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526B -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526B
CN114426526B CN202011037436.XA CN202011037436A CN114426526B CN 114426526 B CN114426526 B CN 114426526B CN 202011037436 A CN202011037436 A CN 202011037436A CN 114426526 B CN114426526 B CN 114426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lpha
catalyst
controlled
cum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74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6526A (zh
Inventor
金国杰
汪超
康陈军
高焕新
杨洪云
黄政
丁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374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6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1/00Preparation of oxiranes
    • C07D301/0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 C07D301/03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 C07D301/19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organic hydro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0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ring oxyge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oxy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异丙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步骤2、在催化剂存在下,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得到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步骤3、在催化剂存在下,α,α‑二甲基苄醇与氢气发生氢解反应,转化为异丙苯,任选地循环回步骤1继续反应;其中,在步骤1和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1.5wt%以下。在本发明中,步骤1~2于低温、低压、中性至弱碱性环境下进行反应,产物中杂质苯乙酮、苯酚、异丙苯二聚物并异丙苯、以及其它低分子量聚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性良好的可以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丙烷的制备,尤其涉及过氧化氢异丙苯法制环氧丙烷工艺。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丙二醇醚,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丙烯,是丙烯的第二大衍生物。
捷克斯洛伐克专利CS140743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公开了过氧化氢异丙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将丙烯环氧化为环氧丙烷,并同时生成α,α-二甲基苄醇,α,α-二甲基苄醇通过加氢转化生成异丙苯,异丙苯继续氧化制过氧化氢异丙苯循环使用。理论上,整个过程只消耗丙烯、空气和氢气,该法被称为过氧化氢异丙苯法制环氧丙烷技术。
在过氧化氢异丙苯法制环氧丙烷工艺中,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氧化液中的过氧化二异丙苯杂质是一种引发剂、交联剂,它主要在异丙苯氧化反应和丙烯环氧化反应中通过过氧化氢异丙苯和副产物α,α-二甲基苄醇缩合生成。
过氧化二异丙苯杂质的存在主要会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技术经济性:(1)自身分解生成苯乙酮和苯酚等杂质;(2)通过自身热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引发异丙苯二聚生成并异丙苯杂质;(3)使丙烯和环氧丙烷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低分子量聚合物杂质;(4)所产生的低分子量聚合物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失活,严重影响环氧化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其中前二项增加异丙苯消耗,第三项增加丙烯消耗,还引起催化剂失活,第四项严重缩短生产周期。
在捷克斯洛伐克专利CS140743的基础上,EP 1681288 A公开了过氧化氢异丙苯法生产环氧丙烷的三个步骤,即氧化步骤、环氧化步骤和转化步骤,其中氧化步骤后的反应混合物中2-苯基-1,2-环氧丙烷的含量≤1wt%。其目的是减少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无为消耗,及α-甲基苯乙烯的损失,从而降低异丙苯的单耗。
中国专利CN1432005A公开了过氧化氢异丙苯法生产环氧丙烷的三个步骤,即氧化步骤、环氧化步骤和氢解步骤,其中供给环氧化工序的含过氧化氢异丙苯溶液中的水的含量在1wt%以下,以减少目的产物环氧丙烷的开环水解,提高产物选择性,并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
但这些专利均未提到过氧化二异丙苯对整个技术的影响,也未提及如何限制或除去过氧化二异丙苯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采用低温、低压、中性至弱碱性环境下的氧化工艺和在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作用下的中性至弱碱性环氧化反应环境来抑制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生成,取得了显著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氧化步骤和环氧化步骤中杂质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高,导致杂质苯乙酮、苯酚生成量大,异丙苯二聚物并异丙苯生成量大,丙烯、环氧丙烷易聚合生成低分子量聚合物,环氧化催化剂失活快,催化剂使用周期短,技术经济性差等,提供一种高效,经济性良好的可以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异丙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
步骤2、在催化剂存在下,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得到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
步骤3、在催化剂存在下,α,α-二甲基苄醇与氢气发生氢解反应,转化为异丙苯,任选地循环回步骤1继续反应;
其中,在步骤1和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1.5wt%以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100℃,优选为40~95℃。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95℃(例如82~95℃,或82~92℃)。
其中,本发明在步骤1中进行低温反应,例如60℃、65℃、70℃、75℃、80℃、82℃、85℃、90℃、92℃、95℃。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的压力为0~0.6MPa。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的压力为0~0.4MPa,优选为0~0.2MPa。
例如,控制步骤1中压力为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体系中pH为5.5~10.0,优选为5.5~8.0。
其中,可以选用有机胺和/或醇胺来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因为所述有机胺和/或醇胺与环氧丙烷容易分离,且易与反应体系中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
例如,控制步骤1中pH为5.5、6.0、6.2、6.5、6.8、7.0、7.2、7.5、8.0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控制步骤1尾气中O2的体积含量不大于6%。
其中,严格控制尾气中氧气含量可以避开爆炸极限,具体地,尾气中氧含量可以通过控制异丙苯转化率或反应速度来实现。
在本发明中,严格控制步骤1中异丙苯氧化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pH值,可以有效地控制步骤2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产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为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选自含钛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如Ti-HMS、Ti-MCM-41)、含钛大孔二氧化硅催化剂(Ti-SiO2)和含钛复合孔二氧化硅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上Ti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5.0%。
以上所述的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可采用现有技术已有的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160℃、反应压力为0.1~10.0MPa。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0~140℃、反应压力为0.1~8.0MPa。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0~130℃、反应压力为2.0~7.0MPa。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1~20):1。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2~10):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的pH值为5.5~9.0,优选为6.0~8.5。
其中,可以选用有机胺和/或醇胺来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因为所述有机胺和/或醇胺与环氧丙烷容易分离,且易与反应体系中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和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1.0wt%以下。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0.08wt%以下,在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0.5wt%以下。
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各步骤的反应条件(尤其是步骤1~2的反应条件)明显降低了反应体系中(尤其是步骤1~2的反应体系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进而降低了体系中因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自身分解生成苯乙酮和苯酚等杂质的含量、因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自身热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引发异丙苯二聚生成并异丙苯杂质的含量、以及其它杂质(例如低分子量聚合物)等的含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各种杂质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钯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钯基催化剂和/或铜基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所述的钯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已有的钯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300℃,反应压力为0.1~6.0MPa。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0~260℃,反应压力为0.5~4.0MPa。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氢气与α,α-二甲基苄醇的摩尔比为(2~50):1。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氢气与α,α-二甲基苄醇的摩尔比为(5~20):1。
优选地,步骤1在鼓泡塔式反应器中进行,步骤2和步骤3在固定床反应中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提供本发明目的之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环氧丙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原子经济反应特征的环氧丙烷生产新工艺,物耗和能耗显著降低,催化剂使用周期明显延长,技术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环氧丙烷制备时,产物中杂质苯乙酮、苯酚、异丙苯二聚物并异丙苯、以及其它低分子量聚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性良好的可以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与对比例中采用的原料,如果没有特别限定,那么均是现有技术公开的,例如可直接购买获得或者根据现有技术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得。
在实施例1中,含钛介孔催化剂Ti/HMS的制备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5367518A的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双功能Pd/Si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4230640A的实施例3。
在实施例4中,含钛介孔催化剂Ti-MCM-41的制备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5367518A的实施例6。
在实施例5中,含钛大孔催化剂Ti/SiO2的制备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5367518A的实施例17。
在实施例6中,Pd/Al2O3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如下:取适量PdCl2与盐酸、去离子水制成PdCl2水溶液,将100克Al2O3载体浸入上述PdCl2水溶液等体积浸渍,然后于120℃干燥4小时,550℃焙烧4小时即制得Pd/Al2O3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上Pd的质量含量为0.1%-1%。催化剂使用前用H2原位还原6小时。
【实施例1】
将经过NaOH水溶液洗涤过的异丙苯和压缩空气通入氧化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2℃和0.1MPa,通过加入NaOH水溶液调节异丙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7.0,控制反应尾气的O2含量小于6%,反应时间6小时,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18%的氧化液,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其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05%。通过减压蒸馏,控制塔釜温度小于60℃,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0%的氧化液。
将上述得到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0%的氧化液与丙烯在含钛介孔催化剂Ti/HMS存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入丙胺调节环氧化反应混合物的pH值为7.5,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3.5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摩尔比为4:1,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空速2.0h-1。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1%。
将从环氧化反应器出口流出的环氧化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过量的丙烯循环使用,将分离所得的粗环氧丙烷(PO)进一步精馏提纯制得精PO产品。
把分离出过量丙烯和PO的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异丙苯溶液通入氢解反应器进行反应,采用双功能Pd/SiO2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80℃和1.5MPa,H2与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摩尔比为10:1,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重量空速为2.0h-1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α,α-二甲基苄醇(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8%
苯乙酮:0.06%
苯酚:0.05%
并异丙苯(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0.05%
其它:0.04%。
【实施例2】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温度由82℃升高至90℃,氧化反应液的pH值由7.0升至7.5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得到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氧化液中CHP的重量含量为2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为0.06%;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0.12%。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8%
苯乙酮:0.06%
苯酚:0.04%
并异丙苯:0.06%
其它:0.04%。
【实施例3】
除丙烯环氧化反应中,通过加入乙醇胺调节环氧化反应混合物的pH值为6.5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15%。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α,α-二甲基苄醇(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7%
苯乙酮:0.08%
苯酚:0.06%
并异丙苯:0.1%
其它:0.06%。
【实施例4】
除丙烯环氧化反应中采用含钛介孔催化剂Ti/MCM41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0.3%。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5%
苯乙酮:0.1%
苯酚:0.1%
并异丙苯:0.3%
其它:0.1%。
【实施例5】
除丙烯环氧化反应中采用含钛大孔催化剂Ti/SiO2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0.5%。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2%
苯乙酮:0.1%
苯酚:0.12%
并异丙苯:0.5%
其它:0.08%。
【实施例6】
除氢解反应中采用Pd/Al2O3作催化剂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9.7%
苯乙酮:0.05%
苯酚:0.05%
并异丙苯:0.1%
其它:0.1%。
【实施例7】
将经过NaOH水溶液洗涤过的异丙苯和压缩空气通入氧化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2℃和0.2MPa,通过加入NaOH水溶液调节异丙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8.0,控制反应尾气的O2含量小于6%,反应时间6小时,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20%的氧化液,其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06%。通过减压蒸馏,控制塔釜温度小于60℃,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0.5%的氧化液。
将上述得到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0.5%的氧化液与丙烯在含钛介孔催化剂Ti/HMS存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入丙胺调节环氧化反应混合物的pH值为8.5,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2.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摩尔比为2:1,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空速2.0h-1。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15%。
将从环氧化反应器出口流出的环氧化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过量的丙烯循环使用,将分离所得的粗环氧丙烷(PO)进一步精馏提纯制得精PO产品。
把分离出过量丙烯和PO的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异丙苯溶液通入氢解反应器进行反应,采用双功能Pd/SiO2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20℃和3MPa,H2与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摩尔比为5:1,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重量空速为2.0h-1
结果与实施例1近似,最终α,α-二甲基苄醇(DMBA)氢解产物中杂质含量非常少。
【实施例8】
将经过NaOH水溶液洗涤过的异丙苯和压缩空气通入氧化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5℃和0.4MPa,通过加入NaOH水溶液调节异丙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6.0,控制反应尾气的O2含量小于6%,反应时间6小时,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22%的氧化液,其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08%。通过减压蒸馏,控制塔釜温度小于60℃,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1%的氧化液。
将上述得到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含量为51%的氧化液与丙烯在含钛介孔催化剂Ti/HMS存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入丙胺调节环氧化反应混合物的pH值为6,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5.0MPa,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摩尔比为10:1,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空速2.0h-1。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重量含量为0.18%。
将从环氧化反应器出口流出的环氧化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过量的丙烯循环使用,将分离所得的粗环氧丙烷(PO)进一步精馏提纯制得精PO产品。
把分离出过量丙烯和PO的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异丙苯溶液通入氢解反应器进行反应,采用双功能Pd/SiO2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20℃和0.5MPa,H2与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摩尔比为20:1,α,α-二甲基苄醇(DMBA)的重量空速为2.0h-1
结果与实施例1近似,最终α,α-二甲基苄醇(DMBA)氢解产物中杂质含量非常少。
【比较例1】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5℃和0.6MPa,异丙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5.0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35%的氧化液,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其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5%;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2.0%。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4.0%
苯乙酮:1.0%
苯酚:1.0%
并异丙苯:3.5%
其它:0.5%。
由上可知,比较例1得到的产品中苯乙酮、苯酚、并异丙苯和其它杂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实施例1。
【比较例2】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0℃和0.5MPa,异丙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5.0,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5℃和4.0MPa,环氧化反应液的pH值为5.0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异丙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2%,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9%。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4.5%
苯乙酮:1.2%
苯酚:0.8%
并异丙苯:3.0%
其它:0.5%。
由上可知,比较例2得到的产品中苯乙酮、苯酚、并异丙苯和其它杂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实施例1。
【比较例3】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温度为100℃,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35%的氧化液,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其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0%;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6%。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5.2%
苯乙酮:1.0%
苯酚:0.8%
并异丙苯:2.6%
其它:0.4%。
【比较例4】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pH值为10.0外,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35%的氧化液,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其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0%;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5%。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5.2%
苯乙酮:1.2%
苯酚:0.1%
并异丙苯:2.0%
其它:1.5%。
【比较例5】
除异丙苯氧化反应的pH值为5.0,其余各步骤的反应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CHP)重量浓度为35%的氧化液,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其中DCP的重量含量为1.5%;环氧化反应混合物中DCP的重量含量为2.0%。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最终DMBA氢解产物的重量组成为:
异丙苯:95.0%
苯乙酮:0.2%
苯酚:1.0%
并异丙苯:2.6%
其它:1.2%。

Claims (16)

1.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异丙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95℃,控制体系中pH为5.5~8.0;
步骤2、在催化剂存在下,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反应得到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
步骤3、在催化剂存在下,α,α-二甲基苄醇与氢气发生氢解反应,转化为异丙苯,任选地循环回步骤1继续反应;
其中,在步骤1和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1.5wt%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的压力为0~0.6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控制反应的压力为0~0.4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为含钛多孔二氧化硅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选自含钛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含钛大孔二氧化硅催化剂和含钛复合孔二氧化硅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160℃、反应压力为0.1~10.0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0~140℃、反应压力为0.1~8.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1~2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丙烯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摩尔比为(2~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的pH值为5.5~9.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控制反应的pH值为6.0~8.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中,副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含量在1.0wt%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钯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钯基催化剂和/或铜基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控制反应温度为40~300℃,反应压力为0.1~6.0MPa;和/或
氢气与α,α-二甲基苄醇的摩尔比为(2~50):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
控制反应温度为100~260℃,反应压力为0.5~4.0MPa;和/或
氢气与α,α-二甲基苄醇的摩尔比为(5~20):1。
CN202011037436.XA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Active CN114426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7436.XA CN11442652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7436.XA CN11442652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526A CN114426526A (zh) 2022-05-03
CN114426526B true CN114426526B (zh) 2023-09-29

Family

ID=8130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7436.XA Active CN114426526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65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562A (ja) * 2004-11-08 2006-05-2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4844493A (zh) * 2015-04-01 2015-08-19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环氧丙烷chppo联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562A (ja) * 2004-11-08 2006-05-2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4844493A (zh) * 2015-04-01 2015-08-19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环氧丙烷chppo联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剑昆.用异丙苯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合成环氧丙烷的新技术.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第5卷(第5、6期),第5期第1页第1段,第2页右栏,第5页右栏倒数第2段,第3页左栏第2段,第3页右栏倒数第1段,第4-5页第3.2节,第6期第3.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526A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9998B (zh) 一种分段式环氧丙烷制备方法
US2003003282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oxide
CN104292066A (zh) 高纯度异丁烯制备方法
CN110683935A (zh) 一种环十二醇的制备方法
KR20030009393A (ko) 프로필렌 옥사이드의 제조방법
CN114426526B (zh) 一种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环氧丙烷
CN114436757A (zh) 一种处理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产物的方法、系统与应用
US7319177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umene
EP1437350B1 (e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propylene oxide
US7705166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oxide
CN102304015A (zh) 一种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制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方法
CN100376520C (zh) 生产异丙基苯的方法和包括该方法的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12174914B (zh) 一种用于烯烃与氢过氧化物气相环氧化反应的方法
CN114426548B (zh) 一种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系统
CN101412704A (zh) ε-己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13387907B (zh) 一种工业化丙烷连续生产环氧丙烷的系统及方法
WO2005030684A1 (ja) α-メチルスチレンの製造方法
CN105524027A (zh) 环氧丙烷组合物
CN105315236B (zh) 生产3,4-环氧-1-丁烯的方法
WO2005030742A1 (ja)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WO2005030745A1 (ja) プロピレンオキサイドの製造方法
Xia et al. Titanosilicate‐Based Alkene Epoxidation Catalysis
CN115991622A (zh) 一种处理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产物的方法、系统及其应用
CN113461474A (zh) 一种丙烷工业化连续制备环氧丙烷的系统及方法
CN115385768A (zh) 异丙苯的制备方法、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及得到的异丙苯和环氧丙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