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075B -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075B
CN114578075B CN202210492925.7A CN202210492925A CN114578075B CN 114578075 B CN114578075 B CN 114578075B CN 202210492925 A CN202210492925 A CN 202210492925A CN 114578075 B CN114578075 B CN 114578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unit
starting
operation units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29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8075A (zh
Inventor
谭慧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29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8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该样本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操作单元。操作单元包括装载单元、扫描单元、卸载单元和至少一单机进样单元,每一操作单元均包含轨道,多个操作单元基于预设顺序布设,以使其轨道连通形成样本传输通道。该启动方法包括:启动控制单元;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基于系统配置信息判断样本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式是否为流水线模式;若是,向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样本检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快速启动样本检测系统流水线上多个操作单元。

Description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样本检测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检测模式中,用户需要开启流水线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流水线上的多个操作单元进行单独的开机和调整,并且将其设置为流水线模式。如何方便快捷地启动流水线上得到操作单元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样本检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能够解决快速启动样本检测系统流水线上多个操作单元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该样本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操作单元。操作单元包括装载单元、扫描单元、卸载单元和至少一单机进样单元,每一操作单元均包含轨道,多个操作单元基于预设顺序布设,以使其轨道连通形成样本传输通道。该启动方法包括:启动控制单元;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基于系统配置信息判断样本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式是否为流水线模式;若是,向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样本检测系统。该样本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操作单元,操作单元包括装载单元,用于装载待加测样本;扫描单元,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用于放置样本分析仪以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用于卸载待检测样本;控制单元连接操作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如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操作单元均包含轨道,多个操作单元基于预设顺序布设,以使其轨道连通形成样本传输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控制单元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通过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处于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向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开启该样本检测系统的流水线。通过控制单元对操作单元的系统配置信息进行获取,基于控制单元的启动对流水线模式下的操作单元进行启动以实现流水线的启动,无需对多个操作单元进行单独启动和模式调整,节约了人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单机进样单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样本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0、装载单元11、扫描单元12、单机进样单元13、卸载单元14。装载单元11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扫描单元12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13上可放置至少一样本分析仪,以对接收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14用于卸载已检测完成的待检测样本或无需检测的待检测样本。控制单元10连接装载单元11、扫描单元12、单机进样单元13以及卸载单元14,以向其发送控制指令实现本申请下文描述的样本检测方法。
装载单元11、扫描单元12、单机进样单元13以及卸载单元14上均可包含有多个轨道,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上的轨道。当多个单元基于预设顺序进行布设时,能够使轨道连通以形成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本实施例中,待检测样本可以从装载单元11装载后,经过扫描单元12、单机进样单元13,最后经由卸载单元14进行样本卸载。
进一步地,样本检测系统中还可包括转动单元,转动单元用于调整待检测样本传输通道的行进方向,使得检测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空间进行各个单元的设置。转动单元上也包含有多个轨道,以与其他单元上的轨道进行连通形成传输通道。
参照图2,图2为单机进样单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单机进样单元13还进一步包括装载平台13A,卸载平台13B以及单元内部用于检测样本传输的独立传输通道13C。当装载平台13A从传输通道A中接收到待检测样本,将样本装载至本单元的独立传输通道13C中。独立传输通道13C的路径上放置有用于检测的样本的分析仪,以对接收到的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传输至卸载平台13B。卸载平台13B将检测完成的样本卸载至外部传输通道A。检测样本再从传输通道A传输至其他单元进行下一步的检测或卸载。
为了便于描绘,以下实施例中未示出连接各个单元的控制单元,在单机进样单元中省略了装载平台和卸载平台,仅示出了其中的独立传输通道。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为多装载,多卸载场景下的检测系统一实施例。该检测系统包括了装载单元111、112,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142,转动单元151。装载单元111、112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扫描单元121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上可放置至少一样本分析仪,以对接收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141、142用于卸载已检测完成的待检测样本或无需检测的待检测样本。转动单元151用于调整待检测样本传输通道的行进方向,使得检测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空间进行各个单元的设置。控制单元连接各个单元以实现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样本检测方法。
装载单元111、112,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142以及转动单元151上均可包含有多个轨道,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上的轨道。当多个单元基于预设顺序进行布设时,能够使轨道连通以形成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
在多装载,多卸载场景下的本实施例中,样本检测系统形成了传输通道A,回收通道B以及供给通道C。待检测样本从供给通道C进入装载单元111、112进行装载,装载完成后继续顺着供给通道C传输至扫描单元121。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将样本由传输通道A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以开始对该样本的检测环节。若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判断接收该样本的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单机进样单元131上放置的样本分析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无法再接收样本,将该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返回传输至装载单元111、112。从而为单机进样单元131提供更多的时间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返回的样本再通过装载单元111、112装载后进入扫描单元121,继续判断是发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继续返回装载单元111、112。在单机进样单元131中若样本完成了检测,且没有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回收通道B。样本通过回收通道B最终达到卸载单元141、142进行卸载,回收样本。若单机进样单元131中样本完成了检测,且还存在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通过传输通道A进入转动单元151,和其他的单机进样单元132、133,完成余下的检测任务。完成检测任务后样本被传输至回收通道B,最终传输至卸载单元141、142进行卸载。
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为单装载场景下的检测系统一实施例。该检测系统包括了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卸载单元141、142,转动单元151。装载单元111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扫描单元121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131、132上可放置至少一样本分析仪,以对接收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141、142用于卸载已检测完成的待检测样本或无需检测的待检测样本。转动单元151用于调整待检测样本传输通道的行进方向,使得检测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空间进行各个单元的设置。控制单元连接各个单元以实现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样本检测方法。
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卸载单元141、142以及转动单元151上均可包含有多个轨道,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上的轨道。当多个单元基于预设顺序进行布设时,能够使轨道连通以形成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
在单装载场景下的本实施例中,样本检测系统形成了传输通道A,回收通道B以及供给通道C。待检测样本从供给通道C进入装载单元111进行装载,装载完成后继续顺着供给通道C传输至扫描单元121。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将样本由传输通道A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以开始对该样本的检测环节。若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判断接收该样本的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单机进样单元131上放置的样本分析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无法再接收样本,将该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返回传输至装载单元111。从而为单机进样单元131提供更多的时间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返回的样本再通过装载单元111装载后进入扫描单元121,继续判断是发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继续返回装载单元111。在单机进样单元131中若样本完成了检测,且没有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回收通道B。样本通过回收通道B最终达到卸载单元141、142进行卸载,回收样本。若单机进样单元131中样本完成了检测,且还存在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通过传输通道A进入转动单元151,和其他的单机进样单元132,完成余下的检测任务。完成检测任务后样本被传输至回收通道B,最终传输至卸载单元141、142进行卸载。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为在单机进样单元后放置卸载单元场景下的检测系统一实施例。该检测系统包括了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142,转动单元151。装载单元111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扫描单元121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上可放置至少一样本分析仪,以对接收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141、142用于卸载已检测完成的待检测样本或无需检测的待检测样本。转动单元151用于调整待检测样本传输通道的行进方向,使得检测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空间进行各个单元的设置。控制单元连接各个单元以实现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样本检测方法。
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142,转动单元151上均可包含有多个轨道,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上的轨道。当多个单元基于预设顺序进行布设时,能够使轨道连通以形成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
在单机进样单元后放置卸载单元场景下的本实施例中,样本检测系统形成了传输通道A,回收通道B以及供给通道C。待检测样本从供给通道C进入装载单元111进行装载,装载完成后继续顺着供给通道C传输至扫描单元121。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将样本由传输通道A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以开始对该样本的检测环节。若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判断接收该样本的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单机进样单元131上放置的样本分析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无法再接收样本,将该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返回传输至装载单元111。从而为单机进样单元131提供更多的时间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返回的样本再通过装载单元111装载后进入扫描单元121,继续判断是发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继续返回装载单元111。在单机进样单元131中若样本完成了检测,且没有其他检测任务时,在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传输至卸载单元141时进行卸载,回收样本。若单机进样单元131中样本完成了检测,且还存在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传输至卸载单元141时,继续前进,通过传输通道A进入下一个单机进样单元132,通过传输通道A进入转动单元151完成转向,再进入单机进样单元133,完成余下的检测任务。完成所有检测任务后,通过传输通道A传输至卸载单元142进行卸载。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为在所有的单机进样单元后放置卸载单元场景下的检测系统一实施例。该检测系统包括了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转动单元151。装载单元111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扫描单元121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上可放置至少一样本分析仪,以对接收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卸载单元141用于卸载已检测完成的待检测样本或无需检测的待检测样本。转动单元151用于调整待检测样本传输通道的行进方向,使得检测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空间进行各个单元的设置。控制单元连接各个单元以实现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样本检测方法。
装载单元111,扫描单元121、单机进样单元131、132、133,卸载单元141以及转动单元151上均可包含有多个轨道,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上的轨道。当多个单元基于预设顺序进行布设时,能够使轨道连通以形成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样本检测系统形成了传输通道A,回收通道B以及供给通道C。待检测样本从供给通道C进入装载单元111进行装载,装载完成后继续顺着供给通道C传输至扫描单元121。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将样本由传输通道A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以开始对该样本的检测环节。若扫描单元121完成样本扫描后判断接收该样本的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单机进样单元131上放置的样本分析仪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无法再接收样本,将该样本通过传输通道A返回传输至装载单元111。从而为单机进样单元131提供更多的时间对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返回的样本再通过装载单元111装载后进入扫描单元121,继续判断是发送至单机进样单元131或是继续返回装载单元111。在单机进样单元131中若样本完成了检测,且没有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通过传输通道A传输至最终的卸载单元141进行卸载,不会再装载进其他的单机进样单元132或133的独立传输通道。若单机进样单元131中样本完成了检测,且还存在其他检测任务时,将样本传输至传输通道A,通过传输通道A进入其他的单机进样单元132、133,完成余下的检测任务。完成检测任务后样本被传输至传输通道A,经过转动单元151,最终传输至卸载单元141进行卸载。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样本检测方法可应用与上述样本检测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连接样本检测系统中多个操作单元,通过发送控制指令以调整多个操作单元的工作状态。
S12: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
控制单元开启后,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包括了样本检测系统中多个操作单元设置的检测模式。
S13:基于系统配置信息判断样本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式是否为流水线模式。
判断样本检测系统中操作单元的检测模式是否为流水线模式,若是,执行步骤S14。
S14:向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
向设置为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成功启动后即可形成检测流水线对待检测样本进行分析检测。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步骤S14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判断操作单元是否启动。
在向流水线模式的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之前,判断操作单元是否已经启动,若是,执行步骤S22。若否,执行步骤S23。
S22:判断操作单元的工作模式。
若操作单元已开机,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其为何种工作模式,以对其发送相应的指令。
S23:向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操作单元。
若操作单元未开机,依照正常启动流程向其发送启动指令。
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步骤S22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判断操作单元是否为临时单机模式。
判断已启动的操作单元是否为临时单机模式,临时单元模式为操作单元独自进行工作的模式,若是,执行步骤S32。若否,执行步骤S33。
S32: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
当判断操作单元为临时单机模式时,表明流水线上存在操作单元已经单独工作,因而暂不支持流水线工作模式。向用户提示本次样本检测系统启动失败,且提示是否需对对应的临时单机模式的操作单元进行模式切换。
S33:向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
没有操作单元处于临时单机的工作模式,向其发送启动指令,以将多个操作单元作为流水线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操作单元进行启动。
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1:接收对于操作单元的模式切换指令。
在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后,判断是否接收到对于该操作单元的模式切换指令。
S42:模式切换指令完成后,再次执行向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
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对临时单机模式的操作单元进行模式切换,将其切换为能够在流水线模式下的工作模式。再次通过控制单元向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检测流水线上的多个操作单元。
参照图11,图11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1: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后的预设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在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后,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对于该操作单元的模式切换指令。若接收到,执行步骤S52。若未接收到,执行步骤S53。
S52:对操作单元进行模式切换,并再次向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多个操作单元。
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后,对临时单机模式的操作单元进行模式切换,将其切换为能够在流水线模式下的工作模式。再次通过控制单元向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检测流水线上的多个操作单元。
S53:提示启动失败并向其它的流水线模式的操作单元发送结束指令以进行关机。
未接收到切换指令,表明用户不想继续进行流水线上操作单元的启动,则提示启动失败,并向其他流水线上已发送启动指令的操作单元发送结束指令指示关机。
参照图12,图12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判断是否达到预设启动时间。
判断是否存在用户的预设的流水线启动时间,若达到用户设置的启动时间,执行步骤S62。
S62:启动控制单元以执行启动多个操作单元的步骤。
开启主机电源,启动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进一步启动流水线上多个操作单元。
参照图13,图13为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1:获取用户的一键启动指令。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一键启动指令,若接收到,执行步骤S72。
S72:基于一键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单元以执行启动多个操作单元的步骤。
基于一键启动指令,开启主机电源,启动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进一步启动流水线上多个操作单元。
参照图14,图14为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可读存储装置一实施例包括存储器110,存储器110存储有程序数据,该程序数据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样本检测系统启动方法任一实施例及可能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110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指令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指令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指令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指令。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控制单元获取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通过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处于流水线模式的多个操作单元,向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开启该样本检测系统的流水线。通过控制单元对操作单元的系统配置信息进行获取,基于控制单元的启动对流水线模式下的操作单元进行启动以实现流水线的启动,无需对多个操作单元进行单独启动和模式调整,节约了人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包括装载单元、扫描单元、卸载单元和至少一单机进样单元,每一所述操作单元均包含轨道,多个所述操作单元基于预设顺序布设,以使其轨道连通形成样本传输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所述控制单元;
获取所述样本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判断所述样本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式是否为流水线模式;
若是,向所述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
其中,所述向所述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之前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操作单元是否启动;
若是,判断所述操作单元的工作模式;
若否,向所述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所述操作单元;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操作单元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操作单元是否为临时单机模式;
若是,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所述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
若否,向所述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示启动失败并提醒对所述操作单元的临时单机模式进行切换后的预设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若是,对所述操作单元进行模式切换,并再次向流水线模式的所述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
若否,提示启动失败并向其它的流水线模式的所述操作单元发送结束指令以进行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于所述操作单元的模式切换指令;
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完成后,再次执行向流水线模式的所述多个操作单元发送启动指令,以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达到预设启动时间;
若是,启动所述控制单元以执行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一键启动指令;
基于所述一键启动指令启动所述控制单元以执行启动所述多个操作单元的步骤。
5.一种样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连接操作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多个所述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装载单元,用于装载待检测样本;
扫描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扫描以获取样本信息;
单机进样单元,用于放置样本分析仪以对所述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
卸载单元,用于卸载所述待检测样本;
其中,每一所述操作单元均包含轨道,多个所述操作单元基于预设顺序布设,以使其轨道连通形成样本传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还包括:
转动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检测样本的传输通道进行方向调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控制所述转动单元的启动。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92925.7A 2022-05-07 2022-05-07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Active CN114578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2925.7A CN114578075B (zh) 2022-05-07 2022-05-07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2925.7A CN114578075B (zh) 2022-05-07 2022-05-07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075A CN114578075A (zh) 2022-06-03
CN114578075B true CN114578075B (zh) 2022-10-28

Family

ID=81769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2925.7A Active CN114578075B (zh) 2022-05-07 2022-05-07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8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858B (zh) * 2022-06-13 2022-10-28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装置的启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4228A2 (en) * 1997-07-16 1999-01-28 Ljl Biosystems, Inc. Light detection device
CN111063404A (zh) * 2018-10-16 2020-04-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操作分析实验室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36384B2 (en) * 1989-09-06 1993-04-29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ynthetic apparatus for inspection of blood
JP4976121B2 (ja) * 2006-12-19 2012-07-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装置
JP6340245B2 (ja) * 2014-05-15 2018-06-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110445B2 (ja) * 2014-08-29 2017-04-0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方法
JP6389702B2 (ja) * 2014-08-29 2018-09-1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11208311A (zh) * 2018-11-22 2020-05-2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流水线、样本分析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4324927B (zh) * 2021-12-30 2023-03-24 精匠诊断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启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98155A (zh) * 2022-02-24 2022-04-26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自动化部署流水线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4264834B (zh) * 2022-03-02 2022-05-24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系统及其样本运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4228A2 (en) * 1997-07-16 1999-01-28 Ljl Biosystems, Inc. Light detection device
CN111063404A (zh) * 2018-10-16 2020-04-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操作分析实验室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075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3288B (zh) 病毒查杀方法及装置
CN114578075B (zh)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CN104850475B (zh) 一种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731701B (zh) 测试系统及执行测试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0612A (zh) 对文件操作进行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578074A (zh) 样本检测系统的启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US20130178974A1 (en) Numerical controller with auxiliary command execution function
CN100576182C (zh) 计算机文件的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0704307A (zh) 应用产品的测试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612786B (zh) 一种测试路由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46013B (zh) 存储设备测试方法、存储设备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85496A (zh)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56528A (zh) 双重系统控制装置
CN114578073A (zh) 样本检测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
CN109614116B (zh) 嵌入式系统的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06355093B (zh) 应用卸载装置和方法
WO2018173777A1 (ja) ウエハ検査装置及びウエハ検査装置の診断方法
CN114215572B (zh) 煤矿综放工作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868059B (zh) 一种业务系统启动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48947A (zh) 一种测试多控制器存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7076298A (zh)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生成方法、装置、治具及介质
CN113965275B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无线底座功能检测方法
CN10684437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809004B (zh) Windows激活自动测试方法
US20230101050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