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5449A - 灯板和聚光灯 - Google Patents

灯板和聚光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5449A
CN114415449A CN202210081914.XA CN202210081914A CN114415449A CN 114415449 A CN114415449 A CN 114415449A CN 202210081914 A CN202210081914 A CN 202210081914A CN 114415449 A CN114415449 A CN 114415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ight
connection point
lamp beads
b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19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5449B (zh
Inventor
陈恺
谭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19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5449B/zh
Priority to EP22157022.9A priority patent/EP3986092A1/en
Priority to US17/672,712 priority patent/US1177405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41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5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8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the elements having apertures, ducts or channels, e.g. heat radiation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40Lighting for industrial, commercial, recreational or military use
    • F21W2131/406Lighting for industrial, commercial, recreational or military use for theatres, stages or film stud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21Y2105/14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two-dimensional array
    • F21Y2105/18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two-dimensional array annular; polygonal other than square or rectangular, e.g. for spotlights or for generating an axially symmetrical light b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3/0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 F21Y2113/1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colours
    • F21Y2113/13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colours comprising an assembly of point-like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灯板和聚光灯,其中,所述灯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若干的安装位;灯珠,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灯珠包括多个冷色灯珠和多个暖色灯珠,多个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冷色灯珠的总数与暖色灯珠的总数相等。本发明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灯具的光照效果。

Description

灯板和聚光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光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板和聚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灯具不再只是照明工具,以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例如在拍摄、摄影等均需要用到灯光作为补光,以提升拍摄效果。但目前的聚光灯在作为补光时,难以满足拍摄所需的效果,导致拍出照片质感差,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板,旨在提高灯具照出光线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灯板,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若干的安装位;
灯珠,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灯珠包括多个冷色灯珠和多个暖色灯珠,多个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沿第一方向排布;
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
冷色灯珠的总数与暖色灯珠的总数相等。
可选地,所述灯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边发光区、第二边发光区以及位于第一边发光区和第二边发光区之间的中部发光区;
第一边发光区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和/或,
第二边发光区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发光区内的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相等;和/或,
所述第二边发光区内的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相等;和/或,
所述第一边发光区与中部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
所述第二边发光区与中部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
可选地,所述中部发光区包括第一中发光区、第二中发光区,以及位于第一中发光区和第二中发光区之间的中央发光区;
所述第一中发光区与所述第一边发光区临近设置,所述第一中发光区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一边发光区向靠近中央发光区逐渐增加;和/或,
所述第二中发光区与所述第二边发光区临近设置,所述第二中发光区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二边发光区向靠近中央发光区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中发光区与中央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
所述第二中发光区与中央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
可选地,所述中央区域包括至少三个灯珠排,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一中发光区逐渐减少;和/或,
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二中发光区逐渐减少。
可选地,第一中发光区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类型以及排列顺序,与第二中发光区右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类型和排列顺序一致;和/或,
第一中发光区右侧边缘的灯珠与第二中发光区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相同,灯珠类型不同。
可选地,每一灯珠排中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1;和/或,
所述灯珠排的数量为大于1的奇数排,至少有一个灯珠排中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相等;和/或,
相邻两个灯珠排的数量和之差不超过4;和/或,
每一灯珠排中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交替排列。
可选地,所述冷色灯珠的色温大于或者等于6000开尔文,并且小于或者等于6500开尔文;和/或,
所述暖色灯珠的色温大于或者等于2600开尔文,并且小于或者等于3000开尔文;和/或,
若干的所述安装位排布呈圆形。
可选地,所述灯珠包括珠本体,所述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两两之间具有隔离间隙;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具有安装位,以供灯珠安装,电路板的正极与第一电极焊接位电连接,电路板的负极与第二电极焊接位电连接;
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导热焊接位焊接。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位于所述电路板板面上临近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所述导热基板通过安装孔与所述导热焊接位进行焊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灯珠和所述导热基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热基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热焊接位进行焊接。
可选地,所述导热凸台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相邻两凸台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的尺寸D1为1mm~3mm。
可选地,所述导热凸台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各自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导热凸台与导热焊接位焊接后,与第一电极焊接位和第二电极焊接位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板本体的厚度D2为1mm~3mm;和/或,所述导热凸台的高度为0.15mm~1mm。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其厚度D3为0.15mm~1mm。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D3与导热凸台的高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具有顶层线路和底层线路,所述顶层线路包括多个断开的顶层线路单元,所述底层线路包括多个断开的底层线路单元;
所述顶层线路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有多个并联的连接线路,任一连接线路用于连接多个灯珠排中相同类型的灯珠;连接线路由部分顶层线路单元和部分底层线路单元串接而成。
可选地,所述顶层线路单元连接多个灯珠排不同位置的安装位,被同一顶层线路单元连接的灯珠排依次相邻设置;和/或,
所述底层线路单元呈条状或者块状设置,用于连接底层线路两个不同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线路至少包括两个顶层线路单元和两个底层线路单元,所述连接线路由顶层线路单元和底层线路单元交替串接而成。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正电极和与之对应的负电极之间均具有多条并联设置的连接线路。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包括正电极A,正电极C,正电极E,正电极G;所述负电极包括与负电极B,负电极D,负电极F,负电极H;
其中,正电极A和负电极B对应,正电极C和负电极D对应,正电极E和负电极F对应,正电极G和负电极H对应。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A和负电极B之间具有并联设置的第一连接线路、第二连接线路、第三连接线路以及第四连接线路;
其中,第一连接线路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A3-A4的起始点A3连接;连接点A4与第二底层线路单元B3-B4的起点B3连接;连接点B4与第二顶层线路单元A5-A6的起始点A5连接;连接点A6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二连接线路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三顶层线路单元A8-A9的起始点A8连接;连接点A9与第三底层线路单元B5-B6的起点B5连接;连接点B6与第四顶层线路单元A10-A11的起始点A10连接;连接点A11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三连接线路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五顶层线路单元A12-A13的起始点A12连接;连接点A13与第四底层线路单元B7-B8的起点B7连接;连接点B8与第六顶层线路单元A14-A15的起始点A14连接;连接点A15第五底层线路单元B9-B10的起点B9连接,连接点B10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四连接线路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七顶层线路单元A16-A17的起始点A16连接;连接点A17与第六底层线路单元B11-B12的起点B11连接;连接点B12与第八顶层线路单元A18-A19的起始点A18连接;连接点A19第七底层线路单元B13-B14的起点B13连接,连接点B14与负电极B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C和负电极D之间具有第五连接线路、第六连接线路、第七连接线路以及第八连接线路;
第五连接线路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九顶层线路单元C2-C3的起始点C2连接;连接点C3与第九底层线路单元D3-D4的起点D3连接;连接点D4与第十顶层线路单元C4-C5的起始点C4连接;连接点C5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六连接线路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C6-C7的起始点C6连接;连接点C7与第十底层线路单元D5-D6的起点D5连接;连接点D6与第十二顶层线路单元C8-C9的起始点C8连接;连接点C9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七连接线路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C10-C11的起始点C10连接;连接点C11与第十一底层线路单元D7-D8的起点D7连接;连接点D8与第十四顶层线路单元C12-C13的起始点C12连接;连接点C13第十二底层线路单元D9-D10的起点D9连接,连接点D10与第十五顶层线路单元C15-C16的起始点C15连接;连接点C16第十三底层线路单元D11-D12的起点D11连接,连接点D12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八连接线路为:正电极C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C1-C17的起始点C1连接;连接点C17与第十四底层线路单元D13-D14的起点D13连接;连接点D14与第十七顶层线路单元C18-C19的起始点C18连接;连接点C19与负电极D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E和负电极F之间具有第九连接线路、第十连接线路、第十一连接线路以及第十二连接线路;
其中,第九连接线路为:正电极E与第十八顶层线路单元E1-E2起点E1连接;连接点E2与第十九顶层线路单元E3-E4的起始点E3连接;连接点E4与第十五底层线路单元F1-F2的起点F1连接;连接点F2与第二十顶层线路单元E5-E6的起始点E5连接;连接点E6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连接线路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一顶层线路单元E7-E8起点E7连接;连接点E8与第十七底层线路单元F5-F6的起点F5连接;连接点F6与第二十二顶层线路单元E9-E10的起始点E9连接;连接点E10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一连接线路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三顶层线路单元E11-E12起点E11连接;连接点E12与第十八底层线路单元F7-F8的起点F7连接;连接点F8与第二十四顶层线路单元E13-E14的起始点E13连接;连接点E14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二连接线路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五顶层线路单元E15-E16起点E15连接;连接点E16与第十九底层线路单元F9-F10的起点F9连接;连接点F10与第二十六顶层线路单元E17-E18的起始点E17连接;连接点E18与第二十底层线路单元F11-F4的起始点F11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电极G和负电极H之间具有第十三连接线路、第十四连接线路、第十五连接线路以及第十六连接线路;
第十三连接线路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G1-G2的起始点G1连接;连接点G2与第二十二底层线路单元H3-H4的起点H3连接;连接点H4与第二十八顶层线路单元G3-G4的起始点G3连接;连接点G4与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H5-H6的起点H5连接;连接点H6与电连接块G5-H的起始点G5连接;和/或,
第十四连接线路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G6-G7的起始点G6连接;连接点G7与第二十四底层线路单元H7-H8的起点H7连接;连接点H8与第三十顶层线路单元G8-G9的起始点G8连接;连接点G9与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H5-H6的起点H5连接;连接点H6与电连接块G5-H的起始点G5连接;和/或,
第十五连接线路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第三十一顶层线路单元G11-G12的起始点G11连接;连接点G12与第二十五底层线路单元H9-H10的起点H9连接;连接点H10与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G13-G5的起始点G13连接;连接点H5通过电连接块G5-H与负电极H连接;和/或,
第十六连接线路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电连接块G10-G11的起始点G10连接;连接点G11与第二十六底层线路单元H11-H12的起点H11连接;连接点H12与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G15-G16的起始点G15连接;连接点G16与第二十七底层线路单元H13-H14的起点H13连接;连接点H14与第三十四顶层线路单元G17-G18的起始点G17连接;连接点G18通过电连接块G18-H与负电极H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聚光灯,包括灯本体和电控设备,所述灯本体包括灯板,所述灯板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若干的安装位;
灯珠,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灯珠包括多个冷色灯珠和多个暖色灯珠,多个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沿第一方向排布;
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
冷色灯珠的总数与暖色灯珠的总数相等。
可选地,所述电控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安装腔、散热风道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散热风道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散热风道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所述外壳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
主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散热风轮。
可选地,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风道的散热结构。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为散热筋,所述散热筋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
可选地,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内壳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之间,所述第一内壳邻近所述散热风道的壳板形成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内壳邻近所述散热风道的壳板形成所述第二隔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朝向所述第二隔板凸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隔板凸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弯折形成扣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末端弯折形成勾槽,所述勾槽与所述扣槽相互扣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末端搭接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过孔对应的固定孔,所述过孔与所述固定孔可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内壳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内顶盖,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内顶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顶部,所述内顶盖开设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并且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同时冷色灯珠的总数与暖色灯珠的总数相等,使得灯板工作时,冷色灯珠所发出的冷色光和暖色灯珠发出的暖色光可以非常充分的混合,使得灯板所发出的光线非常接近自然光,有利于提高拍照、摄影、视频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灯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A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灯板的顶层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灯板的底层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一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二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三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四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五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六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七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八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灯板的第九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一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二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三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四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五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灯板的第十六连接线路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聚光灯的电控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聚光灯的电控设备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中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中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86357860000061
Figure BDA000348635786000007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灯板,主要应用于聚光灯中,主要用于照明,或者用于照相、摄影或者视频时的补光。当然,在一些具体的工况下,还可以用于形成灯光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灯板,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错位排布,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相同,使得灯板可以产生柔合、均匀,非常接近自然光的灯光效果。
以下将主要描述灯板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灯板包括:
电路板100,所述电路板100具有若干的安装位;
灯珠,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灯珠包括多个冷色灯珠370和多个暖色灯珠360,多个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沿第一方向排布;
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并且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
冷色灯珠370的总数与暖色灯珠360的总数相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00设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导线或者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以使电路板100与电源电性连接。电路板100的类型可以为印刷电路板100或柔性电路板100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能作为各个冷色灯珠370与各个暖色灯珠360安装的介质以及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的介质即可。举例而言,当电路板100的类型为印刷电路板100时,各个冷色灯珠370与各个暖色灯珠360安装于电路板100的同一侧,并与电路板100电性连接,如此,当电源线与电源连通时,暖色灯珠360与冷色灯珠370可以通过电路板100与电源通电。
电路板100上设置有安装位,安装位可以为用于安装灯珠的位置,也可以为工灯珠安装的安装槽、安装孔或者安装标识。电路板10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呈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图形均可,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多个安装位,可以排布的形状有很多,以与电路板100的形状一致为例,本实施例中,以若干的所述安装位排布呈圆形为例。
灯珠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LED灯珠为例。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灯板工作时冷、暖混合的效果,所述冷色灯珠370的色温大于或者等于6000开尔文,并且小于或者等于6500开尔文;和/或,所述暖色灯珠360的色温大于或者等于2600开尔文,并且小于或者等于3000开尔文。其中,冷色灯珠370的色温以6000开尔文为例,为白色光,暖色灯珠360的色温以2600开尔文为例,为浅黄色光,接近传统的瓦斯灯光。以灯板呈圆形为例,第一方向可以为灯板的直径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还可以为其他的方向。灯板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内布有灯珠排,用于发光。灯珠排的数量,根据灯板显示区的不同可以不同,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进行不同的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并且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也即灯珠排中冷色灯珠370的数量不会比暖色灯珠360的数量多三个,也不会比暖色灯珠360的数量少三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冷光和暖光的混合度,每一灯珠排中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1,也即每一灯珠排中,冷色灯珠370的数量与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或者,冷色灯珠370的数量比暖色灯珠360的数量多一个,或者,冷色灯珠370的数量比暖色灯珠360的数量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显示区域的形状,不同位置的灯珠排需要有不同数量的灯珠。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珠排的数量为大于1的奇数排,至少有一个灯珠排中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灯珠排数量,可以为3、5、7、9、11、13、15、17、19、21、23等数量,以具有21个灯珠排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冷色光和暖色光的混合度,相邻两个灯珠排的数量和之差不超过4,也即相邻两个灯珠排的数量相差不能太大,避免出现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一灯珠排中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交替排列,也即在同一灯珠排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暖色灯珠360之间必然有一个冷色灯珠370,任意相邻的两个冷色灯珠370之间必然有一个暖色灯珠360。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并且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并且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同时冷色灯珠370的总数与暖色灯珠360的总数相等,使得灯板工作时,冷色灯珠370所发出的冷色光和暖色灯珠360发出的暖色光可以非常充分的混合,使得灯板所发出的光线非常接近自然光,有利于提高拍照、摄影、视频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光照效果,所述灯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边发光区M1、第二边发光区M2以及位于第一边发光区M1和第二边发光区M2之间的中部发光区M3;
第一边发光区M1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和/或,
第二边发光区M2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显示区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呈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本实施例中,以呈圆形设置为例。第一边发光区M1、中部发光区M3,以及第二发光区一次沿显示区的直径方向排布。
其中,第一边发光区M1包括多个灯珠排,其所具有的灯珠排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置,如3~12排,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边发光区M1内设置有6个灯珠排为例,6个灯珠排分别依次为第一至第六灯珠排M16。越靠近显示区中部,灯珠排所包含的灯珠数量越多,其递增的关系可以为等差增加,也可以呈其它形式增加,如最边缘的第一灯珠排M11的灯珠数为7个,临近第一灯珠排M11的第二灯珠排M12的灯珠数量可以为8个、9个、10个、11个或者12个,第二灯珠排M12的灯珠数量以11个为例。临近第二灯珠排M12的第三灯珠排M13的数量可以为12~15个,以13个为例。临近第三灯珠排M13的第四灯珠排M14的数量可以为14~18个,以16个为例。临近第四灯珠排M14的第五灯珠排M15的数量可以为17~20个,以18个为例。临近第五灯珠排M15的第六灯珠排M16的数量可以为19~22个,以19个为例。
第二边发光区M2包括多个灯珠排,其所具有的灯珠排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设置,如3~12排,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二边发光区M2内设置有6个灯珠排为例,6个灯珠排分别依次为第七至第十二灯珠排M26。越靠近显示区中部,灯珠排所包含的灯珠数量越多,其递增的关系可以为等差增加,也可以呈其它形式增加,如最边缘的第七灯珠排M21的灯珠数为7个,临近第七灯珠排M21的第八灯珠排M22的灯珠数量可以为8个、9个、10个、11个或者12个,第八灯珠排M22的灯珠数量以11个为例。临近第八灯珠排M22的第九灯珠排M23的数量可以为12~15个,以13个为例。临近第九灯珠排M23的第十灯珠排M24的数量可以为14~18个,以16个为例。临近第十灯珠排M24的第十一灯珠排M25的数量可以为17~20个,以18个为例。临近第十一灯珠排M25的第十二灯珠排M26的数量可以为19~22个,以19个为例。
如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边发光区M1和第二边发光区M2的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使得发光区的范围逐渐缓和增加的同时,确保冷光和暖光的混合效果,如此,使得显示区的两侧所发出的光更加的符合拍照、摄影和视频的光线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边发光区M1和第二边发光区M2的混光效果,所述第一边发光区M1内的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和/或,所述第二边发光区M2内的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和/或,所述第一边发光区M1与中部发光区M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所述第二边发光区M2与中部发光区M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边发光区M1内的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使得第一边发光区M1内的混光效果更佳,从而充分保证了第一边发光区M1的混光效果。同理的,通过将第二边发光区M2内的冷色灯珠370的数量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相等,使得第二边发光区M2内的混光效果更佳,从而充分保证了第二边发光区M2的混光效果。
通过将第一边发光区M1与中部发光区M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使得第一边发光区M1和中部发光区M3临近的位置光线强度相当,从而使得第一边发光区M1可以非常好的向中部发光区M3过渡,使得混光效果更好。同理的,通过将第二边发光区M2与中部发光区M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使得第二边发光区M2和中部发光区M3临近的位置光线强度相当,从而使得第二边发光区M2可以非常好的向中部发光区M3过渡,使得混光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中部发光区M3的混光效果,所述中部发光区M3包括第一中发光区M31、第二中发光区M32,以及位于第一中发光区M31和第二中发光区M32之间的中央发光区M33;
所述第一中发光区M31与所述第一边发光区M1临近设置,所述第一中发光区M31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一边发光区M1向靠近中央发光区M33逐渐增加;和/或,
所述第二中发光区M32与所述第二边发光区M2临近设置,所述第二中发光区M32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二边发光区M2向靠近中央发光区M33逐渐增加。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发光区M31所包含的灯珠排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2~5排,以3排为例,依次分别第十三~第十五灯珠排M313。其中,第十三灯珠排M311临近第六灯珠排M16设置,第十三灯珠排M311的灯珠数量与第六灯珠排M16的灯珠数量相等。通过将第一中发光区M31内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一边发光区M1向靠近中央发光区M33逐渐增加;使得第一中发光区M31的照射范围,自第一边发光区M1向中部逐渐增加。其中,第十三灯珠排M311的数量可以为19~22个,以19个为例。临近第十三灯珠排M311的第十四灯珠排M312的数量可以为20~23个,以20个为例。临近第十三灯珠排M311的第十四灯珠排M312的数量可以为21~24个,以21个为例。
第二中发光区M32所包含的灯珠排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2~5排,以3排为例,依次分别第十六~第十八灯珠排M323。其中,第十六灯珠排M321临近第十二灯珠排M26设置,第十六灯珠排M321的灯珠数量与第十二灯珠排M26的灯珠数量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中发光区M32内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二边发光区M2向靠近中央发光区M33逐渐增加;使得第二中发光区M32的照射范围,自第二边发光区M2向中部逐渐增加。其中,第十六灯珠排M321的数量可以为19~22个,以19个为例。临近第十六灯珠排M321的第十七灯珠排M322的数量可以为20~23个,以20个为例。临近第十七灯珠排M322的第十八灯珠排M323的数量可以为21~24个,以21个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发光效果,所述第一中发光区M31与中央发光区M3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所述第二中发光区M32与中央发光区M3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中发光区M31与中央发光区M3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使得第一中发光区M31和中央发光区M33临近位置的光线强度相当,从而使得第一中发光区M31可以非常好的向中央发光区M33过渡,使得混光效果更好。同理的,通过将第二中发光区M32与中央发光区M33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使得第二中发光区M32和中央发光区M33临近的位置光线强度相当,从而使得第二中发光区M32可以非常好的向中央发光区M33过渡,使得混光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混光效果,所述中央区域包括至少三个灯珠排,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一中发光区M31逐渐减少;和/或,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二中发光区M32逐渐减少。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中央发光区M33所包含的灯珠排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如3~5排,以3排为例,分别第十九灯珠排M331至第二十一灯珠排M333。其中,第十九灯珠排M331临近第十五灯珠排M313设置,第十九灯珠排M331的灯珠数量与第十五灯珠排M313的灯珠数量相等。第二十灯珠排M332临近第十八灯珠排M323设置,第二十灯珠排M332的灯珠数量与第十八灯珠排M323的灯珠数量相等。第二十一灯珠排M333位于中央位置,其数量可以为20~22,以20为例。
另外,所述中央发光区M33的灯珠排数量,与第一中发光区M31的灯珠排数量和第一边发光区M1的灯珠排数量之比为1:1:2;中央发光区M33的灯珠排数量,与第二中发光区M32的灯珠排数量和第二边发光区M2的灯珠排数量之比为1:1:2。如此,使得整个发光区的光线强度非常的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混光的效果,第一中发光区M31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与第二中发光区M32右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相等,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和/或,第一中发光区M31右侧边缘的灯珠与第二中发光区M32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相同,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发光区M31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可以有很多,以具有3个(第一中发光区M31具有三个灯珠排)为例,3个灯珠的类型组合可以有很多,如3个全部为暖色灯珠360;3个全部为冷色灯珠370;2个暖色灯珠360,1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2个暖色灯珠360。其排序列顺序可以有很多,以2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为例进行说明。在靠近第一边发光区M1至靠近中央发光区M33的方向上,三个灯珠的类型依次可以为暖色、冷色、暖色;或者,暖色、暖色、冷色;或者,冷色、暖色、暖色,以冷色、暖色、冷色为例。
同理的,第二中发光区M32右侧边缘的灯珠数量可以有很多,以具有3个(第二中发光区M32具有三个灯珠排)为例,3个灯珠的类型组合可以有很多,如3个全部为暖色灯珠360;3个全部为冷色灯珠370;2个暖色灯珠360,1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2个暖色灯珠360。其排序列顺序可以有很多,以2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为例进行说明。在靠近第二边发光区M2至靠近中央发光区M33的方向上,三个灯珠的类型依次可以为暖色、冷色、暖色;或者,暖色、暖色、冷色;或者,冷色、暖色、暖色,以暖色、冷色、暖色、为例。
同样的,第一中发光区M31右侧边缘的灯珠数量可以有很多,以具有3个(第一中发光区M31具有三个灯珠排)为例,3个灯珠的类型组合可以有很多,如3个全部为暖色灯珠360;3个全部为冷色灯珠370;2个暖色灯珠360,1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2个暖色灯珠360。以3个冷色灯珠370为例。
同理的,第二中发光区M32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可以有很多,以具有3个(第二中发光区M32具有三个灯珠排)为例,3个灯珠的类型组合可以有很多,如3个全部为暖色灯珠360;3个全部为冷色灯珠370;2个暖色灯珠360,1个冷色灯珠370;1个暖色灯珠360,2个暖色灯珠360。以3个暖色灯珠360为例。
通过将第一中发光区M31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以及第二中发光区M32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灯珠类型进行相关设置,使得冷色和暖色光的混光效果更佳。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中发光区M31和第二中发光区M32中,与中央发光区M33距离相当位置的灯珠排的数量相等。当灯珠排的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交替排布时,整个第一中发光区M31的左侧和第二中发光区M32的右侧存在对称轴,使得二者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同理的,整个第一中发光区M31的右侧和第二中发光区M32的左侧存在对称轴,使得二者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
关于各灯珠排的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的数量和排序顺序可以有很多方向,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以灯板具有21个灯珠排为例,其中冷色灯珠370和暖色灯珠360可以全部变换类型。
表1-灯珠布局表
Figure BDA0003486357860000121
Figure BDA0003486357860000131
Figure BDA0003486357860000141
以下将主要描述灯板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灯板用于聚光灯,所述灯板包括:
灯珠300,所述灯珠300包括珠本体310,所述珠本体3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第二电极焊接位330和导热焊接位350,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第二电极焊接位330和导热焊接位350两两之间具有隔离间隙325;
线路板100,所述线路板100上具有安装位,以供灯珠300安装,线路板100的正极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电连接,线路板100的负极与第二电极焊接位330电连接;
导热基板200,所述导热基板200与所述导热焊接位350焊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灯珠30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以LED灯珠300为例。灯珠300所发出的光可以有很多,以白色、暖色光为例。灯珠300包括珠本体310,在珠本体310的底部设置有三个焊接位,焊接位可以为三个位置,也可以为三个凹槽或者三个凸台。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位上可以设置有锡膏等可以焊接的物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凸台可以由锡膏等可以焊接的物质制成。三个焊接位的排列方式可以有很多,以导热焊接位350位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和第二电极焊接位330之间为例。导热焊接位350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之间具有隔离间隙325,导热焊接位350与第二电极焊接位330之间有隔离间隙325,第一电极焊接位320和第二电极焊接位330之间具有隔离间隙325。
线路板10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可以为传统的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线路板100为柔性线路板100,其厚度为0.15mm~1mm。导热基板200可以为高导热率的材质制成,如铜等金属,高导热的陶瓷等,导热基板200以铜板为例。所述板本体210的厚度为1mm~3mm;和/或,所述导热凸台220的高度为0.15mm~1mm。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灯珠300上设置相互独立(隔离)的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第二电极焊接位330和导热焊接位350,使得灯珠300不仅可以通过第一电极焊接位320和第二电极焊接位330接入电源,还可以通过导热焊接位350于导热基板200直接焊接,以便灯珠300发光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的传递至导热基板200,并通过导热基板200散失;同时,本实施例中灯珠300的导电和导热分离,实现“电热分离”,使得灯珠300的导热和导电相互独立,避免导热影响灯珠300的导电,有利于提高灯板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结构的紧凑性,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所述线路板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线路板100的正极和负极,位于所述线路板100板面上临近所述安装孔110的位置,所述导热基板200通过安装孔110与所述导热焊接位350进行焊接,所述线路板100位于所述灯珠300和所述导热基板200之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灯珠300安装在线路板100的一个板面上,导热基板200设置在线路板100的另一个板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和结构的紧凑性,导热基板200的一个板面与线路板100的板面贴合。导热基板200通过安装孔110与灯珠300的导热焊接位350进行焊接,灯珠300的第一电极焊接位320与线路板100上的正极焊接,灯珠300的第二电极焊接位330与线路板100的负极焊接。如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提高结构的紧凑性,以及避免导热基板200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和第二电极焊接位330抵接,有利于提高灯板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导热效果,所述导热基板200包括板本体210和设置在所述板本体210上的导热凸台220,所述导热凸台220穿过所述安装孔110与所述导热焊接位350进行焊接。导热凸台220穿过安装孔110与导热焊接位350进行焊接,使得导热凸台220可以与灯珠300的底部直接贴合。其中,导热凸台2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很多,如所述导热凸台220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可以为圆形,以更多的与灯珠300的底部接触,从而增加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相邻两凸台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的尺寸为1mm~3mm。避让间隙的尺寸影响相邻两个灯珠300之间的间距,避让间隙的尺寸不能太小,当小于1mm时,相邻的两个灯珠300过近,不利于散热的同时,也不便于灯珠300的排布;避让间隙的尺寸不能太大,当大于3mm时,相邻的两个灯珠300之间的距离过远,不利于灯珠300的布局,使得灯板的效率和效果得不到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凸台22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第二电极焊接位330和导热焊接位350各自的面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凸台22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第二电极焊接位330和导热焊接位350的面积,使得导热凸台220的面积比例较大,从而使得导热凸台220可以更好的将热量从灯珠300传递至导热基板200,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灯板的工作稳定性,所述导热凸台220与导热焊接位350焊接后,与第一电极焊接位320和第二电极焊接位330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间隙,使得导热与导电完全隔离。
参照图7和图8,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灯板的线路结构,以适应新的灯珠300排列,新的的灯珠300排列情形有很多,以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灯珠300排列为例。
一种灯板,包括:
灯珠300,所述灯珠300包括多个冷色灯珠370和/或多个暖色灯珠360,多个排列形成多个灯珠300排,多个灯珠300排沿第一方向排布;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位150,所述灯珠300安装于所述安装位150上;
所述电路板具有顶层线路120和底层线路130,所述顶层线路120包括多个断开的顶层线路单元160,所述底层线路130包括多个断开的底层线路单元170;
所述顶层线路120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有多个并联的连接线路,任一连接线路用于连接多个灯珠300排中相同类型的灯珠300;连接线路由部分顶层线路单元160和部分底层线路单元170串接而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路板可以包括顶层结构和底层结构,顶层线路120设置在顶层结构上,底层线路130设置底层结构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层线路120和底层线路130可以设置在同一结构的绝缘的相对两侧。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可以完全相互独立,同一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也可以连接。同理,底层线路单元170之间可以完全相互独立,连接同一对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底层线路单元170之间也可以连接。但是,只有顶层线路单元160与底层线路单元170相互配合,才能使得连接线路形成回路。顶层线路120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块,电连接块可以设置在正极和各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负极和各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各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通过电连接块的设置,可以简化顶层线路120,使得顶层线路单元160之间的连接和排布具有更多的设计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形成更简洁和更稳定的线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任一连接线路用于连接多个灯珠300排中相同类型的灯珠300,使得同一连接线路上的灯珠300类型相同(均为暖色灯珠360或者均为冷水灯珠300),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对灯珠300的亮度进行控制,同时也使得同一连接线路上的灯珠300工作更加稳定(灯珠300类型一致,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同时,通过将连接线路由部分顶层线路单元160和部分底层线路单元170串接而成,使得连接线路的布局可以更加灵活,以使得形成更加合理线路布局,特别是连接线路较多时,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层线路单元160连接多个灯珠300排不同位置的安装位150,被同一顶层线路单元160连接的灯珠300排依次相邻设置;和/或,所述底层线路单元170呈条状或者块状设置,用于连接底层线路130两个不同的位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同一顶层线路单元160所连接的灯珠300为相邻灯珠300排的灯珠300,使得每一顶层线路单元160的连贯性得到大幅的增加,特别是顶层线路单元160所连接的灯珠300相邻并且错位设置时,可以使得顶层线路单元160的连接效率大幅增加。连接后的顶层线路单元160的整体外形呈倾斜的直线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数量,所述连接线路至少包括两个顶层线路单元160和两个底层线路单元170,所述连接线路由顶层线路单元160和底层线路单元170交替串接而成。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每一连接线路设置为至少包括两个顶层线路单元160和两个底层线路单元170,使得同一连接线路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更多,从而大幅的提高了单一连接线路的连接效率,有利于减少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体线路的合理性和简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灯板的电路结构和提高灯板上可容灯珠300的数量,所述正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负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正电极和与之对应的负电极之间均具有多条并联设置的连接线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多个正电极和多个负电极,使得电路板上可以同时进行多条线路的运行,从而简化单一线路的复杂程度,同时,使得灯板上可以安装更多的灯珠300,以使得灯珠300的排布可以更加的灵活。
参照图7和图8,关于灯板上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对数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以3~6对为例,本实施例中,以灯板具有4对正极和负极为例进行说明。电极的对数不宜太多,超过6对时,太多将不利于灯板外部的布线,将提高外部线路的复杂程度;电极的对数不宜太少,少于3对时,过少将使得每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路过于复杂,不利于电路的灵活设计。
具体地,所述正电极包括正电极A,正电极C,正电极E,正电极G;所述负电极包括与负电极B,负电极D,负电极F,负电极H;其中,正电极A和负电极B对应,正电极C和负电极D对应,正电极E和负电极F对应,正电极G和负电极H对应。其中,各对电极所连接的灯珠300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连接方式有很多。以正电极A和负电极B,以及正电极E和负电极F之间的连接线路所连接的灯珠300为冷色灯珠370;正电极C和负电极D,以及正电极G和负电极H之间的连接线路所连接的灯珠300为暖色灯珠360为例。
下面具体的介绍每一对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连接线路。
参照图9至图12,所述正电极A和负电极B之间具有并联设置的第一连接线路181、第二连接线路182、第三连接线路183以及第四连接线路184;
其中,第一连接线路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A3-A4的起始点A3连接;连接点A4与第二底层线路单元B3-B4的起点B3连接;连接点B4与第二顶层线路单元A5-A6的起始点A5连接;连接点A6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二连接线路182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三顶层线路单元A8-A9的起始点A8连接;连接点A9与第三底层线路单元B5-B6的起点B5连接;连接点B6与第四顶层线路单元A10-A11的起始点A10连接;连接点A11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三连接线路183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五顶层线路单元A12-A13的起始点A12连接;连接点A13与第四底层线路单元B7-B8的起点B7连接;连接点B8与第六顶层线路单元A14-A15的起始点A14连接;连接点A15第五底层线路单元B9-B10的起点B9连接,连接点B10与负电极B连接;和/或,
第四连接线路184为:正电极A通过连接点A1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起点B1连接;连接点B2与第七顶层线路单元A16-A17的起始点A16连接;连接点A17与第六底层线路单元B11-B12的起点B11连接;连接点B12与第八顶层线路单元A18-A19的起始点A18连接;连接点A19第七底层线路单元B13-B14的起点B13连接,连接点B14与负电极B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9,关于第一连接线路181,正电极A与连接点A1之间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连接点A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正电极A位于电路板左侧中部的边缘处,该电连接块沿电路板的边缘向上延伸与连接点A1连接。第一底层线路单元位于底层线路左侧的边缘,连接点B1对应连接点A1设置,二者可以通过导线、插针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电连接。连接点B2位于底层线路上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A2,连接点A2通过电连接块与连接点A3和连接点A8电连接,连接点A3和连接点A8通过与连接点A2电连接,实现与连接点B2的电连接。第一顶层线路单元A3-A4自连接点A3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4。第一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7~12个,以连接10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3,第二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延伸,然后向上延伸至连接点B4。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A5,第二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5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6。第二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9~15个,以12个为例。第二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连接点A6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B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A6向上延伸至负电极B。
参照图10,关于第二连接线路182,正电极A、连接点A1、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以及连接点A8与第一连接线路18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三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8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9。第三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和第二顶层线路单元之间。第三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2~16个,以连接14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9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5,第三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延伸至连接点B6。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A10,第四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10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11。第四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二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四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6~10个,以8个为例。连接点A11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B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A11向右延伸至负电极B。
参照图11,关于第三连接线路183,正电极A、连接点A1、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与第一连接线路18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连接点B2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均位于第一底层线路单元远离B1的一端,使得多个连接点B2分别与连接点A2、连接点A12、连接点A16对应。并且,连接点A2、连接点A12和连接点A16通过电连接块连接。
第五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12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13。第五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五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4~18个,以连接16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13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7,第四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延伸至连接点B8。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8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A14,第六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14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15。第六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五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六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4~8个,以6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15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9,第五底层线路单元向右上延伸至连接点B10。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10设置有连接点A7,连接点A7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B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A7向上延伸至负电极B。其中,连接点A7与连接点A6临近设置。
参照图12,关于第四连接线路184,正电极A、连接点A1、第一底层线路单元B1-B2,以及连接点A16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16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17。第七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五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七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5~19个,以连接17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1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11,第六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下方延伸,再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B12。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1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A18,第八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A18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A19。连接点A19通过电连接块与临近的安装位150电连接。第八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七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八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3~7个,以5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A19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B13,第七底层线路单元向右上延伸至连接点B14。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第七底层线路单元可以部分与第五底层线路单元重合,此时连接点B14可以与连接点B10临近或者重合。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B14设置有连接点A7(连接点A7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并且临近设置),连接点A7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B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A7向上延伸至负电极B。其中,连接点A7与连接点A6临近设置。
参照图13至图16,所述正电极C和负电极D之间具有第五连接线路185、第六连接线路186、第七连接线路187以及第八连接线路188;
第五连接线路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九顶层线路单元C2-C3的起始点C2连接;连接点C3与第九底层线路单元D3-D4的起点D3连接;连接点D4与第十顶层线路单元C4-C5的起始点C4连接;连接点C5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六连接线路186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C6-C7的起始点C6连接;连接点C7与第十底层线路单元D5-D6的起点D5连接;连接点D6与第十二顶层线路单元C8-C9的起始点C8连接;连接点C9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七连接线路187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C10-C11的起始点C10连接;连接点C11与第十一底层线路单元D7-D8的起点D7连接;连接点D8与第十四顶层线路单元C12-C13的起始点C12连接;连接点C13第十二底层线路单元D9-D10的起点D9连接,连接点D10与第十五顶层线路单元C15-C16的起始点C15连接;连接点C16第十三底层线路单元D11-D12的起点D11连接,连接点D12与负电极D连接;和/或,
第八连接线路188为:正电极C与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起点D1连接;连接点D2与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C1-C17的起始点C1连接;连接点C17与第十四底层线路单元D13-D14的起点D13连接;连接点D14与第十七顶层线路单元C18-C19的起始点C18连接;连接点C19与负电极D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3,关于第五连接线路185,正电极C处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点,当设置有多个连接点时,均可以通过正电极C与外部连接。正电极C位于电路板左侧中部的边缘处正电极C为位于正电极A的正下方。正电极C与正电极A相互独立设置。
第八底层线路单元位于底层线路左侧的边缘,连接点D1对应正电极C处的连接点设置,二者可以通过导线、插针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电连接。连接点D2位于底层线路上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C1,连接点C1通过电连接块与连接点C2和连接点C6电连接,连接点C2和连接点C6通过与连接点C2电连接,实现与连接点D2的电连接。第九顶层线路单元C2-C3自连接点C2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3。第九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并且相邻设置。第九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5~19个,以连接17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3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D3,第九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D4。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C4,第十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4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5。第十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九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十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3~7个,以5个为例。连接点C5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D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C5向右上方延伸至负电极D。
参照图14,关于第六连接线路186,正电极C、连接点C1、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以及连接点C6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6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7。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九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5~9个,以连接7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D5,第十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D6。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C8,第十二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8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9。第十二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十二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13~17个,以15个为例。连接点C9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D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C9向右上方延伸至负电极D。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合理的利用空间,该电连接块可以经过连接点C5。
参照图15,关于第七连接线路187,正电极C、连接点C1、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约空间,连接点C1、连接点C2、连接点C6和连接点C10可以通过同一电连接块连接。
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10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11。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九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6~10个,以连接8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1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D7,第十一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延伸、再向上延伸至连接点D8。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8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C12,第十四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12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13。第十四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十三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十四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9~13个,以11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13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D9,第十二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D10。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10设置有连接点C14,连接点C14通过电连接块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C15。第十五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15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16,其中,连接点C16通过连接块与临近的安装位150电连接。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16设置有连接点D11,第十三底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D11向右下方延伸至D12。在负电极D处设置有连接点与连接点D12对应,连接点D12可以通过对应的连接点与负电极D电连接。
参照图16,关于第八连接线路188,正电极C、连接点C1、第八底层线路单元D1-D2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1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17。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十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0~14个,以连接12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C1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D13,第十四底层线路单元向左上方延伸至连接点D14。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D1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C18,第十七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C18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C19。连接点C19通过电连接块与右上方的负电极D电连接。第十七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十六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十七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8~12个,以10个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连接点C19与负电极连接的电连接块可以经过连接点C9和连接点C5。
参照图17至图20,所述正电极E和负电极F之间具有第九连接线路189、第十连接线路190、第十一连接线路191以及第十二连接线路192;
其中,第九连接线路为:正电极E与第十八顶层线路单元E1-E2起点E1连接;连接点E2与第十九顶层线路单元E3-E4的起始点E3连接;连接点E4与第十五底层线路单元F1-F2的起点F1连接;连接点F2与第二十顶层线路单元E5-E6的起始点E5连接;连接点E6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连接线路190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一顶层线路单元E7-E8起点E7连接;连接点E8与第十七底层线路单元F5-F6的起点F5连接;连接点F6与第二十二顶层线路单元E9-E10的起始点E9连接;连接点E10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一连接线路191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三顶层线路单元E11-E12起点E11连接;连接点E12与第十八底层线路单元F7-F8的起点F7连接;连接点F8与第二十四顶层线路单元E13-E14的起始点E13连接;连接点E14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的起始点F3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和/或,
第十二连接线路192为:正电极E与第二十五顶层线路单元E15-E16起点E15连接;连接点E16与第十九底层线路单元F9-F10的起点F9连接;连接点F10与第二十六顶层线路单元E17-E18的起始点E17连接;连接点E18与第二十底层线路单元F11-F4的起始点F11连接;连接点F4与负电极F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7,关于第九连接线路189,正电极E与连接点E1之间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连接点E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正电极E位于电路板左侧中部的边缘处,该电连接块向右上方延伸与连接点E1连接。正电极E位于正电极C的正下方,正电极E与正电极C相互独立。
第十八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E1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2。第十八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9~13个,以连接11个为例。连接点E2与连接点E3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该电连接块向左上方延伸。第十九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E3向连接点E4延伸,第十九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十八顶层线路单元和电连接块(E2-E3)之间。第十九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2~4个,以连接3个为例。
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E4设置有连接点F1,第十五底层线路单元向上延伸至连接点F2。连接点F2位于底层线路下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F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E5,第二十顶层线路单元E5-E6自连接点E5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6。第二十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6~10个,以连接8个为例。连接点E6通过电连接块延伸至下方的连接点,下方的连接点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上的连接点对应。值得说明的是,与连接点E6连接的电连接块,还与连接点E10和连接点E14连接,连接块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点,该多个连接点分别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上的多个连接点(连接点F3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并且临近设置,分别与E6、E10、E14对应)对应设置。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沿电路板的边缘向右上方延伸至连接点F4,连接点F4的数量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连接点F4的位置与负电极F的位置对应,使得二者便于电连接。
参照图18,关于第十连接线路190,正电极E与连接点E7之间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连接点E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该电连接块向右上方延伸与连接点E7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正电极E、连接点E1、连接点E7、连接点E11和连接点E15可以位于同一点连接块上。
第二十一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E7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8。第二十一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3~7个,以连接5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E8设置有连接点F5,第十七底层线路单元先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至连接点F6。连接点F6位于底层线路上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F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E9,第二十二顶层线路单元E9-E10自连接点E9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10。第二十二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5~19个,以连接17个为例。连接点E10通过电连接块延伸至下方的连接点,下方的连接点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上的连接点对应。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沿电路板的边缘向右上方延伸至连接点F4,连接点F4的数量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连接点F4的位置与负电极F的位置对应,使得二者便于电连接。
参照图19,关于第十一连接线路191,正电极E与连接点E11之间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连接点E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该电连接块向右上方延伸与连接点E11连接。
第二十三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E11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12。第二十三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5~9个,以连接7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E12设置有连接点F7,第十八底层线路单元先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然后向下延伸至连接点F8。连接点F8位于底层线路上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F8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E13,第二十四顶层线路单元E13-E14自连接点E13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14。第二十四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3~17个,以连接15个为例。连接点E14通过电连接块延伸至下方的连接点,下方的连接点与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上的连接点对应。后续连接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0,关于第十二连接线路192,正电极E与连接点E15之间通过电连接块连接,连接点E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该电连接块向右上方延伸与连接点E15连接。
第二十五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E15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16。第二十五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0~14个,以连接12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E16设置有连接点F9,第十九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延伸、再向上延伸至连接点F10。连接点F10位于底层线路下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F10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E17,第二十六顶层线路单元E17-E18自连接点E17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E18。第二十六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8~12个,以连接10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E18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F11,连接点F11为第二十底层线路单元的起始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第二十底层线路单元和第十六底层线路单元F3-F4可以部分重合后续连接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1至图24,所述正电极G和负电极H之间具有第十三连接线路193、第十四连接线路194、第十五连接线路195以及第十六连接线路196;
第十三连接线路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G1-G2的起始点G1连接;连接点G2与第二十二底层线路单元H3-H4的起点H3连接;连接点H4与第二十八顶层线路单元G3-G4的起始点G3连接;连接点G4与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H5-H6的起点H5连接;连接点H6与电连接块G5-H的起始点G5连接;和/或,
第十四连接线路194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G6-G7的起始点G6连接;连接点G7与第二十四底层线路单元H7-H8的起点H7连接;连接点H8与第三十顶层线路单元G8-G9的起始点G8连接;连接点G9与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H5-H6的起点H5连接;连接点H6与电连接块G5-H的起始点G5连接;和/或,
第十五连接线路195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第三十一顶层线路单元G11-G12的起始点G11连接;连接点G12与第二十五底层线路单元H9-H10的起点H9连接;连接点H10与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G13-G5的起始点G13连接;连接点H5通过电连接块G5-H与负电极H连接;和/或,
第十六连接线路196为:正电极G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起点H1连接;连接点H2与电连接块G10-G11的起始点G10连接;连接点G11与第二十六底层线路单元H11-H12的起点H11连接;连接点H12与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G15-G16的起始点G15连接;连接点G16与第二十七底层线路单元H13-H14的起点H13连接;连接点H14与第三十四顶层线路单元G17-G18的起始点G17连接;连接点G18通过电连接块G18-H与负电极H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1,关于第十三连接线路193,正电极G处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点,当设置有多个连接点时,均可以通过正电极G与外部连接。正电极G位于电路板左侧中部的边缘处,正电极G为位于正电极E的正下方。正电极G与正电极E相互独立设置。
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位于底层线路的左侧,连接点H1对应正电极G处的连接点设置,二者可以通过导线、插针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电连接。连接点H2位于底层线路上部偏左的位置。在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1。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G1-G2自连接点G1开始,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2。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0~14个,以连接12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H3,第二十二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再向上延伸至连接点H4。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3,第二十八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3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4。第二十八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二十八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8~12个,以10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H5,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向右延伸至连接点H6。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5,连接点G5通过电连接块与负电极H连接,该电连接块自连接点G5向右上方延伸至负电极H。
参照图22,关于第十四连接线路194,正电极G通过电连接块与连接点G6连接。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6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7。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二十七顶层线路单元的左侧。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7~10个,以连接8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H7,第二十四底层线路单元先向左延伸,再向左上方延伸、再向上延伸,然后向右延伸至连接点H8。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8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8,第三十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8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9。第三十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二十九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三十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12~16个,以14个为例。在第二十三底层线路单元上,连接点H5可以有多个,并且临近设置,分别与连接点G4和连接点G9对应设置。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5,后续连接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3,关于第十五连接线路195,正电极G、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点H2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分别与连接点G1和连接点G10对应,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点G1和连接点G10可以重合,此时只需要一个连接点H2即可。连接点G10通过电连接块与连接点G11连接,如此,连接点G11通过电连接块和连接点G10与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连接。
第三十一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11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12。第三十一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4~8个,以连接6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1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H9,第二十五底层线路单元先向上延伸、再向左延伸至连接点H10。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10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13,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13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5。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三十一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14~18个,以16个为例。后续连接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4,关于第十六连接线路196,正电极G、第二十一底层线路单元H1-H2,以及通过电连接块连接的连接点G10和G11与上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11设置有连接点H11,第二十六底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H11向右上方延伸至连接点H12。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1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14,连接点G14通过向右延伸的电连接块与连接点G15连接。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15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16。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三十二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连接15~19个,以连接17个为例。在底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G16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H13,第二十七底层线路单元先向上、再向左,然后向上延伸至连接点H14。顶层线路上对应连接点H1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点G17,第三十四顶层线路单元自连接点G17向右下方延伸至连接点G18。连接点G18通过电连接块与右上方的负电极H电连接。第三十四顶层线路单元位于第三十三顶层线路单元的右侧。第三十四顶层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灯珠300数量可以有很多,如3~7个,以5个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连接点G18与负电极H连接的电连接块可以与连接点G5所在的电连接块部分重合,也即连接点G5、连接点G18与负电极H位于同一电连接块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聚光灯,该聚光灯包括外壳和灯板,该灯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聚光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灯板安装于外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灯包括灯本体和电控设备,所述灯本体和电控设备电连接,电控设备控制灯本体工作。
本发明提出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用以为聚光灯提供电能并控制聚光灯,其中,聚光灯用以在摄影过程中补充光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5至图30所示,该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包括:外壳400,所述外壳400设有第一安装腔410、散热风道430和第二安装腔420,所述散热风道43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10和第二安装腔420之间,所述第一安装腔410与所述散热风道430通过第一隔板510分隔,所述第二安装腔420与所述散热风道430通过第二隔板520分隔;所述外壳400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430连通的进风口440和出风口450;电池53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10;主控板55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420。
外壳400用以形成电控设备的整体外观结构,第一安装腔410、散热风道430和第二安装腔420可沿外壳400的横向排布,也可沿外壳400的纵向排布,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散热风道430位于第一安装腔410和第二安装腔420之间即可。举例而言,散热风道430沿外壳400的纵向延伸,则进风口440开设于外壳400的顶部,出风口450开设于外壳400的底部,以使电控设备形成顶部进风、底部出风的散热循环方式。电池530用以提供电能,主控板550用以传递控制信号,电池530和主控板55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分别传递至第一隔板510和第二隔板520,流进散热风道430的气流会将第一隔板510和第二隔板520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第一隔板510和第二隔板520的散热降温。
由于第一安装腔410和第二安装腔420分别通过第一隔板510和第二隔板520与散热风道430隔开,因此从进风口440或出风口450进入散热风道430的水分或异物不会进入第一安装腔410或第二安装腔420,也就不会对电池530或主控板550造成损坏,由此,可提高对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的保护效果,以延长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聚光灯的电控设备通过第一隔板510将散热风道430与电池530分隔开,并通过第二隔板520将主控板550与散热风道430分隔开,从而从进风口440或出风口450进入散热风道430的水分或异物不会触及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由此,既可实现对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的散热,又可有效保护电池530和主控板550,以延长聚光灯电控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440处的散热风轮560。散热风轮560可以为贯流风轮,也可以为离心风轮,在此不做限制。散热风轮560的出风侧朝向进风口440,用以将气流自进风口440朝出风口450驱动,从而可提高气流在散热风道430的流动速度,以提高散热效率。可以理解,散热风轮560也可以安装在出风口450处,此时散热风轮560的进风侧朝向出风口450。
具体地,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风道430的散热结构570。散热结构570可以为独立安装于散热风道430的散热器,也可以为连接于第一隔板510或第二隔板520的附加结构,在此不做限制。散热结构570可吸收传递至散热风道430的热量,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散热风道430的散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散热结构570设置为散热筋,所述散热筋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520。第二隔板520位于散热风道430与第二安装腔420之间,主控板550安装于第二安装腔420,主控板55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即第二隔板520的温度相对第一隔板510更高,因此将散热筋连接于第二隔板520,可使第二隔板520的热量更多更快地传递至散热筋,以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筋可沿第二隔板520的长度延伸,且散热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筋沿第二隔板520的宽度反向间隔设置,由此,可增加散热筋的尺寸和数量,以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400内的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所述第一内壳580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410,所述第二内壳590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420;所述散热风道430位于所述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之间,所述第一内壳580邻近所述散热风道430的壳板形成所述第一隔板510,所述第二内壳590邻近所述散热风道430的壳板形成所述第二隔板520。
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可以是全封闭的壳状结构,也可以是端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第一内壳580可将第一安装腔410与外壳400的壳壁隔开,从而第一安装腔410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至外壳400,以降低外壳400的表面温度,改善用户的触摸体验。第二内壳590可将第二安装腔420与外壳400的壳壁隔开,从而第二安装腔420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至外壳400,以降低外壳400的表面温度,改善用户的触摸体验。第一内壳580与第二内壳590可相互连接,也可相互独立,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散热风道430位于第一内壳580与第二内壳590之间即可。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还能配合外壳400对电池530和主控板550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在电控设备受力时,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与外壳400之间能形成缓冲间隙,从而减少传递至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的作用力,以提高对电池530和主控板550的保护效果。
具体地,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第一隔板510朝向所述第二隔板520凸设有第一连接板610,所述第二隔板520朝向所述第一隔板510凸设有第二连接板620,所述第一连接板61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20连接。第一连接板610连接于第一隔板510的竖侧边,第二连接板620连接于第二隔板520的竖侧边,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内壳580与第二内壳590的连接,以使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能在外壳400内互相支撑,从而使电控设备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的连接方式可为粘接,也可为卡接,在此不做限制。
第一连接板61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设于第一隔板510的两个竖侧边,第二连接板620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连接板610对应,从而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连接后,可将散热风道430围合,以使散热风道430的热量先传递至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上,而不会直接传递至外壳400,由此可进一步降低外壳400的表面温度,以改善用户的触摸体验。
具体地,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610的中部弯折形成扣槽,所述第二连接板620的末端弯折形成勾槽,所述勾槽与所述扣槽相互扣合。可以理解,第一连接板610的中部指的是自第一隔板510朝第二隔板520延伸方向上的中部,第二连接板620的末端即远离第二隔板520的一端。第一连接板610的扣槽与第二连接板620的勾槽相互扣合,增加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的配合面积,提高配合稳定性和配合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610的末端搭接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20,所述第一连接板610开设有过孔611,所述第二连接板620开设有与所述过孔611对应的固定孔621,所述过孔611与所述固定孔621可通过紧固件连接。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连接板610的过孔611和第二连接板620的固定孔621,可使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的连接状态更加紧固,以防止晃动。固定孔621可设置为螺纹孔,紧固件可设置为螺钉,从而可简化紧固件与固定孔621的配合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6和图30所示,所述第二内壳590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630,所述散热孔630与所述散热风道430连通。散热孔630将第二安装腔420与散热风道430连通,从而第二安装腔420内的热空气可通过散热孔630进入散热风道430,以提高第二安装腔420的散热效率。散热孔630开设于第二内壳590的底部,因此即使有异物进入散热风道430,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会轻易从散热孔630进入第二安装腔420,由此可对主控板550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还包括内顶盖700.,所述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内顶盖700.盖设于所述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顶部,所述内顶盖700.开设有过风孔710.,所述过风孔710.将所述进风口440与所述散热风道430连通。
在装配电池530和主控板550时,可将电池530和主控板550从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顶部开口装入第一安装腔410和第二安装腔420。内顶盖700.同时盖设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顶部开口,即实现了第一内壳580与第二内壳590的间接连接,从而可使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可以理解,内顶盖700.在盖设第一内壳580和第二内壳590的同时也会盖设住散热风道430,因此需要开设过风孔710.来实现进风口440与散热风道430的连通。散热风轮560可安装于内顶盖700.的顶部,电控设备还可包括外顶盖,外顶盖罩设于散热风轮560和内顶盖700.,从而实现对散热风轮560和内顶盖700.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若干的安装位;
灯珠,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灯珠包括多个冷色灯珠和多个暖色灯珠,多个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排列形成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沿第一方向排布;
每一灯珠排均包括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并且冷色灯珠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2;相邻两灯珠排冷色灯珠的数量和暖色灯珠的数量之差不超过3;
冷色灯珠的总数与暖色灯珠的总数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边发光区、第二边发光区以及位于第一边发光区和第二边发光区之间的中部发光区;
第一边发光区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和/或,
第二边发光区包括多个灯珠排,各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显示区的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发光区包括第一中发光区、第二中发光区,以及位于第一中发光区和第二中发光区之间的中央发光区;
所述第一中发光区与所述第一边发光区临近设置,所述第一中发光区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一边发光区向靠近中央发光区逐渐增加;和/或,
所述第二中发光区与所述第二边发光区临近设置,所述第二中发光区内设置有多个灯珠排,多个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靠近第二边发光区向靠近中央发光区逐渐增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发光区与中央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
所述第二中发光区与中央发光区相邻的两灯珠排的灯珠总数相等;和/或,
所述中央区域包括至少三个灯珠排,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一中发光区逐渐减少;和/或,
中央区域灯珠排的灯珠数量自中间向第二中发光区逐渐减少;和/或,
第一中发光区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与第二中发光区右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相等,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和/或,
第一中发光区右侧边缘的灯珠与第二中发光区左侧边缘的灯珠数量相同,对应位置的灯珠类型不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包括珠本体,所述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两两之间具有隔离间隙;
电路板的正极与第一电极焊接位电连接,电路板的负极与第二电极焊接位电连接;
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导热焊接位焊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位于所述电路板板面上临近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所述导热基板通过安装孔与所述导热焊接位进行焊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灯珠和所述导热基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热焊接位进行焊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凸台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相邻两凸台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的尺寸D1为1mm~3mm和/或,
所述导热凸台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位、第二电极焊接位和导热焊接位各自的面积;和/或,
所述导热凸台与导热焊接位焊接后,与第一电极焊接位和第二电极焊接位之间具有间隙;和/或,
所述板本体的厚度D2为1mm~3mm;和/或,所述导热凸台的高度为0.15mm~1mm。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具有顶层线路和底层线路,所述顶层线路包括多个断开的顶层线路单元,所述底层线路包括多个断开的底层线路单元;
所述顶层线路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有多个并联的连接线路,任一连接线路用于连接多个灯珠排中相同类型的灯珠;连接线路由部分顶层线路单元和部分底层线路单元串接而成。
10.一种聚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本体和电控设备,所述灯本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安装腔、散热风道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散热风道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散热风道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所述外壳还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
主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
CN202210081914.XA 2022-01-24 2022-01-24 灯板和聚光灯 Active CN114415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914.XA CN114415449B (zh) 2022-01-24 2022-01-24 灯板和聚光灯
EP22157022.9A EP3986092A1 (en) 2022-01-24 2022-02-16 Light board and spotlight
US17/672,712 US11774053B2 (en) 2022-01-24 2022-02-16 Light board and spotligh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914.XA CN114415449B (zh) 2022-01-24 2022-01-24 灯板和聚光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5449A true CN114415449A (zh) 2022-04-29
CN114415449B CN114415449B (zh) 2024-05-24

Family

ID=8046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1914.XA Active CN114415449B (zh) 2022-01-24 2022-01-24 灯板和聚光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4053B2 (zh)
EP (1) EP3986092A1 (zh)
CN (1) CN1144154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8703A1 (en) * 2006-05-22 2007-11-22 Valeo Vision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and diode lighting and/or signall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a component of this type
US20150029712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206555786U (zh) * 2017-01-22 2017-10-13 毅嘉(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led台灯
CN209655225U (zh) * 2019-04-12 2019-11-19 深圳市谐振电子有限公司 Led双色温灯珠排布结构
CN110473864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ed装置和使用led装置的led灯
US20220365395A1 (en) * 2020-06-18 2022-11-17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3900B2 (en) * 2011-05-12 2013-08-20 Ledengin, Inc. Apparatus for tuning of emitter with multiple LEDs to a single color bin
US9897284B2 (en) * 2012-03-28 2018-02-20 Ledengin, Inc. LED-based MR16 replacement lamp
CN105309046B (zh) * 2013-06-20 2018-12-14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包括至少两组led的照明装置
US9655195B2 (en) * 2015-02-13 2017-05-16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ght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WO2017059124A1 (en) * 2015-09-29 2017-04-06 Cabatech, Llc Horticulture grow lights
CN108332131A (zh) * 2017-01-19 2018-07-27 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路灯系统
CN107479302B (zh) * 2017-09-21 2023-07-28 山东海日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光污染精准聚光频闪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8703A1 (en) * 2006-05-22 2007-11-22 Valeo Vision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and diode lighting and/or signall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a component of this type
CN101105286A (zh) * 2006-05-22 2008-01-16 瓦雷欧·维申公司 散热部件和装有这种部件的二极管发光和/或信号装置
US20150029712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206555786U (zh) * 2017-01-22 2017-10-13 毅嘉(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led台灯
CN110473864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ed装置和使用led装置的led灯
US10711958B2 (en) * 2018-05-09 202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ED device and LED lamp using the same
CN209655225U (zh) * 2019-04-12 2019-11-19 深圳市谐振电子有限公司 Led双色温灯珠排布结构
US20220365395A1 (en) * 2020-06-18 2022-11-17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urv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4053B2 (en) 2023-10-03
US20230235865A1 (en) 2023-07-27
CN114415449B (zh) 2024-05-24
EP3986092A1 (en) 202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998B (zh) 照明装置
CN101368719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1368713B (zh) 散热器
CN102682671B (zh) 一种led点阵显示屏及组合式点阵显示屏
CN105810114A (zh) 一种创新型led显示模块
CN107023762A (zh) 照明装置
JP200823511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415449A (zh) 灯板和聚光灯
JP2011258454A (ja) 光源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4095655A (ja) Led装置およびled照明装置
CN215297899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0279750U (zh) 超声波发生器
WO2013023488A1 (zh) Led光源
KR20100104004A (ko) 분리형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엘이디 전등
CN209026562U (zh) 线路板、光电模组及灯具
CN210891581U (zh) 一种灯壳及灯具
CN210050597U (zh) 一种套进水下集鱼照明灯外壳里的led发光体的装置
CN203517377U (zh) 复合式散热型大功率led装置
CN207778222U (zh) 一种新型吸顶式led防爆灯
CN102682673A (zh) Led点阵显示屏及组合式点阵显示屏
CN217684873U (zh) 一种控制盒
CN101469852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17329712U (zh) 灯板和聚光灯
CN219322844U (zh) 控制箱及用电器
CN219834584U (zh) 驱动电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