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619A -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619A
CN111935619A CN202011021417.8A CN202011021417A CN111935619A CN 111935619 A CN111935619 A CN 111935619A CN 202011021417 A CN202011021417 A CN 202011021417A CN 111935619 A CN111935619 A CN 111935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wall
filling chamber
hous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14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5619B (zh
Inventor
申兆垒
陈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110214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其中,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组件、扬声器单体、吸音件及透气隔离件,壳体组件形成有安装腔;扬声器单体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吸音件灌装于灌装室内;灌装室靠近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透气隔离件设于连通口上;其中,灌装室的室壁与壳体组件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第一声腔连通,且气流通道至少远离透气隔离件的一端设有连通灌装室的通气孔。本发明改进了扬声器模组的灌装区结构,气流与吸音件的接触效果更好,提升了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手机音频性能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更多的手机空间用于音腔设计,但互相矛盾的是,客户端同时还要求手机应尽量轻薄,提高持握手感,便于携带,因此,音腔空间扩容受到限制,甚至需要压缩。
近几年,扬声器模组厂商为了扩大声腔体积,采用了在已有声腔内灌装吸音颗粒的方式,在不扩大音腔物理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音频后腔的等效体积,灌装室与声腔之间通过插装网布的方式连通,但是,整个灌装室只有隔离网布能允许气流进出,远端气流流通不顺畅,导致吸音材料的气体吸附效果不好,影响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旨在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
壳体组件,形成有安装腔;
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所述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
吸音件,灌装于所述灌装室内;以及
透气隔离件,所述灌装室靠近所述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所述透气隔离件设于所述连通口上;
其中,所述灌装室的室壁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声腔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至少远离所述透气隔离件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灌装室的通气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及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与所述侧壁的部分连接的间隔壁,所述间隔壁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灌装室,所述间隔壁凹陷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有开口的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开口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侧壁以及间隔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所述顶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壁上设有第一凹设段及与所述第一凹设段连接的第二凹设段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设段设于所述灌装室的间隔壁远离所述第一声腔的一侧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插槽,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装于两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框架及固定于所述框架上的网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对应所述灌装室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灌装室内灌装所述吸音件的灌装孔,所述灌装孔上设有封装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音件为沸石颗粒或活性炭颗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
壳体组件,形成有安装腔;
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所述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
吸音件,灌装于所述灌装室内;以及
透气隔离件,所述灌装室靠近所述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所述透气隔离件设于所述连通口上;
其中,所述灌装室的室壁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声腔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至少远离所述透气隔离件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灌装室的通气孔。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组件形成有安装腔;扬声器单体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吸音件灌装于灌装室内,灌装室靠近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透气隔离件设于连通口上,其中,灌装室的室壁与壳体组件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第一声腔连通,且气流通道至少远离透气隔离件的一端设有连通灌装室的通气孔,有效地提升了灌装室的气流通畅,扬声器单体振膜振动产生的气流通过透气隔离件进入灌装室后,不仅可以通过透气隔离件流出,还可通过通气孔经气流通道流出,使气流在灌装室内的流通更加顺畅,气流与吸音件的接触效果更好,其吸附气体的效果更好,从而提升了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模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扬声器模组一实施例中(不包括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扬声器模组一实施例中(不包括第二壳体)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组件 100a 安装腔
200 扬声器单体 100b 灌装室
110 第一壳体 100c 气流通道
120 第二壳体 101 第一凹设段
1021 通气孔 102 第二凹设段
1011 连通口 110a 发声口
300 透气隔离件 400 防尘网
500 阻尼件 121 顶壁
111 底壁 112 侧壁
113 间隔壁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手机音频性能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更多的手机空间用于音腔设计,但互相矛盾的是,客户端同时还要求手机应尽量轻薄,提高持握手感,便于携带,因此,音腔空间扩容受到限制,甚至需要压缩。
在一示例性技术中,扬声器模组厂商为了扩大声腔体积,采用了在已有声腔内灌装吸音颗粒的方式,在不扩大音腔物理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音频后腔的等效体积,灌装室与声腔之间通过插装网布的方式连通,但是,整个灌装室只有隔离网布能允许气流进出,远端气流流通不顺畅,导致吸音材料的气体吸附效果不好,影响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为了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适用于各种发声装置,尤其是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发声装置,此处不限。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组件100、扬声器单体200、吸音件(图未示出,生产组装过程中填充于灌装室100b内)及透气隔离件300,壳体组件100内形成有安装腔100a;扬声器单体200安装于安装腔100a内并与壳体组件100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100b;吸音件灌装于灌装室100b内;灌装室100b靠近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1011,透气隔离件300设于连通口1011上;其中,灌装室100b的室壁与壳体组件100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100c,气流通道100c与第一声腔连通,且气流通道100c至少远离透气隔离件300的一端设有连通灌装室100b的通气孔1021。
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构成了扬声器单体200的后声腔结构,扬声器单体200背面声波进入后声腔。其中,第一声腔为图2中扬声器模组一侧壳体组件100的内壁与扬声器单体200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更靠近扬声器单体200,第二声腔为图2中扬声器模组另一侧壳体组件100内壁围合的空间,远离扬声器单体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声腔包括灌装室100b及气流通道100c。当然,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合理的结构设计采用其它方位的结构设计,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可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壳体组件100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壳体组装而成,灌装室100b可由一壳体一体注塑成型并形成上述的气流通道100c,也可是由独立的分体式结构并与壳体组件100组装后围合形成上述的气流通道100c,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单体200为音源器件,扬声器单体200后侧发出的声音自第一声腔进入至第二声腔内的灌装室100b内,灌装室100b内填充的吸音件对声音进行吸音处理后,声音经气流通道100c可再返回至第一声腔内,如此,提高了吸音件对气体的吸附效果,提升了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吸音件可由非发泡材料制成,通常为颗粒状,可为沸石颗粒或活性炭颗粒等,吸音颗粒的外径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01mm,以提高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此处对吸音件的材料、形状及大小均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将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组件100形成有安装腔100a,扬声器单体200安装于安装腔100a内并与壳体组件100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100b,吸音件灌装于灌装室100b内,灌装室100b靠近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1011,透气隔离件300设于连通口1011上,其中,灌装室100b的室壁与壳体组件100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100c,气流通道100c与第一声腔连通,且气流通道100c至少远离透气隔离件300的一端设有连通灌装室100b的通气孔1021,增设气流通道100c使灌装室100b的侧壁厚度减小为超声挡墙的厚度,增加了灌装室100b的体积,以供灌装更多的吸音件,有效地提升了灌装室100b的气流通畅,扬声器单体200振膜振动产生的气流通过透气隔离件300进入灌装室100b后,不仅可以通过透气隔离件300流出,还可通过通气孔1021经气流通道100c流出,使气流在灌装室100b内的流通更加顺畅,气流与吸音件的接触效果更好,其吸附气体的效果更好,从而提升了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本发明的扬声器模组在声学测试中,各项声学参数均表现较好,特别是总谐波失真(THD)、频率响应(FR)及高次谐波失真(HOHD)等。
为了便于生产组装,并形成上述的气流通道100c以进一步地提高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3,壳体组件100可包括顶壁121、与顶壁121相对的底壁111、连接顶壁121与底壁111的侧壁112及位于顶壁121与底壁111之间并与侧壁112的部分连接的间隔壁113,间隔壁113与侧壁112和底壁111围合形成上述的灌装室100b,间隔壁113凹陷形成气流通道100c。
进一步地,该壳体组件100可包括设有开口的第一壳体110及盖设于开口上的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内形成有灌装室100b并与第二壳体120盖合形成安装腔100a。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可包括底壁111、侧壁112以及间隔壁113,第二壳体120可包括顶壁121。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还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其部件的周壁或内部的分隔壁等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此处,对壳体组件100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通过胶水粘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第一壳体110可呈近矩形结构,第二壳体120可为一块盖板,此处,对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具体结构均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间隔壁113上可凹设有第一凹设段101及与第一凹设段101相连通的第二凹设段102,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盖合以使第一凹设段101与第二凹设段102形成气流通道100c。
当然,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00c也可设置于灌装室100b周壁的其它位置或者由单独设置连通灌装室100b与第一声腔的管道形成,此处不做限定。
为了实现将灌装室100b经气流通道100c与第一声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及图3,灌装室100b的第二凹设段102上开设有多个上述的通气孔1021,多个通气孔1021用于连通灌装室100b与气流通道100c。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设段102设于灌装室100b的周壁远离第一声腔的一端上。如此设置,在尽可能不影响吸音件的吸音效果的前提下,也实现了将灌装室100b经气流通道100c与第一声腔连通,以将吸音处理后的声音经气流通道100c进入至第一声腔,从而提升了该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参考图2及图3,为了连通第一声腔与灌装室100b,在一些实施例中,灌装室100b靠近第一声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上述的连通口1011,连通口1011上设有上述的透气隔离件300,透气隔离件300用于连通第一声腔与灌装室100b。
本实施例中,透气隔离件300可包括框架及固定于框架上的网布,连通口1011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插槽,透气隔离件300的两侧的框架插装于两插槽内并与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之间可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其中,透气隔离件300可为网布或其它网状结构的隔离件,网布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网布可通过插装的方式装入至连通口1011内并可通过制程涂胶与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粘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常规技术中,网布通常通过热熔的方式安装固定于连通口1011处,往往需要增加制程单元设备、投入工装,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且热熔网布的制程对于操作员存在一定烫伤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网布通过插装及胶水粘接的方式安装固定于连通口1011处,减少了热熔工艺的相关装置的生产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该扬声器模组生产组装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的底壁111对应灌装室100b的位置可开设有用于向灌装室100b内灌装吸音件的灌装孔,灌装孔上设有封装件,以将吸音件封装于灌装室100b的灌装孔内。
主要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扬声器模组的第一壳体110上开设有发声口110a,发声口110a上设置有防尘网400并用于与前腔连通。如此设置,以让扬声器模组发出的声音传递至前腔,防尘网400也可减少灰尘等杂物落入扬声器单体200上,能减少灰尘等杂物对该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的影响。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3,该扬声器模组还可包括阻尼件500,第二壳体120上安装孔,阻尼件500安装于安装孔内。阻尼件500可以保证扬声器模组内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与模组外界的气压平衡,还可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并能保证扬声器单体200的振膜正常振动,以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明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上述扬声器模组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扬声器模组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参考图1至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发声装置的扬声器模组可包括壳体组件100、扬声器单体200及吸音件(图未示出),壳体组件100内形成有安装腔100a;扬声器单体200安装于安装腔100a内并与壳体组件100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100b;吸音件灌装于灌装室100b内;其中,灌装室100b的室壁与壳体组件100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100c,气流通道100c与第一声腔连通,且气流通道100c至少远离透气隔离件300的一端设有连通灌装室100b的通气孔1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发声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MP3或MP4等具有发声单元的终端产品,此处不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
壳体组件,形成有安装腔;
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所述第二声腔内设置有灌装室;
吸音件,灌装于所述灌装室内;以及
透气隔离件,所述灌装室靠近所述第一声腔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所述透气隔离件设于所述连通口上;
其中,所述灌装室的室壁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围合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声腔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至少远离所述透气隔离件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灌装室的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及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与所述侧壁的部分连接的间隔壁,所述间隔壁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灌装室,所述间隔壁凹陷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有开口的第一壳体及盖设于所述开口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侧壁以及间隔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所述顶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上设有第一凹设段及与所述第一凹设段连接的第二凹设段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设段设于所述灌装室的间隔壁远离所述第一声腔的一侧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插槽,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装于两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框架及固定于所述框架上的网布。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对应所述灌装室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灌装室内灌装所述吸音件的灌装孔,所述灌装孔上设有封装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件为沸石颗粒或活性炭颗粒。
10.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CN202011021417.8A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Active CN111935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1417.8A CN111935619B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1417.8A CN111935619B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619A true CN111935619A (zh) 2020-11-13
CN111935619B CN111935619B (zh) 2021-01-22

Family

ID=7333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1417.8A Active CN111935619B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6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72A (zh) * 2022-03-21 2022-05-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98347U (zh) * 2015-04-13 2015-07-2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US9900675B2 (en) * 2011-03-04 2018-02-20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Packaging of acoustic volume increasing materials for loudspeaker devices
CN211019130U (zh) * 2019-12-07 2020-07-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321498U (zh) * 2019-12-07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0675B2 (en) * 2011-03-04 2018-02-20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Packaging of acoustic volume increasing materials for loudspeaker devices
CN204498347U (zh) * 2015-04-13 2015-07-2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211019130U (zh) * 2019-12-07 2020-07-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1321498U (zh) * 2019-12-07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72A (zh) * 2022-03-21 2022-05-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619B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6170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14676B (zh) 扬声器箱
CN109246563B (zh) 扬声器模组
CN109788395B (zh) 扬声器箱
CN108810769B (zh) 扬声器模组
CN107360516B (zh) 扬声器箱
WO2021138953A1 (zh) 扬声器箱
CN21475689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019130U (zh) 扬声器箱
CN111935619B (zh) 扬声器模组及发声装置
WO2020062696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641895B (zh) 扬声器箱
CN211321498U (zh) 扬声器箱
WO2020224277A1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110662134B (zh)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46178A1 (zh) 车载麦克风及车辆
CN109714677B (zh) 扬声器箱
US11671745B2 (en) Headphone earcup with adsorptive material
CN211531305U (zh) 扬声器箱
CN110784816B (zh)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67842A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6620260U (zh) 一种高清分频耳机
WO2022006954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17011163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531777U (zh) 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