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001A - 缓冲构造 - Google Patents

缓冲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001A
CN114426001A CN202111025211.7A CN202111025211A CN114426001A CN 114426001 A CN114426001 A CN 114426001A CN 202111025211 A CN202111025211 A CN 202111025211A CN 114426001 A CN114426001 A CN 114426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beam
rigid member
moving body
cushion
side ri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52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木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26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 B60R2019/1813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made of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缓冲构造(1)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缓冲部件(4)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的下方部(4b)。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

Description

缓冲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于汽车等移动体上的缓冲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作业车辆、运输车辆等能够行驶的移动体上,设有用于保护移动体或保护行人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置于移动体的前端部或后端部。
作为设于移动体即汽车上的缓冲构造,例如,已知一种在保险杠横梁(2)的前方设有由合成树脂弹性发泡体(3)形成的缓冲部件的保险杠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保险杠构造在凹陷设置于保险杠横梁(2)的前表面的凹部(4)安装有发泡体突出部(5),当碰撞时,发泡体突出部(5)变形并被容纳到凹部(4)内,由此吸收碰撞能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2861号公报(参照图1至图3)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保险杠构造体在保险杠横梁(2)的前表面中央部设有吸收碰撞能量的合成树脂弹性发泡体(3)。因此,在被碰撞物碰撞至与保险杠横梁(2)相比配置于下方的下部的情况下,无法缓冲碰撞载荷。
例如,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车等车高较高的车辆与轿车等车辆相比,保险杠横梁配置于较高位置。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需要在保险杠横梁的下方另行设置缓冲部件来作为应对与保险杠横梁的下方碰撞的被碰撞物的缓冲构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式,本发明的缓冲构造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和安装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上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经由弯折部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前方部、和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下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缓冲构造,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概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缓冲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缓冲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的第四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图7B是表示加强筋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 缓冲构造
2 车身
3 移动体侧刚性部件
3a 前表面部
3c 下表面部
3f 前方的下端部
4、4A、4B、4C、4D、4E 缓冲部件
4a、4Aa、4Ba 前方部
4b、4Ab、4Bb 下方部
4c、4Ac、4Bc 弯折部
4d、4Ad、4Bd 前方部的后端
4g、4Ag、4Bg 板部
4k、4Ak、4Bk、4Dk、4Ek 加强筋
4m、4Am、4Bm 加强筋
4n、4An、4Bn 闭合截面部
4p、4Bo 闭合截面
5 外饰材料
7 加强部件
31 保险杠横梁
V 移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至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一个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将车辆的行进方向作为“前”、将后退方向作为“后”、将垂直上方侧作为“上”、将垂直下方侧作为“下”、将车宽方向作为“左”和“右”来适当进行说明。
《移动体》
若列举具体例子的话,则图1所示的移动体V是指以自己的驱动力行驶的车辆,即汽车、作业车辆、公共汽车、搬运车、手推车等车辆。如图1或图3所示,移动体V只要具有在外饰材料5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4的缓冲构造1即可,其形式及类型并不特别限定。
以下,作为移动体V的一个例子,列举在车身2的前部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及缓冲部件4的汽车的车身前部为例进行说明。
《车身》
如图3所示,车身2是形成移动体V的骨架的金属制车架部件。图3所示的车身2例如是前侧车架21。在车身2的前部配置有:设于前侧车架21的前侧的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设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侧的缓冲部件4;和配置于缓冲部件4的前方的外饰材料5(保险杠外观件51)。
前侧车架21是从保险杠横梁31的左右两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骨架部件。前侧车架21既可以直接安装于保险杠横梁31上,也可以经由保险杠横梁伸出部、保险杠横梁安装板等而安装于保险杠横梁31上。
《缓冲构造》
缓冲构造1是用于在移动体V与行人等被碰撞物碰撞时保护被碰撞物或保护移动体V的缓冲装置。如上所述,缓冲构造1的构成具备外饰材料5、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
《移动体侧刚性部件》
如图1所示,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是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横梁3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构成例如具有前表面部3a、上表面部3b、下表面部3c、上凸缘部3d和下凸缘部3e。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由纵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钢材形成。因此,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侧(背侧)在侧视时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
此外,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方也可以是未开口的闭合截面。另外,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后方还可以具有闭合截面和开放截面这两者,在该情况下,开放截面也可以由如图5所示的缓冲部件4覆盖而形成。
如图1或图3所示,保险杠横梁31是形成保险杠主体的横长的金属制板部件。关于保险杠横梁31,由该保险杠横梁31、左右一对缓冲部件4、和覆盖保险杠横梁31及缓冲部件4的保险杠外观件51(外饰材料5)构成了前保险杠。保险杠横梁31例如通过将一张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
前表面部3a是形成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中央部的垂直部分。
上表面部3b由从前表面部3a的上端部向后方在斜上方向上形成的倾斜面构成。
下表面部3c由从前表面部3a的下端部3f向后方在斜下方向上形成的倾斜面构成。
上凸缘部3d是形成从上表面部3b的上侧后端向上方向弯折并延伸设置的垂直面的部分。
下凸缘部3e是形成从上表面部3b的下侧后端向下方向弯折并延伸设置的垂直面的部分。在上凸缘部3d及下凸缘部3e固定有前侧车架21的前端部。
《缓冲部件》
缓冲部件4是用于在被碰撞物碰撞到移动体V时吸收碰撞能量的部件。缓冲部件4由设于保险杠横梁31的靠近左右端部的位置上的左右一对部件构成(参照图1)。缓冲部件4在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的下侧及下表面部3c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设置为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的下侧前表面及下表面部3c突出的状态。也就是说,缓冲部件4通过刚性比保险杠横梁31低的部件而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向前方方向及下方向突出的凸形。缓冲部件4具备当在移动体V(车辆)的前部与行人或构造物等被碰撞物碰撞时通过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碰撞载荷)以缓和并减少向被碰撞物的冲击的功能。
如图3所示,缓冲部件4通过对一张相同板厚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该钢板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的下方部4b。缓冲部件4与以往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板的板厚和轻碰撞用角撑板的板厚一致地由0.6mm左右板厚的钢板构成。
此外,缓冲部件4也可以是通过将前方部4a与下方部4b在弯折部4c处进行焊接等而一体化的部件。
如图1所示,缓冲部件4通过左右一对部件构成,所述左右一对部件由设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偏左侧的位置上的部件、和设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偏右侧的位置上的部件构成。
此外,缓冲部件4并不限定于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部件,也可以是由一个部件一体形成的。
<前方部>
前方部4a是从缓冲部件4的弯折部4c起形成前侧部位的部分。该前方部4a从下方部4b的前端(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的下侧部分)向前方向突出而形成,并悬臂支承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前方部4a具有前端部4e、前侧倾斜部4f、后侧倾斜部4g和加强筋4m。前方部4a的后端4d与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下端部3f相比在上方由弯折部4c的接合部61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前方部4a具有以下功能:当行人碰撞到移动体V时,通过碰撞行人的脚部而使脚抬起并使行人躺到发动机罩上的功能、和通过向下方向弯折来保护行人的安全板的功能。
如图1所示,前端部4e是配置于缓冲部件4的最前端的、形成前表面的部分。前端部4e在侧视时从前侧倾斜部4f的前端下垂而形成,与保险杠横梁31相比配置于较低位置(参照图3)。前端部4e在正视时沿车宽方向呈带状延伸设置。
此外,前端部4e只要设定为低于行人的腿的膝关节即可,并不一定需要与保险杠横梁31相比配置于下方。
如图3所示,前侧倾斜部4f是从前端部4e的上端向后侧上方向倾斜形成的倾斜部分。前侧倾斜部4f相对于前端部4e弯折成钝角而形成。
此外,前侧倾斜部4f也可以通过使板厚变薄等而在碰撞到碰撞物时容易溃变。
加强筋4m是形成于前侧倾斜部4f的上端的加强部。加强筋4m只要是对前侧倾斜部4f的上端与后侧倾斜部4g的上端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的部件即可,其形状、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加强筋4m例如在纵剖视时以向上方向鼓起的方式弯曲形成为半圆形(凸形)。加强筋4m例如从缓冲部件4的左端形成至右端。
此外,加强筋4m也可以适当改变形状等来调整强度,从而根据要求而适当设为容易弯折或难以弯折。
后侧倾斜部4g是从加强筋4m的后端到前方部4a的后端4d向后侧下方向倾斜形成的倾斜部分。因此,前侧倾斜部4f与后侧倾斜部4g在侧视时夹着加强筋4m而呈山状(三角形)弯折形成为钝角。
<下方部>
如图3所示,下方部4b是从缓冲部件4的弯折部4c起形成下侧部位(后侧部位)的部分。下方部4b具有垂直部4h、下部4i、立起部4j、和闭合截面部4n(袋形部)。通过MIG焊接等将前侧上端的接合部61接合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并且通过MIG焊接等将后侧上端的接合部62接合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凸缘部3e,由此,下方部4b被两点固定。也就是说,下方部4b以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绕到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并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背侧。因此,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形成有闭合截面部4n,从而在侧视时成为袋形。
垂直部4h是从弯折部4c(前方部4a的后端4d)向下方向垂直延伸的部分。垂直部4h的上部以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抵接的方式配置。
下部4i是形成下方部4b的下表面(底面)的部分。下部4i从前端朝向后端以向斜上侧倾斜的方式配置。下部4i隔着闭合截面部4n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表面部3c及下凸缘部3e的下方。
立起部4j是从下部4i的后端向上方向垂直延伸的部分。立起部4j的上部的接合部62通过MIG焊接等而被焊接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凸缘部3e的后表面。换言之,下方部4b的以绕到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立起部4j)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背侧的下部。
闭合截面部4n是由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与保险杠横梁31的下表面部3c及下凸缘部3e形成的袋形部。也就是说,闭合截面部4n是由缓冲部件4的垂直部4h、下部4i及立起部4j与保险杠横梁31的下表面部3c及下凸缘部3e形成闭合截面4n以对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进行加强的加强部分。
<弯折部>
弯折部4c是将前方部4a的后端4d与下方部4b的前侧上端的边界弯折形成为钝角的部分。在弯折部4c的上表面部沿整个车宽方向形成有所述接合部61。如图2所示,在弯折部4c的下表面前侧部(内侧),从缓冲部件4的左端部到右端部以适当间隔形成有加强筋4k。
加强筋4k是形成于弯折部4c且用于使弯折部4c难以折断的加强部。加强筋4k只要是对后侧倾斜部4g的后端4d与垂直部4h的上端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的部件即可,其形状、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加强筋4k例如以从弯折部4c的下表面前侧部向下方向鼓起的方式形成为肋形状(槽形状),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筋4k通过对弯折部4c进行加强并焊接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从而在轻碰撞时能够承受住碰撞能量。形成于弯折部4c的加强筋4k在碰撞时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弯折部4c(加强筋4k)以适当载荷折断、或使其相对于碰撞载荷难以在纵向上弯曲、亦或使其在前方部4a的后端4d弯曲。
此外,缓冲部件4也可以调整板厚或变更加强筋4k、4m的形状或数量来适当变更相对于碰撞能量的强度。
<外饰材料>
外饰材料5是从前侧覆盖缓冲部件4及保险杠横梁31的罩部件。外饰材料5由保险杠外观件51构成。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作用》
接着,参照图1至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作用。
如图3所示,像这样形成的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将后端部的立起部4j焊接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凸缘部3e,并且将由加强筋4k加强后的弯折部4c焊接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由于缓冲部件4在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配置有接合部61,所以能够由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高效地承受住对前方部4a施加的碰撞载荷。进一步地,下方部4b由于在保险杠横梁31的下表面部3c的下侧形成闭合截面部4n而被加强,所以能够与保险杠横梁31紧紧连结。
缓冲部件4的前端部4e沿着保险杠外观件51的前端面51a平行配置。因此,例如在行人等被碰撞物正面碰撞到车高较高的车辆(移动体V)的情况下,关于缓冲部件4,当保险杠外观件51的前端面51a向后侧变形时,前端部4e会被保险杠外观件51压着向后方变形。
缓冲部件4的后侧的下方部4b通过接合部61、62和闭合截面部4n而牢固地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缓冲部件4的前方部4a通过在弯折形成为大致山状的前侧倾斜部4f与后侧倾斜部4g之间形成有加强筋4m,能够使前侧倾斜部4f以加强筋4m为中心容易弯折变形。因此,前方部4a能够提高冲击的吸收性。
缓冲部件4在碰撞时首先使前侧倾斜部4f以加强筋4m为中心变形,以便吸收碰撞能量而使冲击减少。进一步地,缓冲部件4的前方部4a在通过被碰撞物向后方推压保险杠外观件51时以弯折部4c为中心并以向下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从而使前端部4e后退。因此,缓冲部件4能够吸收碰撞能量而使向被碰撞物的冲击减少。
这样,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缓冲构造1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和安装于保险杠横梁31上的缓冲部件4,缓冲部件4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的下方部4b。
根据上述构造,本发明的缓冲构造1在碰撞时将板状的缓冲部件4以经由弯折部4c在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部4a与下方部4b之间弯折的方式一体形成。因此,即使在被碰撞物碰撞到车高较高的SUV车等移动体V的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的情况下,也能以使弯折部4c弯折的方式变形而高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其结果是,缓冲构造1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V与行人碰撞时的在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
另外,下方部4b在被碰撞物轻碰撞到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时一边变形一边承受住被碰撞物,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能量。
另外,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成为袋形。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在保险杠横梁31的下方形成为袋形,并在纵剖视时形成有闭合截面部4n,所以能够对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进行加强。另外,相较于单纯只有一张板部件向下方延伸的情况,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通过袋形而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轻碰撞应对。
另外,如图3所示,下方部4b以绕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并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背侧。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下方部4b以绕到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并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背侧,所以能够使其难以变形,因此,能够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
另外,如图3所示,前方部4a的后端4d的弯折部4c固定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中的与下端部3f相比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前方部4a的弯折部4c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中的与下端部3f相比靠上方的位置,所以能够由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在保护行人时高效地承受碰撞载荷。
另外,在弯折部4c的内侧形成有加强筋4k。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弯折部4c在内侧形成有加强筋4k而具有刚性,所以能够使其难以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弯折部4c折断并高效地承受碰撞载荷。
[第一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涉及这些被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第一变形例的缓冲构造1A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第一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4Ak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如图4A所示,缓冲部件4也可以将弯折部4c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的从前方的下端部3f向后方延伸的下表面部3c,并且将从弯折部4c向前方延伸的板部4Ag接合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下端部3f。
根据上述构造,缓冲部件4A通过将前方部4Aa的后端4Ad配置于下表面部3c、并且将板部4Ag接合于保险杠横梁31的前方的下端部3f,从而能够将下表面部3c载置于板部4Ag。因此,由于保险杠横梁31与缓冲部件4A在使彼此抵接的面积增大后的状态下固定,所以能够提高进行固定的接合强度,因此,当碰撞时能够高效地承受碰撞载荷。
另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板部4Ag的下表面也可以形成有加强筋4Ak。
在该情况下,加强筋4Ak从接合部61(前方部4Aa的后端4Ad)延伸设置到加强筋4Am(板部4Ag的前端)。加强筋4Ak在纵剖视时以向下方向鼓起的方式在板部4Ag上弯曲形成为半圆形(凸形)。加强筋4Ak在车宽方向上以适当间隔多个形成。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缓冲部件4A在板部4Ag的下表面形成有加强筋4Ak,所以难以使将缓冲部件4A接合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上的接合部61变形,从而能够提高接合部61的接合强度。因此,由于缓冲部件4A能够提高设有加强筋4Ak的板部4Ag的强度,所以当轻碰撞时能够高效地承受住要变形的前方部4a。
[第二变形例]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第二变形例的缓冲构造1B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另外,如图5所示,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保险杠横梁31)在侧视时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形状,下方部4Bb的以绕到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跨过开口而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上部。
在该情况下,缓冲部件4B的立起部4Bj以夹着保险杠横梁31的下凸缘部3e的方式延伸设置到上凸缘部3d为止。立起部4Bj通过在下凸缘部3e焊接接合部62、并且在上凸缘部3d焊接接合部63而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另外,板部4Bg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地在下表面具有加强筋4Bk,当侧视时,板部4Bg的后半部分配置于保险杠横梁31的下表面3c,板部4Bg的中央部在保险杠横梁31的前表面部3a的最下部3f焊接有接合部61。这样,缓冲部件4B的下方部4Bb牢固地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
根据上述构造,缓冲部件4B的下方部4Bb能够以绕到保险杠横梁31的后方的方式形成有立起部4Bj来覆盖保险杠横梁31的开口,从而形成闭合截面4Bo来进行加强。因此,由于下方部4Bb能够牢固地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所以当碰撞时能够抑制保险杠横梁31的变形(开口部的变形)并由整个保险杠横梁31承受保险杠横梁31的变形载荷。其结果是,缓冲部件4B能够高效地应对轻碰撞。
[第三变形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第三变形例的缓冲构造1C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纵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缓冲部件4上也可以设有将前方部4a的前端与下方部4b的下端连接的加强部件7。
在该情况下,加强部件7由用于对缓冲部件4的前方部4a进行加强的金属制板状部件构成。加强部件7以从下侧封堵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倒凹形的前方部4a的方式配置于前方部4a的下表面。加强部件7由将平板状的加强部件主体7a、使加强部件主体7a的前端部向上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前侧连结部7b、和使加强部件主体7a的后端部向上方向倾斜弯折而形成的后侧连结部7c一体形成的一张板材构成。
前侧连结部7b通过MIG焊接等而被焊接于缓冲部件4的前端部4e的接合部64。后侧连结部7c通过MIG焊接等而被焊接于缓冲部件4的下方部4b的接合部65。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缓冲部件4能够利用加强部件7将前方部4a的前端与下方部4b的下端连接而设为闭合截面4p,所以能够适度提高前方部4a的强度。因此,缓冲部件4能够抑制前方部4a向下侧折断,并在保护行人时高效地承受碰撞载荷。另外,悬臂支承于保险杠横梁31上的缓冲部件4通过设有加强部件7并使其两点支承于保险杠横梁31上,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于保险杠横梁31。
[第四变形例]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构造1的第四变形例的缓冲构造4D的图,且是表示加强筋4Dk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图7B是表示加强筋4k的其它变形例的加强筋4Ek的主要部分放大概要立体图。
上述实施方式的加强筋4k并不限定于如图2及图3所示的侧视时呈三角形的加强筋,也可以设有多个如图7A所示的从后侧倾斜部4g经由弯折部4c向垂直部4h延伸的加强筋4Dk。
另外,如图7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加强筋4k(参照图2及图3)也可以在弯折部4c的内侧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筋4Ek。
即使设有这种加强筋4Ek,也能对弯折部4c进行加强。
[其它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第一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图1至图7B所示的缓冲部件4、4A、4B、4C、4D、4E及保险杠横梁31和加强部件7(参照图6)也可以由铝合金或合成树脂形成。
在该情况下,缓冲部件4、4A、4B、4C、4D、4E利用粘接剂等与保险杠横梁31及加强部件7连结。粘接剂只要能够粘接铝合金或合成树脂即可,例如由环氧树脂构成。

Claims (9)

1.一种缓冲构造,其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和安装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上的缓冲部件,所述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经由弯折部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前方部、和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下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部在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成为袋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部以绕到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后方的方式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在侧视时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形状,
所述下方部的以绕到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后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跨过所述开口而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部的后端的弯折部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表面部中的与下端部相比靠上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部的内侧形成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将所述弯折部配置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从前方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下表面部,并且
将从所述弯折部向前方延伸的板部接合于所述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下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将所述前方部的前端与所述下方部的下端连接的加强部件。
CN202111025211.7A 2020-10-14 2021-09-02 缓冲构造 Pending CN1144260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3399A JP7121090B2 (ja) 2020-10-14 2020-10-14 緩衝構造
JP2020-173399 2020-10-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001A true CN114426001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0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5211.7A Pending CN114426001A (zh) 2020-10-14 2021-09-02 缓冲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21090B2 (zh)
CN (1) CN11442600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7935A (ja) * 2006-03-09 2007-09-20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車体用バンパ芯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体用バンパ
JP2008030535A (ja) * 2006-07-26 2008-02-14 Kobe Steel Ltd 車体バンパービームおよび車体用衝撃緩衝部材
WO2011099206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ー構造
CN102951205A (zh) * 2011-08-24 2013-03-06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CN103692988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7935A (ja) * 2006-03-09 2007-09-20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車体用バンパ芯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体用バンパ
JP2008030535A (ja) * 2006-07-26 2008-02-14 Kobe Steel Ltd 車体バンパービームおよび車体用衝撃緩衝部材
WO2011099206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ー構造
CN102951205A (zh) * 2011-08-24 2013-03-06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CN103692988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64655A (ja) 2022-04-26
JP7121090B2 (ja)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1983B2 (ja) 車体の後部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保護構造
CN107042843B (zh) 汽车车身结构
US8585134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KR101097018B1 (ko) 측면 충돌 성능을 강화시킨 자동차용 도어
US6299226B1 (en) Bumper
JP2019025935A (ja) 車両側部構造
EP1829770B1 (en) Vehicular hood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2550478B (zh) 电动车辆的车身
JP5061557B2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構造
KR20090119645A (ko) 자동차의 범퍼 백빔 구조
JP4577826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構造
JP4766422B2 (ja)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CN108216377A (zh) 车辆车身加强支架
CN114426001A (zh) 缓冲构造
KR101399334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US20150042124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0852656U (zh)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JP708551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KR20120118276A (ko)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KR100256541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범퍼 부착용 범퍼스테이
CN211308735U (zh) 侧围前部连接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140192B (zh) 车辆
CN204998629U (zh) 发动机罩的加强板及发动机罩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