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123A -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123A
CN114430123A CN202111621833.6A CN202111621833A CN114430123A CN 114430123 A CN114430123 A CN 114430123A CN 202111621833 A CN202111621833 A CN 202111621833A CN 114430123 A CN114430123 A CN 114430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terminal
connector body
connector
harnes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18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18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线束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多个端子组;所述接头本体,呈扁平状,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所述多个插接口中的每个所述插接口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插接口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每个所述端子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插接口内;不同的所述插接口内的端子组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本发明的线束接头使端子组规则排布,在能够容纳较多线路的同时,消除线束连接时整体结构臃肿的形态,线束接头便于在车辆上进行空间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整车线束通常的情况下,由于装配便捷性的需求会被分为多段线束在整车上进行装配,各段线束之间使用连接器连接。但是由于各段线束之间需要转接的线路较多,造成目前作为转接作用的线束连接器(或称INLINE连接器)因为包含线路较多,而导致线束连接器整体臃肿,尺寸较大,进一步导致线束连接器固定困难,甚至会顶起车身护板或地毯等内饰件引起鼓包,影响整车内饰美观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消除了线束连接时整体结构臃肿的形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多个端子组;
所述接头本体,呈扁平状,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所述多个插接口中的每个所述插接口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插接口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
每个所述端子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插接口内;不同的所述插接口内的端子组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端子组中包括至少一组屏蔽端子组,所述屏蔽端子组的外周设有凸起的屏蔽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包括固定件和接线柱,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接线柱的封装部一端,所述接线柱和所述封装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内部,所述接线柱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外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呈柱状结构,所述插接部外周的所述接头本体向下凹陷形成插接定位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上平面,所述上平面的周边设有密封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有固定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还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一个所述线束接头的所述限位槽与另一所述线束接头的所述固定耳配合定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设有燕尾槽或燕尾凸起,一个所述接头本体的所述燕尾槽与另所述接头本体的所述燕尾凸起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插接口依规格大小依次排列于所述接头本体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线束接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扁平状的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每个插接口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插接口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每个端子组设置于对应的插接口内,不同的插接口内的端子组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以使端子组规则排布,在能够容纳较多线路的同时,消除线束连接时整体结构臃肿的形态,线束接头便于在车辆上进行空间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接头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个线束接头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有燕尾结构的线束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接头本体、2-端子组、3-插接口、4-屏蔽端子组、5-屏蔽层、6-固定件、7-接线柱、8-封装部、9-插接部、10-插接定位槽、11-密封件、12-固定耳、13-固定孔、14-限位槽、15-连接件、16-线束接头、17-燕尾槽、18-燕尾凸起、19-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接头本体1和多个端子组2;所述接头本体1,呈扁平状,所述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3,所述多个插接口3中的每个所述插接口3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插接口3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2;每个所述端子组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插接口3内;不同的所述插接口3内的端子组2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
具体的,扁平状的接头本体1能够减小线束接头的厚度尺寸,以改善现有转接结构的臃肿形态,插接口3可以设置于接头本体1顶部或底部的大平面上;也可以设置于接头本体1侧面,其中,不局限于侧面的一个平面,可以设置于相对平行的两个侧面上。插接口3与端子组2间隙配合安装,需要电路转接时,通过扁平结构的线束接头转接车辆对应的线缆。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线束接头为公头结构,即端子组2为柱状结构,转接线路时,需要连接对应的母头;当然,线束接头也可以为母头结构,即端子组2为中空插孔,转接线路时对应连接公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接头本体1可以制备为可拆分的中空结构,拆分后对端子组2固定安装,再将接头本体1组合为一整体;也可以采用整体注塑成型,选用尼龙材料PA66将所有端子组2注塑固定,一体化的结构使线束接头更牢固。
由于车辆涉及的电气附件较多,因而对应的线缆种类同样较为繁复,在具体应用时存在通讯速度较高的通讯线缆,目前的线束接头在连接处没有对该位置进行防护,导致通讯时抗干扰能力较弱。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组2中包括至少一组屏蔽端子组4,屏蔽端子组4的外周设有凸起的屏蔽层5。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将需要屏蔽处理的端子组2单独排列为屏蔽端子组4,在其外周设置屏蔽层5,屏蔽层5可以为中空的腰型结构,屏蔽端子组4的各端子沿屏蔽层5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屏蔽层5可以为整体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与车辆的地线连接;当然,屏蔽层5也可以与接头本体1同时经塑胶注塑成型,在成型面的外周包覆一金属层,以屏蔽外部的干扰源。端子在插接时,通常插接的连接位置会存在电阻,在该工况下,高频通讯易受外界干扰源的影响,通过屏蔽层5进行屏蔽防护后,可以明显降低干扰源对通讯信息造成的影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端子组2包括固定件6和接线柱7,固定件6连接于接线柱7的封装部8一端,接线柱7和封装部8位于接头本体1内部,接线柱7的插接部9位于接头本体1外部。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固定件6可以选用铜排,接线柱7可以选用现有规格的端子柱,固定件6和接线柱7焊接固定后,经模具注塑为一整体,固定件6对应连接对应的线缆,以进行车辆的线路转接。
线束接头无论为公头结构或母头结构,其电性连接的本质仍然是通过接插件的弹性形变实现的,在具体应用时,可能存在外力施加于线束接头的侧面,若多次往复的外力施加可能造成公头和母头连接处出现间隙,甚至松动摇晃,造成接触不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插接部9呈柱状结构,插接部9外周的接头本体1向下凹陷形成插接定位槽10。
具体的,插接部9可以为圆柱形结构或矩形柱结构,插接部9外周的接头本体1向下凹陷,以形成插接定位槽10。与线束接头相适配连接的接头上设有插接定位柱,线束接头与接头连接后,插接定位槽10与插接定位柱间隙配合连接。外力施加于线束接头的侧面,插接定位槽10与插接定位柱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质,能够缓冲外力对插接部9的冲击,进而保证插接部9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端子的插接部9位于接头本体1的上平面,上平面的周边设有密封件11。
具体的,密封件11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或圆形,密封件11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制备,与接头本体1制备为一体结构;当然,也可以在接头本体1上开设向下凹陷的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密封条。线束接头插接后密封件11被压缩产生形变,进而对端子组2进行密封。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传统的线束接头采用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是通过弹性形变卡接,连接的可靠性存在不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头本体1的外周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耳12,固定耳12上设有固定孔13。
具体的,固定孔13可以为通孔或螺纹孔,固定孔13为螺纹孔时,线束接头与其他附件接插转接后,采用紧固件通过固定孔13将线束接头安装紧固;固定孔13可以为通孔时,采用紧固件通过固定孔13将线束接头安装紧固在车身钣金上,较传统的连接器的卡扣方式固定更加可靠。
由于车辆的电气转接涉及附件较多,车辆的电气连接可能存在一对多的连接场景,目前的线束转接多采用多个线束接头转接,易造成线路混乱。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头本体1的外周还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14,一个线束接头的限位槽14与另一线束接头的固定耳12配合定位。
具体的,请参阅图3,限位槽14可以设置为半圆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能够与固定耳12的外形结构相适配进行定位即可。一个线束接头的限位槽14与另一线束接头的固定耳12配合定位后,可以灵活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连接,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线束接头可自由组合成形成不同的形状,可实现桥接、T字形连接等,线路转接安装更便捷。
车辆在检修和安装线路时,可能对线缆存在抻拽,目前的线束接头连接强度较弱,易产生脱离。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头本体的外周设有燕尾槽17或燕尾凸起18,一个接头本体的燕尾槽17与另接头本体的燕尾凸起18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4,燕尾槽17和燕尾凸起18采用间隙配合连接,能够加强两个线束接头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抻拽后出现线束接头脱离或损坏。可以理解,固定耳12和限位槽14同样可以设置为燕尾结构,即固定耳设置为燕尾凸起,限位槽设定为燕尾槽,在进行定位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加连接强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插接口3依规格大小依次排列于接头本体上。
具体的,多个插接口3依规格依次排列后,对应的端子组2对应设置,整体排布更规整,便于识别和检修。插接口3设置为不同的规格,按规格的大小依次分排设置,每排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可以根据车辆的电气附件连接属性划分,例如大电源端子、辅助电源端子和通讯端子等,排布方式对各端子组2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同时能够容纳较多的线路布置。
基于与线束接头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任一所述的线束接头。
基于与线束接头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
至少两个线束接头16;连接件15,呈扁平状,所述连接件15的上设有连接部19,用于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线束接头中的所述端子组2。
具体的,请参阅图5,连接件15上设有对应连接两个线束接头16中端子组2的连接部19,连接部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连接件15上同样设有与线束接头对应安装的固定耳12和固定孔13,连接件15上的固定孔13为通孔,线束接头上的固定孔13为螺纹孔,连接件15与线束接头转接后,通过紧固件将连接件15与线束接头连接紧固,该种连接方式可较好利用车辆钣金和内饰的空间间隙,有利于线束连接器的布置。需要说明的是,线束接头为三个时,可以拼装进行T字形连接,连接件15也对应制备为T字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扁平状的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每个插接口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插接口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每个端子组设置于对应的插接口内,不同的插接口内的端子组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以使端子组规则排布,在能够容纳较多线路的同时,消除线束连接时整体结构臃肿的形态,线束接头便于在车辆上进行空间布置。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和多个端子组;
所述接头本体,呈扁平状,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所述多个插接口中的每个所述插接口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插接口对应至少一个端子组;
每个所述端子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插接口内;不同的所述插接口内的端子组用于实现不同的连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组中包括至少一组屏蔽端子组,所述屏蔽端子组的外周设有凸起的屏蔽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包括固定件和接线柱,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接线柱的封装部一端,所述接线柱和所述封装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内部,所述接线柱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呈柱状结构,所述插接部外周的所述接头本体向下凹陷形成插接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上平面,所述上平面的周边设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有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还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一个所述线束接头的所述限位槽与另一所述线束接头的所述固定耳配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设有燕尾槽或燕尾凸起,一个所述接头本体的所述燕尾槽与另所述接头本体的所述燕尾凸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插接口依规格大小依次排列于所述接头本体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线束接头。
CN202111621833.6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Pending CN114430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833.6A CN114430123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1833.6A CN114430123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123A true CN114430123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1833.6A Pending CN114430123A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012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0103A (ja) * 2008-05-22 2009-12-0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とオプション電気部品との接続構造
JP2010061943A (ja) * 2008-09-03 2010-03-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3386932U (zh) * 2013-08-23 2014-01-08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装置
CN203434317U (zh) * 2013-09-16 2014-02-12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装置
CN107834317A (zh) * 2017-10-19 2018-03-23 王燕军 一种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组合
CN109638497A (zh) * 2019-01-18 2019-04-16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线路连接器及车用线路连接方法
CN109980394A (zh) * 2019-04-30 2019-07-05 乐清市昌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总成连接器以及线束总成
CN113422256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模块、连接器、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0103A (ja) * 2008-05-22 2009-12-0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とオプション電気部品との接続構造
JP2010061943A (ja) * 2008-09-03 2010-03-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3386932U (zh) * 2013-08-23 2014-01-08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装置
CN203434317U (zh) * 2013-09-16 2014-02-12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装置
CN107834317A (zh) * 2017-10-19 2018-03-23 王燕军 一种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组合
CN109638497A (zh) * 2019-01-18 2019-04-16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线路连接器及车用线路连接方法
CN109980394A (zh) * 2019-04-30 2019-07-05 乐清市昌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总成连接器以及线束总成
CN113422256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模块、连接器、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5796B (zh) 具有接地材料的电连接器
US9282655B2 (e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US9166328B2 (en) Connector,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47521B2 (en) Wiring junction block
CN114430123A (zh) 一种线束接头和车辆
KR20190052235A (ko) 커넥터
CN216750571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和车辆
CN215955606U (zh) 一种用于汽车混合前灯线束的护套插头结构
CN111641091B (zh) 集成连接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5933856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组合灯线束的插件护套
WO2008012608A1 (en) Conn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ground connection
CN114552259A (zh) 连接器以及车辆
KR20210145284A (ko) 밀봉 케이블 커넥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KR100700048B1 (ko) 고전압 케이블용 접지브라켓의 고정구조
CN219303992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其插座
CN220585641U (zh) 一种电缆线束
CN220172432U (zh) 一种穿缸连接器和车辆
CN218632659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201682104U (zh) 一种hdmi电连接器的插头结构
CN215933968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接插组件
CN217086944U (zh) 一种后组合灯的插接结构及后组合灯
CN218160978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植保设备
CN218101871U (zh) 一种多通道矩形同轴卡锁连接器
CN218975860U (zh) 网络模块
CN220577146U (zh) 内后视镜安装座、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