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6760A -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6760A
CN114566760A CN202011355028.9A CN202011355028A CN114566760A CN 114566760 A CN114566760 A CN 114566760A CN 202011355028 A CN202011355028 A CN 202011355028A CN 114566760 A CN114566760 A CN 114566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high molecular
electrospun fiber
separator
molecular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50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清华
董江舟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0113550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6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隔膜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使得所述隔膜中的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交织;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在所述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高孔隙率、高耐热性和良好的离子导电率。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安全性能是要求隔膜具有良好的热尺寸稳定性,在一定高温环境下无明显形变;具有较好的热闭孔性能,在电池短路前发生热闭孔且无明显机械强度的损失,具有较高的热安全温度。
由于动力电池具有更高的工作温度,较复杂的动行环境,可能在非常规状态,即异常充放状态、异常受热与力学条件滥用下发生爆炸、燃烧等,因此,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条件下,易导致大量锂枝晶,刺破电池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引发安全隐患。
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隔膜,此种隔膜已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发展的动力电池市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能够达到在高温时自闭孔的效果,同时能够通过调节聚合物种类和纤维的比例对隔膜的电化学性能及机械强度进行调控,以满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应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该隔膜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使得所述隔膜中的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交织;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在所述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和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选自聚丙烯腈、聚芳醚砜酮、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前述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的分散液I和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的分散液II分别引入至静电纺丝装置的存储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所述隔膜前体进行热压,得到所述隔膜;
在步骤(1)中,控制所述分散液I及分散液II的流速,使得由此获得的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方面具有高孔隙率、高耐热性和良好的离子导电率。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隔膜还具有热收缩小、安全性高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如前所述,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该隔膜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使得所述隔膜中的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交织;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在所述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和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选自聚丙烯腈、聚芳醚砜酮、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选自聚丙烯腈、聚芳醚砜酮、聚酰胺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发明人发现,该优选情况下的本发明的隔膜具有更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能。
示例性地,本发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和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万-100万。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平均直径为0.5-2μm。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为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的纤维。
如前所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的分散液I和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的分散液II分别引入至静电纺丝装置的存储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所述隔膜前体进行热压,得到所述隔膜;
在步骤(1)中,控制所述分散液I及分散液II的流速,使得由此获得的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
优选地,所述分散液IV和所述分散液III的流速各自独立地选自1ml/h-10ml/h。
优选地,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的针头孔径为0.3-0.7mm。
本发明对静电纺丝装置中的针头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2-50个,各个针头的孔径可以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静电纺丝的操作条件包括:纺丝电压为15kV-30kV,接收距离为10-30cm,湿度为20-50%,纺丝温度为20-40℃。
优选地,所述热压通过板式热压机进行,所述热压的操作条件包括:热压温度为70-100℃,压强为3-7MPa,热压时间为1-3min。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分散液I和所述分散液II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各自独立地为10%-60%。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分散液I、所述分散液II中的溶剂各自独立地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三氟乙醇、三氟乙酸、二甲基乙酰胺、乙醇和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将通过一种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a)将高分子聚合物A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60%的分散液I;
(b)将高分子聚合物B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60%的分散液II;
(c)将步骤(a)所制备的分散液I和步骤(b)所制备的分散液II分别引入至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存储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所述分散液I和所述分散液II的流速各自独立地选自1ml/h-10ml/h,且所述分散液I的流速小于所述分散液II的流速;
(d)将步骤(c)中获得的所述隔膜前体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70-100℃,压强为3-7MPa,热压时间为1-3min,得到所述隔膜。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述的压力(或压强)均表示表压。
以下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例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为普通市售品。
以下使用的静电纺丝装置购自北京新研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TEADFS-100。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述的室温表示25℃±1℃。
聚偏氟乙烯(购自法国阿科玛公司,商品牌号HSV900,Mw=100万)。
聚丙烯腈(购自百灵威公司,Mw=1.5×105)。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购自法国阿科玛公司,商品牌号SL-023)。
聚芳醚砜酮(购自大连宝力摩有限公司,Mw=1×10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江苏南通丽阳化学有限公司公司,Mw=1.17×10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购自锦州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Mw=2×104)。
聚酰胺(购自南京鸿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公司,牌号B500F)。
聚乙烯(购自苏州苏昌塑化有限公司,商品牌号DMDA-8008,密度0.9566g/cm3)。
实施例1
(a)称取15g聚偏氟乙烯,溶解于85g的DMF/丙酮混合溶剂中,DMF和丙酮的体积比为7:3,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质量浓度为15%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散液I);
(b)称取15g聚丙烯腈,溶解于71g的DMF溶剂中,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均匀的分散液(分散液II,质量浓度17.4%);
(c)将步骤(a)所制备的分散液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2ml/h;将步骤(b)制备的分散液I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4ml/h,进行静电纺丝,10个针头孔径相同且均为0.5mm,纺丝电压为15kV,接收距离为10cm,湿度为20%,温度为20℃,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平均直径为1.5μm)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平均直径为1μm)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
(d)将步骤(c)所得的隔膜前体利用板式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70℃,压强为3MPa,热压时间为1min,热压后即得隔膜,记为S1,膜平均厚度为30μm。
实施例2
(a)称取10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90g的DMF/丙酮混合溶剂中,DMF和丙酮的体积比为7:3,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质量浓度为10%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散液I);
(b)称取16g聚芳醚砜酮,溶解于70g的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中,四氢呋喃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体积比为3:7,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均匀的分散液(分散液II,质量浓度18.6%);
(c)将步骤(a)所制备的分散液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2ml/h;将步骤(b)制备的分散液I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4ml/h;进行静电纺丝,15个针头孔径相同且均为0.3mm,纺丝电压为20kV,接收距离为15cm,湿度为30%,温度为30℃,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平均直径为1.0μm)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平均直径为0.5μm)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
(d)将步骤(c)所得的隔膜前体利用板式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80℃,压强为4MPa,热压时间为1min,热压后即得隔膜,记为S2,膜平均厚度为25μm。
实施例3
(a)称取2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于75g的DMF溶剂中,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质量浓度为25%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散液I);
(b)称取16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溶解于66g六氟异丙醇溶剂中,室温搅拌12h至均匀透明,得到均匀的分散液(分散液II,质量浓度19.5%);
(c)将步骤(a)所制备的分散液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1ml/h;将步骤(b)制备的分散液I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4ml/h;进行静电纺丝,6个针头孔径相同且均为0.7mm,纺丝电压为28kV,接收距离为25cm,湿度为30%,温度为30℃,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平均直径为1.2μm)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平均直径为1.5μm)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
(d)将步骤(c)所得的隔膜前体利用板式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100℃,压强为5MPa,热压时间为2min,热压后即得隔膜记为S3,膜平均厚度为45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A为聚乙烯,且高分子聚合物A的用量为15g,以及采用能够良好地溶解聚酰胺的甲酸-乙酸(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形成质量浓度为15%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散液I)。
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得隔膜S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2相似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B为聚酰胺,且高分子聚合物B的用量为16g。
其余均与实施例2中相同。
得隔膜S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A为聚己内酯,且高分子聚合物A的用量为15g,以及采用三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形成质量浓度为15%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散液I)。
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得隔膜DS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
本对比例中,将步骤(a)所制备的分散液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4ml/h;将步骤(b)制备的分散液II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流速为2ml/h。
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得隔膜DS2。
测试例
测试实施例所获得的隔膜的性能参数,具体测试方法如下所示,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厚度:采用千分尺(精度0.01毫米)测试厚度,任意取样品上的5个点,并取平均值;
孔隙率:把隔膜浸泡在正丁醇中2h,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孔隙率(p):
Figure BDA0002802317530000091
其中,ρ1和ρ2是正丁醇的密度和隔膜的干密度,m1和m2是隔膜吸入的正丁醇的质量和隔膜自身的质量;
热收缩率:采用烘箱测定尺寸热收缩率,将样品150℃热处理2h,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热收缩率(δ):
Figure BDA0002802317530000092
其中,S1和S2是隔膜热处理前后的面积;
拉伸强度:采用GB1040-79的塑料拉伸实验法来测试隔膜的拉伸强度;
耐热温度: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隔膜材料的熔点进行测试,确定耐热温度大致范围;然后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30min后进行孔隙率的测试,孔隙率发生迅速下降时的温度,确定为耐热温度;耐热温度反映隔膜的耐热性和热安全性,达到耐热温度时,隔膜无法正常工作。
离子电导率: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隔膜电导率,测试的频率范围0.001Hz-105Hz,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电导率(σ):
Figure BDA0002802317530000093
其中,σ为隔膜的电导率(S/cm),d为隔膜的厚度(cm),Rb为隔膜的本体电阻(Ω),A为隔膜与电极接触的有效面积(cm2)。
电池倍率性能:将隔膜组装成纽扣电池,采用电池测试系统(CT2001A,武汉蓝电)对电池的倍率性能进行测试100周,电池的容量比率降低至80%时的倍率,记为隔膜的最高倍率。
电池循环性能:将隔膜组装成纽扣电池,采用电池测试系统(CT2001A,武汉蓝电)在1C下对电池的循环性能进行测试,记录电池循环200周时,电池的容量保持率。
表1
Figure BDA0002802317530000101
通过表1的结果能够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高孔隙率、高耐热性和良好的离子导电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该隔膜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使得所述隔膜中的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交织;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在所述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和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选自聚丙烯腈、聚芳醚砜酮、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A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B选自聚丙烯腈、聚芳醚砜酮、聚酰胺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膜,其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平均直径各自独立地为0.5-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所述隔膜的平均厚度为5-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膜,其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为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的纤维。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的分散液I和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的分散液II分别引入至静电纺丝装置的存储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以得到由聚合物电纺纤维I和聚合物电纺纤维II彼此杂序交错共同形成的隔膜前体,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A,以及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中含有高分子聚合物B;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所述隔膜前体进行热压,得到所述隔膜;
在步骤(1)中,控制所述分散液I及分散液II的流速,使得由此获得的隔膜中,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的重量含量小于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II的重量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散液I和所述分散液II的流速各自独立地选自1ml/h-10ml/h;
优选地,所述静电纺丝装置的针头孔径为0.3-0.7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静电纺丝的操作条件包括:纺丝电压为15kV-30kV,接收距离为10-30cm,湿度为20-50%,纺丝温度为20-40℃。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压通过板式热压机进行,所述热压的操作条件包括:热压温度为70-100℃,压强为3-7MPa,热压时间为1-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散液I和所述分散液II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各自独立地为10%-60%。
11.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散液I、所述分散液II中的溶剂各自独立地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三氟乙醇、三氟乙酸、二甲基乙酰胺、乙醇和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CN202011355028.9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566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5028.9A CN114566760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5028.9A CN114566760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760A true CN114566760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5028.9A Pending CN114566760A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676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1983A (zh) * 2008-03-19 2008-08-13 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锌离子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65337A (zh) * 2008-04-10 2008-09-17 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良离子传导性的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2668173A (zh) * 2009-11-03 2012-09-12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耐热性和高强度的超细纤维多孔隔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隔板的二次电池
CN103208604A (zh) * 2013-03-18 2013-07-17 厦门大学 一种具有热闭孔功能的电纺复合隔膜
CN103541149A (zh) * 2013-08-29 2014-01-2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增强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1983A (zh) * 2008-03-19 2008-08-13 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锌离子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65337A (zh) * 2008-04-10 2008-09-17 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良离子传导性的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2668173A (zh) * 2009-11-03 2012-09-12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耐热性和高强度的超细纤维多孔隔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隔板的二次电池
CN103208604A (zh) * 2013-03-18 2013-07-17 厦门大学 一种具有热闭孔功能的电纺复合隔膜
CN103541149A (zh) * 2013-08-29 2014-01-2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增强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5454B (zh) 聚偏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共混纳米纤维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s: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posite membrane
CN109786619B (zh) 一种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0639A (zh) 使用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多孔分离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063B (zh) 聚多巴胺表面改性聚醚砜纳米纤维复合隔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Gong et al. Electrospun coaxial PPESK/PVDF fibrous membranes with thermal shutdown property used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022557B (zh) 基于无纺布的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Guo et al. Mussel stimulated modification of flexible Janus PAN/PVDF-HFP nanofiber hybrid membrane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separator
CN110983629B (zh) 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电纺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
Yuriar-Arredondo et al. Nanofiber-based Matrimid organogel membranes for battery separator
CN110854343B (zh) 一种皮芯结构纤维素改性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He et al. Effect of monomer structure on properties of polyimide as LIB separator and its mechanism study
Lv et al.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poly (acrylonitrile) blend fibrous membranes by centrifugal spinning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s
CN107851763A (zh) 具有粘合剂层的隔膜、其制造方法及具有其的电化学装置
CN103085442A (zh) 一种锂电池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Water-soluble ammonium polyphosphate synchronously enables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flame-retardant cellulose composite separator for high safety lithium batteries
Guo et al. Silkworm Cocoon Layer with Gradient Structure as Separator for Lithium‐Ion Battery
CN114566760A (zh) 一种含有聚合物电纺纤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2619A (zh) 一种锂电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6389B (zh) 聚合物电纺纤维杂序交错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15473000B (zh) 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2018305A (zh) 复合膜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2751136A (zh) 一种纤维杂序交错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59823A1 (zh) 一种多孔纤维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75512A (zh) 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纳米纤维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