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62A -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62A
CN1144962A CN95107142A CN95107142A CN1144962A CN 1144962 A CN1144962 A CN 1144962A CN 95107142 A CN95107142 A CN 95107142A CN 95107142 A CN95107142 A CN 95107142A CN 1144962 A CN1144962 A CN 1144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medium
display
recording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7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95C (zh
Inventor
松本吉生
府中克树
胜木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War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11B2020/10592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1Discs having both read-only and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areas containing application data; Partial ROM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5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光盘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头部、记录和/或重放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介质上记录着用于控制数据记录、或者记录和/或重放记录数据的操作和地址数据的管理数据。头部实现数据的记录或读出。控制单元用头部离散地将数据记录在介质上,且根据管理数据连续地读出该数据。运算单元对重放位置的数据进行运算。显示控制单元使显示单元根据管理数据显示记录区的整个记录,并根据计算的位置数据显示重放位置。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显示器单元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例如,用作能重放曲调,话音或其他同类的东西等,已经知道的有光盘和磁光盘重放装置,如密实盘(CD),在其上记录着以数字信号形式的音频信号。
近几年来,已经公知的盘式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使用者可以用它将曲调数据之类的东西记录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磁光盘上。这样的盘式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设有已经记录着音频数据,曲调或其他同类东西的数据的区域,和提供管理未被记录区域的数据的数据区(使用者目录,在下文称作“U-TOC”)。例如,根据记录,编辑,抹音或其他同类的东西等的操作,重写管理数据。
例如,在记录某些音频数据中,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根据U-TOC搜索在盘上未被记录的区域,并且将输入到该装置的音频数据记录在所述未被记录区域上。在重放音频数据中,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识别根据U-TOC在其上记录着要被重放的音频数据(槽)的区域,并且在执行重放操作之前访问该区域。
诸如磁光盘之类的可记录的盘式介质,与诸如DAT(数字音频磁带)或小型卡式磁带之类的带型记录介质相比,可以提供极其方便的随机存取。这就使得它没有必要从盘的内周边向外周边,即依正确的顺序从第一槽到第几槽进行记录。换句话说,即使各个曲调被记录在盘上实际被分散的位置上,据在记录着各个曲调的第一槽至第n槽的地址的管理,该曲调能按正确的顺序被重放。
此外,上述可记录介质使得没有必要总是记录,例如,将一个槽(音频数据)记录在连续的部分上(这里,所述部分指记录着实际上连续数据的部分),并且即使在许多在盘上离散地被分隔开的部分上,离散地记录着音频数据,不会受到任何问题。
尤其是,在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一旦以高速率将从磁光盘读出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然后,在该数据受到解调处理为音频重放信号之前,以低速度从该缓冲存储器中读出该数据,即使由于在各部分之间的存取,暂时中断了从磁光盘的读出数据,所重放的信号也能无中断地输出。
因此,如果重复在各部分之内的记录和/或重放操作和高速率存取操作(结束在可重复的时间周期之内的读存取操作是由于在缓冲存储器的写入速率和读出速率之间的差所产生的数据存储量所造成的),即使一个曲调的槽被分为实际上被隔开的许多部分,该曲调的记录和/或重放操作也不会受到任何问题。
例如,如图1所示,许多曲调实质上连续地被记录在一个部分上,其方式是第一曲调被记录在部分M1上和第二曲调被记录在部分M2上。同样地,每一曲调能被记录在该盘上,结果被分隔成许多部分,如对于第四曲调和第五曲调分别地由部分M4(1)至M4(4)和M5(1)至M5(2)所示那样。图1简单地画出了示意性的例子,实际上有许多由几个至几百个槽或者更多的槽组成一个部分的情形。
当相对于磁光盘记录或者抹去曲调的操作被重复时,在记录曲调的执行时间或者在所抹去曲调的执行时间方面的差异引起在槽上不规则地产生的空白区域。然而,像这样分离的记录操作的执行,使得比所抹去的曲调更长的曲调能够靠利用其所抹去的区段而被记录上。由于重复的记录/抹去操作,避免了无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出现。所记录的东西不一定限于“曲调”,而包括属于音频信号的任何东西。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作出的说明假设以有连续内容的一个单元的数据(槽)的形式记录曲调。
在磁光盘中,在记录操作期间,在访问许多连续未记录区域的部分的同时,记录操作必须不间断。在重放操作期间,必须用这样的方式访问各部分,使得一个曲调被连续地,正确地记录。对于将一个曲调之内的各部分(例如,M4(1)至M4(4))连接在一起所必需的数据,和未记录区域的数据代表,要求满足上述条件,以如上所述的每一记录操作或者抹去操作能够被再生的U-TOC信息的形式,被记录在磁光盘上。由读出U-TOC信息,进行头的存取操作,控制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便恰当地实现记录/重放操作。
由包括四个扇面(1个扇面=2352字节)的子数据区域和32个扇面的主数据区域的群集单元CL(=36扇面)单元组成在磁盘上的记录数据,并且在记录操作期间一个群集被定作最小单元。一个群集相当于2-3槽。每个扇面记录着地址。
四个扇面的子数据区域用作子数据,连接区域或其他同类的东西。TOC数据,音频数据或其他同类东西被记录在32个扇面的主数据区域上。
该扇面进一步用这样的方式被细分为许多声音组,使得两扇面被分为11个声音组。在该声音组之内,512样值的数据被分离为L通道和R通道,并且然后被记录。一个声音组有相当于11.6毫秒的时间周期的音频数据的量。
在上述的通过诸如磁光盘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曲调之类的重放中,现在的重放位置以时间轴的方式被显示在重放装置的显示器单元上。例如,作为这样的显示器技术,所公知的是现在正被重放的槽的槽号,和对此槽重放经过的时间用分/秒进行显示。同样地,所公知的是此显示方式被改变为显示将被重放槽的重放剩余的时间段。并且,该显示方式被改变为显示重放经过的时间段,重放剩余的时间段或者与磁光盘的总记录时间段有在的一类的东西。
此外,在以音频数据之类的形式将曲调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所公知的显示系统是,在记录等待状态之类的情形中,记录槽的号,例如,所记录的时间段,可记录的剩余时间段等是根据U-TOC信息计算并显示的,在记录操作期间,现在将被记录槽的槽号,在该槽上的记录位置等是用分/秒显示的。
然而,上述显示系统有一问题,例如,因为只由数字显示对某槽经过的时间段进行显示,这就难以使得使用者立刻掌握,在如盘形记录介质的磁光盘上,重放位置或记录位置真正在何处。
特别的是,在上述利用缓冲存储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已经公知的是一种在其中自动搜索没有按数据形式记录着曲调的未记录区域(空闲区域)的记录系统,以及一种在其中过去的数据从记录操作开始的部分被抹去,即,过去的曲调以和应用密实卡式磁带中相同的方式被抹去,而和新曲调就记录在其上的所谓重写记录系统。然而,在通过重写记录系统在磁光盘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者依靠只由数字显示的上述位置进行的显示,那末它就不能及时掌握在整个磁光盘上,记录开始的位置在何处,并且易于感到不容易确定现在记录开始位置是实际上与使用者所希望的位置相一致还是不一致。
另外,一种型式的利用缓冲存储器的上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设有重新开始的功能。重新开始的功能要设计成,即使由于操作停止键或电源键而停止了重放操作或者切断了电源,只就磁光盘保持装入而没有排出来说,对最后重放停止位置要进行存储并留作重新开始点。此后,例如,在再次接通电源以进行重放或记录(此时,即为上述重写系统)的情形下,该重新开始点能被定为记录/重放开始位置。在此情况下,同样地,在整个磁光盘上被重放或记录的位置是难于即时掌握的,特别对于仅用数字显示的位置显示的情况更是如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以上所提到问题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着用于对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记录进行控制,或者控制记录和/或重放所记录数据的操作的管理数据。该装置包括一头部,一算术运算单元,一显示单元和一显示控制单元。该头部完成数据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或者所记录数据的读出。该算术运算单元,利用通过该头部从记录介质上读出的管理数据,对代表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重放位置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该显示控制单元,根据由头部读出的管理数据,实现表示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在显示器上的显示。该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表示由算术运算单元的算术运算所得到的位置的数据,还实现在显示单元上的位置显示。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在该记录介质上,除地址数据外,还记录着用于对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记录进行控制,或者对记录和/或重放所记录数据的操作进行控制的管理数据。该装置包括一头部,一记录和/或重放控制单元,一算术运算单元,一显示单元和一显示控制单元。该头部完成数据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和所记录数据的读出。该记录和/或重放控制单元,根据管理数据,通过头部离散地将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且以连续数据的形式读出离散地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该算术运算单元,利用经过头部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管理数据,对表示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重放位置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该显示控制单元,根据由头部读出的管理数据,完成表示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该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表示由算术运算单元的算术运算所得到的位置的数据,还完成在显示单元上的位置显示。
按照本发明,使用者通过在显示单元上的位置显示,由他的眼睛,能够容易地确定,从装入装置的记录介质上读出的数据是处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哪个位置上,或者该数据相对于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在关系上是处于哪个位置上。在装入装置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中,使用者通过在显示单元上的位置显示,由他的眼睛,能够容易地确定,从装入装置的记录介质上读出的数据是处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哪处位置上,或者该数据相对于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在关系上是处于哪个位置上。同样地,使用者由在显示单元上对记录介质的整个记录容量进行显示,用他的眼睛,能够容易地确定上述显示的任何东西。
本发明的以上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从附图和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将更完整地显现出来。
图1是表示一个盘的记录格式的说明性图形;
图2是表示该盘的扇形区的结构的说明性图形;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主要部份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图形;
图5是表示在盘上P-TOC扇形区的说明性图形;
图6是表示在盘上U-TOC扇形区的说明性图形;
图7是表示在盘上U-TOC扇形区链的结构的说明性图形;
图8(a)-8(e)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重放操作期间位置指针的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图9(a)-9(d)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记录操作期间位置指针的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图10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计算目前位置和记录容量的步骤的说明性图形;
图11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控制位置指针的显示器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a)-12(d)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重放操作期间位置指针的另一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图13(a)-13(f)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记录操作期间位置指针的另一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图14(a)-14(b)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又一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图15(a)-15(b)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再一显示器操作的说明性图形;和
图16(a)-16(b)是表示按照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再一显示操作的说明性图形。
在下文中,参考图3-16,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在以下所描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利用磁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将依下面的次序进行说明。
1.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结构
2.P-TOC扇形区
3.U-TOC扇形区
4.位置指针的显示器操作的实例
5.对位置指针进行显示的处理操作
6.位置指针的显示器操作的种种修改的实例(1.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结构)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在图3中,参考数字1指的是在其上记录着,或者将记录着音频数据的磁光盘。该磁光盘1由心轴马达2可旋转地驱动。参考数字3指的是光头,用来在记录/重放操作期间将激光束照射在磁光盘1上。该光头3射出有高强度的光束,用来在记录操作期间将各记录槽加热到居里温度,而且在重放操作期间射出有较低强度的光束,用于依据克耳(Kerr)效应从反射光束中检出数据。
为此,在光头3上装有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有偏振束分离器,物镜3a等等的光学系统,和用于接收和检测反射光束的光测器。该物镜3a要安装得使它能沿盘的径向,即沿跟踪的方向,和沿使物镜3a与盘发生接触或不接触的方向,即沿聚焦方向,由激励器4移动。
参考数字6表示磁头,用于将由所提供数据调制的垂直磁场加到磁光盘上。该磁头6要设置得以便通过磁光盘1与光盘3相对。该光头3和磁头6靠螺纹机构装置沿盘的径向改变位置。
在重放操作期间,光头3的光测器接收由磁光盘1反射的光束,并将输出信号加到RF放大器7上。该RF放大器7对由光测器提供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和分离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绝对位置信息(以前置组(摆动组)的形式记录在磁光盘1上的绝对位置信息),地址信息,聚焦监测信号等。所产生的RF信号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8。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送给伺服电路9,地址信息送给地址解码器10。此外,绝对位置信息和聚焦监测信号送给,例如,由微机构成的系统控制器11。
该伺服电路9,根据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以及从系统控制器11来的跳槽指令,寻找指今和心轴马达2的转速检测信息,等等,产生种种伺服驱动信号。如此产生的不同的伺服驱动信号送给螺纹机械装置5,以实现聚焦控制以及跟踪控制。并且,心轴马达2以恒定角速度(CAV)或恒定线速度(CLV)旋转驱动。
在受到EFM调制和由编码器/解码器8的诸如CIRC的解码处理之后,RF信号由存储器控制器12一次写入缓冲存储器13中。由光头3从磁光盘1读出数据,和在从光头3到缓冲存储器13的系统中对重放的数据进行变换是以1.41兆位/秒的速率间断地进行的。
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以使得所重放的数据以0.3兆位/秒传递的定时读出,并送给编码器/解码器14。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的数据受到重放信号的处理,如由编码器/解码器14的音频压缩处理的解码处理,由此被变换为数字信号。
从编码器/解码器14输出的数字信号被D/A变换器15变换为模拟信号,并且然后送给模拟线输出端16A,或者从编码器/解码器14输出的数字信号直接地送给数字输出端16D,没有变换为模拟信号。
在此例中,对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的写/读,是在写指针和读指针的控制下,由指定地址进行的。写指针(写地址)是以如上所述的1.41兆位/秒的定时增加的,而读指针(读地址)是以0.3兆位/秒的定时增加的。结果,在读出位速率和写位速率之间的差导致一定量的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之内。当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之内的数据被填满其存储容量时,写指针的增加就停止,并且由光头3从磁光盘1读数据的操作也被停止。由于读指针R的增加是连续地执行,因此从输出端16A或输出端16D输出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就无中断地输出。
此后,只有来自缓冲存储器13的读操作被继续,并且如果在某时刻在缓冲存储器13内的数据存储量变成等于预定的量或更小,那末数据读操作和由于光头3的写指针的增加重新开始,结果数据重新存入缓冲存储器13中。
这样,经缓冲存储器13输出重放的声信号。即使由于,例如,干扰,跟踪伺服发生故障,这就防止了所重放的音频输出的中断。当数据剩余在缓冲存储器13之内时,例如,由增加对正确跟踪位置,即,跟踪伺服发生故障的位置的访问,使数据的读出重新开始。这使得重放操作能够继续,而没有所重放的音频输出的任何中断。换句话说,抗振特性能够显著地得到改进。
在图3中,从地址解码器10输出的地址信息和由控制操作所伴随的子码数据,经编码器/解码器8,送给系统控制器11,然后用于各种各样的控制操作。
此外,来自产生记录/重放操作的位时钟信号,以及表示在重放数据(L-和R-通道)中没有帧同步信号的状态的监测信号的PLL电路的锁定检测信号也送给系统控制器11。
系统控制器11输出控制在光头3中激光二极管的工作的控制信号SLP,和控制激光二极管的输出的工作和不工作。激光二极管的接通控制能够在激光二极管辐射的光束的输出能量是较低的重放时间的光束的输出,和在光束的输出能量是较高的记录时间的光束的输出之间进行转换。
在对磁光盘1记录操作的执行中,经过连接到模拟输入端17A的音频电缆,连接到数字输入端17D的音频光缆等,从另一设备将模拟或数字音频信号送给该装置。
在将数字信号输入到数字输入端17D的情况下,数字信号直接送给编码器/解码器14。从模拟输入端17A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在由A/D变换器18变换为数据信号后,送给编码器/解码器14。
在编码器/解码器14中,所输入的数字信号受到音频压缩编码处理。由编码器/解码器14压缩了的记录数据由存储器控制器12一次写入缓冲存储器13中。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数字数据按预定的定时读出,然后送给编码器/解码器8。在经受诸如CIRC编码,EFM调制等的编码处理后,数字数据送给磁头驱动电路21。
磁头驱动电路21根据已被编码的记录数据,将磁头驱动信号送给磁头6。换句话说,N极或S极垂直磁场由磁头6送给磁光盘1。在此情形中,系统控制器11将控制信号SLR送给光头3,使得光头3辐射记录能量的光束。
参考数字19表示带有由使用者键控的键的操作输入部件。该键包括再播、快进、反绕、AMS搜索、停止和记录等的操作键,设定各种操作方式的操作键,进行各种编辑处理的操作键,等等。
参考数字20表示,例如,由液晶显示元件等组成的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20,在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下,实现操作状态、方式状态、重放进程时间、记录进行时间、槽号等的显示。图4画出了显示单元20的具体例子,在该例中,显示出,例如,曲调名子指示TNA、槽号指示TNO、重放或记录进程时间指示PT,和表示操作方式的符号指示MP。在图4中,代表重放的三角符号被表现为代表操作方式的符号指示MP。参考数字30表示位置指针,以符号的形式指示诸如在盘上记录的曲调以及记录/重放位置的数据的总数,它是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位置指针30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图3中,在对盘1执行记录/重放操作中,记录在盘1上的管理信号,即:P-TOC(预记录TOC)和U-TOC,被读出,并且系统控制器11根据上述管理信息,识别被记录在盘1上的各部分的地址或者在其上被重放的各部分的地址。该管理信息被保持在缓冲存储器13中。为此,缓冲存储器13被分成上述记录数据/重放数据的缓冲区域,和在其中保存所述管理信息的区域。
在此实施例中,在系统控制器11中设有S-RAM(静态RAM)11a。该S-RAM 11a的设计为的是,例如,对表示在操作停止键的时间点上、在所装盘上的重放位置的重新开始点数据等进行存储和保持。
系统控制器11控制各相应的部分,以便当装置中装有盘1时,靠执行重放操作,读出在录有管理信息的盘的最里面圆周边上所述管理信息,并且将该管理信息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在那时之后,在对盘1进行记录/重放操作时,将涉及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管理信息。
按照对磁光盘1的数据的记录或抹去,对U-TOC的信息进行编辑和再写。系统控制器11对每个记录/抹去操作,编辑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信息,并且根据再写U-TOC信息的那个操作,系统控制器11同样以预定定时,将U-TOC信息再写入盘1的U-TOC区域中。(2.P-TOC扇面)
首先,对图5中所示的P-TOC扇面给予说明,该扇面除了用于对盘1上音频数据进行记录/重放操作的管理的管理信息外,还以扇面数据的形式记录着音频数据扇面。
P-TOC信息是诸如盘的可记录区域(可记录的使用者的区域)之类的区域指定,或者U-TOC区域管理的信息。在盘1是只有作重放的光盘的情况下,以有形的凹/凸,即,如密实盘上的凹坑的形式记录的曲调能由P-TOC管理。
图5表示P-TOC的格式。图5画出了在P-TOC区域,例如,在盘的最里面圆周边上的区域上重复地记录着的P-TOC信息的一个扇面(扇面0)。省略了扇面1和P-TOC格式的后面的各扇面的说明。
在P-TOC的扇面中的数据区域(4字节×588=2352字节)有一标题,在这里,表示群集地址和扇面地址等的四字节地址被加到由在顶部位置处全0或全1的一字节数据组成的同步图形上。P-TOC的区域由该标题表示。
利用相当于符号“MINI”的ASCII码的标志,ID加在标题后面的预定地址位置上。
依次地,在数据区域记录着盘型、记录能量、所记录的第一曲调的第一曲调号(第一TNO)、最后曲调的最后曲调号(最后TNO)、读出的开始地址ROA、电源校准区域的开始地址PCA、U-TOC的开始地址USTA(在图6中U-TOC扇面0的数据区域,下面将会说明)、可记录区域的开始地址址RSTA等。
依次地,设置指示带有表指针(P-TNO1至P-TNO255)的数据段的相应的表,使得分别记录的曲调与在后面将说明的管理表区段中的部分表相联系。
在指示数据段的相应的表之后,设置在其中提供(01h)至(FFh)的255个部分表的管理表区段,与在指示数据段的相应的表中的表指针(P-TNO1至P-TNO255)相一致。在本说明书中,用十六进制符号表示附有“h”的数据。在各自的部分表中,表示某一部分(槽)的开始点的开始地址,表示其结束点的结束地址,和在该部分(槽)上的方式信息(槽方式)可以记录在数据区域中。这里“部分”指实际上连续地记录着时间连续的数据的槽区段。例如,它指在图1中的用M1,M4(4)等指出的槽区段。
在每一部分表中的槽的方式信息是关于该部分是否设立,例如,重写禁止或数据复制禁止的信息,是关于它是否是音频信息的信息,是关于单音类或者立体声类的信息,等等。
在管理表段中的(01h)至(FFh)的各自的部分表允许它们的部分内容由指示数据段的相应的表中的表指针(P-TNO1至P-TNO255)指示。也就是说,某一表(例如,(01h)。事实上,在表指针中由预定的处理提到能够指示在P-TOC扇面0内的字节位置上的某一部分表的数值。)已经按表指针P-TNO1,为第一曲调所记录。在此实例中,部分表(01h)的开始地址是在第一曲调的记录位置上的开始地址,同样地,其结束地址是在已经记录着第一曲调的位置上的结束地址。并且,槽方式信息是关于第一曲调的信息。
与第一曲调相似,在第二曲调的记录位置上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和关于第二曲调的槽方式信息已经记录在供第二曲调的由表指针P-TNO2所指示的部分表,例如,(02h)中。
因为按相同方法直到P-TNO225提供了表指针,所以第255曲调能按P-TOC的形式在最大位置上进行管理。
如上所述,由于P-TOC扇面0的结构,例如,在装入装置中的磁光盘或盘的重放中,由访问预定曲调的方法能够实现重放。
在能够进行记录和重放的磁光盘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如在密实盘中那样,以凹坑的形式记录的数据的曲调区域,所以不使用上述的指示数据段和管理表段的相应的表。结果,在全部各个字节中记录着“ooh”。
在利用凹坑记录着所有曲调的预记录型的盘中,以及在既设置ROM区域,又设置如同在其上记录着曲调等的区域那样的可记录区域的混合型的盘中,上述指示数据段和管理表段的相应的表用于在ROM区域内的曲调的管理。在ROM区域中,曲调等的数据已经以凹坑的形式被记录了。在可记录区域中,诸如磁光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被成形加工为薄膜,以便使用者所希望的数据能记录在可记录区域中。(3.U-TOC扇面)
依次地,将对U-TOC进行说明。图6画出了U-TOC的一个扇面(扇面0)的格式,这里记录着关于已由使用者记录的曲调和在其上能重新记录曲调的未记录区域(空区)的管理信息的数据。在U-TOC中的扇面1和后面的各扇面是任选的,但是其说明将被省略。
例如,在将某一曲调记录在盘1上的时候,系统控制器11控制诸如光头3的装置的相应的部件,以便根据在U-TOC中所记录的信息,搜索盘上的空区,将音频数据记录在所搜索的空区上。同样,在重放的时候,系统控制器11控制相应的部件,以便根据U-TOC的信息识别其上记录着要重放的曲调的区域,得到对该区域的访问,由此进行重放操作。
在图6中所示的U-TOC的此扇面(扇面0)中,与P-TOC相似,首先设有一个标头。标头之后,已按预定地址位置记录有关于下列各项的数据:制造者码、型号码、第一曲调数(First TNO)、最末曲调数(Last TNO)、扇面使用状态、盘序号和盘ID(识别码)等。另外,在U-TOC的扇面0中,设有记录各种表指针(P-DFA,P-EMPTY,P-FRA,P-TNO1至P-TNO255)的区域,这些表是作为指示数据节的相应表被记录的,以便于鉴别由使用者记录的曲调的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等,这种鉴别是通过使这些区域与下面将描述的管理表段相联系实现的。
与相应的指示数据段的表中的表指针(P-DFA至P-TNO255)相对应,设有从(01h)至(FFh)的255个部分表,用作管理表段。在各部分表中,与图4中所示的P-TOC扇面0相同,已记录有一特定部分的起始点的起始地址、末端点的末端地址和此部分的模式信息(磁迹槽模式)。另外,在U-TOC扇面0中,由于由各部分表指示的部分是彼此连续地连接的,因此可记录表示已记录连接部分的起始地址和末端地址的部分表的连接信息。
如上所述,在图3所示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即使一个曲调的数据已被不连续的记录,也就是说已记录在多个部分上,当进入两部分间重放时,这并不影响重放操作。为此,为改善可记录区域的使用效率,用户要记录的曲调或类似信息可由多个部分分离记录。因此,在U-TOC信息中设有连接信息,以便(例如)通过将部分表指定为按赋予各部分表的数据(01h)至(FFh)(实际上,它通过一预定程序由U-TOC扇面0中的位息组位置的数字表示)耦合而使部分表连接在一起。由于以物理凹/凸即槽的形式记录的曲调或类似信息通常并不分成多个部分,因此在P-TOC扇面0中的所有连接信息均为“00h”,如图5所示。
换言之,在U-TOC扇面0的管理表段中,一个部分表代表一个部分。例如,由三个部分连在一起组成的曲调的部分位置是由用连接信息连在一起的三个部分表确定的。
在U-TOC扇面0的管理表段中的从(01h)至(FFh)的各部分表中,部分内容由相应的指示数据段的表中的表指针(P-DFA、P-EMPTY、P-FRA、P-TNO1至P-TNO255)指示,如下所述。
表指针P-DFA代表磁光盘1上的一个无效区域,并指定一个由一磁迹槽部分指示的部分表,所述磁迹槽部分是由于损坏或类似原因导致的此无效区域的磁迹槽部分,或指定多个部分表中的最上部分表。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一个无效部分,(01h)至(FFh)中的任一个均可记录在表指针P-DFA中。无效部分的起始和末端地址已记录在由表指针P-DFA指定的部分表中。如果还存在另一无效部分,另一无效部分表将被选作此无效部分表的连接信息,且被连接的无效部分在此部分表中以相似方式表示。若不存在其它无效的连接部分,连接信息则为(例如)“00h”,它表示此部分后不存在无效的连接部分。
表指针P-EMPTY表示管理表段中的多个未用部分表的一个部分表或最上部分表。如果存在一个未用部分表,(01h)至(FFh)中的任一个均可作为表指针P-EMPTY被记录。如果存在多个未用部分表,那么这些部分表将由连接信息从由表指针P-EMPTY指定的部分表开始顺序指定,以便所有未用部分表在管理表段中耦合在一起。
表指针P-FRA表示磁光盘1上的包括数据擦除区域的可再写数据的自由区域,并指定多个部分表中的一个部分表或最上部分表来表示形成此自由区域的磁迹槽部分。换言之,如果存在一个空区,(01h)至(FFh)中的任一个均可事先记录于表指针P-FRA中。在由表指针P-FRA指定的表中,形成空区的部分由其起始和末端地址表示。如果存在多个部分表,后面的部分表则由连接信息顺序指定,直至具有连接信息“(00h)”的一个部分表,以便于多个部分表连接在一起。
图7是用于显示管理由部分表形成空区域的部分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当部分(03h)、(18h)、(1Fh)、(2Bh)和(E3h)为空区域的部分时,这个状态由相应的指示数据P-FRA的表之后的部分表(03h)、(18h)、(1Fh)、(2Bh)和(E3h)的连接信息连接在一起。管理前述无效区域和未用部分表的方式与管理空区域的方式相同。
在磁光盘情况下,若诸如曲调之类的音频数据未全部记录于盘上且盘上不存在无效部分,部分表(01h)由表指针P-FRA指定。这表明盘的全部可记录用户区域是未记录区域(空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余的部分表(02h)至(FFh)未使用,各部分表将由连接信息指定,直至部分表(FFh)以如此方式连接,即部分表(02h)由前述的表指针P-EMPTY指定,部分表(03h)被指定为部分表(02h)的连接信息,部分表(04h)被指定为部分表(03h)的连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表(FFh)的连接信息为“(00h)”,它表示此表之后无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在部分表(01h)中,可记录的用户区域的起始地址已作为其起始地址记录,紧位于读出起始地址之前的地址已作为其末端地址记录。
在表指针P-TNO1至TNO255中,对于已由用户记录在磁光盘1上的一个曲调而言,在时轴中位于部分表最上方的一个部分表已被记录。例如,表指针P-TNO1指定一个部分或时轴中位于多个部分最上方的一个部分的一个部分表,其中第一曲调的数据已被记录。
例如,在第一曲调记录于盘上的一部分中且未分成多个部分时,第一曲调的记录曲域是一个由表指针P-TNO1指定的部分表的起始地址和未端地址表示的区域。
例如,在第二曲调分散地记录于盘上的多个部分时,各部分根据时序指定,以指示该曲调的记录位置。换言之,其它部分表根据时序由一个部分表的连接信息连续指定,所述的一个部分表在时轴中位于由表指针P-TNO2指定的部分表最上方。这些部分表连接在一起,直至具有连接信息“(00h)”的部分表。在重放第二曲调或采用U-TOC扇面0的数据在二曲调区域重写时,通过光头3和磁头6的进出操作,可从分散部分中柚取分区(cantons)音乐信息。因此,可有效地采用记录数据进行记录。
如上所述,盘上的一个区域的管理由P-TOC的信息实现,而在可记录的用户区域中的所记录的曲调和空区域等则由U-TOC的信息管理。
那些TOC信息被读出缓冲存储器13中,以便系统控制器11可以参考TOC信息。(4.位置指针的显示操作的一个例子)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显示单元20中的位置指针30的显示操作的一个例子。
图8(a)-8(e)示出与盘重放模式相关的显示操作的一个例子。
首先,例如,在主电源断开情况下(所谓的休眠状态,此时电源至少供给系统控制器11),位置指针在显示单元20上未全部示出。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操作操作输入部分19中的除停止键之外的一个键,图8(a)中所示的状态由显示单元20上的位置指针30表示。换言之,只有位置指针30的一个位置框31首先呈现于显示单元20上。位置框31包括(例如)一段。盘的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分别由所示的“START”和“END”表示。
在仅仅呈现出位置框31的时间内,系统控制器11实施阅读盘的TOC信息以及存储于S-RAM 11a中的恢复点的数据等的操作和处理。在未得到TOC信息的情况下,就证明盘未放置于该装置中,因此将继续仅仅显示图8(a)所示的位置框31。
在盘已安置于该装置中,且已完成盘的TOC信息的阅读之后,如果所装盘是一个可记录磁光盘,位置指针30如(例如)图8(b)所示。如果装于该装置中的盘是一个预先记录的盘,其中一个曲调已象在密盘中那样以槽的形式记录,那么会产生图8(c)所示的显示。
在图8(b)-8(e)中,参考数字32表示显示段的点,在此实施例中,位置框31内设有20个点。在图8(b)-8(e)中,黑色点32表示发光状态,而空白点32实际上代表熄灭状态。记录在盘上的一个曲调的数据的总容量由从起始位置计的发光点32的数量指示。
星状标记实际上代表其中点32闪烁的一种状态,并表示在安装在该装置中的盘的重放过程中在时轴中盘目前的重放位置。在刚完成TOC信息的阅读之后呈现的盘目前的重放位置代表前述的恢复点,例如,紧邻于上述电源断开之前的一个重放位置。
换言之,图8(b)示出,具有以发光点数/总点数之比率=14/20表示的容量的一个曲调的数据已记录于磁光盘中。另外,在图8(b)中所示位置上的点32是根据记录于S-RAM 11a中的恢复点数据闪烁的,由此表示此位置处于恢复点。如果曲调是作为填充盘的可记录容量的数据记录的,20段的全部点32均是发光的。换言之,此显示状态将与下面将描述的图8(c)中所示的状态一致。
换言之,盘的总容量由20个点表示。例如,当作为数据的曲调的可记录容量转换成时间时,在具有60分钟的可记录时间的盘中,60分钟由20个点构成(每个点对应3分钟),而在具有74分钟的可记录时间的盘中,74分钟由20个点构成(每个点对应3分钟42秒)。
在安装于该装置中的磁光盘上完全未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例如,所有点32均未发光,但位于起始位置的点32是闪烁的。换言之,未发光的点的范围,例如,由图8(b)中空白框指示的点32的数量,对应于空区域的容量。
图8(c)中所示的显示状态是在预记录的盘的情况下的一个显示例。因为预记录的盘不容许用户重新记录一个曲调,因此被认为是数据已经记录于此盘上并填充其容量。故如图8(c)所示,全部20个点均是发光的,而且对应于恢复点的一个点32是闪烁的。
在盘以图8(b)或图8(c)之任一状态安置于该装置之后,在未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最顶部位置的点32是闪烁的,由此表明目前的重放位置位于记录区域中的第一位置。
通过控制操作输入部分19上的任一键,可从图8(b)或8(c)之状态进行重放、AMS(自动音乐扫描)、第一正向/反向驱动(盘)或类似程序的操作。根据这些操作,闪烁位置的显示呈这样的方式,即它朝由图8(d)中箭头所示的任一水平方向移动至另一点32。在为使该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处于暂停状态而操作重放暂停键的情况下,在暂停状态设定后已闪烁的点32仍是闪烁的,目前的重放位置的闪烁显示并不移位。
例如,在从图8(d)之状态进行重放、AMS、第一正向/反向驱动或类似程序的操作之后,当操作停止键时,与操作停止键后的盘重放位置相应的点32仍然闪烁,如图8(e)所示。与图8(d)相比较,图8(e)示出,闪烁点32向一端方向移动,因此,图8(e)所示的状态被认为是操作停止键时的状态,同时,例如,重放、第一正向驱动或AMS的操作正在前进之时向上进行。
在操作停止键时的盘重放位置处,记录于盘中的地址数据,即来自于地址译码器的地址数据作为恢复点存储于S-RAM 11a中。
下面参照图9(a)-9(d)说明在曲调记录至装入该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的盘上时的显示状态。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预记录的盘不容许再记录新数据,而磁光盘容许记录新的曲调。
例如,假设记录操作从图8(b)所示的阅读完盘的TOC信息的状态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在磁光盘上的诸如曲调之类的数据立即被从由闪烁位置指示的预记录数据所在位置擦除,以便数据重新写至此处。此时位置指针30的显示方式从图9(a)所示状态开始,并容许点32的闪烁位置向一端方向即图9(b)的向右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是随记录程序的继续而依据新记录至磁光盘上的数据量形成的,从而指示磁盘上当前的记录位置。
当在磁光盘上继续记录数据而使新记录数据超出当前的记录程序开始前已记录有数据的范围时,如图9(c)所示,在时轴上位于指示当前位置的点32的闪烁位置之前的点32,即图9(c)中所有位于指示当前位置的点32之左侧的点32均发光。随后,当在图9(c)所示状态下操作位于操作输入部分19中的停止键时停止记录程序时,图9(d)所示显示状态将继续存在于显示单元20上。此时,用于管理已作为数据记录至磁光盘上的曲调的U-TOC信息将被编辑。(5.为实现位置指针的显示计算当前位置以及所记录的数据的容量的方法)
下面将描述为实现在磁盘上所记录的数据量的显示和参照图8(a)-9(d)所述的位置指针的当前位置的显示而用于系统控制器11中的位置指针的显示的计算当前位置以及所记录数据的容量的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既能使磁光盘重放又能使预记录盘重放,并能将曲调作为数据记录至磁光盘上。首先,参照图10记录采用磁光盘情况时的计算方法。
a.涉及磁光盘的情况
图10是显示在磁光盘上作为数据的曲调之记录状态的示意图。在此例中,图中所示的曲调记录状态分成多个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一个部分表。在图10中,从由“START”标示的起始位置至由“END”标示的末端位置的区域对应于其上可记录作为数据的曲调的整个盘的总记录容量。在图10中,由箭头A指示的位置表示当前的位置,例如,位于此位置的数据正作为记录或重放音频数据在缓冲存储器13中进行处理。此后由箭头A指示的位置称作“当前标头”。
在进行磁光盘的位置指针30的显示时,系统控制器11首先计算当前位置(恢复点)以及所记录数量容量和未记录(空区域)容量的每一数据。
例如,首先,为获得当前位置数据,要计算含于一个范围中的声音组数(参见图1),这个范围从位于由箭头A指示的当前标头的位置中的部分(称为当前部分)的一个标头(由箭头B指示)至真正的当前标头,这就是箭头A和B之间的范围。所计算出的数字设为PP·SG数据。计算PP·SG数据的方法是通过从当前标头的地址中减去代表U-TOC上的当前部分的部分表的起始地址来实现的。
进一步,要计算从盘的起始位置至最终位置(位于当前部分之前一部分)中的亦即介于“START”与由图10中的箭头B所指示的位置之间的范围中的声音组数,所计算出的数字设定为P·SG数据。计算PO·SG数据的方法是通过将下列减法计算得到的数据相乘实现的,即从U-TOC的部分表中至箭头B的各部分的末端地址中减除起始地址。
RESUME·SG数据是将PP·SG数据加至PO·SG数据上得到的。RESUME数据是代表从起始位置至当前位置(恢复点)范围内存在的声音组数的数据。当前位置可始终采用这种计算方法来鉴别,即使在当前标头由记录/重放操作或类似程序移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操作停止键之后储至S-RAM 11a中的恢复点的数据可通过(例如)采用RESUME·SG数据获得。
曲调已作为数据记录于其上的盘的记录容量是通过将之转换为声音组总数获得的,这些声音组包含于从起始位置至位于曲调记录于盘上时的最终位置处的最终部分(START至箭头C)的范围内,亦即从“START”至图10中由箭头C指示的部分的范围内。由此获得的数据量称作“RECORDDE·SG数据”。下一步,通过将真实盘中的未记录区域转换为包含于从由箭头C指示的位置至图10中的“END”的范围中的声音组数计算出未记录(空区域)容量。由此获得的数据称作“FRA·SG数据”。这些计算方法可由U-TOC信息实现。
依次,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RESUME·SG数据(=PO·SG+PP·SG)、RECORDED·SG数据和FRA·SG数据之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转换,以容许所记录的数据量和当前位置等以位置指针30上的点的形式得以显示。
例如,下面将说明图8(a)-9(d)中示出的显示例。代表当前位置的点32闪烁显示位置(恢复点)RSM·P是通过下式得到的:
RSM·P=RESUME·SG/(RECORDED·SG+FRA·SG)
        ×20(20=点32总数)                 ……(1)
从起始位置开始,与由表达式(1)得到的RSM·P的数值相应的位置处的点32是闪烁的,由此当前位置得以显示于显示单元20上。
代表所记录数据量的点32的显示数REC·P通过下列计算:
REC·P=RECORDED·SG/(RECORDED·SG+FRA·SG)×20
                                           ……(2)
从起始位置开始,与由此计算结果得到的显示数REC·P的数值相对应的数量的点32是发光的,由此能指示当前记录区域。
b.涉及预记录盘的情况
在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预记录盘的情况下,曲调不能作为新数据记录于盘上。结果,例如,在图10中,RECORDED·SG是从起始位置至末端位置,若不存在RFA·SG,它将进入相同状态。换言之,在磁光盘情况下,可考虑将曲调作为数据记录,以填充盘的存储容量。
因此,在预记录盘中,当FRA·SG数据的数值为零时,可采用与磁光盘中相同的计算方法。相应地,代表当前位置的点32的闪烁显示位置(恢复点)可通过下式得到:
RSM·P=RESUME·SG/RECORDED·SG×20    ……(3)
通过统计对应于用上式(3)计算出的RSM·P的数值的从起始位置起的点32,可指示当前位置。
代表记录数据容量的点32的显示数容许从起始位置至末端位置的所有32发光,如图8(c)所示。(6.用于显示位置指针的处理程序)
下面将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系统控制器11的处理程序,以便采用上述计算方法如图8(a)-9(d)中所示的那样实现所记录数据和当前位置在位置指针30中的指示。
这个流程图仅示出用于控制位置指针30的显示的过程,这里省去了其它显示控制,例如代表实际上同时进展的运行时间和操作状态的符号显示。用于控制位置指针30的显示的此流程图存储于系统控制器11中的一个ROM中。
按此程序,如果系统控制器11鉴别出除停止键之外的任一键被操作(F101),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02。首先,显示单元20是这样控制的,即,使位置框31象图8(a)所示的那样显示,并阅读数据。这里,阅读数据意味着进行将数据读入系统控制器11的程序,所述数据诸如存储于至少一个盘中的P-TOC信息和U-TOC信息以及存储于S-RAM 11a中的恢复点。随后,系统控制器11鉴别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预记录盘还是磁光盘,即盘的种类,此鉴别是在步骤F103中根据在步骤F102中阅读的P-TOC信息或U-TOC信息实现的。
如果在步骤F103中未阅读到P-TOC或U-TOC信息,则表明盘尚未安置于该装置中,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16。在步骤F116中,在显示单元20上继续步骤F102中的位置框31的显示,控制将返回原程序。
其中一种可能是,如果在步骤F103中鉴别出已置于该装置中的是预记录盘,控制将进行到步骤F104。在步骤F104中,计算位于当前位置的RESUME·SG数据,并在步骤F105中计算RECORDED·SG数据。在步骤F106中,根据在步骤F105中算出的RESUME·SG数据和RECORDED·SG数据进行由表达式(3)表示的数学运算,以得到点32的闪烁位置。随后,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07。
在步骤F107中,在显示单元20上会显示记录数据容量和位置指针30中的当前位置。换言之,由于现在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预记录盘,所有显示点32均发光。另外,依据在步骤F106中算出的数据选择的点32发光表示当前位置,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13。
另一种可能是,如果在步骤F103中鉴别出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磁光盘,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08,在此步骤中计算代表当前位置的RESUME·SG数据。接下去控制将进行到计算RECORDED·SG数据的步骤F109。进一步,在此程序中,FRA·SG数据将在步骤F110中计算。根据由此算出的RESUME·SG数据、RECORDED·SG数据和FRA·SG数据,在步骤F111中进行由式(1)和(2)表示的数学运算,由此计算点32的闪烁位置(恢复点)和代表记录数据容量的点数。随后,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12。
在步骤F112中,与在步骤F111中算出的闪烁显示位置RSM·P相应的点32是闪烁的,与记录数据量的显示点数REC·P相应的点32是发光的。随后,控制将进行至步骤F113。
在步骤F113中,要鉴别操作输入部分19的停止键是否已被操作。若在步骤F113中鉴别出未操作停止键,控制将返回步骤F103,因此显示单元20上将继续显示位置指针30。例如,在盘的重放或记录过程中,闪烁点32根据当前位置的变化移位,发光点32的数量则根据记录区域的数据量的变化而改变,直至停止键被操作。
如果在步骤F113中鉴别出停止键是被操作,控制将前进至步骤F114,在此步骤中,操作停止键时的恢复点的数据,例如盘的地址数据,将存储于S-RAM 11a中。如果在操作停止键之前该装置处于记录状态,在控制前进至步骤F115之前,与已作为数据新记录至盘上的曲调相应的U-TOC信息将被编辑。
在步骤F115中,用于继续操作停止键时的位置指针30的显示的过程将进行,此后控制将返回至(例如)主程序。
然后,如果通过操作位于操作输入部分19中的电源开关而关断该装置的电源,即进入休眠状态,例如,位置指针30的显示将与其它显示一起停止。操作停止键时的恢复点的数据将存储并保持于S-RAM 11a中,只要盘不从该装置中取出的话。(7.位置指针的显示操作的各种变换例)
下面将参照图12(a)-16(b)描述位置指针30的显示操作的几个变换例。
图12(a)-12(d)显示出当记录于盘上的曲调按另一显示操作例重放时的显示形式。与图8(a)-8(e)中的前述实施例的重放模式中的显示形式涉及的相同的部分以相同参考符号表示。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首先,与图8(a)-8(e)的显示操作相似,如果在图12(a)-12(e)中是处于休眠状态,位置指针20根本不会在显示单元20上显示出来。例如,如果操作设在该装置中的操作部分19中的除停止键外的一个键,将在显示显示20的一部分上仅显示出位置框31,如图12(a)所示,在此过程中,盘的P-TOC或U-TOC信息和恢复点数据(如果此数据已存入S-RAM 11a中的话)将读入系统控制器11中。如果系统控制器11由于未读至TOC信息而判定盘未安置于该装置中,显示单元20上将仅仅继续显示位置框31。
如果判定盘已安置于该装置中,且读完盘的P-TOC或U-TOC信息之后判定盘是磁光盘,那么将产生(例如)图12(b)所示的显示形式。
在图12(b)中,作为20个显示段相应地置于各点32上方的倒三角点33是用于指示当前位置的当前位置显示点。空白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表明熄灭状态。换言之,在此显示例中,如果完成了盘的P-TOC或U-TOC信息的阅读,与已存储至盘上的数据容量占全部存储容量的比率相对应的数量的点32是发光的。另外,恢复点是通过使已由恢复点数据选择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发光来指示的。
如果判定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预记录盘,所有20个点32均发光,如图8(c)所示的那样。相似地,在盘安置于该装置中之后,如果未对操作输入部分19进行操作,位于最上方位置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即,位于图12(b)-12(d)最左侧的点33是发光的,由此指示出当前位置处于已记录数据的区域中的第一位置。
从上述状态开始,根据对相应键的操作,如果进行重放,AMS、第一正向/反向驱动或类似程序的运作,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根据操作或设定程序从发光状态变为熄灭状态,如图12(c)所示,由此指示一个当前位置可变的状态。然后,随着当前位置的变化,当前位置显示点33向着“START”或“END”的方向移动,而且点33是闪烁的。在操作重放暂停键而使该装置变成暂停状态的情况下,在操作暂停键时正闪烁的当前位置显示点继续保持闪烁,且在当前位置处不发生任何闪烁移位。
例如,在从图12(c)所示状态进行了重放、AMS、第一正向/反向驱动或类似程序的操作之后,若操作停止键,与操作停止键时的重放位置相对应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从闪烁状态转变为发光显示状态,如图12(d)所示。
相似地,与操作停止键时的重放位置相关的数据,例如,盘地址数据将存储于S-RAM 11a的新恢复点中。
下面将参照图13(a)-13(f)描述根据另一显示操作例在盘上作为数据记录曲调时的显示状态。
例如,如果在盘上进行的曲调的记录是从完成书写盘的P-TOC或U-TOC之后的图12(b)所示状态开始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变为图13(a)所示的闪烁状态,由此指示一个当前状态可变的状态。另外,与闪烁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相应的点32也是闪烁的,由此指示一个曲调的记录已从此位置开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前述的改写记录程序,其中一个新曲调记录在已记录在盘上的数据即旧曲调之上。
如果曲调的记录从此状态继续进行,闪烁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向“END”方向移动,如图13(b)所示。同时,与记录起始位置至图13(b)所示的当前位置相应的多个点32是闪烁的。由闪烁点32指示的范围对应于一个改写部分。
如果记录新曲调的程序继续进行,以致于记录超出在当前记录程序开始前已记录有曲调的范围或区域时,存在于代表当前记录位置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的闪烁位置和图13(b)中所示的发光点32的最终点之间的空白点32将依次变成闪烁状态,如图13(c)所示。这代表已记录曲调的记录区域通过记录新曲调而扩展的一种状态。
如果通过操作停止键而使记录程序从图13(c)所示状态停止,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从闪烁状态转变为发光状态,如图13(d)所示。同时,已记录新曲调的范围通过使多个点32处于闪烁状态来指示。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用于管理已新记录于盘上的曲调数据的U-TOC信息进行编辑。在完成U-TOC信息的编辑程序之后,介于贯穿当前记录程序的多个点32的首部的点32和这些点32的末端的点32之间的所有点32将从闪烁状态转变为发光状态,如图13(e)所示,由此指示其中已记录新曲调的区域被定为U-TOC中的记录区域。
如果通过操作重放键从上述状态开始进行重放程序,与前述记录程序的起始位置即REC恢复点相应的当前位置显示点33将变成闪烁状态,就好象从最终记录点至起始点的显示是移动的,如图13(f)所示。同时,与当前重放位置相对应,当前位置显示点33逐步转变成闪烁显示状态。
根据图13(a)-13(f)所示的显示方法,由于记录容量的状态和当前位置的状态是独立指示的,尤其是在进行新曲调记录到已记录的曲调上的改写记录时,因此通过改变图13(b)-13(d)所示的点的显示状态,可以容易地得知其中新记录曲调的范围。
在前述的显示操作的控制过程中,系统控制器11可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显示记录容量和当前位置。为使新记录曲调的范围内的点32转变成图13(b)-13(d)所示的闪烁状态,新记录曲调的起始位置作为REC灰复点数据存储于S-RAM或类似存储器件中。或者另设一个用于存储REC恢复点的存储器。要计算从所记录的REC恢复点的位置至当前位置的声音组数,并通过转换程序将计算结果转换成点数。点32可根据此数学运算的结果闪烁。
下面参照图14(a)和14(b)描述另一显示操作例。
例如,假设有可记录时间不同的磁光盘,例如记录时间为60或74分钟。例如,根据由可记录用户区域起始地址RSTA以及已记录于P-TOC中的读出起始地址ROA的数据得到的可记录用户区域的容量,可鉴别出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是具有60分钟的可记录时间还是具有74分钟的可记录时间。
在图8(a)-8(e)或图9(a)-9(d)所示的显示过程中,点32的段数可根据可记录的不同而改变,如图14(a)和14(b)所示。也就是说,具体地讲,如果所装盘是一种可记录时间为60分钟的盘,可采用图14(a)所示的具有预定点32数的显示方式,在此情况下为20个点32。如果所装盘是一种可记录时间为74分钟的盘,可增加用于显示的段数,例如显示点32a。采用上述显示方式,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安置于该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用于记录或重放的磁光盘是可记录时间为60分钟的盘还是可记录时间为74分钟的盘。在此例中点32数是任选的,所装盘可具有不同于60或74分钟的可记录时间。
在这种显示方式中,如果预记录盘安置于该装置中,图14(a)或14(b)所示状态可根据预记录盘的总播放时间显示。或者,可能仅有图14(a)所示的显示方式,与总播放时间无关。
在显示单元20上示出的指示方式并不限于图14(a)和14(b)中示出的直列形式,也可以是图15(a)和15(b)所示的所谓螺旋形式。
例如,图15(a)和15(b)示出了分别设有具有60和70分钟的可记录时间的磁光盘的显示例。在图15(a)和15(b)中,螺旋形的发光条34指示数据可在盘上记录的总记录时间。如果磁光盘是一种具有60分钟的可记录时间的盘,则将由一圈螺旋显示,如图15(a)所示。如果磁光盘是一种具有74分钟的可记录时间的盘,根据60和74分钟的可记录时间之差异,增加用于显示的一个条34a,如图15(b)所示。例如,根据所记录的曲调的数据量,沿条34和34a的点32是发光的,同时指示当前位置的点32是闪烁的。
按此方法,位置指针以螺旋形式显示。结果,可以更方便地看出相对于总盘的当前位置和相对于总的可记录时间的数据记录时间。尤其是,由于一圈条34对应60分钟的时间长度,可以很容易地以实时方式得知当前位置和数据记录时间,就如同观视钟表的长指针判断时间那样。
相似地,在此实施例中,如果预记录盘已安置于该装置中,通过显示单元20上呈现的图15(a)所示的指示,使用者可得知在此预记录盘上的总记录时间。
另外,如图16(a)和16(b)所示,用于指示盘的旋转状态的旋转显示部分35可设置于螺旋形位置指针的中心。在此例中,旋转部分35的显示可根据重放、记录、暂停、第一正向/反向驱动或类似程序的操作改变,以便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可视图象得知该装置的操作状态。再者,通过改变螺旋显示部分35的形状等可指示安置于该装置中的盘的种类,即,磁光盘、预记录盘或混合盘中的任一种。
在此实施例中,位置指针30的各种显示方式并不限于各图中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修改,如果所记录的数据容量和当前位置可以确认的话。
进一步,在此实施例中,仅作为一个例子描述了该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但根据其功能,本发明的显示方式也可适用于单记录装置和单重放装置。此外,本发明也不限于使用盘形记录媒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还可用于具有其它种类的记录媒介的装置。
为展示和说明之目的,以上已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做了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全部的或者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面的教导或从本发明之实践出发做一些改进和变换是可能的。对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以各种实施方式和适于特定应用的各种改进形式实现本发明。这意味着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7)

1.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在该介质上记录着用于控制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记录,或者记录和/或重放所记录数据的操作的管理数据,所述装置包括:
头部设备,用于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记录,或者从记录介质上所记录数据的读出;
算术运算设备,用于利用由所述头部设备从记录介质上读出的管理数据,对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记录或重放位置进行算术运算;
显示设备;和
显示控制设备,用于允许所述显示设备,根据从所述头部设备读出的管理数据,显示记录介质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的读数,并且用于允许所述显示设备,根据表示由来自所述算术运算设备的算术运算所得到的所述位置的数据,进行位置显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表示由所述头部设备目前扫描记录介质的位置的第一显示分段和第二显分段,所述第一显示分段在形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分段,并且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在允许所述显示设备,用一系列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术运算设备根据从所述头部设备读出的管理数据,产生表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量的数据,并且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用一系列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由所述算术运算设备提供的,已经记录的数据的量的数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1=(I/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1,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量的数据,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是记录介质的整个数据记录容量,和I是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数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2=(j/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2,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记录或重放操作停止的位置的数据,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为记录介质的整个数据记录容量,和j是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到所述头部设备停止记录或重放操作的位置的数据的数量。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1=(I/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1,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数量的数据,并且产生由方程式
K2=(j/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2,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记录或重放操作已经停止的位置的数据,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是记录介质的未被记录数据区域的容量,I是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数据的数量,和j是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到所述头部设备停止记录或重放操作位置的数据的数量。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当记录和/或重放操作停止时,与所述头部设备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所述算术运算设备,根据来自所述存储设备的与所述头部设备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产生与所述位置有关的信息。
8.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在该介质上记录着用于控制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记录,或者记录和/或重放所记录数据的操作的管理数据,所述装置包括:
头部设备,用于进行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记录,或者从记录介质上所记录数据的读出;
记录和/或重放控制设备,用于由所述头部设备将数据离散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和用于根据管理数据,以连续数据的形式读出离散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
算术运算设备,用于利用由所述头部设备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管理数据,对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重放位置进行算术运算;
显示设备;和
显示控制设备,用于允许所述显示设备,根据从所述头部设备读出的管理数据,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的读数进行显示,并且用于允许所述显示设备,根据表示由来自所述算术运算设备的算术运算所得到的所述位置的数据,进行位置显示。
9.如按照权利要求8所要求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1=(I/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1,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对表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数量的数据进行显示,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是记录介质的整个数据记录容量,和I是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的数据的数量。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表示由所述头部设备目前扫描记录介质的位置的许多第一显示分段和第二显示分段,所述第一显示分段在形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分段,并且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用一系列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2=(j/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2,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表示记录或重放操作停止的位置的数据,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是记录介质的整个数据记录容量,和j是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到所述头部设备停止记录或重放操作的位置的数据的数量。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当记录和/或重放操作停止时,与所述头部设备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有关的地址信息,所述算术运算设备,根据来自所述存储设备的与所述头部设备在记录介质上的位置有关的地址信息,产生与所述位置有关的信息。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表示由所述头部设备目前扫描记录介质的位置的许多第一显示分段和第二显示分段,所述第一显示分段在形式上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分段,并且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用一系列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整个记录容量。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识别设备,用于识别装入所述装置的记录介质的种类,并且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如果来自所述识别设备的输出信号代表重放唯一记录介质,由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记录介质的整个记录容量,并且根据与来自所述算术运算设备的所述位置有关的数据,由所述第二显示分段,显示所述头部设备扫描的记录介质的位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如果来自所述识别设备的输出信号代表可记录的记录介质,由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显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数量,并且根据与来自所述算术运算设备的所述位置有关的数据,由所述第二显示分段,显示由所述头部设备扫描的记录介质的位置。
16.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另一算术运算设备,用于根据从所述头部设备读出的记录介质的管理数据,计算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中可记录的数据的数量,所述显示控制设备允许所述显示设备,根据来自所述另一算术运算设备的可记录的数据的数量的显示。
17.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设备产生由方程式
K1=(I/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1,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对表示已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数量的数据进行显示,和产生由方程式
K2=(j/m)×n表示的显示控制数据K2,用于利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许多第一显示分段,对表示记录或重放操作停止的位置的数据进行显示,式中n是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第一显示分段的数目,m是记录介质的未被记录数据区域的容量,I是在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上已经记录的数据的数量和j是从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区域的顶部位置到所述头部设备停止记录或重放操作的位置的数据的数量。
CN95107142A 1994-05-30 1995-05-30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7808/94 1994-05-30
JP6137808A JPH07326175A (ja) 1994-05-30 1994-05-30 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62A true CN1144962A (zh) 1997-03-12
CN1090795C CN1090795C (zh) 2002-09-11

Family

ID=1520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7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95C (zh) 1994-05-30 1995-05-30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5617383A (zh)
EP (1) EP0686974B1 (zh)
JP (1) JPH07326175A (zh)
KR (1) KR100351773B1 (zh)
CN (1) CN1090795C (zh)
DE (1) DE69518951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0525B1 (en) 1999-07-29 2006-10-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determining access posi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recording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8991B1 (en) 1995-03-06 2001-09-11 Fujitsu Limited Storage medium playback method and device
US5845240A (en) * 1996-07-24 1998-12-01 Fielder; Mark Selective recall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uously recorded data
GB2305750B (en) * 1995-09-30 1998-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n audio signal us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memory card
TW318906B (zh) * 1995-12-08 1997-11-01 Sony Co Ltd
JP3013783B2 (ja) * 1996-07-19 2000-02-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読み取り装置
JPH1055656A (ja) * 1996-08-08 1998-02-24 Sony Corp 受信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US5940352A (en) * 1996-10-08 1999-08-17 Nippon Columbia Co. Ltd. Record medium device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time codes synchronized with input/reproduction signals into and from record medium having UTOC area, and record medium having UTOC area
JP3546654B2 (ja) * 1997-08-07 2004-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SG82587A1 (en) * 1997-10-21 2001-08-21 Sony Corp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playback apparatus, playback method,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recording/playback method, presentation mediu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6788631B1 (en) * 1998-09-02 2004-09-07 Lc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ing capacity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capacity
US6804638B2 (en) * 1999-04-30 2004-10-12 Recent Memory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call and preservation of events prior to decision to record the events
JP3826632B2 (ja) 1999-09-24 2006-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及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US6407972B1 (en) * 1999-10-20 2002-06-18 Sony Corporation Editing apparatus and editing method
JP2001291308A (ja) * 2000-04-10 2001-10-19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vdビデオプレーヤ
JP4649781B2 (ja) * 2001-06-20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925144B2 (ja) * 2001-10-12 2007-06-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4448650B2 (ja) * 2002-08-23 2010-04-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この表示方法、このプログラム、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装置
WO2004055815A1 (ja) * 2002-12-13 2004-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40240329A1 (en) * 2003-05-30 2004-12-02 Micro-Star Int'l Co., Lt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erating face panel capable of visual indication of recording status
EP1542231A1 (en) * 2003-12-08 2005-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capable of recording series of content data on different recording media
JP4452136B2 (ja) * 2004-03-30 2010-04-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同期再生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4859187B2 (ja) * 2005-11-11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当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380651B2 (ja) * 2006-04-13 2009-12-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描画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描画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光ディスク描画システム
JP4337841B2 (ja) * 2006-06-07 2009-09-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データ表示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6045247A (ja) * 2014-08-20 2016-04-04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オーディオ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2478A (ja) * 1982-06-17 1983-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密度記録再生装置の表示装置
JP2637401B2 (ja) * 1986-06-26 1997-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4991159A (en) * 1987-01-13 1991-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ime display device for an apparatus for playing information recorded on an optical disk
EP0275972B1 (en) * 1987-01-19 1991-08-28 Sony Corporation Disk recording device
JPS63214992A (ja) * 1987-03-03 1988-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式デイスク再生装置
KR930006580B1 (ko) * 1989-05-26 1993-07-21 샤프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록재생장치
CA2020059C (en) * 1989-06-30 1995-05-23 Shigemi Maeda Modular ceramic igniter
JPH0345285U (zh) * 1989-09-11 1991-04-25
EP0464482B1 (en) * 1990-06-21 1996-08-28 Yamaha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for a compact disc player and a compact disc
JP3355649B2 (ja) * 1992-05-20 2002-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H05325509A (ja) * 1992-05-25 1993-12-10 Sony Corp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US5508984A (en) * 1992-10-30 1996-04-16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Optical disc player having program title displa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0525B1 (en) 1999-07-29 2006-10-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determining access posi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518951T2 (de) 2001-04-05
EP0686974A1 (en) 1995-12-13
DE69518951D1 (de) 2000-11-02
KR100351773B1 (ko) 2002-12-12
CN1090795C (zh) 2002-09-11
JPH07326175A (ja) 1995-12-12
US5617383A (en) 1997-04-01
EP0686974B1 (en) 2000-09-27
US5701282A (en) 1997-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95C (zh) 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097265C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4779C (zh) 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169150C (zh) 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115669C (zh) 数据记录媒体、再现和记录方法和装置及传输系统
AU742697B2 (en)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34785C (zh) 记录/重放装置、重放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76844C (zh) 用于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存贮控制设备
CN1112380A (zh) 记录媒体的管理方法
CN1183161A (zh) 光盘的替换处理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212422A (zh) 翻录系统、其控制设备以及翻录控制方法
CN1150693A (zh) 具有索引查找功能的再现装置及其访问方法
CN1145951C (zh) 记录和再现设备、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077316C (zh) 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CN1143311C (zh) 介质上记录压缩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和传送该数据的方法
CN1192385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伴录装置
CN1122266C (zh) 记录恒定寂静区间的装置和方法
CN1397074A (zh) 光记录媒体、光再现设备和光再现方法
CN1130714C (zh) 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从记录介质上重播的方法及装置
CN1244930C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00342449C (zh) 记录与再现装置
CN1542809A (zh) 记录装置、文件管理方法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102286C (zh) 字符输入装置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记录介质的装置
CN1141711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91584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