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262A -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262A
CN114426262A CN202011099017.9A CN202011099017A CN114426262A CN 114426262 A CN114426262 A CN 114426262A CN 202011099017 A CN202011099017 A CN 202011099017A CN 114426262 A CN114426262 A CN 114426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combustion chamber
channel
nozzle
aci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9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6262B (zh
Inventor
田芳勇
朱军
周屈兰
古小红
尹琦岭
黄山
罗代亮
李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990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02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 C01B17/04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from gaseous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gaseous 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02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 C01B17/04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from gaseous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gaseous sulfides
    • C01B17/0404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from gaseous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gaseous sulfides by processes comprising a dry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hydrogen sulfide-containing gases, e.g. the Claus process
    • C01B17/0413Preparation of sulfur; Purification from gaseous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gaseous sulfides by processes comprising a dry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hydrogen sulfide-containing gases, e.g. the Claus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ustion step
    • C01B17/0417Combust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e-Mixing And Non-Premixing Gas Bur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技术及物质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燃烧器包括至少两级燃烧室,各级燃烧室由前向后依次连通,定义最前的燃烧室为第一级燃烧室,定义第一级燃烧室之后的为次级燃烧室;第一级燃烧室的前端设有第一级喷口,第一级喷口中设有第一级燃料通道,第一级燃料通道供空气和酸性气通入并朝后喷射;所述第一级喷口中还设有供点火枪伸入以进行点火的点火枪通道,或者所述第一级燃料通道可供所述点火枪伸入;所述次级燃烧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对应的次级燃烧室连通的次级燃料进口,次级燃料进口供燃料气体喷入并被次级燃料室内的火焰点燃。

Description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技术及物质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背景技术
高含硫气田采出气富含硫化氢,硫化氢为剧毒气体,必须采用硫磺回收装置将其转化成单质硫回收利用。硫磺回收装置的核心设备为硫磺回收燃烧器,硫磺回收燃烧器将富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燃烧,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硫化氢氧化为二氧化硫,然后二氧化硫再与剩余的未反应的硫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产硫磺。其主要的反应式为:H2S+3/2O2=SO2+H2O;2H2S+SO2=3S+2H2O。
硫磺回收工艺过程中,燃烧器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整套装置的处理能力和转化效率。一方面,燃烧器要保证燃烧产物中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气体体积比合适,燃烧要充分进行,否则将会造成硫化氢或二氧化硫的剩余,硫磺回收率会降低;另一方面,燃烧器要保证变负荷工况下的稳定正常运行。气田生产时,产气量会在一定范围波动,硫磺回收装置设计时一般要求在额定负荷的30%-130%范围内都能稳定运行,燃烧器设计时也必须满足这一要求,负荷变化时,燃烧过程保持稳定,既不产生回火,也不产生高温烧蚀的现象,从而能保证整套硫磺回收装置的运行。
常规的燃烧器如图1和授权公告号为CN109340746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如图1所示,常规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01,燃烧室101上安装有进气喷口102,进气喷口102内有空气通道103、酸性气通道104和燃料气通道105,空气通道103、酸性气通道104和燃料气通道105分别设有空气入口106、酸性气入口107和燃料气入口108,进气喷口102与燃烧室101相交处有缩口,缩口处固定有导流钝体109,导流钝体109用来加快气体流动并实现气体混合。空气通道103、酸性气通道104和燃料气通道105均延伸到导流钝体109处,空气通道103内有分流孔板110和旋流导流板111,酸性气通道104内有导流板112,燃料气通道105内可以插入点火枪。使用时,空气由空气入口106进入空气通道103,然后流经分流孔板110和旋流导流板111产生旋转;酸性气由酸性气入口107进入酸性气通道104,然后流经导流板112形成旋转,最后两种气体在导流钝体109处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初始点火时,通过通入燃料气和空气进行点火,并点火后逐渐通入酸性气并逐渐关闭燃料气。
而授权公告号为CN10934074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结构与图1的燃烧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进气喷口内有酸性气和空气预混通道,进气喷口上开设有空气进口和酸性气进口,空气和酸性气沿切向喷入酸性气和空气预混通道内,实现混合。
燃烧器在使用时需要保证混合气中硫化氢的过量空气系数为0.97-1.03,即硫化氢与氧气的摩尔比为为2*(0.97-1.03),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后进行充分燃烧。
但是,目前的燃烧器存在一些弊端:常规燃烧器结构设计不涵盖低于30%负荷的运行工况,而硫回收装置开工前必须进行烘炉,烘炉过程要求燃烧器具备超低负荷(一般为额定负荷的5%)运行能力,因此常规燃烧器不具备烘炉功能,烘炉时(尤其是额定负荷大于10万吨/年的特大型硫磺回收装置)必须另外加装烘炉设备,而烘炉设备后续运行过程中不再使用,工艺繁琐且造成部分设备闲置。这是因为,燃烧器在低负荷(额定负荷值的30%左右)运行时,空气与酸性气混合物流速降低,流速往往低于26m/s,造成火孔流速低于火焰传播速度而出现回火现象,影响燃烧的稳定性。而且在温度高达1000°C的燃烧过程中,混合物流速降低会严重影响喷口处的冷却效果,导致导流板等部件易被烧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无法适用于低负荷运行工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包括:
燃烧室,设有至少两级,各级燃烧室由前向后依次连通,定义最前的燃烧室为第一级燃烧室,定义第一级燃烧室之后的为次级燃烧室,次级燃烧室有一个或依次连通的至少两个;
第一级燃烧室的前端设有第一级喷口,第一级喷口中设有第一级燃料通道,第一级燃料通道供空气和酸性气通入并朝后喷射;
所述第一级喷口中还设有供点火枪伸入以进行点火的点火枪通道,或者所述第一级燃料通道可供所述点火枪伸入;
所述次级燃烧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对应的次级燃烧室连通的次级燃料进口,次级燃料进口供燃料气体喷入并被次级燃料室内的火焰点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各级燃烧室均配备有能够加燃料气体的喷口或进口,各级燃烧室可单独开启,各级燃烧室均承担负荷,各级燃烧室承担负荷的总和为燃烧器的最大负荷,可以认为燃烧器的负荷分配到各级燃烧室上。其中,第一级燃烧室仅需要承担一部分负荷,因此将第一级燃烧室的通流面积以及喷口的通道面积进行减小。使用时,当运行负荷较小或者是烘炉时,可以仅开启第一级燃烧室进行工作,其余的次级燃烧室不供应燃料气体,由于喷口的通流面积较小,流速较大,不易发生回火现象。而且也不需要另外配备烘炉设备进行烘炉,工艺简单且不会发生设备闲置的情况。当运行负荷较大时开启次级燃烧室并选择开启的数量,来满足高运行负荷的使用要求。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各燃烧室内的通流面积由前向后逐级增大。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开启次级燃烧室后,燃料气体经次级燃料进口加入到主火焰中,额外增大了燃料供应,通流面积逐级增大,保证气流整体流速的稳定,保证火焰的稳定。而且,燃烧室通流面积逐级增大,实际上在相邻两燃烧室之间形成阶梯,当次级燃料进口不开启时,主火焰距离次级燃料进口的距离较远,减小火焰的热辐射,防止烧损。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定义任意相邻两燃烧室中,在前的燃烧室的最大负荷为a,在后的燃烧室的最大负荷为b,相邻两燃烧室内通流面积的比值为(a+b)/a。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根据负荷来设计通流面积的比值,能够保证工作时各燃烧室截面热负荷相同。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级喷口的后端为锥形收口,该锥形收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气流的导流钝体。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将导流钝体布置在锥形收口处,能够减小锥形收口处内壁与导流钝体之间的通流面积,增大气体流速,防止出现回火。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第一级燃料通道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级酸性气通道和第一级空气通道,第一级空气通道位于第一级酸性气通道外部,所述点火枪插入第一级酸性气通道内并延伸至导流钝体处。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空气包裹酸性气一起通入并混合的方式,空气与酸性气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级燃烧室的前端外部为前小后大的锥形结构。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一级燃烧室前端为锥形,与第一级喷口后端的锥形收口适配,方便进行对装。通常地,第一级燃烧室内的气鼻为前小后大的锥形,将第一级燃烧室前端设计为锥形,也能够与气鼻的形状进行适配。将第一级燃烧室设计为锥形,以便于实现内衬耐火材质前薄后厚的设计要求。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次级燃料进口处设有次级喷口;
所述次级喷口沿次级燃烧室的周向均布有至少三个,且各次级喷口在周向上朝同一方向倾斜延伸,以在对应的次级燃烧室内形成切圆环形流场。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各次级喷口朝同一周向方向倾斜延伸,能够形成切圆环形流场,方便空气和酸性气的混合均匀,且切圆环形流场对主火焰的影响较小,使得火焰更加稳定。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次级喷口上设有同轴布置的次级酸性气通道和次级空气通道,次级空气通道位于次级酸性气通道的外部。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空气包裹酸性气一起通入并混合的方式,空气与酸性气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硫磺回收燃烧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次级燃烧室,相邻两次级燃烧室的次级喷口沿次级燃烧室的周向错位布置。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次级喷口处的气体流速较大,将相邻两次级燃烧室上的次级喷口周向错位布置,能够尽可能地提高燃烧室中气体的均匀性。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任意相邻两次级燃烧室的次级喷口的数量相同,且任意相邻的两次级燃烧室上设置的次级喷口在周向上均布。
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均布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硫磺回收燃烧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实施例1的立体图;
附图1中:101-燃烧室;102-进气喷口;103-空气通道;104-酸性气通道;105-燃料气通道;106-空气入口;107-酸性气入口;108-燃料气入口;109-导流钝体;110-分流孔板;111-旋流导流板;112-导流板;
附图2中:201-第一级燃烧室;202-第一级喷口;2021-外筒;2022-内筒;2023-点火枪;203-第一级空气通道;204-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5-导流钝体;206-第二级燃烧室;207-第二级喷口;208-第二级空气通道;209-第二级酸性气通道;210-第三级燃烧室;211-第三级喷口;212-第三级空气通道;213-第三级酸性气通道;
附图3中:201-第一级燃烧室;203-第一级空气通道;204-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6-第二级燃烧室;207-第二级喷口;210-第三级燃烧室;211-第三级喷口;
附图4中:201-第一级燃烧室;202-第一级喷口;206-第二级燃烧室;207-第二级喷口;210-第三级燃烧室;211-第三级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硫磺回收燃烧器包括相互串接的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各单元同轴相连,使用过程中,根据硫磺回收燃烧器的负荷大小,各级单元顺次开启。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进行描述,定义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自前向后依次排布,气体、火焰也由前向后喷射。
如图2所示,一级单元包括第一级燃烧室201,第一级燃烧室201的前侧安装有第一级喷口202,第一级喷口202与第一级燃烧室201同轴布置。第一级喷口202内设有第一级燃料通道,向第一级燃烧室201内供应酸性气和空气,此处的第一级燃料通道包括同轴布置的两个通道,位于外侧的通道为第一级空气通道203,供空气通入;内侧的通道为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供酸性气通入,第一级空气通道203、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级空气通道203的内筒2022和外筒2021之间可以通过支撑筋进行相连,支撑筋与支撑筋之间过风。内筒2022中设置有点火枪2023,点火枪2023供燃料气流过并点燃,点火枪2023的后端处固定有导流钝体205,导流钝体205为前小后大的锥体,对气体进行混合。
第一级喷口202的后端和第一级燃烧室201的前端均为锥形,两者对接端的内外径均较小,而导流钝体205就位于第一级喷口202的对接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减小导流钝体205外周与第一级喷口202内壁之间的通流面积,提高气体流经此处的流速,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
如图2所示,二级单元包括第二级燃烧室206,第二级燃烧室206与第一级燃烧室201同轴布置,第二级燃烧室206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第二级燃料进口,在每一个第二级燃料进口上分别安装有第二级喷口207,第二级喷口207内有同轴的两个通道,外侧的通道为第二级空气通道208,内侧的通道为第二级酸性气通道209,第二级空气通道208和第二级酸性气通道209分别与空气和酸性气的来源相连,且均与第二级燃烧室206连通。在二级单元中,第二级喷口207中不再设置点火枪和导流钝体。
三级单元的结构与二级单元的类似,也包括第三级燃烧室210,第三级燃烧室210与第二级燃烧室206同轴布置,第三级燃烧室210的侧壁上安装有三个第三级喷口211,第三级喷口211内有同轴的两个通道,外侧的通道为第三级空气通道212,内侧的通道为第三级酸性气通道213,第三级空气通道212和第三级酸性气通道213分别与空气和酸性气的来源相连,且均与第三级燃烧室210连通。在三级单元中,第三级喷口211中不再设置点火枪和导流钝体。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级燃烧室201、第二级燃烧室206和第三级燃烧室210内的通流面积逐级增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由于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额外增加了燃料供应,需要将各级燃烧室内部的通流面积逐级增大以保证气流整体流速的稳定,从而保证火焰的稳定。燃烧时,火焰由点火枪点燃,主要集中在燃烧室的中心位置,当后两级喷口不投运时,由于后两级燃烧室的内径较大,喷口处于离火焰较远的位置,能够减小火焰对二级单元、三级单元中喷口的热辐射,防止烧损。而且,由于第一级燃烧室201、第二级燃烧室206和第三级燃烧室210的内径依次增大,实际上在相邻的两级燃烧室之间形成了阶梯,阶梯能够对火焰进行引导,同时对二级单元、三级单元中的喷口进行遮蔽,进一步防止烧损。
第二级燃烧室206和第三级燃烧室210内的通流面积根据各自承担的燃烧负荷的数值来推算(即保证相同的截面热负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第一级燃烧室201、第二级燃烧室206和第三级燃烧室210中烟气流速的相对稳定。假定相同的负荷数值对应相同的烟气流量,第一级燃烧室201的最大负荷为30%,第二级燃烧室206承担的最大负荷为50%,那么第二级燃烧室206的截面面积为第一级燃烧室201的(0.5+0.3)/0.3倍,即2.67倍。第三级燃烧室210的承担的最大负荷为50%,那么第三级燃烧室210的截面面积为第二级燃烧室206的(0.5+0.5+0.3)/(0.5+0.3)倍,即1.625倍。即若定义任意相邻两燃烧室内中在前一个燃烧室的最大负荷为a,在后一个的最大负荷为b,则两者通流面积之比则为(a+b)/a。
由图3可以看出,第二级喷口207并不是沿第二级燃烧室206圆环面的法线方向延伸,而是与法线方向呈特定角度α;第三级喷口211与第三级燃烧室210圆环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为γ。其中,α、γ的设计原则为:喷射进入燃烧室的燃料混合气体与主火焰形成切圆燃烧,这样有助于燃料混合气的混合,有助于燃料的点燃和燃烧。当α、γ取值小于5°时,燃料混合气朝中心轴线位置喷射,难以形成有效的切圆流动,当取值大于60°时,燃料混合气的射流过于接近燃烧室的内壁,容易使火焰直接喷射在燃烧器内壁上,因此,一般地,α、γ的取值范围限定在5°-60°,实际使用时根据需求可以灵活调整旋流强度。其中,α、γ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而且,由图3可以看出,在硫磺回收燃烧器的轴向投影面上,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在周向上的位置不一定完全重合,此处定义两者之间在圆周方向上所形成的夹角为θ,θ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180/m)°,其中m为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的个数,本实施例中为m=3。0°表示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在周向上的位置完全重合,(180/m)°表示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在周向上整体均匀分布。燃料混合气在喷入燃烧室内时,出口位置的流速最大,通过将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在周向上错开布置,能够将流速最大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提高混合气在燃烧室中的均匀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级喷口207、第三级喷口211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沿周向均布,此处假设第二级喷口207有m个且沿周向均布,第三级喷口211有k个且沿周向均布,为形成切圆环形流场,至少需要3股射流,因此,m、k的最小值为3,而过多的喷口会导致结构复杂、管路多,不易加工和布置,因此其最大值为6,实际使用时,m、k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3-6之间进行选择。应当说明的是,m、k的取值一般是一致的,但是也可以根据燃烧工况的需要设置成不一致。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1)当运行负荷只有额定负荷的1%-30%(比如烘炉的工况),超低负荷下,仅打开第一级喷口202,空气通过第一级喷口202进入第一级燃烧室201内,并在导流钝体205处发生强烈的混合,由点火枪2023点燃,燃烧火焰主要集中在第一级燃烧室201中,火焰朝后喷射,可以完成燃烧器开工前期的烘炉作业,从而替代现有燃烧器中的烘炉结构,降低结构复杂程度并且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2)燃烧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运行负荷在额定负荷的30%左右时,只打开第一级喷口202,空气、酸性气分别由第一级空气通道203、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中进入,两股气流在导流钝体205处发生混合,由于第一级喷口202的喷口通流面积较小,混合气流流速较大,不容易产生回火现象。
3)当运行负荷在额定负荷的30%-80%范围内时,打开第一级喷口202和第二级喷口207,运行负荷在额定负荷的80%-130%范围内时,打开第一级喷口202、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增加的负荷由后两级燃烧器喷口喷射的燃料供应,由于第二级燃烧室206、第三级燃烧室210的内径逐级增大,保证气流整体流速的稳定,以及燃烧室横截面上的截面热负荷的稳定。第二级喷口207和第三级喷口211喷入的燃料混合气体与主火焰形成切圆燃烧,形成一个火焰环,上游的火焰点燃下游的燃料,保证稳定着火和燃烧。
本实施例中,第二级燃烧室206、第三级燃烧室210均位于第一级燃烧室201的后方,均为次级燃烧室。而第二级喷口207、第三级喷口211则对应的均为次级喷口,次级喷口内的酸性气通道则为次级酸性气通道,空气通道则为次级空气通道。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次级燃烧室有两级。本实施例中,次级燃烧室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比如可以为三级或三级以上,无论次级燃烧室有多少级,各燃烧室的通流面积均由前向后逐级增大,且任意相邻两次级燃烧室的喷口数量相同,沿周向均布。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3:
实施例1中,次级燃烧室有两级。其他实施例中,次级燃烧室的数量也可以仅有一个。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4:
实施例1中,同一次级燃烧室内的各次级喷口朝周向上同一方向倾斜延伸,在次级燃烧室内形成切圆环形流场。本实施例中,次级喷口可以朝向次级燃烧室的中心进行喷射,但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次级燃料的混合程度较实施例1有所下降。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5:
实施例1中,次级的酸性气和空气经次级喷口一起进入到次级燃烧室内。本实施例中,次级燃烧室侧壁上的次级燃料进口有两个,分别用来通入次级酸性气和次级空气,其结构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934074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酸性气和空气的进气方式。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6:
实施例1中,第一级燃烧通道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级酸性气通道和第一级空气通道。本实施例中,第一级酸性气通道和第一级空气通道可以不再集中设置,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中的进气方式。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7:
实施例1中,第一级燃料通道内可以供点火枪伸入。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级喷口上另外再设置点火枪通道,点火枪通道独立于第一级燃料通道布置。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8:
实施例1中,任意相邻两燃烧室内通流面积的比值与其最大负荷匹配。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燃烧室内通流面积的比值可以进行改变,只要保持自前向后逐级增大即可。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9:
实施例1和实施例8中,任意相邻两燃烧室内通流面积自前向后逐级增大。本实施例中,各燃烧室内的通流面积一致,具体设计时,可以将燃烧室内的通流面积进行增大。
本发明硫磺回收燃烧器的具体实施例10:
实施例1中,第一级燃烧室的前端为锥形,本实施例中,第一级燃烧室的前端外部可以为等径的筒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室,设有至少两级,各级燃烧室由前向后依次连通,定义最前的燃烧室为第一级燃烧室(201),定义第一级燃烧室(201)之后的为次级燃烧室,次级燃烧室有一个或依次连通的至少两个;
第一级燃烧室(201)的前端设有第一级喷口(202),第一级喷口(202)中设有第一级燃料通道,第一级燃料通道供空气和酸性气通入并朝后喷射;
所述第一级喷口(202)中还设有供点火枪(2023)伸入以进行点火的点火枪通道,或者所述第一级燃料通道可供所述点火枪(2023)伸入;
所述次级燃烧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对应的次级燃烧室连通的次级燃料进口,次级燃料进口供燃料气体喷入并被次级燃料室内的火焰点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燃烧室内的通流面积由前向后逐级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定义任意相邻两燃烧室中,在前的燃烧室的最大负荷为a,在后的燃烧室的最大负荷为b,相邻两燃烧室内通流面积的比值为(a+b)/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喷口(202)的后端为锥形收口,该锥形收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气流的导流钝体(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燃料通道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和第一级空气通道(203),第一级空气通道(203)位于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外部,所述点火枪(2023)插入第一级酸性气通道(204)内并延伸至导流钝体(205)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燃烧室(201)的前端外部为前小后大的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燃料进口处设有次级喷口;
所述次级喷口沿次级燃烧室的周向均布有至少三个,且各次级喷口在周向上朝同一方向倾斜延伸,以在对应的次级燃烧室内形成切圆环形流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喷口上设有同轴布置的次级酸性气通道和次级空气通道,次级空气通道位于次级酸性气通道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硫磺回收燃烧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次级燃烧室,相邻两次级燃烧室的次级喷口沿次级燃烧室的周向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硫磺回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次级燃烧室的次级喷口的数量相同,且任意相邻的两次级燃烧室上设置的次级喷口在周向上均布。
CN202011099017.9A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Active CN114426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9017.9A CN114426262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9017.9A CN114426262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262A true CN114426262A (zh) 2022-05-03
CN114426262B CN114426262B (zh) 2024-05-24

Family

ID=8130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9017.9A Active CN114426262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6262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98314A (en) * 1981-05-01 1982-11-17 Urquhart Eng Co Ltd Controlled combustion of gases
US20030054303A1 (en) * 2001-09-05 2003-03-20 Rabovitser Iosif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ed staged combustion utilizing forced internal recirculation
CN101539292A (zh) * 2009-03-17 2009-09-23 西安交通大学 可调式石油焦粉强化燃烧装置
CN101629719A (zh) * 2008-07-17 2010-01-20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轴向分级的低排放燃烧器的附壁型喷射系统
CN101696802A (zh) * 2009-10-22 2010-04-21 中国计量学院 可控涡宽煤种微油点火燃烧器
CN201568960U (zh) * 2009-07-06 2010-09-01 贺永利 多级燃烧煤粉燃烧器
CN202080889U (zh) * 2011-05-25 2011-12-21 天津市宝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尾气燃烧的硫磺回收系统
CN102322634A (zh) * 2011-09-26 2012-01-18 浙江工商大学 气化微油点火煤粉燃烧器
CN103759280A (zh) * 2014-01-14 2014-04-30 李金秀 一种燃煤锅炉烟囱
CN105972595A (zh) * 2016-06-24 2016-09-28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燃烧器
CN106082138A (zh) * 2016-06-14 2016-1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三通道硫磺回收燃烧器
CN106594737A (zh) * 2016-12-08 2017-04-26 威海航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三次燃烧组合式整体快装火化机
JP2018132278A (ja) * 2017-02-17 2018-08-2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焼バーナ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ボイラ
CN109340746A (zh) * 2018-10-11 2019-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向射流预混式硫磺回收燃烧器
CN208871646U (zh) * 2018-09-25 2019-05-17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用尾气焚烧炉
CN111520216A (zh) * 2020-05-28 2020-08-11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入式多级混合dpf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98314A (en) * 1981-05-01 1982-11-17 Urquhart Eng Co Ltd Controlled combustion of gases
US20030054303A1 (en) * 2001-09-05 2003-03-20 Rabovitser Iosif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ed staged combustion utilizing forced internal recirculation
CN101629719A (zh) * 2008-07-17 2010-01-20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轴向分级的低排放燃烧器的附壁型喷射系统
CN101539292A (zh) * 2009-03-17 2009-09-23 西安交通大学 可调式石油焦粉强化燃烧装置
CN201568960U (zh) * 2009-07-06 2010-09-01 贺永利 多级燃烧煤粉燃烧器
CN101696802A (zh) * 2009-10-22 2010-04-21 中国计量学院 可控涡宽煤种微油点火燃烧器
CN202080889U (zh) * 2011-05-25 2011-12-21 天津市宝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尾气燃烧的硫磺回收系统
CN102322634A (zh) * 2011-09-26 2012-01-18 浙江工商大学 气化微油点火煤粉燃烧器
CN103759280A (zh) * 2014-01-14 2014-04-30 李金秀 一种燃煤锅炉烟囱
CN106082138A (zh) * 2016-06-14 2016-1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三通道硫磺回收燃烧器
CN105972595A (zh) * 2016-06-24 2016-09-28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燃烧器
CN106594737A (zh) * 2016-12-08 2017-04-26 威海航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三次燃烧组合式整体快装火化机
JP2018132278A (ja) * 2017-02-17 2018-08-2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焼バーナ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ボイラ
CN208871646U (zh) * 2018-09-25 2019-05-17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用尾气焚烧炉
CN109340746A (zh) * 2018-10-11 2019-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向射流预混式硫磺回收燃烧器
CN111520216A (zh) * 2020-05-28 2020-08-11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入式多级混合dpf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262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50539A (en) Low pollution combustor
EP2868969B1 (en) Burner
US540734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x, CO and hydrocarbon emissions when burning gaseous fuels
CN109882841B (zh) 一种解耦燃气燃烧器
CN113587087A (zh) 一种预混型富氢废气掺烧燃烧器
CN206617935U (zh) 适用于富氢燃料的内混式燃气燃烧器
CN114426262B (zh) 一种硫磺回收燃烧器
CA2167320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x, co and hydrocarbon emissions when burning gaseous fuels
US4466359A (en) Disc stabilized flame afterburner
CN204460213U (zh) 一种多孔燃气射流烧嘴
JP4103795B2 (ja) 熱風発生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2189113A (zh) 燃料喷嘴系统
CN111649324B (zh) 燃烧器和锅炉
CN113915613A (zh) 用于分级地燃烧燃料的方法和燃烧头
CN115289473A (zh) 气粉双燃料燃烧器
CN111386428B (zh) 辐射壁燃烧器
KR102509551B1 (ko) 산업용 저녹스 버너
CN115127101A (zh) 用于低热值废气燃料的燃烧器
KR102489514B1 (ko) 저녹스 버너를 이용한 열풍로 시스템
CN218914919U (zh) 低排放高速燃烧器及无焰燃烧装置
CN218455220U (zh) 一种适用于氢气、富氢燃料的低氮氢气燃烧器
JPH05264018A (ja) ガスバーナ
CN215637150U (zh) 一种富氢废气掺烧燃烧器
CN217978872U (zh) 燃烧器和锅炉
CN220229148U (zh) 一种丙烷分级燃烧钝体预混的低氮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