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5483B -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5483B
CN114405483B CN202111518382.3A CN202111518382A CN114405483B CN 114405483 B CN114405483 B CN 114405483B CN 202111518382 A CN202111518382 A CN 202111518382A CN 114405483 B CN114405483 B CN 114405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e
core
solvent
porous cellulose
ad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3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5483A (zh
Inventor
董凡
蔡礼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83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5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5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5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5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4Naturally occurr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e.g. humic acid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14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B01J20/28016Particle form
    • B01J20/28021Hollow particles, e.g. hollow spheres, microspheres or cenosphe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壳层,壳层包覆内核,壳层与内核主要由连续一体的纤维素基体形成;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具有连续贯通孔结构,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醋酸纤维素与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混合后在水溶液中固化成球,通过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的配合形成内核大孔、外壳小孔的孔道结构。本发明的吸附剂对β2‑MG的吸附率高,且降低了对有益蛋白和血细胞的吸附,安全性高,适用于血液灌流,且简化了制备工艺。

Description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尿毒症是因为机体内部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使体内代谢废物如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不能及时排出、大量聚集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病。其中β2-MG积累会导致淀粉样变及腕管综合征,PTH积累会导致肾性骨病、异位钙化,IL-6的增多积累会导致全身慢性炎症反应,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这些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营养不良有关。
血液净化仍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F+HP)等。与主要通过扩散方式清除溶质的血液透析相比,血液灌流不仅对与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及脂溶性毒物有较高的清除作用,同时还有一定清除血液中的游离毒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如β2-MG、PTH、AGEs、Hcy和IL-6等,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血液灌流要求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好、特异性强,吸附量大等,其中关键是载体的选择、孔结构控制、配基的选择和接枝改性。
现阶段用于血液灌流清除β2微球蛋白的吸附剂载体主要有活性炭、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壳聚糖、纤维素等。其中,活性炭类吸附剂选择性较差,机械强度差,易破碎,使用过程微粒脱落造成安全风险;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是最常见的吸附剂载体(例如专利文献CN108371945A、CN105504131B、CN104941607B、CN104174386B等公开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吸附剂),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合成过程使用有毒的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单体,常用甲苯、液体石蜡、溶剂油等试剂为致孔剂,并使用剧毒的氯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有机试剂残留将引起安全风险,同时,吸附剂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存在生产人员接触、吸入有毒蒸汽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价廉、可降解、环境友好性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等优点,使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制备球形吸附剂,有望解决活性炭、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存在的问题。
在吸附剂孔结构方面,现有常规技术制备的吸附剂表层、里层不同位置孔结构无明显差异,若孔径较大,则在使用过程中,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甚至血细胞,均可进入孔道之内,影响正常血液组成,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若孔径较小,则待吸附的物质通过分子筛作用进入孔道内部后,孔道空间有限,影响吸附容量。专利文献CN109092276A公开了使用碳酸钙、磷酸钙等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酸的固体致孔剂,通过多次悬浮乳化法,制备多层级孔分布的球形,但该方法将相同材料多次乳化,内核将被溶解或溶胀,固体致孔剂制备的孔道贯通性不佳,不利于临床β2-MG及其他中大分子毒素物质的在孔道内的传递和吸附。本研究团队曾以二次致孔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纤维素微球(CN112191232A),但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对β2-MG的吸附率高,且降低了对有益蛋白和血细胞的吸附,安全性高;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简化了工艺;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壳层,壳层包覆内核,壳层与内核主要由连续一体的纤维素基体形成;该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具有连续贯通孔结构,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壳层小孔通过分子筛作用阻止大分子有益蛋白和血细胞进入孔内被吸附,保证吸附剂的安全性;目标物质β2-MG进行孔道之后,内核大孔有利于其扩散到配基结合位点,提高吸附剂对β2-MG的吸附性能。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与目前常用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活性炭相比,具有不粉化、不易破碎,微粒脱落少的优点,提高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层的孔径为1nm~500nm,优选10nm~250nm,更优选为20nm~100nm;内核的孔径为100nm~5000nm,优选200nm~1500nm,更优选为200nm~1000nm。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壳层的孔径优选在上述范围,使得β2-MG能够顺利通过壳层的孔进入内核,且壳层对有益蛋白和血细胞有良好的阻隔作用。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内核的孔径优选在上述范围,有利于β2-MG的扩散和吸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直径在100μm~2000μm,优选300μm~800μm;内核的直径为100μm~2000μm,优选300μm~800μm;壳层的厚度为内核的直径的1%~50%,优选1%~10%。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优选具有微米级的尺寸,有利于提高多孔纤维素微球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微球的分离和净化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比表面积100m2/g~1000m2/g。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中孔结构丰富,孔隙率高,孔容大。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在水中充分膨胀时含水量70%~90%,湿视密度0.55g/mL~0.85g/mL。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纤维素基体为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素衍生物选自醋酸纤维素或硝化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纤维素基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优选纤维素,纤维素耐溶剂性能良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纤维素基体上接枝有疏水性配基。
由上可见,本发明进一步在纤维素基体上接枝疏水性配基,该疏水性配基能够通过疏水作用吸附β2-MG,进一步提高了对β2-MG的吸附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微球制备步骤:将醋酸纤维素、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混合后分散到在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待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扩散或挥发后固化成球,再经皂化反应得到纤维素微球;混合溶剂能够溶解醋酸纤维素,混合溶剂包括至少两种在水相中存在溶解性差异的溶剂;混合致孔剂包括醇类致孔剂和酯类致孔剂。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含混合致孔剂的醋酸纤维素有机溶液加入水溶液即凝固浴中,分散成液滴,利用混合溶剂的扩散、挥发以及混合致孔剂的扩散形成微球的孔。具体地,醋酸纤维素溶液可以通过缓慢滴入、快速倾倒、高压喷射等常见方式加入凝固浴中,在搅拌作用下在水相中分散成液滴。液滴中相对溶于水的溶剂与水分子传质速率较快,能够快速扩散到水中,水分子通过溶剂分子扩散形成的通道进入液滴内部,溶于水的溶剂向凝固浴扩散、凝固浴中的水向液滴内扩散的双扩散现象同时发生,此时液滴变成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继而导致体系发生热力学分相,随分相过程不断进行,聚合物富相固化,液滴表面出现相对致密的壳层,同时相对不溶于水的溶剂可以通过挥发从液滴内扩散出来,其扩散程度小,随着液滴内溶剂的减少、不良溶剂水增多,液滴内部也出现相分离,液滴逐渐固化成球,分子扩散的通道形成微球的孔。另一方面,溶剂扩散过程中,溶于水的醇类致孔剂也会先扩散进入水中,形成壳层的孔道,不溶于水的酯类致孔剂难以扩散,在微球内部聚集,形成内核的大孔。本发明通过混合溶剂和混合致孔剂的配合能够在连续一体的纤维素基体一步形成孔径有明显差异的外壳和内核结构,无需二次致孔,简化了制备工艺。此外,本发明还通过皂化反应得到纤维素微球,利用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水解除去醋酸纤维素上的乙酰基,获得稳定性更高的纤维素微球。本发明制备的多孔纤维素微球为白色球形纤维素颗粒,无毒无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混合溶剂包括非水溶性溶剂和水溶性溶剂,非水溶性溶剂为二氯甲烷,水溶性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水溶性溶剂与非水溶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9~9:1,优选1:2~4:1。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混合溶剂优选采用二氯甲烷与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其中二氯甲烷具有良好的挥发性,便于通过控制二氯甲烷的挥发速度来控制微球固化速度和孔径。水溶性溶剂与非水溶性溶剂的用量优选上述比例,能够更好地控制壳层厚度和内核直径的比例以及壳层和内核的孔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醇类致孔剂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中的至少一种;酯类致孔剂选自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醇类致孔剂与酯类致孔剂的体积比为1:9~9:1,优选1:3~3:1。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醇类致孔剂可以选自常见的小分子脂肪醇,酯类致孔剂可以选自常见的有机酸酯,原料易得。两者以上述比例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控制壳层和内核的孔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将醋酸纤维素用混合溶剂溶解后再加入混合致孔剂;醋酸纤维素溶液的质量体积分数为5%~20%;混合致孔剂总体积为溶剂总体积的10%~500%,优选50%~200%。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醋酸纤维素优选先用混合溶剂溶解,使得醋酸纤维素溶解完全。醋酸纤维素溶液和混合致孔剂的用量在上述范围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液滴固化速度,且混合溶剂和混合致孔剂更好地配合,更有利于制备出壳层孔径小、内核孔径大的核壳结构微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水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39℃,优选25℃~39℃,更优选30~38℃。
由上可见,本发明优选选择上述凝固浴温度,凝固浴温度直接非水溶性溶剂的挥发速度,从而影响微球固化速度和孔径。当采用二氯甲烷时,凝固浴温度越高,二氯甲烷挥发速度越快,微球孔径越大,孔更多,固化越快。二氯甲烷沸点为39.75℃,故凝固浴温度优选不超过39.75℃避免二氯甲烷沸腾影响孔结构,凝固浴温度优选在25℃~39℃,更优选在30~3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微球制备步骤之后还包括:将微球制备步骤得到的纤维素微球活化,再接枝疏水性配基,最后用封端剂进行封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活化包括将纤维素微球与环氧氯丙烷反应从而引入环氧基;疏水性配基为脂肪链配基,由脂肪胺与环氧基反应而制得;封端剂为乙醇胺。
由上可见,本发明还进一步通过活化、接枝、封端等步骤在微球上引入疏水性配基,提高微球对β2-MG的吸附性。活化、接枝、封端等步骤的具体操作可以参照专利文献CN112191232A。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液灌流器,其包含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或者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
由上可见,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应用,可以将该吸附剂装载于血液灌流器的壳体中,所得的血液灌流器能够有效吸附β2微球蛋白,并且对血液中有益蛋白和血细胞的影响少,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纤维素微球的切面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纤维素微球的切面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纤维素微球的切面扫描电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得纤维素微球的切面扫描电镜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得纤维素微球剥去部分皮层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图。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球制备:称取10g二醋酸纤维素,溶解在30mL二氯甲烷、20mL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乙二醇二乙酸酯30mL、正辛醇20mL,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匀速滴加至37±1℃的400mL质量分数为2%的PVA溶液中,恒温以140rpm~160rpm的转速持续搅拌12h,得到醋酸纤维素微球。用去离子水清洗载体,去除表面PVA后,往微球中加入200mL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接着加入乙醇净化微球,除去内部溶剂,再用筛网进行筛分,得到直径0.35mm~0.70mm的纤维素微球。
(2)活化:量取20mL的纤维素微球,加入10mL DMSO、20mL环氧氯丙烷、10mL 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0℃下恒温反应3h,然后使用去离子水、乙醇净化微球。
(3)接枝配基:往活化后微球中加入40mL质量分数为5%的十六胺-乙醇溶液、4mL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0℃下恒温反应12h。然后用乙醇净化,除去未反应的十六胺。
(4)封端:往接枝后微球中加入40mL 0.5mol/L乙醇胺溶液,室温反应12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
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纤维素微球为核壳结构,其切面扫描电镜图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孔径的明显不同区分壳层和内核,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在50nm~100nm,内核的孔径在200nm~500nm;吸附剂壳层厚度约为内核直径的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其微球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微球制备步骤中不溶于水的溶剂的占比。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微球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0g二醋酸纤维素,溶解在40mL二氯甲烷、10mL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乙二醇二乙酸酯30mL、正辛醇20mL,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匀速滴加至37±1℃的400mL质量分数为2%的PVA溶液中,恒温以140rpm~160rpm的转速持续搅拌12h,得到醋酸纤维素微球。用去离子水清洗载体,去除表面PVA后,往微球中加入2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接着,加入乙醇净化微球,除去内部溶剂,再用筛网进行筛分,得到直径0.35mm~0.70mm的纤维素微球。
本实施例制备的纤维素微球为核壳结构,其切面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孔径的明显不同区分壳层和内核,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在50nm~200nm,内核的孔径在200nm~1000nm;吸附剂壳层厚度约为内核直径的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其微球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微球制备步骤中水溶性溶剂的占比。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微球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0g二醋酸纤维素,溶解在10mL二氯甲烷、40mL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乙二醇二乙酸酯30mL、正辛醇20mL,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匀速滴加至37±1℃的400mL质量分数为2%的PVA溶液中,恒温以140rpm~160rpm的转速持续搅拌12h,得到醋酸纤维素微球。用去离子水清洗载体,去除表面PVA后,往微球中加入2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接着,加入乙醇净化微球,除去内部溶剂,再用筛网进行筛分,得到直径0.35mm~0.70mm的纤维素微球。
本实施例制备的纤维素微球为核壳结构,其切面扫描电镜图如图3所示,可以根据孔径的明显不同区分壳层和内核,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小于内核的孔径,吸附剂壳层的孔径在20nm~100nm,内核的孔径在500nm~1000nm;吸附剂壳层厚度约为内核直径的0.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微球,其微球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微球制备步骤中单独使用不溶于水的溶剂来溶解二醋酸纤维素。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微球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0g二醋酸纤维素,溶解在50mL二氯甲烷中,再加入乙二醇二乙酸酯30mL、正辛醇20mL,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匀速滴加至37±1℃的400mL质量分数为2%的PVA溶液中,恒温以140rpm~160rpm转速持续搅拌12h,得到醋酸纤维素微球。用去离子水清洗载体,去除表面PVA后,往微球中加入2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接着,加入乙醇净化微球,除去内部溶剂,再用筛网进行筛分,得到直径0.35mm~0.70mm的纤维素微球。
本实施例制备的纤维素微球无明显核壳结构,其切面扫描电镜图如图4所示,吸附剂表面孔径略小于内核孔径,表面孔径在100nm~500nm,内核的孔径在200nm~1000n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微球,其微球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提高了微球制备步骤中单独使用水溶性溶剂来溶解二醋酸纤维素。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微球制备步骤包括:称取10g二醋酸纤维素,溶解在50mL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乙二醇二乙酸酯30mL、正辛醇20mL,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匀速滴加至37±1℃的400mL质量分数为2%的PVA溶液中,恒温以140rpm~160rpm转速持续搅拌12h,得到醋酸纤维素微球。用去离子水清洗载体,去除表面PVA后,往微球中加入2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下搅拌5h,然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接着,加入乙醇净化微球,除去内部溶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纤维素微球粒径均在0.8mm~1.5mm之间,粒径较大,表面有较致密的皮层,皮层上有少许小孔,孔径在10nm~50nm;内部的孔径大,在100nm~5000nm;皮层厚度薄,仅为微球直径的0.03%左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至5制备的微球进行吸附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2至5制备的微球按实施例1的步骤(2)至(4)进行活化、接枝配基、封端,再测试实施例1至5制备的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吸附率。
吸附率的测定方法为:分别准确量取1mL封端后吸附剂至锥形瓶,用注射器吸干水分,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分别准确量取10mL的β2-MG浓度约50μg/L的血浆加入对应的含1mL吸附剂的锥形瓶中,再分别量取10mL此血浆加入两个干净的锥形瓶中,作为空白对照。在37℃的恒温振荡器中以140rpm速率震荡吸附2h后,取血浆,检测其β2-MG、总蛋白、白蛋白浓度。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2至5制备的微球的吸附率
结合上述吸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制备的吸附剂核壳结构明显,壳层孔径适中,β2-MG能够进入孔道,同时阻挡了白蛋白、球蛋白进入;内核孔径更大,有利于β2-MG在内部孔道扩散到配基结合位点从而被吸附,故吸附剂对β2-MG吸附率较高,而对总蛋白、白蛋白吸附率较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溶剂体系中减少了水溶性溶剂的占比,成球过程中液滴内溶剂扩散入水相更少,浸没沉淀相分离速率变慢,不溶于水的二氯甲烷挥发后液滴固化成球,表面孔径更大,对白蛋白、球蛋白阻隔效果变差。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溶剂体系中水溶性溶剂占比更高,液滴的固化主要由二甲基亚砜扩散入水所致,液滴表面凝胶化现象更明显,壳层表面孔径小,孔数量减少,吸附剂对β2-MG、总蛋白、白蛋白吸附率均较低。
实施例4和5为单一溶剂溶解醋酸纤维素后制备微球,实施例4单独使用在水中溶解度小的二氯甲烷体系,微球核壳结构不明显,表面孔径大,对白蛋白、球蛋白阻隔效果差;实施例5单独使用易溶于水的二甲基亚砜,液滴通过浸没沉淀相分离进行固化,液滴表面凝胶化,微球表面产生皮层,吸附剂对β2-MG、总蛋白、白蛋白吸附率均较低。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壳层,所述壳层包覆所述内核,所述壳层与所述内核是在连续一体的纤维素基体一步形成;所述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具有连续贯通孔结构,所述壳层的孔径小于所述内核的孔径,所述壳层的孔径为1nm~500nm,所述内核的孔径为100nm~5000nm;
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微球制备步骤:
将醋酸纤维素用混合溶剂溶解后再加入混合致孔剂,然后分散到在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待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扩散或挥发后固化成球,再经皂化反应得到纤维素微球;所述混合溶剂能够溶解所述醋酸纤维素,所述混合溶剂包括至少两种在水相中存在溶解性差异的溶剂;所述混合致孔剂包括醇类致孔剂和酯类致孔剂;
醋酸纤维素溶液的质量体积分数为5%~20%;混合致孔剂总体积为溶剂总体积的10%~500%;
所述水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39℃;
所述混合溶剂包括非水溶性溶剂和水溶性溶剂,所述非水溶性溶剂为二氯甲烷,所述水溶性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溶性溶剂与所述非水溶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9~9:1;
所述醇类致孔剂与所述酯类致孔剂的体积比为1:9~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层的孔径为10nm~2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层的孔径为20nm~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的孔径为200nm~1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的孔径为200nm~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直径在100μm~2000μm;所述内核的直径为100μm~2000μm;所述壳层的厚度为所述内核的直径的1%~50%;
所述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比表面积100m2/g~1000m2/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直径在300μm~8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的直径为300μm~8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层的厚度为所述内核的直径的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素基体上接枝有疏水性配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球制备步骤:
将醋酸纤维素用混合溶剂溶解后再加入混合致孔剂,然后分散到在含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待混合溶剂、混合致孔剂扩散或挥发后固化成球,再经皂化反应得到纤维素微球;所述混合溶剂能够溶解所述醋酸纤维素,所述混合溶剂包括至少两种在水相中存在溶解性差异的溶剂;所述混合致孔剂包括醇类致孔剂和酯类致孔剂;
醋酸纤维素溶液的质量体积分数为5%~20%;混合致孔剂总体积为溶剂总体积的10%~500%;
所述水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39℃;
所述混合溶剂包括非水溶性溶剂和水溶性溶剂,所述非水溶性溶剂为二氯甲烷,所述水溶性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溶性溶剂与所述非水溶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9~9:1;
所述醇类致孔剂与所述酯类致孔剂的体积比为1:9~9: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溶性溶剂与所述非水溶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2~4: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醇类致孔剂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酯类致孔剂选自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醇类致孔剂与所述酯类致孔剂的体积比为1:3~3:1。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致孔剂总体积为溶剂总体积的50%~20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39℃。
17. 根据权利要求11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溶液的温度保持在30~38℃。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微球制备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微球制备步骤得到的纤维素微球活化,再接枝疏水性配基,最后用封端剂进行封端;
所述活化包括将所述纤维素微球与环氧氯丙烷反应从而引入环氧基;所述疏水性配基为脂肪链配基,由脂肪胺与环氧基反应而制得;所述封端剂为乙醇胺。
19.一种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或者权利要求1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
CN202111518382.3A 2021-12-13 2021-12-13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405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382.3A CN114405483B (zh) 2021-12-13 2021-12-13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382.3A CN114405483B (zh) 2021-12-13 2021-12-13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5483A CN114405483A (zh) 2022-04-29
CN114405483B true CN114405483B (zh) 2024-03-26

Family

ID=8126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382.3A Active CN114405483B (zh) 2021-12-13 2021-12-13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54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8329B (zh) * 2022-09-22 2024-01-26 四川大学 一种贯穿多级孔多糖微球的制备新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7149A (zh) * 2008-05-30 2008-11-19 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2794161A (zh) * 2012-09-10 2012-11-28 重庆希尔康血液净化器材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灌流用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4635A (zh) * 2013-12-06 2014-04-1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醋酸纤维素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WO2015056680A1 (ja) * 2013-10-15 2015-04-23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多孔質セルロースビーズの製造方法
CN111921505A (zh) * 2020-08-06 2020-11-13 同济大学 邻二醇功能化大孔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硼酸吸附应用
CN112191232A (zh) * 2020-09-16 2021-01-08 珠海健科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CN113518793A (zh) * 2019-03-04 2021-10-19 乐天精密化学株式会社 羧甲基纤维素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粒子和包括它的吸水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7149A (zh) * 2008-05-30 2008-11-19 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2794161A (zh) * 2012-09-10 2012-11-28 重庆希尔康血液净化器材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灌流用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56680A1 (ja) * 2013-10-15 2015-04-23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多孔質セルロースビーズの製造方法
CN103724635A (zh) * 2013-12-06 2014-04-1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醋酸纤维素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3518793A (zh) * 2019-03-04 2021-10-19 乐天精密化学株式会社 羧甲基纤维素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粒子和包括它的吸水性物品
CN111921505A (zh) * 2020-08-06 2020-11-13 同济大学 邻二醇功能化大孔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硼酸吸附应用
CN112191232A (zh) * 2020-09-16 2021-01-08 珠海健科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5483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2778B (zh) 一种壳聚糖/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多孔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6035566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rous cellulose particles and porous cellulose particles
JP7270993B2 (ja) 構造制御可能なイオン交換式ナノファイバー骨格三次元分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336070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rous shaped material of acylated chitin derivative
CN106661263B (zh) 多孔性纤维素介质的制造方法
US4401807A (en) Shaped material comprising acylated product of mixture of chitin derivatives
CN114405483B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2002513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ellulose beads
JP2016153449A (ja) 多孔質セルロース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7531808B (zh) 多孔性纤维素介质的制造方法
WO200104076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orous spherical particles
Hu et al. Hierarchically porous MOFs self-supporting copolymers for ultrafast transport and precise recognition of flavonoids: A triple interfacial crosslinking strategy based on microreactors
KR101977195B1 (ko) 다공성 고분자 복합 입자의 제조방법
CN112191232B (zh) 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CN1990522A (zh) 一种粒径单分散复合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L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boronate-modified larger mesoporous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fumed silica nanoparticle and toluene as synergistic porogen for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ulfonamides
CN100431690C (zh) 一种醋酸纤维/氰乙基醋酸纤维共混物包埋类脂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14961B (zh) 蛋白质吸附用纤维和蛋白质吸附用柱
JP4315337B2 (ja) 光学分割能を有する非粒子状有機多孔質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534C (zh) 高密度纤维素颗粒的制备方法
US2016023617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cellulose beads
CN112427023A (zh) 一种三维大孔硼亲和印迹水凝胶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0566B (zh) 一种基于zif-8的琼脂糖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830088A (zh) 以壳聚糖/醋酸纤维表面涂层的卵磷脂/醋酸纤维复合富集材料
CN100462140C (zh) 一种纤维素球形分离基质的孔道扩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