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9831A -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 Google Patents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9831A
CN114509831A CN202111349473.9A CN202111349473A CN114509831A CN 114509831 A CN114509831 A CN 114509831A CN 202111349473 A CN202111349473 A CN 202111349473A CN 114509831 A CN114509831 A CN 114509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layer
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94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旭平
浦川广太郎
星野弘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09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9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了优异的防眩性与低反射率化的防眩防反射片、及用于得到该防眩防反射片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一种防眩防反射片(1),其具备基材(11)、设置在基材(11)的一面侧的防眩层(12)、及设置在防眩层(12)的与基材(11)相反的一侧的防反射层(13),其中,防眩层(12)含有有机填料(121)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

Description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防眩性及低反射率性的防眩防反射片、以及用于层叠防反射层的用途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中,光自外部入射至画面,有时该光发生反射而难以看清显示图像,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显示器的大型化,上述问题的解决成为愈发重要的技术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之一,可列举出使用具有防眩层的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7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除了防眩性以外,从显示图像的可视性的角度出发,还要求反射率低的构件。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了优异的防眩性与低反射率化的防眩防反射片、及用于得到该防眩防反射片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防反射片,其具备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侧的防眩层、及设置在所述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防反射层,该防眩防反射片的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含有有机填料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发明1)。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1),在防眩层的防反射层侧的表面、进而在防反射层的露出面形成来自有机填料的凸结构。其结果,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因上述凸结构发生散射反射,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此外,通过利用高折射率无机颗粒使防眩层高折射率化,防眩层与防反射层的折射率差变大,由此产生反射光的干涉,可实现该防眩防反射片的低反射率化。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防眩层的折射率(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防眩层的折射率为1.53以上,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为1.45以下,所述防眩层与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差为0.08以上(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所述防眩层含有粘结剂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上且500质量份以下(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1~4)中,优选:所述防眩层含有粘结剂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有机填料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发明5)。
在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发明6)。
在上述发明(发明1~6)中,优选:所述防眩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的比为1.5以上且10以下(发明7)。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其具备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侧的防眩层,并在所述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层叠防反射层,该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特征在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0倍的倍率从所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横12μm×纵9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个以上的凸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30,000倍的倍率从所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中的1μm×1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0个以上的亮点部(发明8)。
在上述发明(发明8)中,优选:所述凸部的直径为0.1μm以上且4.0μm以下(发明9)。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眩防反射片能够兼顾优异的防眩性与低反射率化。此外,通过本发明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能够得到一种可兼顾优异的防眩性与低反射率化的防眩防反射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的概略剖面图。
图2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10,000倍的倍率对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表面进行观察时的图像。
图3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30,000倍的倍率对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表面进行观察时的图像。
附图标记说明
1:防眩防反射片;11:基材;12:防眩层;121:有机填料;122: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3:防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防眩防反射片]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概略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具备基材11、设置在基材11的一面侧的防眩层12、及设置在防眩层12的与基材11相反的一侧的防反射层13。防眩层12含有有机填料121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防反射层13优选具有比防眩层12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
通常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比重大于有机填料121,因此,当形成防眩层12的涂布液(涂膜)中存在有机填料121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时,由于上述的比重差,有机填料121会偏析在防眩层12的防反射层13侧的表层(以下,有时称为“防眩层12的表层”)。由此,在防眩层12的表面、进而在防反射层13的露出面形成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其结果,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因上述凸结构发生散射反射,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此外,通过利用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使防眩层12高折射率化,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差变大,由此产生反射光的干涉,可实现防眩防反射片1的低反射率化。
1.各要素
1-1.防眩层
只要不损害防眩防反射片1所发挥的防眩性及低反射率,则防眩层12可以为具有其他功能的层。例如,防眩层12可以为硬涂层,或者也可以与防反射层13同时为损伤修复层。特别优选防眩层12为赋予防眩防反射片1耐擦伤性的硬涂层。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层12优选由含有有机填料121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防眩组合物形成。除了有机填料121及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以外,防眩组合物通常含有粘结剂树脂,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添加剂等。以下,对防眩层12为硬涂层时的防眩组合物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1)各成分
(1-1)有机填料
作为本实施方案中的有机填料121,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树脂填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填料等)、丙烯酸-苯乙烯类共聚物填料、聚苯乙烯类填料、三聚氰胺类树脂填料、有机硅(silicone)类填料、聚碳酸酯类填料、聚乙烯类填料、苯代三聚氰胺类树脂填料等。其中,优选丙烯酸类树脂填料、聚苯乙烯类填料或三聚氰胺类树脂填料,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填料,特别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填料。这些有机填料易于通过与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比重差而偏向存在于防眩层12的表层,易于发挥优异的防眩性。有机填料121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有机填料121的形状可以为球状等定形,或者也可以为未限定形状的无定形,但优选为因该有机填料121造成的光散射以一定程度呈均匀的球状微粒。
有机填料121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0.7μm以上,特别优选为0.9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由此,在防眩层12的表面、进而在防反射层13的露出面良好地形成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可发挥更优异的防眩性。
此外,有机填料121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由此,可良好地维持防眩防反射片1的机械强度。此外,若有机填料121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下,则在将该防眩防反射片1应用于显示器时,能够良好地显示出精细的图像,可得到优异的高精细性。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通过离心沉降光透法测得。本说明书中的基于离心沉降光透法的平均粒径的测定以如下方式进行:将对1.2g的微粒与98.8g的异丙醇进行充分搅拌而获得的物质作为测定用试样,并使用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HORIBA,LTD.制造,CAPA-700)进行测定。
有机填料121的折射率优选为1.43以上,特别优选为1.4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7以上。此外,有机填料121的折射率优选为1.80以下,更优选为1.70以下,特别优选为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6以下。若有机填料121的折射率在上述范围内,则图像清晰度高。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微粒(有机填料、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折射率为通过以下方式测得的值。将测定对象的微粒放置在载玻片上,在微粒上滴加折射率标准液之后,盖上盖玻片,制作试样。根据JIS K7142:2014的B法,利用显微镜对该试样进行观察,将微粒的轮廓最难以辨认的折射率标准液的折射率作为该微粒的折射率。
此外,优选有机填料121的折射率与得到的防眩层12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小,具体而言,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下,最优选为0.04以下。由此,能够有效抑制上述褪色的产生。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眩组合物中的有机填料12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由此,以良好的密度在防眩层12的表面、进而在防反射层13的露出面形成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可发挥更优异的防眩性。
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眩组合物中的有机填料121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由此,能够将防眩防反射片1的雾度值抑制得较低,能够有效抑制褪色的发生。
(1-2)高折射率无机颗粒
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折射率优选为1.70以上,更优选为1.80以上,特别优选为1.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0以上。由此,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差变大,可得到优异的防反射性。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折射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3.00以下,特别优选为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30以下。
作为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例如可优选列举出由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钽、氧化锌、氧化铪、氧化铈、氧化铌等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微粒(金属氧化物微粒)。在这些微粒中,更优选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粒,特别优选第IV族元素的氧化物微粒,进一步优选氧化锆微粒。
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相比,高折射率无机颗粒(例如,氧化锆微粒)的比重更大,因此能够易于使有机填料121偏析在防眩层12的表层上。并且,与此同时,由于高折射率无机颗粒本身也容易偏析在防眩层12的表层上,因此易于在与防反射层13的界面上产生折射率差。由此,能够使防眩防反射片1的低反射率化更显著。另外,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使用氧化锆微粒时,为了发挥该氧化锆微粒的作用效果,优选不含有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
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优选不为水分散型的微粒,由此,与粘结剂树脂的相容性变高,能够得到不易表现出雾度的膜。
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0nm,更优选为2~500nm,特别优选为3~200nm,进一步优选为5~100nm。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防眩层12的高折射率化,同时能够更易于使有机填料121偏析在防眩层12的表层上。另外,高折射率颗粒的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为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制作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图表并基于该图表以中值粒径D50而测得的值。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眩组合物中的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防眩层12的高折射率化,同时能够更易于使有机填料121偏析在防眩层12的表层上。
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眩组合物中的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的含量优选为5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质量份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防眩防反射片1的强度。
(1-3)粘结剂树脂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使用以往公知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等。作为该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烯烃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ABS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氟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氨基甲酸酯(urethane)类树脂、酚醛类树脂、尿素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不饱和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等。这些粘结剂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形成作为防眩层12的硬涂层时,作为粘结剂树脂,优选使用固化性成分。固化性成分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或热等诱因而进行固化的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热固性成分等。在本实施方案中,从形成的防眩层12的硬度等角度出发,优选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
作为具体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除了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以外,还可列举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聚合物等,其中,优选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及(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两者同时进行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其他类似术语也相同。
作为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2官能度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3官能度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4官能度型;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5官能度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6官能度型等。这些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一方面,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列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多元醇丙烯酸酯类等预聚物。
作为聚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而得到的在两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酯化;或者,使用(甲基)丙烯酸,将在多元羧酸上加成烯化氧而得到的低聚物的末端的羟基酯化。
环氧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甲基)丙烯酸与较低分子量的双酚型环氧树脂或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的环氧乙烷环(oxirane ring)反应而进行酯化。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低聚物酯化。
多元醇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聚醚多元醇的羟基酯化。
以上的预聚物可单独使用一种,可也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4)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本实施方案的防眩组合物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光聚合引发剂、流平剂(leveling agent)、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抗老化剂、热聚合抑制剂、着色剂、折射率调节剂、表面活性剂、储存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消泡剂、有机类填充材料、润湿性改良剂、涂面改良剂、防污剂、抗菌剂、抗病毒剂等。
当防眩组合物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并将紫外线用作活性能量射线时,防眩组合物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防眩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此外,上限值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此外,从良好地在防眩层12的表面形成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的角度出发,防眩组合物优选含有流平剂。作为流平剂,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硅类流平剂、氟类流平剂、丙烯酸类流平剂、乙烯基类流平剂等,其中,从上述效果的角度出发,优选氟类流平剂。另外,流平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氟类流平剂,例如可列举出氟烷基羧酸盐、氟烷基磷酸盐、氟烷基磺酸盐、氟烷基铵盐类、氟烷基环氧乙烷衍生物、氟烯基低聚物衍生物、氟金刚烷衍生物等。从上述效果的角度出发,在这些氟类流平剂中,优选具有金刚烷骨架的氟类化合物,特别优选具有金刚烷骨架的含聚合性官能团的氟类化合物,即特别优选含聚合性基团的含氟金刚烷衍生物。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眩组合物中的流平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质量份以上。此外,上述流平剂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质量份以下。
另外,由于存在发生耐擦伤性下降或与基材的密合性下降的可能性,优选不含分散剂。
(2)防眩层的物性等
防眩层12的折射率优选为1.53以上,更优选为1.55以上,特别优选为1.5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9以上。由此,能够增大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差,能够有效地将防眩防反射片1低反射率化。防眩层12的折射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1.8以下,特别优选为1.7以下。
其中,本说明书中的各层的折射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测定。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PET38T-100”)上形成测定对象的层。对该样本,使用椭偏仪(J.A.Woollam Japan Co.Inc.制造,产品名称“M-2000”),以50°、60°、70°的入射角,在波长为370~1000nm的范围内,测定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偏振光的变化量,由此计算出折射率。另外,防眩层12的折射率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出:对去除了有机填料的层进行上述测定,在测定的折射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有机填料的折射率及掺合量,进行计算。
防眩层12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最优选为4.0μm以上。由此,眩光抑制性及耐擦伤性变得优异。此外,防眩层12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μm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因固化收缩造成的卷曲的产生。
从抑制来自有机填料的凸部数量、使眩光抑制性优异的角度出发,防眩层12的厚度相对于有机填料121的平均粒径的比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此外,从防止来自有机填料的凸部数量变得过少、使防眩性优异的角度出发,该比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1-2.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13优选具有比防眩层12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由此产生反射光的干涉,可实现防眩防反射片1的低反射率化。其结果,在使用了防眩防反射片1的显示器中,能够减少外部光的反射,提高显示图像的可视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防反射层13单独具有防反射性。此时,防反射层13例如可以为多层结构。
只要不损害防眩防反射片1所发挥的防眩性及低反射率,则防反射层13可以为具有其他功能的层。例如,防反射层13可以为耐擦伤性优异的层,或者也可以为伤痕修复层。
本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13优选由含有折射率低于防眩层12的折射率的成分的防反射组合物形成,特别优选由含有低折射率颗粒的防反射组合物形成。防反射组合物通常含有粘结剂树脂,优选除了低折射率颗粒以外还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添加剂等。另外,在本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13中,低折射率颗粒并非为必需成分。例如,可由不含低折射率颗粒的、折射率低的粘结剂树脂(例如,含氟的丙烯酸酯等氟类粘结剂或有机硅树脂等有机硅类粘结剂)形成防反射层13。
(1)各成分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使用作为用于形成防眩层12的防眩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成分而在上文中记载的粘结剂树脂。
作为低折射率颗粒,例如优选使用中空二氧化硅微粒、多孔质二氧化硅微粒等,其中,优选中空二氧化硅微粒。以提高分散性等为目的,中空二氧化硅微粒可经有机物修饰。此外,中空二氧化硅微粒还优选为有机溶胶(胶体状)的形态(中空二氧化硅溶胶)。
中空二氧化硅微粒为在微粒内以开口状态或闭口状态具有细微空隙的微粒。中空二氧化硅微粒由于在上述空隙内填充有气体(空气),因此折射率比较低。因此,通过使用该微粒,能够有效降低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且不会损害防反射层13的透明性。中空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具有独立气泡,也可以具有连续气泡,或者还可以具有独立气泡及连续气泡。
低折射率颗粒的折射率优选为1.35以下,更优选为1.32以下,特别优选为1.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7以下。由此,防反射层13与防眩层12的折射率差变大,可得到优异的防反射性。低折射率颗粒的折射率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1.10以上,特别优选为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3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低折射率颗粒的折射率通过最小偏向角法测得。
从发挥低折射率的角度出发,低折射率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以上,特别优选为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此外,从不阻碍由有机填料121产生的凸结构的角度出发,低折射率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nm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低折射率颗粒的平均粒径通过离心沉降光透法测得。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粘结剂树脂,防反射组合物中的低折射率颗粒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粘结剂树脂,上述含量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低折射率颗粒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易于形成具有所需折射率的防反射层13。此外,可在防反射层13的露出面上良好地形成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可发挥更优异的防眩性。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防反射组合物还可含有与防眩组合物相同的各种添加剂。此外,当防反射层13位于防眩防反射片1的最表面时,还优选防反射组合物含有防污剂。
作为防污剂,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硅类防污剂、氟类防污剂、丙烯酸类防污剂等。在本实施方案中,从不易附着指纹及污垢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氟类防污剂。此外,作为氟类防污剂,优选能够与作为粘结剂树脂的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进行聚合的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氟类树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防反射组合物中的防污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此外,上述防污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2)防反射层的物性等
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4以下,特别优选为1.43以下。由此,能够增大防反射层13与防眩层12的折射率差,能够有效地将防眩防反射片1低反射率化。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1.25以上,特别优选为1.35以上。
防反射层13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更优选为0.03μm以上,特别优选为0.06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μm以上。由此,易于实现低反射率化,同时耐擦伤性也变得优异。此外,防反射层13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下。由此,防眩层12的来自有机填料121的凸结构能够使防反射层13突出,在该防反射层13的露出面上也形成凸结构,进而有效发挥防眩性。
1-3.基材
基材11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具有规定的透明性的树脂膜。作为这样的树脂膜,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玻璃纸、二乙酰纤维素膜、三乙酰纤维素膜、乙酰纤维素丁酸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砜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砜膜、聚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聚酰胺膜、丙烯酸树脂膜、聚氨酯树脂膜、降冰片烯类聚合物膜、环状烯烃类聚合物膜、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膜、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膜等树脂膜或这些膜的层叠膜。其中,从机械强度等方面出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降冰片烯类聚合物膜等。
此外,对于上述基材11,出于提高该基材11与设置在其表面的层的密合性的目的,可根据需要利用底涂处理(primer treatment)、氧化法、凹凸化法等,对其单面或双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氧化法,例如可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处理等,作为凹凸化法,例如可列举出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这些表面处理法可根据基材11的种类进行适当选择,但通常从提高密合性的效果及操作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电晕放电处理。
基材11的厚度优选为2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38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此外,基材11的厚度优选为5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
1-4.其他构成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可在基材11的与防眩层12相反的面侧具备粘着剂层。构成该粘着剂层的粘着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丙烯酸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有机硅类粘着剂等公知的粘着剂,优选使用具有规定的透明性的粘着剂。
此外,当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具备上述的粘着剂层时,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可在该粘着剂层的与基材11为相反侧的面上层叠剥离膜。该剥离膜只要其剥离面(与粘着剂层接触的面)具有所需的剥离性,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利用剥离剂对树脂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膜等公知的剥离膜。
2.防眩防反射片的物性等
(1)雾度值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雾度值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此外,防眩防反射片1的雾度值为50%以下,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若防眩防反射片1的雾度值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维持防眩性及低反射率性,并能够在应用了该防眩防反射片1的显示器中抑制褪色的发生。另外,雾度值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2)总光线透射率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若总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则透明性非常高,特别适合于光学用途(显示体用)。另外,总光线透射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3)图像清晰度
防眩防反射片1的根据JIS K7374:2007测定的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光梳的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300以上,特别优选为3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由此,得到的显示体的图像·映像的可视性变得良好。
另一方面,上述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优选为490以下,更优选为485以下,特别优选为4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75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显示体的图像·映像的可视性,并发挥防眩性及低反射率性。
其中,图像清晰度通过将透过试验体的平行光线的光量通过具有透过部及遮光部的光梳而进行测定。光梳中的透过部与遮光部的宽度(梳齿宽度)越小,则表示精细度越高的图像清晰度。图像清晰度以JIS K7374:2007的透过法为基准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4)60°光泽度
从防止褪色的角度出发,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60°光泽度(Gloss值)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60%以上。此外,从赋予防眩性的角度出发,防眩防反射片1的60°光泽度为200%以下,优选为150%以下,特别优选为90%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的60°光泽度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5)防眩层与防反射层的折射率差
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差(防眩层12的折射率-防反射层13的折射率)优选为0.08以上,更优选为0.10以上,特别优选为0.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上。由此,易于产生反射光的干涉,能够有效地将防眩防反射片1低反射率化。上述折射率差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下。
(6)反射率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防反射层13的与防眩层12为相反侧的面(防眩防反射片1的表面)的反射率,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特别优选为2.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以下。由此,在使用了该防眩防反射片1的显示面板中,能够减少外部光的反射,提高图像或映像的可视性。在本实施方案中,上述的低反射率可通过使防眩层12含有高折射率无机颗粒122从而在该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界面上产生折射率差而实现。上述反射率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特别优选为0.5%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反射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7)防眩防反射片的厚度
从各层发挥所需的效果的角度、以及机械强度及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μm以上。此外,从所应用的显示器的薄型化的角度出发,防眩防反射片1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3.防眩防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防眩防反射片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例如在基材11的单面侧形成防眩层12之后,在防眩层12的与基材11相反的面侧形成防反射层13。例如可在基材11上涂布含有前述防眩组合物并根据需要含有溶剂的涂布液,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防眩层12。在基材11上形成防眩层12之后,在防眩层12的与基材11为相反侧的面上例如涂布含有防反射组合物及根据需要而含有的溶剂的涂布液,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防反射层13。
用于制备防眩组合物的溶剂,能够用于涂布性的改善、粘度调节、固体成分浓度的调节等,且只要能够溶解粘结剂树脂等,则可以无特别限定地进行使用。
作为溶剂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二乙二醇单丁醚(丁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等。
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的涂布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即可,例如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迈耶棒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具涂布法、凹版涂布法进行即可。在涂布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之后,优选以40℃以上且120℃以下将涂膜干燥30秒以上且5分钟以下左右。
涂膜的固化可根据所使用的粘结剂树脂的种类而进行,例如可通过加热处理或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来进行。尤其是在将前述的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用作粘结剂树脂时,防眩组合物的固化优选通过在空气气氛下对防眩组合物的涂膜照射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通过在空气气氛下使其固化,能够提高所形成的防眩层12与防反射层13的密合性。紫外线的照射可通过高压汞灯、融合H灯(fusionH lamp)、氙灯等进行,对于紫外线的照射量,优选照度为50mW/cm2以上且1000mW/cm2以下,光量为50mJ/cm2以上且1000mJ/cm2以下。另一方面,电子束照射可通过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krad以上且1000krad以下。
用于制备防反射组合物的溶剂,可使用作为用于制备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的溶剂而在上文中记载的溶剂。此外,防反射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及形成的涂膜的固化方法,分别可设为与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及固化方法相同的方法。然而,防反射层用组合物的固化,优选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由此,能够使所形成的防反射层13的耐擦伤性更优异。
4.防眩防反射片的应用
本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例如可用作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以及触控面板等各种显示器的表层或内部的中间层。
[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具备基材和设置在基材的一面侧的防眩层,并以在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层叠防反射层的方式进行使用。在本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层叠防反射层的而得到的片,为前述的防眩防反射片。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0倍的倍率从上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横12μm×纵9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个以上的凸部(作为一个例子,参考图2右侧),并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30,000倍的倍率从上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上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中的1μm×1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0个以上的亮点部(作为一个例子,参考图3右侧)。
通过以上述方式存在凸部,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在该凸部(凸结构)发生散射,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另外,该凸部优选通过前述防眩层中所含有的有机填料而形成。此外,上述的亮点部优选通过前述防眩层中所含有的的高折射率无机颗粒而形成。由此,通过以上述方式存在亮点部,防眩层的折射率高,因而与防反射层的折射率差变大,可实现由该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的低反射率化。
如上所述,上述凸部优选因有机填料而形成,上述亮点部优选因高折射率无机颗粒而形成。即,优选上述结构并非通过与有机填料及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存在无关的、使用铸模等的方式而形成。因此,这些结构有时也会不均匀地形成。另外,在图1中,以1个有机填料121形成1个凸部的方式进行了绘图,但也可根据有机填料121的粒径等由多个有机填料121形成1个凸部。
上述凸部的直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2μm以上,特别优选为0.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上。由此,来自外部的入射光易于发生散射,防眩性变得更优异。此外,上述凸部的直径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由此,可良好地维持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机械强度。此外,若上述凸部的直径为2.0μm以下,则在将由该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应用于显示器时,能够良好地显示精细的图像,可得到优异的高精细性。
优选: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0倍的倍率进行观察时,在横12μm×纵9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个以上的上述凸部,特别优选存在2个以上,进一步优选存在3个以上。由此,来自外部的入射光易于发生散射,防眩性变得更优异。此外,优选在上述视野的范围内存在15个以下的上述凸部,特别优选存在10个以下,进一步优选存在7个以下。由此,能够使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耐擦伤性优异。
优选: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30,000倍的倍率进行观察时,在上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中的1μm×1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0个以上的上述亮点部,特别优选存在50个以上,进一步优选存在100个以上,最优选存在150个以上。由此,能够将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进一步低反射率化。此外,优选在上述视野的范围内存在500个以下的上述亮点部,特别优选存在400个以下,进一步优选存在300个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强度。
本实施方案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可通过与前述的实施方案的防眩防反射片1的在基材11的单面侧形成防眩层12的方法相同的方式进行制造,但不限定于此。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案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因此,上述实施方案中公开的各要素包括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及等同物。
例如,在防眩防反射片1(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中的基材11与防眩层12之间也可存在其他层,或者,也可在防反射层13的与防眩层12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其他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限定。
[实施例1]
1.防眩组合物的制备
在丙二醇单甲醚中混合3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以下相同)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产品名称“BEAMSET 575CB”)、70质量份作为粘结剂树脂的环氧丙烯酸酯类预聚物(Hitachi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ヒタロイド7663”)70质量份、2.4质量份作为有机填料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填料(Sekisui Kasei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SX-101”,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49)、100质量份作为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氧化锆微粒(SOLARCO.,LTD.制造,产品名称“ZR-20”,平均粒径:50nm,折射率:2.1)、1.0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及0.03质量份作为流平剂的含聚合性基团的含氟金刚烷衍生物(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产品名称“FTERGENT 602A”),得到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另外,氧化锆微粒使用固体成分浓度为30质量%的丙二醇单甲醚分散液。
2.防反射组合物的制备
在环己酮与甲基异丁酮的1:1(质量比)混合溶剂中,混合100质量份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产品名称“BEAMSET 575CB”)、51质量份作为低折射率颗粒的中空二氧化硅溶胶(JGC C&C.制造,产品名称“THRULYA4320”,平均粒径:60nm,折射率:1.25)、10质量份作为防污剂的单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氟类树脂(Fluoro Technology Co.,Ltd.制造,产品名称“FS-7025”)、3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得到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的防反射组合物的涂布液。
3.防眩防反射片的制作
使用迈耶棒,在作为基材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Konica Minolta,Inc.制造,产品名称“KU8UAW”,厚度:80μm)的单面上,涂布上述得到的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并以70℃使其干燥1分钟。
然后,在空气气氛下,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EYE GRAPHIC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Eye Grandage ECS-401GX型”),并以下述条件照射紫外线,从而在基材上形成厚度为5μm的防眩层,得到作为基材与防眩层的层叠体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紫外线照射条件]
·光源:高压汞灯
·灯电力:2kW
·传送带速度:4.23m/分钟
·照度:240mW/cm2
·光量:307mJ/cm2
使用迈耶棒,在得到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防眩层侧的面上,涂布防反射组合物的涂布液,并以90℃使其干燥1分钟。
然后,在氮气气氛下,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EYE GRAPHICS Co.,Ltd.造,产品名称“Eye Grandage ECS-401GX型”),以与上述工序相同的紫外线照射条件照射紫外线,形成厚度为0.1μm的防反射层。由此,得到依次层叠基材、防眩层、及防反射层而成的防眩防反射片。
[实施例2~8、比较例1]
除了将防眩组合物的组成及防眩层的膜厚变更为表1所示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以及防眩防反射片。
[比较例2]
在丙二醇单甲醚中混合100质量份的含有(甲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及反应性二氧化硅的组合物(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产品名称“OPSTARZ7530”)、13.7质量份作为有机填料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填料(Sekisui Kasei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SX-101”,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49)、0.4质量份作为分散剂的含羧基的聚合物改性物(KYOEISY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FLOWLEN G-700”)、0.16质量份作为流平剂的含聚合性基团的含氟金刚烷衍生物(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产品名称“FTERGENT 602A”),得到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的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
除了使用上述得到的防眩组合物的涂布液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以及防眩防反射片。另外,在比较例2中,通过使用分散剂,使有机填料偏析在防眩层的表层上。
其中,表1中记载的缩写符号等的详细内容如下。
[有机填料]
A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填料(Sekisui Kasei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SX-101”,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49)
A2:聚苯乙烯填料(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X-130H”,平均粒径:1.3μm,折射率:1.59)
A3:聚苯乙烯填料(Sekisui Kasei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SX-302ABE”,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9)
A4:三聚氰胺树脂填料(Nippon Shokubai Co.,Ltd.制造,产品名称“EPOSTARS12”,平均粒径:1.2μm,折射率:1.66)
[高折射率无机颗粒]
B1:氧化锆微粒(SOLAR CO.,LTD.制造,产品名称“ZR-20”,平均粒径:50nm,折射率:2.1)
B2:氧化锆微粒(Daiken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DLZ-15”,平均粒径:15nm,折射率:1.9)
[试验例1](折射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形成的防眩层的未添加有机填料的层及防反射层,各自分别以与各例相同的方式,形成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Mitsubishi 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PET38T-100”)上,从而制成样本。对得到的样本,使用椭偏仪(J.A.Woollam Japan.制造,产品名称“M-2000”),以50°、60°、70°的入射角,在波长为370~1000nm的范围内,测定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偏振光的变化量,由此计算出折射率。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对于防眩层的折射率,在上述防眩层的未添加有机填料的层的折射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有机填料的折射率及其添加量,进行计算,结果其为与表1中记载的值相同的计算值。
[试验例2](SEM观察)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hermo Fisher SCIENCE公司制造,产品名称“Quanta 200FEG”)以10,000倍的倍率从防眩层侧观察表面,对在横12μm×纵9μm的视野范围内的、来自有机填料的凸部的数量进行计数。将结果示于表2。另外,各实施例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中的上述凸部的直径均为1μm左右。
作为参考,将实施例1(添加有氧化锆微粒(氧化锆))的SEM图像示于图2的右侧,将比较例1(未添加氧化锆微粒(氧化锆))的SEM图像示于图2的左侧。
此外,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使用上述扫描电子显微镜以30,000倍的倍率从防眩层侧观察表面,对在上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中的1μm×1μm的视野范围内的、来自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亮点部的数量进行计数。将结果示于表2。
作为参考,将实施例1(添加有氧化锆微粒(氧化锆))的SEM图像示于图3的右侧,将比较例1(未添加氧化锆微粒(氧化锆))的SEM图像示于图3的左侧。另外,在SEM图像中,白色框线表示1μm×1μm的范围。
[试验例3](雾度值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以JIS K7136:2000为基准测定雾度值(%)。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4](总光线透射率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以JIS K7361-1:1997为基准测定总光线透射率(%)。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5](图像清晰度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使用图像清晰度测定仪(Suga TestInstrument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ICM-10P”),根据JIS K7374:2007的透过法,测定5种光梳(梳齿宽度: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图像清晰度(%),计算其合计值。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6](60°光泽度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防眩防反射片,使用光泽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以JIS Z8741-1997为基准测定60°光泽度(Gloss值,%)。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7](反射率的测定)
经由双面粘着片,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的基材侧的面贴附在黑色板(ユーコウ商会社制造,产品名称“アクリライト”)的单面上。然后,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UV-3600”),将测定波长区域设为380~780nm,测定该防眩防反射片的防反射层侧的面的反射率(%)。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8](防眩性的评价)
对于试验例7中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与黑色板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上方点亮三波长荧光灯,用防眩防反射片反射该光。目视该反射光,以以下的基准评价防眩性。将结果示于表2。
◎:通过防眩防反射片的反射肉眼确认到的荧光灯的轮廓模糊。
〇:通过防眩防反射片的反射肉眼确认到的荧光灯的轮廓稍模糊。
×:通过防眩防反射片的反射肉眼确认到的荧光灯的轮廓不模糊。
[试验例9](褪色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以基材侧位于下方的方式放置于关闭了电源的平板终端(Apple Computer,Inc.制造,产品名称“iPad(注册商标)”,分辨率:264ppi)的画面表面,通过肉眼确认有无褪色,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褪色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未确认到起因于防眩防反射片的褪色。
○:稍稍确认到起因于防眩防反射片的褪色。
×:确认到了起因于防眩防反射片的褪色。
[试验例10](眩光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以基材侧位于下方的方式放置于整个面显示绿色(RGB值(R、G、B)=0、255、0)的平板终端(Apple Computer,Inc.制造,产品名称“iPad(注册商标)”,分辨率:264ppi)的显示画面的表面,根据以下的基准,通过肉眼进行眩光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未确认到起因于防眩防反射片的眩光。
×:确认到了起因于防眩防反射片的眩光。
[试验例11](耐擦伤性的评价)
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的防反射层侧的面(防眩防反射片的表面),使用#0000的钢丝棉,以250g/cm2的荷载以10cm擦拭10个来回。在三波长荧光灯下通过肉眼对该防眩防反射片的表面进行确认,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耐擦伤性。
◎:伤痕条数为3条以下。
○:伤痕条数为4条以上且10条以下。
×:伤痕条数为11条以上。
[试验例12](卷曲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防眩防反射片裁切成100mm×100mm,制成试验片。将得到的试验片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在23℃、50%RH的气氛下测定试验片的四个角距工作台表面的最大高度(mm),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卷曲。将结果示于表2。
◎:最大高度为10mm以下。
○:最大高度为11mm以上且15mm以下。
×:最大高度为16mm以上。
Figure BDA0003355379830000271
Figure BDA0003355379830000281
由表2可知,实施例1~8中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兼顾了优异的防眩性与低反射率。此外,实施例1及5~8中得到的防眩防反射片抑制了褪色及眩光,并且耐擦伤性及耐卷曲性也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防反射片例如可适用于各种显示器的防眩及防反射。

Claims (9)

1.一种防眩防反射片,其具备基材、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侧的防眩层、及设置在所述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防反射层,所述防眩防反射片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层含有有机填料和高折射率无机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防眩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层的折射率为1.53以上,
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为1.45以下,
所述防眩层与所述防反射层的折射率差为0.08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层含有粘结剂树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高折射率无机颗粒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上且500质量份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层含有粘结剂树脂,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有机填料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防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有机填料的平均粒径的比为1.5以上且10以下。
8.一种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其具备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一面侧的防眩层,并在所述防眩层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层叠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的特征在于,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10,000倍的倍率从所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横12μm×纵9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个以上的凸部,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30,000倍的倍率从所述防眩层侧进行观察时,在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中的1μm×1μm的视野范围内存在10个以上的亮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直径为0.1μm以上且4.0μm以下。
CN202111349473.9A 2020-11-16 2021-11-15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Pending CN114509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0271 2020-11-16
JP2020190271A JP2022079218A (ja) 2020-11-16 2020-11-16 防眩性反射防止シートおよび反射防止層積層用防眩性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9831A true CN114509831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9473.9A Pending CN114509831A (zh) 2020-11-16 2021-11-15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79218A (zh)
KR (1) KR20220066829A (zh)
CN (1) CN114509831A (zh)
TW (1) TW2022225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6791B (zh) * 2022-08-01 2024-04-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515646B1 (ja) 2023-02-27 2024-07-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5005271A1 (ja) * 2023-06-29 2025-01-02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9334B2 (ja) 2008-10-17 2013-08-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66829A (ko) 2022-05-24
TW202222575A (zh) 2022-06-16
JP2022079218A (ja) 2022-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1503B1 (ko) 방현성 하드코트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JP5486840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391251B (zh) 防眩性硬被覆膜之製造方法
CN114509831A (zh)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JP201718208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03652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290046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12053178A (ja) 防眩性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TWI770141B (zh) 防眩性硬塗薄膜及防眩性硬塗薄膜之製造方法
JP2010097011A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08110550A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38509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519826B (zh) 防眩性硬被覆薄膜及使用其之偏光板
JP5592671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12048099A (ja) 防眩性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KR20220122464A (ko) 하드 코팅 필름
JP7490016B2 (ja) 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4509830A (zh) 防反射膜
JP2022079918A (ja) 成形用フィルム
KR20250022092A (ko) 코트 필름
JP2023064290A (ja) 耐光性向上フィルム
JP2019179268A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