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7631B - 道岔 - Google Patents

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7631B
CN114457631B CN202111537746.2A CN202111537746A CN114457631B CN 114457631 B CN114457631 B CN 114457631B CN 202111537746 A CN202111537746 A CN 202111537746A CN 114457631 B CN114457631 B CN 114457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switch
elastomer
rai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77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7631A (zh
Inventor
H.罗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filed Critical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Priority to CN2021115377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7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7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7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7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7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10Fro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22Special sleepers for switches or crossings;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3/00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 E01B3/44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made from other materials only if the material is essent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3/00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 E01B3/46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leepers; Other means resting directly on the ballastway for supporting rail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01B9/681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4/00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ck and its foundations
    • E01B2204/01Elastic layers other than rail-pads, e.g. sleeper-shoes, bitu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用于针对轨道车辆的铁轨设备的道岔(1),其中,道岔(1)具有轨道(2)和一序列的轨枕(4),并且轨道(2)中的至少两个轨道彼此成对地相对而置地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轨枕(4)的轨枕上侧(5)上,并且在轨道(2)中的相应的轨道与相应的轨枕上侧(5)之间分别布置有中间层(6),并且轨枕(4)分别在与其相应的轨枕上侧(5)相对而置的轨枕下侧(7)上分别具有轨枕底部(8),并且轨枕底部(8)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9),其中,中间层(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10)。

Description

道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对轨道车辆的铁轨设备的道岔(Weiche),其中,该道岔具有轨道和一序列(Abfolge,有时称为系列)的轨枕(Schwelle,有时称为枕木),并且轨道中的至少两个轨道彼此成对地相对而置地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轨枕的轨枕上侧上,并且在轨道中的相应的轨道与相应的轨枕上侧之间分别布置有中间层,并且轨枕分别在与其相应的轨枕上侧相对而置的轨枕下侧上分别具有轨枕底部,并且轨枕底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
背景技术
道岔在铁轨设备中是交叉点,在所述交叉点中,至少一个分岔铁轨被导入到主干铁轨中或从该主干铁轨中引出。存在所谓的单开道岔,在所述单开道岔中,分岔铁轨从主干铁轨引出或被引入到该主干铁轨中。但是也存在所谓的交叉道岔,在所述交叉道岔中,分岔铁轨与主干铁轨交叉并且经由该主干铁轨在两侧上引出。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铁轨不仅在道岔之间的区域中而且在道岔的区域中配备有弹性体层,以便由此实现在列车从上方驶过时轨道沉陷弄平和减振。已知的是,例如将所谓的轨枕底部布置在轨枕下方。这些轨枕底部由此位于轨枕与碎石床或固定的路面之间,相应的轨枕放置在该路面上。轨枕底部例如由AT 506 529 B1和WO 2016/077852 A1已知。在AT 506 529 B1中,例如提出一种轨枕底部,在该轨枕底部中,在轨枕底部的弹性层上,在指向轨枕的一侧上安置有杂乱纤维层并且在相对而置的一侧上安置有增强层和另外的弹性层。杂乱纤维层用于将轨枕底部固定在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轨枕处。在轨枕底部的另一侧上的增强层将碎石床的碎石到轨枕底部中的侵入限制于期望的程度。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也已知在轨枕上侧上的弹性中间层、即在轨道与轨枕之间的弹性中间层。这例如在EP 0 552 788 A1中描述。
AT 503 772 B1说明一种这种类型的道岔,其中,在轨枕的轨枕下侧处分别布置有带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的轨枕底部。在AT 503 772 B1中,中间层位于轨道与轨枕之间,所述中间层在该文献中被称为固定器件。此外,由AT 503 772 B1已知的是,轨枕底部的软度或硬度在轨枕的长度上改变。
由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不同的方式来确保尤其是在用于铁轨设备的道岔中在列车从上方驶过时使轨道沉陷弄平,其中,在现有技术中分别在整个结构中使用且如有可能优化唯一的弹性平面,以便实现该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下改善上文提及的类型的道岔,使得能够实现在列车从上方驶过时改善的轨道沉陷弄平。
从这种类型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为此提出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道岔,在该道岔中,中间层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
由此,与现有技术相反,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不是仅实现一个而是实现至少两个(在安装位置中看)沿竖直方向彼此隔开距离的弹性平面,以便改善在列车在道岔上从上方驶过时的轨道沉陷弄平。在此,一个弹性平面通过轨枕底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形成。第二弹性平面通过中间层的弹性体层形成。这些弹性体层的弹性特性能够根据要求彼此相协调,以便由此借助于两个弹性平面实现彼此相协调的优化。由此能够使道岔的总系统的阻绝特性非常精准地与不同的在道岔中在不同位置处出现的要求相匹配。弹动(Einfederung)能够在道岔走向上被均匀化。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平面的考虑(Hinzuziehen)允许道岔的弹性特性与相应局部地在道岔之内在不同部位处专门要解决的任务设置精细相协调。
在根据本发明的道岔中,不仅轨枕底部而且中间层能够分别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构造。不仅轨枕底部而且中间层能够分别由唯一的弹性体层组成。但是轨枕底部和中间层也能够分别具有多个弹性体层。此外,轨枕底部以及中间层也能够具有非弹性的组成部分或层。轨枕底部例如能够是(如由AT 506 772 B1已知的带有两个弹性层的多层式结构)增强层和杂乱纤维层或连接层。中间层除了至少一个弹性体层以外例如也能够具有金属板,如这在更下面示例性地在附图说明中也阐释的。
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型方案设置成,在道岔中,至少两个不同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具有彼此不同的道床模量(Bettungsmodul)和/或在道岔中,至少两个不同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具有彼此不同的刚度。在差异性的意义下适宜地设置成,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的道床模量彼此相差了较大的道床模量的至少25%的数值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的刚度彼此相差了较大的刚度的至少25%的数值。
尤其,轨枕底部也能够沿着轨枕的纵向方向具有不一样硬或软的区域。在此,能够涉及唯一的连贯的轨枕底部,但是也涉及彼此分开的区段,所述彼此分开的区段一起形成轨枕底部。
弹性体层(如该术语已经说到这个的那样)是由至少一个弹性体组成的层。弹性体是形状固定的但可弹性变形的塑料,所述塑料在受到拉伸和压缩负载时弹性地变形,但是在这之后至少基本上再次返回到其原来的、未变形的外形。特别优选地,设置成,相应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和/或相应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具有聚氨酯或橡胶或带有聚氨酯和/或橡胶的混合物。所提及的弹性体层也能够完全地由所提及的材料组成。橡胶能够是天然橡胶弹性体,但是也能够是合成的橡胶弹性体。优选地,其涉及发泡的聚氨酯和/或发泡的橡胶。两个发泡的变型方案优选构造成闭合多孔的。
优选地,设置成,相应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具有在0.02N/mm3(牛顿每立方米)至0.6N/mm3范围内的、优选在0.1N/mm3至0.5N/mm3范围内的、特别优选在0.15N/mm3至0.4N/mm3范围内的道床模量。
道床模量通常被用来描述碎石铁轨中的变形行为。其描述了面积压力(Flächenpressung,有时称为单位面积压力)相对于有关的沉陷的比例(Verhältnis,有时称为情况)。由此,较软的材料具有较小的道床模量,并且反之亦然。简单来说,道床模量给出了:在多少面积压力下产生确定的沉陷。
在相应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中适宜地设置有在5kN/mm(千牛顿每毫米)至1000kN/mm范围内的、优选在10kN/mm至300kN/mm范围内的、特别优选在20kN/mm至200kN/mm范围内的刚度。刚度也能够被称为弹簧系数或支撑点刚度。刚度描述了支撑点力相对于沉陷的比例。在较软的材料的情况下,刚度比在与此相比相对更硬的材料的情况下更小。
道床模量例如能够根据DIN 45673(2010年八月的版次)确定。刚度能够根据EN13146(2012年四月的版次)确定。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在道岔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弹性平面(这些弹性平面能够相应地彼此相协调)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在道岔之内的不同的特定的任务设置能够比这在现有技术中所实现的更好地解决。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道岔中的特定的部位处更好地克服轨枕的倾翻,例如这尤其是在岔心区域(Herzstückbereich,有时称为辙岔区域)中或在道岔之内的短轨枕的区域中是可实现的。为此,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形式中设置成,轨枕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具有至少两个不一样软的区域,其中,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的较硬的区域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下方,而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的较软的区域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下方,其中,轨道中的第一轨道和轨道中的第二轨道相互隔开距离地固定在相应的轨枕的轨枕上侧上,并且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与所述轨枕的轨枕上侧之间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和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与所述轨枕的轨枕上侧之间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相对于彼此是不一样软的。因此,除了由现有技术本身已知的原理,即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在沿着轨枕的纵向方向上设计得不一样软之外,能够附加地设置成,在轨枕上方的、即在轨枕上侧上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也在沿轨枕的纵向方向彼此隔开距离的部位处设计得不一样硬或软。在此,特别优选地,设置成,带有相对软的弹性体层的中间层也位于在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的相对软的区域上的区域中,并且反之亦然。在该意义下,即适宜地设置成,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与所述轨枕的轨枕上侧之间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比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与所述轨枕的轨枕上侧之间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更硬。通过硬度或软度的这种变化,不仅在中间层中而且在轨枕底部中沿着轨枕的纵向方向,能够以特别精细协调的方式实现了改善的且更均匀的负载整平(Lastabtragung),以便由此克服轨枕的倾翻。特别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这种变型方案在与最后一个连贯的轨枕联接的短轨枕中得到使用,但是也在道岔的所谓的岔心区域中得到使用。
上文提及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在根据本发明的道岔中的另一种应用也能够用于避免沿道岔的纵向方向、即不仅沿主铁轨的纵向方向而且沿分岔铁轨的纵向方向在弹性特性方面的跳跃式过渡。为此,在优选的变型方案中设置成,在横向于、优选正交于轨枕的纵向方向上看,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中的至少两个轨枕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并且在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中的至少两个轨枕上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也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其中,在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的软度从轨枕中的一个轨枕至沿纵向方向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上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是一样软的和/或在中间层的弹性体层的软度从轨枕中的一个轨枕至沿纵向方向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下方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是一样软的。简单来说,在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该应用中,即设置成,在轨枕底部的平面中软度方面的改变不同时随之带来在中间层的平面中软度方面的改变,而是这些改变沿横向于轨枕的纵向方向以至少一个轨枕相对于彼此错开。由此,在沿着道岔的弹性特性方面的改变能够被弄平或填平(verschmieren)。该原理适宜地在整个道岔区域中应用。在多个轨枕上的重叠是适宜的。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该变型方案,即设置成,在中间层的平面中软度或硬度方面的改变总是与在轨枕底部的平面中软度或硬度的改变错开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另一种应用能够被用于在道岔的所谓的尖轨装置区域(Zungenvorrichtungbereich,有时称为转换装置区域)中进行改善。在道岔的该所谓的尖轨装置区域中,一方面要注意:在那里碎石床通常构造得相对薄的、即带有相对小的竖直延伸尺寸,并且附加地轨枕构造得相对短。另一方面,尤其是在轨道的该区域中由于因温度引起的轨道膨胀和收缩,但还有由于经常布置在那里的道岔加热而发生力阻塞。两者一起导致铁轨倾向于侧向水平弯折。为了克服该倾向,在尖轨装置区域中的轨枕底部应构造成相对塑性的或粘弹性的,以便由此实现在碎石床中或在其他底座上的尽可能高的横向移动阻力。但是,这另一方面又导致:弹性特性沿竖直方向也是相对硬的。为了补偿这个,能够设置成,尤其是在道岔的尖轨装置区域中,在轨枕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上的中间层的弹性体层比在该轨枕下方的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更软。通过在中间层中的相对软的弹性体层能够由此对轨枕底部中的为了确保所需的横向移动阻力而相对硬的弹性体层如此进行补偿,使得沿竖直方向总体上得到期望的弹性行为。尤其,适宜地设置成,尤其是在道岔的尖轨装置区域中,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以在10%至25%范围内的、优选在10%至20%范围内的EPM指数构造成粘弹性的,其中,EPM指数能够如在WO 2016/077852 A1中那样定义和测量。
此外,适宜的是,尤其是在道岔的尖轨装置区域中,中间层的弹性体层具有在20kN/mm至200kN/mm范围内的、优选在40kN/mm至100kN/mm范围内的刚度。在专利权利要求5至10中给出的优选的关系和特性能够分别适用于轨枕底部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和/或中间层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体层,但也适用于整个轨枕底部和/或整个中间层。
附图说明
下面依据附图说明示例性地阐释本发明的优选的变型方案的其他特征和细节。其中:
图1以俯视图示出示意性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呈所谓的单开道岔形式的道岔;
图2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AA的示意性的竖直剖面图;
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BB的示意性的竖直剖面图;
图4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CC的示意性的竖直剖面图;
图5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DD的示意性示出的竖直剖面图;
图6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VV的示意性的竖直剖面图;
图7示出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ZZ的示意性的竖直剖面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中间层的一种备选的设计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以俯视图示意性示出的道岔1是所谓的单开道岔,在该单开道岔中,分岔铁轨18通入到主干铁轨3中。为了完整性起见,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也能够在所谓的交叉道岔中实现,在所述交叉道岔中,分岔铁轨18在一侧上通入到主干铁轨3中,而在另一侧上引导超过该主干铁轨。在此,最主要地被驶过的铁轨被称为主干铁轨3。分岔铁轨18通常是较少被驶过的铁轨。
在道岔之前和之后,轨道2成对地彼此相对而置地固定在轨枕4中的相应一个轨枕上。轨枕4沿着整个道岔横向于及局部甚至正交于不仅主干铁轨3的而且分岔铁轨18的纵向方向13布置。道岔1本身具有尖轨装置区域14、中间铁轨区域15和岔心区域16。在尖轨轨道铰接件23处可摆动地布置的尖轨轨道23位于尖轨装置区域14中。岔心17位于道岔1的岔心区域16中。道岔1的中间铁轨区域15位于尖轨装置区域14与岔心区域16之间。相应刚度地固定在轨枕4上的中间轨道25位于中间铁轨区域15中。在尖轨装置区域14中,处于外部的轨道2也被称为基本轨24。道岔1的岔心区域16在背离尖轨装置区域14的这侧上以最后一个连贯的轨枕20结束,该轨枕通常也被称为LDS。接着不仅在主干铁轨3的区域中而且在分岔铁轨18的区域中都跟着多个所谓的短轨枕21,所述短轨枕由于相比于在主干铁轨3中和在分岔铁轨18中所使用的轨枕4的给定的空间情况出于空间原因而能够单侧缩短地构造。
在岔心17的区域中,轨道2通常被称为翼轨26。在短轨枕21的区域中的轨道2通常被称为联接轨道27。此外,在中间铁轨区域15和岔心区域16中,如本身已知的且在此也绘入的那样还能够存在有所谓的护轮轨(Radlenker,有时称为导轨)19。直到这里所描绘的图1中的道岔1的结构本身是已知的并且因此不必进一步阐释。术语“轨道2”原则上包括所有类型的轨道2,而不取决于:这些轨道是有特定称呼且附加地设有自有的提示标记还是没有。
随后阐释的图2至7分别是示意性示出的沿着上文提及的剖切线的竖直剖面图。分别示出:在相应的剖面图中相应的轨道2如何借助于中间层6放置在轨枕4的轨枕上侧5上,以及轨枕4如何经由布置在其轨枕下侧7处的轨枕底部8放置在碎石床28上。轨道2和中间层6在轨枕4处的固定方式在图示中未示出。所述固定方式能够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实施。相同内容适用于轨枕底部8在轨枕4的轨枕下侧7处的固定。
替代碎石床28也能够存在有本身已知的固定的下部结构,该固定的下部结构例如呈混凝土板或同类物形式。轨枕底部8,尤其是在固定的下部结构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布置在轨枕下侧7上,而且能够在相应的轨枕4的侧面上向上伸、优选向上伸了一段远。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轨枕底部8也能够被称为轨枕靴(Schwellenschuhe)。所述轨枕底部也能够具有本身已知的轨枕靴嵌入板。
除了图8以外,示出了不仅中间层6而且轨枕底部8构造为以弹性体层10或9形式的单层体。如开头所阐释的那样,这不必是这样的。不仅中间层6而且轨枕底部8也能够附加于其弹性体层10或9还具有另外的层,如这在开头已经阐释的且依据再下面还阐释的图8也示例性地至少对于中间层6所描述的。
在所有随后描述的图中,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和还有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画有不同的阴影线。每种类型的阴影线示例性地表示相应的弹性体层9或10的特定的硬度或软度,其中,所选择的图示单纯地是相对于彼此的比例情况。在所有图示中,最硬的弹性体层9或10画竖直虚线。中间的硬度或软度画倾斜的虚线。相对于此最软的弹性体层9和10特征在于水平的阴影线。
图2示出中间铁轨区域15中的沿着剖切线AA的竖直剖面图,在该中间铁轨区域中,轨道2也被称为中间轨道25。如开头所阐释的,存在两个竖直地彼此间隔开的弹性平面。下弹性平面通过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形成。上弹性平面通过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实现。通过使相应使用的弹性体层9和10的弹性特性或软度相协调能够一般来说使沿着道岔1的总弹性与局部相应存在的要求相匹配。在根据图2的中间铁轨区域15中,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弹性或软度在沿轨枕4纵向方向31的整个纵向延伸尺寸上恒定地构造。布置在轨枕上侧5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比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更硬,但相对于彼此构造成一样软或硬。
图3示出沿着图1中的沿道岔1的纵向方向13的穿过和图2同一轨枕的剖切线BB的竖直剖面图。
图4示出在道岔1的岔心区域16中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CC并由此沿着构造为长轨枕的轨枕4的竖直剖面图,该长轨枕在列车从上方驶过时总是偏心地受负载,因为列车要么沿着主干铁轨3要么沿着分岔铁轨18行驶。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单侧受载并且由此导致倾向于使轨枕4在该区域中倾翻。为了克服这个,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处于外部的区域11构造得比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中央区域12更硬。但是这种用于补偿倾翻效应的可行性是受限的。为了避免所述轨枕4在其中间区段中过载,在轨枕底部8或其弹性体层9中在区域12中的软度不允许与边缘区域11偏差过大。为了尽管如此仍实现第二轨道30在轨枕4的该中间区域中的支撑的理想软度,附加地也使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软度沿着轨枕4的纵向方向31改变。由此,涉及第一示例,在该第一示例中设置成,轨枕4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具有至少两个不一样软的区域11和12,其中,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较硬的区域11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9下方,而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较软的区域12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30下方,其中,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9和轨道中的第二轨道30彼此隔开距离地固定在相应的轨枕4的轨枕上侧5上,并且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9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和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30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相对于彼此是不一样硬的,其中,此处具体设置成,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9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比布置在轨道中的第二轨道30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更硬。
在图5中示出第二示例,在该第二示例中,弹性体层9和10的软度不仅在轨枕底部8中而且在中间层6中都沿着轨枕4的纵向方向31改变。此处涉及沿着图1中的剖切线DD的竖直剖面图,即涉及紧跟着最后一个连贯的轨枕20的短轨枕21的竖直剖面图。这些短轨枕21倾向于倾翻,因为这些短轨枕由于单侧受限的空间需求而在一侧上比在相对而置的一侧上突出超过轨道2的程度更小。借助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不一样软或硬的区域11和12同样能够克服该倾翻效应。然而测量已表明,由此虽然能够实现弄平,但尽管如此所带入的负载仍是非常不均匀的,从而在下部结构中、即此处在碎石床28中由此能够发生不同的沉降。此处也能够通过中间层6的附加地存在的弹性体层10、即通过第二弹性平面实现在沿着轨枕4的纵向方向31上的弹性或软度的进一步精细协调,这总体上也引起在该单侧缩短的短轨枕21的区域中改善的且更均匀的负载整平。此处也优选设置成,较软的中间层6位于轨枕底部8的较软的区域12上,而较硬的中间层6也位于轨枕底部8的较硬的区域11上。
图6示出横向于轨枕4的平行于道岔1或主干铁轨3的纵向方向13的纵剖面图。此处实现如下原理:在轨枕底部8的和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9和10中的弹性的改变仅彼此错开地、即不在相同的轨枕4之间实现。由此,在图6中设置成,在横向于、优选正交于轨枕4的纵向方向13上看,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4中的至少两个轨枕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并且在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4中的至少两个轨枕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也同样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其中,在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软度从轨枕中的一个轨枕4至沿纵向方向13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4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4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是一样软的和/或在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软度从轨枕中的一个轨枕4至沿纵向方向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4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4下方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是一样软的。通过使弹性或软度在两个弹性平面中过渡时的改变沿纵向方向13彼此错开地发生,避免了在沿着道岔1的弹性特性方面跳跃式的改变。即存在一类填平或平衡效应。这在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从左向右看,在第一轨枕4与第二轨枕4之间首先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弹性改变,而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弹性在从第一轨枕4过渡至第二轨枕4时保持不变。然后从第二轨枕4至第三轨枕4,轨枕底部8中的弹性体层9的弹性或软度改变,而在这两个轨枕之间的过渡中,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弹性或软度保持不变。然后在第三轨枕4与第四轨枕4之间以及在第四轨枕4与第五轨枕4之间,弹性体层9的弹性和弹性体层10的弹性都不改变,而然后在第五轨枕4与第六轨枕4之间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软度改变,而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软度保持不变。然后在从第六轨枕4过渡到第七轨枕4时,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软度改变,而在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软度方面在这两个轨枕4之间不再产生变化。这种原理适宜地在道岔1的整个纵向延伸尺寸上实现,即不仅在主干铁轨3中而且在分岔铁轨18中实现。
在直到现在依据图4至6所描绘的原理中,原则上适宜的是,在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道床模量处于0.02N/mm3至0.2N/mm3的范围内,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刚度处于5kN/mm与150kN/mm之间的范围内。如果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道床模量处于0.2N/mm3至0.3N/mm3的范围内,则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在这种变型方案中适宜地具有在10kN/mm至200kN/mm的范围内的刚度。而如果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道床模量处于0.3N/mm3至0.6N/mm3的范围内,则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在所提及的变型方案中适宜地具有在15kN/mm至250kN/mm的范围内的刚度。
图7示出图1中的在尖轨装置区域14中的剖切图ZZ。为了确保在相应的轨枕4与地基(此处呈碎石床28形式)之间的相应地高的横向移动阻力,此处适宜地使用如下轨枕底部8,所述轨枕底部的弹性体层10具有粘弹性的特性。在该区域中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EPM指数适宜地处于10%与25%之间、优选10%与20%之间的范围内。在该尖轨装置区域14中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道床模量适宜地处于0.1N/mm3至0.6N/mm3的范围内。为了沿竖直方向尽管如此仍实现轨道2的足够软的支承,在该尖轨装置区域14中,中间层6适宜地相应软地构造。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此处适宜地具有在20kN/mm至200kN/mm、优选40至100kN/mm的范围内的刚度。由此,总体上在道岔1的尖轨装置区域14中适宜地设置成,在轨枕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4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比在该轨枕4下方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更软。
在直到现在示出的剖面图中,中间层6分别由唯一的弹性体层10组成。但是如开头已经阐释的,中间层6也能够多层地和由不同的材料构造。这种示例在图8中示出。此处,中间层6除了弹性体层10以外具有金属板32。轨道2固定在金属板32上。这种金属板32能够例如被用于使如下面积增大,以该面积压到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上。当然,存在大量其他的、中间层6能够如何多层地构造的变型方案。这也适用于轨枕底部8,其中,此处尤其是参考开头已经提到的说明多层轨枕底部8的现有技术。
附图标记列表
1 道岔
2 轨道
3 主干铁轨
4 轨枕
5 轨枕上侧
6 中间层
7 轨枕下侧
8 轨枕底部
9 弹性体层
10 弹性体层
11 区域
12 区域
13 纵向方向
14 尖轨装置区域
15 中间铁轨区域
16 岔心区域
17 岔心
18 分岔铁轨
19 护轮轨
20 LDS
21 短轨枕
22 尖轨轨道
23 尖轨轨道铰接件
24 基本轨
25 中间轨道
26 翼轨
27 联接轨道
28 碎石床
29 第一轨道
30 第二轨道
31 纵向方向
32 金属板

Claims (16)

1.用于针对轨道车辆的铁轨设备的道岔(1),其中,所述道岔(1)具有轨道(2)和一序列的轨枕(4),并且所述轨道(2)中的至少两个轨道彼此成对地相对而置地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轨枕(4)的轨枕上侧(5)上,并且在所述轨道(2)中的相应的轨道与相应的轨枕上侧(5)之间分别布置有中间层(6),并且所述轨枕(4)分别在与其相应的轨枕上侧(5)相对而置的轨枕下侧(7)上分别具有轨枕底部(8),并且所述轨枕底部(8)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层(10),其中所述轨枕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4)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具有至少两个不一样软的区域(11,12),其中,所述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较硬的区域(11)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29)下方,而所述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较软的区域(12)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二轨道(2,30)下方,其中,所述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29)和所述轨道中的第二轨道(2,30)彼此隔开距离地固定在相应的轨枕(4)的轨枕上侧(5)上,并且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29)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和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二轨道(2,30)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相对于彼此是不一样软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岔(1)中,至少两个不同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具有彼此不同的道床模量和/或在所述道岔(1)中,至少两个不同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具有彼此不同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具有在0.02N/mm3至0.6N/mm3范围内的道床模量和/或相应的所述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具有在5kN/mm至1000kN/mm范围内的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和/或相应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具有聚氨酯或橡胶或带有聚氨酯和/或橡胶的混合物或者由聚氨酯或橡胶或带有聚氨酯和/或橡胶的混合物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一轨道(2,29)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比布置在所述轨道中的第二轨道(2,30)与所述轨枕(4)的轨枕上侧(5)之间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更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岔(1)的尖轨装置区域(14)中,在所述轨枕中的一个相应的轨枕(4)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比在该轨枕(4)下方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更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岔(1)的尖轨装置区域(14)中,所述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以在10%至25%范围内的EPM指数构造成粘弹性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岔(1)的尖轨装置区域(14)中,所述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具有在20kN/mm至200kN/mm范围内的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模量在0.1N/mm3至0.5N/mm3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模量在0.15N/mm3至0.4N/mm3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在10kN/mm至300kN/mm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在20kN/mm至200kN/mm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是发泡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轨枕(4)的纵向方向(13)上看,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4)中的至少两个轨枕的所述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并且在彼此相继布置的轨枕(4)中的至少两个轨枕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也同样相对于彼此构造得不一样软,其中,在所述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的软度从所述轨枕中的一个轨枕(4)至沿所述纵向方向(13)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4)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4)上的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是一样软的和/或在所述中间层(6)的弹性体层(10)的软度从所述轨枕中的一个轨枕(4)至沿所述纵向方向(13)跟着前述轨枕的轨枕(4)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两个轨枕(4)下方的轨枕底部(8)的弹性体层(9)是一样软的。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EPM指数在10%至20%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1),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在40kN/mm至100kN/mm范围内。
CN202111537746.2A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Active CN114457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7746.2A CN114457631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455/2017A AT520697B1 (de) 2017-11-21 2017-11-21 Weiche
ATA455/2017 2017-11-21
CN202111537746.2A CN114457631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PCT/AT2018/000069 WO2019100089A1 (de) 2017-11-21 2018-09-06 Weiche
CN201880075517.3A CN111630226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5517.3A Division CN111630226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7631A CN114457631A (zh) 2022-05-10
CN114457631B true CN114457631B (zh) 2024-05-28

Family

ID=6396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7746.2A Active CN114457631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CN201880075517.3A Active CN111630226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5517.3A Active CN111630226B (zh) 2017-11-21 2018-09-06 道岔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7970B2 (zh)
EP (2) EP3798360B9 (zh)
CN (2) CN114457631B (zh)
AT (1) AT520697B1 (zh)
AU (2) AU2018371681B2 (zh)
BR (1) BR112020005614A2 (zh)
DK (1) DK3714101T3 (zh)
ES (2) ES2897484T3 (zh)
FI (1) FI3798360T3 (zh)
HU (1) HUE062004T2 (zh)
PL (1) PL3798360T3 (zh)
PT (1) PT3714101T (zh)
RU (1) RU2770640C2 (zh)
WO (1) WO2019100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5509A1 (de) * 2020-06-10 2021-12-16 Het Elastomertechnik Gmbh Schwellenbesohlung für ein Betonbautei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10086A1 (fr) * 1977-11-25 1979-06-22 Ferroviaires Soc Appareil de voie pour voie sans ballast et dispositif pour sa pose
EP0552788A1 (de) * 1992-01-22 1993-07-28 BWG Butzbacher Weichenbau GmbH Schwelle für Schienen eines Oberbaus für Schienenfahrzeuge
EP1857590A1 (de) * 2006-05-19 2007-11-21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Weiche für eine Gleisanlag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101165272A (zh) * 2006-09-22 2008-04-23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轨枕
CN201099820Y (zh) * 2007-10-25 2008-08-13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辙叉跟端弹性固定系统
WO2013117325A1 (de) * 2012-02-06 2013-08-15 Voestalpine Bwg Gmbh & Co. Kg Gleisabschnitt für eine schiene sowie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elastischen lagerung
DE102015205484A1 (de) * 2014-04-01 2015-10-01 Rst-Reil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Gmbh Anordnung von ineinanderlaufenden oder sich kreuzenden Gleise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9144A (en) * 1984-04-27 1986-09-02 Stedef S.A. Railroad tie cover
FR2705108B1 (fr) * 1993-05-10 1995-08-04 Allevard Sa Dispositif de support et de calage d'un rail de chemin de fer.
CN2371218Y (zh) * 1998-11-06 2000-03-29 朱锦煜 铁路道岔的加强装置
DE19911467A1 (de) * 1999-03-15 2000-09-21 Knape Vermoegensverwaltungs Gm Gleiskonstruktion mit gedämmter/elastischer Lagerung von Schienen an einer um Dämm-Material/Elastikmaterial herum geformten Stützschicht
EP1288370A1 (de) 2001-08-28 2003-03-05 Rhomberg Bau GmbH Schwellenblock, Schwellenblockeinheit, Verfahren und Form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wellenblockes bzw. einer Schwellenblockeinheit, Gleisbahn-Oberbau, und Verfahren zur Höhenkorrektur einer festen Fahrbahn
US7152807B2 (en) * 2004-08-24 2006-12-26 Nevins James H Pre-fastened rail pad assembly and method
DE102006020732B4 (de) 2006-05-04 2008-05-21 Carl Walther Gmbh Griffstück-Ansatz-Vorrichtung für Pistolen
AT503436B1 (de) * 2006-08-09 2007-10-15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Eisenbahnfahrbahn
JP4878996B2 (ja) * 2006-11-20 2012-02-15 大和グラビヤ株式会社 鉄道レール支持用パッド
AT506529B1 (de) 2008-03-06 2010-05-15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Schwellensohle
RU2382844C1 (ru) * 2008-12-18 2010-0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ой шпалы или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ого бруса стрелочного перевода с упругим основанием
DE202009001787U1 (de) * 2009-02-12 2009-04-09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Kontinuierliche elastische Lagerung von Straßenbahnschienen, insbesondere im Weichenbereich
DE102014116905A1 (de) 2014-11-19 2016-05-19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Schwellensoh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10086A1 (fr) * 1977-11-25 1979-06-22 Ferroviaires Soc Appareil de voie pour voie sans ballast et dispositif pour sa pose
EP0552788A1 (de) * 1992-01-22 1993-07-28 BWG Butzbacher Weichenbau GmbH Schwelle für Schienen eines Oberbaus für Schienenfahrzeuge
EP1857590A1 (de) * 2006-05-19 2007-11-21 Getzner Werkstoffe Holding GmbH Weiche für eine Gleisanlag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101165272A (zh) * 2006-09-22 2008-04-23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轨枕
CN201099820Y (zh) * 2007-10-25 2008-08-13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辙叉跟端弹性固定系统
WO2013117325A1 (de) * 2012-02-06 2013-08-15 Voestalpine Bwg Gmbh & Co. Kg Gleisabschnitt für eine schiene sowie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elastischen lagerung
DE102015205484A1 (de) * 2014-04-01 2015-10-01 Rst-Reil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Gmbh Anordnung von ineinanderlaufenden oder sich kreuzenden Gleise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7631A (zh) 2022-05-10
FI3798360T3 (fi) 2023-07-18
EP3714101A1 (de) 2020-09-30
RU2020108461A (ru) 2021-12-22
AT520697A1 (de) 2019-06-15
BR112020005614A2 (pt) 2020-09-29
RU2770640C2 (ru) 2022-04-19
RU2020108461A3 (zh) 2021-12-22
ES2897484T3 (es) 2022-03-01
AU2023282176A1 (en) 2024-01-04
CN111630226B (zh) 2022-04-19
EP3798360B1 (de) 2023-03-22
PT3714101T (pt) 2021-11-12
RU2022104201A (ru) 2022-04-14
ES2943310T9 (es) 2023-08-25
US11427970B2 (en) 2022-08-30
AU2018371681A1 (en) 2020-06-11
ES2943310T3 (es) 2023-06-12
HUE062004T2 (hu) 2023-09-28
EP3798360B9 (de) 2023-07-12
PL3798360T3 (pl) 2023-07-31
DK3714101T3 (da) 2022-01-03
US20210404121A1 (en) 2021-12-30
AU2018371681B2 (en) 2024-01-04
EP3714101B1 (de) 2021-10-20
WO2019100089A1 (de) 2019-05-31
EP3798360A1 (de) 2021-03-31
CN111630226A (zh) 2020-09-04
AT520697B1 (de) 2022-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93473B1 (en) Railroad substructure
AT503436B1 (de) Eisenbahnfahrbahn
CN114457631B (zh) 道岔
KR20150111547A (ko) 아스팔트 노반상 직결궤도용 광폭침목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107805977A (zh) 用于无砟轨道的弹性套靴和弹性垫板组件和无砟轨道
RU2782391C2 (ru) Стрелка
AT404742B (de) Gleis mit schienen für schienengebundene fahrzeuge
AU2019336941A1 (en) Points arrangement having elastically mounted points base plates
AT308168B (de) Elastische Lagerung von Bahnschwellen
US20040035946A1 (en) Bearing for a section of a track
Lund et al. Transition Zones between Ballasted and Ballast less Tracks
EP1887135A2 (de) Fahrbah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EP2722440B1 (de) Profilelement
US1668988A (en) Railway-track construction
DE102009019683A1 (de) Dynamisch optimiertes Schottergleis mit Querschwellen aus Spannbeton
KR20050060991A (ko) 고속철도용 슬래브 궤도의 노반구조
KR20200120032A (ko) 자갈궤도용 고기능성 자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갈궤도 시공방법
EA043118B1 (ru) Стрелочный узел с имеющими упругую опору основаниями стрелки
JP5887190B2 (ja) まくら木及びまくら木の設置構造
US1655770A (en) Railway-track construction
KR101059540B1 (ko) 철도 레일용 침목
US1177103A (en) Metallic railroad-ti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40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