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8484B -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 Google Patents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8484B
CN114468484B CN202210015080.2A CN202210015080A CN114468484B CN 114468484 B CN114468484 B CN 114468484B CN 202210015080 A CN202210015080 A CN 202210015080A CN 114468484 B CN114468484 B CN 114468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magnetic attraction
belt
zipp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50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8484A (zh
Inventor
张田
高秀忠
朱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BS Zip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BS Zip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BS Zip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BS Zip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50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8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其中,拉链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与第一连接件错位布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吸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使用过程快捷顺滑,且不易夹到其他物体。

Description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拉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链是一种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相互咬合与分离,使与链牙相连的两侧织物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大量应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物品上。链牙的咬合与分离是依靠拉头的内部结构实现的,链牙、拉头的结构尺寸需要有较高的精度才能提高拉链在并合、分离的过程中顺滑无卡顿,这就对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设备及人员的投入成本较高。并且,传统的链牙在咬合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夹到周围的其他物品,当物品与链牙距离较近时被夹入拉头内部被链牙紧咬住且不容易取出,导致物品损坏或拉链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链,包括:
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
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
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与第一连接件错位布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吸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拉链的物品,所述拉链为如上所述的拉链;
所述物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拉链中的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部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与第一连接件错位布置;第二连接件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吸合。与传统的链牙式的拉链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在打开和拉合过程中更为顺滑无卡顿,而且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即便周围物品或皮肤被夹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稍用力就可以将物品或皮肤拉出,不会损伤物品或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另一平面视图;
图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从拉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带;11-第三磁吸结构;2-第二连接带;21-第四磁吸结构;3-第一连接件;31-第一磁吸结构;4-第二连接件;41-第二磁吸结构;5-第一卡接件;6-第二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另一平面视图,图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链从拉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第一连接带1、第二连接带2、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其中,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并排设置,分别用于与待安装拉链的物品相连。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为长条带状,具有一定的宽度。
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沿第一连接带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1上。第二连接件4设置在第二连接带2上,与第一连接件3错位布置。
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3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31,对应在第二连接件4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3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41。第二连接件4可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第一磁吸结构31与第二磁吸结构41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相互吸合,使拉链处于拉合状态。
在拉链受到外部施加的分离作用时,克服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分离,使拉链处于打开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3沿第一连接带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1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3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31;第二连接件4设置在第二连接带2上,与第一连接件3错位布置;第二连接件4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3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41;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第一磁吸结构31与第二磁吸结构41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相互吸合。与传统的链牙式的拉链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在打开和拉合过程中更为顺滑无卡顿,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即便周围物品或皮肤被夹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稍用力就可以将物品或皮肤拉出,不会损伤物品或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方案中,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沿着与第一连接带表面平行的方向插接及分离,通过磁力吸合在一起。
第一磁吸结构31和第二磁吸结构41可以为永磁体,分别嵌设于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的端部。图3为拉链的透视图,展示了第一磁吸结构31和第二磁吸结构41的设置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优选的方案,用于提高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紧固程度:第一连接件3中与第一连接带1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一连接带1的内侧面的长度,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件4的长度。以使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一连接件3对第二连接件4产生限位作用,避免第二连接件4从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脱出,提高了拉链拉合的紧固程度。
上述拉链在拉合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4从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间隙的下方或上方插入到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以第一连接带1、第二连接带2的表面与水平面平行、上下方向是竖直方向为例,第二连接件4在沿上下方向进入到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后,第二连接件4被第一连接件3限制无法沿水平方向移动。
上述方案中对第二连接件4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其尺寸满足能够上下进入到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件3之间且不能沿水平方向从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脱出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连接件4的实现方式:第二连接件4中与第二连接带2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二连接带2的内侧面的长度,第二连接件4的内侧面长度大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3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该方案能够确保第二连接件4能够上下进入到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件3之间且不能沿水平方向从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脱出。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一连接件3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二连接件4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中对应端部的斜平面平行。
相当于第一连接件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梯形结构,第一连接件3的上下表面全等。梯形短边的一侧面作为外侧面与第一连接带1相连,梯形长边的一侧面作为内侧面,梯形的斜边作为上述斜平面。
同样的,第二连接件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梯形结构,第二连接件4的上下表面全等。梯形短边的一侧面作为外侧面与第一连接带1相连,梯形长边的一侧面作为内侧面,梯形的斜边作为上述斜平面。
第一连接件3中斜平面与第二连接件4中斜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以减小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之间的间隙。
上述方案中,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可以上下移动对位插接,也可以转动插接,以拉链分离的过程为例,如图4和图5中的箭头所示,第一连接带1与第二连接带2的内侧边分别向下转动,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相互错开,直至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相互分离,使拉链处于拉开的状态,如图6所示。
按照图4和图5中箭头的反方向转动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实现拉链从图6拉合至图4的状态。
除了上述方案之外,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第一连接件3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阶梯面相连,第二连接件4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阶梯面相连;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中对应端部的阶梯面匹配设置。相当于第一连接件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T”形结构,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全等。第二连接件4也为具有一定厚度的“T”形结构,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全等。通过“T”形结构形成榫卯结构,也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的互相限位。
对于上述方案,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比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多一个,位于最外端的全部为第一连接件3。位于中间的各第一连接件3形状相同,最外端的第一连接件3中背离第二连接件4的外端面为平面。例如:第一连接件3为两个,第二连接件4为一个,第二连接件4插入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第二连接件4两端侧面为斜平面,两个第一连接件3中朝向第二连接件4的端面为斜平面,背离第二连接件4的外端面为平面。或者,第一连接件3为三个,第二连接件4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4和中间的第一连接件3的两端侧面为斜平面。
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相同,位于最外端的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各自的外端面为平面。例如图3所示的结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均为两个,错位布置。位于中间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的两端侧面为斜平面,位于最外端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的内侧端面为斜平面,外侧端面为平面。
第一连接件3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搭配方式。
对于磁吸结构的设置方式: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3相向的端部设有第一容纳空腔,第一磁吸结构31设置于第一容纳空腔内。第二连接件4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3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容纳空腔,第二磁吸结构41设置于第二容纳空腔内。以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的端部相互吸合。
上述第一连接件3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连接带1上,也可以通过第一卡接件5固定在第一连接带1上。具体的,第一卡接件5沿第一连接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截面为“U”形,夹紧在第一连接带1的内侧边沿,第一连接件3固定在第一卡接件5上。
上述第二连接件4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二连接带2上,也可以通过第二卡接件6固定在第二连接带2上。具体的,第二卡接件6沿第二连接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其截面为“U”形,夹紧在第二连接带2的内侧边沿,第二连接件4固定在第二卡接件6上。
采用上述卡接件衔接在连接带与连接件之间的方式,能满足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要求,并能够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卡接件与连接带大面积连接,能够降低对连接带的磨损程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磁吸结构,对应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朝向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磁吸结构,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带之间通过磁力吸附,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之间也通过磁力吸附,能够提高拉链并合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如图7所示,拉链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1和第二连接带2,以及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3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3沿第一连接带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1上。第二连接件4设置在第二连接带2上,与第一连接件3交错布置。
第一连接件3设有第一磁吸结构31,第二连接件4设有第二磁吸结构41,第一连接带1设有第三磁吸结构11,第二连接带2设有第四磁吸结构21。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之间,第一磁吸结构31与第四磁吸结构21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带2相互吸合,第二磁吸结构41与第三磁吸结构11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二连接件4与第一连接带1相互吸合。
具体的,第一磁吸结构3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中朝向第二连接带2的一侧,第二磁吸结构41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朝向第一连接带1的一侧。第三磁吸结构11设置在与第二磁吸结构的对应位置处,第四磁吸结构21设置在与第一磁吸结构31的对应位置处。
与传统的链牙式的拉链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在打开和拉合过程中更为顺滑无卡顿,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即便周围物品或皮肤被夹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稍用力就可以将物品或皮肤拉出,不会损伤物品或皮肤,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拉链的实现方式: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拉链处于拉合状态的平面视图。如图8所示,图8中,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的对应端部的侧边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31和第二磁吸结构41,二者吸合。且第一连接带1与第二连接带2上分别设有第三磁吸结构11和第四磁吸结构21,第三磁吸结构11与第二连接件4上的第二磁吸结构41吸合,第四磁吸结构21与第一连接件3上的第一磁吸结构31吸合。
上述方案中,磁吸结构可以嵌设于连接件或连接带内部,也可以外露于连接件或连接带的表面。当磁吸结构嵌设于连接件或连接带内部时,可设置磁吸结构的磁场强度,使其达到与相应部件牢固吸合的能力。当磁吸结构外露于连接件或连接带的表面设置时,可在磁吸结构的表面喷涂或贴设颜色层,使其与拉链中其他部件的颜色相匹配,并达到对磁吸结构进行保护的目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拉链的物品,应用上述任一内容所提供的拉链,该物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拉链中的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部相连。该物品可以为服装、包袋、帐篷、被罩枕套等床品、整理袋等日用品、汽车座椅套等车内用品等。例如:该物品为包袋,包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两侧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
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相向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磁吸结构;
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与第一连接件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中与第一连接带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一连接带的内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与第二连接带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二连接带的内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间隙的下方或上方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的内侧面长度大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二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中对应端部的斜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阶梯面相连,第二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阶梯面相连;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中对应端部的阶梯面匹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比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多一个;位于最外端的第一连接件中背离第二连接件的外端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的数量相同,位于最外端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各自的外端面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相向的端部设有第一容纳空腔,所述第一磁吸结构设置于第一容纳空腔内;
第二连接件中用于与第一连接件接合的端部设有第二容纳空腔,所述第二磁吸结构设置于第二容纳空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卡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夹紧在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内侧边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至第一卡接件;
第二卡接件,沿第二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夹紧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内侧边沿;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至第二卡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连接件吸合的第三磁吸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带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吸合的第四磁吸结构。
1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设有第三磁吸结构,第二连接带设有第四磁吸结构;
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磁吸结构;
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与第一连接件交错布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中与第一连接带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一连接带的内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与第二连接带相连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背离第二连接带的内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间隙的下方或上方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在拉链处于拉合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磁吸结构与第四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带相互吸合,第二磁吸结构与第三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带相互吸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的内侧面长度大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相邻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二连接件中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通过斜平面相连;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中对应端部的斜平面平行。
15.一种应用拉链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或为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拉链;
所述物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拉链中的第一连接带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第二连接部相连。
CN202210015080.2A 2022-01-07 2022-01-07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Active CN114468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5080.2A CN114468484B (zh) 2022-01-07 2022-01-07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5080.2A CN114468484B (zh) 2022-01-07 2022-01-07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484A CN114468484A (zh) 2022-05-13
CN114468484B true CN114468484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510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5080.2A Active CN114468484B (zh) 2022-01-07 2022-01-07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848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4802B2 (ja) * 2004-11-30 2010-05-1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
JP4610521B2 (ja) * 2006-05-30 2011-01-1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
JP5301650B2 (ja) * 2009-03-05 2013-09-2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ファスナー
CN201986832U (zh) * 2011-01-11 2011-09-28 谢宜道 一种新型拉链
CN106974372A (zh) * 2016-01-15 2017-07-25 周立涛 带弧形结构的可转弯拉链
US10743597B2 (en) * 2018-01-11 2020-08-18 Wai Chi TONG Magnetic self-zipping zipper with different magnetic pull-in forces
CN113545567B (zh) * 2021-07-22 2023-12-19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484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853B2 (en) Slide fastener with flat elements
US20070269144A1 (en) Lockable Bag with Zipper Closure
TWI386173B (zh) Chain and zipper
CN114468484B (zh)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US5396685A (en) Zipper-type closure method
TW201900057A (zh) 拉鏈
JP3170902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H02128702A (ja)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3545567B (zh)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TWM641522U (zh) 雙開尾拉鏈之下止裝置及其組裝結構
WO2018053095A1 (en) Link chain zipper device
WO2003039285A2 (en) Slide closures for touch fasteners
US10420400B1 (en) System for zippers
WO2022203213A1 (ko) 실리콘 지퍼백
WO2017157220A1 (zh) 双层正对拉链
WO2022077545A1 (zh) 链牙、拉链、应用该拉链的物品及链牙成型模具
TWI831600B (zh) 雙開尾拉鏈之下止裝置及其組裝結構
GB1572830A (en) Slide fastener
CN113826999B (zh) 拉链及应用拉链的物品
CN111109773A (zh) 防水拉链
CN210203589U (zh) 链牙、拉链牙带和拉链
CN213820096U (zh) 拉链及织物
CN213882005U (zh) 拉链长链
TWM569571U (zh) Concealed zipper head combination structure
CN215501596U (zh) 一种防盗拉链头锁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