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9066A - 一种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9066A
CN114449066A CN202011195635.3A CN202011195635A CN114449066A CN 114449066 A CN114449066 A CN 114449066A CN 202011195635 A CN202011195635 A CN 202011195635A CN 114449066 A CN114449066 A CN 114449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avoidance
display screen
ed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56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世宏
潘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56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90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9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中框和摄像模组;其中,中框包括环状的边框,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内侧壁具有开口朝向第二端的第一避让凹陷;显示屏模组被设置在边框围合的空间内,且摄像模组位于边框和显示屏模组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通过上述第一避让凹陷与显示屏模组的边缘配合,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避让开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使摄像模组可以成像;充分利用了边框内部空间形成上述避让光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对显示屏模组中画面显示完整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用户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要求的提高,全面屏技术成为各厂家追求的新元素。全面屏可以给用户在观看终端设备的屏幕时带来更好的沉浸感,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实现全面屏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显示屏内部开设用于避让前置摄像头的透光孔,形成打孔屏,或者,在显示屏边缘形成用于避让前置摄像头的镂空结构,形成水滴屏,而无论打孔屏还是水滴屏均会在较大程度上破坏显示屏的画面显示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以减少甚至避免破坏显示屏的画面显示的完整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中框和摄像模组;其中,中框包括环状的边框,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内侧壁具有开口朝向第二端的第一避让凹陷;显示屏模组被设置在边框围合的空间内,且摄像模组位于边框和显示屏模组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通过上述第一避让凹陷与显示屏模组的边缘配合,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避让开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使摄像模组可以成像;充分利用了边框内部空间形成上述避让光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对显示屏模组中画面显示完整性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显示屏模组包括有效显示区和周边区域,周边区域沿有效显示区边缘设置;该周边区域包括首尾连接的主体段和避让段,避让段位于周边区域靠近第一端的侧边内,避让段具有开口方向背离有效显示区的第二避让凹陷;并且,第二避让凹陷的开口与第一避让凹陷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上述避让空间,以扩大避让空间,便于增加进光量,采用性能更好的摄像模组。
第二避让凹陷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第二避让凹陷位于避让段内,且第二避让凹陷的谷底与避让段靠近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主体段的远离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主体段靠近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减小避让段占用有效显示区的面积,使有效显示区具有较好的画面显示完整性。
在另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避让段向有效显示区侧凹陷,以在避让段远离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形成上述第二避让凹陷;且避让段的远离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靠近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主体段的远离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靠近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以使周边区域具有均匀的宽度,各处均具有一致的封装结构,有利于设计和生产,且便于采用进光量较大的摄像模组。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周边区域的背离有效显示区的端面设有第一遮光层,其中,第一遮光层至少覆盖第二避让凹陷的内壁面,以降低有效显示区中的光线进入摄像模组的量,减少光线对摄像模组成像的干扰。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终端设备还包括保护盖板,保护盖板覆盖于显示屏模组的出光面;保护盖板具有采光区域,避让空间位于采光区域沿保护盖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内,以对显示屏模组表面提供物理保护,同时避免外界杂质进入避让空间,对摄像模组形成物理保护。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保护盖板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本体部边缘的外延部,外延部装配于第一避让凹陷内,以通过外延部保护摄像模组,并且,保证本体部的外延部所在边缘以外的部分对应的边框的厚度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厚度,确保边框的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终端设备还包括红外线阻挡膜,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采光区域的表面,以滤除光线中的红外线,并且,摄像模组可以取消红外线滤光片,有利于缩小摄像模组的体积,进一步降低摄像模组对显示画面完整性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采光区域的内表面,采光区域的内表面位于保护盖板朝向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内,以避免红外线阻挡膜被外界物体物理损坏。
摄像模组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凸起部远离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凸起部位于避让空间内,采光窗口朝向采光区域,且采光窗口在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采光区域内,以利于减小终端设备的厚度。
在另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凸起部远离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凸起部位于显示屏模组背离出光面的一侧,采光窗口朝向采光区域,且采光窗口在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采光区域内,以便于采用具有较大的采光量、性能较好的摄像模组。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保护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沿面,其中,第二表面朝向显示屏模组;侧沿面设有第二遮光层,第二遮光层至少覆盖保护盖板的侧沿面中与采光区域对应的部分,以避免外界光线对摄像模组成像的干扰。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保护盖板朝向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具有容纳凹陷,容纳凹陷环绕显示屏模组,容纳凹陷的至少部分与显示屏模组相对,容纳凹陷中填充有第三遮光层,防止显示屏模组边缘漏光,同时避免显示屏模组产生回弹气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包括显示屏模组、中框和k个摄像模组;其中,中框包括环状的边框,显示屏模组被设置在边框围合的空间内,且摄像模组位于边框和显示屏模组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边框具有k个第一倒角,显示屏模组具有k个第二倒角,k个第一倒角、k个第二倒角和k个摄像模组是一对一的,每个第一倒角的曲率半径小于对应的第二倒角的曲率半径,且每个第一倒角与对应的第二倒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避让对应的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其中,k为正整数。通过充分利用每个第一倒角与对应的第二倒角的空间,形成用于避让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减小对显示屏模组显示完整性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终端设备还包括保护盖板,保护盖板覆盖于显示屏模组的出光面;保护盖板具有k个采光区域,每个采光区域与一个避让空间对应,每个避让空间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沿保护盖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内,以对显示屏模组表面提供物理保护,同时避免外界杂质进入避让空间,对摄像模组形成物理保护。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采光区域的表面覆盖有一个红外线阻挡膜,以滤除光线中的红外线,并且,摄像模组可以取消红外线滤光片,有利于缩小摄像模组的体积,进一步降低摄像模组对显示画面完整性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一个对应的采光区域的内表面,每个采光区域的内表面位于保护盖板朝向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内,以避免红外线阻挡膜被外界物体物理损坏。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凸起部远离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每个凸起部位于对应的避让空间内,每个采光窗口朝向对应的采光区域,且每个采光窗口在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内,以利于减小终端设备的厚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凸起部远离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每个凸起部位于显示屏模组背离保护盖板的一侧,每个采光窗口朝向对应的采光区域,且每个采光窗口在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内,以便于采用具有较大的采光量、性能较好的摄像模组。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爆炸图;
图1b表示出了图1a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c表示出图1a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d表示出图1a中A2区域内的结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放大图;
图1e表示出图1a所示终端设备的装配图;
图2a表示出了图1a中显示屏模组11的主视图;
图2b表示出图2a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2c表示出对显示屏模组11的切割方式示意图;
图3表示出了图1a中保护盖板12的主视图;
图4a表示出图1a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主视图;
图4b表示出图4a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c表示图4a中保护盖板12与显示屏模组11配合的侧视图;
图4d表示出图4b中的B-B剖面和C-C剖面的比对图;
图4e表示出了图4b中的B-B剖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视图;
图4f表示出图4d中C-C剖面去除第二遮光层T2、第一遮光层T1和第三遮光层T3的示意图;
图4g表示出保护盖板与显示屏模组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h表示出图4d中B-B剖面的一种变形;
图5a表示出图4d中B-B剖面处显示屏模组11的局部放大图;
图5b表示出图4d中C-C剖面处显示屏模组11的局部放大图;
图5c表示出了图5a中外部裂纹抑制区F3的局部放大图;
图6a表示出了图2a所示显示屏模组11的一种变形;
图6b表示出了图6a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a表示出图4a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变形;
图7b表示出图7a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的场景,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屏和前置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以终端设备是手机为例:
图1a表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爆炸图,图1b表示出了图1a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a和图1b,该终端设备01包括显示屏组件10、中框20和后盖30,中框20包括矩形环状的边框21和连接于该边框21内壁中部的支撑板22,边框21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壁21a、侧壁21b、侧壁21c和侧壁21d,侧壁21a和侧壁21c相对设置,侧壁21b和侧壁21d相对设置;边框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Y1和第二端Y2,其中,侧壁21a位于边框21的第一端Y1,侧壁21c位于边框21的第二端Y2。边框2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增加倒角,支撑板22朝向后盖30的面用来设置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40,处理器可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40上,电池50设置于支撑板22和后盖30之间,为显示屏组件10等供电,显示屏组件10和后盖30分列于支撑板22的两侧,且显示屏组件10配合于边框21内侧,后盖30与边框21连接。图1c表示出图1a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c,边框21的第一端Y1的内侧壁具有一个第一避让凹陷U1。图1d表示出图1a中A2区域内的结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放大图,同时结合图1a、图1c和图1d,可知,第一避让凹陷U1沿着P1方向向侧壁21a内部凹陷,其中,P1方向为侧壁21c指向侧壁21a的方向,而第一避让凹陷U1的开口朝向侧壁21c,也可以说朝向第二端Y2。图1e表示出图1a所示终端设备的装配图,其中,显示屏模组11被设置在边框21围合成的空间内,具体可以是,边框21围绕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设置,且摄像模组11与边框21之间可保持一定间隙;摄像模组60位于边框21和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继续参考图1a和图1b,显示屏组件10包括显示屏模组11和保护盖板12,显示屏模组11安装于边框21中,保护盖板12覆盖在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为显示屏模组11提供物理保护,其中,保护盖板12可以是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透光且具有一定物理强度的材料,以使显示屏模组11的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保护盖板12。
图2a表示出了图1a中显示屏模组11的主视图(沿P方向观察的视图,其中,P方向垂直于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图2b表示出图2a中B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2a和图2b,该显示屏模组11包括有效显示区M1(active area,简称AA区)和沿有效显示区M1边缘延伸、并环绕有效显示区M1的周边区域M2,该周边区域M2中可以通过刻蚀膜层形成有隔离柱和/或隔离槽,以对显示屏模组11进行封装,其中,有效显示区M1示例性地为矩形。该周边区域M2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连接第一侧边111一端和第二侧边112的一端的第三侧边113,以及,连接第一侧边111另一端和第二侧边112的另一端的第四侧边114。在将显示屏模组111与边框21装配后,第一侧边111为靠近第一端Y1的侧边,第二侧边112为靠近第二端Y2的侧边。第一侧边111包括位于中部的避让段X1,第一侧边111中避让段X1的两侧的部分、第三侧边113、第二侧边112和第四侧边114连接形成主体段X2。上述主体段X2和避让段X1首尾连接形成闭环的周边区域M2。避让段X1背离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设有第二避让凹陷U2,该第二避让凹陷U2位于周边区域M2的范围内,并且第二避让凹陷U2的开口方向背离有效显示区M1。具体来说,继续参考图2b,在避让段X1内,第二避让凹陷U2的谷底至避让段X1靠近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t1;在主体段X2内,主体段X2的远离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至主体段X2靠近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t2,距离t1小于距离t2。图2b中,主体段X2靠近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与避让段X1连接成为平直的直线边,以使有效显示区M1能够有较为整齐的侧边。
该显示屏模组11的顶边具有一个第二避让凹陷U2,该第二避让凹陷U2位于周边区域M2内,并且向周边区域M2的方向凹陷。
图2c表示出对显示屏模组11的切割方式示意图,具体是以图2a中的B处区域进行说明,请结合图2a和图2c,首先,利用皮秒切割技术先切割形成显示屏模组11的大致矩形的外轮廓,如图切割2a中的第一切割区域E1,以提高切割效率。因对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的表面精细度的要求比对显示屏模组11的矩形外轮廓对精细度的要求高,而采用飞秒切割技术沿弧形的第二切割区域E2切割形成第二避让凹陷U2。并且在切割第二切割区域E2时,沿第二切割区域E2的外侧在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放置金属散热层15(例如铜片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以及时散发因切割产生的热量,避免因局部热应力对显示屏模组11的性能的影响。应当说明的是,以上第二避让凹陷U2呈弧形,这仅仅是示例性地,也可以是具有倒角的方形槽。
在图2a和图2b中,第二避让凹陷U2仅位于周边区域M2中,并没有向有效显示区M1中延伸,并且,周边区域M2形成第二避让凹陷U2的部分没有向有效显示区M1内凹陷,保持有效显示区M1与第二避让凹陷U2相对的部分平齐,避免影响有效显示区M1的显示效果。
图3表示出了图1a中保护盖板12的主视图(沿P方向贯穿的视图),参考图3,保护盖板12包括本体部12a和外延部12b,其中,本体部12a示例性地为矩形,外延部12b连接于本体部12a的一个侧边(如顶边),外延部12b和本体部12a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外延部12b不与本体部12a连接的其余边缘可呈弧形。当显示屏组件10与边框21配合时,外延部12b装配于具有弧形内壁面的第一避让凹陷U1中。
图4a表示出图1a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主视图,图4b表示出图4a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c表示出图4a中保护盖板12和显示屏模组11配合的侧视图,结合图4a至图4c,保护盖板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W7和第二表面W8,以及,连接第一表面W7和第二表面W8的侧沿面W3,第二表面W8朝向显示屏模组11;保护盖板12的面积大于显示屏模组11的尺寸,具体地,显示屏模组11在保护盖板12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保护盖板12的表面的中部,保护盖板12的每个侧边边缘部分均凸出于显示屏模组11的周边区域M2以外(可参考后文提及的图4d)。在保护盖板12中,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面在保护盖板12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一避让凹陷U1的内壁面在保护盖板12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区域为摄像头的采光区域K,该采光区域K涵盖外延部12b的表面在内,保护盖板12的采光区域K的外表面(背离后盖30的面)覆盖有红外线阻挡膜13,该红外线阻挡膜13可以阻挡红外线,防止红外线透过采光区域K进入保护盖板12后的摄像模组60(参考图1e),从而,摄像模组60中可取消红外滤光片,减小摄像模组60的体积,以便于缩小采光区域K,从而,可以便于将采光区域K更好地限制在有效显示区11和边框21之间,不占用有效显示区11的面积。
图4d表示出图4b中的B-B剖面和C-C剖面的比对图,参考图4d,其中,保护盖板12与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之间通过光学胶14(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粘结,参考线L1表示显示屏模组11中有效显示区M1和周边区域M2的分界线,参考线L5表明保护盖板12在B-B剖面处相对于C-C剖面向外凸出,形成外延部12b。边框21还包括沿侧壁21a、侧壁21b、侧壁21c和侧壁21d的侧端面(背离后盖30的端面)延伸的支撑胶层23(图1a中未示出),该支撑胶层23延伸至保护盖板12底侧,并且支撑胶层23具有支撑保护盖板12的支撑台面W1(朝向保护盖板12的面),支撑胶层23还具有朝向显示屏模组11的侧端面W2,该侧端面W2在与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面相对的位置向内凹陷(参考线L4表明B-B剖面处的侧端面W2相对于C-C剖面处的侧端面向内凹陷),同时,侧壁21a具有内侧面W6,内侧面W6在侧端面W2凹陷的位置也向内凹陷,侧端面W2的上述凹陷和内侧面W6的上述凹陷共同形成前述的第一避让凹陷U1,内侧面W6上述凹陷的部分和侧端面W2上述凹陷的部分共同构成第一避让凹陷U1的内壁面。第二避让凹陷U2的开口和第一避让凹陷U1的开口相对设置,并配合形成一个避让空间S;采光区域K与该避让空间S相对设置,或者说,采光区域K在第一参考面(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成于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避让空间U1的内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之间;也可以说,避让空间S位于采光区域K沿保护盖板12的厚度方向(参考图1a中的P2方向)的投影内。
参考图4d中,摄像模组60摄像模组60包括主体部61和凸起部62,凸起部62由主体部62一个侧面向上凸起而形成,主体部61的外径大于凸起部62的外径,以分别容纳不同尺寸的镜片,凸起部62远离主体部62的面具有采光窗口63,该采光窗口63具体可以为摄像模组60的进光口,该进光口处可以设有保护镜片。将凸起部62设于侧端面W4和侧端面W2之间的避让空间S内,由于摄像模组60和显示屏模组11在厚度方向上有部分重叠,可以减小手机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手机的轻薄化。且该摄像模组60的采光窗口63朝向保护盖板12中的采光区域K,并且采光窗口63在保护盖板12的表面(具体可以是朝向显示屏模组11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平行于P2方向的投影)位于采光区域K内;红外线阻挡膜13覆盖于保护盖板12的采光区域K的内表面,该内表面具体位于保护盖板12朝向显示屏模组11的面内。由于第一避让凹陷U2和第一避让凹陷U1配合形成的避让空间S,环境光线经过保护盖板12的采光区域K和红外线阻挡膜13后,没有被显示屏模组11或边框21遮挡,且经过上述避让空间S进入摄像模组60的采光窗口63中,最后在摄像模组60中成像,上述经过避让空间S进入摄像模组60的环境光线的路径称为摄像模组60的成像光路。应当理解的是,红外线阻挡膜13并非一定设置于保护盖板12朝向后盖30的面,图4e表示出了图4b中的B-B剖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视图,参考图4e,也可以设置于保护盖板12的外表面(背离后盖30的面)。红外线阻挡膜13设置于保护盖板12朝向后盖30的面,可防止被外界物体造成刮伤等物理伤害。
此外,支撑胶层23还延伸至保护盖板12的侧沿面W3的G2方向上一侧,以对侧沿面W3进行保护,并且,保护盖板12、支撑胶层23的外表面和侧壁21a的表面之间平滑过渡,形成较为圆润的曲面,以保持美观,并可防止对用户手部造成伤害。参考线L8表明支撑胶层23的外表面在B-B剖面和C-C剖面均对齐。
回到图4b和图4d,显示屏模组11还具有朝向侧壁21a的侧端面W4,该侧端面W4为背离有效显示区M1的端面,参考线L3表明剖面B-B处的侧端面W4相对于侧端面C-C处的侧端面W4向内凹陷,以形成第二避让凹陷U2;参考线L7表明侧壁21a在剖面B-B处的厚度小于在剖面C-C处剖面的厚度;由参考线L4表明剖面B-B处的侧端面W2相对于侧端面C-C处的侧端面W2向内凹陷。侧端面W4上形成有第一遮光层T1,第一遮光层T1覆盖侧端面W4中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面,以防止显示屏模组11中的光线经过侧端面W4射向摄像模组60,而对摄像模组60中的成像造成干扰;并且,第一遮光层T1还可以在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向第二避让凹陷U2两侧各延伸一段距离,以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
侧沿面W3上形成有第二遮光层T2,且第二遮光层T2覆盖侧沿面W3中与外延部12b对应的部分,该部分也是与采光区域K对应的部分,可以防止环境光线从保护盖板12的侧沿面W3进入,并沿着保护盖板12传输至摄像模组60中,对摄像模组60的成像造成光线干扰。此外,第二遮光层T2还可以向外延部12b两侧各延伸一段距离,以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但至少应保证第二遮光层T2覆盖保护盖板12的侧沿面W3与采光区域K对应的部分(与采光区域K相对的部分)。
如前文所述,保护盖板12的各边缘都相对于显示屏模组11向外部凸出一定的距离,在保护盖板12朝向中框20的面设有第三遮光层T3,参考线L2表示第三遮光层T3的终止线,该第三遮光层T3环绕显示屏模组11,并且第三遮光层T3的一部分延伸至保护盖板12和显示屏模组11之间,另一部分位于保护盖板12凸出于显示屏模组11的部分上;具体地,图4f表示出图4d中C-C剖面去除第二遮光层T2、第一遮光层T1和第三遮光层T3的示意图,参考图4f,保护盖板12边缘区域(如图4f中的区域W5)的厚度小于保护盖板12中部的厚度,以在保护盖板12的边缘形成环绕保护盖板12的容纳凹陷P,并且该容纳凹陷P的部分延伸至保护盖板12与显示屏模组11相对的部分,第三遮光层T3(图4d)填充于容纳凹陷P中,以将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的边缘遮挡,并且,可以将周边区域M2遮挡,也可以同时遮挡有效显示区M1的部分,以防止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漏光,确保用户体验。其中,容纳凹陷P除了可以如图4d所示延伸至保护盖板12的侧沿面W3,容纳凹陷P的具体形式可以是环绕显示屏模组11的带状凹槽,容纳凹陷P不延伸至侧沿面W3。容纳凹陷P也可以全部与显示屏模组11相对。总之,只要在环绕显示屏模组11形成能够容纳第三遮光层T3的凹陷结构,即可作为容纳凹陷。
图4g表示出保护盖板与显示屏模组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g,图4g与图4d中C-C剖面的区别之一在于,保护盖板12没有设置容纳凹陷P,第三遮光层T3直接延伸至光学胶14和保护盖板12之间,也可以遮挡显示屏模组11边缘漏出的光线。而由于显示屏模组11和光学胶14搭接于第三遮光层T3上,且第三遮光层T3存在一定的厚度,该厚度可介于8μm至12μm之间,显示屏模组11和光学胶14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翘曲变形。光学胶14在由与保护盖板12接触逐步向与第三遮光层T3接触过渡时,会逐步相对于保护盖板12抬离,从而,在第三遮光层T3的边缘、保护盖板12和光学胶14之间形成间隙S1。并且,当将保护盖板12通过光学胶14与显示屏模组11粘合时,会有部分空气存留于间隙S1中,形成回弹气泡,而影响显示效果。而在图4d中,由于在保护盖板12朝向中框20的表面形成有容纳凹陷P,第三遮光层T3设置于容纳凹陷P中,其表面可基本与保护盖板12位于区域W5以外的部分的表面平齐,防止将保护盖板12的朝向中框20的表面垫高,消除回弹气泡。
并且,应当说明是,在形成第三遮光层T3后,要将保护盖板12的采光区域K范围内的第三遮光层T3剥离,也可以将第三遮光层T3剥离的面积略大于采光区域K的面积,以确保环境光线能够充分进入摄像模组60中。
回到图4d,在具体形成第二遮光层T2、第一遮光层T1和第三遮光层T3时,第二遮光层T2、第一遮光层T1和第三遮光层T3可以依次连接,并且,三者可以一次成型。第二遮光层T2、第一遮光层T1和第三遮光层T3具体材料可以是油墨,例如,通过印刷油墨的方式形成上述各遮光层。其中,具体可以先在容纳凹陷P中形成第三遮光层T3,再将保护盖板12通过光学胶14与显示屏模组11粘合。
应当说明的是,当摄像模组60尺寸比较大,而其中的凸起部62难以放置在侧端面W2与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之间的时候,还可以将摄像模组60向远离保护盖板12的方向移动。图4h表示出图4d中B-B剖面的一种变形,参考图4h,与图4d的区别在于,摄像模组60整体均位于显示屏模组11和支撑胶层23的下方位置,摄像模组60中的凸起部62位于显示屏模组11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并且,采光窗口63位于显示屏模组11背离显示屏模组11的出光面的一侧,以方便采用尺寸较大的摄像模组60,进一步提升摄像模组60的性能(如进光量);其中,只要确保摄像模组60的采光窗口63与显示屏模组11和支撑胶层23均错开,且采光窗口63朝向采光区域K,且该采光窗口63在保护盖板12表面上的正投影落入采光区域K中,采光窗口63与避让空间S相对设置,以使采光区域K进入的环境光线能够顺利进入摄像模组60的采光窗口即可。为了方便安装摄像模组60,可在第二避让凹陷U2的内壁进一步形成第三避让凹陷U3,方便对摄像模组60卡位固定。
图5a表示出图4d中B-B剖面处显示屏模组1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来说,该图5a表示出了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在B-B剖面处的放大图。参考图5a,显示屏模组11采用柔性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包括衬底400和形成于衬底400上的多种器件。在衬底400上,周边区域M2中,沿远离有效显示区M1的方向依次形成有封装区F2和外部裂纹抑制区F3;封装区F2中,衬底400上形成有隔离柱201;位于有效显示区M1靠近周边区域M2的边缘具有线路搭接区F1,线路搭接区F1形成线路搭接结构100,该线路搭接结构100包括多层金属层,金属层之间通过介质层隔离,并且金属层形成通过过孔搭接形成特定线路;在B-B剖面中,金属搭接结构100表面形成有阻挡凹槽101和102。显示屏模组11第二避让凹陷U2内的边缘区域的界面可均可参考剖面B-B。
图5b表示出图4d中C-C剖面处显示屏模组1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来说,该图5b表示出了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在C-C剖面处的放大图。参考图5b,与图5a的区别在于:该线路搭接区F1中的线路搭接结构100阻挡凹槽的数量少于剖面B-B中线路搭接结构100中阻挡凹槽的数量;而在封装区F2中,设置有还设置有与隔离柱201间隔设置的隔离柱202。显示屏模组11除第二避让凹陷U2以外的其他边缘区域的界面可均可参考剖面C-C。
同时参考图5a和图5b,由于在周边区域M2设置了第二避让凹陷U2,因此,在显示屏模组11与第二避让凹陷U2对应的位置减少封装区F2中隔离柱的数量,以为形成第二避让凹陷U2提供空间。减少封装区F2中隔离柱数量,会增加在薄膜封装时IJP(Ink Jet Printing,喷墨打印)材料溢流至有效显示区M1内的风险,为了抵充增加的该类风险,在线路搭接区F1中的线路搭接结构100中增加阻挡凹槽的数量,可进一步阻挡IJP层材料溢流。
图5c表示出了图5a中外部裂纹抑制区F3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5c,在外部裂纹抑制区F3中,沿远离有效显示区M1的方向在衬底400上依次设有多个裂纹隔断柱(参考标号301、302和303),其中,裂纹隔断柱301和302的横截面均为正梯形,裂纹隔断柱303的横截面为倒梯形,裂纹隔断柱301、302和303均可采用无机材料通过刻蚀等方式形成,该无机材料具体可以是氧化硅或氮化硅,裂纹隔断柱301、302和303上还形成有机材料层310,该有机材料层310具体可以采用光刻胶和环氧胶等材料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由于裂纹隔断柱301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在沉积有机材料层310时,裂纹隔断柱303顶面的部分有机材料层310与有机材料层310的其余部分断裂。当裂纹由外部产生并向内部传播时,由于有机材料层310在裂纹隔断柱303处横向断裂,裂纹无法继续通过有机材料层310纵向传播。另外,由于有机材料层310具有一定韧性,可以增加封装区F3处的整体结构韧性和强度,减少裂纹产生的几率。通过上述方式减少外部裂纹在第二避让凹陷U2处封装区域F3传播的可能性,以缓解因第二避让凹陷U2的存在导致周边区域M2变窄而造成的抗裂纹能力变差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裂纹隔断柱303的横截面呈倒梯形仅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两个以上甚至所有裂纹隔断柱的横截面均为倒梯形。
图6a表示出了图2a所示显示屏模组11的一种变形,图6b表示出了图6a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6a和图6b所示的显示屏模组11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显示屏模组11的区别在于,避让段X1整体向有效显示区M1侧弯曲,使避让段X1向有效显示区M1侧凹陷,并且避让段X1部分进入有效显示区M1内。在避让段X1范围内,避让段X1远离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与该避让段X1靠近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t3,可以看作避让段X1的两个相对边缘的谷底之间的距离;在主体段X2内,主体段X2的远离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与靠近有效显示区M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t4。距离t3等于距离t4,但可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相等,允许存在工程上的误差。从而,周边区域M2具有均匀一致的宽度,各处均具有一致的封装结构,有利于设计和生产,且可以使第二避让凹陷U2的尺寸可以扩大,而可容纳较大尺寸的摄像模组60,或者,为采光量更大的摄像模组60的成像光路形成较大的避让空间S。
图7a表示出图4a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变形,图7b表示出图7a的透视图,请参考图7a和图7b,图7a所示终端设备的区别与图4a所示终端设备的区别在于,边框21的顶部左右两个角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倒角(V1和V2),显示屏模组11的顶部分别形成与第一倒角V1和第一倒角V2对应的第二倒角V3和V4,其中,第一倒角V1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倒角V3的曲率半径,第一倒角V2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倒角V4的曲率半径,从而,在第一倒角V1和第二倒角V3之间可形成一个较大的容纳空间,保护盖板12将该容纳空间覆盖,并且保护盖板12在覆盖容纳空间的部分形成采光区域K1,该采光区域K1下设有摄像模组60a,该摄像模组60a与边框21、显示屏模组11以及保护盖板12的配合形式,以及,红外线阻挡膜的设置形式均可参考图4a至图4h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应的配合形式。例如,摄像模组60a的结构可以参考图4d中摄像模组60的结构,该摄像模组60a的凸起部可以位于第一倒角V1和第二倒角V3之间的避让空间内;红外线阻挡膜可以设置在采光区域K1和K2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采光区域K1和K2朝向后盖30的表面,红外线阻挡膜设置于保护盖板朝向显示屏模组的表面有利于避免红外线阻挡膜被物理损坏。类似地,在第一倒角V2和第二倒角V4之间的容纳空间对应的保护盖板12形成采光区域K2,保护盖板12内侧的另一个摄像模组60b通过该采光区域K2采光。图7a所示形成采光区域K1和采光区域K2的形式仅仅是示例性地,在该终端设备中,通过边框的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倒角与显示屏模组曲率半径较大的第二倒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倒角的对数不限,可以是一对也可以是多对。或者说,边框具有k个第一倒角,显示屏模组具有k个第二倒角,k个第一倒角、k个第二倒角和k个摄像模组是一对一的,每个第一倒角的曲率半径小于对应的第二倒角的曲率半径,且每个第一倒角与对应的第二倒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避让对应的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其中,k为正整数。摄像模组和采光区域均与避让空间一对一设置。
此外,在图2a至图7b对应的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采光窗口均直接与保护盖板上的采光区域相对设置,但这仅仅是示例性地,也可以将摄像模组横向放置,利用潜望镜对采光区域入射的光线进行折叠再传输至摄像模组的采光窗口中。
还应当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在显示屏模组11的边缘设置第二避让凹陷U2,直接以第一避让凹陷U1与显示屏模组11的平齐的边缘形成避让摄像模组60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分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附图中的部件均只为了表示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并不真实反映各部件的实际尺寸关系。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模组、中框和摄像模组;其中,
所述中框包括环状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内侧壁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避让凹陷;
所述显示屏模组被设置在所述边框围合的空间内,且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边框和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避让凹陷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边缘配合以形成用于避让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有效显示区和沿所述有效显示区边缘设置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周边区域包括首尾连接的主体段和避让段,所述避让段位于所述周边区域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侧边内,所述避让段具有开口方向背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第二避让凹陷;
所述第二避让凹陷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避让凹陷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凹陷位于所述避让段内,且所述第二避让凹陷的谷底与所述避让段靠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体段的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所述主体段靠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段向所述有效显示区侧凹陷,以在所述避让段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形成所述第二避让凹陷;
且所述避让段的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靠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主体段的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与靠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域的背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端面设有第一遮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二避让凹陷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出光面;
所述保护盖板具有采光区域,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采光区域沿所述保护盖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所述本体部边缘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装配于所述第一避让凹陷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红外线阻挡膜,所述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所述采光区域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所述采光区域的内表面,所述采光区域的内表面位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
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采光窗口朝向所述采光区域,且所述采光窗口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采光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
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背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采光窗口朝向所述采光区域,且所述采光窗口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采光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沿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模组;
所述侧沿面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覆盖所述保护盖板的侧沿面中与所述采光区域对应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具有容纳凹陷,所述容纳凹陷环绕所述显示屏模组,所述容纳凹陷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所述容纳凹陷中填充有第三遮光层。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模组、中框和k个摄像模组;其中,
所述中框包括环状的边框,所述显示屏模组被设置在所述边框围合的空间内,且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边框和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边框具有k个第一倒角,所述显示屏模组具有k个第二倒角,所述k个第一倒角、所述k个第二倒角和所述k个摄像模组是一对一的,每个所述第一倒角的曲率半径小于对应的第二倒角的曲率半径,且每个所述第一倒角与对应的第二倒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避让对应的摄像模组的成像光路的避让空间;其中,k为正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出光面;
所述保护盖板具有k个采光区域,每个所述采光区域与一个所述避让空间对应,每个所述避让空间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沿所述保护盖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采光区域的表面覆盖有一个红外线阻挡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红外线阻挡膜覆盖于一个对应的采光区域的内表面,每个所述采光区域的内表面位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表面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
每个所述凸起部位于对应的避让空间内,每个所述采光窗口朝向对应的采光区域,且每个所述采光窗口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一个侧面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面具有采光窗口;
每个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背离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每个所述采光窗口朝向对应的采光区域,且每个所述采光窗口在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采光区域内。
CN202011195635.3A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44490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635.3A CN114449066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635.3A CN114449066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066A true CN114449066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5635.3A Pending CN114449066A (zh) 2020-10-31 2020-10-31 一种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90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304A (zh) * 2023-10-10 2023-1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304A (zh) * 2023-10-10 2023-11-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备方法
CN117062304B (zh) * 2023-10-10 2024-04-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73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KR102376091B1 (ko) 단말기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및 이동 단말기
KR102431312B1 (ko) 표시장치
CN1103233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99999B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00063188A (ko) 단말기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1240409A (zh) 电子装置
US1101719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ensor opening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564119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TWI754422B (zh) 具有指紋識別模組的顯示裝置
KR20200129646A (ko) 방열 시트 및 벤딩 고정 부재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13746958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114141833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2234087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US865430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24516260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13630486A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
CN114449066A (zh) 一种终端设备
US20160231774A1 (en) Display module
CN115172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13732A (zh) 电子装置
WO2020259441A1 (zh) 显示组件与电子设备
WO2023025089A1 (zh) 电子设备
CN11283811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