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5089B - 一种直升机探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升机探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5089B
CN114455089B CN202210098340.7A CN202210098340A CN114455089B CN 114455089 B CN114455089 B CN 114455089B CN 202210098340 A CN202210098340 A CN 202210098340A CN 114455089 B CN114455089 B CN 114455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ocking mechanism
probe
swing ro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83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5089A (zh
Inventor
张祝新
夏佳琪
赵丁选
李伟建
赵坤
马帅
孙朋朋
田旭
李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983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5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5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5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5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0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arresting aircraft, e.g. nets or cables
    • B64F1/029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arresting aircraft, e.g. nets or cables using a cable or t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1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anchoring aircraft
    • B64F1/125Mooring or ground handling devices for helicop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涉及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组件以及由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壳体、第一弹性件、可伸缩组件和缆绳引锁,可伸缩组件包括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的上端与壳体连接,缆绳引锁能够带动第二支座相对于第一支座运动,第一支座上端设置有用于对上升的第二支座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一锁止机构,第二支座下端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探杆的缆绳端头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二锁止机构,第二支座的内径小于缆绳端头中部的直径,第二锁止机构的一端上设置有探头,当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探头的一端缩回壳体内。本申请的探杆可伸缩,也可锁止或解锁缆绳端头,体积小,工作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直升机探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载直升机探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
背景技术
探杆是舰载直升机着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置,现有舰载直升机的探杆主要有两种类型:固定式和拉降式。其中,固定式探杆为实心探杆,在舰载直升机自主降落在舰船甲板后,甲板上的系留设备通过锁住探杆来保证机身的稳定;拉降式探杆为空心探杆,当需要降落时,舰载直升机将探杆伸出,机身内部绞车从探杆中心孔中释放出缆绳引锁至甲板并与甲板下方卷扬机构的缆绳端头相连接,连接完毕后舰载直升机内部绞车将缆绳提升并将缆绳端头锁在探杆内部,之后甲板下方卷扬机构通过缆绳将舰载直升机拉降到甲板上并由甲板上的辅助着舰设备通过锁住探杆来保证机身的稳定。
目前国内只有固定式探杆,在拉降式伸缩探杆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而国外的拉降式伸缩探杆占用体积大,结构过于复杂,液压锁止与解锁不方便,导致探杆工作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解决现有的舰载直升机探杆的结构过于复杂,液压锁止与解锁不方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壳体、第一弹性件、可伸缩组件和缆绳引锁,其中:
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上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缆绳引锁能够带动第二支座相对于第一支座运动,所述缆绳引锁的一端通过第一缆绳连接在舰载直升机内部的绞车上,另一端与卷扬机构的缆绳端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上端设置有用于对上升的第二支座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支座下端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探杆的缆绳端头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支座的内径小于缆绳端头中部的直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远离第二支座的一端上设置有探头,探头的一端伸出壳体,当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探头的一端缩回壳体内;
还包括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基座以及通过轴承与基座侧壁转动连接的旋转环,所述基座和旋转环均为中空的阶梯状结构,其中:
所述旋转环的底部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弧形凸出部;
所述基座的第二层阶梯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径向孔道,基座的侧壁上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径向孔道的下方并与径向孔道处于同一竖直面;每个径向孔道内均设置有锁销,每个所述锁销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给锁销施加向外的径向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件固定在锁销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件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锁销内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与两个相对称的弧形凸出部相抵接;
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的两个锁销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在第一层阶梯的底面上还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弧形条,弧形条的高度高于弧形槽;每个所述径向孔道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铜垫;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中的基座的上端部还一体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第二支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使探头处于居中位置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环套、弹性环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底部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壳体,所述环套位于所述第一端盖内,紧贴探头设置,环套与第一端盖位于壳体外的部分共同限制出容纳弹性环的腔体;
所述探头一端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三支座,所述探头一端通过第三支座与第二锁止机构中的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环套并相对与其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端盖、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其中部具有向下的凹陷部,中心设有供第一缆绳通过的通孔;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止机构中的旋转环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止机构中的两个锁销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锁止机构中的旋转环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锁止机构中的两个锁销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位于第二端盖凹陷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旋转组件、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第一开关支架和顶杆,第一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摆杆、第一转轴以及用于带动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转动的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后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拨叉为工形结构,第一拨叉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铰接,所述旋转环上开设有与第一拨叉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所述长摆杆型微动开关通过第一开关支架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顶杆活动连接在第二端盖的凹陷部,所述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的摆杆的一端与顶杆相接触;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用于在探头缩回壳体时其摆杆被顶杆压缩而发出信号;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旋转组件、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和第二开关支架,第二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摆杆、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转动的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第一支座后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拨叉为工形结构,第二拨叉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铰接,所述旋转环上开设有与第二拨叉相配合的第四凹槽;
所述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位于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的正下方,其通过第二开关支架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的滚珠与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相抵接,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在舰载直升机拉降阶段且当旋转环上升一定距离时其摆杆弹开而发出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环套的上下两端、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旋转环的轴承的上端均设置有垫圈以及用于对垫圈进行限位的弹性挡圈;所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安装有缓冲垫圈。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方轴,其上下两端部均为圆柱体,第一转轴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一铜套安装在第一支座的圆孔内,上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二铜套穿出第二端盖的圆孔后与第一摆杆连接;
第二转轴上端部的圆柱体分别通过第四铜套和第三铜套分别穿出第一支座和第二端盖的圆孔后与第二摆杆连接,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五铜套安装在第一端盖的圆孔内;
顶杆通过第六铜套安装在第二端盖的凹陷部的圆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套内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紧贴探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座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
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结构简单,探杆可锁止或释放缆绳端头,在舰载直升机飞行时可缩回,拉降时可伸出并被辅助着舰设备锁住,体积小,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将壳体1/4剖后探杆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探头缩回壳体内部时探杆(无壳体)的等轴测视图;
图3是探杆的俯视图;
图4是拉降状态A-A面探杆伸出时的剖视图;
图5是飞行状态A-A面探杆缩回时的剖视图;
图6是缆绳上升阶段B-B面剖视图;
图7是锁销解锁状态C-C面剖视图;
图8是锁销锁止状态D-D面剖视图;
图9是E-E面剖视图;
图10是A处第二锁止机构与固定部件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是B处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一驱动组件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主体包括壳体1、可伸缩组件、驱动机构4、第一锁止机构5、第一弹性件6、第二锁止机构7、固定部件8、探头29和缆绳引锁59。
如图2、图4-6所示,壳体1、第一弹性件6、可伸缩组件和缆绳引锁59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壳体1用于与舰载直升机机身固定连接,可伸缩组件包括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2,第一支座3的上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用于支撑第一锁止机构5;第一弹性件6可以为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2上,用于给第二支座2施加向下的力,弹簧在自由状态时探头29保持伸出状态,弹簧在压缩状态时探头29缩回壳体1内;第一锁止机构5用于对上升的第二支座2进行锁止或解锁,第二锁止机构7用于对进入探杆的缆绳端头58进行锁止或解锁,固定部件8用于使探头29始终处于居中位置;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第一锁止机构5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以及驱动第二锁止机构7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4所示,壳体1为空心圆柱体,上下两端均设有内螺纹,壳体1的上端通过内螺纹与第一支座3相连,下端通过内螺纹与固定组件8相连。
如图4和10所示,固定部件8包括环套31、弹性环35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底部的第一端盖30,第一端盖3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壳体1,环套31位于第一端盖30伸出壳体1的部分内,并与第一端盖30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共同限制出容纳弹性环35的腔体;探头29的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支座39,探头29一端通过第三支座39与第二锁止机构7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环套31并相对与其滑动,通过挤压第一端盖30与环套31,使得环套31限制探头29处于居中位置。环套3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6,第一端盖30的下凹槽中设有用于对第一垫圈34进行限位的第一弹性挡圈33,第一端盖30的上凹槽中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垫圈36进行限位的第二弹性挡圈37;环套31在靠近探头29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防尘圈32,防尘圈32与探头29的紧贴,防止尘土进入探杆29内部。第一端盖30的上表面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安装有缓冲垫圈38,来减少第三支座39对于第一端盖30的冲击。
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锁止机构5和第二锁止机构7的结构相同,第二锁止机构7包括:基座42、旋转环43、两个第一限位件48、两个第二限位件46、两个第二弹性件47、两个滚轮49、两个第一销轴50、两个锁销51、轴承52。
如图10和图11所示,基座42和旋转环43均为中空的阶梯状结构,具有两层阶梯。基座42的第一层阶梯的底面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弧形条55,弧形条55的高度高于弧形槽,弧形条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轴承52安装在基座42的第一层阶梯上,旋转环43安装于轴承52外圈并置于弧形铜条55上方绕基座42旋转。轴承52外圈上方安装有第三垫圈53,旋转环43上方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用于限位第三垫圈53的第三弹性挡圈54。
基座42的第二阶梯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径向孔道,基座42的侧壁上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径向孔道的下方并与径向孔道处于同一竖直面。每个径向孔道内均设置有锁销51,每个径向孔道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有上铜垫45和下铜垫44,锁销51置于基座42孔道内并位于上铜垫45、下铜垫44之间。两个锁销51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给锁销51施加向外的径向力的第二弹性件47,第二弹性件47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件48固定在锁销51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件46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板上,第一限位件48和第二限位件46可以但不限于螺钉。两个锁销51内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滚轮49,滚轮49通过第一销轴50与锁销51连接。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基座42与第三支座39通过四组螺栓56固定连接,旋转环43的底部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弧形凸出部,两个滚轮49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弧形凸出部的内壁相抵接,第二弹性件47始终给锁销51施加向外的径向力,使得锁销51上的滚轮49始终紧贴于旋转环43设置。当旋转环43绕基座42逆时针旋转后,处于滚轮49位置处的旋转环43的直径变小,滚轮49随之旋转并被旋转环43向内挤压,推动锁销51伸出径向孔道,当旋转环43顺时针旋转后,处于滚轮49位置处的旋转环43的直径变大,第二弹性件47向锁销51施加向外的径向力,锁销51伸出的部分随之缩回径向孔道。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锁止机构7中上端部一体设置有套管,第二支座2下端设有内螺纹,第二支座2下端通过该内螺纹与第二锁止机构7中的套管连接。
第二支座2上部设有与两个锁销相配合的卡槽,第一锁止机构5通过旋转使两个锁销51伸出,即可锁住上升后的第二支座2;两个锁销51伸出后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支座2的管径均小于缆绳端头58中部的直径,第二锁止机构7通过旋转使两个锁销51伸出,即可锁住进入探杆内部的缆绳端头58。
如图3、图6和图11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第二端盖9、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止机构5中的旋转环43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止机构5中的两个锁销51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锁止机构7中的旋转环43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锁止机构7中的两个锁销51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
如图2-4、图9和图11所示,第二端盖9的中部具有向下的凹陷部,其中心设有供第一缆绳60通过的通孔。凹陷部的侧壁上设有向下的外螺纹,第一锁止机构5中基座42上设有相对应的内螺纹,凹陷部和基座42通过螺纹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位于第二端盖9凹陷部的两侧。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旋转组件、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第一开关支架15和顶杆16。第一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10、第一摆杆12、第一转轴19、用于带动第一锁止机构5的旋转环43转动的第一拨叉21。第一液压缸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端盖9的上表面,第一摆杆12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10的活塞杆铰接,可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另一端与第一转轴19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第一转轴19为方轴,其上下两端部均为圆柱体,第一转轴19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一铜套24安装在第一支座3的圆孔内,上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二铜套25穿出第二端盖9的圆孔与第一摆杆12连接;第一拨叉21为工字形结构,第一拨叉2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转轴19的外壁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23与第一锁止机构5的旋转环43铰接,旋转环43上开设有与第一拨叉21相配合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一体连接有与第一拨叉21、第二销轴23相配合的凸块。
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通过第一开关支架15固定在第二端盖9上,顶杆16活动连接在第二端盖9的凹陷部,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的摆杆的一端与顶杆16相接触,顶杆16通过第六铜套17安装在第二端盖9的凹陷部的圆孔中。顶杆16与圆孔之间具有间隙,顶杆16两端分别与第二端盖9的顶面和底面卡接。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用于在探头29缩回壳体时其摆杆被顶杆16压缩而发出信号。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旋转组件、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和第二开关支架40,第二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11、第二摆杆13、第二转轴18、用于带动第二锁止机构7的旋转环43转动的第二拨叉20,第二液压缸11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端盖9的上表面,第二摆杆13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缸11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18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第二转轴18为方轴,其上下两端部均为圆柱体,第二转轴18上端部的圆柱体分别通过第四铜套27和第三铜套26依次穿出第一支座3和第二端盖9的圆孔后与第二摆杆13连接,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五铜套28安装在第一端盖30的圆孔内。第二拨叉20为工形结构,第二拨叉2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转轴18的外壁上,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22与第二锁止机构7的旋转环43铰接,旋转环43上开设有与第二拨叉20相配合的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内一体连接有与第二拨叉20、第三销轴22相配合的凸块。
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位于第二锁止机构7的旋转环43的正下方,其通过第二开关支架40固定在第一端盖30上,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的滚珠与第二锁止机构7的旋转环43相抵接,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用于在舰载直升机拉降阶段且当旋转环43上升一定距离时其摆杆弹开而触发信号。在探杆缩回飞行过程阶段无论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是否被触发,锁销51均不会伸出径向孔道。在舰载直升机拉降阶段,旋转环43下落,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虽然被压缩但并不会发信号使锁销51缩回。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舰载直升机飞行阶段,机身内部的绞车带动第一缆绳60提升缆绳引锁59,缆绳引锁59卡在第二支座2顶部并带动第二支座2、第二锁止机构7、第三支座39及探头29克服弹簧力提升。当第二支座2提升到顶部挤压顶杆16从而压缩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长摆杆型微动开关14被压缩后发出信号使得第一液压缸10活塞杆缩回,并带动第一摆杆12、第一转轴19及第一拨叉21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锁止机构5中的旋转环43逆时针旋转,使得两个锁销51向内伸出并卡在第二支座2顶部卡槽内,保证舰载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探头29始终在机身内部。
如图4所示,在舰载直升机拉降阶段,第一液压缸10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锁止机构5中的旋转环43顺时针旋转,使得两个锁销51从第二支座2顶部卡槽内缩回,机身内部绞车向下逐步释放缆绳引锁59,探头29也随之伸出。在探头29伸出到最低点后,机身内绞车继续将缆绳引锁59向下释放至舰艇甲板上,甲板操作人员将缆绳引锁59与甲板下方卷扬机构的缆绳端头58相连接,连接完毕后由舰载直升机内部绞车将第一缆绳60提升。在缆绳引锁59与缆绳端头58被提升至探杆内部并顶住第二锁止机构7中的基座42后,如图6所示,继续提升缆绳端头58会带动第二锁止机构7、第二支座2、第三支座39及探头29克服弹簧力上升。当第三支座39上升一定高度后,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41弹开从而发出信号,使得第二液压缸11活塞杆缩回,带动第二摆杆13、第二转轴18及第二拨叉20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锁止机构5中的旋转环43逆时针旋转,两个锁销51伸出径向孔道。当机身内绞车继续提升第一缆绳60后,由于第二支座2的内径小于缆绳端头58中部的直径,缆绳引锁59与缆绳端头58会因拉力过大而分离,如图4所示,缆绳引锁59继续提升至第二支座2顶部,缆绳端头58下落至第二锁止机构7中伸出的锁销51上部被卡住,第二锁止机构7、第二支座2、第三支座39及探头29被弹簧压至底端。随后甲板下方卷扬机构通过拉动第二缆绳57将舰载直升机拉降到甲板上并由甲板上的辅助着舰设备通过锁住探头29来保证机身的稳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壳体、第一弹性件、可伸缩组件和缆绳引锁,其中:
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可伸缩连接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上端与壳体连接;所述缆绳引锁能够带动第二支座相对于第一支座运动,所述缆绳引锁的一端通过第一缆绳连接在舰载直升机内部的绞车上,另一端与卷扬机构的缆绳端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上端设置有用于对上升的第二支座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支座下端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探杆的缆绳端头进行锁止或解锁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支座的内径小于缆绳端头中部的直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远离第二支座的一端上设置有探头,探头的一端伸出壳体,当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探头的一端缩回壳体内;
还包括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端盖、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其中部具有向下的凹陷部,中心设有供第一缆绳通过的通孔;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止机构中的旋转环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止机构中的两个锁销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锁止机构中的旋转环逆时针/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锁止机构中的两个锁销从径向孔道伸出/缩回径向孔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位于第二端盖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旋转组件、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第一开关支架和顶杆,第一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摆杆、第一转轴以及用于带动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转动的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后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拨叉为工形结构,第一拨叉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铰接,所述旋转环上开设有与第一拨叉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所述长摆杆型微动开关通过第一开关支架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顶杆活动连接在第二端盖的凹陷部,所述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的摆杆的一端与顶杆相接触;长摆杆型微动开关用于在探头缩回壳体时其摆杆被顶杆压缩而发出信号;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旋转组件、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和第二开关支架,第二液压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摆杆、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转动的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第一支座后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拨叉为工形结构,第二拨叉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铰接,所述旋转环上开设有与第二拨叉相配合的第四凹槽;
所述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位于第二锁止机构的旋转环的正下方,其通过第二开关支架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的滚珠与第一锁止机构的旋转环相抵接,滚珠摆杆型微动开关在舰载直升机拉降阶段且当旋转环上升一定距离时其摆杆弹开而发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基座以及通过轴承与基座侧壁转动连接的旋转环,所述基座和旋转环均为中空的阶梯状结构,其中:
所述旋转环的底部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弧形凸出部;
所述基座的第二层阶梯内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径向孔道,基座的侧壁上一体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径向孔道的下方并与径向孔道处于同一竖直面;每个径向孔道内均设置有锁销,每个所述锁销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给锁销施加向外的径向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件固定在锁销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件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锁销内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与两个相对称的弧形凸出部相抵接;
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的两个锁销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在第一层阶梯的底面上还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弧形条,弧形条的高度高于弧形槽;每个所述径向孔道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连接有铜垫;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中的基座的上端部还一体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第二支座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探头处于居中位置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环套、弹性环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底部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壳体,所述环套位于所述第一端盖内,环套与第一端盖位于壳体外的部分共同限制出容纳弹性环的腔体;
所述探头一端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三支座,所述探头一端通过第三支座与第二锁止机构中的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环套并相对与其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的上下两端、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旋转环的轴承的上端均设置有垫圈以及用于对垫圈进行限位的弹性挡圈;所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安装有缓冲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方轴,其上下两端部均为圆柱体,第一转轴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一铜套安装在第一支座的圆孔内,上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二铜套穿出第二端盖的圆孔后与第一摆杆连接;
第二转轴上端部的圆柱体分别通过第四铜套和第三铜套分别穿出第一支座和第二端盖的圆孔后与第二摆杆连接,下端部的圆柱体通过第五铜套安装在第一端盖的圆孔内;
顶杆通过第六铜套安装在第二端盖的凹陷部的圆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内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紧贴探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拉降的舰载直升机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
CN202210098340.7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直升机探杆 Active CN114455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340.7A CN114455089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直升机探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8340.7A CN114455089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直升机探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5089A CN114455089A (zh) 2022-05-10
CN114455089B true CN114455089B (zh) 2023-06-16

Family

ID=8141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8340.7A Active CN114455089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直升机探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50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3807A (en) * 1963-10-18 1967-02-14 Canadian Patents Dev Helicopter rapid securing device
US3559927A (en) * 1968-08-21 1971-02-02 Fairey Canada Ltd Helicopter rapid securing device
CA1140519A (en) * 1980-12-09 1983-02-01 Martin A. Deady Apparatus for moving a helicopter along a deck
US5347947A (en) * 1991-05-14 1994-09-20 Craig Thomas M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on ships or the like
CN113002796A (zh) * 2021-04-09 2021-06-22 燕山大学 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双爪系留装置的机械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4681B2 (en) * 2004-06-03 2006-10-03 The Boeing Company Landing assist apparatus with offset landing pro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3807A (en) * 1963-10-18 1967-02-14 Canadian Patents Dev Helicopter rapid securing device
US3559927A (en) * 1968-08-21 1971-02-02 Fairey Canada Ltd Helicopter rapid securing device
CA1140519A (en) * 1980-12-09 1983-02-01 Martin A. Deady Apparatus for moving a helicopter along a deck
US5347947A (en) * 1991-05-14 1994-09-20 Craig Thomas M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on ships or the like
CN113002796A (zh) * 2021-04-09 2021-06-22 燕山大学 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双爪系留装置的机械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杂海况下舰载机着舰的动力学研究;王倩;赵丁选;魏海龙;赵颖;;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5089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3985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自动上、解锁的吊放锁扣装置及操作方法
US4279699A (en) Combined gripper for a nuclear reactor
CN114455089B (zh) 一种直升机探杆
US3990591A (en) Multiple function nuclear handling apparatus
CN105947869A (zh) 一种rov吊放快速挂钩器
US5570399A (en) Control rod and supporting metal gri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thdrawing same
US3559927A (en) Helicopter rapid securing device
CN110550541A (zh) 释放钩
CN110057620B (zh) 一种底层水样采集装置
CN103803399B (zh) 一种潜水器专用吊具
CN115229460B (zh) 一种水泵竖直装配装置
CN215626379U (zh) 转台回转自动锁止装置及起重机
JPH0686235B2 (ja) 回転耳付アンカーコネクタ
CN205802753U (zh) 一种rov吊放快速挂钩器
CN112324259B (zh) 同步锁机构
CN208440223U (zh) 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
CN101941515B (zh) 一种锁紧机构
CN110844004A (zh) 一种航行设备布放回收装置和航行设备布放回收系统
CN218708777U (zh) 一种起重机回转台锚定装置
CN220116077U (zh) 锁紧组件、连接结构及止荡器
CN220465733U (zh) 一种船舶与海洋平台装载站软管可倒装置
CN220185098U (zh) 新式防脱顶杆
CN216268939U (zh) 一种车载旋转方舱锁固装置
CN112723134B (zh) 一种机械式水下设备吊装连接机构
CN217296959U (zh) 吊运输送用组合吊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