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9789B -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9789B
CN114439789B CN202210146686.XA CN202210146686A CN114439789B CN 114439789 B CN114439789 B CN 114439789B CN 202210146686 A CN202210146686 A CN 202210146686A CN 114439789 B CN114439789 B CN 114439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emergency
valve
pump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66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9789A (zh
Inventor
潘建业
潘小浪
王慧宾
张升霞
李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CMG Excavato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CMG Excavato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CMG Excavato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CMG Excavato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66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9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9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9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8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only one servo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00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Supply reservoir or sump assemblies
    • F15B1/02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 F15B1/022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used as an emergency power source, e.g. in case of pump fail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16Special measures for feedback, e.g. by a follow-up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0/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Applications of safety devices in fluid actuator systems; Emergency measure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1Removal or measurement of solid or liquid contamination, e.g.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20Fluid pressure source, e.g. accumulator or variable axial piston pump
    • F15B2211/205Systems with pumps
    • F15B2211/20576Systems with pumps with multipl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液压系统包括:主阀,用于控制工程车辆工作;先导系统,与主阀连接,以控制主阀动作;主动力系统,包括主泵和主动力设备,主泵与主动力设备驱动连接,并与主阀连接,以为主阀供油;和应急动力系统,包括应急泵和应急动力设备,应急泵与应急动力设备驱动连接,并与主阀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故障时,为主阀供油,并且,应急泵与先导系统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故障时,控制先导系统控制主阀动作。基于此,工程车辆具有应急处理功能。

Description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在挖掘机等工程车辆中,液压系统通常仅依靠包括主泵和主动力设备的主动力系统为主阀供油,实现行驶和作业功能,这种情况下,工程车辆没有应急处理能力,一旦主动力系统失效,则工程车辆通常只能原地维修或拖走维修,容易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处理功能的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液压系统包括:
主阀,用于控制工程车辆工作;
先导系统,与主阀连接,以控制主阀动作;
主动力系统,包括主泵和主动力设备,主泵与主动力设备驱动连接,并与主阀连接,以为主阀供油;和
应急动力系统,包括应急泵和应急动力设备,应急泵与应急动力设备驱动连接,并与主阀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故障时,为主阀供油,并且,应急泵与先导系统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故障时,控制先导系统控制主阀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包括反馈系统,反馈系统连接主阀和油箱,并与主泵耦合,以将流入主阀中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并向主泵反馈压力信号,实现对主泵排量的调节,应急泵与反馈系统连接,以在应急泵工作时,控制反馈系统将主阀与油箱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系统包括负压信号发生装置和反馈控制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与油箱连接,并通过反馈控制阀与主阀连接,负压信号发生装置在油液流经时产生压力差,反馈系统通过反馈控制阀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之间的油路与主泵耦合,反馈控制阀控制主阀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之间的通断,进而控制反馈系统是否将主阀与油箱连通,应急泵与反馈控制阀的控制端连接,以实现与反馈系统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急泵通过先导系统与反馈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包括反馈调控装置,反馈调控装置连接应急泵与反馈系统,并控制应急泵与反馈系统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调控装置包括:
反馈先导阀,连接应急泵和反馈系统,并控制应急泵和反馈系统之间的通断;和/或,
先导梭阀,先导梭阀的两个进口分别与先导控制端的反馈控制口以及应急泵连接,先导梭阀的出口与反馈系统连接,先导控制端的反馈控制口与先导控制端的进油口之间具有连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调控装置包括反馈先导阀和先导梭阀,反馈先导阀通过先导梭阀与反馈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包括先导控制端和工作先导阀,先导控制端的出油口与主阀连接,先导控制端的进油口通过工作先导阀与应急泵连接,工作先导阀控制先导控制端的进油口与应急泵之间的通断关系,以控制应急泵是否将油液输送至先导控制端的进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先导阀通过先导系统的反馈调控装置与液压系统的反馈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安全锁,与工作先导阀的控制端耦合,以控制控制工作先导阀是否将先导控制端的进油口与应急泵连通;
先导防倒流元件,连接工作先导阀与应急泵,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至工作先导阀的方向单向流动;
蓄能器,设置在工作先导阀的进油油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力系统还包括先导泵,先导泵与主动力设备驱动连接,以在主动力设备的驱动下工作,液压系统还包括应急调控装置,先导系统通过应急调控装置与应急泵和先导泵连接,应急调控装置控制应急泵和先导泵切换地与先导系统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
应急调控装置包括应急梭阀,应急梭阀的两个进口分别与应急泵和先导泵连接,应急梭阀的出口与先导系统连接;或者,
应急调控装置包括第一防倒流元件和第二防倒流元件,第一防倒流元件连接先导泵和先导系统,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先导泵至先导系统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防倒流元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应急泵和先导系统,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至先导系统的方向单向流动;或者,
应急调控装置包括应急换向阀,先导系统通过应急换向阀与应急泵和先导泵连接,应急换向阀通过在不同工作位之间切换,来控制应急泵和先导泵切换地与先导系统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包括应急启动端,应急启动端与应急动力设备耦合,以控制应急动力设备是否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急启动端与先导系统的反馈先导阀的控制端耦合,以使反馈先导阀在应急启动端的控制下,将应急泵与液压系统的反馈系统之间的油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急防倒流元件,连接应急泵与主阀,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至主阀的方向单向流动;
减压阀,减压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应急泵和先导系统连接;
应急滤油器,设置在应急泵与先导系统之间;
主滤油器,设置在主动力系统的先导泵与先导系统之间;
压力传感器,检测应急泵的输出压力。
另外,本申请所提供的工程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压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程车辆为挖掘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程车辆为铁路挖掘机。
基于所增设的应急动力系统与主阀和先导系统的耦合,可以实现应急处理功能,这有利于提高工程车辆的应急处理效率,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压系统;
1、主动力系统;11、主动力设备;12、主泵;13、第一主泵;14、第二主泵;15、先导泵;16、主溢流阀;17、主泵总成;
2、主阀;21、第一主阀;22、第二主阀;
3、反馈系统;31、反馈控制阀;32、第一反馈控制阀;33、第二反馈控制阀;34、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7、节流元件;38、反馈溢流阀;
4、反馈端;
5、先导系统;50、安全锁;51、先导控制端;52、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3、先导防倒流元件;54、蓄能器;55、工作先导阀;56、反馈先导阀;57、第一反馈先导阀;58、第二反馈先导阀;59、先导梭阀;5a、第一先导梭阀;5b、第二先导梭阀;5c、反馈调控装置;5d、第一反馈调控装置;5e、第二反馈调控装置;
6、应急动力系统;61、应急动力设备;62、应急泵;
7、分流总成;71、应急滤油器;72、减压阀;73、第一溢流阀;74、第二溢流阀;75、主滤油器;76、应急调控装置;77、应急梭阀;
81、应急防倒流元件;82、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3、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4、压力传感器;85、应急启动端;
9、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液压系统,通常包括主阀和主动力系统,主动力系统包括主泵和主动力设备,主泵与主动力设备驱动连接,并与主阀连接,以在主动力设备的驱动下,为主阀供油,由主阀控制工程车辆的液压致动元件动作,实现工程车辆的行驶和作业功能。
相关技术中,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液压系统,以主动力系统为唯一动力来源,这导致挖掘机等工程车辆不具备应急处理功能,一旦主动力系统故障,则挖掘机等工程车辆就会失去动力,无法动作,而只能等待原地维修或拖走维修。其中,原地维修时,需要停留在施工现场,影响施工进程,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而拖走维修时,一方面,在等待被拖走的过程中,也需要停留在施工现场,影响其他作业,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使用吊车或拖车等其他车辆,因此,过程较复杂,成本较高,还容易在拖车过程中,造成工程车辆损伤。
此处以工程车辆为铁路挖掘机的情况为例进一步说明。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映射着铁路建设的辉煌发展史。
在众多铁路线路养护设备中,铁路挖掘机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款产品,其在常规挖掘机的平台上,搭配各类专属用具,可实现捣固、道碴清筛、换枕等功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在铁路上进行特种作业的铁路挖掘机群,往往呈沿线流水工作模式,若其中单台车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主动力系统失效,在维修人员完成修复工作前,是无法自行转场至空旷、安全区域的,这不仅会引起线路阻塞,进而影响整个施工团队无法推进工程进度,造成较大损失,而且,若失效的挖掘机在规定的轨道开放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离开铁轨,则还会影响到所在线路的列车营运,难以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可见,相关技术中的挖掘机等工程车辆,不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存在应急处理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对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液压系统进行改进,使得挖掘机等工程车辆具有应急处理功能,以提升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应急处理效率,降低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应急处理成本,提高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参见图1,在本申请中,液压系统100包括主阀2、先导系统5、主动力系统1和应急动力系统6。
其中,主阀2用于控制工程车辆工作,例如,控制工程车辆行驶和/或作业。主阀2与工程车辆的多个执行机构连接,并与每个执行机构之间形成油路循环,以为每个执行机构泵送油液,将油液所提供的压力转化为执行机构动作所需要的能量形式,从而使得执行机构动作,完成工程车辆的动作。例如,当主阀2为下车行走马达供油时,实现工程车辆的行驶功能。再例如,当主阀2为上车液压致动元件(例如动臂油缸、斗杆油缸或铲斗油缸)供油时,实现工程车辆的作业功能。虽然图1中未示出主阀2的具体内部结构,但应当理解,主阀2并不限于单一阀结构,而是也可以为集成阀结构。示例性地,主阀2为多路阀。例如,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主阀2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与不同的液压致动元件连接,以控制工程车辆实现不同的动作。
先导系统5与主阀2连接,以控制主阀2动作。先导系统5为主阀2的控制端提供先导油,使得主阀2能够按照期望地进行动作,进而控制工程车辆实现所需要的工作。作为示例,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为开心式液压系统,当先导系统5不为主阀2提供先导油时,主阀2处于中位,流至主阀2的油液直接经由主阀2流回油箱9,当先导系统5为主阀2提供先导油时,主阀2不再处于中位,流至主阀2的油液不再直接经由主阀2流回油箱9,而是流向液压致动元件,控制完成行驶和/或作业功能。
主动力系统1包括主泵12和主动力设备11。主泵12与主动力设备11驱动连接,并与主阀2连接,以为主阀2供油。其中,主动力设备11为主泵12提供动力,以驱动主泵12转动,从油箱9中泵油。主泵12将油液从油箱9泵出,加压后,泵送至主阀2,使得压力油能经由主阀2,流至各液压致动元件,完成所需动作。主泵12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例如,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当主阀2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时,主动力系统1相应地包括两个主泵12,分别为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均与主动力设备11驱动连接,并分别与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连接,以分别为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泵油。
应急动力系统6包括应急泵62和应急动力设备61。应急泵62与应急动力设备61驱动连接,并与主阀2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为主阀2供油,并且,应急泵62与先导系统5连接,以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控制先导系统5控制主阀2动作。其中,应急动力设备61为应急泵62提供动力,以驱动应急泵62转动,从油箱9中泵油。由于应急泵62与主阀2和先导系统5连接,因此,应急泵62可以将从油箱9中泵出的油加压后,泵送至主阀2和先导系统5,为先导系统5泵送先导油,并为主阀2泵送压力油,使得先导系统5可以为主阀2提供先导油,使主阀2动作,且主阀2可以从应急泵62获得压力油,进而流至液压致动元件,实现所需动作。
由于在主动力系统1的基础上,增设了与主动力系统1并联的应急动力系统6,且应急动力系统6的应急泵62能在应急动力设备61的驱动下,为先导系统5泵送先导油,并为主阀2泵送压力油,因此,当主动力系统1失效时,先导系统5和主阀2仍能从应急动力系统6获得油液,正常工作,实现所需的行驶和/或作业功能。例如,当主动力设备11故障时,主动力系统1无法再正常工作,主阀2无法再从主泵12获得压力油,但由于应急动力系统6仍可正常工作,应急泵62仍可在应急动力设备61的驱动下,为主阀2和先导系统5供油,因此,主阀2仍能正常动作,为工程车辆的液压致动元件输送油液,因此,工程车辆仍可正常行驶和/或作业。
可见,基于所设置的应急动力系统6,液压系统100具有应急处理功能,使得工程车辆自身即可进行应急处理,无需再等待原地维修或拖走维修,由于可以不再占用施工现场,且不用使用吊车或拖车等其他车辆拖运,因此,不会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运行,也不会给工程车辆自身或施工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
例如,当工程车辆为铁路挖掘机时,由于所设置的应急动力系统6,可以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替代主动力系统1,使得主阀2和先导系统5正常工作,控制铁路挖掘机及时驶下铁轨,转场到安全区域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因此,可以防止故障的铁路挖掘机阻塞线路,以免影响呈流水线作业模式的其他铁路挖掘机推进工程进度以及所在线路的列车营运,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
在使用所提供的液压系统100时,主动力系统1作为常用动力系统,在工程车辆正常工作时使用,而应急动力系统6作为备用动力系统,通常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使用。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应急动力系统6工作,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00包括应急启动端85,应急启动端85与应急动力设备61耦合,以控制应急动力设备61是否启动。这样,利用应急启动端82,可以方便地控制应急动力设备61启动,进而方便地控制应急泵62工作,实现应急处理功能。应急启动端85与应急动力设备61之间的耦合,可以通过信号连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机械连接实现。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应急启动端85包括开关,开关与应急动力设备61电连接,并通过向应急动力设备61发动电信号,来控制应急动力设备61启动。再例如,另一些实施例中,应急启动端85包括手柄,手柄与应急动力设备61机械连接,手柄被操纵时,控制应急动力设备61启动。
作为使应急泵62与先导系统5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5包括先导控制端51和工作先导阀55,先导控制端51的出油口与主阀2连接,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通过工作先导阀55与应急泵62连接,工作先导阀55控制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应急泵62之间的通断关系,以控制应急泵62是否将油液输送至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应急泵62通过先导系统5的工作先导阀55与先导系统5的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连接,进而实现应急泵62与先导系统5的连接。
由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通过先导控制端51的出油口与主阀2连接,到达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的先导油,可以经由先导控制端51出油口,流至主阀2的控制端,控制主阀2动作(例如从中位切换至其他阀位),进而由主阀2控制工程车辆的液压致动元件,完成工程车辆的工作,因此,应急泵62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连接,使得应急泵62可以经由先导系统5,为主阀2提供先导油,控制主阀2动作。
并且,由于应急泵62通过工作先导阀55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连接,同时,工作先导阀55能够控制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与应急泵62之间的通断关系,使得应急泵62只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才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连通,为主阀2的控制端供油,因此,可以使得应急动力系统6不影响主动力系统1的正常工作,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
可见,基于上述设置方式,液压系统100可以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在工作先导阀55的控制下,应急泵62可以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断开或连通,从而更好地满足正常工况和应急工况下的不同需求。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5不仅包括先导控制端51和工作先导阀55,同时还包括安全锁50、先导防倒流元件53和蓄能器54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安全锁50与工作先导阀55的控制端耦合,以控制工作先导阀55是否将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应急泵62连通。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锁50与工作先导阀55的控制端信号连接,并且,安全锁50只有在打开时,才控制工作先导阀55将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应急泵62连通。由于安全锁50可以进一步控制工作先导阀55只有在需要时才将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应急泵62连通,防止工作先导阀55意外动作,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100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先导防倒流元件53设置在应急泵62与工作先导阀55之间的油路上,其连接应急泵62和工作先导阀55,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62至工作先导阀55的方向单向流动。此时,工作先导阀55通过先导防倒流元件53与应急泵62连接。由于所设置的先导防倒流元件53可以保证油液只能沿着由应急泵62至工作先导阀55的方向单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100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示例,先导防倒流元件53为单向阀,其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应急泵62和工作先导阀55连接。
蓄能器54设置在工作先导阀55的进油油路上,用于储能,以进一步保证应急功能的顺利实现。由于设置在工作先导阀55进油油路上的蓄能器54,可以在主动力系统1未故障的正常工况下,储液蓄能,因此,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的应急工况下,蓄能器54之前所储蓄的压力油可以与应急泵62供给先导系统5的压力油一起,进行先导控制,由于与未设置蓄能器54的情况相比,用于先导控制的先导油压力更大,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完成先导功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过程的顺利性。作为示例,蓄能器54设置于工作先导阀55与先导防倒流元件53之间的油路上。
正常工况下,先导系统5的先导油可以来源于主动力系统1。例如,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力系统1包括先导泵15,先导泵15与主动力设备11驱动连接,以在主动力设备11的驱动下工作。并且,先导泵15与先导系统5连接,以为先导系统5泵送先导油,使得正常工况下,先导泵15可以将油箱9中的油液泵送至先导系统5,进而到达主阀2的控制端,控制主阀2动作,控制完成工程车辆的各项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先导泵15与主泵12一样,均由主动力设备11驱动,因此,当主动力设备11故障时,先导泵15也无法工作,没法为先导系统5泵送先导油,导致工程车辆自身无法进行应急处理。而通过设置应急动力系统6,由应急动力系统6在主动力设备11故障时取代先导泵15,为先导系统5供油,可以实现应急处理功能。
在先导系统5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均连接的情况下,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00包括应急调控装置76,先导系统5通过应急调控装置76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连接。
具体地,在先导系统5包括先导控制端51和工作先导阀55时,应急调控装置76可以设置于工作先导阀55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之间的油路上,使得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均通过应急调控装置76与工作先导阀55连接,进而使得先导系统5通过应急调控装置76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连接。
更具体地,在先导系统5还包括连接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的先导防倒流元件53时,应急调控装置76可以设置于先导防倒流元件53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之间的油路上,使得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均通过应急调控装置76与先导防倒流元件53连接,进而使得先导系统5通过应急调控装置76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连接。
其中,应急调控装置76控制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切换地与先导系统5连通,即,应急调控装置76控制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中的一个与先导系统5连通时,另一个与先导系统5断开。
由于应急调控装置76控制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切换地与先导系统5连通,因此,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可以在应急调控装置76的控制下,切换地为先导系统5泵送先导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互相干涉,例如,可以防止正常工况下,先导泵15所泵出的油液流向应急泵62,影响正常工况下工程车辆功能的顺利实现,再例如,可以防止应急工况下,应急泵62所泵出的油液流向先导泵15,影响应急工况下工程车辆功能的顺利实现。
可见,所设置的应急调控装置76,可以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100的安全可靠性。
应急调控装置76的结构形式可以多样。
例如,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应急梭阀77,应急梭阀77的两个进口分别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连接,应急梭阀77的出口与先导系统5(例如先导系统5的工作先导阀55)连接。
再例如,在未图示的一些实施例中,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第一防倒流元件和第二防倒流元件。第一防倒流元件连接先导泵15和先导系统5(例如先导系统5的工作先导阀55),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先导泵15至先导系统5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防倒流元件连接应急泵62和先导系统5(例如先导系统5的工作先导阀55),并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62至先导系统5的方向单向流动。示例性地,第一防倒流元件和/或第二防导流元件包括单向阀。
又例如,在未图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应急换向阀,先导系统5通过应急换向阀与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连接,应急换向阀通过在不同工作位之间切换,来控制应急泵62和先导泵15切换地与先导系统5(例如先导系统5的工作先导阀55)连通。
其中,当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应急梭阀77时,液压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应急调控装置76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应急泵62与先导泵15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00为负流量控制系统,这种情况下,参见图1,主泵12为变量泵,且液压系统100包括反馈系统3。反馈系统3连接主阀2和油箱9,并与主泵12耦合,以将流入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并向主泵12反馈压力信号,实现对主泵12排量的调节。
具体地,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反馈系统3包括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和反馈控制阀31。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与油箱9连接,并通过反馈控制阀31与主阀2连接。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在油液流经时产生压力差。反馈控制阀31控制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的通断,进而控制反馈系统3是否将主阀2与油箱9连通。反馈系统3通过反馈控制阀31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的油路与主泵12耦合。
更具体地,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包括节流元件37(例如节流孔或节流阀),且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与反馈控制阀31之间的油路引出旁通油路,与和主泵12耦合的反馈端4耦合。反馈端4将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进口处的压力引至主泵12,以对主泵12进行排量调节。
由于油液流经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时,产生压差,并且,随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的流量增大,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入口前的反馈信号压力越大,主泵12排量越小,使得反馈信号压力与主泵12排量呈反比关系,因此,称为负流量控制。
其中,反馈控制阀31通过控制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是否连通,来控制主阀2与油箱9之间是否通过反馈系统3连通,进而控制是否将流入主阀2的油液中的一部分引出至油箱9,实现对主泵12排量的负流量控制过程。当反馈控制阀31将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连通时,流入主阀2中的油液不再全部流向工程车辆的液压致动元件,而是分出一部分来,经由反馈系统3流回油箱9,这部分流回油箱9的油液,流经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时,可以将压力信号反馈至主泵12,进而实现对主泵12的流量调节。而当反馈控制阀31切断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的油路时,流入主阀2中的油液不再经由反馈系统3流回油箱9,也就是说,不再有压力油流经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因此,不再有压力信号反馈至主泵12,也就不再调节主泵12的排量。
可见,通过控制反馈控制阀31,是否将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连通,可以控制反馈系统3是否将流入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进而控制是否对主泵12排量进行调节。
在正常工况下,通常需要反馈控制阀31控制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连通,以实现主泵排量调节功能,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反馈控制阀31控制主阀2与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断开,以保证主阀2向液压致动元件输送油液的充分供给。
作为示例,参见图1,在主阀2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时,反馈系统3包括两组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和反馈控制阀31,其中一组为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和第一反馈控制阀32,连接第一主阀21与油箱9,另一组为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连接第二主阀22与油箱9。并且,反馈端4与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之间的油路以及第二反馈控制阀33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之间的油路均耦合,以将第一负压生装置35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入口处的压力分别引至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进而分别调节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的排量。此时,分别控制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动作,即可分别控制是否对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进行排量调节。
在液压系统100包括反馈系统3的情况下,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连接,以在应急泵62工作时,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
基于上述设置,在应急工况下,反馈系统3可以控制主阀2与油箱9断开,使得由应急泵62泵送至主阀2的油液无法再分流出一部分,经由反馈系统3流回油箱9,而是全部经由主阀2流向液压致动元件,可以更好地满足液压致动元件所需,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应急处理功能的顺利实现。
由于应急工况通常只需驶离施工现场即可,与正常工况相比,所需动力相对较小,并且,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空间占用,因此,应急泵62通常选用排量小于主泵12的泵,应急泵62所能泵送的压力油较少。这种情况下,在应急泵62工作时,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效果更加突出,因为通过控制反馈系统3不再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可以避免经由反馈系统3流回油箱9的那部分油液的浪费,使得应急泵62所泵送的较为有限的压力油更充分地经由主阀2供给至液压致动元件,更好地满足行驶和/或作业功能所需,以免因液压致动元件所获取的压力油不足,而影响应急功能的顺利实现。
并且,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应急泵62为定量泵,这种情况下,应急泵62不需要进行排量调节,因此,在应急泵62工作时,也无需启用反馈系统3的油压反馈功能,所以,在应急泵62工作时,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也不会影响应急泵62的正常运行。
可见,将应急泵62构造为与反馈系统3连接,并在工作时,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可以减少应急工况下压力油的不必要浪费,实现更加顺利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
其中,参见图1,在反馈系统3包括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和反馈控制阀31时,应急泵62可以与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连接,以实现与反馈系统3的连接,进而方便应急泵62在工作时,向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泵送先导油,控制反馈控制阀31动作,将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与主阀2连接,以免应急泵62泵送至主阀2的压力油经由反馈控制阀31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流回油箱9,造成油液浪费。
另外,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应急泵62通过先导系统5与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连接。例如,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导系统5包括反馈调控装置5c,反馈调控装置5c连接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并控制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之间的通断。基于此,可以基于较简单的结构,方便地控制应急泵62在应急工况下向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泵送先导油,以使反馈系统3切断主阀2与油箱9,减少应急工况下的油液浪费。
示例性地,参见图1,一些实施例中,反馈调控装置5c包括反馈先导阀56和/或先导梭阀59。
其中,反馈先导阀56连接应急泵62和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并控制应急泵62和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之间的通断。设置反馈先导阀56来控制应急泵62和反馈系统3之间的通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功能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示例,反馈先导阀56在正常工况下,将反馈系统3与油箱9连接,在应急工况下,将反馈系统3与应急泵62连接。
在先导系统5包括工作先导阀55的情况下,反馈先导阀56可以通过工作先导阀55与应急泵62连接。此时,工作先导阀55通过反馈调控装置5c与反馈系统3连接,反馈先导阀56设置于工作先导阀55的下游,应急泵62泵送至与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油液先流经工作先导阀55,再分流,一部分流向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最终流向主阀2的控制端,控制工程车辆工作,另一部分流向反馈先导阀56,进而流向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方便在主阀2控制实现行驶和/或作业功能的同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以更安全可靠地实现应急处理功能。
使反馈先导阀56通过工作先导阀55与应急泵62连接,方便将应急泵62对主阀2先导油的供给功能与应急泵62对反馈系统3先导油的供给功能耦合起来,使得一旦主阀2在应急泵62的作用下,控制工程车辆工作,则反馈系统3就将主阀2与油箱9切断,减少油液浪费,进而实现更加顺利的应急处理过程。
并且,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先导阀56的控制端与液压系统100的应急启动端85耦合,以使反馈先导阀56在应急启动端85的控制下,将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之间的油路连通。由于应急启动端85还控制应急动力设备61是否启动,因此,利用应急启动端85来控制反馈先导阀56的动作,可以将反馈先导阀56的动作时机与应急动力设备61的启动时机关联起来,更有利于提升反馈先导阀56对应急工况的响应及时性,使得一旦应急动力设备61动作,则反馈先导阀56动作,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先导梭阀59的两个进口分别与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以及应急泵62连接,先导梭阀59的出口与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连接。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为先导控制端51的用于与反馈系统3控制端连接的油口,其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具有连通状态。其中,为了描述方便,先导梭阀59的用于与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连接的进口可以称为第一进口,同时,先导梭阀59的用于与应急泵62连接的进口可以称为第二进口。
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不仅将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与应急泵62连接起来,同时还将反馈系统3(例如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与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连接起来,使得可以将应急泵62向反馈系统3泵送的压力油和先导控制端51反馈控制口处的压力油中压力较大的一路,输送至反馈系统3,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
基于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应急工况时,无论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连接两路油路的油液情况怎样,总会有一路油液达到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例如,应急工况下,当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无油或尽管有油,但压力小于应急泵62泵送至第二进口处的油液压力时,先导梭阀59会将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连通,将应急泵62泵送至先导梭阀59的油液,引至反馈系统3,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切断,使得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泄流回油箱9。再例如,应急工况下,当应急泵62泵送至第二进口处的油液压力较小,小于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的油压时,先导梭阀59会将先导控制端51反馈控制口处的油液引至反馈系统3,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切断,使得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泄流回油箱9。因此,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可以进一步保证应急泵62泵送至主阀2的压力油更充分地用于控制工程车辆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过程的顺利性,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
并且,先导梭阀59能够防止自身两个进口所连接的两个油路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在应急工况下,当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的压力较大时,先导梭阀59可以防止先导控制端51反馈控制口处的压力油直接经由第二进口所连接的油路流回油箱9,而不流向反馈系统3,以免导致不能按照期望地使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从这个角度看,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过程的顺利性,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过程。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具有连通状态,使得到达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的油液能够到达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进而在先导梭阀59的第一进口与反馈系统3连通时,能够到达反馈系统3,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
其中,到达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的油液,不但可以来自于应急泵62,而且可以来自于主动力系统1,例如,当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主动力系统1的先导泵15连接时,先导泵15工作,即可向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泵送油液,此时,正常工况下,到达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的油液,来自于主动力系统1,应急工况下,到达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的油液,来自于应急动力系统6。
在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先导泵15和应急泵62均连接时,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不仅可以在应急工况下,向反馈系统3输送先导油,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而且可以在正常工况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向反馈系统3输送先导油,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使得正常工况下,主泵12泵送至主阀2的油液,也不再经由反馈系统3流回油箱9,而是全部流向液压致动元件,以满足正常工况中需要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保证主泵12为液压致动元件充分供油的特殊需求。
由于正常工况下,大部分情况,还是需要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连通,以实现主泵排量调节功能的,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断开,因此,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可以设置为,既具有连通状态,也具有断开状态,使得正常工况中,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大部分时间均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保持断开状态,仅在特殊情况需要时,才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断开。先导控制端51反馈控制口与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之间的通断,可以由先导控制端51内部结构动作实现。可以理解,图1中,未示出先导控制端51的内部结构。
正常工况下,若需要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则可以使得先导控制端51的内部结构动作,将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连通,使得主动力系统1泵送至先导控制端51进油口处的先导油,流至先导梭阀59的第一进口处,由于此时,应急泵62并未工作,先导梭阀59的第二进口处并不存在由应急泵62泵送的压力油,因此,先导梭阀59将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与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连通,并将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切断,使得主动力系统1泵送至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的油液可以顺利流向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而不会经由先导梭阀59第二进口与应急泵62之间的油路直接流回油箱9,从而可以保证正常工况下,也能顺利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
进入应急工况之前,通常正常工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正常工况持续过程中,可能已经执行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切断的动作,那么进入应急工况时,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可能仍留有主动力系统1供应的先导油,这种情况下,先导梭阀59可以使得,无论应急泵62泵送至先导梭阀59第二进口处的油液压力如何,是否大于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处的油液压力,均会有一路油液到达反馈系统3,控制反馈系统3将主阀2与油箱9切断,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应急工况下,能顺利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可见,在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先导泵15和应急泵62均连接的情况下,所设置的先导梭阀59,既可以满足应急工况下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正常工况下控制反馈系统3停止将主阀2的部分油液引至油箱9的需求,且可以使得应急工况和正常工况下的相应功能不会互相干扰,更加安全可靠地实现应急工况和正常工况下的相应功能。
作为示例,反馈调控装置5c可以仅包括反馈先导阀56,或者,仅包括先导梭阀59,或者,还可以同时包括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在反馈调控装置5c同时包括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的情况下,参见图1,反馈先导阀56与先导梭阀59之间可以构造为,反馈先导阀56通过先导梭阀59与反馈系统3连接,具体来说,反馈先导阀56通过与先导梭阀59的第二进口连接,而实现与反馈系统3的连接。基于此,反馈调控装置5c可以利用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对应急泵62与反馈系统3的控制端之间的通断关系,进行两级调控,因此,更加安全可靠,尤其可以更加安全可靠地实现应急工况和正常工况下对反馈系统3控制功能的相互耦合,例如,参见图1,在正常工况下,可以通过使反馈先导阀56切断先导泵15与先导梭阀59之间的油路,来防止先导泵15向先导系统5泵送的油液,直接经由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到达反馈系统3,导致反馈系统3不期望地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影响正常工况下主泵排量调节功能的正常实现,再例如,应急工况下,先导梭阀59可以控制应急泵62向反馈先导阀56泵送的油液,流向反馈系统3,而不会直接流向反馈控制口,以免导致应急工况下反馈系统3无法停止将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回油箱9。
在反馈系统3包括反馈控制阀31时,反馈调控装置5c可以与反馈控制阀31一一对应。例如,参见图1,当反馈系统3包括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时,先导系统5包括两个反馈调控装置5c,分别为第一反馈调控装置5d和第二反馈调控装置5e,二者分别与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的控制端连接,以分别控制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控制端与应急泵62之间的通断关系。其中,为了方便区分,参见图1,第一反馈调控装置5d的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可以称为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一先导梭阀5a;第二反馈调控装置5e的反馈先导阀56和先导梭阀59可以称为第二反馈先导阀58和第二先导梭阀5b。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应急防倒流元件81、减压阀72、应急滤油器71、主滤油器75和压力传感器84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应急防倒流元件81设置于应急泵62与主阀2之间的油路上,其连接应急泵62和主阀2,以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62至主阀2的方向单向流动,防止油液意外反流。作为示例,应急防倒流元件81为单向阀或二通球阀。当应急防倒流元件81为二通球阀时,应急防倒流元件81在正常工况下截止,并在应急工况下打开(例如手动打开)。应急防倒流元件81可以与主阀2中的各路阀一一对应。例如,参见图1,在主阀2中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这两路阀时,液压系统100包括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和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这两个应急防倒流元件81,其中,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连接第一主阀21与应急泵62,以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62至第一主阀21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连接第二主阀22与应急泵62,以控制油液沿着由应急泵62至第二主阀22的方向单向流动。
减压阀72设置于应急泵62与先导系统5之间的油路上,其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应急泵62和先导系统5连接,以对应急泵62向先导系统5泵送的油液进行降压,进而满足先导系统5的与主阀2相比较低的压力需求。
应急滤油器71设置在应急泵62与先导系统5之间,以对由应急泵62流向先导系统5的油液进行过滤,提高油液纯净度,防止杂质堵塞液压元件。
主滤油器75设置在主动力系统1的先导泵15与先导系统5之间,以对由先导泵15流向先导系统5的油液进行过滤,提高油液纯净度,防止杂质堵塞液压元件。
压力传感器84检测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应急工况进行实时管控。
接下来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液压系统100,为铁路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其包括主动力系统1、主阀总成、反馈端4、先导系统5、应急动力系统6、分流总成7、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应急启动端85、压力传感器84和油箱9。主动力系统1包括主动力设备11和主泵总成17。应急动力系统6包括应急动力设备61和应急泵62。主阀总成包括主阀2和反馈系统3。主阀2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先导系统5包括先导控制端51、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第一先导梭阀5a、第二先导梭阀5b和安全锁50。
其中,主动力设备11为铁路挖掘机正常工作时使用。在该实施例中,主动力设备11为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
如图1所示,主泵总成17包括两个主泵12(即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先导泵15和主溢流阀16。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用于向主阀2所在的系统高压主油路提供压力油,二者均为基于负流量控制机理的变量泵,二者的排量均受反馈端4控制。第一主泵13的排油口为A1,吸油口为A4。第二主泵14的排油口为A2,吸油口为A5。先导泵15为定量泵,用于为先导系统5所在的系统先导油路提供压力油,其排油口为A3,吸油口为A6。主溢流阀16的入口与先导泵15的排油口A3连接,出油口为A7,用于在先导泵15工作时,保证先导泵15的输出压力(即先导油路的工作压力)为恒定值。
如图1所示,分流总成7包括应急滤油器71、减压阀72、第一溢流阀73、第二溢流阀74、主滤油器75和应急梭阀77。第一溢流阀73用于在应急泵62工作时,保持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即系统高压主油路的工作压力)为恒定值,其进口与分流总成7的B1、B2、B3和B7口连通,并经过应急滤油器71与减压阀72的进口连接,其出口为B6。减压阀72的出口与应急梭阀77的一端进口及第二溢流阀74的进口连接,泄油口为B6,用来在应急泵62工作时,降低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至先导油路所需的工作压力,并保持其压力值恒定。应急梭阀77用来比较减压阀72的输出压力和主滤油器75的输出压力,将其中较大者输出,其出口为B4。主滤油器75的进口为B5,出口与应急梭阀77的另外一端进口连接。第二溢流阀74的出口为B6,用来在应急泵62工作时,防止先导油路的工作压力由于意外情况而升到较高的过载压力。
应急动力设备61为铁路挖掘机应急时(即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使用。在该实施例中,应急动力设备61为汽油发动机。
压力传感器84用来在应急泵62工作时,检测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即应急动力系统6的工作压力),并将相关数值反馈至工作人员,以便工作人员对应急动力系统6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管控。
如图1所示,主阀总成采用负流量控制机理,其包括主阀2和反馈系统3,主阀2包括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反馈系统3包括第一反馈控制阀32、第二反馈控制阀33、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第一主阀21、第一反馈控制阀32、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呈串联关系,贯穿其中的油路进口为D1,出口为D6;第二主阀22、第二反馈控制阀33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呈串联关系,贯穿其中的油路进口为D2,出口为D5。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2均为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二者为常开式机能,控制端分别为D8和D7。第一反馈控制阀32出口和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进口之间的油路与主阀总成的D3口连通。第二反馈控制阀33出口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进口之间的油路与主阀总成的D4口连通。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和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均包括节流元件37和反馈溢流阀38,节流元件37和反馈溢流阀38彼此并联。
先导控制端51为液压系统100中用于液压先导控制的元器件总成,其进油口为G1,出油口未示出,同时,其具有两个反馈控制口,分别为G2和G3。G2和G3与G1之间不是一直连通的,而是仅在需要时才连通。
第一先导梭阀5a的两个进口分别为E1和E2,出口为E3,用来比较E1和E2的输入压力,将其中较大者由E3输出。
第二先导梭阀5b的两个进口分别为F1和F2,出口为F3,用来比较F1和F2的输入压力,将其中较大者由F3输出。
如图1所示,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包括先导防倒流元件53、蓄能器54、工作先导阀55、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二反馈先导阀58。先导防倒流元件53为单向阀,其进口为C1,其出口与蓄能器54和工作先导阀55连接。工作先导阀55、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二反馈先导阀58均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二反馈先导阀58彼此之间呈并联关系,且二者均与工作先导阀55呈串联关系。工作先导阀55通过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1口与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G1连通。第一反馈先导阀57通过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2口与第一先导梭阀5a的第二进口连通。第二反馈先导阀58通过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3口与第二先导梭阀5b的第二进口连通。第一反馈先导阀57与第一先导梭阀5a构成第一反馈调控装置5d。第二反馈先导阀58与第二先导梭阀5b构成第二反馈调控装置5e。在工作先导阀55为非通电状态时,C2口与C5口连通;在工作先导阀55为通电状态时,C1口与C2口连通;在第一反馈先导阀57为非通电状态时,C3口与C5口连通;在第一反馈先导阀57为通电状态时,C2口与C3口连通;在第二反馈先导阀58为非通电状态时,C4口与C5口连通;在第二反馈先导阀58为通电状态时,C2口与C4口连通。
上述各部件的具体位置和连接关系为:
主动力设备11驱动主泵总成17;主泵总成17的A1口与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为单向阀)的出口及主阀总成的D1口连接;主泵总成17的A2口与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为单向阀)的出口及主阀总成的D2口连接;主泵总成17的A3口与分流总成7的B5口连接;主泵总成17的A4、A5、A6和A7口与油箱9连接;应急启动端85对应急动力设备61、第一反馈先导阀57、第二反馈先导阀58进行控制;分流总成7的B1口与应急泵62的排油口连接;分流总成7的B2口与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的进口连接;分流总成7的B3口与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的进口连接;分流总成7的B4口与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1口连接;分流总成7的B6口与油箱9连接;分流总成7的B7口与压力传感器84连接;应急动力设备61驱动应急泵62;应急泵62的吸油口与油箱9连接;主阀总成的D3和D4与反馈端4连接;主阀总成的D5和D6口与油箱9连接;主阀总成的D7口与第二先导梭阀5b的F3口连接;主阀总成的D8口与第一先导梭阀5a的E3口连接;先导控制端51的G1口与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2口连接;先导控制端51的G2口与第一先导梭阀5a的E2口连接;先导控制端51的G3口与第一先导梭阀5a的F2口连接;第一先导梭阀5a的E1口与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3口连接;第二先导梭阀5b的F1口与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4口连接;安全锁50对工作先导阀55进行控制;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的C5口与油箱9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该实施例的液压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铁路挖掘机在正常工作时,应急动力设备61和应急泵62为非工作状态,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二反馈先导阀58为非通电状态;主动力设备11驱动主泵总成17向主阀总成提供压力油,第一主泵13所供压力油经过第一主阀21、第一反馈控制阀32、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后流入油箱9,第一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5进油口处的压力传递至反馈端4;第二主泵14所供压力油经过第二主阀22、第二反馈控制阀33、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后流入油箱9,第二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6进油口处的压力传递至反馈端4;反馈端4通过接收和处理主阀总成的压力信号,来控制第一主泵13和第二主泵14实现泵排量的改变;先导泵15排出的压力油经过主滤油器75和应急梭阀77后进入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为蓄能器54提供储存能量的介质,此时若打开安全锁50,使得工作先导阀55为通电状态,压力油便可进入先导控制端51,实现对铁路挖掘机系统中用于液压先导控制的各液压致动元件供油;先导控制端51通过控制主阀总成,从而实现铁路挖掘机的各项功能,且其输出的液压信号还可分别通过第一先导梭阀5a和第二先导梭阀5b对第一反馈控制阀32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进行先导控制。
铁路挖掘机的主动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主动力设备11和主泵总成17为非工作状态;此时通过应急启动端85向应急动力设备61发送信号进行启动,应急动力设备61驱动应急泵62向分流总成7提供压力油,其中一部分压力油经过第一应急防倒流元件82和第二应急防倒流元件83进入主阀总成,另外一部分经过应急滤油器71、减压阀72和应急梭阀77进入先导油源控制装置52;此时通过应急启动端85向第一反馈先导阀57和第二反馈先导阀58发送信号,使二者为通电状态,即C2与C3之间以及C2与C4之间为连通状态;此时若打开安全锁50,使得工作先导阀55为通电状态,则蓄能器54中的压力油和由C1口进入的压力油便可进入先导控制端51,同时还分别经过第一先导梭阀5a和第二先导梭阀5b进入第一反馈控制阀32的控制端和第二反馈控制阀33的控制端,控制二者阻止第一主阀21和第二主阀22中的压力油流入油箱9,从而保证应急泵62所供的压力油能够充分应用于高压主油路和先导油路,并建立起系统工作所需的压力;整个过程中,压力传感器84可检测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并将相关数值反馈至设备使用人员,便于设备使用人员对应急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管控。
可见,基于该实施例的液压系统100,铁路挖掘机具有应急处理功能,其可以在主动力系统1故障后,仍可在应急动力系统6与主阀2和先导系统5的耦合下,顺利驶下铁轨,转场到安全区域,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因此,可以防止故障的铁路挖掘机阻塞线路,以免影响呈流水线作业模式的其他铁路挖掘机推进工程进度以及所在线路的列车营运,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阀(2),用于控制工程车辆工作;
先导系统(5),与所述主阀(2)连接,以控制所述主阀(2)动作;
主动力系统(1),包括主泵(12)和主动力设备(11),所述主泵(12)与所述主动力设备(11)驱动连接,并与所述主阀(2)连接,以为所述主阀(2)供油;和
应急动力系统(6),包括应急泵(62)和应急动力设备(61),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应急动力设备(61)驱动连接,并与所述主阀(2)连接,以在所述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为所述主阀(2)供油,并且,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先导系统(5)连接,以在所述主动力系统(1)故障时,控制所述先导系统(5)控制所述主阀(2)动作;和
反馈系统(3),所述反馈系统(3)连接所述主阀(2)和油箱(9),并与所述主泵(12)耦合,以将流入所述主阀(2)中的部分油液引至所述油箱(9),并向所述主泵(12)反馈压力信号,实现对所述主泵(12)排量的调节,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反馈系统(3)连接,以在所述应急泵(62)工作时,控制所述反馈系统(3)将所述主阀(2)与所述油箱(9)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系统(3)包括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和反馈控制阀(31),所述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与所述油箱(9)连接,并通过所述反馈控制阀(31)与所述主阀(2)连接,所述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在油液流经时产生压力差,所述反馈系统(3)通过所述反馈控制阀(31)与所述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的油路与所述主泵(12)耦合,所述反馈控制阀(31)控制所述主阀(2)与所述负压信号发生装置(34)之间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反馈系统(3)是否将所述主阀(2)与所述油箱(9)连通,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反馈控制阀(31)的控制端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反馈系统(3)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泵(62)通过所述先导系统(5)与所述反馈系统(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系统(5)包括反馈调控装置(5c),所述反馈调控装置(5c)连接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反馈系统(3),并控制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反馈系统(3)之间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系统(5)包括先导控制端(51)和工作先导阀(55),所述反馈调控装置(5c)包括:
反馈先导阀(56),连接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反馈系统(3),并控制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反馈系统(3)之间的通断;和/或,
先导梭阀(59),所述先导梭阀(59)的两个进口分别与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以及所述应急泵(62)连接,所述先导梭阀(59)的出口与所述反馈系统(3)连接,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反馈控制口与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之间具有连通状态,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通过工作先导阀(55)与应急泵(6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调控装置(5c)包括所述反馈先导阀(56)和所述先导梭阀(59),所述反馈先导阀(56)通过所述先导梭阀(59)与所述反馈系统(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系统(5)包括先导控制端(51)和工作先导阀(55),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出油口与所述主阀(2)连接,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通过所述工作先导阀(55)与所述应急泵(62)连接,所述工作先导阀(55)控制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所述应急泵(62)之间的通断关系,以控制所述应急泵(62)是否将油液输送至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先导阀(55)通过所述先导系统(5)的反馈调控装置(5c)与所述液压系统(100)的反馈系统(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系统(5)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安全锁(50),与所述工作先导阀(55)的控制端耦合,以控制控制所述工作先导阀(55)是否将所述先导控制端(51)的进油口与所述应急泵(62)连通;
先导防倒流元件(53),连接所述工作先导阀(55)与所述应急泵(62),并控制油液沿着由所述应急泵(62)至所述工作先导阀(55)的方向单向流动;
蓄能器(54),设置在所述工作先导阀(55)的进油油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系统(1)还包括先导泵(15),所述先导泵(15)与所述主动力设备(11)驱动连接,以在所述主动力设备(11)的驱动下工作,所述液压系统(100)还包括应急调控装置(76),所述先导系统(5)通过所述应急调控装置(76)与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泵(15)连接,所述应急调控装置(76)控制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泵(15)切换地与所述先导系统(5)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应急梭阀(77),所述应急梭阀(77)的两个进口分别与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泵(15)连接,所述应急梭阀(77)的出口与所述先导系统(5)连接;或者,
所述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第一防倒流元件和第二防倒流元件,所述第一防倒流元件连接所述先导泵(15)和所述先导系统(5),并控制油液沿着由所述先导泵(15)至所述先导系统(5)的方向单向流动,所述第二防倒流元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系统(5),并控制油液沿着由所述应急泵(62)至所述先导系统(5)的方向单向流动;或者,
所述应急调控装置(76)包括应急换向阀,所述先导系统(5)通过所述应急换向阀与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泵(15)连接,所述应急换向阀通过在不同工作位之间切换,来控制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泵(15)切换地与所述先导系统(5)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00)包括应急启动端(85),所述应急启动端(85)与所述应急动力设备(61)耦合,以控制所述应急动力设备(61)是否启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启动端(85)与所述先导系统(5)的反馈先导阀(56)的控制端耦合,以使所述反馈先导阀(56)在所述应急启动端(85)的控制下,将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液压系统(100)的反馈系统(3)之间的油路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液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0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应急防倒流元件(81),连接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主阀(2),并控制油液沿着由所述应急泵(62)至所述主阀(2)的方向单向流动;
减压阀(72),所述减压阀(7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应急泵(62)和所述先导系统(5)连接;
应急滤油器(71),设置在所述应急泵(62)与所述先导系统(5)之间;
主滤油器(75),设置在所述主动力系统(1)的先导泵(15)与所述先导系统(5)之间;
压力传感器(84),检测所述应急泵(62)的输出压力。
15.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液压系统(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挖掘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铁路挖掘机。
CN202210146686.XA 2022-02-17 2022-02-17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Active CN114439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6686.XA CN114439789B (zh) 2022-02-17 2022-02-17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6686.XA CN114439789B (zh) 2022-02-17 2022-02-17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789A CN114439789A (zh) 2022-05-06
CN114439789B true CN11443978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137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6686.XA Active CN114439789B (zh) 2022-02-17 2022-02-17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97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76795U (zh) * 2017-09-20 2018-04-03 王振洲 一种负流量挖掘机辅助设备用液压合流系统
CN207685902U (zh) * 2017-04-27 2018-08-0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装载机先导操纵供油能源及蓄电补给装置
CN110127524A (zh) * 2019-04-29 2019-08-16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CN211665452U (zh) * 2019-12-31 2020-10-13 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枕机中的多动力应急救援液压系统
CN111962601A (zh) * 2020-09-14 2020-11-20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机具辅助液压系统及挖掘机
CN113386728A (zh) * 2021-06-15 2021-09-1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变速箱的软制动及能量再生比例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09109D0 (en) * 2012-05-24 2012-07-04 Agco Int Gmbh Pilot pressure suppl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85902U (zh) * 2017-04-27 2018-08-0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装载机先导操纵供油能源及蓄电补给装置
CN207176795U (zh) * 2017-09-20 2018-04-03 王振洲 一种负流量挖掘机辅助设备用液压合流系统
CN110127524A (zh) * 2019-04-29 2019-08-16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CN211665452U (zh) * 2019-12-31 2020-10-13 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枕机中的多动力应急救援液压系统
CN111962601A (zh) * 2020-09-14 2020-11-20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机具辅助液压系统及挖掘机
CN113386728A (zh) * 2021-06-15 2021-09-1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变速箱的软制动及能量再生比例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789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1281B2 (en) System for allocating fluid from multiple pumps to a plurality of hydraulic functions on a priority basis
JP5412077B2 (ja) 油圧式作業機械の動力回生機構
CN107208675B (zh) 作业机械的液压油能量再生装置
US11649610B2 (en) Hydraulic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US20230228063A1 (en) Hydraulic excavator drive system
CN113464514B (zh) 集成式电控多路阀及起重机
US11655613B2 (en) Hydraulic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KR101625681B1 (ko) 건설기계의 급선회 방지용 유압시스템
CN114439789B (zh)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US6612109B2 (en) Hydraulic power boost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CN217421723U (zh) 负载敏感分配阀、全变量液压系统和装载机
CN104179739A (zh) 双泵双向合流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消防车
CN210769613U (zh) 一种抢险救援车用控制阀
JP2008213999A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の油圧回路
CN109538553A (zh) 液压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移动式工作设备
CN113653690A (zh) 一种可实现多种应急功能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压路机
CN216447218U (zh) 液压阀组、液压驱动系统和作业车辆
CN217401355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9773079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液压挖掘机
CN114670934B (zh)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4412869B (zh) 操作阀块、应急液压控制系统和作业机械
CN117090818B (zh) 高位叉装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与方法
CN217759048U (zh) 电控负载敏感分配阀、定变量液压系统及装载机
CN216866683U (zh) 喷雾系统及作业机械
CN109131548A (zh) 一种重型铰接式车辆先导控制高压大流量液压转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