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2858B -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2858B
CN114502858B CN202080070217.3A CN202080070217A CN114502858B CN 114502858 B CN114502858 B CN 114502858B CN 202080070217 A CN202080070217 A CN 202080070217A CN 114502858 B CN114502858 B CN 11450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late
chain
pin hole
distance
enga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02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2858A (zh
Inventor
庄司龙太
志气环
佐仓俊儿
酒井俊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Tsubakimoto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Tsubakimoto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Tsubakimoto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1450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8Chains having special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 F16G13/20Chains having special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stiff; Push-pull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啮合链条(12)具备成对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第1及第2链条构件(12A、12B)伴随向前进方向(Z1)的移动从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从该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Z2)移动从而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构成第1链条构件(12A)的第1链节板(22)具有连结销(23)插通的第1及第2销孔(21A、21B)。构成第2链条构件(12B)的第2链节板(29)具有连结销(30)插通的第1及第2销孔(28A、28B)。第1链节板(22)的第1及第2销孔(21A、21B)间的第1距离(D1)小于第2链节板(29)的第1及第2销孔(28A、28B)间的第2距离(D2)。

Description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啮合链条及使用该啮合链条使可动体移动的可动体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可动体移动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动体移动装置。该可动体移动装置具备啮合链条及可动体。啮合链条具备能进退移动的多对链条构件。成对的两个链条构件通过伴随向前进方向的移动,从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另一方面,伴随从该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的移动,从而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可动体包括例如与啮合链条中的前进方向侧的端部连结的升降台。并且,通过啮合链条在使成对的链条构件彼此啮合的啮合状态下进退移动,从而可动体在该进退移动方向上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5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可动体移动装置中,在链条构件彼此伴随向前进方向的移动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啮合的链条构件彼此变为直棒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因此,啮合链条在使成对的链条构件彼此啮合而直棒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时进退移动的方向变为沿着如此直棒状一体化的啮合部分直线性延伸的一方向。即,处于成对的链条构件彼此啮合而直棒状一体化的状态的啮合链条及与该啮合链条连结的可动体的移动动作变为直线的移动动作。因此,即使有使处于成对的链条构件彼此啮合而一体化的状态的啮合链条及与该啮合链条连结的可动体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移动的要求也不能应对,在这点上有待解决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啮合链条,具有能进退移动的至少一对链条构件,成对的两个链条构件通过向前进方向移动从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另一方面,所述链条构件彼此通过从该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移动从而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其中,各链条构件具备多个链节板和多个连结销,所述多个链节板各自具有在进退移动方向排列的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述多个链节板以各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与在所述进退移动方向和该链节板相邻的其他链节板的所述第2销孔重叠的方式串联配置,所述多个链节板通过在该串联配置的状态下插通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所述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将成对的两个所述链条构件中的一方所述链条构件设为第1链条构件,将成对的两个所述链条构件中的另一方所述链条构件设为第2链条构件,将所述第1链条构件中的所述链节板设为第1链节板,将所述第2链条构件中的所述链节板设为第2链节板,将所述第1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间的距离设为第1距离,将所述第2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间的距离设为第2距离时,所述第1距离小于所述第2距离。
根据该结构,啮合链条在成对的两个链条构件伴随向前进方向的移动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变为使成对的链条构件中、构成该链条构件的链节板中的第1销孔及第2销孔间的距离相对小的一侧的链条构件位于内周侧而弯曲状一体化的形状。即,啮合链条变为第1链条构件位于内周侧、并且第2链条构件位于外周侧的弯曲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因此,啮合链条在第1链条构件及第2链条构件弯曲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下,能沿着与该弯曲形状对应的规定曲率的曲线的移动轨迹进退移动,与该啮合链条连结的可动体也同样能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移动。
在上述啮合链条中,优选的是,各第1链节板在所述前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第1啮合部,并且在所述后退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第1卡合部,在各第1链节板中,所述第1啮合部具备:第1凹部,其以所述后退方向与深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和第1凸部,在从所述前进方向观看所述第1凹部时,该第1凸部从以该第1凹部为基准与该第1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所述前进方向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各第2链节板在所述后退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能与所述第1啮合部啮合的第2啮合部,并且在所述前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能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在各第2链节板中,所述第2啮合部具备:第2凹部,其以所述前进方向与深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使得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凸部能陷入所述第2凹部;和第2凸部,在从所述后退方向观看所述第2凹部时,所述第2凸部从以该第2凹部为基准与该第2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所述后退方向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使得所述第2凸部能陷入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凹部,各第1链节板的所述第1卡合部由该第1链节板的端面构成,各第2链节板的所述第2卡合部由该第2链节板的端面构成,构成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及构成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向相对于所述进退移动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当将与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第1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凹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2啮合部的所述第2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凸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1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凸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2啮合部的所述第2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凹部侧距离时,所述第1凹部侧距离与所述第2凸部侧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第1凸部侧距离与所述第2凹部侧距离之和。
在上述啮合链条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在所述第1链条构件及所述第2链条构件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相互面接触。
在上述啮合链条中,优选的是,在各第1链节板中,构成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形成从该第1链节板中在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向所述前进方向侧呈上坡的斜面状,在各第2链节板中,构成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形成从该第2链节板中在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向所述后退方向侧呈下坡的斜面状,当将所述第1卡合部相对于将所述第1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彼此之间连接的直线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1角度,并将所述第2卡合部相对于将所述第2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彼此之间连接的直线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2角度时,所述第1角度大于所述第2角度。
解决上述课题的可动体移动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啮合链条;和可动体,其与所述啮合链条连结,并且能与所述啮合链条共同向所述进退移动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可动体移动装置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啮合链条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使处于成对的链条构件彼此相互啮合而一体化的状态的啮合链条及与该啮合链条连结的可动体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可动体移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将可动体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时示意性示出的主视图。
图2是将可动体位于下方位置时的可动体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性示出的主视图。
图3是构成啮合链条的第1链条构件的第1链节板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啮合链条的第2链条构件的第2链节板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1中的啮合链条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链节板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链节板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链节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啮合链条及使用该啮合链条使可动体移动的可动体移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可动体移动装置11具备能沿着纵向进退移动的啮合链条12、以固定状态配置的收纳部13、以及可动体15。可动体15借助接头链节(joint link)14连结到啮合链条12的顶端。啮合链条12具有相互能啮合的一对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啮合链条12构成为:作为成对的两个链条构件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通过向前进方向移动,从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另一方面,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通过从该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移动,从而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
在可动体15装配有升降台等功能性构件。
在以下记载中,将使可动体15移动时的啮合链条12的进退移动方向设为Z。在该情况下,将在图1中成为上方的啮合链条12的前进方向设为Z1,将在图1中成为下方的啮合链条12的后退方向设为Z2。另外,将与进退移动方向Z正交的方向中、伴随处于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啮合而一体化的啮合状态的啮合链条12向后退方向Z2的移动使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的方向设为分支方向X。分支方向X在图1中对应于左右方向。进一步地,将与进退移动方向Z及分支方向X两方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前后方向Y在图1中对应于与纸面正交的方向。此外,在图1及图2中,省略收纳部13中的外装件的图示,而图示收纳部13的内部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收纳部13构成为能收纳啮合链条12。在收纳部13内的分支方向X的中央部,以与作为啮合链条12中的一方链条构件的第1链条构件12A啮合的方式设置有链轮16。链轮16能以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向正反两方向旋转。通过电动机(省略图示),使得链轮16以沿着前后方向Y的轴为旋转中心向正反两方向旋转驱动。并且,伴随该链轮16的旋转驱动,啮合链条12沿着进退移动方向Z进退移动,由此可动体15向进退移动方向Z移动。
收纳部13具备在前后方向Y上形成与外装件(省略图示)大致相同的矩形的引导板17。在引导板17的内侧面,以在图1及图2中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引导槽18。这些引导槽18具有反转路径部分,该反转路径部分能够引导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以使得从啮合状态分支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一边反转一边移动。
另外,在收纳部13中,在外装件(省略图示)的内侧面,以与引导板17中的一对引导槽18在前后方向Y对应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引导槽。一对引导槽形成与一对引导槽18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收纳部13的前后方向Y上的左右两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置的两个引导槽。此外,在收纳部13中的前进方向Z1侧的面中的分支方向X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9,开口部19用于使啮合链条12中的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处于相互啮合而一体化的状态的啮合部分在进退移动方向Z通过。
接着,对构成啮合链条12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中位于右侧的第1链条构件12A具有作为多个链节板的第1链节板22和圆柱状的多个连结销23。各第1链节板22具有在进退移动方向Z隔开第1距离D1排列的圆形的第1及第2销孔21A、21B。多个连结销23在第1及第2销孔21A、21B中将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相邻的第1链节板22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即,第1链条构件12A通过在多对第1链节板22在进退移动方向Z串联配置的状态下由连结销23转动自如地连结,从而形成为长条状。构成各对的两个第1链节板22配置成在前后方向Y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对置。
详细地,多对第1链节板22包括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第1链节板22、和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第1链节板22。并且,通过在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第1链节板22和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第1链节板22以一个对的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销孔21A和另一个对的第1链节板22中的第2销孔21B在前后方向Y重叠的方式在纵向交替配置的状态下,使连结销23与在前后方向Y上重合的销孔21A、21B嵌合,从而组装成第1链条构件12A。因此,在第1链条构件12A中,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内侧的第1链节板22和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的第1链节板22的相互的位置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错开相当于销孔21A、21B间的第1距离D1的连结销23的1间距量。
在该情况下,在位于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内侧的第1链节板22的外侧的、成对的外侧的第1链节板22的销孔21A、21B中,连结销23的端部附近以成为所谓过盈配合状态的方式不能旋转地嵌合。其另一方面,在位于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的第1链节板22的内侧的、成对的内侧的第1链节板22的销孔21A、21B中,连结销23中的比端部附近靠中央部侧的部分以成为所谓间隙配合状态的方式能旋转地嵌合。
连结销23的两端部向比作为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链节板的第1链节板22靠外侧突出。并且,在第1链条构件12A收纳于收纳部13内时,那些连结销23的两端部能滑动地插入到收纳部13内在前后方向Y对置的引导槽。即,在第1链条构件12A向后退方向Z2移动而收纳于收纳部13内时,各连结销23的一端部插入到设置于收纳部13的引导板17的引导槽18,各连结销23的另一端部插入到设置于收纳部13的外装件(省略图示)的内侧面的引导槽。
如图3所示,第1链节板22在前进方向Z1侧的端部具有第1啮合部24,第1啮合部24在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进行啮合动作。第1啮合部24通过从与销孔21A、21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的情况下的轮廓形状形成凹凸形状的曲面状的端面构成。构成第1啮合部24的曲面状的该端面构成形成第1链节板22的整个轮廓的环状端面的一部分。
第1啮合部24具备轮廓形状形成凹形的第1凹部25和轮廓形状形成凸形的第1凸部26。第1凹部25在第1链节板22中的前进方向Z1侧的端部以后退方向Z2与深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为大致U字状。第1凸部26在从前进方向Z1侧观看第1凹部25时,从以该第1凹部25为基准与销孔21A、21B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前进方向Z1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
另外,第1链节板22在后退方向Z2侧的端部具有第1卡合部27。第1卡合部27在从与销孔21A、21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时,以形成从销孔21A、21B所处位置侧向前进方向Z1侧呈上坡的斜面状的端面的方式,向相对于进退移动方向Z倾斜交叉的方向直线性延伸。第1卡合部27通过将以与销孔21A、21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作为宽度方向、并将与前后方向Y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的平面状的端面构成。构成第1卡合部27的该端面在与第1啮合部24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上,构成形成第1链节板22的整个轮廓的环状端面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图1中位于左侧的第2链条构件12B具有作为多个链节板的第2链节板29和圆柱状的多个连结销30。各第2链节板29具有在进退移动方向Z隔开第2距离D2排列的圆形的第1及第2销孔28A、28B。多个连结销30在第1及第2销孔28A、28B中将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相邻的第2链节板29彼此转动自如地连结。第2链节板29中的第1及第2销孔28A、28B间的第2距离D2大于前述的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及第2销孔21A、21B间的第1距离D1。即,第1链节板22中的销孔21A、21B间的第1距离D1小于第2链节板29中的销孔28A、28B间的第2距离D2。并且,该第2链条构件12B也通过在多对第2链节板29在进退移动方向Z串联配置的状态下由连结销30转动自如地连结,从而形成为长条状。构成各对的两个第2链节板29配置成在前后方向Y隔开规定间隔地对置。
详细地,多对第2链节板29也与多对第1链节板22的情况同样,包括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第2链节板29、和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第2链节板29。并且,通过在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第2链节板29和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第2链节板29以一个对中的第2链节板29的第1销孔28A和另一个对中的第2链节板29的第2销孔28B在前后方向Y重叠的方式在纵向交替配置的状态下,使连结销30与在前后方向Y重合的销孔28A、28B嵌合,从而组装成第2链条构件12B。因此,在第2链条构件12B中也是,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内侧的第2链节板29和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的第2链节板29的相互的位置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错开相当于销孔28A、28B间的第2距离D2的连结销30的1间距量。
并且,在该情况下,在位于以比较窄的间隔成对的内侧的第2链节板29的外侧的、成对的外侧的第2链节板29的销孔28A、28B中,连结销30的端部附近以成为所谓过盈配合状态的方式不能旋转地嵌合。其另一方面,在位于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的第2链节板29的内侧的、成对的内侧的第2链节板29的销孔28A、28B中,连结销30中的比端部附近靠中央部侧的部分以成为所谓间隙配合状态的方式能旋转地嵌合。
连结销30的两端部向比作为在前后方向Y以比较宽的间隔成对的外侧链节板的第2链节板29靠外侧突出。并且,在第2链条构件12B收纳于收纳部13内时,与第1链条构件12A的情况同样,那些连结销30的两端部能滑动地插入到在收纳部13内在前后方向Y对置的引导槽。即,在第2链条构件12B向后退方向Z2移动而收纳于收纳部13内时,各连结销30的一端部插入到设置于收纳部13的引导板17的引导槽18,各连结销30的另一端部插入到设置于收纳部13的外装件(省略图示)的内侧面的引导槽。
如图4所示,第2链节板29在后退方向Z2侧的端部具有第2啮合部31,第2啮合部31在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进行啮合动作。第2啮合部31通过从与销孔28A、28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的情况下的轮廓形状形成凹凸形状的曲面状的端面构成。构成第2啮合部31的曲面状的该端面构成形成第2链节板29的整个轮廓的环状端面的一部分。
第2啮合部31具备轮廓形状形成凹形的第2凹部32和轮廓形状形成凸形的第2凸部33。第2凹部32在第2链节板29中的后退方向Z2侧的端部以深度方向与前进方向Z1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为大致U字状,以使得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凸部26能陷入第2凹部32。第2凸部33在从后退方向Z2侧观看第2凹部32时,从以该第2凹部32为基准与销孔28A、28B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后退方向Z2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以使得第2凸部33能陷入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凹部25。
另外,第2链节板29在前进方向Z1侧的端部具有第2卡合部34。第2卡合部34以形成在从与销孔28A、28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时从销孔28A、28B所处位置侧向后退方向Z2侧呈下坡的斜面状的端面的方式,且以相对于进退移动方向Z倾斜交叉的方式直线性延伸。第2卡合部34也与前述的第1卡合部27同样,通过将与销孔28A、28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作为宽度方向、并将与前后方向Y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状的端面构成。构成第2卡合部34的该端面在与第2啮合部31在进退移动方向Z上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上,构成形成第2链节板29的整个轮廓的环状端面的一部分。
在此,当比较第1链条构件12A的第1链节板22和第2链条构件12B的第2链节板29时,两者除了作为第1链节板22的销孔21A、21B间的间隔的第1距离D1和作为第2链节板29的销孔28A、28B间的距离的第2距离D2不同以外,在以下点中也构成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在第1链节板22中,将与作为斜面状的端面的第1卡合部2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正交方向)上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凹部25的底部与第1卡合部27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凹部侧距离R1,将第1凸部26的顶端与第1卡合部27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凸部侧距离C1。并且,将从该第1凸部侧距离C1减去第1凹部侧距离R1而得到的第1凹部25的深度设为第1凹部深度H1。另外,在第1链节板22中,将斜面状的第1卡合部27相对于将第1及第2销孔21A、21B之间连接的直线L1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1角度θ1。
其另一方面,在第2链节板29中,将与作为斜面状的端面的第2卡合部34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正交方向)上的、第2啮合部31的第2凹部32的底部与第2卡合部34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凹部侧距离R2,将第2凸部33的顶端与第2卡合部34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凸部侧距离C2。并且,将从该第2凸部侧距离C2减去第2凹部侧距离R2而得到的第2凹部32的深度设为第2凹部深度H2。另外,在第2链节板29中,将斜面状的第2卡合部34相对于将第1及第2销孔28A、28B之间连接的直线L2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2角度θ2。
并且,在该情况下,当比较第1链节板22和第2链节板29时,在两者间存在如下不同。即,当比较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凹部侧距离R1和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凹部侧距离R2时,第1凹部侧距离R1小于第2凹部侧距离R2。另外,当比较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凸部侧距离C1和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凸部侧距离C2时,第1凸部侧距离C1大于第2凸部侧距离C2。进一步地,当比较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凹部深度H1和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凹部深度H2时,第1凹部深度H1大于第2凹部深度H2。并且,当比较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角度θ1和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角度θ2时,第1角度θ1大于第2角度θ2。
并且,如图5所示,以如上前提为基础,在第1链节板22的第1啮合部24和第2链节板29的第2啮合部31啮合并且第1链节板22的第1卡合部27和第2链节板29的第2卡合部34卡合的状态下,存在如下尺寸差。即,当比较与第1卡合部27及第2卡合部34延伸的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正交方向)上的、第1凹部侧距离R1与第2凸部侧距离C2之和与第1凸部侧距离C1与第2凹部侧距离R2之和时,前者的和在尺寸上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1链节板22与第2链节板29之间存在的如上尺寸差、结构的不同,啮合链条12在使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啮合时弯曲状一体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在使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啮合而将啮合链条12设为啮合状态的情况下,首先使链轮16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于是,左右成对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一边被在收纳部13内以左右成对的方式形成的引导槽18分别引导连结销23、30一边向前进方向Z1移动。
并且,如图1所示,啮合链条12通过伴随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向前进方向Z1的移动而使第1链节板22和第2链节板29相互啮合,从而变为沿着进退移动方向Z延伸的棒状一体化的刚体结构的啮合状态。并且,在该啮合状态下,第1链条构件12A中的第1链节板22的第1啮合部24和第2链条构件12B中的第2链节板29的第2啮合部31啮合,并且第1链节板22的第1卡合部27和第2链节板29的第2卡合部34卡合。
即,通过第2链节板29的第2啮合部31的第2凸部33陷入第1链节板22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凹部25,并且第1链节板22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凸部26陷入第2链节板29的第2啮合部31的第2凹部32,从而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啮合。另外,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变为第1链节板22的形成斜面状的第1卡合部27和第2链节板29的形成斜面状的第2卡合部34面接触的卡合状态。
并且,第1链条构件12A的链条间距用第1距离D1规定,第2链条构件12B的链条间距用第2距离D2规定,则第1链条构件12A的第1距离D1小于第2链条构件12B的第2距离D2。另外,关于在与进退移动方向Z交叉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第1凹部25及第2凹部32,第1凹部25的第1凹部深度H1大于第2凹部32的第2凹部深度H2。因此,由左右成对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构成的啮合链条12不是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直棒状,而如该图中实线所示,一体化成将链条间距小且凹部的深度大的第1链条构件12A作为内周侧的弯曲棒状。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第1啮合部24和第2啮合部31啮合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中,内周侧的第1凹部侧距离R1与第2凸部侧距离C2之和小于外周侧的第1凸部侧距离C1与第2凹部侧距离R2之和,另外,第1角度θ1大于第2角度θ2。因此,在啮合链条12中,向将第1链条构件12A作为内周侧并且使第2链条构件12B位于外周侧的弯曲棒状的一体化不被特别妨碍,容易进行。其结果是,啮合链条12能沿着与那样的弯曲形状对应的规定曲率的曲线的移动轨迹进退移动。因此,与那样的啮合链条12的顶端连结的可动体15也能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在图2所示的下方位置与图1所示的上方位置之间移动。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当使链轮1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则啮合链条12的、处于相互啮合而一体化的状态的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向后退方向Z2移动。此外,在该情况下,啮合链条12也沿着与啮合状态的弯曲形状对应的规定曲率的曲线的移动轨迹向后退方向Z2移动。并且,啮合链条12通过伴随第1链条构件12A及第2链条构件12B从图1所示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Z2的移动,使第1链节板22和第2链节板29相互解除啮合而向分支方向X分支,它们的纵向上的大部分被左右对称的引导槽18引导而收纳于收纳部13内。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啮合链条12伴随向前进方向Z1的移动,变为第1链条构件12A位于内周侧并且第2链条构件12B位于外周侧的弯曲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因此能沿着与该弯曲形状对应的规定曲率的曲线的移动轨迹进退移动。
(2)啮合链条12沿着与啮合状态的弯曲形状对应的规定曲率的曲线的移动轨迹进退移动,因此与啮合链条12的顶端连结的可动体15同样能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在上下两位置间移动。因此,关于装配于可动体15的升降台等功能性构件,也能使其沿着曲线的移动轨迹移动。
(3)构成第1链条构件12A的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凹部25与构成第2链条构件12B的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啮合部31的第2凹部32相比凹部的深度大。另外,构成第1链条构件12A的第1链节板22中的第1啮合部24的第1凸部26与构成第2链条构件12B的第2链节板29中的第2啮合部31的第2凸部33相比突出量长。因此,啮合链条12在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成棒状时,通过第1啮合部24和第2啮合部31在凹部的深度相对大的第1凹部25所处位置侧更深地啮合,从而能够容易一体化成向第1链条构件12A侧弯曲的棒状。
(4)啮合链条12在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变为斜面状的第1卡合部27和斜面状的第2卡合部34相互面接触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弯曲状一体化的啮合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并实施。另外,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结合并实施。
·如图6所示,第1链节板22的第1卡合部27及第2链节板29的第2卡合部34也可以为,在从与销孔21A、21B、28A、28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时,一方的链节板的轮廓形状为向后退方向Z2侧凹的形状,另一方的链节板的轮廓形状为向后退方向Z2侧凸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卡合部27和第2卡合部34以凹凸嵌合的方式卡合。
·如图7所示,第1链节板22的第1卡合部27及第2链节板29的第2卡合部34也可以是从与销孔21A、21B、28A、28B的轴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Y观看时的轮廓形状两者均具有形成凹凸形状的波形卡合面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卡合部27和第2卡合部34以进一步牢固的凹凸嵌合状态卡合。
·如图8所示,第1链节板22及第2链节板29中至少一方链节板、例如第2链节板29中的销孔28A、28B也可以为,至少一方销孔不是由圆形的孔,而是由沿着进退移动方向Z的长孔构成。
·第1链节板22中的销孔21A、21B间的第1距离D1和第2链节板29中的销孔28A、28B间的第2距离D2也可以适当变更其大小。即,当将规定链条间距的第1距离D1及第2距离D2变更时,则能够将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啮合而弯曲状一体化时的弯曲程度变更。此外,在该情况下,优选根据第1距离D 1和第2距离D2的变更,对第1链节板22及第2链节板29中的第1凹部侧距离R1、第1凸部侧距离C1、第2凹部侧距离R2、第2凸部侧距离C2、第1角度θ1以及第2角度θ2也进行变更。
·也可以使得啮合链条12在第1链条构件12A和第2链条构件12B向前进方向Z1前进并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以第2链条构件12B为内周侧进行弯曲。这样的话,只要使例如第1距离D1和第2距离D2的大小关系、第1角度θ1和第2角度θ2的大小关系等与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反即可。
·第1链节板22的第1卡合部27和第2链节板29的第2卡合部34也可以为,使一方由凸部构成,使另一方由该凸部抵接的斜面等卡合面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1:可动体移动装置;12:啮合链条;12A:第1链条构件;12B:第2链条构件;15:可动体;21A:第1销孔;21B:第2销孔;22:第1链节板;23:连结销;24:第1啮合部;25:第1凹部;26:第1凸部;27:第1卡合部;28A:第1销孔;28B:第2销孔;29:第2链节板;30:连结销;31:第2啮合部;32:第2凹部;33:第2凸部;34:第2卡合部;C1:第1凸部侧距离;C2:第2凸部侧距离;D1:第1距离;D2:第2距离;H1:第1凹部深度;H2:第2凹部深度;L1、L2:直线;R1:第1凹部侧距离;R2:第2凹部侧距离;X:分支方向;Y:前后方向;Z:进退移动方向;Z1:前进方向;Z2:后退方向;θ1:第1角度;θ2:第2角度。

Claims (5)

1.一种啮合链条,具有能进退移动的至少一对链条构件,成对的两个链条构件通过向前进方向移动从而相互啮合而一体化,另一方面,所述链条构件彼此通过从该一体化的啮合状态向后退方向移动从而相互解除啮合而分支,所述啮合链条的特征在于,
各链条构件具备多个链节板和多个连结销,所述多个链节板各自具有在进退移动方向排列的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述多个链节板以各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与在所述进退移动方向和该链节板相邻的其他链节板的所述第2销孔重叠的方式串联配置,所述多个链节板通过在该串联配置的状态下插通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所述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
在将成对的两个所述链条构件中的一方所述链条构件设为第1链条构件,将成对的两个所述链条构件中的另一方所述链条构件设为第2链条构件,将所述第1链条构件中的所述链节板设为第1链节板,将所述第2链条构件中的所述链节板设为第2链节板,将所述第1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间的距离设为第1距离,将所述第2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间的距离设为第2距离时,所述第1距离小于所述第2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啮合链条,其特征在于,
各第1链节板在所述前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第1啮合部,并且在所述后退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第1卡合部,
在各第1链节板中,所述第1啮合部具备:第1凹部,其以所述后退方向与深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和第1凸部,在从所述前进方向观看所述第1凹部时,该第1凸部从以该第1凹部为基准与该第1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所述前进方向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
各第2链节板在所述后退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能与所述第1啮合部啮合的第2啮合部,并且在所述前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能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
在各第2链节板中,所述第2啮合部具备:第2凹部,其以所述前进方向与深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切口形成,使得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凸部能陷入所述第2凹部;和第2凸部,在从所述后退方向观看所述第2凹部时,所述第2凸部从以该第2凹部为基准与该第2链节板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以所述后退方向与突出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形成,使得所述第2凸部能陷入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凹部,
各第1链节板的所述第1卡合部由该第1链节板的端面构成,
各第2链节板的所述第2卡合部由该第2链节板的端面构成,
构成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及构成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向相对于所述进退移动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
当将与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第1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凹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2啮合部的所述第2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凸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1啮合部的所述第1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1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1凸部侧距离,将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2啮合部的所述第2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凹部侧距离时,所述第1凹部侧距离与所述第2凸部侧距离之和小于所述第1凸部侧距离与所述第2凹部侧距离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啮合链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在所述第1链条构件及所述第2链条构件相互啮合而一体化时相互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啮合链条,其特征在于,
在各第1链节板中,构成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形成从该第1链节板中在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向所述前进方向侧呈上坡的斜面状,
在各第2链节板中,构成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端面形成从该第2链节板中在从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的轴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所处位置侧向所述后退方向侧呈下坡的斜面状,
当将所述第1卡合部相对于将所述第1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彼此之间连接的直线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1角度,并将所述第2卡合部相对于将所述第2链节板中的所述第1销孔及第2销孔彼此之间连接的直线交叉的锐角侧的角度设为第2角度时,所述第1角度大于所述第2角度。
5.一种可动体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啮合链条;和
可动体,其与所述啮合链条连结,并且能与所述啮合链条共同向所述进退移动方向移动。
CN202080070217.3A 2019-10-09 2020-10-08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Active CN114502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5671A JP6814861B1 (ja) 2019-10-09 2019-10-09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JP2019-185671 2019-10-09
PCT/JP2020/038081 WO2021070886A1 (ja) 2019-10-09 2020-10-08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2858A CN114502858A (zh) 2022-05-13
CN114502858B true CN114502858B (zh) 2024-05-14

Family

ID=7416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0217.3A Active CN114502858B (zh) 2019-10-09 2020-10-08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2912A1 (zh)
EP (1) EP4043753A4 (zh)
JP (1) JP6814861B1 (zh)
CN (1) CN114502858B (zh)
WO (1) WO202107088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6202A (ja) * 2007-03-13 2008-10-23 Moritoshi Kondou 伸縮装置
JP2011163447A (ja) * 2010-02-09 2011-08-2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制振装置、及び免震台
JP4875216B1 (ja) * 2011-05-12 2012-02-1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
JP2013092174A (ja) * 2011-10-24 2013-05-16 Tsubakimoto Chain Co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
CN103429523A (zh) * 2011-01-27 2013-12-04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啮合链式进退作动装置
JP2014001791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subakimoto Chain Co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噛合チェーン式進退作動装置
JP2014081058A (ja) * 2012-10-18 2014-05-08 Tsubakimoto Chain Co 押し引き両用チェーン、進退作動装置
JP6078672B1 (ja) * 2016-02-22 2017-02-0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2500B2 (ja) * 2008-09-09 2011-03-3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噛合チェーン式駆動装置
JP2013036515A (ja) * 2011-08-05 2013-02-21 Tsubakimoto Chain Co 昇降駆動用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
JP6465093B2 (ja) 2016-10-17 2019-02-0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可動体移動装置
JP7017977B2 (ja) * 2018-04-18 2022-02-09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チェーン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6202A (ja) * 2007-03-13 2008-10-23 Moritoshi Kondou 伸縮装置
JP2011163447A (ja) * 2010-02-09 2011-08-2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制振装置、及び免震台
CN103429523A (zh) * 2011-01-27 2013-12-04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啮合链式进退作动装置
JP4875216B1 (ja) * 2011-05-12 2012-02-1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
JP2013092174A (ja) * 2011-10-24 2013-05-16 Tsubakimoto Chain Co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
JP2014001791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subakimoto Chain Co 噛合チェーンユニット、噛合チェーン式進退作動装置
JP2014081058A (ja) * 2012-10-18 2014-05-08 Tsubakimoto Chain Co 押し引き両用チェーン、進退作動装置
JP6078672B1 (ja) * 2016-02-22 2017-02-0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CN107848779A (zh) * 2016-02-22 2018-03-27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啮合链条以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链条机构;柴邦衡;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30402;135-1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2858A (zh) 2022-05-13
US20240052912A1 (en) 2024-02-15
JP2021060101A (ja) 2021-04-15
EP4043753A1 (en) 2022-08-17
EP4043753A4 (en) 2023-11-08
WO2021070886A1 (ja) 2021-04-15
JP6814861B1 (ja)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5826B1 (en) Connector
US7537469B2 (en) Lever-fitting type connector
KR101929722B1 (ko) 맞물림 체인 및 가동체 이동 장치
JP5529316B2 (ja) カム作動独立補助ロック
EP1068139B1 (en) Conveyor mat
JP2000036350A (ja) コネクタの端子及びハウジング
US7013630B2 (en) Cable or the lik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CN114502858B (zh) 啮合链条及可动体移动装置
US20070042848A1 (en) Anti back bend driving chain
EP2397589B1 (en) Compound needle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KR101048462B1 (ko) 커넥터
US20080248908A1 (en) Silent chain
JP6597851B1 (ja)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JP6597852B1 (ja) 噛合チェーン及び可動体移動装置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US9979120B2 (en) Connector
JP2019105011A (ja) 複合針
EP2458051A2 (en) Compound needle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JP2012132126A (ja) 横編機の複合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