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5747B -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5747B
CN114495747B CN202210109773.8A CN202210109773A CN114495747B CN 114495747 B CN114495747 B CN 114495747B CN 202210109773 A CN202210109773 A CN 202210109773A CN 114495747 B CN114495747 B CN 114495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play
display panel
dissipa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97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5747A (zh
Inventor
卢劲松
洪文进
许哲豪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97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5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5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5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5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5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散热结构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该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并与边框区接触设置,第一散热部设置容置槽;第二散热部,设置于容置槽内,并与边框区接触设置,第二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与第一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不同。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能够通过不同导热系数的散热部进行散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热部位进行散热,进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显示技术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凭借其轻薄、节能、显示品质高等优势,且制作工艺成熟稳定,已经成为目前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电、计算机、交通、医疗等领域。
在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四周的边框区,边框区设计有密集的驱动电路。随着显示面板边框区的电路的负载增加等原因,相应电路产生的热量也增加,产生的较多热量可能导致液晶相变,边框区与其他区域位置之间产生不同的热分布以及闪屏、错屏、画异等问题。现有的散热结构虽然能够对边框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但是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结构以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散热结构对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该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并与边框区接触设置,第一散热部设置容置槽;第二散热部,设置于容置槽内,并与边框区接触设置,第二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与第一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二散热部的导热系数,其中:第一散热部的结构可塑性弱于第二散热部的结构可塑性,和/或第一散热部与边框区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二散热部与边框区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具有背侧和连接侧,背侧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连接侧的两端连接背侧和显示侧;其中,容置槽的槽口朝向显示面板的背侧,且第二散热部与显示面板的背侧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包括底壁及至少两个侧壁,侧壁设置于底壁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至少两个侧壁沿边框区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侧壁中最靠近显示区设置的侧壁与显示区间隔设置,和/或至少两个侧壁中最远离显示区设置的侧壁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连接侧并与连接侧接触设置,其余侧壁位于底壁与显示面板的背侧之间并与背侧接触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壁远离侧壁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壁的厚度和侧壁的高度之和与容置槽的深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5至3,和/或底壁的厚度与侧壁的高度之和与散热凸起部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为散热金属结构或塑胶结构;第二散热部为散热泥、散热硅胶或散热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第一散热部环绕显示区设置;和/或第二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第二散热部环绕显示区设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胶框,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散热结构,其中,胶框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显示面板,第一散热部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于凹槽内且与凹槽底部接触设置。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能够通过不同导热系数的散热部进行散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热部位进行散热,进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散热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散热结构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散热结构;20、显示装置;21、显示面板;22、电路板;211、显示区;212、边框区;11、第一散热部;12、第二散热部;111、容置槽;112、底壁;113、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15、第三侧壁;1111、第一容置槽;1112、第二容置槽;2121、连接侧;116、凸起部;23、胶框;24、灯管;25、导光板;26、光学膜片;2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结构10以及显示装置20,散热结构10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散热结构10提高对显示装置20边框区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2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电路板22,显示面板21具有显示区211和位于显示区211周边的边框区212,电路板22与边框区212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显示区211能够透光并用于画面显示,边框区212不能够透光并不能用于画面显示,边框区212可以集成有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极驱动电路来驱动显示区211进行显示。
下面结合显示装置20对散热结构10作出进一步阐述,请参阅图2、图3、图4以及图5。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1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散热结构10的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散热结构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散热结构10与显示面板21之间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2,散热结构10包括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均设置于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侧s2,并与边框区212接触设置。其中,显示面板21的显示侧设置有显示屏,以通过显示面板21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侧s2与显示装置20的其他结构配合设置,以实现显示面板21的安装并通过其他结构支持显示面板21的显示功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侧s2具有背侧和连接侧,背侧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s1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连接侧的两端连接背侧和显示侧s1。相应地,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均设置于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侧s2,可以是第一散热部11和/或第二散热部12设置于背侧,或设置于背侧以及连接侧。
具体地,第一散热部11设置容置槽111,第二散热部12设置于容置槽111内,并与边框区212接触设置,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与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系数不同。第一散热部11可以一体成型进而形成容置槽111,以保证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稳定性,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组合形成容置槽111,以保证第一散热部11结构的可拆分性。
结合上述内容,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容置槽111的槽口朝向显示面板21的背侧,且第二散热部12与显示面板21的背侧相接触。容置槽111设置有一个槽口,通过槽口与显示面板21的背侧接触,进而使得显示面板21与容置槽111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第二散热部12设置于该密闭空间内。
应理解,第二散热部12设置于容置槽111内进而实现与第一散热部11的接触设置,由于第二散热部12还与边框区212接触设置,因此第二散热部12能够将吸收边框区212的热量,并将边框区212的热量传导到第一散热部11,第一散热部11进而将热量散发到外界。并且,由于第一散热部11也与边框区212接触设置,因此第一散热部11也能够吸收边框区212产生的热量,并将自身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外界。
其中,导热系数可以用于衡量材料或结构的导热能力,散热系数越高材料或结构的导热系数越高。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系数与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不同,说明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能力与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能力不同。
应理解,虽然在显示面板21的边框区212发热较多,但边框区212不同的发热部位的发热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某一区域发热较为严重,需要提高对该区域的散热效果,另外的某一区域发热较为少量,仅仅需要简单散热即可。基于此,本申请的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不同,进而能够将导热系数高的散热部设置于边框区212发热比较严重的区域,并将导热系数低的散热部设置于边框区212发热比较少量的区域。
通过散热部此种设置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对边框区212的散热,进而提高对显示面板21的散热效果。结合上述导热系数的设置方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此时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能力弱于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能力。在此种设置方式下,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可塑性弱于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可塑性,和/或第一散热部11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
其中,结构可塑性用于衡量材料或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性质,结构可塑性越强的材料或结构,其发生形变以及保持形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第一散热部11发生形变以及保持形变的能力弱于第二散热部12发生形变以及保持形变的能力。
结合上述内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可塑性弱于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可塑性,且第一散热部11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仅是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可塑性弱于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可塑性,或仅仅是第一散热部11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
应理解,在第一散热部11的结构可塑性弱于第二散热部12的结构可塑性的实施方式下,通过将可塑性较强的第二散热部12设置于第一散热部11的容置槽111中,一方面实现了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的稳定接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第二散热部12设置有具有一定粘性的结构,进而实现第一散热部11与边框区212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第一散热部11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设置方式下,由于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散热部11的散热系数,因此能够通过导热系数更大的第二散热部12与边框区21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更好的导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散热部11包括底壁112及至少两个侧壁,侧壁设置于底壁112靠近显示面板21的一侧,至少两个侧壁沿边框区2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111。其中,底壁112与侧壁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可拆卸设置。当侧壁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侧壁可以是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4,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14之间形成容置槽111。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1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例如,侧壁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以及第三侧壁115。第三侧壁115设置于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14之间,且与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侧壁113与第三侧壁115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第二侧壁114与第三侧壁115之间的间隔距离。
在此种设置方式下,容置槽111被第三侧壁115划分为第一容置槽1111以及第二容置槽1112。此时,第二散热部12分别设置于第一容置槽1111以及第二容置槽1112中,第二散热部12与第一散热部11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在通过第二散热部12将边框区212的热量导入到第一散热部11中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更好的导热效果,进而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10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具体地,至少两个侧壁中最靠近显示区211设置的侧壁与显示区211间隔设置,和/或至少两个侧壁中最远离显示区211设置的侧壁延伸至显示面板21的连接侧并与连接侧接触设置,其余侧壁位于底壁112与显示面板21的背侧之间并与背侧接触设置。
结合图7,在第一散热部11包括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4时,第一侧壁113与显示区211之间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为d1。具体地,d1可以大于等于0.5mm,进而防止第一散热部11影响显示区211的透光。
结合图6,在第一散热部11包括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4时,第二侧壁114延伸至显示面板21的连接侧2121,进而使得第二侧壁114的一端1141与连接2121接触设置,以通过第一散热部11对显示面板21边缘的包裹。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提高显示装置20的产品信赖性,提高高温高湿保存性能、胶框剥离强度、边缘抗碰撞能力以及边缘的散热能力。
当然,上述第一侧壁113以及第二侧壁114的设置并不限于上述图6中的设置方式。例如,在设置有第三侧壁115的时候,可以设置第一侧壁113与显示区间隔设置,和/或第二侧壁114延伸至显示面板21的连接侧2121,进而使得第二侧壁114的一端1141与连接侧2121接触设置。
请结合图5-图7,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壁112远离侧壁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凸起部116。散热凸起部116可以沿边框区212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散热凸起部116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具体地,散热凸起部116可以与底壁112一体成型,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112。通过散热凸起部116的设置,可以加强第一散热部11的散热效果,进而能良好地将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传导的热量进行散发。
进一步,底壁112的厚度和侧壁的高度之和d2与容置槽的深度d3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5至3,和/或底壁112的厚度与侧壁的高度之和d2与散热凸起部116的高度d4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底壁112的厚度与侧壁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2mm,例如,1.2mm、1.5mm、1.8mm等。侧壁的高度可以设置为1-2mm,例如,1.2mm、1.5mm、1.8mm等,进而使得底壁112的厚度和侧壁的高度之和d2范围为2-4mm。此时,散热凸起部116的高度d4为0.5-1mm,例如,0.6mm、0.8mm、0.9mm等。
具体地,底壁112的厚度与侧壁的厚度相同,底壁112的厚度与侧壁的高度相同,侧壁的高度即是侧壁相对于底壁112的凸起高度。底壁112的厚度和侧壁的高度之和d2与容置槽的深度d3之间的比值为2,底壁112的厚度与侧壁的高度之和d2与散热凸起部116的高度d4之间的比值为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11为柔性结构或者弹性结构。其中,第一散热部11为柔性结构时,第一散热部11能够发生塑性形变,第一散热部11为弹性结构时,第一散热部1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例如,第一散热部11由柔性塑胶或者弹性塑胶构成。
当然,第一散热部11也可以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进而形成刚性结构的第一散热部11。基于铝合金具有可塑性强,导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价格低等优点,既能够满足导热需求,又经济实惠。
第二散热部12可以为散热泥、散热硅胶或散热膏,具有较好导热、散热性能。
综合上述内容,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部11呈封闭的环状设置,第一散热部11环绕显示区211设置;和/或第二散热部12呈封闭的环状设置,第二散热部12环绕显示区211设置。
具体地,边框区212呈环形设置于显示区211的周边,进而将显示区211包裹,此时第一散热部11也呈环形设置进而实现对边框区212的全面散热。当然,也可以仅仅是将第二散热部12呈环形设置,仅仅通过第二散热部12进行散热。在此种实施方式下,第二散热部12的导热系数可以大于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系数,进而实现更为良好的导热效果。
更具体地,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可以均呈矩形设置,且与边框区212的形状相适配。应理解,图2中展示的散热结构10的视图,是在和散热结构10所在平面呈非90°夹角下的视图,此时,第一散热部11与第二散热部12均呈矩形设置。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部11与第二散热部12均不限于呈环形设置。
例如,在第一散热部11的导热系数小于第二散热部12的散热系数时,在边框区212的大部分为位置均需要进行一般的散热,另一部分位置需要较高程度的散热。此时,可以在需要进行一般散热的部分仅仅设置第一散热部11。在需要较高程度散热的部分通过第一散热部11设置容置槽111进而实现第二散热部12的设置,进而通过第一散热部11以及第二散热部12共同进行散热。此外,在在需要较高程度散热的部分也可以仅仅设置第二散热部12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综合上述内容,显示装置20还包括胶框23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散热结构10。胶框23设置于显示面板21的背侧,并用于支撑显示面板21,散热结构10实现对显示面板21的边框区212进行散热。进一步,显示装置20还包括灯管24、导光板25以及光学膜片26,灯管24用于提供光源,导光板25用于将灯管发射的侧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并发光均匀。
具体地,胶框23靠近显示面板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31,凹槽231的开口朝向显示面板21,第一散热部11远离显示面板21的一侧设置于凹槽231内且与凹槽231底部接触设置。
此时,第一散热部11远离显示面板21的一侧与凹槽231底部接触设置,结合上述第一散热部11的柔性或者弹性结构的设置方式,在显示面板21与胶框234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时,第一散热部11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通过将第一散热部11与凹槽231的形状契合,进而避免显示面板21与胶框23之间相对滑动。
其中,现有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胶框设置支撑部对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与缓冲作用。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散热结构10中的第一散热部11设置为柔性或者弹性结构,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散热部11直接与胶框23接触设置,并起到支撑与缓冲作用,进而减少现有技术中胶框中的支撑部的设置。因此,基于第一散热部11的柔性或者弹性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结构的设置,实现了结构的简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边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并与所述边框区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容置槽;
第二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边框区接触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导热系数不同,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导热系数;
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具有背侧和连接侧,所述背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侧的两端连接所述背侧和所述显示侧;其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且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相接触;
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底壁及至少两个侧壁,所述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至少两个侧壁沿所述边框区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所述至少两个侧壁中最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侧壁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部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所述侧壁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间隔距离;
所述第一散热部为柔性或者弹性结构,所述第二散热部为散热泥、散热硅胶或散热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结构可塑性弱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结构可塑性,和/或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边框区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边框区之间的接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壁中最远离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侧并与所述连接侧接触设置,其余侧壁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之间并与所述背侧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的厚度和所述侧壁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5至3,和/或
所述底壁的厚度与所述侧壁的高度之和与所述散热凸起部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部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散热部呈封闭的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7.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所述胶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散热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底部接触设置。
CN202210109773.8A 2022-01-28 2022-01-28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95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9773.8A CN114495747B (zh) 2022-01-28 2022-01-28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9773.8A CN114495747B (zh) 2022-01-28 2022-01-28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5747A CN114495747A (zh) 2022-05-13
CN114495747B true CN114495747B (zh) 2024-02-02

Family

ID=8147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9773.8A Active CN114495747B (zh) 2022-01-28 2022-01-28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574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465A (zh) * 1996-07-23 2004-04-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20060037010A (ko) * 2004-10-27 2006-05-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826042A (zh) * 2005-02-22 2006-08-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20080024626A (ko) * 2006-09-14 2008-03-1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1957148A (zh) * 2010-09-01 2011-01-26 王庆鹏 非金属散热器的构造、材质和形式
CN107179631A (zh) * 2017-06-27 2017-09-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805081U (zh) * 2017-06-27 2017-12-2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
CN207939941U (zh) * 2018-03-27 2018-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8803109A (zh) * 2018-06-19 2018-11-1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1984B2 (ja) * 2011-07-13 2015-10-07 株式会社Jole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465A (zh) * 1996-07-23 2004-04-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20060037010A (ko) * 2004-10-27 2006-05-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826042A (zh) * 2005-02-22 2006-08-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20080024626A (ko) * 2006-09-14 2008-03-1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1957148A (zh) * 2010-09-01 2011-01-26 王庆鹏 非金属散热器的构造、材质和形式
CN107179631A (zh) * 2017-06-27 2017-09-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805081U (zh) * 2017-06-27 2017-12-2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
CN207939941U (zh) * 2018-03-27 2018-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8803109A (zh) * 2018-06-19 2018-11-1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5747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366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67071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98816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EP2390712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674808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026866A (ja) 表示装置
JP2007173233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と、該ヒートシンクの少なくとも一部に適合させた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と、該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に装着された光源を備えてい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35012B2 (en) Light bar structure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US7474365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surface-illuminant device
KR2019002399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69945A (ko) 방열패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3391769B2 (ja) 遊技機用液晶表示装置のための画像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14495747B (zh) 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779532B (zh) 背光模块
JPH09155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416325B2 (en) Frame for fixing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760813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174797B (zh) 显示装置及电视信号接收器
US930766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41132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1936430B1 (en) Display panel uni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19372950U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20103058U (zh) 一种改进散热的侧部发光面光源结构和机器视觉装置
CN21638767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871843U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