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9905A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9905A
CN114599905A CN202080074353.XA CN202080074353A CN114599905A CN 114599905 A CN114599905 A CN 114599905A CN 202080074353 A CN202080074353 A CN 202080074353A CN 114599905 A CN114599905 A CN 114599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valve body
auxiliar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43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荣允
朴智勋
三原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599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4/00Devices, e.g. valv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en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1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weight-loa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11Constructional detail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elements of fuel systems;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16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and remaining closed after return of the norm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5/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ct between valve members and seats
    • F16K25/005Particular materials for seats or closur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45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with ball-shaped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8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 F16K31/2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actuating a lift valve
    • F16K3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actuated by a float actuating a lift valve with the float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256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valves, the mounting thereof
    • B60K2015/03289Float valves; Floa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256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valves, the mounting thereof
    • B60K2015/03296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箱内的压力上升时和压力降低时容易确保流体的流量的阀装置。该阀装置(10)具有:箱体(15),具有设有阀孔的分隔壁(22);浮子阀(35);以及压力调整阀(50),可升降地容纳于通气室内,压力调整阀(50)具有:第一构件(60),与阀座接触/分离;第二构件(70);容纳空间,被划分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以及辅助阀体(80),第一构件(50)具有:辅助阀体支承部(62),支承辅助阀体;以及第一通孔(63),经由阀孔,使阀室与容纳空间连通,在第二构件(70)形成有第二通孔(74),第二构件(70)由金属材料形成,只通过所述第二构件的自重,压力调整阀(50)被向阀座方向施力,第一构件(60)始终抵接于阀座。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于汽车等的燃料箱并能调整燃料箱内的压力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燃料箱设有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在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至规定值以上时使燃料蒸气向外部流出,防止燃料箱的破裂等,在燃料箱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时使外部空气从燃料箱外流入,防止燃料箱的压扁等。
作为设有如上所述的压力调整阀的阀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阀装置,该阀装置具备:主体壳体,容纳浮子阀,并且在上壁形成有通过该浮子阀进行开闭的第一通孔,该主体壳体具有直立设置于上壁的第一通孔外周的圆筒状的筒部;接头构件,与该主体壳体的上部接合;以及压力调整阀,容纳于筒部内,配置为能从上方与第一通孔接触/分离,通过配置于上部的弹簧而被向堵塞第一通孔的方向施力。压力调整阀具有:外壳体,具有第二通孔;内壳体,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以及辅助阀体,可上下滑动地容纳于内壳体内。
并且,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燃料蒸气穿过第二通孔而流入压力调整阀内,使辅助阀体上升来闭塞第三通孔。当燃料箱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时,压力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压力调整阀整体被推起,第一通孔打开,因此燃料蒸气向箱外排出。
此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过量(overfill)限制装置,该过量限制装置具有:阀体,设有形成有阀座的上壁和阀室;浮子,配置于阀室内;阀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且呈大致帽状,始终通过自重而就位于阀座;以及球状的阀构件,容纳配置于该大致帽状的阀构件内。此外,在上述阀座的内侧形成有多个狭缝(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并且形成有与阀室连通的贯通孔(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2)。而且,呈大致帽状的阀构件在中央部上方具有通路,并且中央部下方开口,在该下方开口容纳有球状的阀构件。并且,该球状阀构件与中央部上方的通路内周缘接触/分离,并且抵接于阀座内侧的贯通孔的上方开口周缘。
并且,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从蒸气用出口端口(outlet port)流入的空气按压球状的阀构件,使大致帽状的阀构件的中央部上方开口,球状的阀构件抵接于贯通孔的上方开口周缘,但该空气通过阀座内侧的多个狭缝而被导入至燃料箱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2/049999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66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阀装置中,通过弹簧,压力调整阀被向闭塞第一通孔的方向施力,因此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压力调整阀难以上升与弹簧的作用力相应的量。其结果为,燃料蒸气等流体难以向燃料箱外排出,难以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的流体的流量。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过量限制装置中,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时,容纳于大致帽状的阀构件的下方开口的球状的阀构件直接抵接于贯通孔的上方开口周缘,空气通过阀座内侧的多个狭缝而被导入至燃料箱内。因此,空气的导入通路仅由多个狭缝确保,因此难以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降低时的流体的流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是在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还是在压力降低时都容易确保燃料蒸气、空气等流体的流量的阀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箱体,隔着分隔壁在下方设有与燃料箱内连通的阀室并在上方设有与燃料箱外连通的通气室,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阀室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阀孔,在所述阀孔的所述通气室侧的周缘设有阀座;浮子阀,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阀室内,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以及压力调整阀,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通气室内,所述压力调整阀具有:第一构件,配置于所述通气室的阀座侧,与该阀座接触/分离;第二构件,安装于该第一构件;容纳空间,被划分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以及辅助阀体,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辅助阀体支承部,支承所述辅助阀体;以及第一通孔,在所述辅助阀体抵接于该辅助阀体支承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阀孔,使所述阀室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在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有使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由金属材料形成,只通过其自重,所述压力调整阀被向阀座方向施力,所述第一构件始终抵接于所述阀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而超过规定值时,燃料蒸气穿过阀室、阀孔、第一通孔,推起辅助阀体,该辅助阀体抵接于第二通孔,关闭该第二通孔,并且压力调整阀整体被推起,第一构件从阀座分离而打开该阀座,燃料蒸气穿过阀室、阀座、通气室而向燃料箱外排出。此时,不通过弹簧这样的施力构件,而只通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自重,压力调整阀被向阀座方向施力,第一构件抵接于阀座,因此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压力调整阀容易上升,容易确保流体的流量。
另一方面,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压力调整阀通过自重而被向阀座方向施力并抵接于阀座,辅助阀体下降,打开第二通孔,当在该状态下燃料箱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时,从燃料箱外流入的空气穿过通气室、第二通孔、容纳空间、第一通孔、阀座、阀室而被导入至燃料箱内。此时,辅助阀体为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而不直接抵接于阀座的构成,在辅助阀体抵接于辅助阀体支承部的状态下,构成为经由阀孔,阀室与容纳空间连通,因此阀孔不会被完全堵住,能维持其开口面积,与阀构件直接抵接于阀座而闭塞该阀座的构造相比,容易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的流体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构成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第一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构成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第一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构成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第二构件的、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5是在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中使辅助阀体支承于第一构件的辅助阀体支承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立体图。
图7是该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该阀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立体图。
图9是在该阀装置中压力调整阀下降而关闭了阀座的通常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在该阀装置中辅助阀体上升而关闭了第二通孔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在该阀装置中从图10的状态起箱内压力进一步上升,压力调整阀整体上升而打开了阀座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在该阀装置中箱内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是压力调整阀下降而关闭了阀座的通常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在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中使辅助阀体支承于第一构件的辅助阀体支承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在该阀装置中辅助阀体上升而关闭了第二通孔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在该阀装置中从图16的状态起箱内压力进一步上升,压力调整阀整体上升而打开了阀座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在该阀装置中箱内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是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立体图。
图21是构成该阀装置的上部盖的立体图。
图22是在该阀装置中压力调整阀下降而关闭了阀座的通常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在该阀装置中辅助阀体上升而关闭了第二通孔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4是在该阀装置中从图23的状态起箱内压力进一步上升,压力调整阀整体上升而打开了阀座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是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该阀装置的压力调整阀的立体图。
图27是在该阀装置中压力调整阀下降而关闭了阀座的通常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燃料”是指液体的燃料(也包括燃料的飞沫),“燃料蒸气”是指蒸发后的燃料。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阀装置是装配于汽车等车辆的燃料箱的燃料箱用的阀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阀装置10具有箱体15,该箱体15具有:箱体主体20,呈大致筒状,在上方设有分隔壁22;下部盖30,装接于该箱体主体20的下方;以及上部盖40,装接于所述箱体主体20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主体20具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周壁21,在其上方配置有呈大致圆形板状的分隔壁22。在所述周壁21形成有多个箱体通孔21a。在该箱体主体20的下方开口部装接下部盖30,由此,如图9所示,经由所述分隔壁22,在箱体下方形成有与燃料箱1内连通的阀室R1。
如图9所示,在上述阀室R1内可升降地容纳配置有浮子阀35。该浮子阀35从其上部中央突出设置有阀头36,在该阀头36的外周装接有密封部36a。并且,该密封部36a与形成于箱体主体20的后述的筒状部25接触/分离。此外,在浮子阀35与下部盖30之间配置有对浮子阀35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的弹簧37。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箱体15的上方装配有罩构件17。该罩构件17呈上部闭塞、下方周缘部扩展为凸缘状的大致帽状。在该罩构件17的规定部位形成有通气口18a,从该通气口18a的外周缘部朝向外方延伸设置有呈大致圆筒状的燃料蒸气配管18。在该燃料蒸气配管18连接有与配置于燃料箱的外部的、未图示的碳罐(canister)等连通的未图示的管。并且,用熔接、卡定单元等将罩构件17装配于箱体主体20的上方,由此,隔着分隔壁22,在其上方形成与燃料箱外连通的通气室R2(参照图9)。
返回至箱体主体20的说明,在所述分隔壁22的规定部位形成有使阀室R1与通气室R2相互连通的阀孔23。本实施方式的阀孔23呈圆形,在分隔壁22的板厚方向上贯通地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孔23形成于相对于呈圆形板状的分隔壁22的径向中心进行了偏移的部位。
此外,如图9所示,在阀孔23的通气室R2侧的周缘设有阀座2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10所示,从阀孔23的、分隔壁22的上表面侧周缘以规定高度突出有呈环状突起状的阀座24。后述的压力调整阀50与该阀座24接触/分离,阀孔23的上方开口开闭。此外,在阀座24的外周形成有规定深度的环状槽24a。
而且,如图8至图10所示,从阀孔23的、分隔壁22的下表面侧(阀室R1侧)的周缘以规定高度突出有呈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25。该筒状部25比所述阀座24突出得高。需要说明的是,外装于所述浮子阀35的阀头36的密封部36a与该筒状部25接触/分离,阀孔23的下方开口开闭。
此外,如图1所示,在分隔壁22的上表面侧与阀座24呈同心状地突出设置有呈同心状的大致圆筒状的筒部27。在该筒部27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在此为四个)卡定孔27a,并且在这些卡定孔27a之间形成有多个定位槽27b(在此为四个)。而且,在多个定位槽27b中的在径向上对置的一对定位槽27b、27b的底部分别形成有宽度比定位槽27b窄的缺口27c。此外,在筒部27的内周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引导突部28。
在上述筒部27的上方开口装接有上部盖40。该上部盖40形成为具有多个盖通孔41的大致圆盘状,在其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卡定爪43和多个定位突部44。此外,如图8、图10所示,在上部盖40的下表面(朝向分隔壁22的面)侧,在比外周缘部略微靠内侧之处突出设置有环状突部45。并且,如图7所示,通过将多个定位突部44分别插入配置于多个定位槽27b并且使多个卡定爪43卡定于多个卡定孔27a,上部盖40相对于筒部27在止转的同时被防脱保持。
此外,在筒部27的上方开口装接有上部盖40,在它们之间可升降地配置有压力调整阀5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筒部27与上部盖40之间的部分也形成为通气室R2的一部分,经由上部盖40的多个盖通孔41、一对缺口27c、27c与设于罩构件17的燃料蒸气配管18的通气口18a连通。此外,压力调整阀50通过设于筒部27内周的多个引导突部28来进行升降引导。
接着,对压力调整阀50进行说明。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该压力调整阀50具有:第一构件60,配置于通气室R2的阀座24侧,与该阀座24接触/分离;第二构件70,安装于该第一构件60;容纳空间R3,被划分于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之间;以及辅助阀体80,可升降地容纳于容纳空间R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述辅助阀体80呈球状。如图3所示,呈球状的辅助阀体80的外径以比构成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多个肋64的最大外径略小的尺寸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辅助阀体,也可以呈杯状(将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此进行说明),或者呈板状,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2、图3、图10等所示,第一构件60具有:辅助阀体支承部62,支承辅助阀体80;以及第一通孔63,在辅助阀体80抵接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状态下,经由阀孔23,使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
此外,第一构件60具有呈大致圆形板状的底壁61。需要说明的是,将底壁61的朝向阀座24侧的面设为“下表面”,将底壁61的与阀座24相反侧的面设为“上表面”。一并参照图3,在该底壁61的径向中央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3(在此为四个)。如图10所示,各第一通孔63形成为贯通底壁61。而且,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各第一通孔63呈大致五边形,并且呈规定的相邻侧边63a、63a正交的形状,侧边63a、63a之间的交叉部63b朝向底壁61的径向中心C配置。此外,如图3所示,相邻的第一通孔63、63的对置的侧边63a、63a彼此以平行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通孔63以在辅助阀体80被辅助阀体支承部62支承的状态下比辅助阀体80的外径大的尺寸形成(参照图3的放大图),在该状态下,燃料蒸气、空气等流体能流通。此外,第一通孔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孔、三角形孔、四边形孔、椭圆形孔等,第一通孔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三个等,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辅助阀体支承部62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形成于底壁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壁61的径向中央部如上所述地配置有呈上述形状的四个第一通孔63,由此如图3所示,当从俯视方向观察底壁61时(当从与底壁61的上表面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形成有呈大致十字状的四个肋64,通过这四个肋64,构成了辅助阀体支承部62。
此外,各肋64从底壁61的上表面侧突出。如图2所示,在各肋64的辅助阀体80的支承面,在底壁61的径向外径部分设有从底壁61的上表面突出得最高的顶部64a,该支承面呈从该顶部64a向底壁61的径向中心C高度逐渐变低的倾斜的形状。而且,如图2所示,四个肋64的最低的部分相互连结,该连结的而成底部64b位于底壁61的径向中心C,并且呈带有圆角的曲面状。可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由以研钵状倾斜的呈十字肋状的多个肋64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过这些多个肋64,球状的辅助阀体80以位于底壁61的径向中心C的方式(定心)稳定地被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阀体支承部的形状、构造不限于上述方案,可以对应于上述的多个第一通孔的形状、个数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设置从底壁的径向中心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肋,或者设置纵横或倾斜交叉而成的格子状肋,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从底壁61的外周设有多个沿着箱体15的轴向延伸的可挠曲的弹性爪6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壁61的外周缘部,以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直立设置有多个弹性爪65(在此为四个),各弹性爪65以规定长度沿着轴向延伸。此外,在各弹性爪65的伸出方向的顶端部,从其内表面侧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66。需要说明的是,在卡合突部66的朝向分隔壁中心侧的面形成有以从弹性爪65的伸出方向顶端向伸出方向基端侧,向分隔壁内径方向的突出量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的锥面66a。
而且,在底壁61的外周缘部,多个弹性爪65之间直立设置有多个支承壁67。此外,在底壁61的周向上相邻的弹性爪65与支承壁67之间分别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狭缝65a。而且,如图2、图3所示,在底壁61的外周缘部,与多个弹性爪65匹配的位置和与多个支承壁67匹配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贯通底壁61的贯通孔68、69。
安装于形成为上述构造的第一构件60的第二构件70具有呈大致圆盘状的主体71。该主体71以能配置于第一构件60的多个弹性爪65、多个支承壁67的内侧的外径形成。并且,如图6所示,第一构件60的多个弹性爪65的卡合突部66卡合于主体71的上表面侧的外周缘部,由此,第二构件70安装于第一构件6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等所示,在该安装状态下,第二构件70的主体71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的上表面,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以不分离的方式一体化。此外,在主体71的径向中央部形成有以规定高度隆起的隆起部72。
而且,如图4、图10等所示,在主体71的径向中央,沿着主体71的厚度方向形成有下方(主体71的与第一构件60对置的面侧)开口,朝向上方减厚形成的、呈圆形凹状的容纳凹部73。需要说明的是,该容纳凹部73能容纳构成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多个肋64(参照图10)。并且,以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覆盖该容纳凹部73的下方开口部的方式对第一构件60和第二构件70进行安装,由此,如图9、图10所示,在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之间划分有以使辅助阀体80能升降的方式容纳该辅助阀体80的容纳空间R3。
而且,在隆起部72的径向中央形成有与容纳凹部73连通的圆形的第二通孔74。该第二通孔74使通气室R2与容纳空间R3连通。
此外,如图4所示,在容纳凹部73的内周形成有多个沿着轴向延伸的支承突部73a(在此为四个)。这些支承突部73a在容纳空间R3内引导辅助阀体80的升降动作,并且使球状的辅助阀体80的中心容易与第二通孔74的孔中心匹配(定心)。
而且,如图4所示,在主体71的下表面侧(与第一构件60对置的面侧),在比其外周缘部略微靠内径侧之处形成有呈环状的凹部75。此外,如图1、图4所示,在主体71的隆起部72的外周,在与所述凹部75匹配的位置,以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贯通主体71的厚度方向的多个贯通孔76。如图10所示,各贯通孔76的下方开口部与所述凹部75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贯通孔76在从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后的状态起压力降低而压力调整阀50欲下降时使燃料蒸气等流体容易通过凹部75而向通气室R2的上方排出,使压力调整阀50容易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的第二构件70例如由不锈钢(例如,SUS304)等铁系金属、Ti系合金、Cu系合金、Al系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成型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对金属粉末进行烧结或者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切削等方法。此外,辅助阀体80也由不锈钢(例如,SUS304)等金属材料形成。另一方面,上述的第一构件60、箱体15的各构成构件(箱体主体20、下部盖30、上部盖40等)例如由缩醛树脂(POM)、聚酰胺(PA)等等树脂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阀体80也可以由如上所述的树脂材料形成。
此外,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形成第一构件,用树脂材料形成第二构件。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造等:将第一构件设为由金属板体构成的板(plate)状,从第二构件的外周缘垂直设置多个可挠曲的弹性爪,使这些多个弹性爪卡合于板状的第一构件的外周缘部。
对于本发明中的压力调整阀50,第二构件70由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只通过该第二构件70的自重,压力调整阀50被向阀座方向施力,如图9所示,第一构件60始终抵接于阀座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辅助阀体80也由金属材料形成,因此该辅助阀体80通过其自重而被向辅助阀体支承部62侧施力,始终(是指燃料箱1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
并且,构成为:在燃料箱内的压力超过了规定值的状态下,辅助阀体80关闭第二通孔74,并且第一构件60从阀座24分离(参照图10和图11),在燃料箱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辅助阀体80打开第二通孔74,并且第一构件60抵接于阀座24(参照图12)。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阀装置中的箱体、构成压直调整阀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等的形状、构造,不限于上述方案。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形成的本发明的阀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将第二构件70安装于第一构件60时的步骤进行说明。即,在如图5所示那样,使球状的辅助阀体80抵接支承于由以研钵状倾斜的十字肋状的多个肋64构成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上的状态下,使第二构件70的容纳凹部73的下方开口部与第一构件60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匹配,将第二构件70压入第一构件60。于是,通过第二构件70的主体71的外周,对卡合突部66的锥面66a进行按压,多个弹性爪65向外方发生挠曲变形,当卡合突部66的顶部到达第二构件70的主体71的上表面时,多个弹性爪65弹性恢复,该卡合突部66分别卡合于主体71的上表面外周缘部。与此同时,第二构件70的主体71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的上表面,并且能在辅助阀体80容纳保持于容纳空间R3内的状态下安装第一构件60和第二构件7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预先将辅助阀体80容纳于第二构件70的容纳凹部73的状态下安装第一构件60和第二构件7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60由树脂材料形成,第二构件70由金属材料形成,在第一构件60设有从底壁61的外周沿着轴向延伸的可挠曲的多个弹性爪65,这些多个弹性爪65构成为卡合于第二构件70。因此,在将辅助阀体80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状态下或者在将辅助阀体80预先容纳保持于将来成为容纳空间R3的部分(在此为第二构件70的容纳凹部73)的状态下,通过仅将第二构件70压入第一构件60这样简单的作业,多个弹性爪65就卡合于第二构件70,能安装第一构件60和第二构件70,因此能提高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的安装作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阀体支承部62由以研钵状倾斜的十字肋状的多个肋64构成,能稳定地保持球状的辅助阀体80,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的安装作业性。
此外,当车辆转弯或者在凹凸不平的道路、坡道等行驶或者因事故而翻倒,燃料箱1内的燃料剧烈摆动而燃料液面上升时,通过弹簧37的作用力和浮子阀35自身的浮力,浮子阀35上升,外装于阀头36的密封部36a抵接于筒状部25的周缘部,关闭阀孔23的下方开口,因此能阻止燃料通过阀孔23而流入通气室R2内,防止向燃料箱1的外部的燃料泄漏。
并且,在该阀装置10中,压力调整阀50如下所述地进行动作。
即,在燃料箱1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时,如图9所示,成为如下的状态: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二构件70的自重,压力调整阀50整体被向靠近阀座24的方向施力,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抵接于阀座24,关闭了阀孔23的上方开口。此时,辅助阀体80抵接支承于以研钵状倾斜的十字肋状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上,但在该状态下,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参照图8和图9)。
并且,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成为所谓的正压状态时,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等流体穿过箱体15的箱体通孔21a、阀室R1、阀孔23、多个第一通孔63而流入容纳空间R3内,使辅助阀体80上升(参照图10的箭头)。于是,如图10所示,辅助阀体80抵接于第二构件70的第二通孔74的下表面侧周缘,闭塞该第二通孔74。
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时,第二通孔74被闭塞后的容纳空间R3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如图11所示,压力调整阀50自身被推起,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与阀座24分离。于是,阀座24打开,流体从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与阀座24的间隙流入通气室R2内。而且,流体在压力调整阀50的外周与筒部27的内周的间隙流通,穿过上部盖40的多个盖通孔41、筒部27的一对缺口27c、27c,穿过罩构件17的通气口18a、燃料蒸气配管18,被送往配置于燃料箱外的碳罐。其结果为,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因此能使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
此时,压力调整阀50不经由专利文献1的阀装置中的弹簧这样的施力构件,而只通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二构件70的自重,被向阀座24方向施力,使第一构件60抵接于阀座24,因此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正压时),压力调整阀50容易上升,并且容易确保燃料蒸气等流体的流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设于第一构件60的多个弹性爪65的上端部抵接于上部盖40的环状突部45,由此限制了压力调整阀50的进一步上升。
另一方面,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时,如图12所示,压力调整阀50通过自重而被向阀座24方向施力而下降,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抵接于阀座24,闭塞阀孔23的上方开口。与此同时,球状的辅助阀体80在容纳空间R3内下降,打开第二通孔74,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上。在该状态下,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
当在上述状态下,燃料箱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成为所谓的负压状态时,如图12的箭头所示,燃料箱外的空气等流体穿过罩构件17的燃料蒸气配管18、通气口18a,穿过上部盖40的多个盖通孔41、筒部27的一对缺口27c、27c而流入通气室R2。而且,流体穿过第二通孔74而流入容纳空间R3内,并且穿过多个第一通孔63而流入阀室R1内,穿过箱体15的箱体通孔21a而被导入至燃料箱1内。其结果为,能使燃料箱1内的压力上升。
此时,辅助阀体80为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而不直接抵接于阀座24的构成,在辅助阀体80抵接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状态下,构成为经由阀孔2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因此阀孔23不会被完全堵住,能维持其开口面积,相比于专利文献2那样,阀构件直接抵接于阀座而闭塞的构造,容易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负压时)的外部空气等流体的流量。
如此,在该阀装置10中,无论是在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还是在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都能容易地确保燃料蒸气、空气等流体的流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构件60具有呈板状的底壁61,第一通孔63贯通底壁61地形成。因此,能使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的外部空气等流体向通气室R2、第二通孔74、容纳空间R3、第一通孔63、阀孔23、阀室R1的流通以尽可能减少压力损失的方式(穿过第一通孔63的流体沿着底壁61的厚度方向以最短距离流通,直接流向阀孔23,因此压力损失少)顺畅地进行。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底壁61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63,在底壁61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设有辅助阀体支承部62。因此,通过贯通底壁61的多个第一通孔63,能进一步减少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的外部空气等流体的流通时的压力损失,使该流体进一步顺畅地流通,并且能容易形成辅助阀体支承部6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压力调整阀50的靠近阀座24的底面侧(在此为第二构件70的主体71的下表面侧)沿着周向形成有凹部75。由此,当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经过图9所示的、辅助阀体80上升而第二通孔74被闭塞的状态,通过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等流体,压力调整阀50整体被推起,阀座24打开,从第一构件60的底壁61与阀座24的间隙流出的流体流入凹部75内。在该情况下,凹部75呈环状,因此流体遍及压力调整阀50的底面的整周流入。其结果为,能增大压力调整阀50的底面侧的受压面积,因此能容易推起压力调整阀50。
此外,在凹部75中,与设于第二构件70的多个贯通孔76连通,因此当从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后的状态起压力降低而压力调整阀50欲下降时,燃料蒸气等流体经由凹部75从贯通孔76的上方开口排出,因此压力调整阀50容易下降,能使该压力调整阀50容易再次抵接于阀座24。
图13至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A中,主要是压力调整阀50A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13、图14所示,构成设于第一构件60A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A的、呈大致十字形状的多个肋64A的辅助阀体80A的支承面呈平坦面状。
此外,辅助阀体80A形成为如下所述的杯状:形成为下方开口的圆筒状,并且顶面呈曲面状地带有圆角的形状。并且,如图15所示,在构成辅助阀体支承部62A的多个肋64A上抵接支承有辅助阀体80A的下方开口部侧。此外,在上述那样的辅助阀体80抵接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A的状态下,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参照图13)。
并且,如图13所示,燃料箱1内的压力被设为规定值以下,通过第二构件70的自重,压力调整阀50A抵接于阀座24,关闭了阀孔23的上方开口,当从上述状态起,燃料箱1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等流体穿过箱体通孔21a、阀室R1、阀孔23、多个第一通孔63而流入容纳空间R3内。于是,流体在杯状的辅助阀体80A的下方开口流入,如图16所示,辅助阀体80A上升,闭塞第二通孔74。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时,如图17所示,压力调整阀50A自身被推起而从阀座24分离,流体从其间隙流入通气室R2内并在压力调整阀50外周与筒部27内周的间隙流通。然后,流体穿过多个盖通孔41、一对缺口27c、27c,穿过通气口18a、燃料蒸气配管18而被送往配置于燃料箱外的碳罐,因此能使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
另一方面,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时,如图18所示,压力调整阀50A通过自重而下降,抵接于阀座24,闭塞该阀座24的上方开口,并且辅助阀体80A下降,打开第二通孔74,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上。当在该状态下燃料箱内的压力比外部气压低规定值以上时,如图18的箭头所示,燃料箱外的空气等流体穿过燃料蒸气配管18、通气口18a,穿过上部盖40的多个盖通孔41、筒部27的一对缺口27c、27c而流入通气室R2,然后穿过第二通孔74而流入容纳空间R3内,进而穿过多个第一通孔63而流入阀室R1内,穿过箱体通孔21a而被导入至燃料箱1内,因此能使燃料箱1内的压力上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压力调整阀50A也只通过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二构件70的自重,被向阀座24方向施力,使第一构件60A抵接于阀座24,因此容易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时的流体的流量。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辅助阀体80A为抵接支承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A而不直接抵接于阀座24的构成,在辅助阀体80A抵接于辅助阀体支承部62的状态下,构成为经由阀孔2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因此阀孔23不会被完全堵住,能维持其开口面积,容易确保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时的流体的流量。
图19至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B中,主要是压力调整阀50B和上部盖40B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调整阀50B由第一构件60B和第二构件70B构成,该第一构件60B由树脂材料形成,该第二构件70B安装于第一构件60B,由金属材料构成。
在第一构件60B的底壁61的径向中央部突出设置有辅助阀体支承部62B。该辅助阀体支承部62B是从底壁61的上表面突出的、外周为圆形环状的凸部,在其内侧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63、多个肋64。
此外,在第一构件60B设有从底壁61的外周沿着轴向延伸的可挠曲的多个弹性爪65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呈大致圆形板状的底壁61的外周,以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弹性爪65B(在此为四个)。各弹性爪65由从底壁61的外周缘部以规定宽度沿着轴向突出的可发生挠曲变形的突出片65b,以及设于该突出片65b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向底壁6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部66构成。卡合突部66以遍及突出片65b的周向宽度整个区域的宽度形成。
此外,在卡合突部66的上部外表面侧形成有以向弹性爪65B的突出方向顶端,向径向外侧的突出两逐渐减少的方式倾斜的锥面66a。需要说明的是,卡合突部66的与锥面66a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为卡合面66b。而且,在底壁61的与各弹性爪65B的突出片65b相邻的位置,在底壁6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地形成有宽度比弹性爪65B的周向宽度略宽的呈长孔状的贯通孔68。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二构件70B中,在其下表面侧,径向中央部形成有下方开口的凹状的嵌合凹部79。在第一构件60B与第二构件70B的安装时,第一构件60B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B嵌合于该嵌合凹部79。
此外,在第二构件70B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一构件60B的多个弹性爪65B对应的多个卡合孔7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构件70B的靠近外周缘部的位置,以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卡合孔77(在此为四个)。
各卡合孔77成为沿着呈大致圆盘状的主体71的周向较长地延伸的长孔状,并且贯通主体71的厚度方向地形成。此外,在各卡合孔77中,其周向的宽度L形成得比弹性爪65B的周向宽度略宽,并且其径向的宽度W以在向卡合孔77插入弹性爪65B时能容许弹性爪65B的挠曲变形的宽度形成。
并且,在将辅助阀体80A支承于第一构件60B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B的状态下,使第一构件60B的多个弹性爪65B与第二构件70B的对应的多个卡合孔77匹配,将第二构件70B压入第一构件60B。于是,各弹性爪65B从各卡合孔77的下方开口插入,各卡合突部66的锥面66a被各卡合孔77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77a按压,各弹性爪65B经由突出片65b而向压力调整阀50B的径向内侧发生挠曲变形。并且,当各卡合突部66从各卡合孔77的上方开口插出时,各弹性爪65B弹性恢复,卡合突部66的卡合面65b卡合于卡合孔77的正面侧周缘(上方周缘)。与此同时,第一构件60B的辅助阀体支承部62B嵌合于第二构件70B的嵌合凹部79,在辅助阀体80A容纳保持于容纳空间R3内的状态下,第一构件60与第二构件70被安装(参照图20和图2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孔77的内部,在插入有弹性爪65B的状态下残留有空隙,该空隙形成为使通气室R2与容纳空间R3连通的第三通孔78(参照图22)。
即,在弹性爪65B中,其突出片65b插入至卡合孔77的内部,但此时,如图22所示,弹性爪65B的突出片65b的外表面(朝向压力调整阀50B的径向外侧的面)抵接于卡合孔77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77a,另一方面,突出片65b的内表面(朝向压力调整阀50B的径向内侧的面)离开卡合孔77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77b。因此,在卡合孔77的内部,在弹性爪65的突出片65b的内表面与径向内侧的内周面77b之间残留有空隙,该空隙形成为使通气室R2与容纳空间R3连通的第三通孔78(参照图22)。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三通孔78的总流路面积形成为比第二通孔74的流路面积大。此外,各第三通孔78的流路面积形成为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贯通孔76的流路面积大。
而且,如图22所示,在筒部22的上方开口装接有上部盖40B。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B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基本相同的构造,但其背面侧(下表面侧)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不同。
即,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中,设有向上部盖40B突出的、用于防止上部盖40与第二构件70B贴合的贴合防止突部47。在此,在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设有从其径向中心以呈辐射状的方式呈突条延伸,并且向上部盖40B侧突出的多个贴合防止突部47(在此为八个)。
需要说明的是,贴合防止突部例如也可以采用从第二构件侧向上部盖侧突出(参照图22的双点划线A)或者从上部盖侧向第二构件侧突出并且从第二构件侧向上部盖侧突出的形状。此外,贴合防止突部的形状、构造不限于上述方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B中,在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设有按压突部48,该按压突部48在辅助阀体80A闭塞第二通孔74的状态下压力调整阀50B上升时(参照图24)按压辅助阀体80A,使第二通孔74开口。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从其径向中心突出设置有呈圆形突起状的按压突部48。对于该按压突部48,其突出方向顶端侧呈带有圆角的形状,并且顶端面48a呈平坦面状。此外,如图24所示,按压突部48的外径比第二通孔74的直径小,能插入第二通孔74内。而且,如图21所示,按压突部48从上部盖40B的背面40a起的突出高度比贴合防止突部47从上部盖40B的背面40a起的突出高度高。此外,如图24所示,按压突部48以到达设有第二通孔74的第二构件70B的隆起部72的板厚的厚度方向中途的突出量从上部盖40B的背面40a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突部也可以以抵接于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使第二通孔74进行开口的方式设于辅助阀体80A侧(参照图22的双点划线B)。此外,按压突部的形状、构造不限于上述方案。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形成的阀装置10B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第二构件70B形成有卡合孔77,弹性爪65B构成为插入至卡合孔77并卡合于该卡合孔77的正面侧周缘,将第二构件70B安装于第一构件60B。
根据本方案,在由金属材料形成且不会因燃料而膨润的第二构件70B形成卡合孔77,将弹性爪65B插入该卡合孔77,使弹性爪65B卡合于该卡合孔77的正面侧周缘,将第二构件70B安装于第一构件60B(参照图20和图22)。因此,如图22所示,能将包围压力调整阀50B的外侧的构件(在此为筒部27)的内周与压力调整阀50B的外周的间隙CL设定得小。即,由于弹性爪65B插入至不会产生燃料膨润的第二构件70B的卡合孔77内,因此即使第一构件60B的弹性爪65B因燃料膨润而欲以向径向外方扩展的方式变形,也能抑制该变形而将上述间隙CL维持得小。如此,由于能将上述间隙CL设定得小,因此能减小压力调整阀50B的升降时的晃动。
此外,如图22所示,在燃料箱1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以下的状态时,成为如下状态: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二构件70B的自重,压力调整阀50B整体下降,第一构件60B的底壁61抵接于阀座24,阀孔23的上方开口关闭。在该状态下,也经由多个第一通孔63,阀室R1与容纳空间R3连通。
并且,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等流体穿过阀室R1、阀孔23、多个第一通孔63而流入容纳空间R3内,使辅助阀体80上升,闭塞第二通孔74(参照图23)。
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时,第二通孔74被闭塞的容纳空间R3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压力调整阀50B自身被推起,第一构件60B的底壁61与阀座24分离。于是,阀座24打开,流体流入通气室R2内,穿过形成于第一构件60B的底壁61的各贯通孔68,然后在各第三通孔78流通而流向压力调整阀50B的上方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在安装了第一构件60B和第二构件70B的状态下将卡合孔77的内部的空隙用作使通气室R2与容纳空间R3连通的第三通孔78。因此,如上所述,当在燃料箱1内的压力上升而辅助阀体80闭塞第二通孔74的状态下,燃料箱1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而压力调整阀50B整体上升时,流体流过第三通孔78,因此能容易确保燃料蒸气等流体的流量。
然后,流体穿过上部盖40B的多个盖通孔41等,穿过罩构件17的通气口18a、燃料蒸气配管18而被送往配置于燃料箱外的碳罐。其结果为,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因此能使燃料箱1内的压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
此外,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盖40B中,在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设有按压突部48,该按压突部48在辅助阀体80闭塞第二通孔74的状态下,压力调整阀50B上升时,按压辅助阀体80A,使第二通孔74开口。因此,能防止辅助阀体80A贴合于第二构件70B的第二通孔74的背侧周缘(下表面侧周缘),使第二通孔74可靠地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按压突部设于辅助阀体侧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如图24所示,在上部盖40中,设有向上部盖40B突出的贴合防止突部47。因此,当从图23所示的状态(随着燃料箱1内的压力上升,辅助阀体80A上升而关闭了第二通孔74的状态)起,燃料箱1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容纳空间R3内的压力上升,压力调整阀50自身上升时,如图24所示,只有上部盖40B的背面侧部分中的贴合防止突部47部分抵接于第二构件70B的弹性爪70B的上端部侧,因此能防止第二构件70B贴合于上部盖40B的背面40a侧。其结果为,当燃料箱1内的压力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压力调整阀50B通过自重而欲下降时,能容易使压力调整阀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贴合防止突部设于第二构件侧的情况下,或者在将贴合防止突部设于上部盖和第二构件的双方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25至图2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阀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C中,主要是压力调整阀50C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一构件60C的底壁61的径向中央部突出设置有辅助阀体支承部62C。该辅助阀体支承部62C是从底壁61的上表面突出的、外周为圆形环状的凸部,在其内侧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63、多个肋64。各肋64与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呈研钵状的十字形。
此外,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二构件70C与图19至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多个卡合孔77,其内部形成为第三通孔7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得到与图19至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阀装置;
15:箱体;
20:箱体主体;
22:分隔壁;
23:阀孔;
24:阀座;
30:下部盖;
35:浮子阀;
37:弹簧;
40、40B:上部盖;
47:贴合防止突部;
48:按压突部;
50、50A、50B、50C:压力调整阀;
60、60A、60B、60C:第一构件;
61:底壁;
62、62A:辅助阀体支承部;
63:第一通孔;
70、70B、70C:第二构件;
74:第二通孔;
75:凹部;
77:卡合孔孔;
78:第三通孔;
80、80A:辅助阀体。

Claims (9)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箱体,隔着分隔壁在下方设有与燃料箱内连通的阀室并在上方设有与燃料箱外连通的通气室,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阀室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阀孔,在所述阀孔的所述通气室侧的周缘设有阀座;
浮子阀,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阀室内,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以及
压力调整阀,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通气室内,
所述压力调整阀具有:
第一构件,配置于所述通气室的阀座侧,与该阀座接触/分离;
第二构件,安装于该第一构件;
容纳空间,被划分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以及
辅助阀体,可升降地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辅助阀体支承部,支承所述辅助阀体;以及第一通孔,在所述辅助阀体抵接于该辅助阀体支承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阀孔,使所述阀室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在所述第二构件形成有使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由金属材料形成,只通过其自重,所述压力调整阀被向阀座方向施力,所述第一构件始终抵接于所述阀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具有呈板状的底壁,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底壁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底壁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底壁经由多个第一通孔设有所述辅助阀体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压力调整阀的靠近所述阀座的底面侧沿着周向形成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第一构件设有从所述底壁的外周沿着轴向延伸的可挠曲的多个弹性爪,这些多个弹性爪构成为卡合于所述第二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二构件形成有卡合孔,
所述弹性爪构成为插入至所述卡合孔,卡合于所述卡合孔的正面侧周缘,将所述第二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卡合孔的内部,在插入有所述弹性爪的状态下残留有空隙,
该空隙形成为在所述第二通孔被所述辅助阀体闭塞时使所述通气室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箱体具有将从所述分隔壁的上表面侧突出设置的筒部的上方开口闭塞的上部盖,
在所述上部盖的背面侧设有按压突部,该按压突部在所述辅助阀体闭塞所述第二通孔的状态下,所述压力调整阀上升时,按压所述辅助阀体,使所述第二通孔开口,或者,在所述辅助阀体设有按压突部,该按压突部在所述辅助阀体闭塞所述第二通孔的状态下,所述压力调整阀上升时,抵接于所述上部盖的背面侧,使所述第二通孔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上部盖和/或所述第二构件设有向所述第二构件突出或者向所述上部盖突出并在所述压力调整阀上升时防止所述上部盖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贴合的贴合防止突部。
CN202080074353.XA 2019-10-30 2020-10-13 阀装置 Pending CN114599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7341 2019-10-30
JP2019197341 2019-10-30
PCT/JP2020/038677 WO2021085122A1 (ja) 2019-10-30 2020-10-13 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9905A true CN114599905A (zh) 2022-06-07

Family

ID=7571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4353.XA Pending CN114599905A (zh) 2019-10-30 2020-10-13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40522B2 (zh)
KR (1) KR20220091482A (zh)
CN (1) CN114599905A (zh)
WO (1) WO2021085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88367B1 (de) * 2020-10-23 2023-05-03 Magna Energy Storage Systems GesmbH Ta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6781B2 (ja) * 2002-07-16 2007-08-29 株式会社ニフコ 燃料タンクの圧力調整バルブ
US7201155B2 (en) * 2005-03-15 2007-04-10 Eaton Corporation Integral vapor storage and vent valv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small engine fuel tank and vapor emission system employing same
JP2012047169A (ja) * 2010-07-30 2012-03-08 Toyoda Gosei Co Ltd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および燃料タンクの通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5122A1 (ja) 2021-05-06
JPWO2021085122A1 (zh) 2021-05-06
JP7240522B2 (ja) 2023-03-15
KR20220091482A (ko)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17113B1 (en) Fuel vapor vent valve flo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1194726B1 (ko) 밸브 장치
US8141576B2 (en) Float valve device
US11009147B2 (en) Valve device for fuel tank
CN108215779A (zh) 燃料供给管的供油部构造
JP4767675B2 (ja) 燃料漏れ防止弁
KR101928855B1 (ko) 연료 밸브
US7963296B2 (en) Fuel cutoff valve
US10279679B2 (en) Valve device
JP2010070067A (ja) 弁装置
CN108138711B (zh) 燃料箱用通气控制阀
CN108138709B (zh) 燃料箱用通气控制阀
CN114599905A (zh) 阀装置
JP5949686B2 (ja) インタンク用弁ユニット
EP1515072A1 (en) Fuel vapor vent valve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same to a tank
JP2017106525A (ja)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
CN108138710B (zh) 燃料箱用通气控制阀
JP5123816B2 (ja) フロート弁装置
CN114829761A (zh) 阀装置
JP2006131012A (ja) 燃料タンク用バルブ
US11932101B2 (en) Valve device
JP2007146794A (ja) 燃料遮断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