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4372A -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4372A
CN114554372A CN202210279694.1A CN202210279694A CN114554372A CN 114554372 A CN114554372 A CN 114554372A CN 202210279694 A CN202210279694 A CN 202210279694A CN 114554372 A CN114554372 A CN 114554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ide frame
housing
sound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9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廷帅
谭飞
陈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2796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4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4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G10K11/165Particles in a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1Aspects relating to vents, e.g. shape, orientation, acoustic properties in ear tips of hearing devices to prevent occlu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发声单体,收容于内腔内,发声单体与外壳配合以限定出前声腔和后声腔,第二壳体开设有镂空区,发声单体的底部外露于镂空区并与镂空区的边沿密封配合;隔离件,收容于后声腔内,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透气隔离部,以从后声腔内隔离出灌装腔,灌装腔内填充有吸音颗粒,第二透气隔离部的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透气隔离部的另一端与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第二透气隔离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围成有透气通道。本发明在薄型化设计的基础上扩大了后声腔与灌装腔之间的透气率,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比如扬声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现已广泛运用于手机、电脑、耳机等电子装置中。目前,对于超薄型手机,尤其折叠类机型,扬声器厚度一般设计较薄。因此,通常采用磁轭外露的方式对扬声器模组进行减薄设计,即扬声器单体的磁轭底部外露于模组壳体,磁轭外露使得采用热熔网布型式进行灌粉的传统方式不易实现,而如果利用现有的插装网布型式进行灌粉,由于插装网布的外周需要设置支撑框架,由此会牺牲一部分插装网布的透气面积,由此会存在后声腔灌粉后气流流通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发挥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声器件采用插装网布型式进行灌粉,存在后声腔灌粉后气流流通较差,不利于声学性能发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
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外壳配合以限定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所述镂空区,所述发声单体的底部外露于所述镂空区并与所述镂空区的边沿密封配合;
隔离件,收容于所述后声腔内,所述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透气隔离部,以从所述后声腔内隔离出灌装腔,所述灌装腔内填充有吸音颗粒,其中,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沿从所述第一壳体至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围成有连通所述后声腔和所述灌装腔的透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呈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包括支撑框和第二隔离网,所述支撑框围成一安装区,所述第二隔离网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及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网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网两端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框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顶和围设于所述壳顶周围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底和围设于所述壳底周围的第二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一壳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连接,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壳底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及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网垂直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框平行并贴设于所述第一侧框。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
或者,所述第二隔离网自所述第二侧框至所述第一侧框的方向朝所述第一壳体倾斜,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网为网布或者金属网;所述第一隔离网为金属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网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二隔离网和弯折边,所述第一隔离网和所述第二隔离网相互连接,所述弯折边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网远离所述第一隔离网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网远离所述第二隔离网的一端并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顶和围设于所述壳顶周围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底和围设于所述壳底周围的第二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一壳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连接,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壳底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网垂直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顶;所述弯折边具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壳底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底。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1,其中,D1≥0.3mm;或者,
所述第二隔离网自所述弯折边至所述第一隔离网的方向朝所述第一壳体倾斜,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其中,D1≥0.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网形成有向所述发声单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筋;
和/或,所述第二隔离网形成有向所述后声腔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两对限位块,每对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的两端分别限位并密封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的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透气隔离部,第一透气隔离部沿从第一壳体至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第二透气隔离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壳体相连,且第二透气隔离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围成透气通道,透气通道将后声腔和灌装腔连通,由此,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透气隔离部均可以进行透气,有效扩大了灌装腔与后声腔之间的透气率,使得后声腔与灌装腔之间的流动更加流畅,保证灌装腔内的所有吸音颗粒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第二透气隔离部与第二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第一透气隔离部与第一壳体及发声单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57309210000041
Figure BDA000355730921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100。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包括外壳10、发声单体20以及隔离件30,其中,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配合形成内腔13;发声单体20收容于内腔13内,发声单体20与外壳10配合以限定出前声腔14和后声腔15,第二壳体12开设有镂空区1211,发声单体20的底部外露于镂空区1211并与镂空区1211的边沿密封配合;隔离件30收容于后声腔15内,隔离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透气隔离部31和第二透气隔离部32,以从后声腔15内隔离出灌装腔16,灌装腔16内填充有吸音颗粒,其中,第一透气隔离部31沿从第一壳体11至第二壳体12的方向延伸,第二透气隔离部3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连接,第二透气隔离部32的另一端与第一透气隔离部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端连接,第二透气隔离部32与第二壳体12之间围成有连通后声腔15和灌装腔16的透气通道17。
本发明发声器件100可应用于电子装置,比如手机、电脑、耳机中,发声器件100可为扬声器,发声器件100的发声单体20即为扬声器单体,本实施例发声器件100以应用于手机中的扬声器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发声单体20通过电路板50与外界导通。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壳体11为上壳体,第二壳体12为下壳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下配合并限定出前声腔14和后声腔15。第二壳体12开设有镂空区1211,发声单体20的底部外露于镂空区1211,使得发声单体20减小占用内腔13的体积,从而增大后声腔15的体积,进一步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并且,发声单体20外露于镂空区1211还有利于减小发生器件的整体厚度,利于薄型化设计,可应用于超薄型手机中。发声单体20的底部与镂空区1211的边沿密封配合,实现后声腔15的有效密封,具有防水功能,提高防水效果,保证发声器件100的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地,发声单体20具有设有用于连通后声腔15和外部环境的泄漏孔,可通过泄漏孔平衡前声腔14和与后声腔15之间的压力,减小发声器件100的振动系统的振动阻力,提升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本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还包括隔离件30,隔离件30收容于后声腔15内,并从后声腔15内隔离出灌装腔16,灌装腔16填充有吸音颗粒,可有效扩大灌装腔16的声学体积,提升发声器件100的低频性能。隔离件30的第一透气隔离部31位于第二透气隔离部32的上侧,且第一透气隔离部31沿从第一壳体11至第二壳体12的方向延伸,即第一透气隔离部31沿上下方向延伸,可在灌装腔16与发声单体20之间起到阻挡作用,可有效阻挡灌装腔16内的吸音颗粒进入发声单体20的泄露孔,保证发声单体20的正常工作。第二透气隔离部32可水平设置或基本水平设置,其中,第二透气隔离部32的右端与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下端连接,第二透气隔离部32的左端与第二壳体12连接,使得第二透气隔离部32与第二壳体12之间围成透气通道17,透气通道17将后声腔15和灌装腔16连通,由此,第一透气隔离部31和第二透气隔离部32均可以实现透气功能,有效扩大了灌装腔16与后声腔15之间的透气率,使得后声腔15与灌装腔16之间的流动更加流畅,保证灌装腔16内的所有吸音颗粒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部31和第二透气隔离部32呈分体式结构;第二透气隔离部32包括支撑框321和第二隔离网322,支撑框321围成一安装区,第二隔离网322安装于安装区;支撑框321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壳体12及第一透气隔离部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支撑框3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壳体12及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下端连接,实现隔离件30与外壳10之间的装配。支撑框321起到支撑及固定作用,可将第二隔离网322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区内,第二隔离网322可在有效阻挡灌装腔16内的吸音颗粒的同时具有透气作用,利于后声腔15与灌装腔16之间的空气流动。
进一步地,支撑框32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框3211和第二侧框3212,第一侧框3211与第一透气隔离部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框3212与第二壳体12连接;第二隔离网32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框3211和第二侧框3212连接;第二隔离网322及第一侧框32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侧框3211位于第二侧框3212的右侧,第一侧框3211与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上端连接,第二侧框3212与第二壳体12连接。第二隔离网32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框3211和第二侧框3212连接,实现第二隔离网322与支撑框321之间的装配。其中,第二隔离网322及第一侧框32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实现后声腔15与灌装腔16之间的空气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部31包括第一隔离网311以及分别形成于第一隔离网311两端的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13,第一翻边3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二翻边313与第一侧框3211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隔离网311的上端向灌装腔16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翻边312,第一隔离网311的下端向灌装腔16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翻边313,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13分别对应与第一壳体11及第一侧框3211连接,实现第一透气隔离部31与第一壳体11及第一透气隔离部31之间的装配。并且,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13的设置,增大了与第一壳体11及第一侧框321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透气隔离部31与第一壳体11及第一透气隔离部31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涂胶密封,第二翻边313与第一侧框3211之间涂胶密封,保证装配密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密封性,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13的宽度均为0.5mm~0.8mm,优选地,第一翻边312和第二翻边313的宽度均为0.7mm。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包括壳顶111和围设于壳顶111周围的第一壳壁112;第二壳体12包括壳底121和围设于壳底121周围的第二壳壁122,第二壳壁122与第一壳壁112连接;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连接,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连接,第二隔离网322及第一侧框3211与壳底12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
具体地,第一壳壁112与第二壳壁122之间可采用超声焊接密封。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下方,壳顶111和壳底121上下相对设置,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连接,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连接,实现隔离件30与外壳10之间的稳定装配。第二隔离网322及第一侧框3211与壳底12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实现后声腔15与灌装腔16之间的空气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网311垂直于壳顶111,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平行并贴设于壳顶111,第二翻边313与第一侧框3211平行并贴设于第一侧框3211,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平行设置,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为D1,第一侧框3211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D1≥0.3mm,以使得透气通道17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进而在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即使在第二隔离网322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可以理解地,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D2≥2/3D1,即D2≥0.2mm,使得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之间也预留出足够的间隙,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网322自第二侧框3212至第一侧框3211的方向朝第一壳体11倾斜,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夹角为3°~5°,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第一侧框3211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
具体地,第二隔离网322自左向右朝下倾斜,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夹角为3°~5°,使得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自左向右逐渐变大,利于透气通道17内空气流动。并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0.3mm,以使得透气通道17的最小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进而在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即使在第二隔离网322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可以理解地,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D2≥2/3D1,即D2≥0.2mm,使得第二侧框3212与壳底121之间也预留出足够的间隙,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网322为网布,易于取材,支撑框321对网布起到支撑及固定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二隔离网322均为金属网,金属网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构稳定性好。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二隔离网322可为金属蚀刻网,也可为金属编织网,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如图5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部31和第二透气隔离部32呈一体式结构,第一透气隔离部31包括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一翻边312,第二透气隔离部32包括第二隔离网322和弯折边323,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二隔离网322相互连接,弯折边323形成于第二隔离网322远离第一隔离网311的一端并与第二壳体12连接,第一翻边312形成于第一隔离网311远离第二隔离网322的一端并第一壳体11连接。
具体地,第一隔离网311的上端向灌装腔16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翻边312,第一翻边3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一隔离网311的上端与第二隔离网322的右端连接,第二隔离网322的左端先向下弯折再向背离灌装腔16的一侧弯折形成弯折边323,弯折边323与第二壳体12连接,实现隔离件30与外壳10的装配。
并且,第一翻边312和弯折边323的设置,增大了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隔离件30与外壳1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另外,将第一透气隔离部31和第二透气隔离部3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装配工艺,省略了装配步骤,易于制作,且避免了装配误差,消除了装配间隙,结构稳定性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涂胶密封,弯折边323与第二壳体12之间涂胶密封,保证装配密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密封性,第一翻边312和弯折边323与第二壳体12连接处的宽度均为0.5mm~0.8mm,优选地,第一翻边312和弯折边323与第二壳体12连接处的宽度均为0.7mm。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包括壳顶111和围设于壳顶111周围的第一壳壁112;第二壳体12包括壳底121和围设于壳底121周围的第二壳壁122,第二壳壁122与第一壳壁112连接;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连接,弯折边323与壳底121连接,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
具体地,第一壳壁112与第二壳壁122之间可采用超声焊接密封。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下方,壳顶111和壳底121上下相对设置,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连接,弯折边323与壳底121连接,实现隔离件30与外壳10之间的稳定装配。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7,实现后声腔15与灌装腔16之间的空气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网311垂直于壳顶111,第一翻边312与壳顶111平行并贴设于壳顶111;弯折边323具有一连接臂3231,连接臂3231与壳底121平行并贴设于壳底121,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平行设置,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为D1,其中,D1≥0.3mm,以使得透气通道17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进而在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即使在第二隔离网322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网322自弯折边323至第一隔离网311的方向朝第一壳体11倾斜,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夹角为3°~5°;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其中,D1≥0.3mm。
具体地,第二隔离网322自左向右朝下倾斜,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夹角为3°~5°,使得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间距自左向右逐渐变大,利于透气通道17内空气流动。并且,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0.3mm,以使得透气通道17的最小高度大于或等于0.3mm,进而在第二隔离网322与壳底121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即使在第二隔离网322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气流在透气通道17内正常流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二隔离网322可为金属蚀刻网,也可为金属编织网,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网311形成有向发声单体20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筋314;和/或,第二隔离网322形成有向后声腔15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筋324。第一凸筋314和第二凸筋324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第一隔离网311和第二隔离网322的强度,减小形变的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设置有两对限位块113,每对限位块113之间形成限位槽114,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两端分别限位并密封于两个限位槽114内。如图1和图7所示,两对限位块113前后相对布置,每对限位块113之间形成限位槽114,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前后两端分别限位并密封于两个限位槽114内,以对第一透气隔离部31起到限位及固定作用,提高第一透气隔离部31的结构稳定性。为了提高装配密封性和稳定性,在限位槽114的底槽壁涂胶,第一透气隔离部31粘接于限位槽114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开设有与后声腔15连通并用于向后声腔15灌装吸音颗粒的灌装孔1111,灌装孔1111处盖设有将灌装孔1111封堵的封堵片40。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的壳顶111开设灌装孔1111,该灌装孔1111可用于向后声腔15灌装吸音颗粒,吸音颗粒可降低低频失真,改善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并且,灌装孔1111处设置有封堵片40,封堵片40将灌装孔1111封堵,避免吸音颗粒外泄,同时可保证后声腔15的密闭性。进一步地,封堵片40为透气阻尼件,具有一定的阻尼效果,由此可以提升发声器件100的发声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保护壳内的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100。电子装置可为手机、电脑、耳机中等。该电子装置中发声器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
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外壳配合以限定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所述镂空区,所述发声单体的底部外露于所述镂空区并与所述镂空区的边沿密封配合;
隔离件,收容于所述后声腔内,所述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透气隔离部和第二透气隔离部,以从所述后声腔内隔离出灌装腔,所述灌装腔内填充有吸音颗粒,其中,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沿从所述第一壳体至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围成有连通所述后声腔和所述灌装腔的透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呈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包括支撑框和第二隔离网,所述支撑框围成一安装区,所述第二隔离网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框和所述第二侧框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及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网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网两端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顶和围设于所述壳顶周围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底和围设于所述壳底周围的第二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一壳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连接,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壳底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及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垂直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框平行并贴设于所述第一侧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
或者,所述第二隔离网自所述第二侧框至所述第一侧框的方向朝所述第一壳体倾斜,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其中,D1≥0.3mm,D2≥2/3D1。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网为网布或者金属网;所述第一隔离网为金属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网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二透气隔离部包括第二隔离网和弯折边,所述第一隔离网和所述第二隔离网相互连接,所述弯折边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网远离所述第一隔离网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网远离所述第二隔离网的一端并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顶和围设于所述壳顶周围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底和围设于所述壳底周围的第二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一壳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连接,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壳底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垂直于所述壳顶,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壳顶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顶;所述弯折边具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壳底平行并贴设于所述壳底。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间距为D1,其中,D1≥0.3mm;或者,
所述第二隔离网自所述弯折边至所述第一隔离网的方向朝所述第一壳体倾斜,且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二隔离网与所述壳底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1,其中,D1≥0.3mm。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形成有向所述发声单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筋;
和/或,所述第二隔离网形成有向所述后声腔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筋。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两对限位块,每对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透气隔离部的两端分别限位并密封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
CN202210279694.1A 2022-03-21 2022-03-21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4554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9694.1A CN114554372A (zh) 2022-03-21 2022-03-21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9694.1A CN114554372A (zh) 2022-03-21 2022-03-21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372A true CN114554372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9694.1A Pending CN114554372A (zh) 2022-03-21 2022-03-21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4372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9309U (zh) * 2018-01-24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07968924U (zh) * 2018-01-30 2018-10-1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8638678U (zh) * 2018-08-09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9769179A (zh) * 2019-04-10 2019-05-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透气隔离组件及扬声器模组
CN109788395A (zh) * 2018-12-31 2019-05-2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0986335U (zh) * 2019-12-07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019130U (zh) * 2019-12-07 2020-07-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321498U (zh) * 2019-12-07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531305U (zh) * 2019-12-24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1935619A (zh) * 2020-09-25 2020-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CN216057357U (zh) * 2021-08-16 2022-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9309U (zh) * 2018-01-24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07968924U (zh) * 2018-01-30 2018-10-1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8638678U (zh) * 2018-08-09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9788395A (zh) * 2018-12-31 2019-05-2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9769179A (zh) * 2019-04-10 2019-05-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透气隔离组件及扬声器模组
CN210986335U (zh) * 2019-12-07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019130U (zh) * 2019-12-07 2020-07-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321498U (zh) * 2019-12-07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531305U (zh) * 2019-12-24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1935619A (zh) * 2020-09-25 2020-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CN216057357U (zh) * 2021-08-16 2022-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563B (zh) 扬声器模组
CN211321488U (zh) 扬声器箱
CN109714676B (zh) 扬声器箱
CN21475689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1138953A1 (zh) 扬声器箱
CN114554372A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WO202312383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11935619B (zh)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CN215010697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214507368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09714677B (zh) 扬声器箱
CN211930821U (zh) 半模组式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72532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037390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210609626U (zh) 低音耳机
CN210491165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17037389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21479955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006954A1 (zh) 扬声器模组
CN113473351B (zh) 扬声器模组、隔离网布组件的加工工艺及电子设备
CN215499087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734681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9287713U (zh) 音频系统及智能眼镜
CN218634155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19019027U (zh) 一种发声单体及扬声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