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4119B -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4119B
CN111564119B CN202010398193.6A CN202010398193A CN111564119B CN 111564119 B CN111564119 B CN 111564119B CN 202010398193 A CN202010398193 A CN 202010398193A CN 111564119 B CN111564119 B CN 111564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display part
curved surfac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8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4119A (zh
Inventor
张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81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4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4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4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模组以及光学结构层。显示模组具有供光线出射向外界的显示侧,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显示模组的显示侧。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脊状微结构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上述的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盖设于壳体组件。上述的衍射光栅结构通过有规律的结构排布,使来自于显示模组的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因此透过衍射光栅结构的光线向外射出时的角度相对较大,因此显示屏组件的可视角度相对较大。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或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电脑等。
在电子设备普及的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显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遍关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可视角度。然而,在现有的显示屏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置于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入射光,该入射光通常是集中垂直入射至显示面板,因此在正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能获取较好的显示画质,但是在侧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尤其是当用户观察显示屏的视角大于40度时,用户所看到的显示屏的亮度偏低、画质较差、色偏较为严重,使显示屏能够正常显示的视角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模组以及光学结构层。显示模组具有供光线出射向外界的显示侧,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显示模组的显示侧。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脊状微结构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上述的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盖设于壳体组件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显示屏组件,壳体组件设有承接端面,显示屏组件盖设于壳体组件;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模组、盖板以及光学结构层。显示模组包括平面显示部以及连接于平面显示部的曲面显示部。盖板包括盖设于平面显示部的平面保护部,以及连盖设于曲面显示部的弧面保护部;弧面保护部的端部设有接合端面,接合端面的朝向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朝向相背离;所接合端面与壳体组件的承接端面相接合。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脊状微结构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置基材层;在基材层背离显示模组的一侧设置掩膜板,掩膜板具有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缝隙;对基材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处理,以获得光学结构层。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脊状微结构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中,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有光学结构层,且光学结构层包括衍射光栅结构,该衍射光栅结构由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脊状微结构形成,因此,衍射光栅结构通过有规律的结构排布,使来自于显示模组的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因此透过衍射光栅结构的光线向外射出时的角度相对较大,显示屏组件的可视角度相对较大。当显示屏组件相对于用户处于较大视角(如用户视线与显示屏组件的法线之间的角度大于40度)时,用户所看到的显示屏组件的亮度相对于正视时的亮度衰减较小,偏色较少,能够保证显示屏组件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显示屏组件的各通道亮度参数与视角之间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一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显示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结构层的一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另一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显示屏组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一侧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电子装置”以及/或“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游戏机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显示屏组件100的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显示屏组件100位于电子设备200的表面,以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组件201、显示屏组件100以及电子组件(图中未示出),电子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201内,显示屏组件100盖设于壳体组件201上。壳体组件201用于对显示屏组件100进行承载,同时对电子组件进行防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连接于或者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也即,两个组件之间可以是间接连接。
电子组件包括主板和设置于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天线、摄像头和送受话器等。还可以包括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功能模块(如电池、连接器、指纹模组等)。
显示屏组件100盖设于壳体组件201。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包括显示模组10以及光学结构层30。
显示模组10具有供光线出射向外界的显示侧,显示模组10工作时,其光线向显示侧发出,使得位于显示侧的用户能够观察到显示模组10所显示的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0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AMOLED显示屏作为一种自发光显示屏,无需设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module,BLM)。因此,当AMOLED显示屏中的衬底基板采用柔性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构成时,上述AMOLED显示屏能够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0还可以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面板。
光学结构层30设置于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光学结构层30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301,多个脊状微结构301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3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脊状微结构301所形成的衍射光栅结构32的周期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W≤10微米,例如,周期宽度W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9.5微米,10微米等等,或周期宽度W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H≤9微米,例如,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等等,或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进一步地,光学结构层3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对于光线的折射率,当来自于显示模组10的光线穿透光结构层30进入空气时,实质上是光线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的过程,因此光线能够在穿透光学结构层30的表面时,其出射角度大于入射角度,光线发生偏离于该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偏转扩散。进一步地由于凹槽303的宽度小于或接近光线的波长,光线在凹槽303处可发生衍射,从而改变垂直入射光的传播路径,使光线发生偏转,从而使正视角光型能量分配到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其中,衍射光栅结构32的周期宽度为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对应的部位之间的距离W,如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的顶点之间的距离W即为衍射光栅结构32的周期宽度。
衍射光栅结构32通过有规律的脊状微结构301排布,使来自于显示模组10的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因此透过衍射光栅结构30的光线向外射出时的角度相对较大,因此显示屏组件100的可视角度相对较大。
如图3所示,当显示屏组件100相对于用户处于较大视角(如用户视线与显示屏组件100的法线之间的角度大于40度)时,用户所看到的显示屏组件100的亮度相对于正视时的亮度衰减较小,偏色较少,能够保证显示屏组件100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说明书所提及的“视角”,应理解为用户的视线与显示屏组件100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当用户正视显示屏组件100时,其视线大致垂直于显示屏组件100所在平面,则用户的视线与显示屏组件100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从图3中可见,无论是否设置光学结构层30,显示屏组件100的亮度均会随着视角的增大而衰减。然而,在未设置光学结构层30的显示屏组件100中,其亮度曲线在视角大于40度时的下降速率仍维持在小于40度时的速率甚至增大;而在设置光学结构层30的显示屏组件100中,其亮度曲线在视角大于40度时的下降速率明显小于40度时的下降速率,亮度衰减明显减缓,因此,此显示屏组件100的在大视角时的可视亮度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显示质量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30的位置可以对应于显示模组10至少一个部位设置,例如,光学结构层30满布于显示模组10之上或者上方,或者光学结构层30设置于显示模组10的至少一个边缘所对应的位置之上或者上方。当沿显示屏组件100的法线方向投影时,光学结构层30的投影与显示模组1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光学结构层30的投影完全被显示模组10的投影覆盖,或者二者的投影完全重合。下文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和光学结构层30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介绍。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平面显示部12以及曲面显示部14。曲面显示部14连接于平面显示部12的至少一个边缘,并相对于平面显示部12弯曲,使显示模组10具备曲面的边缘,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200结构的流畅度。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曲面显示部14可以连接于平面显示部12的一个边缘、两个边缘或者两个以上的边缘,并不受本说明书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平面显示部12大致呈矩形,其具备四个边缘,则曲面显示部14可以连接于该四个边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下实施例以曲面显示部14连接于两个边缘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曲面显示部14包括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2相对两侧的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和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和第二曲面显示部143均相对于平面显示部12弯曲。进一步地,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和第二曲面显示部143则相对该平面状的平面显示部12朝向同一侧弯曲,使显示模组10具备曲面的边缘,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200结构的流畅度。上述的平面显示部、第一曲面显示部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的命名仅为便于描述而设置,并不作为显示模组10的结构限制,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平面显示部、第一曲面显示部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可以没有明显的界限。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器件层15和封装层17,封装层17所在侧为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
显示器件层15大致为层叠结构,其自底层向顶层依次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树脂基板等中的任一种。薄膜晶体管层形成于基板上,其包括ESL(蚀刻阻挡层型)、BCE(背沟道蚀刻型)或Top-gate(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结构,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阳极层包括至少两个成阵列排布的阳极,阳极层主要用于提供吸收电子的空穴。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有机发光器件为顶发射型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发光器件为发射白光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因此,阳极层为非透明的挡光层。
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公共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公共层。其中,第一公共层用于空穴的注入和传输,第一公共层包括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因此,第一公共层可以称为空穴传输功能层。第二公共层形成于第一公共层上,第一公共层用于电子的注入和传输,第二公共层包括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因此,第二公共层可以称为电子传输功能层。发光层位于形成于第一公共层和第二公共层之间,发光层为有机物半导体,其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可以在吸收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后,再散发出来一定波长的光子,而这些光子进入我们眼睛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阴极层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上,阴极层用于提供电子;本实施例中,阴极层由透明材料制成,让发光层产生的光线经过阴极层向外投射。
封装层17形成于阴极层上,封装层主要起阻水阻氧的作用,避免外部水汽对有机发光层产生侵蚀损坏。封装层17包括至少一有机层和至少一无机层交替叠加,有机封装层位于封装层17的大致中间位置,无机封装层位于封装层17的两侧的位置,并将有机封装层包裹在中间,本申请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从对应于显示模组10的平面显示部12和曲面显示部14的角度来对,显示器件层15和封装层17进行介绍,显示器件层15和封装层17同样也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件层15包括第一平面部151以及两个第一曲面部153,两个第一曲面部153分别连接于第一平面部151的相对两侧,且均相对于第二平面部151弯曲。封装层17包括第二平面部171以及两个第二曲面部173。第二平面部171叠置于第一平面部151上,并与第一平面部151共同形成显示模组10的平面显示部12。两个第二曲面部173分别连接于第二平面部171的相对两侧,且均相对于第二平面部171弯曲。每个第二曲面部173叠置于对应的一个第一曲面部151上,二者共同形成显示模组10的曲面显示部14。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30设置于封装层17远离显示器件层15的一侧。进一步地,光学结构层30的脊状微结构301直接形成于封装层17的表面,且相对于封装层17的表面凸出。脊状微结构301的形成方法不受限制。例如,可以在封装层17上设置基材层并进行刻蚀以获取脊状微结构301。通过将脊状微结构301直接形成于封装层17的表面,使衍射光栅结构32直接附着于显示模组10的表面,能够简化光学结构层30的膜层结构,有利于显示屏组件100的超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衍射光栅结构32的周期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W≤10微米,也即,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10微米,例如,周期宽度W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9.5微米,10微米等等,或周期宽度W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衍射光栅结构32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H≤9微米,也即脊状微结构301相对于封装层17的表面凸出的高度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9微米,例如,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等等,或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之间形成凹槽303。进一步地,光学结构层3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对于光线的折射率,当来自于显示模组10的光线穿透光结构层30进入空气时,实质上是光线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的过程,因此光线能够在穿透光学结构层30的表面时,其出射角度大于入射角度,光线发生偏离于该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偏转扩散。进一步地由于凹槽303的宽度小于或接近光线的波长,光线在凹槽303处可发生衍射,从而改变垂直入射光的传播路径,使光线发生偏转,从而使正视角光型能量分配到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脊状微结构301在封装层17上的排列周期可以完全一致,也即,所有的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所有凹槽303的宽度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简化衍射光栅结构30的制程。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脊状微结构301在封装层17上的排列周期可以不完全一致,例如,脊状微结构301可以按照不同的高度交替间隔设置,也可以使不同位置处的凹槽303具有不同的宽度。具体地例如,多个脊状微结构301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多个第一脊和具有第二高度的多个第二脊,第一脊和第二脊交替排列设置;又如,多个凹槽303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排列周期不完全一致的衍射光栅结构32,用以破坏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规律,能够避免衍射光栅结构32在特定角度下产生眩光,有利于保证显示屏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衍射光栅结构32包括第一光栅部321以及第二光栅部323,第一光栅部321及第二光栅部323分别对应形成于两个第二曲面部173。
进一步地,第一光栅部321形成于其中一个第二曲面部173上时,其对应于显示模组10的第一曲面显示部141设置,当沿显示模组10的法线投影时,第一光栅部321的投影与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栅部321可以位于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和平面显示部12的交界处,并完全覆盖第一曲面显示部141,使当用户正视于平面显示部12时,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相对于用户处于大视角显示的状态,此时,覆盖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第一光栅部321能够将发自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光线散射,避免显示模组10的曲面边缘(如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亮度明显低于平面显示部12,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组件100的曲面边缘偏色、亮度偏低的现象。进一步地,第一光栅部321包括相对靠近平面显示部12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为非直线边缘。非直线边缘可以选自以下边缘结构的至少一种:锯齿状边缘、波浪状边缘、折线状边缘等。通过设置非直线边缘,可以弱化第一光栅部321在显示模组10上的在肉眼视觉的存在感,避免用于能够直接观察到第一光栅部321的存在。
第二光栅部323形成于其中一个第二曲面部173上时,其对应于显示模组的第二曲面显示部43设置,当沿显示模组10的法线投影时,第二光栅部323的投影与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栅部323可以位于第二曲面显示部143和平面显示部12的交界处,并完全覆盖第二曲面显示部143,使当用户正视于平面显示部12时,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相对于用户处于大视角显示的状态,此时,覆盖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第二光栅部323能够将发自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光线散射,避免显示模组10的曲面边缘(如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亮度明显低于平面显示部12,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组件100的曲面边缘偏色、亮度偏低的现象。进一步地,第二光栅部323包括相对靠近平面显示部12的第二边缘,第二边缘为非直线边缘。非直线边缘可以选自以下边缘结构的至少一种:锯齿状边缘、波浪状边缘、折线状边缘等。通过设置非直线边缘,可以弱化第二光栅部323在显示模组10上的在肉眼视觉的存在感,避免用于能够直接观察到第二光栅部323的存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脊状微结构301的延伸方向沿着曲面显示部14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便于表述,本说明书定义在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平面显示部12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依次排列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并定义长度方向为垂直于该宽度方向。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显示部141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143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脊状微结构301沿着该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之间所形成的凹槽303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凹槽303的宽度D的取值范围可为300纳米≤D≤1000纳米,例如,凹槽303的宽度D的取值可以为300纳米,350纳米,400纳米,450纳米,500纳米,550纳米,600纳米,650纳米,700纳米,800纳米,900纳米,1000纳米等等,或凹槽303的宽度D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当光线垂直进入光结构层30时,在凹槽303处发生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光线偏离原垂直的入射方向,向侧边发散,也即沿宽度方向发散。以上述的第一光栅部321和第二光栅部323为例进行说明,光线垂直地进入第一光栅部321后,沿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宽度方向发散,使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在宽度方向上的可视角度增大,光线垂直地进入第二光栅部323后,沿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宽度方向发散,使第二曲面显示部143在宽度方向上的可视角度增大,从而避免显示模组10的曲面边缘的偏色现象。可以理解的,光学结构层30的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的差异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越容易将正视光型能量分配到大视角。在一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30的折射率N的取值范围为1.0<N<2.5,其中,空气折射率的取值为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曲面显示部14的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周期可以完全一致,也即,所有的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所有凹槽303的宽度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简化脊状微结构301的制程。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曲面显示部14的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周期可以不完全一致,例如,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周期可以根据曲面显示部14的曲率大小或者具体位置确定。具体而言,多个脊状微结构301沿着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第一光栅部321,第一光栅部321的周期宽度自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大致中心部位向两侧依次递减。进一步地,第一光栅部321的周期宽度自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大致中心部位向两侧呈非线性递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栅部321的周期宽度在第一曲面显示部141的最大曲率处向相对较小曲率处依次递减。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栅部323的周期宽度自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大致中心部位向两侧呈非线性递减,或者,第二光栅部323的周期宽度在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最大曲率处向相对较小曲率处依次递减。通过在曲面显示部14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排列周期的衍射光栅结构32,能够进一步扩大衍射光栅结构32整体对光线的衍射效果,且避免眩目光效形成,有利于保证曲面显示部14的显示质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衍射光栅结构32还包括第三光栅部325,第三光栅部325设置于第一光栅部321和第二光栅部323之间。第三光栅部323的脊状微结构321形成于封装层17的第二平面部171,使第三光栅部323能够对来自平面显示部14的光线进行衍射,有利于显示模组10在相对较大视角下实现高质量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结构层30的脊状微结构301设置于显示模组10的封装层17上,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封装层17上的触控层(图中未示出),触控层设置于封装层17远离显示器件层15的一侧,则光学结构层30可以形成于该触控层上,光学结构层30的具体设置结构形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详细介绍,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触控层可以为布置于触控感应线路,因此,这些显示模组10不需要再单独贴合外挂式触控薄膜,有利于显示屏组件100的薄型化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光学结构层30的脊状微结构301以直接形成的方式集成于显示模组10上,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学结构层30可以不必依附于显示模组10的结构形成,而是作为相对较为独立的膜层结构设置于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以用于偏转显示模组10所发射的光线,扩大显示模组10高质量显示的角度。
如,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结构层30包括层叠设置的衍射层31、基材层33以及散光层35。衍射层31设置于显示模组10上,衍射层31上设有脊状微结构301,脊状微结构301的设置方式、结构以及排布,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所介绍,例如,可以对衍射层31进行光照蚀刻操作以形成脊状微结构301,本说明书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衍射层31内可掺杂抗眩功能的树酯颗粒,该树酯颗粒作为光扩散微粒分布于脊状微结构301内,在不增加膜层厚度的情况下可减小显示屏组件100的反射现象,提升用户体验,且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设计。基材层33设置于衍射层31远离显示模组10的一侧,其用于承载并形成散光层35。散光层35设置于基材层33远离衍射层31的一侧,散光层35具有散光结构,该散光结构用于对经由衍射层31出射的光线进行散射,以避免衍射层31形成眩光效果。进一步地,散光层35可以为光扩散膜,其内可掺杂抗眩功能的树酯颗粒,该树酯颗粒即形成散光层35的光扩散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盖板50,盖板50设置于光学结构层30远离显示模组10的一侧。盖板50用于保护显示模组10,以避免显示模组10遭受刮擦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50可以直接叠置于光学结构层30之上,此时,盖板50的折射率也可以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例如,盖板50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光学结构层30的折射率,有利于保持或者增大光线经由光学结构层30和盖板50出射后的偏转扩散程度,从而保证显示屏组件100具有较大的可视角度。进一步地,盖板50与光学结构层30之间可以设置透明光学胶,以将二者牢固结合。盖板50具有对应于第一曲面显示部141及第二曲面显示部143的曲面结构,以对显示模组10提供较为可靠的保护。
具体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50包括平面保护部52以及连接于平面保护部52的弧面保护部54,平面保护部54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2上方,弧面保护部54设置于曲面保护部54上方。进一步地,弧面保护部54包括第一弧面部541以及第二弧面部543,第一弧面部541及第二弧面部543分别设置于平面保护部52的相对两端,且均相对于平面保护部52弯曲。进一步地,第一弧面部541对应于第一曲面显示部141设置,第二弧面部543对应于第二曲面显示部143设置。
进一步地,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圆偏振片70,圆偏振片70设置于盖板50和光学结构层30之间,圆偏振片70包括偏光片和1/4λ波片,以减少显示屏组件100对外界光线的反射量。在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圆偏振片70也可以设置于光学结构层30和显示模组10之间。
请参阅图8,显示屏组件100装设于壳体201上时,显示屏组件100的端部接合于壳体组件201的端面,使电子设备200具有弧面边缘,结构更为流畅,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握持手感。例如,壳体组件201可以设有承接端面,显示屏组件100的端部可以设有接合端面,接合端面的朝向与平面显示部12的显示面的朝向大致相反,且接合端面邻近曲面显示部14设置,并与承接端面相接合。
进一步地,显示屏组件100可以具有接合端面1001,接合端面1001位于显示屏组件100的一端,且接合端面1001的朝向与平面显示部12的显示面的朝向相背离(如相反或者大致相反)。接合端面1001邻近曲面显示部14,并与壳体组件201的端部相接合。以使电子设备200沿着其厚度方向向其后盖投影时,显示屏组件100的外轮廓基本上能够覆盖壳体组件201的外轮廓。如此,能够使显示屏组件100的曲面部分大致覆盖壳体组件201的边缘,使电子设备200具有较为流畅的曲面边缘结构,有利于提高握持手感以及外观的科技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合端面1001可以位于盖板50的端部(例如设置于弧面保护部54的端部),或者可以位于显示模组10的端部,其并不为本申请说明书所限制。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20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承载部2031以及环绕于承载部2031的边框2033。应当理解的是,“承载部”与“边框”仅仅为便于表述而进行的命名划分,二者之间可以不具备明显的分界线,也可以为分别为两个或更多的部件组装于一起,“承载部”与“边框”的命名不应对壳体组件201的结构造成限制。承载部2031用于承载平面显示部12的一部分结构,也可以用于承载或安装电子设备200的电子组件。边框2033具有承接端面2035,承接端面2035的朝向与平面显示部12的显示面的朝向大致相同。显示屏组件100的接合端面1001位于盖板50的端部(例如位于第一弧面部541或者第二弧面部543的端部),接合端面1001覆盖于承接端面2035。进一步地,承接端面2035可以设有容胶槽(图中未标出),容胶槽内设有粘结剂(图中未示出),接合端面1001通过粘结剂连接于承接端面20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组件中,显示屏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设有曲面状的曲面显示部,当显示屏组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接合时,曲面显示部能够显著地消隐传统显示屏组件安装所需的“黑边”,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进一步地,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有光学结构层,且光学结构层包括衍射光栅结构,该衍射光栅结构由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脊状微结构形成,因此,衍射光栅结构通过有规律的结构排布,使来自于显示模组的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因此透过衍射光栅结构的光线向外射出时的角度相对较大,显示屏组件的可视角度相对较大。当显示屏组件相对于用户处于较大视角(如用户视线与显示屏组件的法线之间的角度大于40度)时,用户所看到的显示屏组件的亮度相对于正视时的亮度衰减较小,偏色较少,能够保证显示屏组件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
请参阅图9,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可作为智能手机终端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200通常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图9中仅示出一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02、存储器104、拍摄模块108、音频电路110、输入模块118、电源模块122、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04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执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电子设备20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200还可包括比图9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9所示不同的配置。
拍摄模块108可以为摄像头,其设置于壳体组件201,其用于执行拍摄任务,例如,用于拍摄照片、视频或者进行可视电话通话等。音频电路110、扬声器101、声音插孔103、麦克风105共同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200之间的音频接口。本实施例中,输入模块118可包括实体按键107、设置在显示屏组件100上的触摸屏109等,触摸屏109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屏109上或在触摸屏109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
显示屏组件10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图形用户界面,这些图形用户界面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触摸屏109可设置于显示屏组件100上从而与显示屏组件100构成一个整体。
电源模块122用于向处理器102以及其他各组件提供电力供应。具体地,电源模块122可包括电源管理装置、一个或多个电源(如电池或者交流电)、充电电路、电源失效检测电路、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灯以及其他任意与电子组件或显示屏组件100内电力的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的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电子设备200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终端,其应当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具体而言,电子设备200,是指搭载了智能操作装置的移动计算机设备,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等等。
请参阅图10及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100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10~步骤S150。
步骤S110:在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设置基材层3001。
进一步地,通过涂布工艺,在显示模组10的表面形成基材层3001,该基材层3001的材料包括有机聚合物,以便于进行曝光显影。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器件层15以及封装层17,封装层17所在侧为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则可以在封装层17的表面涂布有机聚合物,以获得基材层30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器件层15、封装层17以及触控层,封装层17设置于显示器件层15和触控层之间,则可以在触控层的表面涂布有机聚合物,以获得基材层3001。
进一步地,基材层3001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h≤9微米。例如,基材层3001的厚度h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等等,或基材层3001的厚度h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
步骤S130:在基材层3001背离显示模组10的一侧设置掩膜板3003。
在本实施例中,掩膜板3003具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缝隙3005,该缝隙3005用于透过光以便于在基材层3001上形成光栅凹槽结构。缝隙3005的宽度小于或接近光线的波长,在本实施例中,缝隙3005的宽度d的取值范围可为300纳米≤d≤1000纳米,例如,缝隙3005的宽度d的取值可以为300纳米,350纳米,400纳米,450纳米,500纳米,550纳米,600纳米,650纳米,700纳米,800纳米,900纳米,1000纳米等等,或缝隙3005的宽度d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
步骤S150:对基材层3001进行曝光以及显影处理,以获得光学结构层3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曝光及显影处理后,基材层3001上对应于掩膜板3003的缝隙3005位置处的材料被去除而形成凹槽303,因此所获取的光学结构层30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301,多个脊状微结构301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32。
进一步地,衍射光栅结构32的周期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W≤10微米,也即,相邻的两个脊状微结构301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10微米,例如,周期宽度W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9.5微米,10微米等等,或周期宽度W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衍射光栅结构32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H≤9微米,也即脊状微结构301相对于显示模组10的表面凸出的高度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9微米,例如,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的取值可以为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等等,或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H可以落入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界定的数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周期可以完全一致,也即,所有的脊状微结构30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所有凹槽303的宽度大致相同,由此在步骤S130中直接采用缝隙3005宽度一致的掩膜板3003来制备,可以简化衍射光栅结构32的制程。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脊状微结构301的排列周期可以不完全一致,例如,脊状微结构301可以按照不同的高度交替间隔设置,也可以使不同位置处的凹槽303具有不同的宽度。
具体地例如,多个脊状微结构301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多个第一脊和具有第二高度的多个第二脊,第一脊和第二脊交替排列设置。要形成具有上述这些特征的衍射光栅结构32,可以在步骤S110中提供具有多个厚度参数的基材层3001,例如,该基材层3001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便于在步骤S150的曝光显影处理后获取不同高度的脊状微结构301。或者,要形成具有上述这些特征的衍射光栅结构32,也可以在步骤S150中采用不同的曝光参数,例如,对基材层3001的不同部位采用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不同,以获取不同深度的凹槽303,从而获取不同高度的脊状微结构301.
又如,多个凹槽303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303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303,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3交替排列设置。要形成具有这些特征的衍射光栅结构32,可以在步骤S130中采用具有多个缝隙3005且多个缝隙3005的宽度不同的掩膜板3003来制备,可以简化衍射光栅结构32的制程。或者,要形成具有这些特征的衍射光栅结构32,也可以重复步骤S130和步骤S105进行二次或者二次以上曝光,多次曝光采用的掩膜板3003的缝隙3005宽度各不相同,从而获得具有多个宽度的凹槽303结构。作为多次曝光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次曝光采用的第一掩膜板3003具有多个第一缝隙3005,该第一缝隙3005具有第一宽度,则可以在基材层3001上形成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303;第二次曝光采用的第二掩膜板3003具有多个第二缝隙3005,该第二缝隙3005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缝隙3005在基材层3001上的投影位置和第一缝隙3005在基材层3001上的投影位置不交叉也不重叠,则在第二次曝光以及显影后,基材层3001上可以形成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303,依此类推,可以用多次曝光及显影的步骤,形成非一致周期排列的衍射光栅结构32,以避免光学结构层30出现较明显的眩光,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形成光学结构层,且光学结构层包括衍射光栅结构,该衍射光栅结构由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脊状微结构形成,因此,衍射光栅结构通过有规律的结构排布,使来自于显示模组的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因此透过衍射光栅结构的光线向外射出时的角度相对较大,显示屏组件的可视角度相对较大。当显示屏组件相对于用户处于较大视角(如用户视线与显示屏组件的法线之间的角度大于40度)时,用户所看到的显示屏组件的亮度相对于正视时的亮度衰减较小,偏色较少,能够保证显示屏组件具有较高的显示质量。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具有供光线出射向外界的显示侧;以及
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所述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脊状微结构之间形成凹槽;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多个第一脊和具有第二高度的多个第二脊,所述第一脊和所述第二脊交替排列设置;多个所述凹槽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所述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所述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交替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平面显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曲面显示部,当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法线投影时,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投影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曲面显示部包括第一曲面显示部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第一光栅部以及第二光栅部;所述第一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为非直线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器件层以及封装层,所述封装层所在侧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所述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所述脊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触控层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层还包括第三光栅部,所述第三光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栅部和所述第二光栅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所述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圆偏振片,所述圆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光学结构层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衍射层以及散光层;所述脊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衍射层内,所述散光层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衍射层之间,所述散光层具有光扩散结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状微结构所形成的衍射光栅结构的周期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W≤10微米,所述脊状微结构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5微米≤H≤9微米。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组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承接端面,所述显示屏组件的端部设有接合端面,所述接合端面的朝向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朝向相背离;所接合端面与所述壳体组件的承接端面相接合。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设有承接端面;以及
显示屏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平面显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曲面显示部;
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设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平面保护部,以及连盖设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弧面保护部;所述弧面保护部的端部设有接合端面,所述接合端面的朝向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朝向相背离;所接合端面与所述壳体组件的承接端面相接合;以及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脊状微结构之间形成凹槽;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多个第一脊和具有第二高度的多个第二脊,所述第一脊和所述第二脊交替排列设置;多个所述凹槽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所述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所述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交替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平面显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曲面显示部,当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法线投影时,所述衍射光栅结构的投影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曲面显示部包括第一曲面显示部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衍射光栅结构包括第一光栅部以及第二光栅部;所述第一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为非直线边缘。
13.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置基材层;
在所述基材层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设置掩膜板,所述掩膜板具有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缝隙;以及
对所述基材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处理,以获得光学结构层;所述光学结构层具有多个并列的脊状微结构,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按照预定的周期依次排列间隔设置,以共同形成衍射光栅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脊状微结构之间形成凹槽;多个所述脊状微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多个第一脊和具有第二高度的多个第二脊,所述第一脊和所述第二脊交替排列设置;多个所述凹槽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所述具有第一宽度的凹槽和所述具有第二宽度的凹槽交替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平面显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曲面显示部,当沿所述显示模组的法线投影时,所述衍射光栅结构的投影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曲面显示部包括第一曲面显示部以及第二曲面显示部,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衍射光栅结构包括第一光栅部以及第二光栅部;所述第一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光栅部位于所述第二曲面显示部和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光栅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为非直线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器件层以及封装层,所述封装层所在侧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所述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置基材层,包括:在所述封装层的表面涂布有机聚合物,以获得基材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器件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器件层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设置基材层,包括:在所述触控层的表面涂布有机聚合物,以获得基材层。
CN202010398193.6A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64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193.6A CN111564119B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8193.6A CN111564119B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119A CN111564119A (zh) 2020-08-21
CN111564119B true CN111564119B (zh) 2023-03-28

Family

ID=72073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8193.6A Active CN111564119B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4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238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02768B (zh) * 2021-10-28 2023-01-13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投影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00564B (zh) * 2021-12-07 2023-05-0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光栅偏振膜片及其制造方法与金属栅模具
CN114973982B (zh) * 2022-05-31 2023-10-1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拼接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42789U (zh) * 2016-04-27 2016-08-3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终端
CN106526738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
CN110418044A (zh) * 2019-07-31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137A (en) * 1995-08-25 2000-05-23 Kuraray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with hydrophobic diffraction grating for an enlarged viewing angle
JP4475501B2 (ja) * 2003-10-09 2010-06-0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分光素子、回折格子、複合回折格子、カラー表示装置、および分波器
TWI428666B (zh) * 2010-02-04 2014-03-01 Innolux Corp 液晶面板模組、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TWI509330B (zh) * 2010-08-05 2015-11-21 Chi Me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rp 顯示裝置
CN109541840B (zh) * 2011-01-21 2022-07-0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779984B2 (ja) * 2015-09-05 2020-11-04 レ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Leia Inc. 集光型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ニアアイ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CN108234701B (zh) * 2018-01-16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8319070B (zh) * 2018-03-30 2023-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9143674A (zh) * 2018-09-30 2019-0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225160A (zh) * 2019-06-10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42789U (zh) * 2016-04-27 2016-08-3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终端
CN106526738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
CN110418044A (zh) * 2019-07-31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4119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4119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620665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853507B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37253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522504B1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20004419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Light Sensors And Displays
CN108897165B (zh) 显示装置
CN109167859B (zh) 屏幕盖板、制作屏幕盖板的方法、电子设备
CN212752312U (zh) 电子设备
EP3822738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253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34087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N10898950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1068853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1243453B2 (en) Mobile terminal
KR102484520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미들 프레임
CN1115083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84609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3811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59279A1 (zh) 用于摄像头模组的光阑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470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33511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83364U (zh) 移动终端
EP4089988B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838804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