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5424A -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5424A
CN114465424A CN202210081057.3A CN202210081057A CN114465424A CN 114465424 A CN114465424 A CN 114465424A CN 202210081057 A CN202210081057 A CN 202210081057A CN 114465424 A CN114465424 A CN 114465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laring
piece
clamping piece
flat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10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5424B (zh
Inventor
郑湘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810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5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5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5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5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5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25Shaping or compacting conductors or winding heads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winding in the core or machine ; Applying fastening means on winding heads
    • H02K15/0031Shaping or compacting conductors in slots or around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扩口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及移动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构件及夹持驱动件,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得夹持构件在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值的打开状态及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扁线的夹持状态之间切换,预设值大于扁线的厚度;移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件,移动驱动件能够在夹持构件处于夹持状态时驱动夹持组件朝向扩口方向移动。本扩口机构通过夹持构件不仅实现了对扁线的夹持及扩口,同时对扁线的走向进行了校正,提高了扁线的直线度,从而保障了后期的扭头工序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其中,在驱动电机组装过程中,需要先对定子的各层扁线进行扩口,然后再对扩口后的扁线进行分层扭头。
由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子要求的扁线层数越来越多,在进行分层扭头时,定子扁线对应的模具槽口数量也成倍增加,而只要有一根扁线出现弯曲变形,或在扩口过程中发生歪斜,便插不到槽口中,进而导致整个定子扭头失败。
而当前的扩口装置一般通过顶针挤压扁线来实现扩口,无法保证扁线的直线度及弯折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扩口装置法保证扁线的直线度及弯折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扩口机构,用于对定子的扁线进行分层扩口,所述扩口机构包括:
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构件及夹持驱动件,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得所述夹持构件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值的打开状态及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所述扁线的夹持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预设值大于所述扁线的厚度;
移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件,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在所述夹持构件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朝向扩口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构件切换至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值的捋直状态,以使得所述扁线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移动时捋直所述扁线,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均沿直线延伸且相平行。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口机构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移动底座朝向或背向所述扩口方向移动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转盘及移动块,所述转盘开设有由所述转盘的中心点向外倾斜延伸的条形槽,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槽并连接于移动底座,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盘绕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线转动,以通过所述移动块在所述条形槽的滑动带动所述移动底座朝向或背向所述扩口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的第一夹杆及与所述第一夹杆铰接的第二夹杆,所述第一夹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夹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杆的端部,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夹杆与所述第二夹杆相对转动来驱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夹持驱动件的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夹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杆同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夹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夹杆同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杆与所述第二夹杆相对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口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的限位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限位驱动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块移动至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以限制所述夹持构件由所述捋直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还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以使得所述夹持构件切换至所述夹持状态。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片朝向所述第二夹片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夹片朝向所述第一夹片中的至少一个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扁线弯曲的限位凸起。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持组件环绕所述安装平台的中心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扩口方向为由所述安装平台的中心点向外延伸的方向。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扩口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扩口机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时,先通过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然后将定子朝向扩口机构移动,直至定子的扁线移动至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之间,然后通过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构件切换至夹持状态,以夹持住扁线。然后通过移动驱动件驱动夹持组件朝向扩口方向移动,同时定子继续朝向下移动,以使得夹持组件带动所夹持的区域朝向扩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扁线向外弯折,实现对该扁线的扩口。在扩口完成后通过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并通过移动驱动件的驱动移动至下一根需要扩口的扁线所对应的位置循环上述步骤。本扩口机构通过夹持构件不仅实现了对扁线的夹持及扩口,同时对扁线的走向进行了校正,提高了扁线的直线度,从而保障了后期的扭头工序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口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的扩口装置的扩口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3中的扩口机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图4中的夹持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图4中的扩口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7是图3中的扩口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扩口机构;10、夹持组件;11、夹持构件;111、第一夹片;112、第二夹片;113、限位凸起;12、夹持驱动件;13、第一夹杆;14、第二夹杆;15、第一滑块;151、第一夹持部;16、第二滑块;161、第二夹持部;162、第二滑接部;17、夹持端导向斜面;101、第一导向槽;102、第二导向槽;103、滑槽;20、移动组件;21、移动驱动件;22、移动底座;221、铰接轴;23、转盘;231、条形槽;24、移动块;30、安装平台;301、定位孔;40、限位组件;41、限位驱动件;42、限位块;421、限位端导向斜面;200、定位机构;90、定子;91、扁线;92、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口机构100,用于对定子90的扁线91进行分层扩口。定子90包括环状的铁芯92和径向穿设于铁芯92的扁线91,扁线91沿铁芯92周向设有多列,每列设有多个且该多个扁线91依次沿径向排布。扩口机构100可与定位机构200配合使用,定位机构200用于定位定子90,并能够驱动定子90沿轴向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以定子90能够通过定位机构200上下移动且定子90位于扩口机构100的上方为例。
请参阅图3,该扩口机构100包括夹持组件10、移动组件20、安装平台30及限位组件40。
请结合图2和图4,夹持组件10包括夹持构件11及夹持驱动件12,夹持构件11包括第一夹片111及第二夹片112,夹持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得夹持构件11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值的打开状态及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共同夹持扁线91的夹持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夹持驱动件12能够驱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相互远离,以使得夹持构件11切换至打开状态,还能驱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相互靠近,以使得夹持构件11切换至夹持状态。使用时,在夹持构件1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空隙与定子90中的其中一个扁线91相对应,以使得定子90上下移动时,该扁线91能够穿过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当扁线91位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时,夹持驱动件12可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夹持状态,此时扁线91被固定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无法移动。
其中,无论夹持构件11在打开状态还是夹持状态,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连线的中点位于所对应扁线91所在直线的延伸路径上,这样在夹持构件11在切换至夹持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移动相同距离,同时能够使得夹持构件11所夹持的部分扁线91位于扁线91正确的延伸路径上,以校正歪斜变形的扁线9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扁线91所在直线的延伸路径指的是扁线91在没有发生歪斜变形时所在的直线的延伸路径。
其中,预设值大于扁线91的厚度。当夹持构件1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扁线91的厚度,以使得扁线91能够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自由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厚度指的是扁线91在第一夹片111到第二夹片112的连线方向上的厚度。
请参阅图3和图4,移动组件20包括移动驱动件21,移动驱动件21能够在夹持构件11处于夹持状态时驱动夹持组件10朝向扩口方向移动。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扩口方向指的是相对于定子90的铁芯92向外发散的方向,也就是说由铁芯92的中心点沿半径向外延伸的方向。
使用时,先通过夹持驱动件12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打开状态,然后将定子90朝向扩口机构100移动,直至定子90的扁线91移动至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然后通过夹持驱动件12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夹持状态,以夹持住扁线91。然后通过移动驱动件21驱动夹持组件10朝向扩口方向移动,同时定子90继续朝向下移动,以使得夹持组件10带动所夹持的区域朝向扩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扁线91向外弯折,实现对该扁线91的扩口。在扩口完成后通过夹持驱动件12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打开状态,并通过移动驱动件21的驱动移动至下一根需要扩口的扁线91所对应的位置循环上述步骤。本扩口机构100通过夹持构件11不仅实现了对扁线91的夹持及扩口,同时对扁线91的走向进行了校正,提高了扁线91的直线度,从而保障了后期的扭头工序顺利进行。
当每列扁线91有多个时,以最靠近铁芯92的中心轴线的扁线91为第一根扁线91,沿扩口方向依次为第二根扁线91……第N根扁线91。扩口机构100先通过移动驱动件21将夹持构件11移动至正对第二根扁线91,然后夹持第二根扁线91并带动第二根扁线91向扩口方向弯折预设距离,此时第二根扁线91能够推动第三根扁线91到第N根扁线91共同向扩口方向弯折,然后夹持驱动件12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打开状态,以松开第二根扁线91,然后再通过移动驱动件21将夹持构件11背向扩口方向移动至正对第三根扁线91,再夹持第三根扁线91并带动第三根扁线91向扩口方向相对于第二根扁线91弯折预设距离,此时第三根扁线91推动第四根扁线91到第N根扁线91共同相扩口方向弯折,以此类推,直至夹持构件11夹持住第N根扁线91并带动第N根扁线91想扩口方向相较于第N-1根扁线91弯折预设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沿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以增大对扁线91的校正面积及对扁线91的夹持力度。可选的,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延伸方向为定子90的铁芯92的轴向,以进一步加大对扁线91的校正面积。
夹持驱动件12能够驱动夹持构件11切换至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值的捋直状态,以使得扁线91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移动时捋直扁线91。其中,预设值略大于扁线91的厚度,即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将将大于扁线91的厚度,在扁线91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上下移动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未全部抵触于扁线91。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空隙与定子90中的其中一个扁线91相对应。可选的,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位于扁线91所在直线的延伸路径上。可以理解的,当夹持驱动件12驱动夹持组件10切换至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扁线91的厚度,这样扁线91便能够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空隙内上下移动。当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形成宽度略大于扁线91厚度的限位通道,当弯曲变形的扁线91在限位通道内上下移动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能够捋直经过该限位通道的扁线91,以校正扁线91的直线度。这样,扁线91移动时经过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部分均能够被捋直,相较于通过夹持校正,增大了校正长度,实现了对扁线91的快速全面的校正。使用时,先将夹持构件11切换至捋直状态,以校正扁线91的直线度,然后再切换至夹持状态对扁线91进行扩口。
此时夹持构件11在处于捋直状态时仅能校正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连线方向的弯曲。为校正扁线91在垂直于二者连线方向的弯曲,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一夹片111朝向第二夹片112的侧面与第二夹片112朝向第一夹片111中的至少一个凸设有用于限制扁线91弯曲的限位凸起113。这样在扁线91与第一夹片111及第二夹片112之间上下移动时,限位凸起113便能够垂直于夹持方向挤压变形的扁线91,以在垂直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连线的方向上捋直扁线91,从而进一步提升扁线91的直线度。
可选的,限位凸起113可在第一夹片111上设有两个,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限位凸起113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小于扁线91的厚度。
可选的,限位凸起113可在第二夹片112上设有两个,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限位凸起113与第一夹片1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扁线91的厚度。
可选的,请参阅图5,限位凸起113可在第一夹片111上及第二夹片112上均可设有两个,且第一夹片111上的限位凸起113正对第二夹片112上的限位凸起113,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上的限位凸起113与对第二夹片112上的限位凸起1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扁线91的厚度。
可选的,限位凸起113可在第一夹片111上及第二夹片112上均可设有一个,且第一夹片111上的限位凸起113与第二夹片112上的限位凸起113相错位,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两限位凸起113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连线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扁线91的厚度,且在垂直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连线的方向上的距离略大于变下内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连线方向垂直于扩口方向。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位置的设置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连线方向也可为扩口方向。
为提高扩口机构100的结构可靠性,请参阅图3,扩口机构100还包括安装平台30,该安装平台30用于定位夹持组件10。该安装平台30可呈圆盘状,安装平台30于其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孔301,定位机构200上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301,定子90的铁芯92套设于定位柱外。
请结合图4,移动组件20还包括移动底座22,移动底座22滑动连接于安装平台30。具体地,安装平台30上设有滑轨,滑轨朝向扩口方向延伸,移动底座22滑接于滑轨,滑轨为移动底座22提供了滑动路径,同时限制移动底座22与安装平台30分离。
夹持组件10连接于移动底座22,移动驱动件21能够通过驱动移动底座22朝向或背向扩口方向移动来带动夹持组件10移动。移动底座22为夹持组件10提供了安装位。
请结合图4,夹持组件10还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底座22的第一夹杆13及与第一夹杆13铰接的第二夹杆14,第一夹片111连接于第一夹杆13的端部,第二夹片112连接于第二夹杆14的端部,夹持驱动件12能够通过驱动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相对转动来驱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实现了对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的定位,以避免夹持组件10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相错位。
具体地,移动底座2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铰接轴221,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均转动连接于铰接轴221,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的转动轴线与铰接轴22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形成交叉状。第一夹杆13具有第一夹持端及第一驱动端,第二夹杆14具有第二夹持端及第二驱动端,铰接轴221为第一夹持端与第一驱动端之间,也位于第二夹持端与第二驱动端之间,第一夹片111设于第一夹持端,第二夹片112设于第二夹持端,铰接轴221到第一夹持端的距离等于铰接轴221到第二夹持端的距离,铰接轴221到第一驱动端的距离等于铰接轴221到第二驱动持端的距离。夹持驱动件12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端及第二驱动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带动第一夹片111及第二夹片1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铰接轴221到第一夹持端的距离小于铰接轴221到第一驱动端的距离,以增大两驱动端的力矩,从而减小施力,实现了能耗的节省。同时,通过交叉状的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驱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运动,减小了夹持组件10在垂直于扩口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为实现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的平稳转动,请参阅图4,夹持组件10还包括滑动连接于夹持驱动件12的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6。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件12包括气缸及连接于移动底座22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滑槽103,滑槽10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扩口方向,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均滑动连接于滑槽103内。第一夹杆13上开设有与第一夹杆13同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1,第二夹杆14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杆14同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102,第一滑块15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槽101,第二滑块16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槽102,其中,第一导向槽101靠近第一驱动端,第二导向槽102靠近第二驱动端。
具体地,请参阅图4,第一滑块15上的第一滑接部滑动连接于滑槽103,第一滑块15上的第一夹持部151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槽101,第二滑块16上的第二滑接部162滑动连接于滑槽103,第二滑块16上的第二夹持部161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槽102。夹持驱动件12能够驱动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第一夹杆13与第二夹杆14相对转动。
可以理解的,当气缸驱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6在滑槽103内相互远离滑动时,第一滑块15推动第一夹杆13的第一驱动端远离第二驱动端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滑块15沿直线运动,因此第一滑块15在第一导向槽101内远离第一夹持端滑动,第二滑块16的驱动方式相同,此处不赘述,此时夹持构件11切换至打开状态;当气缸驱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6在滑槽103内相互靠近滑动时,第一滑块15推动第一夹杆13的第一驱动端靠近第二驱动端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滑块15沿直线运动,因此第一滑块15在第一导向槽101内靠近第一夹持端滑动,第二滑块16的驱动方式相同,此处不赘述,此时夹持构件11切换至捋直状态或夹持状态。第一导向槽101与第二导向槽102的槽壁起到了限位作用。该方式成本低廉,节省空间,防止卡顿。
在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控制机构进行设定,也可以通过限位组件40进行限位。请参阅图2和图6,限位组件40包括连接于移动底座22的限位驱动件41及连接于限位驱动件41的限位块42,限位驱动件41能够驱动限位块42移动至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以使得夹持组件10停留在捋直状态,还能够驱动限位块42离开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以使得夹持构件11切换至夹持状态。可以理解的,当需要捋直扁线91时,限位驱动件41驱动限位块42移动至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然后夹持驱动件12驱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6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均抵靠于限位块42,此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当需要夹持扁线91时,限位驱动件41驱动限位块42移出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然后夹持驱动件12驱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6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夹持扁线91,此时夹持构件11处于夹持状态。当限位块42移动至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时,限位组件40实现了对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的限位,防止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过小,影响扁线91在空隙中的上下移动。可选的,限位块42可靠近第一驱动端及第二驱动端设置。
其中,请参阅图6,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夹持端导向斜面17,限位块42设有与夹持端导向斜面17适配的限位端导向斜面421。由于限位端导向斜面421的设置,限位块42在垂直于扩口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由上向下渐扩。当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均抵靠于限位块42时,夹持端导向斜面17贴合于限位端导向斜面421。其中,当限位块42位于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时,限位块42的位置可调,可以理解的,限位驱动件41能够驱动限位块42在限位位置与移出位置之间移动,当限位块42位于限位位置时,限位块42位于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当限位块42位于移出位置时,限位块42移出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块16之间,限位位置可根据预设值的大小进行调节,即当需要减小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时,便可将限位位置向下移动,以减小第一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端之间的距离,当需要增大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时,便可将限位位置向上移动,以增大第一驱动端与第二驱动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由于长时间捋直操作而被磨损变薄,导致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可通过将限位块42向下调整,或通过限位驱动件41驱动限位块42移动至更靠下的限位位置即可,从而保证当夹持构件11处于捋直状态时,第一夹片111与第二夹片112之间的距离始终为预设值。
请参阅图7,移动组件20还包括转盘23及移动块24,转盘23开设有由转盘23的中心点向外倾斜延伸的条形槽231,移动块24滑动连接于条形槽231并连接于移动底座22,移动驱动件21能够驱动转盘23绕转盘23的中心轴线转动,以通过移动块24在条形槽231的滑动带动移动底座22朝向或背向扩口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条形槽231的延伸方向与转盘23的径向之间呈一定夹角,这样在使用时,通过移动驱动件21驱动转盘23转动,此时条形槽231的槽壁产生推动移动块24朝向或背向扩口方向滑动的推力,从而带动移动底座22朝向或背向扩口方向移动,移动块24在条形槽231内滑动。通过转动转盘23实现夹持组件10的往复移动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结构可靠性,同时节省了占用空间。条形槽231可设置多个,多个条形槽231绕转盘23的中心轴线等间隔设置,这样,一个移动驱动件21便能够实现多个夹持组件10的往复移动。
由于定子90的扁线91环绕铁芯92周向设有多列,因此夹持组件10可设有多个,多个夹持组件10环绕安装平台30的中心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各夹持组件10的扩口方向不同,各自的扩口方向均为由安装平台30的中心点向外延伸的方向,以使得在扩口操作时,夹持组件10均呈发散状外扩。使用时,先对各夹持组件10所对应列的扁线91均进行捋直,然后对该列的扁线91进行扩口,全部完成后,定子90通过定位机构200上提,并通过定位机构200转动移动角度,或安装平台30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得夹持组件10对应不同列,直至所有列均扩口完成,此时定子90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请参阅图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扩口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扩口机构100,该扩口机构100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扩口机构100结构相同,所起的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扩口机构,用于对定子的扁线进行分层扩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机构包括:
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构件及夹持驱动件,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得所述夹持构件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间距大于预设值的打开状态及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共同夹持所述扁线的夹持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预设值大于所述扁线的厚度;
移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件,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在所述夹持构件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朝向扩口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夹持构件切换至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值的捋直状态,以使得所述扁线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移动时捋直所述扁线,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均沿直线延伸且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机构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移动底座朝向或背向所述扩口方向移动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转盘及移动块,所述转盘开设有由所述转盘的中心点向外倾斜延伸的条形槽,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槽并连接于移动底座,所述移动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盘绕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线转动,以通过所述移动块在所述条形槽的滑动带动所述移动底座朝向或背向所述扩口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的第一夹杆及与所述第一夹杆铰接的第二夹杆,所述第一夹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夹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杆的端部,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夹杆与所述第二夹杆相对转动来驱动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夹持驱动件的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夹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杆同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夹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夹杆同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杆与所述第二夹杆相对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的限位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限位驱动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块移动至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以限制所述夹持构件由所述捋直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还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以使得所述夹持构件切换至所述夹持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朝向所述第二夹片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夹片朝向所述第一夹片中的至少一个凸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扁线弯曲的限位凸起。
9.如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扩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夹持组件环绕所述安装平台的中心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扩口方向为由所述安装平台的中心点向外延伸的方向。
10.一种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扩口机构。
CN202210081057.3A 2022-01-24 2022-01-24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Active CN114465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057.3A CN114465424B (zh) 2022-01-24 2022-01-24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057.3A CN114465424B (zh) 2022-01-24 2022-01-24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5424A true CN114465424A (zh) 2022-05-10
CN114465424B CN114465424B (zh) 2022-11-29

Family

ID=8141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1057.3A Active CN114465424B (zh) 2022-01-24 2022-01-24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54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298A (zh) * 2020-08-03 2020-12-04 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端部扭头的装置及方法
CN213817527U (zh) * 2020-12-30 2021-07-27 江苏铭纳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扩口机构
CN215452742U (zh) * 2021-05-27 2022-01-07 东莞市宝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枢夹持机构及电枢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298A (zh) * 2020-08-03 2020-12-04 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端部扭头的装置及方法
CN213817527U (zh) * 2020-12-30 2021-07-27 江苏铭纳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扩口机构
CN215452742U (zh) * 2021-05-27 2022-01-07 东莞市宝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枢夹持机构及电枢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5424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704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9590479B2 (en)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il for stator
JP4327486B2 (ja)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用のセグメントの成形装置、セグメント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セグメント
CA2823550C (en) Method and fixture for twisting end portions of bar conductors, in particular for bar windings of electric machines
CN110943582A (zh) 一种扁线电机电枢绕组端部扭弯保护组件
CN114465424B (zh) 扩口机构及扩口装置
CN116030844B (zh) 一种新型smt磁头的制造方法及其磁头
CN114453492A (zh) 扩口装置
CN110048563B (zh) 波绕线圈的保持装置、保持方法以及插入方法
CN115118104A (zh) 线圈插入导引装置及线圈插入导引方法
US20090140025A1 (en) Feed mechanism for a machine
US11735983B2 (en) Widening apparatus for hairpin-type stator coil
CN112382911A (zh) 一种通用型线材端子铆压机构
CN217121370U (zh) 一种自动绕弯机
CN116032084A (zh) 一种漆包线整形设备
JP4259066B2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3102585B (zh) 一种圆管式风管的翻边机
CN116885907A (zh) 夹线装置及电机加工设备
CN115139099B (zh) 铁芯齿间绝缘体一次装配装置
CN117340167B (zh) 缆型钢丝圈芯圈成圈焊接一体装置
CN116944381A (zh) 扭头模具和具有它的扭头设备
CN217512739U (zh) 一种多工位弯线设备
CN220278632U (zh) 焊接角度可调的焊接设备
CN213968353U (zh) 一种线材挤头机
CN110336431B (zh) 一种线圈折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