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4120A -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4120A
CN114564120A CN202210193412.6A CN202210193412A CN114564120A CN 114564120 A CN114564120 A CN 114564120A CN 202210193412 A CN202210193412 A CN 202210193412A CN 114564120 A CN114564120 A CN 114564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touch
protective layer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3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4120B (zh
Inventor
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34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4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4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4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4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4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邦定引脚容易被腐蚀而影响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该触控显示屏在邦定引脚靠近刻蚀槽的一侧表面嵌设有挡水边,挡水边一侧嵌设在导电层内,挡水边另一侧嵌设在第一保护层或第二保护层内,同一个刻蚀槽两侧的挡水边由一个挡水条被刻蚀槽贯穿形成,且挡水条不贯穿导电层,相邻两个挡水条之间不接触,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用于实现触控及显示功能。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屏因具有方便人机交互的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亲睐,触控显示屏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及触控层,通过触控层可使触控显示屏实现触控功能。
在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屏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制作:首先,在显示面板的上表面进行沉积并形成触控层,触控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钛层、铝层和第二钛层;然后,对触控层刻蚀形成同层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邦定引脚。然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可进入铝层,导致位于刻蚀槽周围的邦定引脚被腐蚀,从而影响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其能够延缓外部水汽在铝层中传输,降低水汽对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屏触控功能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连接有多个邦定引脚,多个所述邦定引脚与所述触控层同层制备,每一个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均具有刻蚀槽,所述触控层和所述邦定引脚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导电层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邦定引脚靠近所述刻蚀槽的一侧表面嵌设有挡水边,所述挡水边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边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或所述第二保护层内;同一个所述刻蚀槽两侧的所述挡水边由一个挡水条被所述刻蚀槽贯穿形成,且所述挡水条不贯穿所述导电层;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条之间不接触,所述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水条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或者所述挡水条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水条包括第一挡水条和第二挡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条与所述第二挡水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水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挡水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所述第一挡水条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挡水条的一侧均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第一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且所述第二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挡水条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挡水条在所述邦定引脚上形成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挡水条在所述邦定引脚上形成的正投影具有重合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邦定引脚之间的所述刻蚀槽等宽度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所述刻蚀槽两侧的所述挡水边形状大小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显示面板;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其中,所述挡水条一侧嵌设在所述触控层的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触控层的第一保护层或者所述触控层的第二保护层内,且所述挡水条不贯穿所述导电层;
对所述触控层贯穿刻蚀形成多个邦定引脚,相邻两个所述邦定引脚之间为刻蚀槽,所述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每个所述刻蚀槽均贯穿一个所述挡水条,以使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具备挡水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并对所述第一保护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防水层,所述第一凹陷区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一凹陷区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所述防水层形成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
或者,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并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防水层,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二凹陷区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所述防水层形成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挡水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并对所述第一保护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凹陷区中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第一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一凹陷区两侧的第一防水层,剩余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形成第一挡水条;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挡水条;
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凹陷区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的第二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第二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二凹陷区两侧的第二防水层,剩余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形成第二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挡水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使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具备挡水边,具体包括:被所述刻蚀槽贯穿的一个所述挡水条形成两个所述挡水边。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其在邦定引脚靠近刻蚀槽的一侧嵌设有挡水边,挡水边的一侧嵌设在触控层的导电层内,另一侧嵌设在触控层的第一保护层或者第二保护层;并且位于同一个刻蚀槽两侧的挡水边由一个挡水条被刻蚀槽贯穿所形成;每个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与相关技术相比,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汽可通过刻蚀槽进入导电层内,从而腐蚀导电层;而本实施例中导电层具有暴露在刻蚀槽内的挡水边,挡水边能够对水汽进入进行阻挡,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内,从而降低对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水条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挡水条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水条、第二挡水条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刻蚀槽贯穿第一挡水条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刻蚀槽贯穿第二挡水条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刻蚀槽贯穿第一挡水条、第二挡水条示意图;
图8至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至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各制作方法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保护层;
11-第一凹陷区;
20-导电层;
21-第二凹陷区;
30-第二保护层;
40-第一防水层;
41-第一挡水条;411-第一挡水边;
50-第二防水层;
51-第二挡水条;511-第二挡水边;
60-刻蚀槽;
100-触控层;
200-显示面板;
300-偏光片;
400-粘结层;
5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层存在被腐蚀而影响其触控功能的问题,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触控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及触控层,触控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钛层、铝层和第二钛层;触控层设置有多个刻蚀槽,以形成位于同层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邦定引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外部的水汽可从刻蚀槽进入铝层内,并对邦定引脚进行腐蚀,长期以往对邦定引脚造成结构性破坏,影响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功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其在邦定引脚靠近刻蚀槽的一侧嵌设有挡水边,挡水边的一侧嵌设在触控层的导电层内,另一侧嵌设在触控层的第一保护层或者第二保持层,并且位于同一个刻蚀槽两侧的挡水边由一个挡水条被刻蚀槽贯穿所形成,每个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刻蚀槽的方向一致。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导电层具有暴露在刻蚀槽内的挡水边,挡水边能够对水汽进行阻挡,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内,从而降低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功能。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200、触控层100及盖板500;其中,显示面板200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触控层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10、导电层20及第二保护层30,第一保护层10位于显示面板200朝向触控层100的表面,盖板500粘结在第二保护层3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保护层10、第二保护层30及导电层20可以均为金属层;例如,第一保护层10和第二保护层30分别为钛层,导电层20可以是铝层,即触控层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钛层、铝层及第二钛层,本实施例以上述触控层为例进行说明。
触控层100通常设置有多个刻蚀槽60,以在触控层100上形成图案化触控电极以及与触控层100同层设置的多个邦定引脚,邦定引脚与触控层100连接。例如,上述触控层100包括多个同层设置的邦定引脚,每个邦定引脚的两侧均存在刻蚀槽,也就是说相邻两个邦定引脚被被刻蚀槽60隔开,刻蚀槽60通常自触控层100的第二保护层30向下贯穿至第一保护层10,以形成两个独立的触控引脚。
为阻挡水汽进入导电层20并腐蚀触控引脚,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层20设置有挡水结构,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20的速度,从而降低导电层20的腐蚀程度。
具体地,挡水结构包括多个挡水条,挡水条的数量与刻蚀槽60的数量配合,当刻蚀槽60贯穿挡水条时,以在每个刻蚀槽60的两侧形成挡水边。本实施例中的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刻蚀槽60的长度方向一致,即挡水条布置在水汽进入导电层20的传输路径上,以通过挡水条延缓水汽在导电层20的流动。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挡水条可以是矩形条,挡水条沿刻蚀槽6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沿刻蚀槽60的槽深方向,挡水条一侧嵌设在部分导电层20内,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内或者第二保护层30内,即挡水条不贯穿整个导电层20,且挡水条的一侧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或者第二保护层30内。
如图2所示,具体地,挡水条一侧嵌设在导电层20内,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例如,挡水结构包括第一挡水条41,第一挡水条41靠近第一保护层10的底部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内,第一挡水条41的顶部嵌设在导电层20内,并且第一挡水条的顶部与第二保护层30保持间隔。
或者,如图3所示,挡水条一侧嵌设在导电层20内,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第二保护层30内。例如,挡水结构包括第二挡水条51,第二挡水条51靠近第二保护层30的顶部设置在第二保护层30内,第二挡水条52的底部嵌设在导电层20内,并且第二挡水条51的底部与第一保护层10保持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水条可选择性的嵌设在导电层20与第一保护层10之间,或者嵌设在导电层20与第二保护层30之间,并且无论采用何种布置方式,挡水条位于导电层20的部分均不能占据导电层20的全部,以避免挡水条覆盖整个导电层20,而影响被刻蚀槽60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导电层20之间的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层100设置有多个蚀刻槽,刻蚀槽60与挡水条相对设置,并且刻蚀槽60在显示面板200的正投影位于挡水条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内,每个刻蚀槽60的正下方均设置有挡水条,且当刻蚀槽60贯穿各挡水条时,位于刻蚀槽60的两侧的导电层20上分别具有挡水边,挡水边可对水汽进行阻挡,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20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导电层20朝向刻蚀槽60的一侧形成挡水边,即导电层20暴露在刻蚀槽60的侧壁上具有挡水边,挡水边能够对水汽进行阻挡,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20内,从而降低导电层20的腐蚀程度,即可降低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包括偏光片300,可将偏光片300贴合在第二保护层30上;例如,盖板500与偏光片30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400,两者通过粘结层400连接一起。
上述偏光片300为碘系偏光片,碘系偏光片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层,PVA层表面吸附的碘分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遭到破坏,而产生游离的碘离子,碘离子可进入导电层20(铝层内);再者此高温高湿环境下水汽会通过刻蚀槽60进入导电层20,并且在水的催化作用下碘离子容易腐蚀导电层20,从而破坏导电层20的结构。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导电层20朝向刻蚀槽60的一侧形成挡水边,以延缓水汽进入导电层20的速度,从而减缓碘离子与导电层20的化学反应,以降低导电层20的腐蚀程度,进而降低导电层20的腐蚀程度,即可降低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功能。
参阅图2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挡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挡水条41,沿刻蚀槽60的槽深方向,第一挡水条41的顶部嵌设在导电层20内,且第一挡水条41的顶部未延伸至第二保护层30,即第一挡水条41的顶部与第二保护层30之间保持一定间隔,第一挡水条41的底部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内。
多个第一挡水条41间隔布置在导电层20与第一保护层10之间,即被刻蚀槽60贯穿而形成的第一挡水边411均位于导电层20靠近第一保护层10的一侧。如此设置,第一挡水边411可对水汽在导电层20内的传输路径进行阻挡,以降低导电层20的腐蚀程度。
参阅图3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挡水结构仅包括多个第二挡水条51,沿刻蚀槽60的槽深方向,第二挡水条51的顶部嵌设在第二保护层30内,且第二挡水条51的底部嵌设在导电层20,且底部并未延伸至第一保护层10;即第二挡水条51的底部与第一保护层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隔。
多个第二挡水条51可间隔布置在导电层20与第二保护层30之间,即被刻蚀槽60贯穿而形成的第二挡水边511位于导电层20靠近第二保护层30的一侧;如此设置,第二挡水边511可对水汽在导电层20内的传输路径进行阻挡,以降低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
参阅图4和图7,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水结构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水条41和第二挡水条51,并且第一挡水条4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挡水条5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其中,第一挡水条41布置在导电层20与第一保护层10之间,第二挡水条51布置在导电层20与第二保护层30之间。其中,第一挡水条41被刻蚀槽60贯穿形成第一挡水边411,第二挡水条51被刻蚀槽60贯穿形成第二挡水边511,位于相邻两个刻蚀槽60之间的导电层2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挡水边411和第二挡水边511。
例如,水汽从其中一侧的刻蚀槽60进入导电层20时,部分水汽可被第一挡水边411进行阻挡,部分水汽可进入导电层20内并在其内部传输时,再次被第二挡水边511阻挡;如此设置,可提升挡水结构对水汽的阻挡作用,进一步降低水汽的催化作用,从而降低邦定引脚的腐蚀程度,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显示功能。
进一步地,沿多个挡水条的排布方向,第一挡水条41位于导电层20(邦定引脚)的部分在导电层20(邦定引脚)上进行正投影可定义为第一正投影;第二挡水条51位于导电层20(邦定引脚)的部分在导电层20(邦定引脚)上进行正投影可定义为第二正投影。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具有重合区域,即第一挡水条41和第二挡水条51沿刻蚀槽60的槽深方向上、下交错布置。如此设置,在多个挡水条的排布方向(水汽在导电层20内的传输方向),位于两个刻蚀槽60之间的导电层20其截面近似Z字型结构,可进一步提升挡水结构对水汽的阻挡作用,延缓水汽在导电层20内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1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刻蚀槽60。示例性地,
在触控层100上布置的多个刻蚀槽60,多个刻蚀槽60等间隔设置,并且每个刻蚀槽60的大小相同,也就是说相邻两个邦定引脚之间的刻蚀槽60等宽度设置。相应的,与刻蚀槽60对应的每个挡水条也相同,且刻蚀槽6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居中布置在挡水条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内。当刻蚀槽60贯穿挡水条时,形成在导电层20上的各挡水边的形状均相同,并且每个邦定引脚朝向刻蚀槽60的一侧均具有挡水边。如此设置,不仅可简化制作工艺,而且每个邦定引脚均具有防水边,可提升触控电极实现触控功能的可靠性。
如图8至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提供显示面板200;具体地,显示面板200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
步骤S200:在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100,其中,挡水条一侧嵌设在触控层100的导电层20内,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触控层100的第一保护层10或者触控层100的第二保护层30内,且挡水条不贯穿导电层20。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在显示面板100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10并对第一保护层10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11。
具体地,步骤S201包括步骤S2011和步骤S2012,其中步骤S2011具体为:在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上进行沉积金属钛并形成金属钛层,金属钛层作为第一保护层10,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
步骤S2012:对第一保护层10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凹陷区11;对第一保护层10可利用掩膜板进行刻蚀,以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多个间隔的第一凹陷区11;第一凹陷区11为后续形成的挡水条嵌设在第一保护层10的区域;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
步骤S202: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防水层,第一凹陷区11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凹陷区11的深度。
示例性地,待第一保护层10的表面形成第一凹陷区11后,在第一保护层10上沉积有机防水材料,并形成第一防水层40,且部分第一防水层40嵌设在第一凹陷区11内,并填充第一凹陷区11。需要说明的是,此有机防水材料可以是十八烷基胺(Octadecylamine,简称ODA),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
步骤S203:对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第一凹陷区11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防水层形成挡水条。
示例性地,对第一防水层40可利用掩膜板进行刻蚀,掩膜板覆盖与第一凹陷区11相对的区域,以使其他区域暴露并进行刻蚀,从而在第一防水层40上形成第一挡水条41,第一挡水条41靠近第一保护层10的部分嵌设在第一凹陷区11内,第一挡水条41的另一部分凸出第一保护层10的表面;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
步骤S204: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导电层20,导电层20覆盖挡水条。
示例性地,在上述第一保护层10形成第一挡水条41后,在第一保护层10上沉积金属铝,以形成导电层20,且导电层20具有一定厚度,并覆盖第一挡水条41;即第一挡水条41远离第一保护层10的一侧嵌设在导电层20内,并且第一挡水条41的顶部与导电层20远离第一保护层10的面保持间隔;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
步骤S205:在导电层20上形成第二保护层30。
示例性地,在上述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覆盖第一挡水条41的导电层20后,在导电层20上沉积金属钛,以形成金属钛层,此金属钛层作为第二保护层30,且第二保护层30具有一定厚度,第二保护层30可覆盖导电层20,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在显示面板200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10,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此步骤S201'与步骤S201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2':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导电层,并对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21。
具体地,步骤S202'包括步骤S2021'和步骤S2022',其中步骤S2021'具体为:在第一保护层10的表面进行沉积铝,以形成导电层20,且导电层20具有一定厚度,并覆盖第一保护层10;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
步骤S2022':对导电层20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21。
示例性地,对导电层20可利用掩膜板进行刻蚀,以在导电层20上形成多个间隔的第二凹陷区21;第二凹陷区21为后续形成的挡水条嵌设在导电层20的区域;具体结构如图18所示。
步骤S203':在导电层20上形成防水层,第二凹陷区21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凹陷区21的深度。
示例性地,待导电层20的表面形成第二凹陷区21后,在导电层20上沉积有机防水材料,并形成第二防水层50,且部分第二防水层50嵌设在第二凹陷区21内,并填充第二凹陷区21。需要说明的是,此有机防水材料可以是十八烷基胺(Octadecylamine,简称ODA),具体结构如图19所示。
步骤S204':对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第二凹陷区21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防水层形成挡水条。
示例性地,对第二防水层50可利用掩膜板进行刻蚀,掩膜板覆盖与第二凹陷区21相对的区域,以使其他区域暴露并进行刻蚀,从而在第二防水层50上形成第二挡水条51,第二挡水条51靠近第二防水层50的部分嵌设在第二凹陷区21内,第二挡水条51的另一部分凸出第二防水层50的表面;具体结构如图20所示。
步骤S205':在导电层20上形成第二保护层30,第二保护层30覆盖挡水条。
示例性地,在第二防水层50上形成第二挡水条51后,在导电层20上沉积金属钛,以形成金属钛层,此金属钛层作为第二保护层30,第二保护层30具有一定厚度,并覆盖第二挡水条;即第二挡水条51远离第二保护层30的一侧嵌设在导电层20内,并且第二挡水条51的顶部与第二保护层30远离导电层20的面保持间隔;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优选地,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在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10并对第一保护层10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11;此步骤与步骤S20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
步骤S202”: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第一防水层40,第一凹陷区11中的第一防水层40的厚度大于第一凹陷区11的深度;此步骤与步骤S20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
步骤S203”:对第一防水层40进行刻蚀,去除第一凹陷区11两侧的第一防水层40,剩余的第一防水层40形成第一挡水条41,此步骤与步骤S2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
步骤S204”:在第一保护层10上形成导电层20,导电层20覆盖第一挡水条41,此步骤与步骤S2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
步骤S205”:对导电层20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21,第二凹陷区2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凹陷区1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示例性地,利用掩膜板对导电层20的表面进行刻蚀,通过掩膜板使两个相邻第一凹陷区11之间的导电层20暴露出来,以对位于两个第一凹陷区11之间的导电层20进行部分去除,形成第二凹陷区21;即在相邻两个第一挡水条41之间形成第二凹陷区21,第二凹陷区2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凹陷区11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具体结构如图21所示。
步骤S206”:在导电层20上形成第二防水层50,第二凹陷区21中的第二防水层50的厚度大于第二凹陷区21的深度;此步骤与步骤S2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22所示。
步骤S207”:对第二防水层50进行刻蚀,去除第二凹陷区21两侧的第二防水层50,剩余的第二防水层形50成第二挡水条51;此步骤与步骤S2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23所示。
步骤S208”:在导电层20上形成第二保护层30,第二保护层30覆盖第二挡水条51;此步骤与步骤S205'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S300:对触控层贯穿刻蚀形成多个邦定引脚,相邻两个邦定引脚之间为刻蚀槽,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与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每个刻蚀槽均贯穿一个挡水条,以使邦定引脚两侧具备挡水边。
具体地,在触控层100上形成多个刻蚀槽60,刻蚀槽60的长度方向与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多个刻蚀槽60可间隔布置;每个刻蚀槽60可对应一个挡水条,每个刻蚀槽6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位于挡水条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内,以使刻蚀槽60贯穿挡水条时,可在形成的邦定引脚的两侧形成挡水边,以延缓水汽从刻蚀槽60进入导电层20内,并对邦定引脚造成腐蚀。
例如,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刻蚀槽60分别与第一挡水条41相对,在对触控层100进行刻蚀时,刻蚀槽60依次贯穿第二保护层30、导电层20、第一挡水条41及第一保护层10,从而使导电层20朝向刻蚀槽60的一侧形成第一挡水边411,即邦定引脚两侧具备第一挡水边411;此结构如图5所示。
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刻蚀槽60分别与第二挡水条51相对,在对触控层100进行刻蚀时,刻蚀槽60依次贯穿第二保护层30、第二挡水条51、导电层20及第一保护层10,从而使导电层20朝向刻蚀槽60的一侧形成第二挡水边511,即邦定引脚的两侧具备第二挡水边511;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部分刻蚀槽60可分别与第一挡水条41相对,部分刻蚀槽60分别与第二挡水条相对,刻蚀槽贯穿第一挡水条41和第二挡水条,形成的邦定引脚以及位于邦定引脚两侧的挡水边,如图7所示。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连接有多个邦定引脚,多个所述邦定引脚与所述触控层同层制备,每一个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均具有刻蚀槽,所述触控层和所述邦定引脚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导电层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邦定引脚靠近所述刻蚀槽的一侧表面嵌设有挡水边,所述挡水边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边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或所述第二保护层内;同一个所述刻蚀槽两侧的所述挡水边由一个挡水条被所述刻蚀槽贯穿形成,且所述挡水条不贯穿所述导电层;
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条之间不接触,所述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条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或者
所述挡水条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条包括第一挡水条和第二挡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条与所述第二挡水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水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挡水条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所述第一挡水条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挡水条的一侧均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内;
所述第一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内,且所述第二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挡水条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挡水条在所述邦定引脚上形成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挡水条在所述邦定引脚上形成的正投影具有重合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邦定引脚之间的所述刻蚀槽等宽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刻蚀槽两侧的所述挡水边形状大小相同。
7.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显示面板;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其中,所述挡水条一侧嵌设在所述触控层的导电层内,所述挡水条的另一侧嵌设在所述触控层的第一保护层或者所述触控层的第二保护层内,且所述挡水条不贯穿所述导电层;
对所述触控层贯穿刻蚀形成多个邦定引脚,相邻两个所述邦定引脚之间为刻蚀槽,所述刻蚀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挡水条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每个所述刻蚀槽均贯穿一个所述挡水条,以使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具备挡水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并对所述第一保护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防水层,所述第一凹陷区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一凹陷区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所述防水层形成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
或者,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并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防水层,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的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二凹陷区两侧的防水层,剩余的所述防水层形成所述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挡水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挡水条的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形成第一保护层并对所述第一保护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一凹陷区;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凹陷区中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第一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一凹陷区两侧的第一防水层,剩余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形成第一挡水条;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挡水条;
对所述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多个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凹陷区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部分;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的第二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
对所述第二防水层进行刻蚀,去除所述第二凹陷区两侧的第二防水层,剩余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形成第二挡水条;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挡水条。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邦定引脚两侧具备挡水边,具体包括:被所述刻蚀槽贯穿的一个所述挡水条形成两个所述挡水边。
CN202210193412.6A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4564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3412.6A CN114564120B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3412.6A CN114564120B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4120A true CN114564120A (zh) 2022-05-31
CN114564120B CN114564120B (zh) 2023-08-01

Family

ID=8171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3412.6A Active CN114564120B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412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265889U (zh) * 2019-02-01 2019-08-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28022A (zh) * 2019-12-24 2020-05-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161380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61380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screen
CN209265889U (zh) * 2019-02-01 2019-08-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28022A (zh) * 2019-12-24 2020-05-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4120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8897B (zh) 具有微盖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4617B (zh) 具有桥接配线迹线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75399B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43798A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0854161B (zh) 显示面板
CN112614958B (zh) 显示面板、切割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98290B (zh)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16178B (zh) 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0854297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KR10230216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640881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4120A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5733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970063759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53177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275044A (zh) 显示面板
US9374911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N109273495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546016B2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CN113571661B (zh)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
TW201911546A (zh) 撓性顯示裝置及其邊框元件
CN213659422U (zh)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
CN111682050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281847A1 (ja) モジュール
US7851830B2 (en) Multigate Schottky di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