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4873U - 一种控制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4873U
CN217684873U CN202221656923.9U CN202221656923U CN217684873U CN 217684873 U CN217684873 U CN 217684873U CN 202221656923 U CN202221656923 U CN 202221656923U CN 217684873 U CN217684873 U CN 217684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ver
heat
air inlet
contro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69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69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4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4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4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盒,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散热罩彼此间隔设置以将内腔分隔为多个用于供对应电器件所设置的空间,相邻两个电器件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散热罩而彼此分隔,电器件所散发的热量会由散热罩所隔断,并不会传递至相邻的另一电器件处,从而改善了控制盒中电器件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盒。
背景技术
在视频、广告的拍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灯具。现有的灯具一般由光源和控制盒所组成,控制盒用于控制光源,使得光源能够实现自身功能。
控制盒一般设置有多个电器件。在现有的控制盒中,各电器件所散发的热量集中、相互叠加,这影响了电器件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盒,其能够避免各电器件所散发热量集中、相互叠加。
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盒,包括:
壳体,限定有内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风口;
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罩,多个所述散热罩依次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当中,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至少三个空间,所述散热罩限定出具有连通的两端端口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端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流道内的鳍片;
多个电器件,分别设置于一所述空间当中。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器件包括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器件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电器件的功率;
其中,至少三个所述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内腔内壁和散热罩之间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电器件处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罩包括第一散热罩,所述内腔内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罩相对以界定出一所述第一空间的导热壁,所述第一电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罩、所述导热壁相接触。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罩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罩相邻的第二散热罩,所述第二电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电器件中存在两所述第二电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罩两侧的所述空间当中,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罩相接触,处于所述第一散热罩和所述第二散热罩之间的所述第二电器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罩间隔设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罩具有第一封闭壁,所述第二散热罩具有第二封闭壁,所述第一封闭壁和所述第二封闭壁相对设置;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闭壁和所述第二封闭壁之间的第三封闭壁,所述第一封闭壁、所述第二封闭壁以及所述第三封闭壁围合出一所述空间。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散热罩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电器件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与所述散热罩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1:2。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包括:
进风罩,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进风口一侧,所述进风罩具有两端并限定有进风腔,所述进风罩朝向于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端口,所述进风罩朝向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另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所述散热罩相对应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形成有第二端口并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进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散热罩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以使多个所述第二端口与多个所述流道一一对应密封连通。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包括:
出风罩,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出风口一侧,所述出风罩具有两端并限定有出风腔,所述出风罩朝向于所述散热结构的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所述散热罩相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形成有第三端口并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出风罩朝向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上形成有第四端口;
其中,所述散热罩上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多个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第四密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以使多个所述第三端口与多个所述流道一一对应密封连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罩朝向于所述出风口一端与所述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以使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出风口密封连通。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包括:
进风罩,具有进风腔并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进风口一侧;
出风罩,具有出风腔并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出风口一侧;
其中,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腔、所述流道、所述出风腔以及所述出风口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呈直线延伸的形状,所述进风腔、所述流道、所述出风腔的内壁垂直于所述散热通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矩形。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散热罩彼此间隔设置,以将内腔分隔为多个用于供对应电器件所设置的空间,相邻两个电器件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散热罩而彼此分隔,电器件所散发的热量会由散热罩所隔断,并不会传递至相邻的另一电器件处,从而改善了控制盒中电器件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图2和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沿图3的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散热罩和电器件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进风罩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出风罩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0a-盒体,100b-盒盖,110-内腔,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空间,113a-第一空间,113b-第二空间,114-导热壁;210-散热罩,211-第一散热罩,212-第二散热罩,213-第一封闭壁,214-第二封闭壁,215-第三封闭壁,220-流道,230-鳍片,231-第一鳍片,232-第二鳍片,300-电器件,310-第一电器件,320-第二电器件,400-进风罩,410-进风腔,420-第一端口,430-第一凸台,440-第二端口,500-出风罩,510-出风腔,520-第二凸台,530-第三端口,540-第四端口,6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前”、“后”、“左”、“右”、“竖直”是针对附图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盒,控制盒用于和光源组成灯具。
控制盒包括壳体100。请参见图1、图2和图3,不同视角下壳体10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由一侧呈敞口形状的盒体100a以及盖合于盒体100a敞口处的盒盖100b所构成。
请参见图4,可以获知,壳体100围合出用于容置控制盒中电器件300的内腔110,内腔110当中设置有散热结构和多个电器件300。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地设置在内腔110当中的散热罩210。多个散热罩210彼此间隔即指各散热罩210在空间113上彼此分离、形成有间距且互不接触,从而使得内腔110内壁与散热罩210之间、相邻两散热罩210之间形成了一个合适大小的空间113。多个电器件300则分别设置于一空间113当中,由散热罩210所分隔。
上述散热罩210能够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一温度较低的温场。详细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壳体100的相背两端分别形成有和内腔110彼此连通进风口111、出风口112,而散热罩210形成有两端端口分别与进风口111、出风口112连通的流道220,散热结构则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各流道220内的鳍片230。这里鳍片230指即指散热齿,多个鳍片230并排地间隔排布在流道220内并与流道220的内壁相连接。由进风口111向出风口112流动的气流在通过流道220时即能够与散热罩210、鳍片230发生对流换热,从而使得散热罩210、鳍片230温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调整每一散热罩210的结构形式,以及每一流道220当中鳍片230的结构形式。可以理解,各散热罩210的结构形式、鳍片230的齿数、齿高、齿厚以及齿间距等结构参数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另外,上述散热罩210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呈现为两端开口四周封闭的形状。上述鳍片230也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直齿样式,鳍片230可以被配置成直线延伸或弯曲延伸的形状,只要在气流通过流道220的过程当中,鳍片230能够与流道220内的气流进行对流换热即可。
在控制盒工作时,气流自壳体100的进风口111进入至内腔110当中,并最终于出风口112处排出。在该过程中,气流进入散热罩210中的流道220,通过各鳍片230,并与散热罩210、鳍片230发生对流换热,从而使得散热罩210、鳍片230的温度下降。在控制盒运行时,位于两个电器件300之间的散热罩210即在两电器件300之间形成了一个温度较低的温场,对分别处于相邻两空间113中的相邻两电器件300进行阻隔、隔断。所以,相邻两个电器件300所散发的热量并不会彼此叠加,从而有效提升了电器件300的运行可靠性,避免了控制盒热量集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器件300即指具有电阻、电容、电感、控制器等结构的电子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器件300包括多个电路板和适配器模组,电路板用于和光源电性连接,从而依据其电路结构让光源实现相应功能,而适配器模组则用于和电源、光源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供电电压变换。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依据需求而对应选择上述电器件300的具体类型。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电器件300还包括电源模组、控制器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散热罩210的组件数具体为两个,两散热罩210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且两者在竖直方向上与内腔110的内壁形成有间距,从而将内腔110分隔为三个空间113。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电器件300的具体组件数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一空间113当中。可以理解,各散热罩210的排布形式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罩210的组件数具体为三个,并且同样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在竖直方向上,一侧散热罩210与内腔110的内壁紧密接触,而另一侧散热罩210与内腔110的内壁形成有间距,从而使得三个散热罩210将内腔110分隔为三个空间113。
对于上述空间113而言,其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分别是由散热罩210和内腔内壁所界定的第一空间113a,以及由相邻两个散热罩210所界定的第二空间113b。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模组的功率会显著高于电路板的功率,适配器模组在运行时所散发的热量会显著高于电路板所散发的热量,适配器模组对散热的要求更高。
对于适配器模组等功率较高,在运行时散发热量较大的第一电器件310,实施人员可以将其设置在内腔110内壁和散热罩210之间,以期望第一电器件310所散发的热量能够同时通过散热罩210、内腔110内壁而传递至外界,从而满足其第一电器件310热需求。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少三个空间113包括形成于内腔110内壁和散热罩210之间的第一空间113a,第一电器件310处于第一空间113a内。
而对于电路板这一类功率较低,散发热量适中的第二电器件320,则可以将第二电器件320设置在由相邻两个散热罩210所界定出的第二空间113b当中,从而避免散热罩210的散热能力出现富余,造成性能上的浪费。当然,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只要存在多余的、非设置有第一电器件310的第一空间113a,也可以将第二电器件320布置在另一第一空间113a内,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第一电器件310和第二电器件320是依据功率进行区分的,第一电器件310的功率大于第二电器件320。此外,实施人员还可以设置预设功率值,以作为第一电器件310和第二电器件320的划分标准。例如,当电器件300的功率大于20w至50w,例如40w时,其功率较大,则需要将其作为第一电器件310进行独立散热。当电器件300的功率小于20w至50w,例如40w时,其功率较适中,则可以将其作为第二电器件320进行散热。此外,上述对适配器模组和电路板的描述仅属于对电器件300具体类型的示意,不应当理解为第一电器件310必须为适配器模组或者第二电器件320必须为电路板。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电器件300和界定出其所在空间113的至少一散热罩210热连接。电器件300和对应散热罩210之间的热交换方式可以为热传导、热对流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和适配器模组均与对应散热罩210中的散热罩210接触,从而与对应的散热罩210建立热传导关系,电器件300工作时所散热的热量通过其与散热罩210直接接触的部位而被传导至对应散热罩210上。另外,为保障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多个散热罩210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电器件300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与散热罩210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1:2。
进一步的,为使得第一电器件310所散发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同时被传递至散热罩210以及外界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内腔110内壁包括与第一散热罩211相对以界定出一第一空间113a的导热壁114,第一电器件310分别与第一散热罩211、导热壁114相接触。由于第一电器件310同时与第一散热罩211、导热壁114接触,所以第一电器件310运行时所产生热量的一部分会被传递至第一散热罩211处,由第一散热罩211所吸收,还有一部分会被传递至导热壁114处,由外界环境所吸收,从而有效提升了控制盒中第一电器件310的散热效率。
值得一提的,上述导热壁114构成了壳体100的一部分,壳体100外轮廓背向于导热壁114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散热条、散热槽等结构,以更快地将热量扩散至外界环境。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适配器模组具体包括两个适配器单元,两个适配器单元并排设置且均与第一散热罩211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使得适配器模组的热量分布更均匀,降低控制盒内热量的集中度。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器件320的数量为多个。正如前文当中所描述的,第二电器件320的功率较低,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适中。所以,为避免散热结构的散热能力出现富余。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多个散热罩210包括与第一散热罩211相邻的第二散热罩212,第二电器件3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电器件320中存在两第二电器件320分别设置在第二散热罩212两侧的空间113当中,且分别与第二散热罩212相接触,从而使得两侧的第二电器件320均与第一散热罩211建立热传导关系,第一散热罩211同时对两侧的第二电器件320进行散热。
值得一提的是,两侧的第二电器件320可以是分别与第二散热罩212直接接触。如果实施人员期望获得更为理想的散热效果,则可以在第二电器件320和第二散热罩212间设置散热硅胶,以使得第二电器件320和第二散热罩212通过散热硅胶间接接触,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热传导效果。
此外,对于第一电器件310而言,其功率较大,在运行时释放较多的热量。如果,第二电器件320同时与第一散热罩211连接,则可能影响第一电器件310的散热效果。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处于第一散热罩211和第二散热罩212之间的第二电器件320与第一散热罩211间隔设置。第一散热罩211与第二电器件320彼此间隔即指两者在空间113上彼此分离、形成有间距且相互不接触。此时,第一散热罩211并不会与第二电路件形成有效的热传导关系,所以第一散热罩211主要对适配器模组进行散热,保障了控制盒对第一电器件310的散热效果,并且提升第一电器件310、第二电器件320之间的隔断性,避免第一电器件310和第二电器件320相互影响各自的散热效果。
正如前文当中所描述的,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调整每一流道220当中鳍片230的结构参数,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散热效果。
针对散热需求更高的第一电器件310。请参见图6和图7,第一散热罩211流道220中第一鳍片231的数目可以为17至23片,例如本实施例所展示的20片。每一片第一鳍片231在其排布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为1.5至2.5mm,例如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以及2.5mm,或任意两者之间的一取值。相邻两片第一鳍片23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6.5至7.5mm,例如6.5mm、6.6mm、6.7mm、6.8mm、6.9mm、7.0mm、7.1mm、7.2mm、7.3mm、7.4mm以及7.5mm,或任意两者之间的一取值。第一散热罩211设置以如此参数的第一鳍片231时,能够满足第一电器件310的散热需求。
针对于散热需求适中的第二电器件320;请参见图6和图7,第二散热罩212中第二鳍片232的数目可以为12至18片,例如本实施例所展示的15片。每一片第二鳍片232在其排布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为1.5至2.5mm,例如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以及2.5mm,或任意两者之间的一取值。相邻两片第二鳍片23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9.5至10.5mm,例如9.5mm、9.6mm、9.7mm、9.8mm、9.9mm、10.0mm、10.1mm、10.2mm、10.3mm、10.4mm以及10.5mm,或任意两者之间的一取值。第二散热罩212设置以如此参数的第二鳍片232时,能够满足第二电器件320的散热需求。
上文已对控制盒的结构做出了初步介绍。而灯具的应用场景多变,其中不乏对控制盒散热性能、防水性能提出苛刻要求的温热潮湿环境,所以提升控制盒自身的防水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结合控制盒的应用场景对控制盒的结构做进一步介绍。
受到环境的影响,由进风口111所进入的气流可能含有一些液体,这可能会对电器件300造成损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散热罩211和第二散热罩212均呈两端开口四周封闭的形状,所以如图6和图7,第一散热罩211具有第一封闭壁213,第二散热罩212具有第二封闭壁214,第一封闭壁213和第二封闭壁214相对设置。这里封闭壁即指呈实心形状,能够对液体进行阻挡的结构壁。
其中,液体可能会由第一封闭壁213和第二封闭壁214之间侵入至第二电器件320附近。所以,请再次参见图6和图7,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三封闭壁215,第三封闭壁215分别与第一封闭壁213和第二封闭壁214相连,第一封闭壁213、第二封闭壁214和第三封闭壁215围合出收容第二电器件320的空间113,从而提升第二电器件320所处空间113的封闭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封闭壁215的数量为两道,且分别设置于第二电器件320左右方向上的相背两侧。这是因为进风罩400和出风罩500分别处于第二电器件320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液体于前后方向上侵入至第二电器件320附近的风险较低。可以理解,第三封闭壁215的具体数目并不限制于此,只要存在一第三封闭壁215分别与第一封闭壁213和第二封闭壁214相连,即能够提升该第二电器件320所处环境的封闭性。当然,最为理想的是,第一封闭壁213、第二封闭壁214配合第三封闭壁215围合出一呈封闭形状的空间113,以进一步提升该第二电器件320所处环境的封闭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散热罩210中的流道220一端端口通过进风罩400和进风口111连通,另一端端口通过出风罩500而与出风口112连通,从而使得进风口111、进风腔410、流道220、出风腔510以及出风口112依次连通,形成封闭或者大致封闭的散热通道。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盒包括有风扇600,风扇600设置于内腔110当中并对接于进风口111、出风口112之间,从而驱动外界气流自壳体100的进风口111流动至其出风口112。可以理解,上述描述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控制盒结构上的限制,也即并不理当理解为控制盒必须包含风扇600。控制盒内部的气流可以由位于控制盒外部的其他部件所驱动。
为使得每一散热罩210的流道220均能够被通入以合适体量的气流。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5和图8,进风罩400具有两端并限定有进风腔410,进风罩400朝向于进风口111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端口420,而如图9,进风罩400朝向于散热结构的另一端上形成有数量和散热罩210数量相对应的第二端口440。第一端口420和进风口111连通,而第二端口440和流道220一一对应地连通,进入至进风腔410内部的气流会在各第二端口440的作用下,分为数股气流且分别通往各流道220当中,从而使得各散热罩210中的流道220能够彼此独立的接收气流。
受到环境的影响,由进风口111所进入的气流可能含有一些液体。气流、气流中所含有的液体容易于部件的连通处泄漏,这可能会影响控制盒散热效率或对电器件300造成损害。
对应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进风罩400朝向于散热结构的这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散热罩210相对应的第一凸台430,每一第一凸台430上均形成有前文当中所描述的第二端口440并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同时,每一散热罩210上也形成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以使多个第二端口440与多个流道220一一对应密封连通。
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相互配合,从而保障了进风罩400和散热罩210连通处的密闭性,阻碍或避免气流、气流中所混有的液体于两者连通处泄漏,提升了各电器件300运行的可靠性,提升了进入至流道220内的气流体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为第一密封平面,第二密封结构为第二密封平面,第一密封平面和第二密封平面相互挤压配合而形成密封,并且第一密封平面和第二密封平面的接触部位环绕流道220相应端口以及第二端口440一整圈,从而使得第二端口440与流道220一一对应密封连通。当然,在不影响实施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以及自身需求而对应选择上述第一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的具体形式。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密封圈,第二密封结构为与密封圈相适配的密封面;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为第一台阶面,第二密封结构为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密封。
与进风罩400类似的,气流、气流中所含有的液体容易于出风罩500和散热罩210的连通处泄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10,出风罩500具有两端并限定有出风腔510,出风罩500朝向于散热结构的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散热罩210相对应的第二凸台520,第二凸台520上形成有第三端口530并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如图11,出风罩500朝向于出风口112的一端上形成有第四端口540;散热罩210上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多个第三密封结构与多个第四密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以使多个第三端口530与多个流道220一一对应密封连通,第四端口540与出风口112连通。
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三密封结构和第四密封结构,保障了出风罩500和散热罩210连通处的密闭性,阻碍或避免气流、气流中的液体于出风罩500和散热罩210连通处泄漏。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结构为第三密封平面,第四密封结构为第四密封平面,第三密封平面和第四密封平面相互挤压配合而形成密封,并且第三密封平面和第四密封平面的接触部位环绕流道220相应端口以及第三端口530一整圈。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以及自身需求而对应选择上述第三密封结构、第四密封结构的具体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实施人员可以依据上述散热罩210的实际数量而对应调整上述第一凸台430以及第二凸台520的具体数量,以改善散热通道的封闭性。上述第一凸台430以及第二凸台520的数量不并限制于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两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出风罩500和出风口112连通处出现液体的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出风罩500朝向于出风口112一端与内腔110的内壁密封配合,以使第四端口540与出风口112密封连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罩500与内腔110的内壁直接连接。同时,出风罩500与散热罩210、进风罩400和散热罩210也直接连接。此时,如果将进风罩400和内腔110的内壁设置成直接连接的,则可能会提升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或造成安装困难。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进风罩400的一端与内腔1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距,从而构成间隙,以方便部件的安装。
这里,风扇600所牵引的气流可能会于上述间隙处流出至散热通道外,从而减少散热通道内气流体量,影响控制盒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风扇600设置于进风罩400朝向于进风口111一侧,并且部分延伸至进风腔410当中。其中,气流于风扇600附近处会受到比较强的牵引,气流具有朝风扇600、进风腔410汇聚的趋势,所以大部分气流会在风扇600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11进入至进风腔410内,而不会通过上述间隙流出于散热通道,从而保障了控制盒的散热效果。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上述风扇600的组件数具体为两个,并排地设置在内腔110内壁和进风罩400之间。
可以理解的,理想的散热通道应具有较低气动阻力,以期加快控制盒内气流的流速并提升进入至控制盒内的气流体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控制盒中的散热通道被配置成直线延伸,并且散热通道的内壁垂直于散热通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矩形,也即进风腔410、流道220以及出风腔510的内壁垂直于散热通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其中,散热通道呈直线延伸,路径更为短,并且其内壁截面呈矩形,所以整个散热通道的气动阻力更低,能够使得气流更快地通过各流道220,并使更多气流通过各流道220,从而改善控制盒的散热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限定有内腔(110),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腔(110)连通的进风口(111),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腔(110)连通的出风口(112);
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罩(210),多个所述散热罩(210)依次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内腔(110)当中,以将所述内腔(110)分隔为至少三个空间(113),所述散热罩(210)限定出具有连通的两端端口的流道(220),所述流道(220)的两端端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111)、所述出风口(112)连通,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流道(220)内的鳍片(230);
多个电器件(300),分别设置于一所述空间(113)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器件(300)包括第一电器件(310)和第二电器件(320),所述第一电器件(310)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电器件(320)的功率;
其中,至少三个所述空间(113)包括形成于所述内腔(110)内壁和散热罩(210)之间的第一空间(113a),所述第一电器件(310)处于所述第一空间(113a)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罩(210)包括第一散热罩(211),所述内腔(110)内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相对以界定出一所述第一空间(113a)的导热壁(114),所述第一电器件(310)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所述导热壁(114)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罩(210)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相邻的第二散热罩(212),所述第二电器件(3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电器件(320)中存在两所述第二电器件(32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罩(212)两侧的所述空间(113)当中,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罩(212)相接触,处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和所述第二散热罩(212)之间的所述第二电器件(320)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罩(211)具有第一封闭壁(213),所述第二散热罩(212)具有第二封闭壁(214),所述第一封闭壁(213)和所述第二封闭壁(214)相对设置;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闭壁(213)和所述第二封闭壁(214)之间的第三封闭壁(215),所述第一封闭壁(213)、所述第二封闭壁(214)以及所述第三封闭壁(215)围合出一所述空间(1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罩(210)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电器件(300)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与所述散热罩(210)沿第一方向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
进风罩(400),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进风口(111)一侧,所述进风罩(400)具有两端并限定有进风腔(410),所述进风罩(400)朝向于所述进风口(111)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端口(420),所述进风罩(400)朝向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另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所述散热罩(210)相对应的第一凸台(430),所述第一凸台(430)上形成有第二端口(440)并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进风腔(410)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420)、所述第二端口(440)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420)与所述进风口(111)连通,所述散热罩(210)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以使多个所述第二端口(440)与多个所述流道(220)一一对应密封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
出风罩(500),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出风口(112)一侧,所述出风罩(500)具有两端并限定有出风腔(510),所述出风罩(500)朝向于所述散热结构的一端上形成有数量与所述散热罩(210)相对应的第二凸台(520),所述第二凸台(520)上形成有第三端口(530)并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出风罩(500)朝向于所述出风口(112)的一端上形成有第四端口(540);
其中,所述散热罩(210)上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多个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第四密封结构一一对应配合,以使多个所述第三端口(530)与多个所述流道(220)一一对应密封连通,所述第四端口(540)与所述出风口(112)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500)朝向于所述出风口(112)一端与所述内腔(110)的内壁密封配合,以使所述第四端口(540)与所述出风口(112)密封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
进风罩(400),具有进风腔(410)并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进风口(111)一侧;
出风罩(500),具有出风腔(510)并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于所述出风口(112)一侧;
其中,所述进风口(111)、所述进风腔(410)、所述流道(220)、所述出风腔(510)以及所述出风口(112)依次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呈直线延伸的形状,所述进风腔(410)、所述流道(220)、所述出风腔(510)的内壁垂直于所述散热通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矩形。
CN202221656923.9U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控制盒 Active CN217684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923.9U CN217684873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控制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923.9U CN217684873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控制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4873U true CN217684873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4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6923.9U Active CN217684873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控制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4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85809U (zh) 全封闭风冷散热结构
KR20230085082A (ko) 비디오 램프
CN109874281B (zh) 通讯设备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7684873U (zh) 一种控制盒
CN213152665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355089A (zh) 功率变换设备与储能设备
CN215769316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CN208210534U (zh) 防水电源结构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7849909U (zh)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高防护驱动器
CN210153619U (zh) 一种散热且防水的舞台灯
CN107979963B (zh) 直冷密闭散热机箱
CN211429851U (zh) 防水散热结构及地面站
CN209982994U (zh) 通讯设备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0279750U (zh) 超声波发生器
CN219322844U (zh) 控制箱及用电器
CN216449868U (zh) 电源控制盒及灯具
KR100899710B1 (ko) 냉각장치를 갖는 고출력 방송/통신용 중계기
CN218570698U (zh) 一种封闭式散热装置
CN221054967U (zh) 一种散热模块及散热装置
CN221200220U (zh) 一种应用于投影仪的密封装置
CN116406148B (zh) 一种储能设备
CN220367516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117462240B (zh) 一种防水脱毛仪
CN221709880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物联网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