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2508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2508A
CN114402508A CN201980100423.1A CN201980100423A CN114402508A CN 114402508 A CN114402508 A CN 114402508A CN 201980100423 A CN201980100423 A CN 201980100423A CN 114402508 A CN114402508 A CN 114402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hase
connection wiring
neutral point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4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御前成吾
小泉孝行
北岛慎悟
清水尚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Electric Motor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Electric Moto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Electric Moto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Electric Moto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0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2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的端子部设置电连接导体并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的新结构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包括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槽(37)的定子铁芯(21);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槽(37)中的多个分段线圈(34);配置在分段线圈(34)的线圈端的焊接侧的、用于将不同的分段线圈连接的、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的中性点汇流条(33),至少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在安装了分段线圈(34)的状态下配置在由分段线圈(34)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RS)中。能够将连接配线部配置在由分段线圈(34)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RS)中,能够防止电连接导体(33)的配置空间在轴向上变长,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特别涉及具有定子的旋转电机,其中定子包括具有多个槽的定子铁芯和收纳在该定子铁芯的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
背景技术
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中,采用了通过旋转电机获得驱动力的结构,作为该旋转电机,使用了具有定子的旋转电机,其中定子包括具有多个槽的定子铁芯和收纳在该定子铁芯的槽中的铜制的多个分段线圈。具有这样的定子的旋转电机例如在日本特开2019-11517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电机中,包括在内周面具有多个在轴向上延伸的槽的定子铁芯和插入该槽中的铜制的分段线圈,对于从定子铁芯的端面部向轴向突出的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所谓焊接侧线圈端)的端子部的顶部区域,焊接了与分段线圈连接的电连接导体、即所谓汇流条。
该电连接导体是以覆盖线圈端的焊接部的方式、沿着槽的配置方向(周向)以从上方跨多个槽的方式配置的。而且,该电连接导体能够作为用于对线圈供电的三相端子汇流条或将各相的线圈的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汇流条。由此,能够对各相的线圈供电或将各相的线圈的中性点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51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这种旋转电机中,因为用于汽车等所以需要收纳在狭窄的收纳空间中,特别要求在轴向上小型化。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电机中,电连接导体是以覆盖线圈端的焊接部的方式、沿着槽的配置方向(周向)以从上方跨多个槽的方式配置的。
因此,从旋转电机的轴向上看来,不得不将电连接导体配置在越过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的端子部的顶部的位置,所以相应地,电连接导体的配置空间在轴向上过长,新产生了至少阻碍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的端子部设置电连接导体、并且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的新结构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槽的定子铁芯;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的电连接导体,其配置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并将不同的分段线圈连接,至少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在安装于分段线圈的状态下,配置在由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连接配线部配置在由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能够防止电连接导体的配置空间在轴向上变长而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轴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旋转电机的驱动电路的概略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说明设置于定子铁芯的线圈的接线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收纳在定子铁芯的槽中的分段线圈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定子铁芯和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分段线圈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插入槽中的分段线圈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各槽中、在定子铁芯径向上层叠地配置的分段线圈的电气相位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于相线圈的各相的输入部附近和中性点附近从斜上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对于图8所示的相线圈的各相的输入部附近和中性点附近从轴向观察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于使电连接导体全部配置在径向空间中的分段线圈的焊接侧的线圈端从径向观察的放大图。其中,对电连接导体的一部分示出了截面。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于使电连接导体的一部分配置在径向空间中的分段线圈的焊接侧的线圈端从径向观察的放大图。其中,对电连接导体的一部分示出了截面。
图12是说明图9所示的电连接导体的接线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导体的接线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导体的接线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其范围内。
实施例1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MT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MT例如搭载在不具有内燃机的电动车或具有内燃机的混合动力车等汽车中,具备作为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在汽车制动时等进行发电的发电机的功能。另外,发电得到的电力被蓄积在汽车中搭载的电池等中。
旋转电机MT主要具备转子10和定子11。转子10和定子11被收纳在由两侧开口的圆环状的壳体12、将该壳体12的两侧的开口封闭的前侧罩13和后侧罩14所形成的收纳空间中。前侧罩13和后侧罩14通过螺栓15固定于壳体12。
转子10例如具有通过使多个平板状的电磁钢板沿着轴线(L)的方向层叠而构成的大致圆柱形状的转子芯体16、以及固定在该转子芯体16的中央内部的驱动轴17。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转子芯体16具有在周向上以等角度的间隔设置的多个磁体插入孔和在该磁体插入孔中插入固定的多个磁体(钕磁体或铁氧体磁体)。
驱动轴17被位于两端的2个轴承18可旋转地轴支承,以转子芯体16的轴线(L)为中心与转子芯体16一体地旋转。轴承18配置在前侧罩13和后侧罩14的内侧。前侧罩13一侧的轴承18被保持部19支承,保持部19通过螺栓20固定在前侧罩13上。另外,驱动轴17经由减速机构(未图示)对驱动轮(未图示)施加旋转力,另外,被驱动轮施加旋转力。
定子11例如具有通过使多个平板状的电磁钢板沿着轴线(L)的方向层叠而构成的大致圆环形状的定子铁芯21、以及在该定子铁芯21上卷绕的线圈22。
在定子铁芯21的内侧,在定子铁芯21的径向(R)上具有微小的间隙地可旋转地配置了转子芯体16,定子铁芯21的轴线(L)与转子芯体16的轴线(L)一致。这些结构的旋转电机是众所周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图2示出了驱动上述旋转电机MT的驱动电路(电力转换电路)的概要,示例性地示出了1个相(例如U相)的驱动电路(电力转换电路)。图2中,电力转换电路一般而言已知是逆变器电路,逆变器电路基本上是图2所示的结构。
图2示出了一个相的电路结构,在正极(=电源)侧电源通路23与负极(=接地)侧电源通路24之间,串联连接了高电位侧MOSFET25和低电位侧MOSFET26。进而,设置了与电动机的一个线圈(例如U相)28连接的相继电用MOSFET27。
高电位侧MOSFET25具有漏极DA、栅极GA、源极SA,漏极DA连接至正极侧电源通路23。另外,低电位侧MOSFET26具有漏极DB、栅极GB、源极SB,源极SB连接至负极侧电源通路24。而且,高电位侧MOSFET25的源极SA连接至低电位侧MOSFET26的漏极DB。
相继电用MOSFET27具有漏极DC、栅极GC、源极SC,漏极DC连接至高电位侧MOSFET25的源极SA与低电位侧MOSFET26的漏极DB的连接点,源极SC连接至线圈28。
从而,通过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部对高电位侧MOSFET25、低电位侧MOSFET26和相继电用MOSFET27的各栅极GA、GB、GC输出控制信号,能够对旋转电机MT的线圈28供给受控制的电力。
另外,图2是关于一个相的电路结构,对于其余两相也同样地在正极侧电源通路23与负极侧电源通路24之间连接了同样的电力转换电路。另外,也能够省略相继电用MOSFET27。
接着对于旋转电机MT的线圈的接线方式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MT的线圈22的接线方式,采用了“双星形连接”。即,是设置2个星形连接而成的线圈组装体22A、22B,这2个线圈组装体22A、22B同时驱动的结构。
而且,一个线圈组装体(以下记作第一线圈组装体)22A由第一U相线圈30AU、第一V相线圈30AV和第一W相线圈30AW构成,连接至各自的输入端子。同样地,另一个线圈组装体(以下记作第二线圈组装体)22B由第二U相线圈30BU、第二V相线圈30BV和第二W相线圈30BW构成,连接至各自的输入端子。
此处,因为采用了“双星形连接”,所以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和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U从相同U相输入部31CU输入了U相输入信号。
同样地,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和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V也从相同V相输入部31CV输入了V相输入信号。进而,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和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也从相同W相输入部31CW输入了W相输入信号。
另外,在中性点处,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和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分别电连接,同样地,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和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分别电连接。
进而,用电连接导体33将各相的中性点32AU、32AV、32AW、32BU、32BV、32BW电连接。该电连接导体33发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的中性点汇流条的功能。另外,该电连接导体33可以由连续的1片细长的平板形成,也可以将多个分割的细长平板组合形成。关于这些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另外,各个相线圈30AU、30AV、30AW、30BU、30BV、30BW可以是将分割了的线圈组串联连接而成的相线圈,也可以是将分割了的线圈组并联连接而成的相线圈。关于这些相线圈的连接方式,与旋转电机的规格相应地适当地选择即可。
接着对于分段线圈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收纳至槽中之前的分段线圈的形状。
图4中,分段线圈34具有配置在形成于定子铁芯21的槽(未图示)中的一对直线部34a、34r,以将一对直线部34a、34r的一侧连接的方式形成了弯角部35。另外,一对直线部34a、34r的另一侧是开放的,形成了焊接端子部36a、36r。由此,形成了弯折侧线圈端35、和焊接侧线圈端36。
弯折侧线圈端即弯角部35在中央附近形成了顶部35c。而且,在该顶部35c的一侧,经由中间倾斜部35a连接至直线部34a,在顶部35c的另一侧,经由中间倾斜部35r连接至直线部34r。从而,弯角部35在将分段线圈34配置在槽22中的状态下,在从径向观察的视点下,形状是“山形”的形状。这样,分段线圈31由一对直线部34a、34r、和以将这一对直线部34a、34r连接的方式弯折而成的弯角部35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
焊接端子部36a、36r与其他分段线圈的焊接端子部36a、36r通过焊接而电连接,通过反复这一过程能够形成相线圈。另外,这些事项是已经周知的。
图5是取出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MT的定子11并从斜上方观察的图。图5中,在圆环状的定子铁芯21的内周,具有在周向(C)上以相等角度的间隔设置的、在径向(R)上向外侧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缝隙状的槽37(参考图6)。
形成在定子铁芯21的内周面的槽37,在定子铁芯21的轴线(L)的方向上看来,沿着定子铁芯21的轴线(L)的方向从一个端面部38贯通至另一个端面部(未图示)。此处,一个端面部38是焊接侧线圈端36所在的一侧,另一个端面部是弯折侧线圈端(弯角部)35所在的一侧。
定子铁芯21在周向(C)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了规定数量的槽37,在各个槽37中配置了分段线圈34。这样,槽37以轴线(L)为中心,在定子铁芯21上辐射状地形成。
另外,如图5所示,设置在定子铁芯21中的分段线圈34,是由在定子铁芯21的径向(R)上、配置在内周侧的第一线圈组(参考图6)、配置在该第一线圈组的外周侧的第二线圈组(参考图6)、配置在该第二线圈组B的外周侧的第三线圈组(参考图6)、和配置在该第三线圈组的外周侧的第四线圈组(参考图6)构成的。从而,在1个槽37中,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地层叠配置了8个分段线圈34。对于这一点在图6、图7中说明。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是“双星形连接”,所以如图3所示,第一U相线圈30AU~第一W相线圈30AW和第二U相线圈30BU~第一W相线圈30BW按规定的顺序收纳在槽37中。进而,对于第一U相线圈30AU~第一W相线圈30AW和第二U相线圈30BU~第一W相线圈30BW,与各相对应地连接了输入端子。
如图8中详细示出的,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和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U从共通的U相输入部31CU输入了U相输入信号。同样地,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和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V从共通的V相输入部31CV输入了V相输入信号,进而,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和第二U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从共通的W相输入部31CW输入了W相输入信号。
而且,图3所示的各相线圈的中性点32AU、32AV、32AW、32BU、32BV和32BW分别被电连接导体33连接。该电连接导体33是将一片细长的金属制的平板弯曲为相同平面状而弯折形成的,对各相的中性点32AU、32AV、32AW、32BU、32BV和32BW按配置顺序进行了电连接。关于该电连接导体33的具体形状和配置位置,用图8~图10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槽37中收纳的分段线圈34在1个槽37中在径向上层叠了层1~层8的8个分段线圈34。而且,在1个相线圈中,将周向上在规定数量的槽37中收纳的分段线圈34作为1个线圈组时,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子铁芯21的最内周作为第一线圈组的情况下,由最内周侧的第一线圈组、与其相比外周侧的第二线圈组、与其相比更外周侧的第三线圈组、和最外周侧的第四线圈组这4个线圈组构成。
另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将每极每相槽数规定为“2”,所以各槽37的U相、V相、W相以沿着周向(C)按U相、U相、V相、V相、W相、W相、……这样各2个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图7中,是与“双星形连接”相应地,按“W1、W1”、“U2、U2”、“V1、V1”、“W2、W2”、“U1、U1”、“V2、V2”的顺序配置的。
此处,有时将第一线圈组装体22A的各个相线圈记载为“W1”、“U1”、“V1”,同样地将第二线圈组装体22B的各个相线圈记载为“W2”、“U2”、“V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所示地使1个线圈的跨度量在途中切换,由此在槽内,按内侧4个和外侧4个划分,按内侧4个、外侧4个使相错开1个槽地配置。
另外,图6、图7中示出的分段线圈34的周向(C)、径向(R)的配置关系示出了一例,当然也能够采用除此以外的配置关系。本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中性点汇流条的电连接导体33的形状和配置方式作为对象,因此分段线圈34的周向(C)、径向(R)的配置关系并非本质性的,并不限定于该配置关系。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图8是将图5的各相的相线圈的输入部和终端槽部放大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另外,图9是对于定子铁芯21的焊接侧线圈端的面从与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图。另外,以下,电连接导体33被视为中性点汇流条,因此以下记作中性点汇流条。
图8、图9中,在形成各相的终端部的槽37的最内周侧的分段线圈34上,在周向上按顺时针的顺序形成了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和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
同样地在最内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了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和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而且,这些输入端子和中性点是以按输入端子→中性点→输入端子……这样反复的方式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形成终端部的槽37的最外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在周向上按顺时针的顺序形成了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和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
同样地在最外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了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U、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和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V。而且,这些输入端子和中性点也以按中性点→输入端子→中性点……这样反复的方式配置。
然后,如图8、图9所示,输入配线40AW从W相输入部31CW向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延伸,并且输入配线40BW从W相输入部31CW向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延伸。
向最内周侧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延伸的输入配线40AW在通过将从1个槽37延伸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顶部、与从与其不同的槽37延伸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r、36a的顶部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39的排之间插通。
即,输入配线40AW配置在相邻的2个在径向上延伸的焊接部39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谷部分)中。该径向空间是在分段线圈34在径向上层叠并安装在槽37中的状态下、由定子铁芯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形成的空间。关于该径向空间用图10详细说明。
这样,输入配线40AW在轴向上看来,全部或一部分配置在焊接端子部36a、36r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中,因此能够缩短从焊接部39的顶部起的轴向的突出量。当然,如果使输入配线40AW全部配置在径向空间中,则能够进一步减少轴向的突出量。
另外,向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延伸的输入配线40BW与最外周侧的分段线圈34相比配置在外周侧,因此输入配线40BW也能够缩短从焊接部39的顶部起的轴向的突出量。
同样地,输入配线40AV从V相输入部31CV向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延伸,并且输入配线40BV从V相输入部31CV向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V延伸。进而,输入配线40AU从U相输入部31CU向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延伸,并且输入配线40BU从U相输入部31CU向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U延伸。这些输入配线也是与W相的输入配线40AW、40BW同样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从焊接部39的顶部起的轴向的突出量。
接着,对于中性点汇流条33使用图9进行说明。在中性点汇流条33上设置了与各个相线圈的中性点连接的连接部,在顺时针方向上顺次与中性点连接。这些中性点经由构成中性点汇流条33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和径向连接配线部33R连接。
此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和径向连接配线部33R是使细长的金属制的平板弯曲为相同平面状形成的,在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各个中性点通过焊接而连接。
即,首先连接至位于W1相的槽37的最外周的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接着连接至位于U2相的槽37的最内周的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接着连接至位于V1相的槽37的最外周的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接着连接至位于W2相的槽37的最内周的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接着连接至位于U1相的槽37的最外周的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最后连接至位于V2相的槽37的最内周的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
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分为内周侧和外周侧。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沿着在槽37的最内周配置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外周侧(在径向上看来)地配置并焊接固定。另外,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沿着在槽37的最外周配置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外周侧(在径向上看来)地配置并焊接固定。
即,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配置在最内周侧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和与其邻接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之间,与最内周侧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进行了焊接。另外,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配置在最外周侧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外周侧,与最外周侧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进行了焊接。
进而,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的轴向的位置设定在焊接端子部36a、36r所存在的范围中。即,周向连接配线部33C的位于定子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端面设定在并不越过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而突出的位置。这样,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在轴向上看来,全部或一部分配置在焊接端子部36a、36r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所以能够缩短从焊接部39的顶部起的轴向的突出量。
另一方面,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通过径向连接配线部33R连续地连接。径向连接配线部33R配置在通过将槽37中收纳的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焊接而在径向上形成的焊接部39的排、和与其相邻的焊接部39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从另一观点来看,如图10所示,在径向上延伸的槽37的相邻的2个槽37之间、在由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形成的在径向上连续的径向空间中,配置了径向连接配线部33R。
这样,中性点汇流条(电连接导体)33的整体在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上与分段线圈34的焊接部39相比接近定子铁芯21的端面部38一侧地配置。另外,关于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与径向连接配线部33R的距离,以能够确保可以确保电绝缘性的绝缘空间距离的方式决定。另外,能够对中性点汇流条33的整体施加电绝缘性涂料或电绝缘性膜而进一步提高绝缘性。
图10示出了对于焊接侧线圈端36从内周侧观察的状态。在2个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的径向的排、和与其邻接的另外2个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的径向的排之间,形成了在径向和轴向上开放的径向空间RS。
然后,径向连接配线部33R以收纳在该径向空间RS中的方式配置。径向空间RS指的是从焊接部39向定子铁芯21的端面部38一侧延伸的、从相邻的不同的焊接端子部36a、36r交叉的部分(P)直到焊接部39之间的在轴向上延伸的空间。当然,该径向空间RS也在径向上延伸,这一点如前文所述。
从而,该径向连接配线部33R的轴向的位置设定在焊接端子部36a、36r所存在的范围中。即,径向连接配线部33R的位于定子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端面设定在并不越过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而突出的位置。这样,径向连接配线部33R的全部或一部分配置在相邻的焊接部39的径向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中,所以能够缩短从焊接部39的顶部起的轴向的突出量。
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旋转电机中,用虚线表示的中性点汇流条33CNV以覆盖线圈端36的焊接部39的方式,沿着槽37的配置方向(周向),从上方跨多个槽地配置。因此,中性点汇流条33CNV必然配置在与焊接部39相比突出的位置,阻碍了轴向的小型化。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中性点汇流条33被收纳、配置在径向空间RS内,所以能够使中性点汇流条33的定子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端面至少与焊接部39相比配置在轴向上的端面部38一侧的位置,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此处,中性点汇流条33的定子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端面至少与焊接部39相比在轴向看来配置在端面部38一侧的位置的技术含义指的是图11所示的结构。
如图11所示,中性点汇流条33相对于径向空间RS,在轴向上仅收纳、配置至途中。但是,与图10所示、现有的中性点汇流条33CNV以覆盖线圈端36的焊接部39的方式沿着槽37的配置方向(周向)从上方跨多个槽地配置相比,本实施方式中中性点汇流条33在径向空间RS中收纳配置至途中,所以能够与此相应地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当然,在实现轴向的小型化上最优选的配置位置是如图10所示地、中性点汇流条33配置在轴向上看来不从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突出的位置。由此,中性点汇流条33全部收纳、配置在径向空间RS中,所以能够进一步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返回图9,第一V相线圈30AV的输入配线40AV和第一U相线圈30AU的输入配线40AU相对于中性点汇流条33从定子铁芯21的端面部38一侧导出,连接至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所以包括输入配线40AW地进行输入配线40AV和输入配线40AU的连接作业之后,进行中性点汇流条33的焊接、连接。
另外,相对于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的周向长度,将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的周向长度规定为更长。由此,能够使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在相邻的焊接部39的排之间不与焊接部39发生干涉地顺畅地配置。当然,关于外周侧的径向连接配线部33C的周向长度,与径向连接配线部33R的配置位置对应地适当地决定。
进而,连接至位于内周侧的中性点32BU、32BW、32BV的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在中性点32BU、32BW、32BV的外周侧的面处进行了焊接。由此,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不再位于齿的前端侧,因此实现了能够避免与可旋转地收纳在定子铁芯21内的转子16的机械干涉这一作用效果。
另外,连接至位于外周侧的中性点32AW、32AV、32AU的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在中性点32AW、32AV、32AU的外周侧的面处进行了焊接。进行焊接的情况下,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用焊接工具(TIG焊接)进行焊接,因为能够从相同方向导入焊接工具,所以实现了焊接作业变得容易这一作用效果。
另外,各个相线圈的中性点32AW、32AV、32AU、32BU、32BW、32BV被由1片金属制的平板构成的中性点汇流条33连接,所以实现了能够简化结构、而且焊接作业变得容易这一作用效果。
接着,对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接线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明。图12中,示出了中性点汇流条33所配置在的附近的各相的相线圈的槽。
在第一W相线圈30AW的终端槽37AW中,如图6所示地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AW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连接了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输入端子31AW,在最外周的层8形成了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另外,层2与层3的分段线圈34、层4与层5的分段线圈34、层6与层7的分段线圈34被焊接部39焊接。
另外,第二U相线圈30BU的终端槽37BU也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BU也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形成了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在最外周的层8连接了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U。其他结构是与第一W相线圈30AW同样的。
另外,第一V相线圈30AV的终端槽37AV也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AV也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连接了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V,在外内周的层8形成了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其他结构是与第一W相线圈30AW同样的。
另外,第二W相线圈30BW的终端槽37BW也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BW也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形成了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在最外周的层8连接了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输入端子31BW。其他结构是与第一W相线圈30AW同样的。
另外,第一U相线圈30AU的终端槽37AU也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AU也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连接了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U,在最外周的层8形成了第UV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其他结构是与第一W相线圈30AW同样的。
另外,第二V相线圈30BV的终端槽37BV也从内周侧到外周侧地在径向上层叠了8个分段线圈34。该终端槽37BV也由全部同相的分段线圈34构成,在最内周的层1形成了第一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在最外周的层8连接了第一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V。其他结构是与第一W相线圈30AW同样的。
然后,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经由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和径向连接配线部33R,与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连接。同样地,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经由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连接。
以下,同样地,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与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与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以及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与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经由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连接。这样,图12中的中性点汇流条33将相互不同相的线圈的中性点连接。
由图12可知,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采用了将槽37的最外周的分段线圈34和与其不同的槽37的最内周的分段线圈34连接的方式。例如,将终端槽37的最外周的分段线圈34作为中性点,并将与其不同的终端槽37的最内周的分段线圈34作为中性点,将这些中性点用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连接,由此能够不在周向上跨越在槽37的上侧形成的焊接部39地连接,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
实施例2
接着,对于与图12所示的接线方式不同的接线方式进行说明。图13中,示出了中性点汇流条33所配置在的附近的各相的相线圈的槽。另外,各个相线圈的终端槽的结构是与图12的同样的结构。
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经由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与其连续地形成的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二U相线圈30BU的第二U相中性点32BU连接。另外,第一W相线圈30AW的第一W相中性点32AW经由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连接。
另外,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经由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与其连续地形成的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二W相线圈30BW的第二W相中性点32BW连接。另外,第一V相线圈30AV的第一V相中性点32AV经由连续地形成的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连接。
进而,第一U相线圈30AU的第一U相中性点32AU经由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与其连续地形成的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与第二V相线圈30BV的第二V相中性点32BV连接。
这样,图13中的中性点汇流条33也如1个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3个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与其连接地形成的内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这样,由4个电连接导体构成,它们将相互不同相的线圈的中性点连接。
另外,相对于图12的使中性点汇流条33由1片平板弯曲形成,图13所示的中性点汇流条33分割为4个,由此周向的长度缩短,所以难以挠曲,能够容易地进行焊接作业。
另外,与图12同样地,将终端槽37的最外周的分段线圈34作为中性点,并将与其不同的终端槽37的最内周的分段线圈34作为中性点,将这些中性点用径向连接配线部33R和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33C连接,由此能够不在周向上跨越在槽37的上侧形成的焊接部39地连接,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
实施例3
图12和图13中,中性点汇流条33将不同相线圈的分段线圈34连接,但也能够使并非将不同相线圈的分段线圈连接、而是将同相的分段线圈连接的电连接导体配置在径向空间RS的内部。
图14中,示出了中性点汇流条33所配置在的附近的各相的相线圈的槽。另外,各个相线圈的终端槽的结构是与图13的同样的结构。
图14中,在第一W相线圈30AW的终端槽37AW中,如用图6说明的一般收纳了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而且,它们是第一W相,最内周的分段线圈34是第一W相输入端子,最外周的分段线圈34是第一W相中性点。
然后,关于位于它们之间的分段线圈34,使层2与层3的分段线圈34电连接,使层4与层5的分段线圈34电连接,使层6与层7的分段线圈34电连接。即,层2与层3的一组分段线圈34、层4与层5的一组分段线圈34、和层6与层7的一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AW连接。
同样地,在第二U相线圈30BU的终端槽37BU中收纳的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BU连接。另外,在第一V相线圈30AV的终端槽37AV中收纳的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AV连接。
进而,在第二W相线圈30BW的终端槽37BW中收纳的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BW连接。另外,在第一U相线圈30AU的终端槽37AU中收纳的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AU连接。另外,在第二V相线圈30BV的终端槽37BV中收纳的层1~层8的分段线圈34分别被3个电连接导体41BV连接。
这样,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同相的分段线圈34被电连接导体41AW~41BV连接,而且该电连接导体41AW~41BV配置在2个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的径向的排、和与其邻接的另外2个分段线圈34的焊接端子部36a、36r的焊接部39的径向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RS中。
因此,能够将电连接导体41AW~41BV至少与焊接部39相比配置在轴向上的定子线圈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位置,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中性点汇流条33也被收纳、配置在径向空间RS内,所以中性点汇流条33的定子21的端面部38一侧的端面至少与焊接部39相比能够配置在轴向上的端面部38一侧的位置,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槽的定子铁芯;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电连接导体,其配置在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将不同的分段线圈连接,由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构成,至少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在安装了分段线圈的状态下,配置在由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由此,能够将连接配线部配置在由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能够防止电连接导体的配置空间在轴向上变长,实现旋转电机的轴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21…定子铁芯,22A…第一线圈组装体,22B…第二线圈组装体,30AU…第一U相线圈,30AV…第一V相线圈,30AW…第一W相线圈,30BU…第二U相线圈,30BV…第二V相线圈,30BW…第二W相线圈,31AU…第一U相输入端子,31AV…第一V相输入端子,31AW…第一W相输入端子,31BU…第二U相输入端子,31BV…第二V相输入端子,31BW…第二W相输入端子,32AU…第一U相中性点,32AV…第一V相中性点,32AW…第一W相中性点,32BU…第二U相中性点,32BV…第二V相中性点,32BW…第二W相中性点,33…电连接导体(中性点汇流条),33C…周向连接配线部,33R…径向连接配线部,34…分段线圈,36a…焊接端子部,36r…焊接端子部,37…槽,38…端面部,39…焊接部,RS…径向空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槽的定子铁芯;
收纳在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
将不同的所述分段线圈连接的电连接导体,
所述电连接导体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
多个所述分段线圈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个端面部一侧被焊接而形成焊接部,
所述电连接导体设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侧,
所述电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配线部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不同的所述槽之间,
整个所述电连接导体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分段线圈的所述焊接部相比靠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部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导体将所述槽的最内层的所述分段线圈与所述槽的最外层的所述分段线圈之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分段线圈形成电气相位不同的相线圈,
所述电连接导体将所述分段线圈的电气相位成为同相或者不同相的所述相线圈连接。
4.(删除)
5.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槽的定子铁芯;
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
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的电连接导体,其配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将不同的所述分段线圈连接,
至少所述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在安装了所述分段线圈的状态下,配置在由所述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空间,是在将收纳于不同的2个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端子部焊接而形成的径向的焊接部的排和与所述焊接部的排相邻的其他径向的所述焊接部的排之间形成的空间,
形成所述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的径向连接配线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线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是连续地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线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至少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与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是连续地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分段线圈形成的相线圈是星形连接的,
所述电连接导体是连接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的中性点汇流条,所述电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10.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槽的定子铁芯;
第一线圈组装体和第二线圈组装体,各自包括由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多个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形成的三相的相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中的三相的所述相线圈均星形连接;和
中性点汇流条,其配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将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与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连接,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一部分,配置在将收纳在不同的2个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端子部焊接而形成的径向的焊接部的排和与所述焊接部的排相邻的其他径向的所述焊接部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所述中性点汇流条以外的所述中性点汇流条配置在所述槽的内周侧和外周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
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和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分段线圈的所述焊接部相比靠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部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相线圈的所述槽的内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在每个所述相线圈的所述槽的外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连接,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连接,
所述径向配线连接部将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内周侧的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中性点交替地形成,形成在外周侧的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中性点也交替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相同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中,位于内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是所述输入端子或所述中性点,位于外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是所述中性点或所述输入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的周向长度长于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的周向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位于所述槽的内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的外周侧的面连接。

Claims (16)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槽的定子铁芯;
收纳在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
将不同的所述分段线圈连接的电连接导体,
所述电连接导体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
多个所述分段线圈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个端面部一侧被焊接而形成焊接部,
所述电连接导体设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侧,
所述电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配线部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不同的所述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导体将所述槽的最内层的所述分段线圈与所述槽的最外层的所述分段线圈之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分段线圈形成电气相位不同的相线圈,
所述电连接导体将所述分段线圈的电气相位成为同相或者不同相的所述相线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整个所述电连接导体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分段线圈的所述焊接部相比靠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部一侧。
5.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槽的定子铁芯;
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和
具有连接配线部和连接部的电连接导体,其配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将不同的所述分段线圈连接,
至少所述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在安装了所述分段线圈的状态下,配置在由所述分段线圈在径向上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空间,是在将收纳于不同的2个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端子部焊接而形成的径向的焊接部的排和与所述焊接部的排相邻的其他径向的所述焊接部的排之间形成的空间,
形成所述连接配线部的一部分的径向连接配线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线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是连续地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线部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至少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与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是连续地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分段线圈形成的相线圈是星形连接的,
所述电连接导体是连接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的中性点汇流条,所述电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10.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在径向上辐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槽的定子铁芯;
第一线圈组装体和第二线圈组装体,各自包括由在径向上层叠地收纳在多个所述槽中的多个分段线圈形成的三相的相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中的三相的所述相线圈均星形连接;和
中性点汇流条,其配置在所述分段线圈的线圈端的焊接侧,将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与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中性点连接,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一部分,配置在将收纳在不同的2个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的焊接端子部焊接而形成的径向的焊接部的排和与所述焊接部的排相邻的其他径向的所述焊接部的排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中,
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所述中性点汇流条以外的所述中性点汇流条配置在所述槽的内周侧和外周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包括配置在所述径向空间中的径向连接配线部和形成在所述槽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周向连接配线部,
所述径向连接配线部和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分段线圈的所述焊接部相比靠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面部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相线圈的所述槽的内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在每个所述相线圈的所述槽的外周侧的分段线圈上,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第二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连接,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所述第一线圈组装体的所述相线圈的所述中性点连接,
所述径向配线连接部将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内周侧的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中性点交替地形成,形成在外周侧的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中性点也交替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相同所述槽中的所述分段线圈中,位于内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是所述输入端子或所述中性点,位于外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是所述中性点或所述输入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外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的周向长度长于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的周向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内周侧的所述周向连接配线部与位于所述槽的内周侧的所述分段线圈的外周侧的面连接。
CN201980100423.1A 2019-10-21 2019-10-21 旋转电机 Pending CN114402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1256 WO2021079397A1 (ja) 2019-10-21 2019-10-21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2508A true CN114402508A (zh) 2022-04-26

Family

ID=7562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423.1A Pending CN114402508A (zh) 2019-10-21 2019-10-21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3540A1 (zh)
JP (1) JP7289362B2 (zh)
CN (1) CN114402508A (zh)
WO (1) WO20210793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5900A (zh) * 2023-03-22 2023-04-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驱动永磁电机的单匝连接式绕组及定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767B2 (ja) * 2019-03-28 2022-04-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固定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5862B2 (ja) * 2009-08-19 2013-12-1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EP2730009B1 (en) * 2011-07-07 2018-11-14 Tecnomatic S.p.A.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JP5661161B1 (ja) * 2013-10-07 2015-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692674B2 (ja) * 2016-03-31 2020-05-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ステータ
JP7031292B2 (ja) * 2017-12-25 2022-03-0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5900A (zh) * 2023-03-22 2023-04-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驱动永磁电机的单匝连接式绕组及定子
CN115995900B (zh) * 2023-03-22 2023-05-26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驱动永磁电机的单匝连接式绕组及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79397A1 (zh) 2021-04-29
US20220393540A1 (en) 2022-12-08
WO2021079397A1 (ja) 2021-04-29
JP7289362B2 (ja)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6103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回転電機を備えた車両
KR101463518B1 (ko) 회전 전기, 및 그 회전 전기를 구비한 차량
JP5214064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駆動モジュール
US9847685B2 (en) Coil
US994176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90027977A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vehicle
JPWO2013179476A1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車両
US20240039355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Electric Wheel, and Vehicle
JP5235634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14402508A (zh) 旋转电机
JP2010110111A (ja) 電動モータ
KR20210072719A (ko) 전기 기계용 핀을 갖춘 고정자
JP5915736B2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車両
US11677287B2 (en) Stat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powered vehicle
WO2012011352A1 (ja)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WO2009113520A1 (ja) モータ
US1173596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13179491A1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車両
JP5909789B2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車両
JP6565756B2 (ja) 回転電機駆動システム
JP2015223076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および車両
WO2022249568A1 (ja) 電動駆動システム
US2015023657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nit
JP2018019511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スイッチド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US20230378843A1 (en) St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