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958B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958B
CN113746958B CN202010474562.5A CN202010474562A CN113746958B CN 113746958 B CN113746958 B CN 113746958B CN 202010474562 A CN202010474562 A CN 202010474562A CN 113746958 B CN113746958 B CN 113746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optical adhesive
display panel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45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958A (zh
Inventor
张言
贾彦峰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45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包括显示屏和摄像模组,显示屏上开设有透光孔,摄像模组位于透光孔的下方;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光学胶层、遮光层、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三透光孔,遮光层设置为环形,遮光层的内环为第一透光孔,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上开设有第三透光孔,且第一透光孔的直径小于第三透光孔的直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以解决挖孔屏的摄像模组和显示屏各组件装配难度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要求的提高,研发人员针对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的方案提出了窄边框、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屏幕结构方案,还有引入机械伸缩结构的升降摄像头方案,甚至是翻转结构的摄像头,将后置摄像头翻转为前置摄像头使用。这些结构方案的设计目的均为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获得更大的视野体验。
其中,挖孔屏的结构为,在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并将摄像模组对应设置在透光孔下方,此时,为了避免用户看到从显示屏的开孔处的侧壁上漏出的光线,可在显示屏的盖板的内表面上丝印油墨,油墨位于显示屏的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的周围,油墨的内圈直径小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尺寸,以达到遮蔽一定范围的角度内显示面板的开孔处侧壁漏光的问题。
但是,在摄像模组和显示屏各组件安装时,需要保证摄像模组、显示面板的透光孔、油墨内圈的中轴线对齐设置,同时还需要保证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对齐,装配难度高,很难保证多个结构之间的装配公差皆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以解决挖孔屏的摄像模组和显示屏各组件装配难度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摄像模组,所述显示屏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透光孔的下方;
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光学胶层、遮光层、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三透光孔,所述遮光层设置为环形,所述遮光层的内环为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透光孔的直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光学胶层上无需开设透光孔,使得装配过程中可先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进行对位贴合,保证了遮光层的位置精度,接下来盖板和显示面板贴合时可直接采用四周边缘对齐的方式,保证了盖板和显示面板的贴合公差,因此,装配过程中定位简单,可同时满足透光孔的中心轴和摄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和角落的装配公差,降低因对位问题导致的外观显示偏位及整机装配碰撞风险。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透明的防尘层,所述防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
防尘层可以避免光学胶层暴露在空气中吸附灰尘导致影响透光性能,设置透明的防尘层则可以在保证防尘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透光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尘层和所述遮光层处于同一层。
这样设置,不仅方便防尘层和遮光层装配,而且,有利于降低显示屏整体的厚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尘层和所述遮光层处于不同层,所述防尘层位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
这样设置,方便防尘层和遮光层的制作。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遮光层为聚酰亚胺或环烯烃聚合树脂。
遮光层为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和较低的光取向的材质,例如麦拉,以保证遮光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005mm-0.03mm。
遮光层的厚度介于0.005mm-0.03mm之间,在保证遮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显示屏整体的厚度造成显著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显示屏的轻薄化。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包括:
提供固化后的光学胶层和呈环形设置的遮光层,将遮光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遮光层的内环为第一透光孔;
提供层叠设置的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并在所述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基板上开设第三透光孔;
将所述光学胶层连接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使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且使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和位于所述支撑基板下方的摄像模组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将盖板粘接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远离所述遮光层的一侧,使所述盖板的四周边缘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对齐,形成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预先将遮光层制备在光学胶层上,装配过程中仅需要进行两个对位,先将遮光层的第一透光孔和显示面板上的第三透光孔的中心轴对齐,保证了透光孔之间的对齐精度,再将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对齐,可防止电子设备外观偏位。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将所述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之前,还包括:
提供透明的防尘层,将所述防尘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连接所述遮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防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
防尘层可以避免光学胶层暴露在空气中吸附灰尘导致影响透光性能,设置透明的防尘层则可以在保证防尘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透光性能。预先将防尘城和光学胶层、遮光层连接,可简化工艺步骤。
所述将所述光学胶层连接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之后,还包括:
裁剪所述光学胶层的四周边缘,使所述光学胶层的四周边缘和所述偏光片的四周边缘对齐。
生产具有较大面积的光学胶层,在实际使用时再对较大面积的光学胶层切割至需要的尺寸,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且这样设置,在上述将遮光层粘设在光学胶层上时,可降低对遮光层的位置精度的要求,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将遮光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一个表面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遮光层的外侧表面上覆盖保护膜。
设置保护膜可保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损、沾灰、沾污以及其他影响光学胶层23的胶黏性的情况,并且,在固化后的光学胶层上设置保护膜,在使用前撕掉保护膜,操作简单,相比于采用液态光学胶粘接并固化的方式,有利于减少装配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光学胶层上无需开设透光孔,使得装配过程中可先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进行对位贴合,保证遮光层的位置精度,接下来盖板和显示面板贴合时可直接采用四周边缘对齐的方式,保证了盖板和显示面板的贴合公差,因此,装配过程中定位简单,可同时满足透光孔的中心轴和摄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和角落的装配公差,降低因对位问题导致的外观显示偏位及整机装配碰撞风险。并且,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降低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增大了用户观察到显示面板和偏光片在透光孔处的侧壁漏光的视线角,增大了显示屏外观的精致度,且增大了摄像模组的视场角。以及,遮光层可遮蔽从偏光片向光学胶层传导的光线量,从而降低显示面板从光学胶层的侧壁出光量,减弱了对摄像模组拍照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图3中的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组装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以摄像模组作为主定位组装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以显示面板周边作为主定位组装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视线角改变后对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对应于图3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和光学胶层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和光学胶层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护膜的光学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对应的具有多组遮光层的光学胶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在层叠设置的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上开设第三透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层、显示面板和摄像模组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对应的光学胶层、显示面板和摄像模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和显示面板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对应的盖板和显示面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机;200-显示屏;20-透光孔;201-第一透光孔;202-第二透光孔;203-第三透光孔;21-盖板;22-油墨层;23-光学胶层;24-偏光片;25-显示面板;26-支撑基板;27-遮光层;28-防尘层;29-保护膜;300-后盖;400-摄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蓝牙耳机或车载装置等具有显示屏和摄像模组的移动或固定终端设备。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100为上述电子设备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100包括显示屏200和后盖300,显示屏200和后盖300围设成用于容置摄像模组400、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池(图中未示出)等各种结构的腔体。
摄像模组400用于采集拍摄对象反射的光线以形成图像,其中,拍摄对象指的是手机100所要拍摄的景物或人物,人物可包括使用手机100的用户本身。摄像模组400可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为了避免前置摄像头占用手机100的显示屏的面积,提高手机100的屏占比,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显示屏200为挖孔屏。具体地,可在显示屏200上开设透光孔20,摄像模组400对应透光孔20设置,外界光线经过透光孔20进入到摄像模组400内,使摄像模组400实现摄像功能。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透光孔2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200的上部,例如设置在显示屏200的左上角、右上角或上部中央位置。透光孔20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为了避免透光孔20影响到显示屏200的整体的显示效果,透光孔20的尺寸可以在满足摄像模组400的进光量需求的条件下尽量缩小。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200可以为多层结构,包括透明盖板、显示面板、光学胶、偏光片等结构,透光孔20可以仅开设在显示屏200中不透光的结构上,显示屏200的最外层的透明盖板上无需开孔,以避免盖板开孔破坏显示屏200外观的一体性和美观性。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图3中的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所示,相关技术中,显示屏20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21、光学胶层23、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
其中,显示面板25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其具有自身发光的特性,支撑基板26用于起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加强作用,偏光片24用来过滤光线,光学胶层23用于连接盖板21和偏光片24,盖板21为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起到保护作用。在摄像模组400的上方,显示屏200上对应开设有透光孔20,以使外界光线通过透光孔20进入摄像模组400。对应地,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上开设有尺寸相同的第三透光孔203,光学胶层23上开设有第二透光孔202。第二透光孔202的尺寸大于第三透光孔203的尺寸,以避免光学胶层23暴露在空气中沾灰。
为了避免用户自盖板21的外侧看到透光孔20内对应光学胶层23、偏光片24和显示面板25的侧壁上漏出的光线,可在透光孔20的周圈设置用于遮光的油墨层22,相关技术中油墨层22丝印在盖板21的内表面上。油墨层22设置为环形,环形的油墨层22的内环为对应第三透光孔203和第二透光孔202设置的第一透光孔201,第一透光孔201的尺寸小于第三透光孔203的尺寸。例如,当第一透光孔201的边缘与第三透光孔20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时,用户在显示屏200的外侧观察显示面板25的侧壁的视线角为a1,即用户在视线角度小于a1的范围内,不会观察到显示面板25的侧壁亮光。此时,摄像模组400的视场角如图4中的b1。从而,油墨层22达到了遮蔽一定范围角度下显示面板25、偏光片24、光学胶层23的在透光孔20处的侧壁漏光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为图3中A-A处对应的截面示意图,图4中的显示屏200的各层结构,仅为摄像模组400对应的区域内的结构,即为整个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第一透光孔201、第二透光孔202、第三透光孔203以及摄像模组400的尺寸和位置,未按照实际的尺寸和位置绘制,而是将它们放大并绘制在显示屏200的中央区域,目的是使附图更加清楚直观,便于对方案的说明,而非对限制其结构。以及,显示屏200的各层结构的厚度也未按照实际比例绘制,仅用来说明各层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后文中其它附图的含义,同样可参照此说明进行理解。
图6为图5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摄像模组在组装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6所示,相关技术提供的盖板21内表面丝印油墨层22的方案中,显示屏100和摄像模组200装配时,需要使第一透光孔201、第二透光孔202、第三透光孔203及摄像模组400各自的中心轴C11、C12、C13、C14处于同一中心轴C1上,并且使盖板21的四周边缘与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的四周边缘对齐,如图5和图6中各结构的边缘对齐直线F1。
但是,在盖板21的内表面上丝印油墨层22时,加工过程中精度很难控制,容易导致油墨层22偏离预设位置。因此,摄像模组400和显示屏200组装时装配难度高,很难同时保证多个结构之间的装配公差同时满足要求。
举例来说,图7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以摄像模组作为主定位组装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以摄像模组400作为主定位组装,保证摄像模组400和第三透光孔203之间的公差、第三透光孔203和油墨层22之间的装配公差满足要求。首先将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对应的第三透光孔203的中心轴C13,与摄像模组400的中心轴C14对齐;然后将光学胶层23对应的第二透光孔202的中心轴C12与C13和C14对齐;接下来装配盖板21,将油墨层22的第一透光孔201的中心轴C11与C12、C13和C14对齐。由于油墨层22丝印后的实际位置可能偏离了预设位置,因此可能会导致盖板21的四周边缘及角落处与显示面板25之间的贴合公差加大,导致手机100整体外观上显示偏位,且手机100整机的装配碰撞风险增加。
图8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以显示面板周边作为主定位组装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所示,另一种情况下,以显示面板25的周边作为主定位组装,保证显示面板25和盖板21的贴合公差满足要求。首先将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的四周边缘与盖板21的四周边缘对齐,由于油墨层22丝印后的实际位置可能偏离了预设位置,因此,第一透光孔201的中心轴C11可能偏离了第二透光孔202的中心轴C12、第三透光孔203的中心轴C13,第三透光孔203和油墨层22的公差加大。此时,将摄像模组400的中心轴C14对齐第一透光孔201的中心轴C11组装时,摄像模组400存在碰撞显示面板25的边缘或者视场角被油墨层200遮挡的风险。
盖板21的成本较高,丝印油墨层22后,若产生上述装配问题,导致装配中发生碰撞或者贴合公差加大、视场角被遮挡等问题,则该盖板21需要作废处理,因此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除了上述装配问题,相关技术方案还具有外观上的缺陷。
图9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视线角改变后对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所示,并与图4对比可知,为了增大用户无法观察到显示面板25的侧壁亮光的视线角度范围,例如将视线角a1增大至a2,则需将油墨层22的内边缘继续向内缩进,即将油墨层22的内边缘和第三透光孔203的边缘的距离增大至L2,此时,不难看出,摄像模组400的视场角b1会被油墨层22遮挡。如果要保证视场角不被油墨层22遮挡,则需要通过增加显示面板25的第三透光孔203的大小来对应增加油墨层22的第一透光孔201的大小,但是这样会导致显示屏200的外观黑边增大。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光学胶层上无需开设透光孔,使得装配过程中可先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进行对位贴合,保证了遮光层的位置精度,接下来盖板和显示面板贴合时可直接采用四周边缘对齐的方式,保证了盖板和显示面板的贴合公差,因此,装配过程中定位简单,可同时满足透光孔的中心轴和摄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和角落的装配公差,降低因对位问题导致的外观显示偏位及整机装配碰撞风险。并且,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降低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增大了用户观察到显示面板和偏光片在透光孔处的侧壁漏光的视线角,增大了显示屏外观的精致度,且增大了摄像模组的视场角。
下面参考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对应于图3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对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21、光学胶层23、遮光层27、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
其中,显示面板25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自身发光的特性,支撑基板26用于起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加强作用,偏光片24用于过滤光线,光学胶层23用于连接盖板21和偏光片24,光学胶层23和盖板21均具有允许光线透过的透明特性。
显示面板25具体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其包括多层功能层,多层功能层例如可以为有机发光层、阳极层、阴极层、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等膜层。在可行的示例中,显示屏200还可以包括触控层(图中未示出),触控层可以设置在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之间,或者集成在显示面板25内。
显示屏200上开设的透光孔20包括第三透光孔203,其对应开设在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上。为了避免用户自盖板21的外侧看到第三透光孔203内对应的偏光片24和显示面板25的侧壁上漏出的光线,可在透光孔20的周圈设置用于遮光的遮光层27,遮光层27位于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之间,环形的遮光层27的内环为第一透光孔201,第一透光孔201和第三透光孔203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透光孔201的直径小于第三透光孔203的直径。
参考图10所示,第一透光孔201的边缘与第三透光孔20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用户在显示屏200的外侧观察显示面板25的侧壁的视线角为a2,即用户在视线角度小于a2的范围内,不会观察到显示面板25的侧壁亮光。其中,L1的范围可以为0.15mm-0.35mm之间。此时,摄像模组的视场角如图10中的b2。从而,遮光层27可实现遮蔽一定范围角度下显示面板25和偏光片24在第三透光孔203处的侧壁泄漏的光线的效果。
为了避免光学胶层23暴露在空气中,吸附灰尘导致影响透光性能,在光学胶层23的远离盖板21的一侧,第一透光孔201对应的区域内,还可设置透明的防尘层28,以保证防尘和透光效果。
与图3作对比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遮光层27设置在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之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将油墨层22丝印在盖板21下表面的方案,一方面,降低了遮光层27与显示面板25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增大了用户观察到显示面板25和偏光片24的侧壁漏光的视线角(a2>a1),增大了显示屏200外观的精致度,且增大了摄像模组400的视场角(b2>b1);另一方面,光学胶层23上无需开设透光孔,遮光层27可遮蔽从偏光片24向光学胶层23传导的光线量,从而降低显示面板24从光学胶层23的侧壁出光量,减弱了对摄像模组400拍照效果的影响。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遮光层27设置在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之间,且光学胶层23上无需开设透光孔,在装配时只需满足遮光层27上的第一透光孔201和显示面板25上的第三透光孔203的中轴线与摄像模组的中轴线对齐,以及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四周边缘对齐这两个对位即可,装配过程简单,且装配精度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对位问题导致的外观显示偏位及整机装配碰撞风险,甚至导致盖板21作废,增加生产成本等情况。
下面参考附图和更加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以用于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的装配简单、装配精度高的优势。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包括多个步骤如下。
S101、提供固化后的光学胶层和呈环形设置的遮光层27,将遮光层27粘设在光学胶层23的一个表面上,其中,遮光层27的内环为第一透光孔201。
其中,遮光层27可以为不透光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环烯烃聚合体(CycloOlefin Polymer,COP)树脂等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和较低的光取向的材质。遮光层27的厚度介于0.005mm-0.03mm之间,在保证遮光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显示屏200整体的厚度造成显著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显示屏200的轻薄化。
遮光层27的内径和外径的大小,根据显示屏200的尺寸、各层厚度、透光孔20的尺寸等因素计算得到。为了避免遮光层27影响到摄像模组400的视场角,遮光层27的内径不宜过小;为了使遮光层27可以遮蔽更大范围的用户观察显示面板25在透光孔20处的侧壁透光的视线角,遮光层27的内径不宜过大,为了避免显示屏200上的视觉黑边过大,影响到显示屏200的美观性,遮光层200的内外径之间的距离可适当缩减。
在光学胶层23的远离盖板21的一侧,第一透光孔201对应的区域内,可设置透明的防尘层28,以起到防尘和透光的作用。防尘层28可以和遮光层27位于同一层或不同层,防尘层28除了设置在第一透光孔201对应的区域内,还可在遮光层27的外侧设置,覆盖除遮光层27以外的区域,以提高防尘层28的整体性和厚度均匀性。
为了方便制作,遮光层27可以和防尘层28结合设置。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防尘层28可以和遮光层27位于同一层,防尘层28对应于遮光层27中的第一透光孔201,以及可覆盖遮光层27外侧的区域。或者,防尘层28为对应于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尺寸的透明膜层,在防尘层28上的预设位置上涂黑,可得到遮光层27。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所示,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防尘层18为对应于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尺寸的透明膜层,遮光层27为呈环形设置的不透明膜层,将环形的遮光层27叠加设置在防尘层18上的预设位置,可得到如图14的结构。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和光学胶层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层和光学胶层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光学胶层23指的是液态的光学胶水在常温状态或者紫外线照射状态下固化后的胶层结构,此时,光学胶层23的上下层表面具有胶黏性。光学胶层23的厚度处于0.05mm-0.25mm之间。在工厂生产和制作光学胶层23时,可在光学胶层23固化之后封装之前预先将遮光层27和防尘层28粘设在光学胶层23的一个表面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学胶层23可首先在工厂完成固化和封装,在实际使用时,即在将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支撑基板26贴附在一起前,再将遮光层27和防尘层28粘设在光学胶层23的其中一个表面上。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护膜的光学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所示,光学胶层23在工厂制作完毕后,为了保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损、沾灰、沾污以及其他影响光学胶层23的胶黏性的情况,需要在光学胶层23的外侧覆盖保护膜29。在需要装配电子设备,即光学胶层23待使用时,可以先撕去保护膜29,再对光学胶层23进行后续的粘接操作。可以理解地,保护膜29至少应当设置在光学胶层23的远离遮光层27的一侧,或者,遮光层27和防尘层28的外侧也可覆盖保护膜29。
图18为图17对应的具有多组遮光层的光学胶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8所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可生产具有较大面积的光学胶层23,在实际使用时再对较大面积的光学胶层切割至需要的尺寸。对于预先粘接了遮光层27和防尘层28的光学胶层23,其在制作时,可在较大面积的光学胶层23上制作多个遮光层27,使多个遮光层27呈阵列排布。使用前,可以在相邻两个遮光层27之间进行裁剪(如图18中虚线所示),将光学胶层23分割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光学胶层23上均有一个遮光层27,每个单元的光学胶层23的尺寸大于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尺寸,以便于对每个单元的光学胶层23进行进一步的精裁剪。
S102、提供层叠设置的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并在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上开设第三透光孔203。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在层叠设置的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上开设第三透光孔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9所示,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为了保证三者上开设的透光孔的尺寸相同和位置对应,并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可先将偏光片24、显示面板25和支撑基板26对齐设置,再进行一次开孔处理,形成第三透光孔203。其中,偏光片24的厚度范围为0.05mm-0.15mm,显示面板25的厚度范围为0.02mm-0.04mm。
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未限定S102必须位于S101之后,实际上,S102可先于S101,或者与S101同时进行。
S103、将光学胶层23连接在偏光片24的远离显示面板25的一侧,使遮光层27位于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之间,且使第一透光孔201、第三透光孔203和位于支撑基板26下方的摄像模组400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层、显示面板和摄像模组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对应的光学胶层、显示面板和摄像模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0和图21所示,在对光学胶层23、显示面板25和摄像模组400进行装配时,可以摄像模组400或显示面板25或遮光层27作为主定位,保证遮光层27的第一透光孔201、第三透光孔203和摄像模组400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C2上。
由于S102中提供的一个单元的光学胶层23的尺寸大于显示面板25的尺寸,因此,在光学胶层23和偏光片24连接时,无需考虑光学胶层23的四周边缘是否和显示面板25对齐,仅保证遮光层27的第一透光孔201和显示面板25的第二透光孔203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C2上这一个条件即可,因此可提高对位精度。将光学胶层23连接在偏光片24上方后,还可对光学胶层23的周圈进行精裁剪,使光学胶层23的周圈边缘和显示面板25的边缘对齐,并使光学胶层23的四角具有与显示面板25弧度一致的圆角。这样设置,使得在S102中,将遮光层27粘设在光学胶层23上时,可降低对遮光层27的位置精度的要求,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S104、将盖板21粘接在光学胶层23的远离遮光层27的一侧,使盖板21的四周边缘和显示面板25的四周边缘对齐,形成显示屏。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和显示面板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对应的盖板和显示面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2和图23所示,在盖板21和光学胶23的上表面粘接前,首先需要将光学胶层23上方的保护膜29撕去,贴合时仅需保证盖板21的四周边缘和显示面板25的四周边缘对齐,如图22中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边缘对齐直线F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预先将遮光层27制备在光学胶层23上,装配过程中仅需要进行两个对位,先将遮光层23的第一透光孔201和显示面板25上的第三透光孔203的中心轴对齐,保证了透光孔之间的对齐精度,再将盖板21和显示面板25的四周边缘对齐,可防止电子设备外观偏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光学胶层上无需开设透光孔,使得装配过程中可先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进行对位贴合,保证遮光层的位置精度,接下来盖板和显示面板贴合时可直接采用四周边缘对齐的方式,保证了盖板和显示面板的贴合公差,因此,装配过程中定位简单,可同时满足透光孔的中心轴和摄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和角落的装配公差,降低因对位问题导致的外观显示偏位及整机装配碰撞风险。并且,将遮光层设置在光学胶层和偏光片之间,降低了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增大了用户观察到显示面板和偏光片在透光孔处的侧壁漏光的视线角,增大了显示屏外观的精致度,且增大了摄像模组的视场角。以及,遮光层可遮蔽从偏光片向光学胶层传导的光线量,从而降低显示面板从光学胶层的侧壁出光量,减弱了对摄像模组拍照效果的影响。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摄像模组,所述显示屏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透光孔的下方;
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光学胶层、遮光层、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三透光孔,所述遮光层设置为环形,所述遮光层的内环为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透光孔的直径;
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透明的防尘层,所述防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层和所述遮光层处于同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层和所述遮光层处于不同层,所述防尘层位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聚酰亚胺或环烯烃聚合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005mm-0.03mm。
6.一种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固化后的光学胶层和呈环形设置的遮光层,将遮光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遮光层的内环为第一透光孔;
提供依次层叠设置的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并在所述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基板上开设第三透光孔,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透光孔的直径;
将所述光学胶层连接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使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且使所述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和位于所述支撑基板下方的摄像模组的中心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将盖板粘接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远离所述遮光层的一侧,使所述盖板的四周边缘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对齐,形成显示屏;
将所述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之前,还包括:
提供透明的防尘层,将所述防尘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连接所述遮光层的一侧;其中,所述防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光学胶层连接在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之后,还包括:
裁剪所述光学胶层的四周边缘,使所述光学胶层的四周边缘和所述偏光片的四周边缘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遮光层粘设在所述光学胶层的一个表面上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遮光层的外侧表面上覆盖保护膜。
CN202010474562.5A 2020-05-29 2020-05-29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13746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4562.5A CN113746958B (zh) 2020-05-29 2020-05-29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4562.5A CN113746958B (zh) 2020-05-29 2020-05-29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958A CN113746958A (zh) 2021-12-03
CN113746958B true CN113746958B (zh) 2022-09-27

Family

ID=7872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4562.5A Active CN113746958B (zh) 2020-05-29 2020-05-29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190B (zh) * 2022-02-08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CN116736682B (zh) * 2022-09-09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7119828A (zh) * 2023-02-16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787A (zh) * 2018-09-20 2019-01-11 厦门三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前置摄像头的显示模组结构及其贴合工艺
CN109491170A (zh) * 2018-12-28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组、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8862900U (zh) * 2018-09-28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28594U (zh) * 2019-05-31 2019-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581141B (zh) * 2019-08-22 2022-05-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27672B (zh) * 2019-11-18 2021-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787A (zh) * 2018-09-20 2019-01-11 厦门三德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前置摄像头的显示模组结构及其贴合工艺
CN208862900U (zh) * 2018-09-28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CN109491170A (zh) * 2018-12-28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模组、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958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46958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2111804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68225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2394154U (zh) 便携式计算机
JP646063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CN110164297B (zh) 显示屏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偏光片和电子设备
JP448383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保護部材、保護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1199999B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12793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CN108873429B (zh) 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1253982A1 (zh) 电子设备
CN210836877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6482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1051710A1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02575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97045B (zh) 一种光学胶层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21900A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065031B1 (ko)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0042845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954091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025089A1 (zh) 电子设备
CN110740201B (zh) 电子设备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33667A (zh)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JP2015209349A (ja) フィルム一体ガラス、フィルム材、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製造方法
WO2020259279A1 (zh) 用于摄像头模组的光阑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