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6050A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46050A CN114546050A CN202210195957.0A CN202210195957A CN114546050A CN 114546050 A CN114546050 A CN 114546050A CN 202210195957 A CN202210195957 A CN 202210195957A CN 114546050 A CN114546050 A CN 1145460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bottom support
- notebook computer
- assembly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7577 Gait disturb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CTMTFRHKVHKIS-BMFZQQSSSA-N (1s,3r,4e,6e,8e,10e,12e,14e,16e,18s,19r,20r,21s,25r,27r,30r,31r,33s,35r,37s,38r)-3-[(2r,3s,4s,5s,6r)-4-amino-3,5-dihydroxy-6-methyloxan-2-yl]oxy-19,25,27,30,31,33,35,37-octahydroxy-18,20,21-trimethyl-23-oxo-22,39-dioxabicyclo[33.3.1]nonatriaconta-4,6,8,10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H](OS(O)(=O)=O)CC[C@]2(C)[C@@H]2[C@@H]1[C@@H]1CC[C@H]([C@H](C)CCCC(C)C)[C@@]1(C)CC2.O[C@H]1[C@@H](N)[C@H](O)[C@@H](C)O[C@H]1O[C@H]1/C=C/C=C/C=C/C=C/C=C/C=C/C=C/[C@H](C)[C@@H](O)[C@@H](C)[C@H](C)OC(=O)C[C@H](O)C[C@H](O)CC[C@@H](O)[C@H](O)C[C@H](O)C[C@](O)(C[C@H](O)[C@H]2C(O)=O)O[C@H]2C1 PCTMTFRHKVHKIS-BMFZQQSS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屏幕组件和主机组件,所述屏幕组件通过屏幕转轴与所述主机组件转动连接;还包括底撑,所述底撑设置于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所述底撑在靠近所述屏幕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撑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屏幕组件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屏幕组件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组件驱动所述连接机构运动,使所述底撑由贴近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的方向运动。其克服现有技术中为增加笔记本电脑通风而需携带垫高用的笔记本底座,且还需为笔记本底座单独进行调整设置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电脑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进风量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外壳在业内被分为ABCD四个主要壳体,其中A壳指屏幕后盖,即笔记本电脑闭合状态下位于最上方的盖体;B壳指屏幕前框,即笔记本电脑打开状态下可见位于屏幕四周的边框,A壳和B壳共同组成屏幕组件的壳体;而C壳和D壳共同组成主机组件的壳体,其中C壳是指主机上盖,即围绕键盘、通常也包括手托和触控板部分的盖体,而D壳指主机下壳,即笔记本电脑使用状态时位于最下方的壳体。因为D壳也包括构成主机厚度的侧壁,其内包含了发热量很大的主机电路部件,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其视觉可见度最低,因此成为设置散热通风口的主要壳体。但因为D壳与桌面之间距离全靠底板脚垫的高度来限定,进风通道十分狭窄,使得笔记本底部的进风量较小,从而降低了笔记本的散热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进风量,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效果,后续又开发出为增加D壳进风量而垫高笔记本电脑底面的笔记本底座等产品,例如折叠式底座。但由于折叠式底座在垫高时还需单独进行调整安装,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为增加笔记本电脑通风而需同时携带垫高用的笔记本底座,造成用户使用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垫高通风操作简便性更高的笔记本电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屏幕组件和主机组件,所述屏幕组件通过屏幕转轴与所述主机组件转动连接;
还包括底撑,所述底撑设置于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所述底撑在靠近所述屏幕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撑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屏幕组件连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屏幕组件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组件驱动所述连接机构运动,使所述底撑由贴近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
所述连杆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屏幕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屏幕组件在围绕所述屏幕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做摆动运动,连杆通过所述摆动运动驱动底撑运动。
可选地,所述屏幕转轴与所述屏幕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屏幕转轴与所述主机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与所述屏幕转轴连接,且与所述屏幕转轴同轴;
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机匣壳体,设置所述主机组件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机匣壳体转动连接。
可选地,从动齿轮相对于主动齿轮位于靠近所述主机组件的前端。
可选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
可选地,在底撑的顶面设置有立板,立板上设置有轨迹槽,所述连杆靠近所述底撑的一端设置有摆动端,所述摆动端设置有与轨迹槽滑动连接的滑块。
可选地,轨迹槽包括抬升段和维持段,屏幕组件从所述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滑块依次经过抬升段和维持段,维持段的路径为圆弧形,在滑块进入到维持段后,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与连杆的摆动轴心重合。
可选地,抬升段的末端相对于抬升段的头端位于靠近立板顶部的位置。
可选地,抬升段与维持段之间圆滑过渡。
可选地,底撑呈板状结构,底撑的一端设置有底撑轴孔,底撑轴孔用以与所述主机组件转动连接,底撑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在屏幕组件掀开后,会带动底撑由贴近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底部的方向运动,主机组件将因底撑的高度变化而整体被抬高,增加了笔记本电脑D壳的通风量,从而替代了现有的为增加通风而设的笔记本底座,使人们在携带笔记本电脑时无需还要附带笔记本底座,使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更为简便化。该结构的垫高动作是与屏幕组件的掀开同步联动的,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必然会进行掀盖动作,本结构在用户的必然操作动作之下自行同步完成垫高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尤其是避免了用户因忘记为笔记本垫高通风,而造成电脑过热死机影响到办公和生活的问题。简而言之,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因通风不足而需特意垫高的缺陷,其垫高操作因与掀开屏幕组件的动作形成联动,使用起来十分简便易用。
2.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采用连杆的摆动来驱动底撑移动,该结构简单可靠且制造成本低廉。
3.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不仅使连杆与屏幕连接件两者间保持定比传动,使屏幕组件在掀起一定角度后会获得相应的垫高量,保证通风效果;且还因齿轮相对其他定比传动方式而言,其可适应相对较高的工作载荷,避免结构意外损坏,保证产品工作可靠性;另外还使得连杆不必局限于屏幕连接件之上,方便了对于相关结构的布局设计,使得产品结构可根据不同情况而灵活应对。
4.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将从动齿轮安排在相对于主动齿轮处于更靠近所述主机组件的前端位置,这样连杆便不再凸出于屏幕转轴后方,从而不再影响整机产品的最大外部尺寸;尤其是因为两齿轮的啮合使得在屏幕组件以比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则以逆时针旋转,这样使得在闭合状态下连杆可更加远离结构布局十分紧凑的屏幕转轴附近区域,使得产品结构布局设计可更为简单灵活。
5.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这种设置满足了两个部件间不同的转动幅度需求,避免连杆过度摆动而使已经打开的通风通道又缩小。
6.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在底撑的顶面设置有立板,立板上设置有轨迹槽,连杆的摆动端设置有与轨迹槽滑动连接的滑块;轨迹槽两侧壁会分别处于相对的上下两侧,位于下侧的槽壁会在需要垫高时被与连杆随动的滑块压迫而带动底撑下移,而在需要回落时,位于上侧的槽壁又被滑块推动使底撑上移,底撑的开合完全受到连杆的控制,一方面可防止底撑被意外开,另一方面因有异物卡阻于底撑与主机组件之间阻碍其闭合时,采用弹力回缩的方式,这种卡阻便不易被用户察觉,而本结构使用户在关合屏幕组件时便会感受到明显的阻绊反馈,进而及时清除异物,保证笔记本电脑被妥善关合。
7.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轨迹槽包括抬升段和维持段,这样令底撑在屏幕组件掀至一定角度后便保持打开幅度,一方面使通风通道的大小不随客户对屏幕组件的调节而改变则可保证通风效果;另一方面不随屏幕开角的改变而保持住底撑的打开幅度,便可使键盘始终保持在优选的倾斜角度上,满足客户的击键舒适要求;再一方面,用户在对屏幕组件倾角进行调整,屏幕组件仅发生倾角摆动而不会随之发生上下位移,则有利于客户对屏幕的操控,可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屏幕对应姿态。
8.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抬升段的末端相对于抬升段的头端位于更靠近立板顶部的位置;这样使底撑的移动高度可以不仅只因连杆的杆长和摆角而定,还可利用抬升段的头端低于末端的高度差为底撑更大幅度的移动做出贡献,既可以使滑块在连杆摆动的初期就可快速撑开底撑,也可在相关部件尺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底撑位移量,使D壳通风通道获得较大开度。
9.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抬升段与维持段之间圆滑过渡,抬升段与维持段圆滑过渡可以在屏幕组件被掀动时令滑块始终保持顺畅滑动,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阻绊卡顿的感觉,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10.本发明提供的增加笔记本电脑进风量的结构,底撑呈板状结构,底撑的一端设置有底撑轴孔,底撑轴孔用以和相应转轴配合以实现与所述主机组件转动连接,底撑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这种板状的支撑物便可适应软质承托体,即便基底再为柔软,也可稳定可靠地为D壳打开通风通道;此外,该结构的底撑还与主机组件转动连接,使底撑还发挥出键盘斜支撑的作用;此外这种摆动式的底撑在打开和收缩时不会造成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的位移改变,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的部分组件分离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右视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加进风结构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轨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屏幕组件、2-主机组件、3-屏幕连接件、4-屏幕转轴、5-连杆、6-底撑、61-底撑板、62-底撑粘条、7-机匣壳体、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立板、11-轨迹槽、12-抬升段、13-维持段、14-底撑轴孔、15-圆心、16-脚垫、1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在描述方位时所采用的坐标系是以笔记本电脑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姿态来确定的,相应视图的观察角度命名也是以此为基准,因此本说明书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屏幕组件1和主机组件2(可参考图1和2),屏幕组件1和主机组件2通过屏幕转轴4转动连接,两者可在相互贴紧的闭合状态和形成夹角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如图4所示的屏幕连接件3将屏幕组件1和屏幕转轴4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在屏幕组件1和主机组件2之间设置有增加进风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11所示,该增加进风结构包括底撑6,所述底撑6设置于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所述底撑6在靠近所述屏幕转轴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撑6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屏幕组件1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屏幕组件1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组件1驱动所述连接机构运动,使所述底撑6由贴近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的方向运动。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屏幕转轴4固定连接的凸轮,由于凸轮的随屏幕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其凸起端去推顶所述底撑6进行移动。
而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9和10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5;所述连杆5与所述屏幕组件1传动连接,所述屏幕组件1在围绕所述屏幕转轴4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5做摆动运动,连杆5通过所述摆动运动驱动底撑6运动。该实施方式的连杆5相比于凸轮,其制造简单、价格低廉。
在该实施方式中,屏幕连接件3在屏幕组件1掀开后,会带动连杆5做摆动,该回转性的摆动会带来连杆5的杆长在高度方向上的分量变化,比如图9中连杆5处于大体水平的姿态,杆长在高度方向上的分量基本为零,而转至图10中位置时,杆长在高度方向上的分量已占总杆长的绝大部分,该变化会带动位于主机组件2底面的底撑6朝向远离主机组件2底面的方向运动。因此,在笔记本电脑下方为桌面等支撑物时,主机组件2将因连杆5的高度分量变化而整体被抬高,增加了笔记本电脑D壳的通风量,从而替代了现有的为增加通风而设的笔记本底座,使人们在携带笔记本电脑时无需还要附带笔记本底座,使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更为简便化。且本实施方式的垫高动作是与屏幕组件1的掀开动作同步联动的,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必然会进行掀盖动作,本实施例方式在用户的必然操作步骤之下自行同步完成垫高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尤其是避免了用户因忘记为笔记本垫高通风,而造成电脑过热死机影响到办公和生活的问题。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杆5可与屏幕连接件3直接固定连接,以实现连杆5与屏幕连接件3之间的传动。该传动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也相对低廉。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可替换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杆5可与屏幕连接件3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以实现两者的联动,具体来说如图7、9和10所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机匣壳体7,用以连接所述主机组件2;主动齿轮8,与屏幕连接件3固定连接,且与屏幕转轴4同轴;从动齿轮9,与机匣壳体7转动连接,且与连杆5固定连接,并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
该实施方式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不仅使连杆5与屏幕连接件3两者间保持定比传动,使屏幕组件1在掀起一定角度后会获得相应的垫高量,保证通风效果;且还因齿轮相对其他定比传动方式而言,其可适应相对较高的工作载荷,避免结构意外损坏,保证产品工作可靠性;另外还使得连杆5不必局限设置于屏幕连接件3之上,方便了对于相关结构的布局设计,使得产品结构可根据不同情况而灵活应对。
关于上述的产品结构布局的问题,比如在连杆5与屏幕连接件3两者固定连接的方案中,屏幕组件1在上翻时(即图9视角下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连杆5为了实现高度方向上的分量增长功能,必须由位于屏幕转轴4的后侧的位置(即图9视角下的右侧)向下旋转,也就是说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杆5会凸出于屏幕转轴4后侧,这对于为了缩小整机尺寸而将屏幕转轴4设计于整机最后侧的结构布局是不利的。而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两者通过齿轮传动后,可将从动齿轮9安排在相对于主动齿轮8而言,处于更靠近所述主机组件2的前端位置(即如图9所示位置),这样布置后连杆5便不再凸出于屏幕转轴4后方,从而不再影响整机产品的最大外部尺寸;尤其是因为两齿轮的啮合使得在屏幕组件1以图9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5则以逆时针旋转,这样使得在闭合状态下连杆5可更加远离结构布局十分紧凑的屏幕转轴4附近区域,使得产品结构布局设计可更为简单灵活。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的传动比大于1,即从动齿轮9的齿数/主动齿轮8的齿数>1(在完整齿轮情况下),具体反应在图中则是主动齿轮8的分度圆小于从动齿轮9的分度圆。因为主动齿轮8是随屏幕组件1一并转动的,在正常使用中有时会打开到135°的转动角度,而与从动齿轮一起转动的连杆5,则大体上只需在从水平态到竖直态大约100°左右的范围内活动,因此传动比大于1的这种设置满足了两个部件间不同的转动幅度需求,避免连杆5过度摆动而使已经打开的通风通道又缩小的问题。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撑6作为一个支撑块与连杆5转动连接,在连杆5摆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块从与主机组件2底面相贴合转变到凸出于该底面,从而作为一个支撑点来撑起主机组件2。该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方便。
而点状的支撑体在与桌面这种硬质承托体配合时才可有效抬升主机组件2,从而可为D壳打开通风通道;但当笔记本电脑放置在床面等软质承托体上时,点状支撑物则易沉陷于软质承托体内,从而使通风通道无法按预定敞开。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至10所示,底撑6呈板状结构,底撑6的一端设置有底撑轴孔14,底撑轴孔14用以和相应转轴配合以实现与所述主机组件2转动连接,底撑6的另一端与连杆5连接。这种板状的支撑物便可适应软质承托体,即便基底再为柔软,也可稳定可靠地为D壳打开通风通道。此外,该结构的底撑6还与主机组件2转动连接,因为通常来说连杆5是靠近位于笔记本电脑最后端的屏幕转轴4附近处的,所以位于底撑6另一端的底撑轴孔14则会设置在主机组件2的相对前端,因此底撑6打开时,仅会将主机组件2的后端顶起,从而使主机组件2向前倾斜,如此则位于主机组件2上的键盘便可随动获得一个倾角,使得键盘可以更为符合人体敲击需求的人体工学,也就是说底撑6还发挥出键盘斜支撑的作用(可参见图2)。此外这种摆动式的底撑6在打开和收缩时不会造成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的位移改变,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6所示,底撑6包括底撑板61和底撑粘条62,底撑粘条62与主机组件2和连杆5连接,在笔记本电脑两侧设置有两套带有底撑粘条62的结构组件,底撑板61粘贴在两根底撑粘条62之上。因底撑粘条62需要和主机组件2和连杆5分别连接,故其结构相对复杂,模具开发难度和费用相对较高,而底撑板61仅为单纯板件,制造简单,因此这种两体分离的结构使得模具开发成本降低,且装配简易。
此外,因底撑板61相当于D壳底面的一部分,而笔记本电脑D壳底面均会设置脚垫16,故可将后侧的脚垫16粘贴在底撑板61的后端。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杆5可与底撑6仅为抵接,而在底撑6与主机组件2之间设置拉簧,这样在需垫高时连杆5挤压底撑6进行外伸,而恢复时则依靠拉簧弹力回缩。这种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方便。
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在闭合状态时,底撑6仅依靠拉簧弹力保持定位,容易因外力作用在底撑6上而克服弹力被意外打开。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底撑6的顶面设置有立板10,立板10上设置有轨迹槽11,连杆5的摆动端(即靠近底撑6可做摆动的那一端)设置有与轨迹槽11滑动连接的滑块17。因为底撑6前端位置被底撑轴孔14限定,故为了使连杆5在摆动过程中的高度分量增加,开设在立板10上的轨迹槽11的路径走向需大体呈平置状态,故其两侧壁会分别处于相对的上下两侧,位于下侧的槽壁会在需要垫高时被与连杆5联动的滑块17压迫而带动底撑6下移,而在需要回落时,位于上侧的槽壁又被滑块17推动使底撑6上移,如此则底撑6的开合完全受到连杆5的控制,一方面可防止底撑6被意外打开,另一方面因为底撑6打开于笔记本电脑的后侧,用户通常很难观察到其状态,当有异物卡阻于底撑6与主机组件2之间而阻碍其闭合时,采用弹力回缩的方式时这种卡阻便不易被用户察觉,而本实施方式下用户在关合屏幕组件1时便会感受到明显的阻绊反馈,进而及时清除异物,保证笔记本电脑被妥善关合。
另外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既便于使连杆5通过滑块17与立板10相配合,又使与连杆5转动连接的机匣壳体7便于与主机组件2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机匣壳体7在俯视方向上呈M状结构,位于中部的匣体用于盛放齿轮机构与连杆5,M状最外侧的两侧壁则设置有用于与主机组件2连接的连接板,匣体与两侧壁间的空隙则用于立板10的插入,如此结构的机匣壳体7则使机构的整体结构十分紧凑,以满足笔记本电脑内空间有限的布局需求。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11所示,轨迹槽11包括抬升段12和维持段13,从所述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滑块17依次经过抬升段12和维持段13,维持段13的路径为圆弧形,在滑块17进入到维持段13后,所述圆弧形的圆心15与连杆5的摆动轴心重合,也即与图10中从动齿轮9的转动轴心重合。
当用户将笔记本电脑从闭合状态掀至打开状态时,滑块17首先会在抬升段12内推动底撑6下移,之后当屏幕组件1掀至预定角度时(比如75°时),滑块17会由抬升段12进入到维持段13,因维持段13为圆弧形,其运行轨迹的圆心15与连杆5的摆动轴心重合,因此滑块17在维持段13之内无论怎么转动,立板10与连杆5摆动轴心之间的距离都不会改变,从而保持了底撑6的打开幅度。另外,维持段13的最终长度可以视屏幕组件1最大开度而定,比如可设定在一般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优选最大值135°所处位置(可参见图2和3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
令底撑6在屏幕组件1掀至一定角度后便保持打开幅度,是因为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诸如每人身高不同)会使屏幕组件1处于不同的倾角,一方面D壳通风通道应满足一定的开度要求,通风通道的大小不随客户对屏幕组件1的调节而改变则可保证通风效果;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的,底撑6可发挥出键盘斜支撑的作用,以使键盘的摆位更符合人体工学,所以键盘倾角具有一个相对优选值,不随屏幕开角的改变而保持住底撑6的打开幅度,便可使键盘始终保持在优选的倾斜角度上,满足客户的击键舒适要求;再一方面,用户在座位上的坐姿改变或因屏幕反光等原因,会随之对屏幕组件1倾角进行调整,此时屏幕组件1仅发生倾角摆动而不会随之发生上下位移,则有利于客户对屏幕的操控,可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屏幕对应姿态。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11所示,抬升段12的末端相对于抬升段12的头端位于更靠近立板10顶部的位置。这里所述抬升段12的头端是指在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滑块17处于轨迹槽11内的位置,而抬升段12的末端是指与维持段13交汇处的位置。这样设置后底撑6的移动高度可以不仅只因连杆5的杆长和摆角而定,且由于抬升段12的头端低于末端,这个高度差也可为底撑6更大幅度的移动做出贡献,既可以使滑块17在连杆5摆动的初期就可快速撑开底撑6,也可在相关部件尺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底撑6位移量,使D壳通风通道获得较大开度。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11所示,抬升段12与维持段13之间圆滑过渡,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便是以两段弯曲方向相反的圆弧相切而成。抬升段12与维持段13圆滑过渡可以在屏幕组件1被掀动时令滑块17始终保持顺畅滑动,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阻绊卡顿的感觉,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屏幕组件(1)和主机组件(2),所述屏幕组件(1)通过屏幕转轴(4)与所述主机组件(2)转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撑(6),所述底撑(6)设置于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所述底撑(6)在靠近所述屏幕转轴(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撑(6)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屏幕组件(1)连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屏幕组件(1)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屏幕组件(1)驱动所述连接机构运动,使所述底撑(6)由贴近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向远离所述主机组件(2)的底部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5);
所述连杆(5)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屏幕组件(1)传动连接,所述屏幕组件(1)在围绕所述屏幕转轴(4)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5)做摆动运动,连杆(5)通过所述摆动运动驱动底撑(6)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转轴(4)与所述屏幕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屏幕转轴(4)与所述主机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8),与所述屏幕转轴(4)连接,且与所述屏幕转轴(4)同轴;
从动齿轮(9),设置在所述连杆(5)上,所述从动齿轮(9)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
机匣壳体(7),设置所述主机组件(2)上;所述从动齿轮(9)与所述机匣壳体(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从动齿轮(9)相对于主动齿轮(8)位于靠近所述主机组件(2)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的传动比大于1。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在底撑(6)的顶面设置有立板(10),立板(10)上设置有轨迹槽(11),所述连杆(5)靠近所述底撑(6)的一端设置有摆动端,所述摆动端设置有与轨迹槽(11)滑动连接的滑块(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轨迹槽(11)包括抬升段(12)和维持段(13),屏幕组件(1)从所述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切换时,滑块(17)依次经过抬升段(12)和维持段(13),维持段(13)的路径为圆弧形,在滑块(17)进入到维持段(13)后,所述圆弧形的圆心(15)与连杆(5)的摆动轴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抬升段(12)的末端相对于抬升段(12)的头端位于靠近立板(10)顶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抬升段(12)与维持段(13)之间圆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底撑(6)呈板状结构,底撑(6)的一端设置有底撑轴孔(14),底撑轴孔(14)用以与所述主机组件(2)转动连接,底撑(6)的另一端与连杆(5)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5957.0A CN114546050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5957.0A CN114546050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46050A true CN114546050A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6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95957.0A Pending CN114546050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46050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87608A (ja) * | 2003-03-19 | 2004-10-14 | Casio Comput Co Ltd | 蓋開成装置 |
CN101571731A (zh) * | 2008-04-29 | 2009-11-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的支架装置、笔记本电脑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78889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具散热改良的电子装置 |
CN109582093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机壳顶升散热铰链的轮间歇旋转机构 |
TWM604909U (zh) * | 2020-09-01 | 2020-12-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
2022
- 2022-03-01 CN CN202210195957.0A patent/CN1145460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87608A (ja) * | 2003-03-19 | 2004-10-14 | Casio Comput Co Ltd | 蓋開成装置 |
CN101571731A (zh) * | 2008-04-29 | 2009-11-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的支架装置、笔记本电脑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78889A (zh) * | 2010-11-25 | 2012-05-3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具散热改良的电子装置 |
CN109582093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机壳顶升散热铰链的轮间歇旋转机构 |
TWM604909U (zh) * | 2020-09-01 | 2020-12-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0660B (zh) | 具有平行调整能力的中央扶手 | |
JP6641000B2 (ja) |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 |
US726136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hree position wall-avoiding reclining chair | |
CN201011969Y (zh) | 一种座椅靠背 | |
CN108021185B (zh) | 枢轴模块及组装方法 | |
JP2001037589A (ja) | ベッド等の仰臥台における昇降式の側柵の昇降機構 | |
CN113143632B (zh) | 一种具有侧翻功能的护理床 | |
CN114546050A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
CN111067293A (zh) |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 |
US20050035632A1 (en) | Reclining chair with extendible leg rest | |
CN111513504B (zh) | 多功能办公座椅 | |
JP4024065B2 (ja) | ベッド | |
CN114983177A (zh) | 一种拉力弹簧转椅底盘 | |
CN211933364U (zh) |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 |
CN111536393A (zh) | 一种可调高式旋转显示屏支架 | |
CN110693227A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07909080U (zh) | 计算机键盘高度调节装置 | |
CN111096594A (zh) | 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 | |
JP5642468B2 (ja) | 椅子 | |
JP2009208649A (ja) | 電動式レッグサポート装置 | |
CN221830307U (zh) | 一种新型电竞椅 | |
CN219331136U (zh) | 一种调力机构及带椅背倾仰力调节的座椅 | |
CN217448385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221204697U (zh) | 一种腰托装置及坐卧家具 | |
CN218889897U (zh) | 一种按摩椅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