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5838B -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25838B CN114525838B CN202210179972.6A CN202210179972A CN114525838B CN 114525838 B CN114525838 B CN 114525838B CN 202210179972 A CN202210179972 A CN 202210179972A CN 114525838 B CN114525838 B CN 1145258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tch
- square
- rainwater
- trench
- gu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8—Wrecking of build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用于破除基槽内的既有第一雨水方沟,该第一雨水方沟至少部分地嵌入于主道路下方岩土体,该方法至少包括:分别在基槽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侧施做钢板桩支护和挂网锚喷支护;开挖基槽至第一雨水方沟顶部,并于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处破洞;通过该洞口向第一雨水方沟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待混凝土拌和料填充完毕且其凝结强度达到阈值之时,从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开始凿除,并持续开挖至基槽槽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方沟拆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物日益密集,这就极容易造成在雨天出现雨水堆积的现象,这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雨水方沟作为市政道路工程常用的一种排水沟渠,其是保证雨天城市雨水能够及时排除的首要条件,而其设计与施工是工程人员最为关注的重点,且雨水方沟也是现代化市政道路工程最为关键的基础之一。
雨水方沟主要包括沟渠本体和盖设在沟渠本体上的盖板。目前的雨水方沟主要分为明沟和暗沟。明沟不设盖板或者设置有通水的篦子作为盖板,其主要用于排出地面水,地面水可以直接流入明沟内汇集并排出。暗沟通常埋设在地下或者盖设有混凝土盖板,其主要用于汇集其他管路所排出的雨水,之后一并排出。
在现代化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为了构建其他建筑工程物例如新的雨水方沟或是当现有雨水方沟的导流性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于实际需求之时,会涉及到将原有的雨水方沟进行拆除以便于构建新的雨水方沟。而在拆除原有雨水方沟时,由于某些地段的雨水方沟会存在其部分结构是嵌入至主道路下方的情况,如果将其全部拆除,则会造成主道路下方空洞,使路面下方缺少支撑体系,而路面塌陷或沉降将对主道路行车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技术鲜有针对此类雨水方沟的拆除方法,为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效无风险、不影响主道路行车安全的雨水方沟拆除方法。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用于破除基槽内的第一雨水方沟,该第一雨水方沟至少部分地嵌入于主道路下方岩土体。特别是,该第一雨水方沟的顶部所承受的压力载荷在破拆前后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其中,对于该第一雨水方沟至少三分之二被破拆的情况,其残余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部分,用于在下部长期充当顶部主道路的地基。
优选地,在针对此类雨水方沟的拆除方法中,本发明规定了如下步骤:
S1:分别在基槽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侧施做钢板桩支护和挂网锚喷支护;
S2:开挖基槽至第一雨水方沟顶部,并于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处破洞;
S3:通过该洞口向第一雨水方沟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
S4:待混凝土拌和料填充完毕且其凝结强度达到预设时刻之时,从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开始凿除,并持续开挖至基槽槽底。
在S1中,首先施做钢板桩支护和挂网锚喷支护以将基槽内部施工区域和基槽之外正常通行的主路行车区域进行有效分隔,避免基槽内的方沟拆除作业妨碍主道路行车安全。挂网锚喷支护是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其次,采用挂网锚喷支护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其能够与第一雨水方沟顶部附近的岩土体共同作用以形成复合体,从而弥补土体强度以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换而言之,采用挂网锚喷支护能够避免在破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之时,第一雨水方沟附近岩土体因外力而产生结构松动,致使对第一雨水方沟产生压迫或冲击,阻碍第一雨水方沟的拆除,从而增加破除难度。且同时由于周边岩土体松动使得主道路下方支撑土体的强度受到影响,主道路具有坍塌风险。
其次,在第一雨水方沟的沟渠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以将既有第一雨水方沟构造为实心结构,能够有效加强既有第一雨水方沟的结构稳固性,从而加强第一雨水方沟至少部分嵌入于主道路下方的方沟槽体对于其上方岩土体以及主道路路面的承托作用,使得在破除既有的至少部分位于岩土体外侧的第一雨水方沟的顶部盖板以及沟渠渠体之时,不会影响位于主道路下方岩土体内的至少部分第一雨水方沟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减小盖板连接点对于内侧盖板强度的影响,且将内侧盖板下方的沟渠用混凝土拌和料填充,使其下方具备一定承托能力,从而加强在破除第一雨水方沟外侧的方沟结构时对主道路下方岩土体的承托能力,以保证主道路的行车安全。
特别地,顶部盖板的破洞位置优选设置在靠近于挂网锚喷支护一侧的部分盖板表面上。而在通过该洞口向第一雨水方沟内部灌注混凝土拌和料之时,混凝土拌和料浇筑至第一雨水方沟槽体底部,并沿横向扩散,且扩散的同时混凝土拌和料将位于方沟槽体底部淤积的污泥树叶或可能发酵而成为潜在爆炸源的污物杂质从相对内侧的区域带出至外部待切除的方沟槽体区域。由于污泥树叶等淤积杂质质地较软,往往不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当混凝土拌和料内混入过多此类物质时,会影响实心方沟槽体的结构强度,导致主道路塌方风险增加。而由于位于土体外的部分方沟槽体属于待凿除部分,其不需要承担承托主道路路面的作用,因此将污物杂质集中在此部分槽体内部对于主道路路面的影响较小,并且由于该部分包含有更多污物杂质的方沟槽体的成型强度较嵌入土体内的方沟槽体的成型强度略小,在凿除该部分方沟槽体时,会降低凿除难度从而使得施工效率得到提升。进一步地,将第一雨水方沟内原有的大量软质污物杂质通过混凝土拌和料带出并去除,以对其内部进行刷洗,而在相应混凝土结构成形时,能够通过减少软质污物杂质的方式维持或增加其结构强度,使得位于土体内的部分方沟槽体的承托作用不会被显著削弱。
优选地,方沟槽体的破除时刻为混凝土拌和料膨胀时刻。特别地,混凝土拌和料膨胀时会产生向外扩散形变的趋势,该扩散形变产生沿各个方向施加并作用至第一雨水方沟表面各个部分的作用力,而该作用力趋近稳定之时具有类似承托或顶靠第一雨水方沟周向槽面及盖板的作用,该承托或顶靠作用增强了既有第一雨水方沟的强度,亦增强了既有第一雨水方沟的部分嵌入至主道路下方的方沟槽体对于主道路路面的支撑作用。由于膨胀时刻的混凝土拌和料仍具备一定流动性或可塑性,还未产生较高强度,相较于混凝土收缩后期的硬化凝结,此时进行挖掘较为容易,易提高挖除效率。其次,挖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时,是沿竖向先挖除部分方沟槽体并预留部分于土体之外的,这是考虑到外侧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与嵌入主道路下方土体内的部分方沟槽体一体相连,而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因外力而蓄积的应变势能会经槽体结构传导至土体内的方沟槽体,从而可能会影响其结构强度。在膨胀时刻首先挖除部分外侧方沟槽体会更为容易,且挖除期间产生的应力也较小,因此对于预留部分方沟槽体结构的破坏,以及通过该预留部分方沟槽体横向传导至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化也相对较小,使得土体内方沟槽体的强度得以维持。
另一方面,在采用膨胀混凝土的基础上,依托其膨胀扩散产生的周向应力使得土体内部方沟槽体的强度得以增强。此外,预留部分方沟槽体于土体外侧,使得其与土体内部方沟槽体在结构仍然保持一个近乎完整的实心槽体形状,尤其是土体内部方沟槽体中的混凝土的膨胀收缩不会受到明显影响。这是由于随着土体内方沟槽体中混凝土的持续凝结,凝结后期(例如终凝阶段)混凝土可塑性逐渐消失,在开始产生强度或是具有一定强度之时,若遇较强外力产生结构损伤则无法自行闭合,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会影响结构稳定,使得主道路的行车安全受到危及,而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则能有效抵消部分挖除产生的周向应力,该部分应力于预留部分方沟槽体内释放。
优选地,在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处破洞之前,还包括:在基槽靠近钢板桩支护的一侧施做导流管,以通过导流管完成积水临排任务。特别地,正式凿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之前需通过导流管对基槽内蓄积的污水进行排除,积水过多会阻碍方沟的破除施工工作,并且若积水通过土体渗透至第一雨水方沟附近,会严重影响第一雨水方沟底部基底的稳固性,进而会对主道路路面的结构稳固造成破坏。
优选地,在破除第一雨水方沟顶部盖板之后,还包括:待挂网锚喷支护搭建完工后,继续破除第一雨水方沟底板。
优选地,钢板桩支护的规格尺寸是由基槽的开挖深度和/或宽度来决定的。
优选地,挂网锚喷支护配置在第一雨水方沟顶部。
优选地,基槽的内支撑采用型钢加钢管支撑和/或钢围檩加钢管支撑的支撑形式。
优选地,在破除第一雨水方沟底板并持续开挖基槽至槽底之后,还包括:在基槽内施做第二雨水方沟,第二雨水方沟配置在第一雨水方沟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彼此相向的两个方向。
优选地,钢围檩采用工字型结构。
优选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子。
特别地,粉煤灰具有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成本的作用,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延展性,以及降低或吸收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其次,粉煤灰能够弥补混凝土粒间缝隙以提高防渗透性能,同时粉煤灰因其质地紧密流动性小,具有一定的水吸附力。此外,粉煤灰质地紧密,其能够填补混凝土拌和料的孔隙,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硬化晶体的孔结构和界面特性得到显著提升与改善,粉煤灰及硬化晶体能够均匀填充到混凝土内部空隙之中,从而改变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分布,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当混凝土受外力挤压或撞击,或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引起膨胀收缩而导致的应力变化时,混凝土内部极有可能产生裂缝,石子不仅能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抗压强度,同时其具有一定弹性和阻尼,能够在外力冲击之下,起到一定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使得该外力能够以带来更小的形变或开裂的情况下在混凝土拌和料内部进行扩散。而进一步地,若部分混凝土出现较大形变时,石子能够借助于自身弹性辅助该形变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弹从而维持其原有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步骤一优选的工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步骤二优选的工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步骤三优选的工程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步骤三优选的工程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列表
10:第一雨水方沟;20:第二雨水方沟;30:主道路;40:基槽;1:施工围挡;2:钢板桩支护;3:路缘石;4:挂网锚喷支护;5:钢围檩;6: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X表示第一方向,Y表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彼此相向的方向,且为了便于理解,第一方向优选指代北向,第二方向优选指代南向。
特别地,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应用场景。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包含既有待拆除的第一雨水方沟10,计划待建造的第二雨水方沟20,主道路30,施工围挡1,钢板桩支护2以及表示路缘石3。进一步地,若欲在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指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即北侧建造一新的第二雨水方沟20,则需要将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至少部分拆除,因该第一雨水方沟10可能会影响第二雨水方沟20的建造,例如如图1所示的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与待建的第二雨水方沟20空间位置冲突。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的部分结构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由于第一雨水方沟10具有用于蓄积及排除雨污的空心方槽,如果直接将该第一雨水方沟10进行拆除,则会造成主道路30下方出现空洞,给主路行车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存在主路坍塌风险。另外,第一雨水方沟10为现况存在的暗沟,其维护情况不明,因其承担排污和收集雨水的作用,所以其中可能存在大量污泥树叶等杂质,也不乏沼气发酵引发的爆炸风险源。而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的破除工作将要面临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第一雨水方沟10自身的结构完整性不明,在经历长年累月的使用后,各方向存在的缺陷也难以一一辨明,尤其是主道路30下方的方沟槽体的现状更加难以判断,若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拆除,极易造成局部塌方风险。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沟拆除方法,可应用于至例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
根据图2至图5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沟拆除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0:如图2所示,分别在基槽40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侧施做钢板桩支护2和搭建挂网锚喷支护4;
开挖基槽40至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
在基槽40靠近钢板桩支护2的一侧施做导流管6;
利用导流管6完成积水临排任务后,于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处破洞;
通过该洞口向第一雨水方沟10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混凝土拌和料可由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子组成。优选地,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子的配比可根据实际工程对于强度的需求来确定。
特别地,之所以采用由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子组成的混凝土拌和料,是考虑到粉煤灰具有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延展性以及降低或吸收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作用;其次,粉煤灰能够弥补混凝土粒间缝隙以提高防渗透性能,同时粉煤灰因其质地紧密流动性小,具有一定的水吸附力;此外,因粉煤灰质地紧密能够填补混凝土混合浆料的孔隙,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硬化晶体的孔结构和界面特性得到显著提升与改善,粉煤灰及硬化晶体能够均匀填充到混凝土内部空隙之中,从而改变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分布,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此外,粉煤灰一般指代燃料(主要是煤)燃烧过程中排出的微小灰粒,其本身就是一种有害废物,将其作为混凝土辅料使用,能够起到废物利用以及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的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混凝土受外力挤压或撞击,或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引起膨胀收缩而导致的应力变化时,混凝土内部极有可能产生裂缝,而石子不仅能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抗压强度,同时由于其具有一定弹性和阻尼,能够在外力冲击之下,起到一定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使得该外力能够以带来更小的形变或开裂的情况下在混凝土拌和料内部进行扩散;而进一步地,若部分混凝土出现较大形变时,石子能够借助于自身弹性辅助该形变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弹从而维持其原有形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钢板桩支护2主要是用于深基坑、地下水位较高且未施工降水的情况下,其作为支护结构,可起到挡土、防水以及防止流砂发生的作用。特别地,钢板桩支护2的规格尺寸是由基槽40的开挖深度及宽度来决定的,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例如当基槽40深度大约为2.9m~6.9m时,可相应选取长度约为6m~15m的钢板桩支护2。
进一步地,基槽40内支撑可采用型钢加钢管支撑以及工字型的钢围檩5加钢管支撑这两种支撑形式,以确保基槽40施工安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挂网锚喷支护4是主要应用于高陡边坡防护工程中的一种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组成的支护结构。在本发明中,将挂网锚喷支护4搭建于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一是用于隔断既有主道路30与基槽40内部施工区域,以确保主道路30的行车安全;二是通过挂网锚喷支护4与第一雨水方沟10附近的岩土体共同作用以形成复合体,从而弥补土体强度以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避免在破除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之时,影响第一雨水方沟10附近岩土体的结构稳定性,致使主道路30下方支撑土体的强度受到影响。
S200:如图3所示,待位于基槽40内的第一雨水方沟10内部混凝土拌和料填充完毕,且混凝土拌和料的凝结强度达到预设强度之时,开始凿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的盖板。
S300:如图4所示,待位于基槽40第二方向一侧的挂网锚喷支护4搭建作业完工之后,继续破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底板,并持续开挖至基槽40槽底,以确保能够施做新的第二雨水方沟20。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挖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且降低挖除过程中外力对于第一雨水方沟10部分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土体内的方沟槽体的承托作用的影响,混凝土拌和料中可加入一定剂量的膨胀剂,以使混凝土依靠膨胀剂作用而产生朝向四周的膨胀扩散,以弥补混凝土的收缩,尤其是增加部分嵌入于主道路下方土体内的方沟槽体对于主道路30的支撑加固作用。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下,膨胀混凝土的配比可以为水泥:膨胀剂:粉煤灰:石子:水=9.9~10.1:1.0~1.2:13.01~13.03:21.82~21.86:4.71~4.74。且可选地,膨胀混凝土的实际体积及重量配比是根据对应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用量以及相应混凝土浇筑结构的设计强度来确定的。此外,为了使混凝土拌和料尽快凝固以便于施工,通常还可以添加速凝剂以明显缩短其凝结硬化时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时刻为混凝土拌和料膨胀时刻。特别地,由于水化热的存在,混凝土在其凝结硬化过程中会随时间产生膨胀与收缩现象,而混凝土拌和料膨胀时会产生向外扩散形变的趋势,该扩散形变产生沿各个方向施加并作用至第一雨水方沟10表面各个部分的作用力,而该作用力趋近稳定之时具有类似承托或顶靠第一雨水方沟10周向槽面及盖板的作用,该承托或顶靠作用增强了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的强度,亦增强了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的部分嵌入至主道路30下方的方沟槽体对于主道路30路面的支撑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破除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的位于主道路30下方土体之外的部分方沟槽体时,首先从该部分方沟槽体顶部的盖板处开始破除,且所述破除是按照一定预设角度从盖板远离于土体的一端开始施行。
且优选地,如图5所示,沿竖向持续开挖第一雨水方沟10的外部方沟槽体至基坑底部,并且挖除过程中预留至少部分方沟槽体于土体外侧以待后续挖除。特别地,膨胀时刻的混凝土拌和料仍具备一定流动性或可塑性,还未产生较高强度,相较于混凝土收缩后期的硬化凝结,此时进行挖掘较为容易,易提高挖除效率。其次,挖除时是沿竖向先挖除部分方沟槽体并预留部分于土体之外的,这是考虑到外侧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与嵌入主道路30下方土体内的部分方沟槽体一体相连。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所受外力而蓄积的应变势能会经槽体结构传导至土体内的方沟槽体,从而可能会影响其结构强度。而在膨胀时刻首先挖除部分外侧方沟槽体,由于此时挖除方沟槽体相较容易,且挖除期间产生的应力也较小,因此对于预留部分方沟槽体结构的破坏,以及通过该预留部分方沟槽体横向传导至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化也相对较小,使得土体内方沟槽体的强度得以维持。
另一方面,在采用膨胀混凝土的基础上,依托其膨胀扩散产生的周向应力使得土体内部方沟槽体的强度得以增强。此外,预留部分方沟槽体于土体外侧,使得其与土体内部方沟槽体在结构仍然保持一个近乎完整的实心槽体形状,尤其是土体内部方沟槽体中的混凝土的膨胀收缩不会受到明显影响。这是由于随着土体内方沟槽体中混凝土的持续凝结,凝结后期(例如终凝阶段)混凝土可塑性逐渐消失,在开始产生强度或是具有一定强度之时,若遇较强外力产生结构损伤则无法自行闭合,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会影响结构稳定,使得主道路30的行车安全受到危及,而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则能有效抵消部分挖除产生的周向应力,该部分应力于预留部分方沟槽体内释放。
进一步地,待外侧部分方沟槽体沿竖向被完全挖除后,再挖除预留部分的方沟槽体。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挖除既有的第一雨水方沟10时,需要在第一雨水方沟10沟渠内部注入混凝土拌和料使其凝结成形,以将第一雨水方沟10填充为实心结构,这是考虑到由于第一雨水方沟10部分结构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故第一雨水方沟10的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的至少部分结构具有一定承托作用,若直接挖除第一雨水方沟10,在破除位于主道路30朝向第一方向一侧的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时,因盖板部分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故破除对外部分盖板时产生的机械作用力会影响内侧盖板的稳固性,且由于盖板下方并无相应承托结构,致使破除外侧盖板之时的机械作用力将导致内侧盖板与主道路30下方岩土体间的嵌合松动。
其次,对于盖板的断裂部位,即盖板里外两部分的连接点而言,由该连接点沿水平两侧延伸的盖板的受力状态并不一致,即,在破除过程中位于该连接点与主道路30下方之间的盖板将承受着其上方岩土体的重力以及外部盖板破碎或断裂时,由该连接点沿横向传导至岩土体内侧盖板之上的破碎力,且该破碎力是在破除外侧盖板之时,因盖板内部大量蓄积的压缩势能或拉伸势能而引起,当外部盖板于该断裂点与内侧盖板产生断裂之时,将会把该部分蓄积的能量传导至内部盖板上,导致内侧盖板也存在断裂的风险,加之内侧盖板上方岩土体的重力压迫以及其下方无任何承托结构,使得该盖板很有可能以连接点为中心而发生对折断裂,尤其是盖板连接点的上方还承载着边坡岩土体的重压,而当上方边坡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之时,尤其是当倾斜角度增大或减小时,该连接点处的承受的外部载荷将导致两侧盖板的受力状态的差异性被进一步放大,具体地,当边坡近似竖直坡体时,上方岩土体对于该连接点的作用力更趋向于岩土体自身的重力,同时位于该连接点第一方向一侧的外侧盖板的承受着挖掘设备的破碎力,而位于该连接点第二方向一侧的内侧盖板则承受上方岩土体的重力,由外侧盖板通过连接点传导的破碎力;而当边坡朝向第二方向倾斜时,边坡岩土体沿坡道方向的分力变小,而垂直于坡道方向的分力增大,该连接点受到斜向的重力载荷将增大,致使该连接点两侧盖板的受力差异进一步增大。
进一步地,破除外侧盖板时所产生的受力偏差会导致主道路30下方岩土体的松动,且由于盖板下方空洞而无多余承托结构,仅依靠沟渠两侧的侧板进行支撑,因此直接破除盖板很可能会造成主道路30下方塌陷,进而影响道路行车安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雨水方沟10的沟渠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以将待挖除部分的第一雨水方沟10构造为实心结构,能够有效加强待破除的第一雨水方沟10的结构稳固性,从而加强第一雨水方沟10至少部分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的方沟结构对于其上方岩土体以及主道路30路面的承托作用,使得在破除既有的至少部分位于岩土体外侧的第一雨水方沟10的顶部盖板以及沟渠渠体之时,不会影响位于主道路30下方岩土体内的至少部分第一雨水方沟10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减小盖板连接点对于内侧盖板强度的影响,且将内侧盖板下方的沟渠用混凝土拌和料填充,使其下方具备一定承托能力,从而加强在破除第一雨水方沟10外侧的方沟结构时对主道路30下方岩土体的承托能力,以保证主道路30的行车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Claims (10)
1.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用于破除基槽(40)内的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该第一雨水方沟(10)至少部分地嵌入于主道路(30)下方岩土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分别在所述基槽(40)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侧施做钢板桩支护(2)和挂网锚喷支护(4);
开挖基槽(40)至既有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并于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处破洞;
通过破洞产生的洞口向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内部填充混凝土拌和料;
待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填充完毕且其凝结强度达到预设时刻之时,从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开始凿除,并持续开挖至基槽(40)槽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处破洞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基槽(40)靠近钢板桩支护(2)的一侧施做导流管(6),以通过所述导流管(6)完成积水临排任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破除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盖板之后,还包括:
待所述挂网锚喷支护(4)搭建完工后,继续破除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支护(2)的规格尺寸是由基槽(40)的开挖深度和/或宽度来决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网锚喷支护(4)配置在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槽(40)的内支撑采用型钢加钢管支撑和/或钢围檩(5)加钢管支撑的支撑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破除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底板并持续开挖基槽(40)至槽底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基槽(40)内施做第二雨水方沟(20),所述第二雨水方沟(20)配置在所述第一雨水方沟(10)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彼此相向的两个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围檩(5)采用工字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沟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9972.6A CN114525838B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9972.6A CN114525838B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25838A CN114525838A (zh) | 2022-05-24 |
CN114525838B true CN114525838B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1624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79972.6A Active CN114525838B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25838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35989A (en) * | 1968-09-26 | 1971-06-16 | Giken Kogyo Kk | Method of demolishing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
JPH11336338A (ja) * | 1998-05-28 | 1999-12-07 | Kumagai Gumi Co Ltd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解体方法 |
JP2001220989A (ja) * | 2000-02-09 | 2001-08-17 | Taisei Corp | 内空断面を有す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改修工法 |
CN107740596A (zh) * | 2017-11-30 | 2018-02-27 |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被钻进的地下结构物非明挖拆除施工方法 |
JP2019031856A (ja) * | 2017-08-09 | 2019-02-28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補強方法、及び解体方法 |
CN110206339A (zh) * | 2019-06-14 | 2019-09-06 |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顶管穿越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
CN209816585U (zh) * | 2019-04-01 | 2019-12-20 | 天津达胜琦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道路铺设结构 |
CN112196059A (zh) * | 2020-09-28 | 2021-01-08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雨水管道施工方法 |
-
2022
- 2022-02-25 CN CN202210179972.6A patent/CN1145258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35989A (en) * | 1968-09-26 | 1971-06-16 | Giken Kogyo Kk | Method of demolishing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
JPH11336338A (ja) * | 1998-05-28 | 1999-12-07 | Kumagai Gumi Co Ltd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解体方法 |
JP2001220989A (ja) * | 2000-02-09 | 2001-08-17 | Taisei Corp | 内空断面を有す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改修工法 |
JP2019031856A (ja) * | 2017-08-09 | 2019-02-28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補強方法、及び解体方法 |
CN107740596A (zh) * | 2017-11-30 | 2018-02-27 | 中建三局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被钻进的地下结构物非明挖拆除施工方法 |
CN209816585U (zh) * | 2019-04-01 | 2019-12-20 | 天津达胜琦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道路铺设结构 |
CN110206339A (zh) * | 2019-06-14 | 2019-09-06 |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顶管穿越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
CN112196059A (zh) * | 2020-09-28 | 2021-01-08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雨水管道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地铁8号线暗挖车站下穿热力小室上穿地铁6号线的风险控制;王红伟;;铁道建筑技术(06);全文 * |
浅析海口市老城区积水点改造与施工;陈小梅;林妮;;给水排水技术动态(04);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25838A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2325B (zh) | 一种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方法 | |
CN101092850A (zh) | 一种建筑物或古建筑物/群整体顶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797769B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532957B (zh) | 原有建筑增设地下室逆作施工方法 | |
CN211228591U (zh) |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防护结构 | |
CN109667262B (zh) | 一种岩溶落水洞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22233162A1 (zh) | 一种弃渣场地表水入渗导排及整体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238174U (zh) | 旧路改造深层病害复合式微型桩加固结构 | |
CN101824825B (zh) | 一种深基坑明挖施工方法 | |
CN101215840A (zh) | 飞机式基础加固予力工法 | |
CN114032916A (zh) | 一种临山体的基坑内支撑拆除方法 | |
CN114525838B (zh) | 一种现况雨污合流方沟拆除方法 | |
CN113047351A (zh) | 一种既有挡土墙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117959B (zh) |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 |
CN109811612B (zh) | 冲沟处理永临结合便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20020022446A (ko) | 흙 댐의 숭상 축조공법 | |
CN206916773U (zh) | 深厚超软土先预压后开挖泡沫混凝土轻质挡墙 | |
CN111827705A (zh) | 既有地下车库内扩建井桶状地下车库的方法 | |
KR20120003372A (ko) | 콘크리트 침목을 이용하여 축조된 옹벽, 계단형 옹벽 및 옹벽 축조방법 | |
CN205502070U (zh) | 一桩二用地下廊道结构 | |
CN210857264U (zh) | 一种公路重力式挡土墙加固结构 | |
CN210122735U (zh) | 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 | |
CN209816896U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 | |
CN208777319U (zh) | 一种适用于土壤质量保持的堆土场结构 | |
CN218911468U (zh) | 一种可让压的膨胀土高陡边坡用抢险修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