间和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引导方向可从上方向和下方向中选择,并且能够切断根据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环境而水分从室外空间流入到安装框架内部。
本发明中可以构成为,当按压动作按键时,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凸出,因此,在作业人员将第一框架安置在窗框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按压动作按键来使第二框架凸出并使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内。由此,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容易地进行安装框架的安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使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凸出的驱动力使用空气压或弹力,因此,相对于第一框架使第二框架连续地移动,与窗框的高度无关地能够将第二框架准确地紧贴到窗框。由此,在窗框和安装框架之间不形成间隙,安装框架的安装状态不仅变得牢固,还能够避免发生漏水等问题。
此外,本发明中可以设置有导柱,使得可以准确地引导相对于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移动的轨迹。由此,相对于第一框架使第二框架沿准确的轨迹移动,从而使第二框架的动作特性变佳。
并且,本发明中可以设置有阻尼机构,从而能够控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的移动速度。由此,防止相对于第一框架使第二框架急剧地动作,从而能够柔和地进行第二框架的动作。
本发明中可以设置有锁定盘,能够固定相对于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凸出的状态。所述锁定盘不仅可以利用螺丝刀,还可以利用铜钱来使其旋转,由此,能够更加简单且牢固地固定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可以利用推动构件来保持第二框架的位置,并不一定要设置锁定盘,但是如果有该锁定盘可以应对推动构件未能正常地动作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可以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可装卸地设置第二前面板。由此,所述第二前面板形成空气管理装置的前表面外观,从而能够使被所述第二前面板遮蔽的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的设计更加自由。
此外,第二前面板在空气管理单元上的固定,可以通过在使凸起形状的面板电极插入空气管理单元的本体电极的槽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磁铁的磁力来实现。由此,能够简单地更换第二前面板,从而能够与使用环境相适应地容易地更换第二前面板。
在本发明中,在形成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外观的第二前面板设置操作部,该第二前面板在空气管理单元上能够装卸。即,当将第二前面板安装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表面时,能够自动地实现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和第二前面板的操作部之间的信号连接。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空气管理装置的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为了引导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内部,在安装空间的底部前端可以设置有前端凸起,并在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设置有引导所述前端凸起的移动通道。通过使所述前端凸起沿着所述移动通道引导,准确地引导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空间,能够将空气管理单元准确地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在供空气管理单元设置的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底部设置有前端凸起,所述前端凸起卡止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由此,能够将空气管理单元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尤其是,在本发明中,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设置有利用弹力进行动作的后方延长卡钩,所述后方延长卡钩可以卡止在安装框架。由此,通过使所述后方延长卡钩卡止在安装框架,能够在安装框架牢固地固定空气管理单元。
在本发明中,在不使用额外的工具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自行进行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卡止在安装框架的前端凸起的作业和将后方延长卡钩卡止在安装框架的作业。由此,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将空气管理单元位于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内。
另外,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中插入的空气管理单元可以利用前端凸起、卡止槽、后方延长卡钩等来牢固地紧固在安装框架,为了锁定所述的紧固状态,使用锁定螺钉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紧固在所述安装框架。因此,在本发明中,用户能够容易地锁定空气管理单元安装在安装框架的状态。在此,所述锁定螺钉不仅可以使用诸如螺丝刀的工具,还可以使用铜钱等对其锁定和解除锁定。
在本发明中,构成空气管理单元外观的壳体的前端板构成为其背面可以与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的前表面面对。因此,即使空气管理单元向室外侧被推动,前端板的背面卡止在安装框架的前表面,从而空气管理单元也无法进一步向室外侧移动。由此,能够使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状态变得更加牢固。
尤其是,由于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壳体的下表面前端和后端形成的下面凸起分别位于安装框架的下部连接杆前方和后方,因此能够保持空气管理单元安置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的状态,从而能够牢固地保持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状态。
此外,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壳体本体的上表面倾斜地形成,以使其进入所述安装空间时不与安装框架干涉,并且,以所述下面凸起中的设置在后端的下面凸起和安装框架的前端凸起为基准,可以旋转空气管理单元以使其进入安装空间,然后推动插入空气管理单元。由此,能够将作为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更加容易地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中,壳体的前端板构成为板形状,电源线可以通过所述前端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中的一方向壳体的外部延伸。由于所述前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前方,当电源线通过所述前端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中的一方向外部延伸时,无需在安装框架或窗框等配备供电源线穿过的结构,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作业。
并且,通过使所述壳体的前端板构成为板形状,能够使空气管理装置中相较于窗扇更向室内侧凸出的部分最小化,从而能够使空气管理装置占据室内空间的体积最小化。
在本发明中,在窗框上设置的安装框架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能够在室内空间对其进行操作的操作杠杆,与所述锁定机构紧固的窗侧锁定机构可以设置在窗扇。由此,能够将窗扇紧固在安装框架来保持其锁定状态,由于牢固地紧固安装框架和窗扇,因此能够使防风性、隔热性、气密性、水密性、隔音性等达到最佳。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室内空间操作锁定机构的操作杠杆时,窗扇和安装框架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因此,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开放窗扇,尤其是,当利用操作杠杆的操作来解除窗扇和安装框架之间的锁定状态时,推动杆使窗扇从安装框架分开预定距离,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开放窗扇。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根据窗框高度的不同,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凸出的长度不同,第一前面板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的移动距离无关地遮蔽第二框架的前表面。由此,能够使空气管理装置的前表面外观更加美观。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第一前面板的上端结合在第二框架,第一前面板的下部两侧可以位于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上形成的移动插槽。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前面板的下部两侧沿着移动插槽移动并位于移动插槽内,因此与第二框架移动的距离无关地可以利用第一前面板遮蔽第二框架和空气管理单元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将所提供的第一前面板适用于各种窗框来使用。
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可以将第一前面板下部两端的引导凸起通过向空气管理单元的前端板的前表面开放的移动插槽入口插入到移动插槽,并使引导凸起沿着移动插槽移动来将第一前面板安装在第二框架。由此,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将第一前面板安装在第二框架的作业。
尤其是,在所述第一前面板的两端设置的第一面板侧壁前端的凸出片越靠近前端其宽度越窄,并在所述凸出片前端设置有引导凸起,因此,当向空气管理单元的移动插槽入口插入引导凸起时,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确认移动插槽入口,从而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一前面板。
在本发明中,在将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与窗框的凹凸部结合的状态下,按压动作按键以使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凸出时,该第二框架结合在窗框中与安置有第一框架的窗框的凹凸部相反侧的凹凸部。由此,作业人员能够自行将安装框架固定安装在窗框。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将作为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的下表面后端卡止在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底部前端设置的前端凸起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旋转空气管理单元来使其进入到安装空间。然后,将进入到安装空间的空气管理单元推动以使其直线移动时,能够实现整体空气管理单元在安装空间中的安装。通过如上所述的动作,作业人员容易地安装作为重物的空气管理单元,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的作业。
在本发明中,在相对较大的窗框上通过设置支撑框架来能够使安装框架的高度保持一定大小以上。由此,通过使用支撑框架来确保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能够结合在窗框的凹凸部,在将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安装在窗框时,在原样保持窗户的功能的情况下,还能够在各种大小的窗框安装空气管理装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支撑框架以使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安装框架位于一定高度以上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因窗框较大而仅利用安装框架无法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支撑框架来在保持窗户的功能的同时安装空气管理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支撑框架采用与在窗框上安装窗扇相同的方式,因此,能够简单地将支撑框架安装在窗框。这是因为,可以通过使用支撑框架并在支撑框架上安置安装框架,然后使第二框架凸出来在窗框安装支撑框架和安装框架。由此,能够非常简单地将支撑框架和安装框架安装在窗框。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支撑框架中,第一连接构件可以结合在窗框的下部横杆的轨道,第一柱结合在窗框的竖向构件,第二柱与窗扇结合。因此,将支撑框架安装在窗框的结构可以与将窗扇安装在窗框的结构近乎相同。由此,在不使用额外的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支撑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分离,因此无论是谁都能够容易地将支撑框架安装在窗框并分离。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支撑框架可以位于构成窗框的端部凸台之间的区域。因此,支撑框架不会向窗框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凸出,而是可以位于窗框的下部横杆内。并且,安置在支撑框架的安装框架也可以位于窗框的上部横杆内。因此,支撑框架和安装框架不会向室内侧或室外侧凸出,从而能够较好地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以安装框架和空气管理单元分离的状态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安装在窗户的窗框内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看图3所示的安装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3所示的安装框架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离的状态示出并从后面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安装框架中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上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正面看图6所示的安装框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从后面看图6所示的安装框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中使用的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结合的状态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的结构以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分离的状态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示出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的百叶片朝上方倾斜地设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图11B是示出第一外部盖和第二外部盖的百叶片朝下方倾斜地设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安装框架中使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二框架上升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安装框架中第一框架的第一底座内设置的移动机构的联动联接件及其周边结构的剖视图。
图14A是图3的D14a-D14a线剖视图,图14B是图14A的D14b-D14b线剖视图。
图15A是在与图14A对应的位置第二框架凸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B是图15A的D15b-D15b线剖视图。
图16是在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的上端部分沿横向剖切的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将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框架中设置的第二框架固定的锁定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空气管理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下方看图18所示的空气管理单元的结构的仰视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用于将本发明的空气管理单元紧固在安装框架的结构的图18的D20-D20线剖视图。
图21是从前方看构成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前面外观的第一前面板和第二前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从后方看图21的第一前面板和第二前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空气管理单元的前面安装有第一前面板但尚未安装有第二前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空气管理单元的前面安装有第一前面板和第二前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图4的D25-D25线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6的D27-D27线剖视图。
图28是示出第一锁定机构和窗侧锁定机构结合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第二锁定机构和窗侧锁定机构结合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30A至图30C是示出第二锁定机构和窗侧锁定机构结合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2是将图31的支撑框架的结构分离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从图31的支撑框架去除前面盖和背面盖后示出的主视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安装框架的下部和支撑框架的上部结合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5A是示出以在安装框架的第一框架收纳第二框架的状态安装在窗户的情形的立体图,图35B是示出第二框架从第一框架上升并结合在窗户的窗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6是在图35B的状态下去除竖杆后示出在窗户的窗框结合安装框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在图36的状态下空气管理单元位于安装空间前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8A至图38D是按顺序示出本发明中在安装框架安装空气管理单元的过程的作业状态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中第一前面板安装在空气管理单元和安装框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中安装第一前面板后安装第二前面板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中安装有第一前面板和第二前面板但窗扇未结合在安装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2是示出在图41中关闭窗扇以使第一及第二锁定机构分别与窗侧锁定机构紧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3是从室内侧示出图42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4是示出在支撑框架上方设置安装框架来使其位于窗户的窗框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5是示出在图44的状态下使安装框架的第二框架上升并结合在窗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6是示出在图45的状态下将空气管理单元插入到安装框架的安装空间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47是示出将第一前面板安装在安装框架且将前面盖安装在支撑框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8是示出将第二前面板安装在空气管理单元的前面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9是从室内侧看在支撑框架上方设置安装框架且在安装框架安装空气管理单元来完成安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0是将图49的状态从室外侧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窗框;12:上部横杆;12′:上部轨道;12″:端部凸台;14:下部横杆;14′:下部轨道;14″:端部凸台;16:竖杆;16′:竖向凹凸部;20:窗扇;22:窗扇框;24:透明构件;100:安装框架;100′:安装空间;101:第一框架;101′:第一底座;101′a:结合槽;101″:第一边框;102:第二框架;104:第一结合凹凸部;106:第二结合凹凸部;108:第三结合凹凸部;108′:支撑片;108″:开口;110:第四结合凹凸部;112:前端凸起;114:引导凸起;116:动作按键;118:锁定盘;118′:连接轴;119:固定凸轮;119′:间隔保持面;119″:紧贴面;120:下部连接杆;122:第一杆;124:第二杆;126:上部连接杆;126′:把手通孔;127:紧固孔;128:第一卡止狭缝;130:升降空间;132:第一支腿;134:第二支腿;136:连接构件;138:第二延长凹凸部;140:第三延长凹凸部;142:把手;143:第二卡止狭缝;144:卡止片;146:移动狭缝;148:折叠板;150:第一外部盖;152:第一盖主体;153:第一盖侧壁;154:第一百叶片;154′:第一贯通孔;156:第一延长筋;158:第一卡止狭缝;160:第二外部盖;162:第二盖主体;163:第二盖侧壁;163′:第一连接壁;163″:第二连接壁;164:第二百叶片;164′:第二贯通孔;166:第二延长筋;168:第二卡止片;169:防干涉狭缝;170:移动机构;171:动作引导件;171′:弹性构件;172:联动联接件;173:联接件引导件;174:延长联接件;176:卡止联接件;175:联动卡止件;177:卡止凸起;178:连接片;179:复原构件;180:推动构件;182:壳体;184:进出杆;190:导柱;192:阻尼机构;194:阻尼主体;195:小齿轮;196:齿条;200:空气管理单元;202:壳体;204:前端板;206:壳体本体;208:室内吸入口;209:室内吐出口;209′:调节翼;210:操作部;212:本体电极;213:电源线;214:移动插槽;216:移动插槽入口;218:室外进出口;220:移动通道;222:卡止槽;224:下面凸起;226:贯通孔;228:头部安置槽;230:锁定螺钉;232:螺钉头部;234:螺钉主体;236:解除按键;238:按键主体;240:止动件;242:按键壳体;244:按键复原构件;246:后方延长卡钩;248:紧固凸起;250:第一前面板;252:第一面板主体;254:第一面板侧壁;255:连接壁;256:面板卡止片;257:凸出片;258:引导凸起;260:第二前面板;262:第二面板主体;264:第二面板侧壁;265:下部侧壁;265′:电源线通过部;266:面板电极;268:面板切开部;270:面板吸入口;272:面板吐出口;274:操作部;276:磁铁;276′:磁性体;280:第一锁定机构;280′:第二锁定机构;282:外壳;282′:引导孔;284:驱动体;284′:引导销;284″:弹性构件;286:驱动杠杆;286′:连接销;287:锁定杠杆;287′:旋转中心;287″:锁定凸起;288:操作杠杆;290:窗侧锁定机构;292:主体板;294:弯折部;294′:安装空间;296:推动杆;296′:杆帽;297:弹性构件;298:紧固卡止件;298″:卡止凸起;300:支撑框架;300′:内部空间;302:第一连接构件;304:第二连接构件;306:第一柱;308:第二柱;310:盖卡止孔;312:第一结合凹凸部;314:第二结合凹凸部;316:第三结合凹凸部;318:第四结合凹凸部;319:卡止片;320:前面盖;322:前面盖主体;324:前面盖侧壁;326:前面卡止片;330:后面盖;332:后面盖主体;334:后面盖侧壁;336:后面卡止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可以设置在居住空间或办公室空间的窗户上,起到管理居住空间或办公室空间内的空气的作用。例如,可以管理相应空间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在说明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结构之前,先参照图2和图35A来简单说明安装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窗户的结构。
窗户可以由窗框10和窗扇20构成。所述窗框10形成窗户的外轮廓,在所述窗框10上可以可开闭地设置窗扇20。通过开放所述窗扇20,能够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连通。所述窗框10可以由彼此平行的上部横杆12和下部横杆14以及分别在两侧端连接所述上部横杆12和下部横杆14之间的竖杆16结合为四边形形状。
在所述上部横杆12可以设置有引导窗扇20的上部移动的上部轨道12′,在所述下部横杆14可以设置有引导窗扇20的下部移动的下部轨道14′。例如,在双重窗扇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有四个上部轨道12′和四个下部轨道14′。在所述上部横杆12和下部横杆14各自的前端和后端可以分别设置有端部凸台12″、14″。所述端部凸台12″、14″可以防止窗扇20从上部横杆12和下部横杆14脱离且防止水分从外部进入到上部横杆12和下部横杆14的内侧。
在所述竖杆16可以设置有竖向凹凸部16′。所述竖向凹凸部16′也可以在双重窗扇的情况下设置有四个。所述竖向凹凸部16′可以从图35A观察到,其中形成为凸出形态。在该凸出形态的竖向凹凸部16′可以结合窗扇20的窗扇框22上形成的槽形态的凹凸部,从而能够起到防水和隔音等作用。
所述窗扇20可以在呈四边形形状的窗扇框22安装通常使用玻璃的透明构件24来构成。所述窗扇20的透明构件24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在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可视彼此对方。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可以包括:安装框架100,其设置在所述窗框10;以及空气管理单元200,其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内。
所述安装框架100呈四边形形状,在其内部可以形成有前后贯穿的安装空间100′。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内表面形状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外表面形状对应。在附图中,安装空间100′构成为上下较长的长方体空间。
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包括第一框架101和能够向所述第一框架101的内外部进出的第二框架102。根据设置安装框架100的窗框10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二框架102上升的程度可以不同。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部可以上升至与所述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结合的位置,由此,即使在窗框10内设置窗式空气管理装置,也不会产生室内和室外连通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框架102从第一框架101凸出的程度可以连续地变化。这是因为以下要说明的推动构件180的长度连续地变化。通过使所述第二框架102从第一框架101凸出的长度连续地变化,第二框架102的上端可以无缝隙地紧贴在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框架101可以整体上构成为四边形,可以前后贯穿其内部而形成有安装空间100′。所述第一框架101可以包括第一底座101′和第一边框101″。所述第一底座101′形成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下部,其可以起到支撑位于所述第一边框101″的内部的各种部件的作用。例如,各种部件可以有以下要说明的联动联接件172和联接件引导件173等。
用于与窗框10和窗扇20所具有的凹凸部结合的结构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框架101和第二框架102的外表面设置。图3和图4示出在所述第一框架101收纳第二框架102的大部分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四个外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第三结合凹凸部108、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如上所述,围绕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形成的结合凹凸部104、106、108、110可以与所述窗扇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凹凸部相似地形成。由此,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沿着所述窗框10的轨道12′、14′移动。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可以形成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即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下表面。虽然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在附图中凸出形成,但是也可以沿着其内侧较长地形成有槽,并且所述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上形成的凸出形状的下部轨道14′插入并结合到所述槽。作为另一例,在所述下部横杆14提供通道形状的结构来代替用于引导窗扇20的移动的凸出形状的下部轨道14′时,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可以构成为凸出形状并结合在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
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结合凹凸部104,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可以分别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所述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的区域内。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所述下部横杆14的端部凸台14″之间的区域,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上表面可以位于所述上部横杆12的端部凸台12″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之间的距离可以与设置在所述下部横杆14的下部轨道14′之间的间隔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非双重窗扇的单窗扇的窗户上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在单窗扇的窗户中,所述下部轨道14′可以设置有两个,在双重窗扇的窗户中,所述下部轨道14′可以设置有四个,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之间的距离可以与最靠近室内侧的下部轨道14′和跳过一个下部轨道14′后的下一个下部轨道14′之间的距离相同。
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结合下部轨道14′,当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的位置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时,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避免从窗户的窗框10内部向外部凸出。尤其是,当安装框架100的前表面以面对的方式位于下部横杆14前端的端部凸台14″内表面,并且安装框架100的后表面以面对的方式位于下部横杆14后端的端部凸台14″的内表面时,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稳定地位于窗框10内。此外,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沿着所述上部轨道12′和下部轨道14′移动。
另外,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结构可以与窗扇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结构相似。因此,以下要说明的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和第二结合凹凸部106中也可以相同地适用与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相关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可以分别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延伸。
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可以以图3为基准形成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右侧外表面。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具有槽形状,虽然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在附图中凸出形成,但是也可以沿着其内侧上下较长地形成有槽。在此可以插入所述竖杆16的竖向凹凸部16′而实现结合。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也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右侧外表面仅单纯地形成为槽形状。
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108可以形成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左侧外表面。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108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相反的外表面,其可以形成为凸出形状。在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108可以结合窗扇20的窗扇框22上形成的槽部分。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108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竖杆16的竖向凹凸部16′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和第三结合凹凸部108也可以调换彼此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窗扇20的窗扇框22设置有凸起形状,在所述窗框10的竖杆16设置有供所述窗扇框22的凸起形状插入的槽形状。
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可以位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上表面,更准确而言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表面。虽然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在附图中凸出形成,但是也可以沿着其内侧形成有槽,从而与所述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上凸出的上部轨道12′结合。在所述上部横杆12提供有通道形状的结构来代替用于引导窗扇20的移动的上部轨道12′时,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可以构成为凸出形状并结合在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
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相同的结构。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也可以有两个且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也可以分别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上表面可以位于所述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的区域内。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上表面可以位于所述上部横杆12的端部凸台12″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呈相较于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更加凸出的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形成有槽,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构成为仅单纯地形成有槽而不向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凸出。
如图34所示,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的内侧,即所述第一底座101′的底面可以形成有结合槽101′a。所述结合槽101′a可以在安装框架100不位于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上而支撑在以下要说明的支撑框架300时使用。
另外,为了所述安装框架100和窗框10以及安装框架100和窗扇20之间实现防水、隔音、防风,可以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第三结合凹凸部108、第四结合凹凸部110沿用窗户中使用的马海毛(mohair)和填充件等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底部可以凸出设置有前端凸起112。所述前端凸起112在附图中设置有两个,但是只要有一个以上即可。所述前端凸起112可以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入口。所述前端凸起112可以从所述安装空间100′朝外部向上倾斜地形成。所述前端凸起112可以起到限定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安装位置的作用。
从所述前端凸起112开始在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底部可以形成有引导凸起114。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底部后端。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形成为其宽度窄且其延伸长度较长。所述引导凸起114是用于使与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壳体202的底面的接触面积最小化的结构。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具有相较于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宽度或以下要说明的下面凸起224的宽度更窄的宽度。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沿前后横穿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底部延伸形成。沿着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接触有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壳体202的下表面上形成的下面凸起224并移动。所述引导凸起114可以由与所述第一框架101不同的材质构成。例如,可以由具有润滑功能的POM材质形成所述引导凸起114。
所述前端凸起112和引导凸起114各个可以形成有两个,这样可以使将空气管理单元200插入安装空间100′的过程稳定地进行。与此不同地,可以使所述前端凸起112和引导凸起114各个仅形成有一个,并且使其宽度相对达到两倍以上。或者,也可以使所述前端凸起112和引导凸起114各个形成有三个以上。
在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底部可以露出有动作按键116。所述动作按键116可以起到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开始上升的作用。所述动作按键116可以用于使以下要说明的移动机构170开始动作。用于使所述移动机构170利用所述动作按键116动作的连接结构将在下面说明。
在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内表面一侧可以露出地设置有锁定盘118。所述锁定盘118可以固定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移动的位置。所述锁定盘118可以向所述第一边框101″的内表面两侧露出。所述锁定盘118可以使用复数个以实现第二框架102的稳定的固定。可在图3及图6等中推导出图示的实施例可以总共使用四个锁定盘118。所述锁定盘118的大小可以设计成不仅可以使用螺丝刀,使用铜钱也可以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的动作。
图17中示出与所述锁定盘118相关的结构。在所述锁定盘118的后端可以设置有成为旋转中心的连接轴118′。在所述连接轴118′连接有固定凸轮119。所述固定凸轮119可以大致呈圆盘形状。在所述固定凸轮119的两侧外表面可以形成有呈平面的间隔保持面119′。在所述固定凸轮119的外表面中相当于所述间隔保持面119′之间的部位可以形成有紧贴面119″。所述紧贴面119″可以形成为曲面。位于两侧的所述紧贴面119″之间的最远距离长于位于两侧的所述间隔保持面119′之间的距离。
随着所述锁定盘118旋转,所述固定凸轮119的紧贴面119″和间隔保持面119′的位置可以交替。即,随着所述锁定盘118旋转90度,所述紧贴面119″和间隔保持面119′将交替位置,由此,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对应的部分隔开间隔或紧贴,从而使第二框架102相对于第一框架101能够移动或被固定。随着所述紧贴面119″紧贴在第二框架102的对应的部分,相对于第一框架101可以使第二框架102被固定。随着所述锁定盘118旋转90,当所述紧贴面119″与原先紧贴的第二框架102的对应的部分不再紧贴,而是彼此隔开间隔相面对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可以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移动。
在此,以图5为主说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所述第一框架101可以由第一底座101′和第一边框101″构成,所述第一边框101″可以由下部连接杆120、分别从所述下部连接杆120的两端部一体地直立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将所述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上部彼此连接的上部连接杆126构成。
在所述上部连接杆126可以形成有把手通孔126′。所述把手通孔126′是供所述第二框架102上设置的把手142(参照图6)贯穿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框架102未从所述第一框架101上升时,在所述把手通孔126′可以通过贯穿来配置把手142。
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上部连接杆126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紧固孔127,该紧固孔127朝前方开放。在所述紧固孔127可以紧固以下要说明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锁定螺钉230。
在所述上部连接杆126的下表面,即所述安装空间100′的顶部面可以形成有卡止孔127′。在所述卡止孔127′可以卡止以下要说明的紧固凸起248。所述卡止孔127′可以形成为槽形状。
在所述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止狭缝128。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28可以分别形成在相当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背面的所述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上部和下部。在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28可以卡止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卡止片168。
在所述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内部可以分别形成有升降空间130,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两侧可以位于升降空间130并升降。所述升降空间130的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对应。换言之,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一杆122的升降空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从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杆122内部的升降空间130升降。并且,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二支腿13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二杆124内部的升降空间13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具有倒“U”字形状。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被配置为,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上部可以利用连接构件136连接。
在所述第一支腿132可以形成有第二延长凹凸部138。所述第二延长凹凸部138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框架101上设置的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延长凹凸部138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上形成的升降空间13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延长凹凸部138的上部可以形成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的一部分。这在图3和图4中较好地示出。
在所述第二支腿134可以形成有第三延长凹凸部140。所述第三延长凹凸部140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框架101上设置的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108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三延长凹凸部14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二杆124上形成的升降空间13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三延长凹凸部140的上部可以形成第三结合凹凸部108的一部分。这在图3和图4中较好地示出。
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连接构件136的内表面,在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上部连接杆126上形成的把手通孔126′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把手142。所述把手142是作业人员在移动所述第二框架102时用手把持的部分。
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二卡止狭缝143。所述第二卡止狭缝143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前表面两侧。在所述第二卡止狭缝143可以卡止以下要说明的第一前面板250的面板卡止片256。
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背面可以设置卡止片144。所述卡止片144可以插入以下要说明的第一外部盖150的第一卡止狭缝158。所述卡止片144可以在所述连接构件136的背面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卡止片144的前端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背面平行地延伸。所述卡止片144的从所述第二框架102延伸的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背面正交。所述卡止片144的前端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背面平行,尤其是可以向重力相反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背面可以分别形成有移动狭缝146。所述移动狭缝146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背面。所述移动狭缝146可以沿着所述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所述移动狭缝146可以形成至所述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下端部。所述移动狭缝146在所述第二框架102收纳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过程中用于避免与插入到所述第一卡止插槽128并卡止的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卡止片168发生干涉,可以在所述移动狭缝146设置并引导第二卡止片168。
在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设置有折叠板148。图6中示出所述折叠板148设置在第二框架102的状态。所述折叠板148可以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位于后端侧。所述折叠板148在所述第二框架102收纳到第一框架101的内部时可以被折叠。所述折叠板148在所述第二框架102从第一框架101凸出时可以按与之对应的大小展开。所述折叠板148可以防止外部的空气等通过第二框架102流入。在被所述折叠板148遮蔽的第二框架102内部的空间还可以设置额外的隔热材料。
参照图9至图11说明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的结构。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背面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102一同地移动。所述第二外部盖160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01。
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可以防止雨或雪等降水从外部向安装框架100内部进入。或者,在空气管理单元200例如为空调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可以起到引导热风向室外排出的方向的作用。
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可以主要起到遮蔽相当于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背面的部分的作用。所述第二外部盖160可以起到遮蔽相当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背面的部分的安装空间100′的作用。
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可以具有四边形板状第一盖主体152。所述第一盖主体152可以构成为板形状。在所述第一盖主体152的两端可以分别正交地设置有第一盖侧壁153。所述第一盖侧壁153可以构成为矩形板形状。在所述第一盖主体152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盖侧壁153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壁153′和第二连接壁153″。所述第一盖侧壁153、第一连接壁153′和第二连接壁153″可以与所述第一盖主体152一同地形成规定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盖主体152可以形成有复数个第一百叶片154。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可以具有规定的倾斜。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可以以图10为基准向其内部侧朝下部倾斜地延伸。随着形成有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在所述第一盖主体152可以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54′。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54′可以引导向空气管理单元200进入的空气或者从空气管理单元200吐出的空气。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为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在室外侧热交换机中热交换而温度相对变高的空气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引导并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54′向外部吐出。并且,外部的空气可以向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内部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54′并被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引导而流动。
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可以不向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的外部凸出,而是向内部凸出。这是为了避免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相对于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外部盖160移动时引起干涉。当然,在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向第一外部盖150的外部凸出形成的情况下,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百叶片164的凸出位置可以与图示相反。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百叶片164在附图中从第二盖主体162的外表面向外部凸出。
在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的第一盖侧壁153可以分别按规定宽度凸出设置有第一延长筋156。所述第一延长筋156可以从所述第一盖侧壁153呈直角地弯折两次而成。如图10的放大图所示,第一延长筋156可以与第一盖侧壁153的一部分一同地形成为其横截面呈“匚”形状。所述第一延长筋156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盖主体152平行,其余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盖侧壁153平行。所述第一延长筋156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盖侧壁153较长地延伸。
在所述第一延长筋156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止狭缝158。因此,在附图中形成有总共四个第一卡止狭缝158。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58可以形成在与所述安装框架100面对的第一延长筋156部分。在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58可以插入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卡止片144。通过在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58插入所述卡止片144,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背面上部。随着所述第一卡止狭缝158在所述第一延长筋15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上下对称地形成,可以将所述第一外部盖150以上下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即,可以按图11A和图11B的状态将第一外部盖150安装在安装框架100。
所述第二外部盖160可以具有四边形板形状的第二盖主体162。在所述第二盖主体162的两端可以分别正交的方式设置有第二盖侧壁163。所述第二盖侧壁163可以构成为矩形板形状。在所述第二盖主体162的上部和下部,两侧的所述第二盖侧壁163之间可以开放。这是为了使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在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能够相对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可以进入所述第二外部盖160的内侧。例如,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的第一盖侧壁153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微小于所述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盖侧壁163之间的距离。
虽然所述第一连接壁15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盖150,但是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外部盖16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壁153′相似地将所述第二盖侧壁163之间连接的连接壁。在此情况下,需要设计成使所述第二外部盖160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的内侧。
在所述第二盖主体162可以形成有第二百叶片164。所述第二百叶片164可以以图10为基准朝第二外部盖160的内部向下倾斜地形成。所述第二百叶片164可以在所述第二盖主体162左右较长地延伸。在所述第二盖主体162可以因所述第二百叶片164的形成而形成有第二贯通孔164′。通过所述第二贯通孔164′可以使空气流动。所述第二贯通孔164′和第二百叶片164的功能可以与所述第一贯通孔154′和第一百叶片154的功能相同。
在所述第二盖侧壁163可以形成有第二延长筋166。在所述第二盖侧壁163可以按规定宽度凸出形成有所述第二延长筋166。所述第二延长筋166可以从所述第二盖侧壁163的末端部分呈直角地弯折两次而成。所述第二延长筋166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盖主体162平行,其余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盖侧壁163平行。所述第二延长筋166可以沿着所述第二盖侧壁163较长地延伸。
在所述第二延长筋166可以凸出设置有第二卡止片168。所述第二卡止片168可以在一个第二延长筋166上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止片168可以插入并卡止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一卡止狭缝128(参照图5)。所述第二卡止片168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延长筋166的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延长筋166正交。所述第二卡止片168的前端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延长筋166的表面平行地延伸。所述第二卡止片168在附图中构成为“T”字形状,因而其前端部分可以沿着两侧延伸。但是,所述第二卡止片168可以与所述卡止片144的形状相同地其前端部分仅向一侧延伸。以图9为基准,相对位于上部的第二卡止片168的前端部分可以向下部延伸,相对位于下部的第二卡止片168的前端部分可以向上部延伸。这是为了使所述第二外部盖160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100利用重力作用自动地向重力方向移动并卡止。
在所述第二延长筋166的上端和下端可以分别形成有防干涉狭缝169。所述防干涉狭缝169用于避免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卡止片144发生干涉。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中第二框架102收纳于第一框架101的状态下,所述卡止片144位于所述防干涉狭缝169。此时,由于所述第一外部盖150需要收纳到所述第二外部盖160内部,所述卡止片144可以位于所述防干涉狭缝169。
所述防干涉狭缝169都形成在所述第二延长筋166的上部和下部是为了将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上下倒置,从而使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来使用。如上所述的状态在图11A、图11B中较好地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外部盖160中,所述第二卡止片168和防干涉狭缝169可以上下对称地设置。这是为了能够将所述第二外部盖160上下倒置来使用。
首先,图11A中示出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朝室外侧(附图中的右侧)向上倾斜(朝室内侧向下倾斜)地设置的情况。图11B中示出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朝室外侧(附图中的右侧)向下倾斜地设置的情况。
更加详细说明如下。图11A的状态可以在室外侧不宜按与窗扇20相同的高度吐出热风的情况下使用。即,通过向室外侧朝上倾斜的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使热风向相对较高的位置吐出。
此外,图11B的状态可以在例如在高层建筑物的窗户安装本发明的装置时使用。这是向室外吐出热风的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时的情况。但是,如果是窗户的外部为无遮挡的空旷的室外,则需要阻隔降水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54′和第二贯通孔164′进入到安装框架100的内部。为此,图11B中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可以朝室外侧向下倾斜地构成。
图11B的状态是将图11A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各自上下方向旋转180度来安装在安装框架100的情形。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的安装状态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所安装的环境来选择。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7说明所述安装框架100中使第二框架102相对于第一框架101移动的移动机构170。所述移动机构170例如可以使用弹力、空气压、液压等。
所述移动机构170可以通过按压所述动作按键116来驱动。在所述第一底座101′可以设置有联动联接件172。在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所述动作按键116。所述动作按键116可以贯穿所述第一边框101″的下部连接杆120向外部露出。所述联动联接件17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01′和下部连接杆120之间的空间。
所述联动联接件172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底座101′左右较长地延伸。在所述联动联接件172中设置有所述动作按键116的部分的下部内侧可以如图13所示形成有引导空间172′。在所述引导空间172′内可以设置动作引导件171。所述动作引导件171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01′上。所述动作引导件171的一部分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所述动作引导件171的圆筒形状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引导空间172′。在此情况下,所述引导空间172′也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所述引导空间172′的内径可以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动作引导件171的圆筒形状部分的外径。所述动作引导件171可以引导所述联动联接件172和动作按键116的移动。
在所述引导空间172′的顶部部分和所述动作引导件171的圆筒形状部分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构件171′。所述弹性构件171′可以发挥弹性恢复力,使所述动作按键116的表面位于与所述下部连接杆120的表面相同的位置。作为所述弹性构件171′的例子,有圆筒螺旋形状的弹簧。
为了管理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动作轨迹而可以使用联接件引导件173。所述联接件引导件17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01′,其可以起到引导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上下方向移动准确地实现的作用。所述联接件引导件173可以构成为引导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上表面和前后表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形状,因此,与之对应地所述联接件引导件173可以呈将“匚”形状旋转90度的形态。
在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两侧端部可以设置有延长联接件174。所述延长联接件174也可以与所述联动联接件172一体地构成。当然,所述联动联接件172和延长联接件174可以分别单独地制作,后续通过组装而结合。所述延长联接件174可以向所述第一边框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内部延伸。所述延长联接件174可以与所述联动联接件172一体地动作。
在所述延长联接件174的前端可以设置有联动卡止件175。所述联动卡止件175用于将卡止联接件176的一端部卡止,从而利用联动联接件172的动作来使卡止联接件176一同地动作。在向所述联动卡止件175的两侧开放的空间内可以卡止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一端部。如图14所示,通过在所述联动卡止件175的内部空间插入并卡止卡止联接件176的一端部,卡止联接件176和延长联接件174可以一同地动作。
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可以以旋转中心176′为中心以规定角度旋转。所述卡止联接件176能够以所述旋转中心176′为中心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内部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可以具有大致“L”字形状,以所述旋转中心176′为基准延伸,使得两端部彼此的朝向的虚拟线可以呈锐角或直角。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可以有两个作为一对使用。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一对卡止联接件176,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二框架102在第一框架101内卡止并固定的状态。
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另一端部可以形成有卡止凸起177。所述卡止凸起177可以选择性地卡止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一侧。更准确而言,所述卡止凸起177可以选择性地卡止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内部设置的以下要说明的动作抑制凸起186。所述卡止凸起177的形状可以构成为,当动作抑制凸起186与第二框架102一同地移动并接近时能够对其进行引导。随着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引导到所述卡止凸起177的上端,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可以克服以下要说明的复原构件179的弹力而旋转。
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中所述卡止凸起177和所述旋转中心176′之间可以设置有连接片178。在所述连接片178可以连接复原构件179的一端部。所述复原构件179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进行动作后能够使其移动到原来的位置。所述复原构件179可以使用弹簧。所述复原构件179的一端部可以连接在所述连接片178,另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一侧。所述复原构件179可以起到与使所述联动联接件172在被所述动作按键116按压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所述弹性构件171′(设置在联动联接件172和动作引导件171之间)实质上相同的作用。
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凸出的动力可以由推动构件180来提供。所述推动构件180可以使用各种结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作为推动构件180使用空气阻尼器。所述推动构件180可以由在内部填充有空气的壳体182和向所述壳体182的内外部进出的进出杆184构成。所述进出杆184可以因所述壳体182内部的空气压力而始终要向所述壳体182的外部凸出。所述壳体182的下部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下端一侧,所述进出杆184的前端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部一侧。
因此,在所述第二框架102上设置的动作抑制凸起186卡止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时,所述进出杆184不能从所述壳体182凸出。但是,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从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脱离时,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利用所述进出杆184的凸出而移动。
另外,可以代替所述推动构件180而使用提供弹力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部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一侧,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部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一侧。此时,所述弹性构件可以构成为,向推升所述第二框架102的方向作用有恢复力。因此,从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解除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的卡止时,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相对于第一框架101凸出移动。作为用于使所述推动构件180动作的另一例还可以使用液压。
为了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移动动作更加柔和地实现,也可以使用追加的结构。图16中示出了该结构。
首先,可以设置有导柱190(guide column)。所述导柱190构成为棒形状,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01或第二框架102。供所述导柱190贯穿的引导块(未图示)可以设置在设置有所述导柱190的一方的对方侧,即设置在第二框架102或第一框架101。通过使所述导柱190贯穿设置于所述引导块,可以使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相对移动变得顺畅。
为了避免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升降动作急剧地发生,可以还设置有阻尼机构192。例如,在内部填充有阻尼材料的阻尼主体194的外部可以设置有小齿轮195。利用所述阻尼主体194内部的阻尼材料,可以避免所述小齿轮195的旋转急剧地发生。
此外,与所述小齿轮195咬合的齿条196可以较长地延伸设置。例如,所述齿条196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的内部,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所述阻尼主体194和小齿轮195。其中,所述小齿轮195和齿条196彼此咬合动作的速度可以被所述阻尼主体194内部的阻尼材料控制,从而控制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移动速度。
参照图18至图20说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结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外观可以由壳体202形成。所述壳体202可以包括前端板204和壳体本体206。所述前端板204可以构成为板形状。所述壳体本体206可以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所述前端板204和壳体本体206的内部空间可以设置构成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各种部件。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有室内吸入口208。所述室内吸入口208可以成为将空气管理单元200所处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向空气管理单元200内部吸入的通道。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与所述室内吸入口208并排地可以形成有室内吐出口209。所述室内吐出口209是供在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内部被管理的空气吐出的部分。所述室内吐出口209的面积可以达到所述室内吸入口208的面积的1/3程度。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吐出口209可以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一侧上下较长地形成。但是,所述室内吐出口209的位置可以改变。例如,也可以在前端板204的相对上部左右较长地形成。所述室内吸入口208的位置也可以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有各种变化。
在所述室内吐出口209可以设置有调节翼209′。所述调节翼209′可以调节通过室内吐出口209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调节翼209′的开闭角度可以由用户直接地调节或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自动地调节。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一侧可以设置有操作部210。所述操作部210可以位于所述前端板204的下部边角侧。所述操作部210可以位于用户方便地操作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位置。但是,所述操作部210并非必须位于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下部两侧边角侧可以设置有本体电极212。所述本体电极212可以起到向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前面板260供电的作用。所述本体电极212也可以起到卡止并固定第二前面板260的作用。所述本体电极212可以形成为槽形状,其可以构成为能够插入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前面板260的面板电极266的槽形状。在所述本体电极212的槽内部可以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的结构。所述本体电极212的槽可以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线形。
为了向所述本体电极212及空气管理单元200内部的电气部件供电而可以设置有电源线213。所述电源线213可以通过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的下表面向外部延伸(参照图23)。随着所述电源线213通过所述前端板204的下表面向外部延伸,在将空气管理装置安装在窗户时,无需在窗框10等中执行用于使供电源线213通过的额外的加工。与此不同地,所述电源线213可以通过除了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和背面以外的两侧面和上表面向外部延伸。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两侧面可以形成有移动插槽214。所述移动插槽214可以从所述前端板204的大致中间位置开始延伸至上部。所述移动插槽214可以从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边缘开始形成。因此,作为向所述移动插槽214进入的入口的移动插槽入口216可以设置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两侧边缘。随着所述移动插槽入口216形成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边缘,能够容易地安装以下要说明的第一前面板250。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背面中与所述壳体本体206邻近的部分,即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表面面对的部分可以设置有弹性材质的密封件(未图示)。所述密封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前端板204的背面或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表面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密封件可以起到防水、气密等作用。
所述壳体202的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可以倾斜地形成。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可以从所述前端板204的背面开始越靠近所述壳体本体206的背面越向下倾斜。如上所述,壳体202的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倾斜地形成时,在将壳体202插入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内时,壳体202的壳体本体206背面上端可以容易地插入而不卡止在安装空间100′的顶部面。即,即使进行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下部后端以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前端凸起112为中心旋转并插入到安装空间100′内部的动作,也能够防止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卡止在第一框架101。
在所述壳体本体206的背面可以形成有室外进出口218。所述室外进出口218可以使室外的空气进入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内外部并吐出。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为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室外的空气进入并进行热交换后再次向室外吐出的形态形成空气流动。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为空气净化器的情况下,室外的空气可以经过所述室外进出口218并通过空气管理单元200后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空气管理单元200后通过所述室外进出口218向室外排出。
在所述壳体202的下表面,更准确而言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移动通道220。所述移动通道220可以在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下表面以槽形态较长地形成。在所述移动通道220可以设置有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端凸起112而前端凸起112被引导。所述移动通道22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宽度。作为另一例,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移动通道220。即使未设置有所述移动通道220,也可以利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两侧内表面来引导所述壳体202的两侧面使其插入。
在所述移动通道220中与所述壳体202的前表面邻近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卡止槽222。所述卡止槽222可以从所述移动通道220更凹陷地形成。在所述卡止槽222可以设置有所述前端凸起112。所述移动通道220的形成数量可以与所述前端凸起112的数目相同。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道220可以有两个平行地形成在所述壳体202的下表面。
在所述壳体202的下表面中与所述移动通道220的前端和后端邻近的位置即前端和后端可以分别凸出设置有下面凸起224。所述下面凸起224可以分别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部连接杆120的前端和后端。随着所述下面凸起224分别卡止在所述下部连接杆120的前端和后端,即使外力作用于空气管理单元200,也能够防止其从所述安装框架100预定程度以上活动。
在所述壳体202的上部,更准确而言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上部可以形成有贯通孔226。所述贯通孔226可以贯穿所述前端板204。在相当于所述贯通孔226的入口的所述前端板204的前表面可以凹入形成有头部安置槽228。
在所述贯通孔可以使锁定螺钉230贯穿。所述锁定螺钉230可以紧固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紧固孔127(参照图3)。所述锁定螺钉230可以包括安置在所述头部安置槽228的螺钉头部232和贯穿所述贯通孔226的螺钉主体234。在所述螺钉主体234的外表面可以形成有螺纹部。虽然所述锁定螺钉230并非必须使用,但是其可以为了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保持紧固在安装框架100的状态来使用。所述锁定螺钉230的螺钉头部232上形成的工具槽可以构成为不仅能够插入螺丝刀,还能够插入铜钱的程度的大小。由此,即使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铜钱来拧紧或松开所述锁定螺钉230。
在所述壳体202的上表面,更准确而言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的上表面可以通过按键孔235凸出设置有解除按键236。所述解除按键236可以通过所述按键孔235向所述前端板204的上表面内外部进出。在所述解除按键236可以连接有按键主体238并位于所述前端板204的内部。
在所述解除按键236和按键主体238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有止动件240。所述止动件240可以限制所述解除按键236通过所述按键孔235凸出的程度。所述止动件240可以卡止在以下要说明的按键壳体242的内表面,从而防止解除按键236进一步向外部脱离。如果不使用按键壳体242,所述止动件240卡止在所述按键孔235的边缘,从而能够防止解除按键236进一步向外部脱离。
在所述前端板204的内部,所述按键主体238可以位于按键壳体242的内部。所述按键主体238可以贯穿所述按键壳体242的内部而设置,因此,所述按键壳体242可以限制按键主体238的移动轨迹。在所述按键壳体242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按键复原构件244。所述按键复原构件244具有弹性恢复力,从而在所述解除按键236被用户按压后用户不再按压时,可以使所述解除按键236向原来的位置凸出。所述按键复原构件244可以设置在所述按键壳体242内,其一端部支撑在所述止动件240,另一端部支撑在所述按键壳体242的一侧。
在所述按键主体238的下部,可以以贯穿所述前端板204的背面的方式凸出设置有后方延长卡钩246。所述后方延长卡钩246可以与所述按键主体238一体地动作。如图20所示,在所述后方延长卡钩246的前端的自由端部可以设置有紧固凸起248。所述紧固凸起248可以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上形成的卡止孔127′(参照图6)。随着所述紧固凸起248卡止在所述卡止孔127′,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可以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上部。可以通过按压所述解除按键236来使所述紧固凸起248从所述卡止孔127′脱离。
参照图21至图24说明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上设置的第一前面板250和第二前面板260。
为了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一部分和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的前表面而可以设置有第一前面板250。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下部可以连接在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上部连接在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可以主要遮蔽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的前表面。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可以具有第一面板主体252。所述第一面板主体252可以构成为四边形板形状。所述第一面板主体252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面板侧壁254。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可以遮蔽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的两侧面中与前方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的前后宽度可以等于或稍大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厚度。这是为了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能够遮挡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侧面。为了将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上端之间连接而可以设置有连接壁255。所述连接壁255可以形成为其前后宽度与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相同。
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的上部可以设置有面板卡止片25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的上端设置有面板卡止片256。所述面板卡止片256可以从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凸出形成。所述面板卡止片256也可以构成为与所述卡止片144或第二卡止片168相同的形状。即,对于与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连接的部分,前端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面板主体252平行地延伸。所述面板卡止片256的前端部分可以朝下部延伸。综上所述,所述面板卡止片256可以构成为“┓”形的板形状,插入卡止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卡止狭缝143(参照图6)。
所述面板卡止片256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两侧的第一面板侧壁254,并分别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两侧的第二卡止狭缝143。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代替所述面板卡止片256或在所述面板卡止片256的基础上追加地使用磁铁。可以在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和所述第二框架102的彼此对应的位置设置磁铁,或者将磁铁和磁性体设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这可以是与以下要说明的第二前面板260和前端板204之间设置的磁铁276和磁性体276′相同的结构。
在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的下部可以凸出设置有凸出片257。所述凸出片257可以比所述第一面板主体252更加凸出。所述凸出片257可以分别形成在两侧的第一面板侧壁254。所述凸出片257可以越靠近自由端部其宽度越窄。在所述凸出片257的前端即自由端部可以设置有向彼此面对的方向凸出的引导凸起258。所述引导凸起258可以沿着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移动插槽214引导移动。所述引导凸起258可以通过在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的前表面边缘形成的移动插槽入口216进入所述移动插槽214。
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上部可以通过所述面板卡止片256位于安装框架100的第二卡止狭缝143来连接到所述安装框架100。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下部可以通过所述引导凸起258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侧面上设置的移动插槽214来连接到所述前端板204。
可以提供第二前面板260覆盖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下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可以具有四边形板形状的第二面板主体262。所述第二面板主体262的左右宽度可以等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前表面的左右宽度。在所述第二面板主体26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面板侧壁264,该第二面板侧壁264可以与第二面板主体262正交。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是与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第一面板侧壁254相似的结构。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大于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在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的内表面之间接触所述第一面板侧壁25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的前后宽度也可以等于或稍大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厚度。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可以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侧面。尤其是,为了避免所述移动插槽214向外部露出,未被第一前面板250覆盖的移动插槽214整个区域可以由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覆盖。
在所述第二面板主体262的下部可以设置有下部侧壁265。所述下部侧壁265可以将所述第二面板侧壁264之间连接,遮蔽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下表面。在所述下部侧壁265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电源线通过部265′。所述电源线213可以通过所述电源线通过部265′而不受干涉。
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第二面板主体262的背面可以设置有面板电极266。所述面板电极266可以插入并卡止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上设置的本体电极212内。所述面板电极266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背面下部两侧。所述面板电极266的形状可以具有能够插入并卡止到所述本体电极212的内部的结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电极266构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凸起形状。附图标记268是一侧第二面板侧壁264上形成的面板切开部。
为了将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固定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可以将所述面板电极266插入到所述本体电极212的同时使用磁铁276。通过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上部一侧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前表面上部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磁铁276或磁铁276和磁体276′,能够利用磁力保持贴合状态。
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可以设置有面板吸入口270。在所述面板吸入口270可以并排地配置有复数个百叶片(未标记)。具有所述百叶片的面板吸入口270可以形成在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室内吸入口208对应的区域。
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可以设置有面板吐出口272。所述面板吐出口272可以构成为与所述室内吐出口209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面板吐出口272可以构成为单纯地贯通的形状。当然,在所述面板吐出口272也可以设置有与所述室内吐出口209上设置的调节翼209′相同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在所述室内吐出口209也可以无需设置调节翼209′。
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可以设置有操作部274。所述操作部274是供用户能够直接操作的部分。所述操作部274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操作部210对应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操作部274可以单纯地贯通而成,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操作部210向外部露出。与此不同地,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操作部274可以具有透明构件,从而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操作部210露出。或者,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不设置操作部210,而仅在所述第二前面板260设置操作部274,使得用户可以在第二前面板260的前表面进行操作。
此外,所述操作部210、274可以通过使用遥控器或无线终端进行操作。所述操作部210、274也可以连接在家庭网络而利用家庭网络服务器进行操作。
接着,参照图25至图30说明在窗框10内设置有安装框架100时关闭窗扇20后执行锁定的结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有安装框架100的窗框10可以设置双重窗扇20。因此,为了各个窗扇20的锁定而需要设置两个锁定机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此可以使用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第二锁定机构280′。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第二锁定机构280′的结构近乎相同,仅在操作杠杆288的结构上存在区别。这是为了将所述操作杠杆288设置在用户容易地操作的位置而改变了操作杠杆288的形状。因此,以第一锁定机构280为基准说明结构。
第一锁定机构280的外观可以由外壳282形成。所述外壳282可以构成为大致六面体形状,可以由至少两个组件构成。在所述外壳282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驱动体284。所述驱动体284可以在所述外壳282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在所述驱动体284可以形成有引导销284′,在所述外壳282可以形成有引导孔282′。与此不同地,可以在所述驱动体284形成有引导孔,在所述外壳282形成有引导销。随着所述引导销284′贯穿所述引导孔282′被引导,能够引导所述驱动体284的直线往复运动。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包围所述引导销284′还可以设置有弹性构件284″。所述弹性构件284″可以位于所述驱动体284和外壳28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所述弹性构件284″可以向所述驱动体284提供弹性恢复力,使所述驱动体284具有要向特定的位置移动的倾向。这样的结构使所述驱动体284具有以附图为基准始终要向外壳282的内部顶部紧贴的倾向,从而能够使第一锁定机构280的动作变得顺畅。
在所述驱动体284的一侧可以连接有驱动杠杆286。所述驱动杠杆286可以在连接于所述驱动体284的状态下向所述外壳282的外部凸出。在所述驱动杠杆286的一端部可以连接有锁定杠杆287,锁定杠杆287以连接销286′为中心能够相对旋转规定角度。所述锁定杠杆287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内部转动规定角度。所述锁定杠杆287可以以旋转中心287′为中心转动规定角度。以贯穿所述旋转中心287′的旋转中心轴(未图示)为中心,所述锁定杠杆287可以旋转规定角度。所述旋转中心轴可以以位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三结合凹凸部108内设置的支撑片108′的状态贯穿所述旋转中心287′(参照图25)。
在所述锁定杠杆287的前端可以设置有锁定凸起287″。所述锁定凸起287″可以通过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三结合凹凸部108上形成的开口108″卡止在作为插入的相对物的紧固卡止件298。所述锁定凸起287″的前端外表面构成为曲面,使得能够顺畅地实现与作为相对物的紧固卡止件298的联动。
在所述驱动体284的另一侧可以连接有操作杠杆288。所述操作杠杆288可以向所述外壳282的外部凸出。所述操作杠杆288不仅向所述外壳282外凸出,还可以向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外部凸出(参照图25)。这是为了使用户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杠杆288。在第一锁定机构280中,所述操作杠杆288可以呈直线地延伸。
另外,如图29所示,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的结构中,所述操作杠杆288的结构与第一锁定机构280中的操作杠杆288的结构不同。这是如图3所示为了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能够向安装框架100的一侧的前表面凸出而露出。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面板切开部268。第二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可以设置在安装框架100的前方一侧,以使用户能够在室内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可以向安装框架100的侧面一侧露出,以在开放室内侧的窗扇20时能够向其接近。
参照图28及图29说明卡止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及第二锁定机构280′来执行窗扇20的锁定的窗侧锁定机构290的结构。所述窗侧锁定机构290可以设置在窗扇20的内部一侧通过窗扇20的侧面露出。为了将窗侧锁定机构290固定在窗扇的一侧而设置有主体板292。所述主体板292在其两端分别穿孔设置有紧固孔292′,可以利用螺钉紧固在窗扇20。
在所述主体板292设置有弯折部294,在其内侧可以形成有规定的安装空间294′。在所述安装空间294′可以设置以下要说明的杆帽296′和弹性构件297。推动杆296可以贯穿所述主体板292的弯折部294一侧向外部凸出,以使所述主体板292的安装空间294′与外部连通。所述推动杆296的后端部可以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94′,前端部向所述主体板292的安装空间294′外部凸出。在所述推动杆296的后端部可以设置有杆帽296′。所述杆帽296′是支撑弹性构件297的一端的部分。所述杆帽296′可以构成为能够包围所述弹性构件297的一端部的结构。在所述弹性构件297为螺旋弹簧的情况下,所述杆帽296′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
当窗扇20关闭而紧贴在所述安装框架100时,所述推动杆296可以紧贴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即,当所述锁定机构280、280′和窗侧锁定机构290彼此紧固时,所述推动杆296可以使所述弹性构件297弹性变形。当所述锁定机构280、280′、290之间的紧固被解除时,所述弹性构件297的恢复力可以使所述窗扇20从所述安装框架100隔开规定距离。
在所述主体板292的一侧设置有紧固卡止件298。所述紧固卡止件298的形状可以与所述锁定杠杆287的前端形状近乎相似。在所述紧固卡止件298的前端可以形成有卡止凸起298″。所述卡止凸起298″的前端外表面也可以构成为曲面。
作为所述窗侧锁定机构290的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窗侧锁定机构290中与所述推动杆296和弹性构件297相关的结构也可以从所述主体板292分离而单独地构成。所述推动杆296和弹性构件297所执行的功能也可以从所述安装框架100侧分离设置。更详细而言,在所述主体板292中,将弯折部294和设置于其中的结构单独地分离而设置在窗户20或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一侧。
此外,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第二锁定机构280′固定在窗框10的一侧,而不是固定在安装框架100。例如,在与所述第一底座101′的第一结合凹凸部104之间的空间对应的窗框10设置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第二锁定机构280′。此时,第二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可以贯穿安装框架100的一侧向室内空间露出。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第二锁定机构280′分别与对应的窗扇20上设置的窗侧锁定机构290紧固,在图30A至图30C中按顺序示出紧固过程。当安装框架100设置在窗框10,然后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设置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安装等作业完毕时,为了使用空气管理单元200,需要关闭窗扇20划分出室内和室外。为此,需要移动所述窗扇20使其紧贴到安装框架100的侧面。图30A示出窗扇20开放的状态,图30B示出随着窗扇20关闭而安装框架100的第三结合凹凸部108进入到窗框22内侧,从而使锁定杠杆287和紧固卡止件298开始结合的状态。图30C示出窗扇20完全地关闭并实现锁定的状态。
在图30B中,当所述紧固卡止件298与窗扇20一同地移动时,所述卡止凸起298″的前端外表面接触所述锁定杠杆287的锁定凸起287″,由此,可以使锁定杠杆287以旋转中心287′为中心向以附图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此状态下,当所述窗扇20和紧固卡止件298进一步向安装框架100侧移动时,所述紧固卡止件298的卡止凸起298″经过所述锁定凸起287″,包括所述锁定凸起287″的锁定杠杆287以所述旋转中心287′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锁定凸起287″卡止在所述紧固卡止件298的卡止凸起298″。此时,所述推动杆296随着紧贴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压缩所述弹性构件297以使其达到弹性变形的状态。
在图30C的状态下,当用户将所述操作杠杆288向箭头A方向按压时,随着所述锁定杠杆287以所述旋转中心28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锁定凸起287″可以从所述紧固卡止件298的卡止凸起298″分离。此时,所述弹性构件297欲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可以使所述推动杆296凸出。由此,在所述推动杆296保持紧贴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可以使所述窗扇20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100做相对移动。此时,将达到图30A的状态而可以使窗扇20稍许开启,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进一步开放窗扇20。
参照图31至图34说明支撑框架300的结构。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将所述安装框架100支撑在规定的高度。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在因窗框10的竖杆16的高度较高而仅利用所述安装框架100无法遮蔽开放部分时使用。例如,在所述窗框10的高度为1400~2300mm程度的客厅窗户或卧室窗户上安装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时,可以使用所述支撑框架300。
如上所述的支撑框架300可以在稳定地支撑空气管理单元200的荷重的同时,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结合而保持密闭结构以避免降低窗户的功能。
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结构非常相似。由于所述支撑框架300是设置在所述窗框10以起到与安装框架100相同的作用,其与安装框架100在外表面,尤其在两侧面和下表面的结构方面可以非常相似。只是,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上表面部分需要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部分结合,因此,其可以不同于安装框架100中与所述窗框10的上部横杆12结合的对应部分的结构。
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呈四边形形状,前后贯穿其内部而形成内部空间300′。在所述内部空间300′可以填充有隔热材料。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部空间300′设置有过滤器,将空气净化并使其从室外侧向室内侧流动。与此又不同地,也可以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内部空间300′设置有起到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不同的功能的追加的空气管理单元200。
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由第一连接构件302左右延伸而构成下部,在上部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304,第二连接构件304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302平行地左右延伸而构成上部。为了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302和第二连接构件304的两端连接而可以设置有第一柱306和第二柱308。所述第一柱306和第二柱308可以上下较长地延伸。
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盖卡止孔310。在所述盖卡止孔310可以插入并卡止在以下要说明的前面盖320的前面卡止片326。所述盖卡止孔310为了前面盖320的稳定的结合而可以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盖卡止孔310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更准确而言,在所述第一柱306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柱308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分别形成有所述盖卡止孔310。另外,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背面也可以形成有所述盖卡止孔310。所述支撑框架300的背面上形成的盖卡止孔310用于安装以下要说明的后面盖330。
以包围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外表面的方式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窗框10及窗扇20紧贴的结构。
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四个外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第二结合凹凸部314、第三结合凹凸部316、第四结合凹凸部318。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可以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下表面。虽然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在附图中凸出设置,但是可以沿着其内侧较长地形成有槽,与所述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上形成的呈凸出形状的下部轨道14′结合。如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结构说明中也提到,在所述下部横杆14中代替用于引导窗扇20的移动的下部轨道14′而提供通道形状的结构时,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可以构成为凸出形状并结合在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
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结合下部轨道14′,当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沿着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时,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避免从窗户的窗框10内部向外部凸出。这可以同样地适用于以下要说明的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因此,如图32所示,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和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可以分别沿着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所述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的区域内。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所述下部横杆14的端部凸台14″之间的区域,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对应的前后宽度并彼此结合。并且,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右侧面可以位于所述竖杆16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所述下部横杆14上设置的下部轨道14′之间的间隔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非双重窗扇的单窗扇的窗户使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可以仅设置有一个。在单窗扇的窗户中,所述下部轨道14′可以设置有两个,在双重窗扇的窗户中,所述下部轨道14′可以设置有四个,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之间的距离可以与最靠近室内侧的下部轨道14′和跳过一个下部轨道14′后的下一个下部轨道14′之间的距离相同。
在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结合下部轨道14′,当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沿着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设置时,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避免从窗户的窗框10内部向外部凸出。尤其是,在下部横杆14前端的端部凸台14″的内表面以面对的方式设置支撑框架300的前表面,并在下部横杆14后端的端部凸台14″的内表面以面对的方式设置支撑框架300的后表面时,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稳定地位于窗框10内,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沿着所述下部轨道14′移动。
另外,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结构与窗扇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结构相似,因此,在以下要说明的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可以同样地适用与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相关的结构。如图32所示,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可以分别沿着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延伸。
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可以以图32为基准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右侧外表面。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具有槽形状,虽然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在附图中凸出设置,但是可以沿着其内侧上下较长地形成有槽。在此可以插入所述竖杆16的竖向凹凸部16′而实现结合。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也可以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右侧外表面单纯地仅形成为槽形状。
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316可以形成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左侧外表面。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316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相反侧的外表面,其可以形成为凸起形状。在所述第三结合凹凸部316可以结合窗扇20的窗扇框22上形成的槽部分。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314和第三结合凹凸部316也可以调换彼此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窗扇20的窗扇框22设置凸起形状,在所述窗框10的竖杆16设置供所述窗扇框22的凸起形状插入的槽形状。
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可以位于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上表面。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可以具有凸出形状。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可以插入并结合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的槽。
在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可以设置有卡止片319。如图34所示,所述卡止片319可以插入并卡止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结合槽101′a。所述卡止片319的形成位置也可以是所述支撑框架300的上表面一侧,而不是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在此情况下,安装框架10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所述结合槽101′a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对应的部分。所述卡止片319可以从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向上部凸出,并且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304平行地延伸。所述延伸的部分可以卡止在所述结合槽101′a。
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第二结合凹凸部314构成为相较于支撑框架300的外表面更加凸出的形状且在其内侧形成有槽,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构成为不向支撑框架300的外表面凸出而仅形成有槽。
为了所述支撑框架300和窗框10之间以及所述支撑框架300和窗扇20之间实现防水、隔音、防风,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结合凹凸部312、第二结合凹凸部314、第三结合凹凸部316、第四结合凹凸部318可以沿用窗户中使用的马海毛和填充件等结构。
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前面盖320。所述前面盖320可以起到将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300′从支撑框架300的前表面遮蔽的作用。所述前面盖320设置有四边形板形状的前面盖主体322,并在所述前面盖主体322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前面盖侧壁324。所述前面盖侧壁324可以与所述前面盖主体322正交。所述前面盖侧壁324可从所述前面盖主体322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前面盖侧壁324的宽度可以等于或稍大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的前后厚度。所述前面盖侧壁324的前后宽度可以等于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第二面板侧壁264的前后宽度。
在所述前面盖侧壁324可以设置有能够插入并卡止到所述盖卡止孔310的前面卡止片326。所述前面卡止片326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面盖侧壁324的复数个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从所述前面盖侧壁324的端部朝所述支撑框架300凸出形成有四个。
在所述内部空间300′设置有追加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情况下,在所述前面盖320可以设置有用于追加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功能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二前面板260上形成的诸如面板吸入口270、面板吐出口272、操作部274的结构可以形成在所述前面盖320。
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有后面盖330。所述后面盖330可以起到将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300′从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后表面遮蔽的作用。所述后面盖330可以设置有四边形板形状的后面盖主体332,并在所述后面盖主体332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后面盖侧壁334。所述后面盖侧壁334可以与所述后面盖主体332正交。所述后面盖侧壁334可以从所述后面盖主体332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后面盖侧壁334的宽度可以等于所述第二盖侧壁163的宽度。
在所述后面盖侧壁334可以设置有能够插入并卡止到所述盖卡止孔310的后面卡止片336。所述后面卡止片336可以设置在所述后面盖侧壁334的复数个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从所述后面盖侧壁334的端部朝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后表面凸出形成有四个。
在所述内部空间300′设置有追加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情况下,在所述后面盖330也可以设置有与追加的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功能相关的设置结构。
在所述支撑框架300和窗扇2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用于锁定的设置结构。例如,可以将如上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锁定机构280、280′还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300,并在与之对应的窗扇20设置所述窗侧锁定机构290。所述锁定机构280、280′、290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和窗扇20之间以及所述支撑框架300和窗扇20之间同时或选择性地设置。
接着,参照图35A、图35B和图36说明将安装框架100安装在窗框10的情形。
为了安装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在将窗框10的窗扇20开放预定程度以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安装框架100安置在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上。此时,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处于未从所述第一框架101凸出的状态。由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高度处于最低的状态,用户可以在所述窗框10内容易地设置所述安装框架100。
为了在所述下部横杆14的下部轨道14′结合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可以使所述安装框架100位于所述下部横杆14。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分别插入下部轨道14′时,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沿着所述下部轨道14′移动。
在图35A及图35B中,由于所述窗户为双重窗扇,所以所述下部轨道14′可以设置有总共四个,在四个下部轨道14′中可以跳过一个来结合所述第一结合凹凸部104。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一结合凹凸部104结合于所述下部轨道14′的状态下,将所述安装框架100向所述竖杆16方向推动时,安装框架100可以沿着所述下部轨道14′移动。
图35A示出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右侧外表面紧贴在所述窗框10的竖杆16的状态。更详细而言,其示出所述竖杆16上形成的竖向凹凸部16′和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结合凹凸部106彼此结合的状态。在所述第二结合凹凸部106的槽可以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竖向凹凸部16′。在将所述安装框架100设置在所述窗框10的过程中,可以在一端的所述第二框架102结合在构成窗框10的上部的上部横杆12之后,使所述安装框架100的一侧面紧贴到所述竖向构件16。当然,在所述第二框架102从第一框架101凸出之前,也可以将所述安装框架100预先紧贴在所述竖向构件16。
在所述窗框10上安装所述安装框架100之前,可以将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由于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位于室外侧,例如在高层安装本发明的装置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安装在安装框架100。但是,在不是高层或即使是高层但用户可以容易地接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并不一定预先安装。
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可以如上所述改变安装方向来选择性地发挥作用。如上所述,在图11A中,为了向室外侧上方引导空气吐出,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朝室外侧向上倾斜地设置,在图11B中,朝室外侧向下倾斜地设置,从而防止水分从室外侧向安装框架100侧进入,并能够将吐出到室外侧的空气向下方引导。将图11A和图11B的状态进行比较,所述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分别旋转180度来安装在安装框架100。
接着,当按压所述动作按键116时,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从所述第一框架101凸出上升。可以利用所述移动机构170的推动构件180的推力来使所述第二框架102上升。对于所述推动构件180的动作,将在以下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利用所述推动构件180提供的力上升直至紧贴到所述上部横杆12。如上所述的状态在图35B中示出。
当所述第二框架102从所述第一框架101凸出上升时,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所述第四结合凹凸部110可以与所述上部横杆12的上部轨道12′结合。即,所述上部轨道12′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四结合凹凸部110上形成的槽。如上所述的状态在图36中较好地示出。随着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向上部上升,所述折叠板148将展开,从而能够使因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升而形成的空间与外部遮蔽。
当所述第二框架102上升与所述上部横杆12结合时,为了保持该状态,可以旋转所述锁定盘118来固定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位置。当旋转所述锁定盘118时,在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内部,所述固定凸轮119的紧贴面119″紧贴到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第二框架102进入所述第一框架101的内部(参照图15)。
在图35B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框架100分别结合到所述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和上部横杆12以及竖杆16。由此,即使向贯穿所述窗框10的方向作用有力,所述安装框架100也不会向窗户的室内侧或室外侧脱离。但是,所述安装框架100可以沿着所述上部轨道12′和下部轨道14′移动。如上所述,随着所述安装框架100安置在窗框10的下部横杆14上并与上部横杆12结合,无需使用额外的紧固件便能够防止除了所述上部轨道12′和所述下部轨道14′方向上的移动以外的其余方向上的移动。
下面说明所述移动机构170的动作。所述移动机构170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框架102上升的力,其可以通过所述动作按键116开始动作。当按压所述动作按键116时,设置有所述动作按键116的联动联接件172可以下降。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升降动作可以利用所述动作引导件171来引导。
当所述联动联接件172下降时,与所述联动联接件172的两端正交且向所述第一框架101的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内延伸的延长联接件174可以一同地下降。当所述延长联接件174下降时,随着所述第一杆122和第二杆124内设置的卡止联接件176的一端部向图14的箭头A方向被拉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分别向图14的箭头B方向旋转。
利用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旋转,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可以从动作抑制凸起186分离。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及第二支腿134,当所述卡止联接件176从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分离时,设置有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的所述第二框架102可以随着所述推动构件180的进出杆184从所述壳体182凸出而移动。
当所述进出杆184推升所述第二框架102时,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上升。所述导柱190和阻尼机构192可以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的升降动作更加柔和且顺畅。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动作时,所述动作按键116在被用户按压后用户不再按压时,可以利用所述弹性构件171′的恢复力移动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说明将所述第二框架102收纳在所述第一框架101内部的情形。将所述锁定盘118向相反方向旋转,以松开固定凸轮119紧贴于第二框架102的状态。接着,用户把持所述第二框架102的连接构件136的下表面上设置的把手142,克服所述推动构件180的力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移动。随着所述第二框架102移动,使所述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卡止到所述第二框架102的第一支腿132和第二支腿134上设置的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在所述复原构件179的弹力的作用下,两侧的卡止联接件176的卡止凸起177相对远离地分开,当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下降并沿着所述卡止凸起177引导时,所述卡止凸起177可以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旋转。当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经过所述卡止凸起177时,所述卡止联接件176在所述复原构件19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复原,从而能够保持所述卡止凸起177卡止于所述动作抑制凸起186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37和图38A至图38D说明空气管理单元200插入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来安装的情形。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中位于第一框架101上形成的安装空间100′。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并不是全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0′内。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大部分的区域。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可以向安装框架100的前方凸出,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壳体本体206的后端一部分可以向安装框架100的后方凸出。
如图37所示,在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前方设置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并将空气管理单元200向所述安装空间100′移动。
接着,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下表面上设置的下面凸起224中,设置在壳体本体206的后端的下面凸起224卡止在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后表面为宜。为此,在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向作业人员侧倾斜的状态下进行作业为宜。这是为了向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内部先仅插入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下部后端一部分。如图38A所示,可以仅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最小程度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0′,从而在所述前端凸起112卡止所述下面凸起224。
接着,在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后端卡止所述下面凸起224中位于后端的下面凸起224的状态下,可以使空气管理单元200旋转。即,可以使空气管理单元200以所述第一框架101的下部为中心旋转,从而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侧进入安装空间100′。
通过这样的动作,如图38B所示,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可以向后方倾斜,处于安装框架100的前端凸起112安置在空气管理单元200底面的移动通道220的状态。此时,所述下面凸起224中设置在后端的下面凸起224保持其在位于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后方位置的引导凸起114上的状态。
之所以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旋转动作,这是因为构成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外观的所述壳体202的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朝后方向下倾斜。由于所述壳体本体206的上表面的倾斜的结构,壳体本体206可以进入到安装空间100′内部,而不是卡止在安装框架100的上部连接杆126下部。
在所述下面凸起224中设置在所述壳体202的后端侧的下面凸起224可以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引导凸起114上摩擦的同时移动。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插入所述安装空间100′内的过程中,所述前端凸起112可以沿着所述移动通道220引导,所述下面凸起224沿着引导凸起114移动,因此,能够在摩擦力最小的情况下稳定地移动。如上所述的状态在图38C中示出。
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移动直至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的背面边缘紧贴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表面边缘。在这样的动作中,前端凸起112先是沿着所述移动通道220引导,然后当所述前端凸起112与所述卡止槽222相遇时,所述前端凸起112可以自然地安置并卡止到所述卡止槽222。所述前端凸起112插入并卡止到所述卡止槽222的状态在图38D中示出。
在所述前端凸起112插入所述卡止槽222的过程中,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沿着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倾斜而倾斜地移动,并且进入到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内部。此时,在所述下面凸起224中相对设置在后端的下面凸起224可以通过所述安装空间100′的底部面。即,所述下面凸起224中设置在后端的下面凸起224可以经过所述下部连接杆120后停止。
另外,位于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端板204上部的所述后方延长卡钩246的紧固凸起248可以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卡止孔127′。所述紧固凸起248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的内表面引导,并且使按键主体238进行动作来压缩所述按键复原构件244,从而使所述解除按键236进入到前端板204内部。当所述紧固凸起248收纳到所述卡止孔127′的瞬间,所述解除按键236可以利用所述按键复原构件244的恢复力而凸出为原来的状态。所述后方延长卡钩246的动作可以在所述前端凸起112插入所述卡止槽222的过程中引起。
当所述后方延长卡钩246卡止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并且所述前端凸起112卡止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卡止槽222时,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处于紧固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当按压所述解除按键236并往前拉动空气管理单元200时,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可以从安装框架100脱离。此时,为了使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从安装空间100′脱离,其需要沿所述前端凸起112的倾斜方向移动。即,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沿着前端凸起112的倾斜而稍微向上方移动。
为了即使按压所述解除按键236也不会进行如上所述的动作,可以使用所述锁定螺钉230来执行进一步的紧固。当拧紧所述锁定螺钉230而紧固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紧固孔127时,能够牢固地保持所述安装框架100和空气管理单元200的紧固状态。
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后,可以将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安装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和安装框架100来遮蔽由所述第二框架102形成的空间。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可以起到遮蔽与所述折叠板148对应的室内侧部分的作用。
将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两侧的所述引导凸起258经由移动插槽入口216位于所述壳体202的前端板204两侧面上形成的移动插槽214。在此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如图39所示倾斜而移动。此时,可以在将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面板卡止片256安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前表面的状态下移动第一前面板250。
所述引导凸起258沿着所述移动插槽214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前面板250的面板卡止片256插入到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卡止狭缝143。所述引导凸起258在移动插槽214中的位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框架102从所述第一框架101凸出的长度而不同。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可以遮挡所述第二框架102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一部分。
接着,参照图40说明将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安装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的情形。位于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背面的面板电极266插入到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的本体电极212。为此,使第二前面板260呈倾斜而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上部位于用户侧,而下部位于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将所述面板电极266插入并卡止在所述本体电极212,从而实现电连接。此外,所述第二前面板260可以利用所述磁铁276的磁力而进一步贴合到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
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和第二前面板260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100和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的状态在图41中示出。随着实现本体电极212和第二前面板260的面板电极266之间的电连接,能够向所述操作部210供电。
图42和图43中示出在窗框10安装有空气管理装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窗扇20并使窗扇20紧固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状态。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安装有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并安装有所述第一前面板250和第二前面板260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窗扇20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窗侧锁定机构290以及第二锁定机构280′和窗侧锁定机构290可以彼此紧固,从而能够防止窗扇20开放。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中相对位于室外侧,其可以与双重窗扇20中位于室外侧的窗扇的窗侧锁定机构290紧固。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在所述安装框架100中相对位于室内侧,其可以与双重窗扇20中位于室内侧的窗扇20的窗侧锁定机构290紧固。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前面板260的面板切开部268。因此,用户可以在室内侧操作所述操作杠杆288。当按压所述操作杠杆288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280′的锁定杠杆287被抬起,从而可以从所述窗扇20上设置的紧固卡止件298解除锁定。此外,利用所述弹性构件297的恢复力,室内侧的窗扇20可以开放预定程度。
当所述室内侧的窗扇20开放时,能够看到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当用户按压第一锁定机构280的操作杠杆288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280和室外侧的窗扇20的窗侧锁定机构290之间的结合可以被解除。此时,室外侧的窗扇20也可以利用所述弹性构件297的恢复力而开放预定程度。这样解除锁定机构280、280′、290之间的紧固时,用户能够自由地进一步开放所述窗扇20。
接着,说明使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情形。所述支撑框架300可以在仅利用所述安装框架100无法完全遮挡窗框10的贯通部分时选择性地使用。这可以在较大的客厅窗户上安装空气管理单元200的情况下使用。
可以在所述支撑框架300如图34所示结合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状态下,在窗框10安装支撑框架300,或者在将所述支撑框架300安装在窗框10后,将所述安装框架100结合在所述支撑框架300上。
在所述窗框10安装所述支撑框架300,并且在所述支撑框架300上安装安装框架100的状态在图44中示出。此时,处于所述安装框架100的第二框架102尚未从第一框架101上升的状态。
可以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第一结合凹凸部312插入所述下部横杆14的下部轨道14′,使得所述支撑框架300沿着所述下部轨道14′移动。图44中示出所述支撑框架300的第二结合凹凸部314与所述窗框10的竖杆16的竖向凹凸部16′结合的状态。所述窗框10的竖杆16和支撑框架300以及安装框架100结合的时点可以与以上所述的安装框架100的情况相同。
接着,当按压所述支撑框架300上安置的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动作按键116时,所述移动机构170动作,以使所述第二框架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上升,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二框架102的上部结合在所述上部横杆12的上部轨道12′。该过程已在上面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第二框架102上升的状态在图45中示出。
接着,在所述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安装空气管理单元200。该过程在图46中示出。图47中示出在安装框架100的安装空间100′安装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后,在所述支撑框架300安装前面盖320,然后将第一前面板250安装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上部的情形。
将所述前面盖320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300的时点可以有多种情况。例如,可以在将所述支撑框架300安装在所述窗框20之前,将所述前面盖320和后面盖330预先安装在支撑框架300。
图48中示出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安装第二前面板260的过程。所述前面板260安装在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前表面,所述窗扇20关闭的状态在图49中示出。在此,所述窗扇20也可以与所述安装框架100紧固而被锁定。
图50中示出在所述支撑框架300安装有后面盖330,并且在安装框架100安装有第一外部盖150和第二外部盖160的情形。所述第一外部盖150的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外部盖160的第二百叶片164能够引导室外空间和所述空气管理单元200的室外侧之间的空气流动,并且能够切断水沿着所述第一百叶片154和第二百叶片164的方向进入到安装框架100的内部。
在以上,虽然说明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结构要素结合为一体或进行结合之后动作,但是本发明并非必须限定于这样的实施例。换言之,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该所有结构要素也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为一个以上之后动作。除非有特别相反的记载,以上记载的术语“包括”、“构成”或“具有”等表示的是可以包含相应结构要素,因此,其应当被理解为可以还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将其他结构要素排除在外。
虽然在公开的附图的实施例中说明为第二框架10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01向重力相反方向和重力方向移动,但是在所述第二框架102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适用本发明的结构。
Claims (20)
1.一种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包括:
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
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管理空气;
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以及
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
通过所述第一外部盖和所述第二外部盖,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外部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外部盖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形成有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在所述第二外部盖形成有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从而在与室外空间之间引导空气的流动,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二百叶片彼此的凸出位置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百叶片从所述第一外部盖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二百叶片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内表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百叶片从所述第一外部盖的内表面凸出,所述第二百叶片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外表面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二百叶片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倾斜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和所述第二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外部盖和所述第一框架形成有用于彼此结合的结构,在所述第一外部盖和所述第二外部盖设置有用于上下对称地结合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两侧形成有卡止片,在所述第一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形成有供所述卡止片插入的第一卡止狭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卡止狭缝,在所述第二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凸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卡止狭缝的第二卡止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外部盖的第二盖侧壁上形成的第二延长筋的上端和下端两侧上下对称地形成有防止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卡止片的干涉的防干涉狭缝。
10.一种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包括:
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
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管理空气;
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以及
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所述第一外部盖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百叶片从所述第一外部盖的内表面凸出,所述第二百叶片从所述第二外部盖的外表面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外部盖包括:
第一盖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一贯通孔;
第一盖侧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盖主体的两侧端;
第一延长筋,弯折形成在所述第一盖侧壁,其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盖主体平行地形成;以及
第一卡止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一延长筋,所述第二框架的卡止片卡止在所述第一卡止狭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卡止狭缝在所述第一延长筋的上部和下部对称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外部盖包括:
第二盖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二百叶片和所述第二贯通孔;
第二盖侧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盖主体的两侧端;
第二延长筋,弯折形成在所述第二盖侧壁,其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盖主体平行地形成;以及
第二卡止片,形成在所述第二延长筋,卡止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卡止狭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卡止片在所述第二延长筋的上部和下部对称地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以向所述第二延长筋的上端和下端开放的方式对称地形成有防干涉狭缝。
17.一种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包括:
安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从所述第一框架进出的第二框架;
空气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管理空气;
第一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与所述第二框架一同地移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一百叶片和第一贯通孔,能够以上下方向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以及
第二外部盖,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室外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空气管理单元的室外侧和室外空间连通的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贯通孔,能够以上下方向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外部盖中所述第一百叶片的凸出位置和在所述第二外部盖中所述第二百叶片的凸出位置彼此位于相反面,所述第一百叶片和所述第二百叶片朝相同方向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框架的上部两侧形成有卡止片,在所述第一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形成有供所述卡止片插入的第一卡止狭缝。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式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卡止狭缝,在所述第二外部盖的上部和下部两侧上下对称地凸出形成有插入到所述卡止狭缝的第二卡止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170171A KR20220080901A (ko) | 2020-12-08 | 2020-12-08 | 창문형 공기관리장치 |
KR10-2020-0170171 | 2020-12-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07252A CN114607252A (zh) | 2022-06-10 |
CN114607252B true CN114607252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185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98760.4A Active CN114607252B (zh) | 2020-12-08 | 2021-06-23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20080901A (zh) |
CN (1) | CN114607252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76619A (en) * | 1986-05-01 | 1988-10-11 | Southern Steel Company | Sliding door lock |
JPH10281495A (ja) * | 1997-04-09 | 1998-10-23 | Sengoku:Kk | 取付枠を一体化した窓用エアコン |
CN2386148Y (zh) * | 1999-06-27 | 2000-07-05 | 陈广永 | 窗扣 |
CN2410381Y (zh) * | 1999-08-29 | 2000-12-13 | 孙标车 | 按钮式推拉门窗锁 |
JP2001208419A (ja) * | 2000-01-27 | 2001-08-03 | Coron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窓据付装置 |
WO2004076940A2 (en) * | 2003-02-26 | 2004-09-10 | Lg Electronics, Inc. | Louver blades assembling and louver frame for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KR100849250B1 (ko) * | 2007-08-31 | 2008-07-29 | 고영신 | 에어컨 실외기용 공기 배출커버 |
KR20190142091A (ko) * | 2018-06-15 | 2019-12-26 | (주)공존에스앤티 | 창문형 스마트 환기청정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53521A (en) | 1979-05-17 | 1980-11-29 | Kubota Ltd | Straw hold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
JPH01193534A (ja) | 1988-01-29 | 1989-08-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等の据付枠 |
US5831952A (en) | 1995-07-27 | 1998-11-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disk thickness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
KR19990012111U (ko) | 1997-09-02 | 1999-04-06 | 구자홍 |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 설치용 창문의 잠금장치 |
KR200387015Y1 (ko) | 2005-03-16 | 2005-06-16 | 박상준 | 에어컨 실외기용 열풍유도커버 |
US20100197214A1 (en) * | 2009-02-04 | 2010-08-05 | Geremia Sr Michael F | Adjustable air vent for sliding door frames |
KR101248483B1 (ko) | 2010-09-17 | 2013-04-02 | 박종근 | 이동식 에어컨 |
-
2020
- 2020-12-08 KR KR1020200170171A patent/KR20220080901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
- 2021-06-23 CN CN202110698760.4A patent/CN1146072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76619A (en) * | 1986-05-01 | 1988-10-11 | Southern Steel Company | Sliding door lock |
JPH10281495A (ja) * | 1997-04-09 | 1998-10-23 | Sengoku:Kk | 取付枠を一体化した窓用エアコン |
CN2386148Y (zh) * | 1999-06-27 | 2000-07-05 | 陈广永 | 窗扣 |
CN2410381Y (zh) * | 1999-08-29 | 2000-12-13 | 孙标车 | 按钮式推拉门窗锁 |
JP2001208419A (ja) * | 2000-01-27 | 2001-08-03 | Coron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窓据付装置 |
WO2004076940A2 (en) * | 2003-02-26 | 2004-09-10 | Lg Electronics, Inc. | Louver blades assembling and louver frame for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KR100849250B1 (ko) * | 2007-08-31 | 2008-07-29 | 고영신 | 에어컨 실외기용 공기 배출커버 |
KR20190142091A (ko) * | 2018-06-15 | 2019-12-26 | (주)공존에스앤티 | 창문형 스마트 환기청정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07252A (zh) | 2022-06-10 |
KR20220080901A (ko) | 2022-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71192B1 (en) | Headrail, including a trap door for accessing batteries for powered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al openings | |
CN114608083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KR20000056582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흡토출구 개폐 장치 | |
CN114607251A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7252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8079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8082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方法 | |
CN114608081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7253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的安装框架 | |
CN114608078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8080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CN114608077B (zh) | 窗式空气管理装置 | |
JP2015124976A (ja) | 室内機 | |
CN109827315B (zh) | 面板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 |
JP3340909B2 (ja) | 窓枠用換気装置 | |
JPH0736068Y2 (ja) | 障子の電力供給装置 | |
KR20210119105A (ko) | 바이패스용 전열교환기 | |
CN218820659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8120157U (zh) | 轨道板及空调柜机 | |
CN218623831U (zh) | 开门机及自动门 | |
CN219318605U (zh) | 滑动门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200341460Y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오토셔터 개폐장치 | |
KR100904040B1 (ko) | 통풍조절구가 구비된 파티션 | |
JP3518172B2 (ja) | ダンパー装置 | |
JPH0721272B2 (ja) | 出窓空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