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8735B -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8735B
CN114468735B CN202011255701.1A CN202011255701A CN114468735B CN 114468735 B CN114468735 B CN 114468735B CN 202011255701 A CN202011255701 A CN 202011255701A CN 114468735 B CN114468735 B CN 114468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cooking container
cooking
rice cook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5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8735A (zh
Inventor
刘丰收
周忠宝
张素凌
雷国茂
张乾
曹代科
陈飞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57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8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8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8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所述饭煲包括:煲体;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且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及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相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相配合,使烹饪腔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有利于使食材表面保持平整,提高烹饪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饭煲通过变压沸腾、微压加热等烹饪方式,以期实现米饭的均匀受热,提升米饭的口感。但由于米粒密度大,传统加热过程中,米饭糊化发生粘结结块,导致米饭无法在锅内移动,即使变压沸腾也无法保证所有米粒充分吸水膨胀,导致口感较差。且烹饪腔内米饭表面不平整,影响米饭受热均匀性和美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饭煲,所述饭煲能够使食材充分均匀受热,提高口感,且米饭表面平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饭煲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包括:煲体;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且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相配合,使烹饪腔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有利于使食材表面保持平整,提高烹饪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饭煲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旋转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摆动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摆动驱动机构,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煲体且与所述烹饪容器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相对于所述煲体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摆动驱动机构,所述饭煲还包括:座体,所述煲体和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座体,所述摆动驱动机构与所述煲体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煲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绕所述第二轴线摆动并通过所述煲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摆动驱动件,所述摆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座体;摆动传动件,所述摆动传动件与所述摆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且与所述煲体传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煲体设有插孔,所述摆动传动件与所述插孔的形状相匹配且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为非圆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体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摆动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煲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煲体具有适于与所述定位部转动配合的定位配合部,其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配合部中的一个形成轴孔且另一个形成转动轴,所述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配合部位于所述煲体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煲体和所述座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摆动导向槽,且另一个设有插入所述摆动导向槽的摆动导向凸部,所述摆动导向槽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摆动导向槽为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摆动导向凸部为与多个所述摆动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煲体且与所述烹饪容器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相对于所述煲体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煲体包括:支撑件;锅体,所述锅体安装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烹饪容器安装于所述锅体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锅体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并通过所述锅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旋转主动件,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旋转从动件,所述旋转从动件与所述锅体相连且与所述旋转主动件传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从动件通过齿纹啮合传动,其中,所述旋转从动件设于所述锅体的外周面且具有外齿纹,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或者,所述旋转从动件设于所述锅体的底壁,所述旋转从动件具有外齿纹且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或者,所述旋转从动件具有内齿纹且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内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从动件通过传动带传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主动件和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周面分别设有防脱凹槽,所述传动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防脱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和所述烹饪容器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槽且另一个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部相配合以使所述锅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槽为设于所述锅体且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为设于所述烹饪容器且凸出于所述烹饪容器的外周面的凸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锅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旋转导向槽且另一个设有插入所述旋转导向槽的旋转导向凸部,所述旋转导向槽和所述旋转导向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锅体中的一个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可转动的滚轮,所述旋转导向槽或所述旋转导向凸部形成在所述滚轮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安装轴,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锅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饭煲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支撑件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和/或,所述支撑轴与所述锅体的底壁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饭煲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且位于所述锅体的背向所述烹饪容器的一侧以对所述烹饪容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烹饪容器的间距为5mm-45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控制方法,所述饭煲包括煲体、设于所述煲体内的烹饪容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饭煲旋转和摆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饭煲处于烹饪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或者,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旋转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或者,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摆动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阶段包括吸水阶段、过渡阶段和沸腾阶段,所述过渡阶段在所述吸水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沸腾阶段之前执行,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过渡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阶段包括吸水阶段,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吸水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或者,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吸水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阶段包括沸腾阶段,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沸腾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重合,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沿D-D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饭煲沿图1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沿E-E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饭煲沿图1中B-B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圈示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饭煲沿图1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沿G-G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饭煲沿图1中B-B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左视图;
图14是图1沿C-C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支撑件、座体和摆动驱动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外置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饭煲100;外置控制盒200;盒体210;固定柱211;卡扣212;固定件220;固定孔221;卡孔222;
煲体10;
锅体20;限位槽21;安装部22;容纳槽23;安装轴24;凸起25;滚轮26;旋转导向槽27;
支撑件30;旋转导向凸部31;插孔32;定位配合部33;摆动导向凸部34;
座体40;定位部41;摆动导向槽42;
烹饪容器50;烹饪腔51;限位凸部52;
加热组件60;
旋转驱动机构70;旋转驱动件71;旋转主动件72;旋转从动件73;传动带74;防脱凹槽75;
摆动驱动机构80;摆动驱动件81;摆动传动件82;
支撑轴90;第一轴承91;第二轴承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
在相关技术中,饭煲通过变压沸腾、微压加热等烹饪方式,以期实现米饭的均匀受热,提升米饭的口感。但由于米粒密度大,传统加热过程中,米饭糊化发生粘结结块,导致米饭无法在锅内移动,即使变压沸腾也无法保证所有米粒充分吸水膨胀,导致口感较差。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饭煲100,饭煲100用于烹饪食材时,能够使食材充分均匀受热,而不受食材密度、结块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饭煲100为饭煲且用于烹饪米饭的过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能够使米、水在烹饪腔51内充分翻滚、对流、运动,防止米饭糊化后结块或者能够将已经结块的米饭打散,使米饭充分均匀受热,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米饭因结块导致内部米粒无法吸水糊化的问题,提高米饭的口感以及烹饪效率。
参照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可以包括:煲体10、烹饪容器50和驱动装置。
具体而言,烹饪容器50安装于煲体10内,且烹饪容器50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51。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这里,烹饪容器50的烹饪腔51的空间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例如还可以为立方体等。第一轴线可以为烹饪容器50的中心线,也可以偏离烹饪容器50的中心线,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在烹饪腔51的空间为圆柱体的实施例中,圆柱体的轴线即为烹饪容器50的中心线,第一轴线可以与圆柱体的轴线重合,也可以与圆柱体的轴线不重合以使烹饪容器50进行偏心旋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需做广义理解。在旋转过程中,烹饪容器50可以沿固定方向持续转动,例如烹饪容器50可以绕第一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持续旋转;烹饪容器50也可以沿不同方向做往复旋转,例如烹饪容器50可以绕第一轴线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60°,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360°,然后再次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60°……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烹饪容器50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12所示,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旋转驱动机构70,旋转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烹饪腔51内的食材随烹饪容器50一起旋转,以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均匀受热,且有利于实现食材的翻滚、对流、运动,使烹饪腔51内的所有食材充分混合、均匀加热。
例如,在烹饪米饭的过程中,可以使米和水充分混合,防止结块,最终实现米粒的充分吸水受热,米饭不易夹生,更加软糯,提升了米饭的口感。再例如,在炒菜过程中,通过使烹饪容器50旋转可以模拟搅动等操作,使不同种类的食材、调料、油等混合均匀、受热均匀,烹饪得到的菜肴咸淡均匀,且避免糊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的速度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在不同转速之间发生变化。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50旋转的速度可以在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之间往复变化,从而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所收到的作用力发生改变,进而食材在烹饪腔51内沿第一轴线的高度以及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分布均会发生改变,从而提高食材在烹饪腔51内翻滚混合的效果,例如在烹饪米饭的过程中,通过旋转速度的变化可以使米粒和水发生碰撞,以进一步提高米粒吸水效果和防止米饭结块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为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方向,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在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实施例中,随着旋转食材在重力作用下向靠近第一轴线的方向下落,从而使食材实现更充分的翻滚运动,食材受热均匀性、吸水效果以及口感提升效果更好,在此过程中,烹饪容器50可以低速旋转,烹饪腔51内的食材不受离心力或所受的离心力可以忽略不计,使米粒之间的粘接力小,且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更顺利地下落,防止米粒结块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70可以直接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具体地,旋转驱动机构70可以安装于煲体10且与烹饪容器50传动配合,以驱动烹饪容器50相对于煲体10旋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70可以间接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如图3-图6所示,煲体10可以包括锅体20,烹饪容器50安装于锅体20。旋转驱动机构70与锅体20相连,旋转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锅体20绕第一轴线旋转并通过锅体20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换言之,旋转驱动机构70通过锅体20间接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而无需直接与烹饪容器50相配合。
由此,烹饪容器50无需设置用于与旋转驱动机构70相配合的结构,烹饪容器50的结构更简单,且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对烹饪容器50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减少了模具设计与开发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在烹饪容器50与锅体20可拆卸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70对烹饪容器50的拆装无阻碍,烹饪容器50拆装、食材取放更方便快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对锅体20带动烹饪容器50进行旋转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制。例如,锅体20与烹饪容器50可以通过卡接结构、紧固件等方式配合,以使锅体20能够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锅体20可以设有限位槽21,烹饪容器50可以设有限位凸部52,限位凸部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限位槽21内以与限位槽21相配合,从而锅体20旋转时,限位槽21的槽壁能够与限位凸部52相抵以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锅体20与烹饪容器50的配合结构简单,且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稳定性及同步性好。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限位槽21可以为设于锅体20且开口朝上的凹槽,限位凸部52可以为设于烹饪容器50且凸出于烹饪容器50的外周面的凸耳。在烹饪容器50装入锅体20内时,凸耳可以直接放入凹槽内以实现配合,在将烹饪容器50拆下时,也无需单独拆卸限位槽21和限位凸部52的配合结构,烹饪容器50拆装方便。此外,凸耳还可以形成为烹饪容器50的把手,可以作为拆装、移动烹饪容器50过程中时的握持结构,使操作方便,且避免用户被烫伤。
当然,限位槽21和限位凸部5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发生互换。具体的,锅体20可以设有限位凸部52,烹饪容器50可以设有限位槽21,这样可以通过限位槽21与限位凸部52的配合使锅体20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容器50,通过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旋转驱动机构70驱动锅体20旋转以带动烹饪容器50旋转,烹饪容器50无需直接与旋转驱动机构70相配合,结构更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6所示,煲体1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30,锅体20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撑件30,以使锅体20旋转更容易,有利于降低锅体20旋转的阻力。这里,支撑件30可以如图1-图15所示为壳体,以遮挡锅体20、控制装置等部件,使饭煲100的外观更简洁美观,或者支撑件30也可以为架体结构,只需要满足能够安装锅体20等部件的要求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8所示,支撑件30和锅体20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设有旋转导向槽27。支撑件30和锅体20中的其中另一个可以设有旋转导向凸部31,旋转导向凸部31插入旋转导向槽27内。并且,旋转导向槽27和旋转导向凸部31中的至少一个沿锅体20的周向延伸,在锅体20旋转过程中,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相对于旋转导向槽27转动,以对锅体20进行导向,从而提高锅体20旋转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导向槽27可以为沿锅体2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为沿锅体20的周向延伸且与旋转导向槽27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凸部,环形槽与环形凸部相配合以实现导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导向槽27可以为环形槽,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包括多个凸部,多个凸部沿锅体20的周向排布,以与环形槽相配合;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为环形凸部,旋转导向槽27可以包括多个槽段,多个槽段沿锅体20的周向排布,以与环形凸部配合。
例如,在如图3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锅体20具有安装部22,安装部22设有可转动的滚轮26,旋转导向槽27或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形成在滚轮26上,换言之,滚轮26的外周面设有凹槽结构或者凸部结构,以减小锅体20与支撑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旋转阻力。并且通过滚轮26的旋转实现锅体20与支撑件30之间的相对转动,锅体20与支撑件30之间为滚动摩擦,有利于降低锅体20旋转的阻力,转动更顺畅。
此外,参照图7所示,安装部22可以具有容纳槽23,容纳槽23内设有安装轴24,滚轮26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轴24。通过安装轴24对滚轮26进行限位,以防止滚轮26在容纳槽23内随意移动而影响正常滚动,也防止滚轮26由容纳槽23脱出,结构更可靠。
在旋转导向槽27形成在滚轮26上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容纳槽23的槽底壁还可以设有伸入旋转导向槽27的凸起25,以进一步提高对滚轮26的支撑效果,从而提高安装轴24的结构可靠性。在旋转导向凸部31形成在滚轮26上的实施例中,容纳槽23的槽底壁还可以设有使旋转导向凸部31伸入的凹槽,以使结构更紧凑,同时可以对滚轴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滚轮26可以为多个,多个滚轮26沿锅体20的周向间隔分布,以从锅体20周向上的多处对锅体20进行支撑,提高锅体20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小每个滚轮26的尺寸,从而降低旋转导向槽27与旋转导向凸部31之间的相对运动阻力,降低锅体20与支撑件30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锅体20旋转的顺畅性。需要说明的是,滚轮26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八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滚轮26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2也可以设于支撑件30。基于以上描述,支撑件30设有安装部22且安装部22设有滚轮26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8所示,饭煲100还包括支撑轴90,支撑轴90支撑于锅体20的底壁与支撑件30之间,并且支撑轴90的至少一端设有轴承,例如支撑轴90与支撑件30可以通过第一轴承91可转动连接,支撑轴90与锅体20的底壁可以通过第二轴承92可转动连接。并且支撑轴90的轴线与锅体20的旋转轴线(即第一轴线)重合,由此,支撑轴90可以对锅体20起到支撑作用,使锅体20安装更稳定,并且通过设置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中的至少一个,使支撑轴90的设置对锅体20相对于支撑件30旋转无阻碍,提高了锅体20旋转的顺畅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旋转导向槽27或旋转导向凸部31可以设于锅体20的上部,即旋转导向结构设于锅体20的上部;旋转驱动机构70可以与锅体20的中部相连;支撑轴90与锅体20的底壁相配合。由此,三者由锅体20的上部、侧面和底部三个方位对锅体20提供约束,有利于保证锅体20和烹饪容器50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稳固。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70的具体结构。
如图4-图12所示,旋转驱动机构70可以包括:旋转驱动件71(例如,旋转电机等)、旋转主动件72和旋转从动件73。
其中,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驱动件71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旋转驱动件71的驱动下旋转。旋转从动件73与锅体20相连,且旋转从动件73与旋转主动件72传动配合。由此,旋转驱动件71工作驱动旋转主动件72旋转,旋转主动件72旋转带动旋转从动件73旋转,旋转从动件73旋转进一步带动锅体20旋转,以实现锅体20的旋转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转驱动件71可以安装于支撑件30上,且位于锅体20与支撑件30之间,不仅便于旋转从动件73与锅体20相连,便于传动,而且旋转驱动机构70不外露,有利于结构保护和外观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旋转从动件73可以一体形成于锅体20,不仅提高旋转从动件73带动锅体20旋转的效率,而且无需进行装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从动件73可以通过齿纹啮合传动,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从动件73之间传动效率高,利于对锅体20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等参数的控制。
其中,旋转从动件73与锅体20的连接位置以及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从动件73的齿纹啮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旋转从动件73设于锅体20的外周面,且旋转从动件73和旋转主动件72外连接传动,旋转从动件73具有外齿纹,旋转主动件72具有与旋转从动件73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从而增大驱动锅体20旋转的力矩,降低能耗和传动效率。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从动件73设于锅体20的底壁,且旋转从动件73和旋转主动件72外连接传动,旋转从动件73具有外齿纹,旋转主动件72具有与旋转从动件73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或者旋转从动件73设于锅体20的底壁,且旋转从动件73和旋转主动件72内连接传动,旋转从动件73具有内齿纹,旋转主动件72具有与旋转从动件73的内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旋转从动件73设于锅体20的底壁,能够使饭煲100的结构更紧凑,且驱动锅体20和烹饪容器50旋转更稳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2所示,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从动件73可以通过传动带74传动,旋转主动件72与旋转从动件73的设置位置、传动比等设置更灵活,能够满足更多规格饭煲100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旋转主动件72和旋转从动件73的外周面分别设有防脱凹槽75,传动带7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防脱凹槽75内。通过防脱凹槽75对传动带74进行限位,传动带74不易错位或脱离配合,传动更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二轴线摆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不相同,以使第一轴线在竖直方向及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方向之间转动,例如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3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角度M后,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图13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角度N,然后再次沿第一方向转动……如此循环,以实现烹饪容器50的摆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驱动装置包括摆动驱动机构80,摆动驱动机构80用于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二轴线摆动,从而带动烹饪腔51内的食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翻滚运动,使烹饪腔51内的所有食材充分混合、均匀加热。
例如,在烹饪米饭的过程中,可以使米和水充分混合,防止结块,或者将已经结块的米饭打散,最终实现米粒的充分吸水受热,米饭不易夹生,更加软糯,提升了米饭的口感。再例如,在炒菜过程中,通过使烹饪容器50旋转可以模拟翻炒、掂锅、搅拌等操作,使不同种类的食材、调料、油等混合均匀、受热均匀,烹饪得到的菜肴咸淡均匀,且避免糊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的速度、角度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随烹饪时间发生变化。具体地,多个循环周期中,第一角度M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二角度N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且第一角度M和第二角度N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在烹饪容器50摆动的速度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时,烹饪腔51内食材所受到的外力发生改变,从而提高食材在烹饪腔51内翻滚混合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50摆动过程中,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0°。换言之第一角度M≤150°,第二角度N≤150°。其中,第一角度M<90°,第二角度N<90°时,能够使米饭在烹饪过程中充分翻滚,90°≤M≤150°,90°≤N≤150°时,能够将烹饪腔51内的米饭倒出,自动出餐,使用更方便省力。当然,在饭煲100包括用于封闭烹饪腔51的开口的盖体的实施例中,烹饪过程中第一角度M也可以大于或等于90°,第二角度N也可以大于或等于90°,以进一步提高米饭翻滚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容器50摆动的轴线(即第二轴线)可以沿水平方向,也可以为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方向,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动驱动机构80可以直接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具体地,摆动驱动机构80可以安装于煲体10且与烹饪容器50传动配合,以驱动烹饪容器50相对于煲体10摆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饭煲100还包括座体40,煲体10和摆动驱动机构80安装于座体40,摆动驱动机构80与煲体10传动配合,以驱动煲体10相对于座体40绕第二轴线摆动并通过煲体10带动烹饪容器50摆动。
例如在煲体10包括锅体20的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摆动驱动机构80可以驱动锅体20绕第二轴线摆动并通过锅体20带动烹饪容器50摆动。换言之,摆动驱动机构80通过锅体20间接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而无需直接与烹饪容器50相配合。
由此,烹饪容器50无需设置用于与摆动驱动机构80相配合的结构,烹饪容器50的结构更简单,且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对烹饪容器50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减少了模具设计与开发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在烹饪容器50与锅体20可拆卸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动驱动机构80对烹饪容器50的拆装无阻碍,烹饪容器50拆装、食材取放更方便快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摆动驱动机构80与锅体20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配合,即摆动驱动机构80可以间接驱动锅体20摆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煲体10还包括支撑件30,支撑件30与座体40可转动地连接,锅体20安装于支撑件30。其中,摆动驱动机构80安装于座体40,且摆动驱动机构80与支撑件30连接,以驱动支撑件30摆动并通过支撑件30带动锅体20摆动。
由此,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机构70和摆动驱动机构80的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70与锅体20相连,摆动驱动机构80与支撑件30相连,旋转过程中支撑件30不与锅体20一起旋转,而摆动过程中支撑件30、锅体20和烹饪容器50一起摆动,使旋转和摆动的结构设置以及运动过程互补干扰,结构设计更合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通过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二轴线摆动,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摆动驱动机构80的具体结构。
如图11、图13-图15所示,摆动驱动机构80包括摆动驱动件81(例如,摆动电机等)和摆动传动件82,摆动驱动件81安装于座体40,摆动传动件82与摆动驱动件81的输出端相连,且与煲体10(例如与支撑件30)传动配合,以将摆动驱动件81的动力传递至煲体10,从而使煲体10相对于座体40摆动。通过设置摆动传动件82以及摆动传动件82的尺寸,便于调节摆动驱动机构80与煲体10之间的力矩,有利于实现更适宜的传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摆动传动件82与摆动驱动件81的输出端可以为连接在一起的分体件,摆动传动件82也可以一体形成于摆动驱动件81的输出端。例如在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示例中,摆动传动件82为齿轮,摆动驱动件81的输出端为输出轴,齿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在输出轴的驱动下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煲体10设有插孔32(例如可以设于支撑件30),摆动传动件82与插孔32的形状相匹配且插入插孔32内,插孔32为非圆孔。由此,摆动传动件82在摆动驱动件81的驱动下转动时,摆动传动件82与煲体10之间无相对转动,传动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插孔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图14中所示的三角形孔,其他方形孔、多边形孔、D形孔等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座体40设有定位部41,定位部41与摆动驱动机构80位于煲体10的相对两侧,煲体10具有适于与定位部41转动配合的定位配合部33(例如定位配合部33可以设于支撑件30)。例如在如图15所示的示例中,定位部41设于煲体10的右侧,摆动驱动机构80设于煲体10的左侧。此外,定位部41和定位配合部33中的一个形成轴孔,且定位部41和定位配合部33中的另一个形成转轴,轴孔的中心线与煲体10的摆动轴线(即第二轴线)重合。由此,定位部41和摆动驱动机构80能够从煲体10的两侧对煲体10提供支撑,使煲体10和烹饪容器50固定更稳定,摆动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5所示,定位配合部33可以位于煲体10的下部,以降低摆动轴线的高度,从而在摆动角度一定的情况下,烹饪腔51内食材翻滚的程度更大,烹饪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座体40可以设有摆动导向槽42,煲体10(例如支撑件30)可以设有插入摆动导向槽42的摆动导向凸部34,摆动导向槽42垂直于转轴的轴线延伸。通过摆动导向槽42和摆动导向凸部34配合,不仅能够对煲体10摆动进行导向,而且能够对煲体10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使煲体10结构更可靠。
当然,摆动导向槽42和摆动导向凸部34的设置位置可以发生互换,具体地,煲体10可以设有摆动导向槽42,座体40可以设有插入摆动导向槽42的摆动导向凸部34。换言之,煲体10和座体4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摆动导向槽42,且另一个设有插入摆动导向槽42的摆动导向凸部34。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5所示,摆动导向槽42可以为多个,多个摆动导向槽42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摆动导向凸部34为与多个摆动导向槽42一一对应的多个。由此,多个摆动导向槽42和多个摆动导向凸部34能够从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多处为煲体10提供支撑和导向,使煲体10摆动更稳定可靠。
申请人研究发现,烹饪容器50在烹饪过程中仅摆动或者仅旋转,不能兼顾食材受热均匀、不易结块和表面平整的要求,容易导致烹饪腔51内的食材表面不平整,即有些位置食材厚度较大有些位置食材厚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材的烹饪效果,且影响烹饪完成后食材的美观,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可以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者先后进行,换言之,在整个烹饪过程中,烹饪容器50既会进行旋转,又会进行摆动,从而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满足受热均匀、不易结块和表面平整的多重要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同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例如旋转驱动机构70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同时摆动驱动机构80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以使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然后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一段时间后停止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然后驱动装置再次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一段时间……如此循环,以使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工作,且在烹饪容器50停止旋转后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一段时间,以使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先后进行;或者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一段时间后停止工作,且在烹饪容器50停止摆动后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一段时间,以使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先后进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相配合,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有利于使食材表面保持平整,提高烹饪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1所示,饭煲100还包括加热组件60(例如IH线圈盘等),加热组件60安装于支撑件30,且加热组件60位于锅体20的背向烹饪容器50的一侧,以对烹饪容器50进行加热,实现食材烹饪。通过加热组件60安装于支撑件30,使加热组件60不随锅体20一同旋转,加热组件60与烹饪腔51的对应位置不会始终保持不变,有利于提高烹饪腔51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并且加热组件60的电连接结构更简单、牢固、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0与烹饪容器50的间距为5mm-45mm。在上述尺寸范围内,加热组件60对烹饪容器50的加热效率更高,实现烹饪容器50的均匀加热,保证米饭充分吸水受热,提升米饭口感,且有足够空间设置锅体20等部件。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0与烹饪容器50的间距可以为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和45mm等。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组件60各个位置与烹饪容器50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且加热组件60的任意位置与烹饪容器50的间距均落入上述尺寸范围内。
考虑到较多消费者的厨房空间比较小,因此会在厨房中放置家电货架,而货架上的家电产品高低不同,并且有相当多的家电产品的控制面板设于顶部,这就导致稍微高点的家电产品放置于货架时,用户不容易看清控制面板的操作功能。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饭煲100还包括器具本体和外置控制盒200,其中,器具本体可以包括煲体10、驱动装置等部件,且器具本体设有接口,例如接口可以设于支撑件30或座体40。外置控制盒200与接口通过导线电连接,以使外置控制盒200能够粘贴或吸附在货架旁等易于用户操作的位置,外置控制盒200上的控制面板能够充分裸露而不被货架遮挡,用户能够更方便地通过外置控制盒200对饭煲100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外置控制盒200包括盒体210和固定件220,固定件220用于将盒体210固定于货架上。其中,固定件220为绑带,盒体210和绑带的一端中的一个设有固定孔221,且另一个设有固定柱211,固定柱211插入固定孔221内,以实现盒体210与绑带的连接。并且,盒体210还设有卡扣212,绑带的另一端还设有卡孔222,卡扣212可拆卸地卡入卡孔222内,以便于用户将外置控制盒200绑在货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绑带可以设有多排卡孔222,多排卡孔222沿绑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卡扣212能够与不同排卡孔222配合,以调节绑带的松紧,从而使外置控制盒200能够绑在不同尺寸的货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带可以为硅胶带,弹性和防滑效果更好,固定更牢固,且易于拆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饭煲100的控制方法,饭煲100包括煲体10、设于煲体10内的烹饪容器50、用于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的驱动装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饭煲100处于烹饪阶段时,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二轴线摆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的控制方法,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在烹饪过程中旋转和摆动相配合,使烹饪腔51内的食材能够充分翻滚运动,均匀受热,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食材因结块而受热不均匀、夹生、口感差等问题,食材烹饪口感更佳,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有利于使食材表面保持平整,提高烹饪效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绕第二轴线摆动,包括:
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
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或者,
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并在烹饪容器50停止旋转后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或者,
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并在烹饪容器50停止摆动后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饭煲100的烹饪过程包括吸水阶段、过渡阶段和沸腾阶段。其中,饭煲100在吸水阶段之后、沸腾阶段之前执行过渡阶段。
在饭煲100处于吸水阶段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且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在该预设角度下绕第一轴线旋转,换言之,在吸水阶段,烹饪容器50在固定倾斜角度进行旋转;或者,在饭煲100处于吸水阶段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由此,促进在吸水阶段米粒吸水,提高烹饪效率。
这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可以为55°-65°。
在饭煲100处于过渡阶段时,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由于在过渡阶段,水量减少,米粒部分糊化,粘性增加,通过摆动和旋转配合,使米粒在烹饪腔51内快速吸水、充分翻滚、不易结块,且使米饭表面平整,以便于米饭在进入沸腾阶段之后能够受热均匀,且美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此外,在过渡阶段,烹饪容器50可以做低速旋转运动,以减少离心力对米饭的作用,使米饭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更好地实现表面平整。
在饭煲100处于沸腾阶段时,烹饪腔51内的水很少,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烹饪容器50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重合,且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容器50旋转。由此,在烹饪容器50旋转过程中,烹饪腔51内的米饭表面平整,各处米饭厚度均匀,从而使米饭受热更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的控制方法中,饭煲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3)

1.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
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安装于所述煲体内且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其中,
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相同;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摆动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
座体,所述煲体和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座体,所述摆动驱动机构与所述煲体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煲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绕所述第二轴线摆动并通过所述煲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
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
摆动驱动件,所述摆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座体;
摆动传动件,所述摆动传动件与所述摆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且与所述煲体传动配合;
所述座体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摆动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煲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煲体具有适于与所述定位部转动配合的定位配合部,
其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配合部中的一个形成轴孔且另一个形成转动轴,所述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所述煲体和所述座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摆动导向槽,且另一个设有插入所述摆动导向槽的摆动导向凸部,所述摆动导向槽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延伸;
所述煲体包括:
支撑件,所述摆动驱动件与支撑件相连;
锅体,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锅体相连,所述锅体安装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烹饪容器安装于所述锅体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并通过所述锅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或者,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旋转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或者,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摆动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设有插孔,所述摆动传动件与所述插孔的形状相匹配且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为非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配合部位于所述煲体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导向槽为沿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摆动导向凸部为与多个所述摆动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件;
旋转主动件,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
旋转从动件,所述旋转从动件与所述锅体相连且与所述旋转主动件传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从动件通过齿纹啮合传动,
其中,所述旋转从动件设于所述锅体的外周面且具有外齿纹,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或者,
所述旋转从动件设于所述锅体的底壁,所述旋转从动件具有外齿纹且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或者,所述旋转从动件具有内齿纹且所述旋转主动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内齿纹相啮合的外齿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动件与所述旋转从动件通过传动带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动件和所述旋转从动件的外周面分别设有防脱凹槽,所述传动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防脱凹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和所述烹饪容器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槽且另一个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部相配合以使所述锅体带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设于所述锅体且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为设于所述烹饪容器且凸出于所述烹饪容器的外周面的凸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锅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旋转导向槽且另一个设有插入所述旋转导向槽的旋转导向凸部,所述旋转导向槽和所述旋转导向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锅体中的一个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可转动的滚轮,所述旋转导向槽或所述旋转导向凸部形成在所述滚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安装轴,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锅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支撑件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和/或,所述支撑轴与所述锅体的底壁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且位于所述锅体的背向所述烹饪容器的一侧以对所述烹饪容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烹饪容器的间距为5mm-45mm。
19.一种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饭煲,所述饭煲包括煲体、设于所述煲体内的烹饪容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饭煲旋转和摆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饭煲处于烹饪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绕第二轴线摆动,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者,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交替进行;或者,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旋转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或者,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并在所述烹饪容器停止摆动后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阶段包括吸水阶段、过渡阶段和沸腾阶段,所述过渡阶段在所述吸水阶段之后且在所述沸腾阶段之前执行,
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过渡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阶段包括吸水阶段,
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吸水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或者,
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吸水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和摆动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饭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阶段包括沸腾阶段,
在所述饭煲处于所述沸腾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摆动至第一轴线与竖直方向重合,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容器旋转。
CN202011255701.1A 2020-11-11 2020-11-11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68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5701.1A CN114468735B (zh) 2020-11-11 2020-11-11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5701.1A CN114468735B (zh) 2020-11-11 2020-11-11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735A CN114468735A (zh) 2022-05-13
CN114468735B true CN114468735B (zh) 2024-01-30

Family

ID=8149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5701.1A Active CN114468735B (zh) 2020-11-11 2020-11-11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873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3146U (zh) * 2014-11-07 2015-0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5559518A (zh) * 2015-12-01 2016-05-11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锅
CN105768840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95486U (zh) * 2016-04-22 2016-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烹饪机
CN207654043U (zh) * 2017-07-10 2018-07-27 湖北荣太炊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10353515A (zh) * 2019-08-13 2019-10-22 佛山市大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11084540A (zh) * 2020-01-22 2020-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3146U (zh) * 2014-11-07 2015-0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105768840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59518A (zh) * 2015-12-01 2016-05-11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锅
CN205795486U (zh) * 2016-04-22 2016-12-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烹饪机
CN207654043U (zh) * 2017-07-10 2018-07-27 湖北荣太炊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10353515A (zh) * 2019-08-13 2019-10-22 佛山市大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11084540A (zh) * 2020-01-22 2020-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735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4357B (zh) 一种压力空气炸锅
CN201349984Y (zh) 一种多功能烤锅
CN103356077B (zh) 震动多角度旋转炒锅
CN105795970A (zh) 磨米面食加工机
CN114468735B (zh) 饭煲及饭煲的控制方法
CN213721367U (zh) 烹饪器具
CN202234714U (zh) 一种旋转多功能炒锅
CN102793478A (zh) 一种惯性推动装置
CN102764063A (zh) 旋转多功能炒锅的搅拌食物方法
CN2105407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和集成灶
CN213993237U (zh) 饭煲
CN114468736A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202537252U (zh) 多角度旋转炒锅
CN210540751U (zh) 一种易于清洁打理的烹饪器具和集成灶
CN216776768U (zh) 空气炸锅
CN210354289U (zh) 一种自动烹饪机
KR100900839B1 (ko) 전기밥솥겸용 제빵기
CN210144504U (zh) 一种具有自动投料功能的烹调设备
CN211582588U (zh) 烹饪器具
CN218922360U (zh) 一种料理机
CN215191000U (zh) 一种调温结构及其家用电器
CN108644814A (zh) 一种节能型炉灶
CN218922362U (zh) 料理机
CN209153274U (zh) 一种带有转笼的食物烹饪烤箱
CN21933143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