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4681U -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681U
CN215734681U CN202121907966.5U CN202121907966U CN215734681U CN 215734681 U CN215734681 U CN 215734681U CN 202121907966 U CN202121907966 U CN 202121907966U CN 215734681 U CN215734681 U CN 215734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housing
hole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79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龙欣
王建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9079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和应用该发声器件的电子设备。其中,发声器件包括外壳和发声单体,外壳具有内腔,外壳具有第一通孔,发声单体设于内腔中,发声单体的振膜将内腔分隔形成前声腔和后声腔;还包括金属片,金属片的片状本体覆盖第一通孔,片状本体一体延伸形成的隔板,隔板分隔后声腔为收容发声单体的第一后腔和填充吸音颗粒的第二后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提升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和应用该发声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对其内部发声器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后声腔和更优的声学性能。但矛盾的是,电子设备要求尽量轻薄。这会直接导致后声腔扩容受到限制,甚至需要压缩。现有的设计采用了灌装吸音颗粒的方式,在不扩大后声腔物理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后声腔的等效体积。并且,为了配合吸音颗粒的灌装,一般都会在后声腔中配置网布组件,采用PET支架和网布组合的结构以对吸音颗粒进行隔离。但目前来看,该技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和应用该发声器件的电子设备,旨在提升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孔;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分隔所述内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出声孔;还包括,
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片状本体和由所述片状本体朝向所述内腔延伸形成的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后声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前声腔,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出声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片状本体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设于所述底板一侧表面上以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上设有供所述隔板插入的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槽分别设于所述侧板的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槽与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胶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灌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装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灌装孔,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隔板设有避让槽,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避让槽电连接所述发声单体和外部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吸音颗粒的粒径,所述网布与所述隔板固定,并盖合所述连通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网布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后腔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网孔,以使所述隔板呈筛网状设置,所述透气网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吸音颗粒的粒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为钢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孔;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分隔所述内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出声孔;还包括,
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片状本体和由所述片状本体朝向所述内腔延伸形成的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后声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
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具有第一通孔,设置金属片嵌设于外壳覆盖第一通孔,可以减小发声器件的厚度,利于发声器件薄型化发展。金属片的片状本体一体延伸出隔板将发声器件的后声腔隔设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吸音颗粒直接填充到第二后腔内,不用再进行单独封装,因此能够保证吸音颗粒填充到第二后腔内的各个角落,可大大提高吸音颗粒的灌装量,增强吸音效果。同时,由于起到隔离作用的隔板是与钢片本体一体成型且嵌设于外壳的,相较于隔板与外壳分体设置而言,简化了成型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第二壳体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发声器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金属片和网布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发声器件 20 发声单体
10 外壳 30 电连接件
101 前声腔 40 盖板
102 第一后腔 50 网布
103 第二后腔 13 第二壳体
11 第一壳体 131 第一通孔
111 底板 133 金属片
113 侧板 1331 片状本体
1131 插槽 1333 隔板
115 出声孔 1335 阻尼孔
117 灌装孔 13331 避让槽
13333 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旨在提升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器件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与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00一实施例中,该发声器件100包括外壳10和发声单体20;外壳10具有内腔,外壳10上设有第一通孔131;发声单体20设于内腔中,发声单体20的振膜将内腔分隔成前声腔101和后声腔,外壳10上设有连通前声腔101的出声孔115;还包括金属片133,金属片133包括片状本体1331和由片状本体1331朝向内腔延伸形成的隔板1333,隔板1333延伸至内腔且将后声腔分隔为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发声单体20收容于第一后腔102内,第二后腔103中填充有吸音颗粒。
本实施例中,外壳10具有第一通孔131,设置金属片133覆盖第一通孔131,金属片133一体成型出片状本体1331和隔板1333,隔板1333将发声器件100的后声腔隔设为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吸音颗粒直接填充到第二后腔103内,不用再对吸音颗粒进行单独封装,因此能够保证吸音颗粒填充到第二后腔103内的各个角落,可大大提高吸音颗粒的灌装量,增强吸音效果。同时,由于起到隔离作用的隔板1333是与外壳10上的金属片133一体成型的,相较于隔板1333与外壳10分体设置而言,简化了成型工序。
本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共同围合形成外壳10的内腔,外壳10的内腔用于容纳发声器件100的内部元件,例如发声单体20、电连接件30、吸音颗粒等。具体地,第一壳体11具有收容空间,发声单体20的振膜和第一壳体11之间形成发声器件100的前声腔101,且第一壳体11上设有连通前声腔101的出声孔115,出声孔115供振膜发出的声音传出至外界;第二壳体13设有第一通孔131,设置金属片133覆盖第一通孔131,金属片133包括片状本体1331和由片状本体1331延伸出的隔板1333,隔板1333延伸至后声腔且分隔后声腔为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在此,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连接,采用粘接或焊接的方式能够消除二者连接处的缝隙,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也可采用卡扣进行连接,卡扣连接便于操作,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连接方式。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第二壳体13设置第一通孔131,设置金属片133嵌设于第二壳体13且覆盖第一通孔131,进而减薄第二壳体13的厚度,扩展内腔腔体体积,同时也能保证第二壳体13的强度。进一步地,同时成型出片状本体1331和隔板1333,免去后续设置隔离件,对第二后腔103中的吸音颗粒进行隔离的步骤,节省工艺步骤,缩短工序周期;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1上可以设置第二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也可以延伸到后声腔,分隔后声腔为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
本实施例中,由于隔板1333与金属片133一体成型,隔板1333与第二壳体13之间不存在安装间隙,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进行组装时,仅需要考虑隔板1333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装配即可,由于不需要同时考虑隔板1333和第一壳体11以及隔板1333和第二壳体13之间的装配,因此在与第一壳体11进行装配时的一致性更好,利于自动化装配,装配所产生的间隙更少,因此产品质量更容易保证。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第一壳体11包括底板111和和凸设在底板111一侧表面上的侧板113,侧板113围设于底板111的一侧表面上以形成收容空间,发声单体20设于收容空间。底板111和第二壳体13相对设置,第二壳体13连接于侧板113远离底板111的一端。底板111和/或侧板113上设有供隔板1333插入的插槽1131,插槽1131位于后声腔,隔板1333与插槽1131插接。通过设置插槽1131供隔板1333插接的方式,能够对隔板133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隔板1333发生偏移,导致吸音颗粒进入第一后腔102。
在底板111和/或侧板113上设置插槽1131,可以是仅在底板111上设置插槽1131或者仅在侧板113上设置插槽1131或者在底板111和侧板113上同时设置插槽113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插槽1131,两个插槽1131分别设于侧板113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上,如此在将隔板1333朝第一壳体11插装时,隔板1333可顺着侧板113上的插槽1131滑动,该侧板113上的插槽1131能够对隔板1333的插装起到导向作用。利用插槽1131对隔板1333的两侧进行固定,保证隔板1333固定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腔体体积的占用,以便灌装更多的吸音颗粒,得到更好的吸音效果。可选地,隔板1333与插槽1131紧配插合,从而实现更好的密封,阻止吸音颗粒从隔板1333与插槽1131之间的连接缝隙通过。
为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和隔板1333的可靠性,在隔板1333和插槽1131的间隙处进行涂胶,以免吸音颗粒进入二者之间的装配间隙,避免吸音颗粒从装配间隙处进入第一后腔102,影响发声器件100的发声效果。
此外,可以理解地,外壳10上还设置有灌装孔117,灌装孔117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或者第二壳体13上,本实施例中,灌装孔117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且连通第二后腔103。扬声器模组还包括盖板40,盖板40盖合灌装孔117。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组装好之后,能够将吸音颗粒从灌装孔117中灌入第二后腔103,可以保证整个第二后腔103填充满吸音颗粒;另外,盖板40将灌装孔117盖合,避免了吸音颗粒漏出。可选地,盖板40与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打开盖板40来更换吸音颗粒。具体地,盖板40粘接固定于第一壳体11以密封灌装孔117,或者盖板40以及灌装孔117的孔缘处均可设置螺纹,以使盖板40与下壳通过螺纹拧紧;或者,盖板40和下壳还可通过卡扣或是插塞等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还包括电连接件30,电连接件30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连接于发声单体20,另一端可以显露于外壳10的外表面,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隔板1333设置供电连接件30穿过的避让槽13331,电连接件30从避让槽13331伸出以和外部电路电连接。可以选择地,电连接件30和避让槽13331的间隙处利用胶水进行密封,一方面可以提升填充腔对于吸音颗粒的封闭性,降低吸音颗粒去到第一后腔102一侧的风险,降低发声器件100声学性能受影响的几率,提升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对电连接件30的位置进行限定的作用,提升柔性电性板的设置稳定性,提升电连接件30与发声单体20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提升发声器件100与外界电性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胶水可以选用环氧胶、白乳胶、紫外光固化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还设有连通后声腔的阻尼孔1335和覆盖阻尼孔1335的阻尼。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孔1335设置于第二壳体13上,阻尼孔1335连通后声腔与外界环境;设置阻尼孔1335将后腔与外界环境连通,可以保证前声腔101和后声腔的气压平衡,避免前声腔101和后声腔产生气压差影响发声器件100的振膜振动,进一步提升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隔板1333上设有通孔,以使隔板1333呈框体设置,扬声器模组还包括网布50,网布50的网孔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网布50与隔板1333固定,并盖合通孔设置,网布50与隔板1333共同形成用于隔开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的隔离部件。由于网布50易于加工,且其上的网孔能够做得较小,因此能够对吸音颗粒起到较好的阻挡效果,再者网布50的透气性能较好,故能够保证空气的顺畅流通。隔板1333呈框体状的形式大大减小了隔板1333的阻挡面积,能够确保第一后腔102和第二后腔103之间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地,隔板1333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是一条、两条或者多条,加强筋将通孔隔设为两个或多个连通孔13333。加强筋可对框体状的隔板1333起到结构加强作用,避免隔板1333被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共同挤压而变形。
本实施例中,网布50与隔板1333之间的固定方式具有多种,为便于操作,网布5032与隔板133331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网布50位于隔板1333的朝向第一后腔102的一侧,由此能够避免网布50对第二后腔103内空间的占用,从而确保第二后腔103内能够容纳更多的吸音颗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隔离部件可仅包括隔板1333,隔板1333上设有多个透气网孔,以使隔板1333呈筛网状设置,如此免去了网布50这一部件,隔板1333本身对吸音颗粒起到阻挡作用。透气网孔的孔径是小于吸音颗粒的外径的,以避免吸音颗粒从透气网孔钻入第一后腔102。透气网孔可以采用激光打孔、冲压、蚀刻等方式形成。
具体实施中,金属片133可以是钢片,钢片光泽度好、耐蚀性高、韧性强,适于应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与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通孔;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分隔所述内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出声孔;还包括,
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片状本体和由所述片状本体朝向所述内腔延伸形成的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后声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单体的振膜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前声腔,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出声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片状本体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设于所述底板一侧表面上以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上设有供所述隔板插入的插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槽分别设于所述侧板的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与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胶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灌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装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灌装孔,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隔板设有避让槽,所述电连接件穿过所述避让槽电连接所述发声单体和外部电路。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吸音颗粒的粒径,所述网布与所述隔板固定,并盖合所述连通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后腔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网孔,以使所述隔板呈筛网状设置,所述透气网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吸音颗粒的粒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钢片。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
CN202121907966.5U 2021-08-16 2021-08-16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734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7966.5U CN21573468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7966.5U CN21573468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681U true CN215734681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7966.5U Active CN215734681U (zh) 2021-08-16 2021-08-16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5055A (zh) * 2022-06-30 2022-10-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的外壳、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5055A (zh) * 2022-06-30 2022-10-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的外壳、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75055B (zh) * 2022-06-30 2024-07-0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的外壳、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5689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7835800U (zh) 发声装置
CN211321488U (zh) 扬声器箱
CN110198510B (zh) 发声器
CN208798215U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9714676B (zh) 扬声器箱
CN215734681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WO2021138953A1 (zh) 扬声器箱
CN208285533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67842B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473276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057357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745460A (zh) 声学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3694040U (zh) 网布结构、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714677B (zh) 扬声器箱
CN21072532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650603A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17470277U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5499087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453196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475679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31305U (zh) 扬声器箱
CN213403503U (zh) Mems麦克风和电子设备
CN117440293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845216A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