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4904B -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4904B
CN114524904B CN202210417575.8A CN202210417575A CN114524904B CN 114524904 B CN114524904 B CN 114524904B CN 202210417575 A CN202210417575 A CN 202210417575A CN 114524904 B CN114524904 B CN 114524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arge
initiator
dispersant
dispers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75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4904A (zh
Inventor
郑江波
夏彤
李智康
张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75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4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0Redox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丙烯酰胺、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无机盐、阳离子单体、增链剂、增效剂、掩蔽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和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均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且不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粘均分子量、离子度均不同;在氮气气氛下,向所述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所述絮凝剂。本发明制备的絮凝剂能够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快速沉降,泥水分离界面清晰,浊度低,COD去除率高,且絮凝后残留物对环境无害。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其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而且还含有各类重金属污染物,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效的处理。
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危害性大,且受到垃圾成分、场地气候条件、场地的水文地质降雨条件、填埋条件及时间的影响,导致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变化规律复杂,进而增大了处理难度。同时,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运营后可能会因处理工艺、水质变化、出水水量等原因,而导致原有配套的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实际运营需求,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前期絮凝处理对于配套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向垃圾渗滤液中加入絮凝剂可以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氨氮,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近年来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主要有铁盐、铝盐、聚丙烯酰胺(PAM)等。例如黄俊标研究了不同复合化学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对比分析,通过聚合氯化铝(PAC)与PAM的复配,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OD最大去除率为70.4%;池明霞以氯化铝、双氰胺、甲醇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81%。但这些絮凝剂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仍较差,不能使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快速凝结沉降,COD去除率也较低,从而给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具有支化结构,能够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快速沉降,泥水分离界面清晰,浊度低,COD去除率高,且絮凝后残留物对环境无害。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酰胺、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无机盐、阳离子单体、增链剂、增效剂、掩蔽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
其中,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和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均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且不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粘均分子量、离子度均不同;
(2)在氮气气氛下,向所述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所述絮凝剂。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30000~5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0~80万,离子度为70~90%;
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10000~2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10万,离子度为45~55%;
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5000~7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0.5~1万,离子度为20~30%。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所述增链剂为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
所述增效剂为膨润土或硅藻土;
所述掩蔽剂为乙二胺、聚乙二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铵和硫酸钠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引发剂包括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
更优先地,所述无机盐中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三者的质量之比为3:6:1。
更优选地,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或过氧化氢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
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与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的质量比为(0.05~0.12):(0.2~1)。
优选地,步骤(1)中还包括:将所述反应介质的pH调节至4.0-4.2。
优选地,在步骤(2)中,将所述反应介质于25~30℃下引发聚合反应,并反应5~6h。
更优选地,在步骤(1)中,采用醋酸对所述反应介质的pH进行调节。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2)包括:在氮气气氛下,向所述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反应3~5h后加入无机盐,然后继续反应1~3h,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所述絮凝剂。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无机盐与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无机盐的质量比为4:1。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一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15~2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
优选地,制备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20~4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00~225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31~778份,链转移剂0.01~0.05份,第一引发剂0.03~0.075份。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所述第一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1~2.5)。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二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0~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
优选地,制备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甲基丙烯酰胺100~12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5~150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26~773份,链转移剂0.1~0.5份,第二引发剂0.06~0.11份。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所述第二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4~7):(2~4)。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三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5~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
优选地,制备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乙基丙烯酰胺140~16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67~100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36~791份,链转移剂1~5份,第三引发剂0.12~0.2份。
优选地,所述第三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所述第三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0.7~1):(0.5~1)。
优选地,所述疏水单体为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链转移剂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去离子水和乙醇的复配物。
更优选地,所述复配物的复配比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水:乙醇=2:3:6:1。
优选地,制备所述絮凝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50~8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20~3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30~5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15~25份,无机盐150~200份,阳离子单体100~150份,增链剂2~4份,增效剂10~15份,掩蔽剂0.1~1份,去离子水450~650份,复合引发剂0.25~1.12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中,所述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的粘均分子量≥1000万,表观粘度≤1000mPa·s。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分散聚合方法,以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增链剂、增效剂、掩蔽剂为主要聚合原料,采用三种不同分子量及不同离子度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具有支化结构的环保型絮凝剂。该絮凝剂通过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作用于垃圾渗滤液中的胶体颗粒形成紧密均匀的絮体,能够实现快速沉降,且絮团含水量低,泥水分离界面清晰,浊度低,COD去除率高(最高可达97.8%),能更大程度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且絮凝后残留物对环境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更加环保。
(2)本发明通过制备三种不同离子度、不同分子量的电荷分散剂,从而在制备絮凝剂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絮凝剂“核”的均匀分散,减少絮凝剂之间的团聚,使反应过程更加平稳,而且反应完成后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离子度、分子量的分散剂能够全面地对垃圾渗滤液中不同粒度、不同形态的悬浮微粒进行絮凝、沉降,使渗滤液的浊度更低、沉降速度更快。
(3)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入增链剂,增强了絮凝剂的支化结构,使得絮凝剂分子链中存在较多大侧臂结构,因而絮凝剂具有更强的网捕卷扫效果,絮团更紧实。此外,通过加入增效剂,借助增效剂的空间大体积结构与有机分子链部分的静电斥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分子链缠结的问题;同时,由于增效剂具有强吸附性、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耐酸、耐碱及绝缘等特性,因此对垃圾渗滤液有极好的吸附净化效果,更能有效吸附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酰胺、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无机盐、阳离子单体、增链剂、增效剂、掩蔽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
其中,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和第三电荷分散剂均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且不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粘均分子量、离子度均不同;
(2)在氮气气氛下,向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制备絮凝剂时加入了三种不同表观粘度、不同粘均分子量以及不同离子度的电荷分散剂,不仅促进了分散聚合过程中絮凝剂“核”的均匀分布,减少了絮凝剂之间的团聚,使该絮凝剂的反应过程更加平稳,还能在反应完成后借助存在的不同离子度、分子量的分散剂能够全面地对垃圾渗滤液中不同粒度、不同形态的悬浮微粒进行絮凝、沉降,使渗滤液的浊度更低、沉降速度更快。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水包水的合成工艺,不需要油性溶剂、乳化剂,且残余单体含量少,更加环保。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入增链剂,增强了絮凝剂的支化结构,使得絮凝剂分子链中存在较多大侧臂结构,因而絮凝剂具有更强的网捕卷扫效果,絮团更紧实。此外,通过加入增效剂,借助增效剂的空间大体积结构与有机分子链部分的静电斥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分子链缠结的问题;同时,由于增效剂具有强吸附性、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耐酸、耐碱及绝缘等特性,因此对垃圾渗滤液有极好的吸附净化效果,更能有效吸附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在本发明中,因为氧气作为阻聚剂,会影响聚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所以在氮气气氛下进行聚合。具体地,在加入复合引发剂进行聚合前,还需要通入氮气30~40min,以去除氧气,确保聚合反应正常进行。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增链剂为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
增效剂为膨润土或硅藻土;
掩蔽剂为乙二胺、聚乙二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入掩蔽剂以生成络合物,消除干扰离子,以避免干扰离子影响聚合反应。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铵和硫酸钠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引发剂包括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无机盐中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三者的质量之比为3:6:1。
由于不同无机盐条件下聚合物分子链的析出时间不同,分子链长度也不同,经实验证实,本发明采用此复配比的无机盐能保证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链长度和适宜的反应时间,同时保证聚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或过氧化氢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
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偶氮类引发剂与氧化还原引发剂的质量比为(0.05~0.12):(0.2~1)。
在本发明中,复合引发剂能够借助氧化还原引发剂低温下引发聚合反应释放的热量促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从而使偶氮类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持续引发聚合反应,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中还包括:将反应介质的pH调节至4.0-4.2(例如,可以为4.0、4.1或4.2)。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醋酸对反应介质的pH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中,通过调节pH既能抑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提高絮凝效果;同时又能避免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影响引发剂的分解速率,保证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将反应介质于25~30℃(例如,可以为25℃、26℃、28℃或30℃)下引发聚合反应,并反应5~6h(例如,可以为5h、5.5h或6h)。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包括:在氮气气氛下,向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反应3~5h(例如,可以为3h、3.5h、4h、4.5h或5h)后加入无机盐,然后继续反应1~3h(例如,可以为1h、1.5h、2h、2.5h或3h),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中加入的无机盐与步骤(2)中加入的无机盐的质量比为4:1。
在本发明中,经实验证实,无机盐影响所制备的聚合物的分子链长度以及产品状态。由于合成的聚合物达到一定长度后会在无机盐中析出,分两次加入无机盐可保证聚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高的分子量,也能保证聚合后产品状态及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得到的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的粘均分子量≥1000万,表观粘度≤1000mPa·s。即包括步骤(2)经聚合反应得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在内的整个体系为本发明的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第一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一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15~20℃(例如,可以为15℃、18℃或2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例如,可以为3h、3.5h或4h)后,得到第一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备第一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20~40份(例如,可以为20份、25份、30份、35份或4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00~225份(200份、202份、205份、210份、215份、220份或225份),疏水单体2~4份(例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或4份),去离子水731~778份(例如,可以为731份、735份、740份、745份、750份、755份、760份、765份、770份、775份或778份),链转移剂0.01~0.05份(例如,可以为0.01份、0.02份、0.03份、0.04份或0.05份),第一引发剂0.03~0.075份(例如,可以为0.03份、0.04份、0.05份、0.06份、0.07份或0.075份)。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1~2.5)(例如,可以为2:1、3:1、4:1、5:1、2:1.5、3:1.5、4:1.5、5:1.5、1:1、3:2、5:2、2:2.5、3:2.5或4:2.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将丙烯酰胺20~4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00~225份、疏水单体2~4份加入去离子水731~778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约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01~0.05份和过硫酸铵0.02~0.05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40min(例如,可以是30min、35min或40min)后,再于15~2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1~0.025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得到第一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30000~50000mPa·s(例如,可以为30000mPa·s、32000mPa·s、35000mPa·s、36000mPa·s、38000mPa·s、40000mPa·s、42000mPa·s、45000mPa·s、46000mPa·s、48000mPa·s或5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0~80万(例如,可以为60万、62万、64万、65万、66万、68万、70万、72万、74万、75万、76万、78万或80万),离子度为70~90%(例如,可以为70%、72%、74%、75%、76%、78%、80%、82%、84%、85%、86%、88%或90%)。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第二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二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0~30℃(例如,可以为20℃、22℃、25℃、28℃或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例如,可以为3h、3.5h或4h)后,得到第二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备第二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甲基丙烯酰胺100~120份(100份、102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5~150份(125份、130份、135份、140份、145份或150份),疏水单体2~4份(例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或4份),去离子水726~773份(例如,可以为726份、730份、735份、740份、745份、750份、755份、760份、765份、770份773份),链转移剂0.1~0.5份(例如,可以为0.1份、0.2份、0.3份、0.4份或0.5份),第二引发剂0.06~0.11份(例如,可以为0.06份、0.07份、0.08份、0.09份、0.1份或0.11份)。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4~7):(2~4)(例如,可以为2:1、4:3、1:1、5:2、5:3、5:4、3:1、3:2、7:2、7:3或7: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100~12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5~150份、疏水单体2~4份加入去离子水726~773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约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1~0.5份和过硫酸铵0.04~0.07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40min(例如,可以是30min、35min或40min)后,再于20~3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2~0.04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得到第二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10000~20000mPa·s(例如,可以为10000mPa·s、11000mPa·s、12000mPa·s、13000mPa·s、14000mPa·s、15000mPa·s、16000mPa·s、17000mPa·s、18000mPa·s、19000mPa·s或2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10万(例如,可以为6万、6.2万、6.5万、6.8万、7万、7.2万、7.5万、7.8万、8万、8.2万、8.5万、8.8万、9万、9.2万、9.5万、9.8万或10万),离子度为45~55%(例如,可以为45%、46%、48%、50%、52%或55%)。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第三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三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5~30℃(例如,可以为25℃、28℃或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例如,可以为3h、3.5h或4h)后,得到第三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备第三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乙基丙烯酰胺140~160份(例如,可以为140份、145份、150份、155份或16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67~100份(例如,可以为67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或100份),疏水单体2~4份(例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或4份),去离子水736~791份(例如,可以为736份、740份、745份、750份、755份、760份、765份、770份、775份、780份、785份、790份或791份),链转移剂1~5份(例如,可以为1份、2份、3份、4份或5份),第三引发剂0.12~0.2份(例如,可以为0.12份、0.14份、0.15份、0.16份、0.18份或0.2份)。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引发剂中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0.7~1):(0.5~1)(例如,可以为7:5、8:5、9:5、2:1、0.7:1、0.8:1、0.9:1或1: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140~16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67~100份、疏水单体2~4份加入去离子水736~791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约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1~5份和过硫酸铵0.07~0.1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40min(例如,可以是30min、35min或40min)后,再于25~3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5~0.1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得到第三电荷分散剂。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5000~7000mPa·s(例如,可以为5000mPa·s、5200mPa·s、5500mPa·s、5600mPa·s、5800mPa·s、6000mPa·s、6200mPa·s、6500mPa·s、6600mPa·s、6800mPa·s或7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0.5~1万(例如,可以为0.5万、0.6万、0.7万、0.8万、0.9万或1万),离子度为20~30%(例如,可以为20%、22%、24%、25%、26%、28%或30%)。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疏水单体为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种即为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电荷分散剂制备过程中均加入了疏水单体,一方面该疏水单体可以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起到协助分散的作用;另一发明,疏水单体在聚合物分子链中的作用是:借助疏水基团的排斥作用,使最终制备的絮凝剂在水中充分伸展,整个分子呈网状结构,从而达到很好的网捕作用。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链转移剂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去离子水和乙醇的复配物。
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复配物的复配比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水:乙醇=2:3:6:1。
在本发明中,以上述复配物作为链转移剂,能够优化所制备的絮凝剂的分子量和溶解速度,使水包水型聚合物既有较高的分子量,也有较快的溶解速度,从而充分发挥絮凝剂的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
综上,在本发明中,所制备的上述三种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与分子量和离子度有一定关系,且分子量越大,离子度越高,表观粘度相应增大;其中,表观粘度主要是通过控制链转移剂的用量进行控制的。同时,这三种电荷分散剂均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通过限定其表观粘度、分子量,使其溶解速度较快,且使得通过分散聚合形成的聚合物链能够及时析出,并迅速吸附分散电荷分散剂,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能够有效控制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体系粘度,避免因体系粘度暴增导致凝胶;通过限定其离子度,使最终制备的絮凝剂能全面地对垃圾渗滤液中不同粒度、不同形态的悬浮微粒进行絮凝、沉降,使渗滤液的浊度更低、沉降速度更快。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备絮凝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50~80份(例如,可以为50份、52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或8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20~30份(例如,可以为20份、22份、25份、28份或3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30~50份(例如,可以为30份、32份、35份、40份、45份、48份或5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15~25份(例如,可以为15份、16份、18份、20份、22份或25份),无机盐150~200份(例如,可以为150份、152份、155份、160份、165份、170份、175份、180份、185份、190份、195份或200份),阳离子单体100~150份(例如,可以为100份、105份、110份、115份、120份、125份、130份、135份、140份、145份或150份),增链剂2~4份(例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或4份),增效剂10~15份(例如,可以为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掩蔽剂0.1~1份(例如,可以为0.1份、0.2份、0.5份、0.8份或1份),去离子水450~650份(例如,可以为450份、455份、450份、480份、500份、520份、550份、580份、600份、620份或650份),复合引发剂0.25~1.12份(例如,可以为0.25份、0.5份、0.75份、1份、1.05份、1.1份或1.12份)。
更具体地,当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制备絮凝剂时,还包括采用醋酸的质量份数为0.1~3份(例如,可以为0.1份、0.2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或3份);即制备絮凝剂时,所采用的丙烯酰胺与醋酸的质量比为(50~80):(0.1~3)。
在本发明中,经实验证实,通过将丙烯酰胺、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阳离子单体等原料配比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才能使制备的絮凝剂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快速沉降,且具有浊度低和COD去除率高(高达97.8%)的特点。若加入过少的第一电荷分散剂,则会出现未形成水包水乳液,聚合物未完全析出的情况;若加入过少的第二电荷分散剂,则会导致沉降速率变慢,且COD去除率较高;同样若加入过少的第三电荷分散剂,则会导致所制备的絮凝剂的表观粘度较大、流动性差等问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包括:在氮气气氛下,向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反应4h后加入无机盐,然后继续反应2h,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步骤(1)中加入的无机盐与步骤(2)中加入的无机盐的质量比为4:1。具体地,例如,制备絮凝剂所用到的无机盐的重量份数为200份,则步骤(1)中加入的无机盐为160份,步骤(2)中加入的无机盐为4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对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均以重量份数来表示制备过程中所用到的原料的质量;其中,链转移剂为复配比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水:乙醇=2:3:6:1的复配物,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均购自重庆睿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增链剂为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无机盐是质量之比为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3:6:1的混合物;复合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
电荷分散剂的制备:
第一电荷分散剂A1的制备:将丙烯酰胺2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25份、疏水单体(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2份加入去离子水753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05份和过硫酸铵0.03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2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2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一电荷分散剂A1,其表观粘度为373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6.8万,离子度为90%。
第一电荷分散剂A2的制备:将丙烯酰胺4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00份、疏水单体(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4份加入去离子水756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03份和过硫酸铵0.02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15℃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1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一电荷分散剂A2,其表观粘度为45200mPa·s,粘均分子量为72.3万,离子度为80%。
第二电荷分散剂B1的制备: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10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50份、疏水单体(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2份加入去离子水748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1份和过硫酸铵0.04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22℃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2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二电荷分散剂B1,其表观粘度为18420mPa·s,粘均分子量为8.7万,离子度为54.5%。
第二电荷分散剂B2的制备: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12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5份、疏水单体(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3份加入去离子水752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0.5份和过硫酸铵0.07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28℃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4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二电荷分散剂B2,其表观粘度为11750mPa·s,粘均分子量为6.5万,离子度为45%。
第三电荷分散剂C1的制备: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14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100份、疏水单体(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3份加入去离子水757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5份和过硫酸铵0.1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3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1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三电荷分散剂C1,其表观粘度为5270mPa·s,粘均分子量为0.55万,离子度为30%。
第三电荷分散剂C2的制备: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16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67份、疏水单体(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4份加入去离子水773份中并搅拌混匀,采用HCl调节体系pH为3.5,然后再加入链转移剂1份和过硫酸铵0.07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0min后,再于3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5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得到粘稠转液体即为第三电荷分散剂C2,其表观粘度为6890mPa·s,粘均分子量为0.91万,离子度为20%。
实施例1
将丙烯酰胺5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A1 2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B1 3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C1 15份、无机盐120份、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00份、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2份、增效剂(膨润土)10份、掩蔽剂(乙二胺)0.1份加入去离子水623份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加入醋酸0.3份将该反应介质的pH调节为4.0,然后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2份和过硫酸铵0.03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40min后,于25℃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2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后再加入无机盐30份,再反应2h,得到白色液体即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实施例2
将丙烯酰胺6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A1 23份、第二电荷分散剂B2 35份、第三电荷分散剂C2 18份、无机盐128份、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15份、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3份、增效剂(硅藻土)12份、掩蔽剂(聚乙二胺)0.3份加入去离子水574份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加入醋酸0.5份将该反应介质的pH调节为4.1,然后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4份和过硫酸铵0.05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40min后,于26℃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3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后再加入无机盐32份,再反应2h,得到白色液体即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实施例3
将丙烯酰胺7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A2 26份、第二电荷分散剂B2 4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C1 20份、无机盐144份、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30份、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4份、增效剂(硅藻土)14份、掩蔽剂(三乙醇胺)0.6份加入去离子水516份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加入醋酸1份将该反应介质的pH调节为4.2,然后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6份和过硫酸铵0.07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40min后,于28℃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3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后再加入无机盐36份,再反应2h,得到白色液体即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实施例4
将丙烯酰胺8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A2 3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B1 5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C2 25份、无机盐160份、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0份、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4份、增效剂(膨润土)15份、掩蔽剂(三乙醇胺)1份加入去离子水450份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加入醋酸2份将该反应介质的pH调节为4.2,然后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1份和过硫酸铵0.08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40min后,于20℃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4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4h后再加入无机盐40份,再反应2h,得到白色液体即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未加入第一电荷分散剂A1,但代替加入了20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643份。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未加入第二电荷分散剂B1和第三电荷分散剂C1,但代替加入了45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668份。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未加入第三电荷分散剂C1,但代替加入了15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638份。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电荷分散剂时均未加入疏水单体:即制备第一电荷分散剂A1时未加入疏水单体,但代替加入了2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755份;即制备第二电荷分散剂B1时未加入疏水单体,但代替加入了2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750份;即制备第三电荷分散剂C1时未加入疏水单体,但代替加入了3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760份。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第一电荷分散剂A1时,链转移剂为5份,所得到的第一电荷分散剂A1的表观粘度为6140mPa·s,粘均分子量为0.72万,离子度为90%。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未加入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但代替加入了2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625份。
对比例7
对比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未加入增效剂(膨润土),但代替加入了10份去离子水,即去离子水为633份。
对比例8
对比例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使用的无机盐为氯化钠。
对比例9
对比例9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制备絮凝剂时一次性加入无机盐;
具体地,将丙烯酰胺5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A1 2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B1 3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C1 15份、无机盐150份、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00份、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2份、增效剂(膨润土)10份、掩蔽剂(乙二胺)0.1份加入去离子水623份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加入醋酸0.3份将该反应介质的pH调节为4.0,然后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2份和过硫酸铵0.03份后,转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40min后,于25℃下加入亚硫酸氢钠0.02份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6h后,得到白色液体即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剂。
将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9得到的絮凝剂作为试样,并用水配制成浓度为2‰的絮凝剂水溶液后使用,用于处理取自东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对采用实施例1至4和对比例1至9得到的絮凝剂按照如下评价标准进行性能评价测试:
COD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828-2017《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进行测定;
浊度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1075-2019《水质 浊度的测定 浊度计法》进行测定;
悬浮物含量按照国家标准GB 11901-89《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进行测定;
絮团含水率按照烘干称重法对分离的絮团进行含水率测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按照上述方法测得的取自东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的初始COD为5347mg/L,浊度3215NTU,悬浮物含量为4310mg/L。
表1
Figure 127331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575630DEST_PATH_IMAGE002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未分散”是指聚合反应结束后未形成水包水的乳液,聚合物未完全析出;“-”是指由于未使用未分散的絮凝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故并不存在对应的数据。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制备的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通过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作用与垃圾渗滤液中的胶体颗粒形成紧密均匀的絮体,进行快速沉降,絮团含水量低,泥水分离界面清晰,浊度低,COD去除率高,能够使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含量达到98.9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浊度控制在5NTU以内,絮团的含水率控制在55%以内。通过对比例1至3和实施例1可以发现,不加入第一电荷分散剂时,会出现所制备的絮凝剂未形成水包水乳液,聚合物未完全析出的情况;不加入第二电荷分散剂和第三电荷分散剂时,同样会出现未形成水包水乳液,聚合物未完全析出的情况;不加入第三电荷分散剂,则会导致所制备的絮凝剂的表观粘度较大、流动性差,进而导致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后的悬浮物去除率较低,絮团含水率较高、浊度高且COD去除率较低。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5可以发现,第一电荷分散剂的粘度降低,分子量降低,虽然电荷并未发生变化(即离子度并未改变),但仍使得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分散效果以及分子链的基团分布受到影响,宏观上影响到聚合物的表观粘度、分子量以及状态,进而影响了所制备的絮凝剂的性能,导致处理后的悬浮物去除率较低,絮团含水率较高、浊度高且COD去除率较低。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4、对比例6至9可以发现,疏水单体、增连接、增效剂、无机盐的种类及加入时间均会影响得到的絮凝剂的评价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得到的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能够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快速沉降,泥水分离界面清晰,浊度低,COD去除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酰胺、第一电荷分散剂、第二电荷分散剂、第三电荷分散剂、无机盐、阳离子单体、增链剂、增效剂、掩蔽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得到反应介质,将所述反应介质的pH调节至4.0-4.2;
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增链剂为1,7-二乙烯基-八甲基四硅氧烷;所述增效剂为膨润土或硅藻土;所述掩蔽剂为乙二胺、聚乙二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和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均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且不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粘均分子量、离子度均不同;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铵和硫酸钠的混合物;
制备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20~40份,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00~225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31~778份,链转移剂0.01~0.05份,第一引发剂0.03~0.075份;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30000~5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0~80万,离子度为70~90%;
制备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甲基丙烯酰胺100~120份,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5~150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26~773份,链转移剂0.1~0.5份,第二引发剂0.06~0.11份;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10000~20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6~10万,离子度为45~55%;
制备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N,N二乙基丙烯酰胺140~160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67~100份,疏水单体2~4份,去离子水736~791份,链转移剂1~5份,第三引发剂0.12~0.2份;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的表观粘度为5000~7000mPa·s,粘均分子量为0.5~1万,离子度为20~30%;
所述疏水单体为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2)在氮气气氛下,向所述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所述絮凝剂;
所述步骤(2)包括:在氮气气氛下,向所述反应介质中加入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在反应3~5h后加入无机盐,然后继续反应1~3h,得到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所述絮凝剂;其中,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无机盐与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无机盐的质量比为4:1;
制备所述絮凝剂所用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酰胺50~80份,第一电荷分散剂20~30份,第二电荷分散剂30~50份,第三电荷分散剂15~25份,无机盐150~200份,阳离子单体100~150份,增链剂2~4份,增效剂10~15份,掩蔽剂0.1~1份,去离子水450~650份,复合引发剂0.25~1.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引发剂包括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盐中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三者的质量之比为3:6:1;和/或
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或过氧化氢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
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与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的质量比为(0.05~0.12):(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将所述反应介质于25~30℃下引发聚合反应,并反应5~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采用醋酸对所述反应介质的pH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一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15~2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一电荷分散剂;
所述第一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1~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二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0~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二电荷分散剂;
所述第二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4~7):(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N,N二乙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疏水单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链转移剂和第三引发剂,并在氮气气氛中于25~30℃下引发聚合反应,经反应3~4h后,得到所述第三电荷分散剂;
所述第三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0.7~1):(0.5~1)。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转移剂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去离子水和乙醇的复配物;复配比为甲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水:乙醇=2:3:6:1。
10.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中,所述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的粘均分子量≥1000万,表观粘度≤1000mPa·s。
CN202210417575.8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524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7575.8A CN114524904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7575.8A CN114524904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904A CN114524904A (zh) 2022-05-24
CN114524904B true CN114524904B (zh) 2022-07-08

Family

ID=8162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7575.8A Active CN114524904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4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3547B (zh) * 2022-06-17 2022-09-02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97363B (zh) * 2022-09-06 2022-12-06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5675A (en) * 1979-12-14 1981-07-01 Hoechst France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s in powder form
CN101050050A (zh) * 2007-03-30 2007-10-10 重庆大学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
CN101314626A (zh) * 2008-07-16 2008-12-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5675A (en) * 1979-12-14 1981-07-01 Hoechst France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s in powder form
CN101050050A (zh) * 2007-03-30 2007-10-10 重庆大学 一种阳离子污泥脱水剂的合成方法
CN101314626A (zh) * 2008-07-16 2008-12-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904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24904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Ma et al. Synthesis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by low-pressure UV initiation for turbidity water flocculation
Zheng et al. UV-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cationic flocculant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ewatering properties
AU710781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queous dispersion polymers
CN100497415C (zh) 一种阳离子型脱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679015B (zh) 一种用于赤泥沉降的含硅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7492A (zh) 反相乳液法制备规则分枝结构的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
CN112723512B (zh) 一种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80155224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1367573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化合物
CN104556335A (zh) 一种接枝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83614B (zh) 一种水分散型硅藻土复合絮凝脱水剂及其应用
CN112897667A (zh) 一种铵盐污水处理絮凝剂
CN109231397B (zh) 一种基于冠醚的造纸废水处理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9842B (zh) 一种化学合成制药高盐高浓废水预处理系统和预处理方法
CN106008798A (zh) 微交联网状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JPS6352527B2 (zh)
JP3702938B2 (ja) 有機凝結剤及び排水の凝集処理方法
CN115353185B (zh) 一种复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其应用
CN110040831B (zh) 一种海藻酸钠-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有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15093512A (zh) 一种油田污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5952593B2 (ja) 廃水処理方法
CN109553170B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7070A (zh)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12093871B (zh)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locculant for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Pledgee: Guangrao County sub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166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Pledgee: Guangrao County sub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166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locculant for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Pledgee: Guangrao County sub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Dongying Beilu Bio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406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