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2172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2172A
CN114402172A CN201980100369.0A CN201980100369A CN114402172A CN 114402172 A CN114402172 A CN 114402172A CN 201980100369 A CN201980100369 A CN 201980100369A CN 114402172 A CN114402172 A CN 114402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ay valve
indoor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3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2172B (zh
Inventor
多田祥之
近藤雅一
佐藤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02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2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2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2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being defrosted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during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5Power, e.g. by voltage or current
    • F25B2700/151Power, e.g. by voltage or current of the compressor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具有第1至第4口的四通阀、分别具有第5至第7口以及封闭的第8口的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第1室外热交换器、第2室外热交换器、旁通膨胀阀、单向阀、检测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热交换器的配管温度的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的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向压缩机供给的电流值的电流传感器、以及检测四通阀、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的控制装置,空调机构成为能够执行制热运转、除霜运转、制冷运转、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的温度、电流值以及运转状态,来检测四通阀、或者第1三通阀或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执行制热运转、除霜运转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能够同时执行制热运转和除霜运转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空调机,具备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通过由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四通阀、并列连接的多个室外热交换器、在多个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分别设置的多个减压装置、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而形成。该制冷循环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运转,即:制热运转、逆循环除霜运转、以及一部分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其它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除霜制热运转。
该空调机通过执行除霜制热运转,能够一边继续进行制热一边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然而,在除霜制热运转时,由于制冷循环的除霜能力的一部分被用于制热,所以完成除霜所需的时间比逆循环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长。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中,因执行除霜制热运转,导致从除霜完成间隔制热运转至下一次除霜完成为止的每个循环的平均制热能力降低。
因此,提出了以进一步提高平均制热能力为目的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机具备:具有压缩机、四通阀、第1室外热交换器、第2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两个三通阀;单向阀;和旁通膨胀阀。而且,该空调机在制热运转中,通过两个三通阀的流路被切换,由此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任一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从而执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另外,在空调机中,在压缩机的最大运转频率与制热运转中的频率之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进行除霜运转。由此,提高了从除霜完成间隔制热运转至下一次除霜运转为止的一个循环的平均制热能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146139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机中,例如因某种原因,在四通阀或者三通阀中产生了切换不良的情况下,则形成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无法循环的闭回路。若形成闭回路,则有可能产生压缩机的异常高压、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所导致的退磁等,从而压缩机发生故障,因此难以保持压缩机的品质。然而,在现有的空调机中,无法检测四通阀或者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检测阀的切换不良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四通阀,其具有第1口、第2口、第3口以及第4口;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它们分别具有第5口、第6口、第7口以及封闭的第8口;压缩机,其排出侧与上述第1口连接,吸入侧与上述第2口、以及上述第1三通阀和上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上述第6口连接,吸入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并且将压缩后的上述制冷剂排出;室内热交换器,其与上述第4口连接,在上述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其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连接,使上述制冷剂减压;第1室外热交换器,其设置于上述膨胀阀与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第7口之间,在上述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2室外热交换器,其设置于上述膨胀阀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第7口之间,在上述制冷剂与上述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旁通膨胀阀,其设置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排出侧与上述第1三通阀和上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上述第5口之间;单向阀,其一端与上述第3口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上述第1三通阀和上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上述第5口与上述旁通膨胀阀之间,允许上述制冷剂从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的方向的流动,并阻止上述制冷剂朝相反方向的流动;排出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上述制冷剂的排出温度;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流动有上述制冷剂的配管的配管温度;室内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上述室内空气的室内温度;电流传感器,其检测向上述压缩机供给的电流值;以及控制装置,其检测上述四通阀、以及上述第1三通阀和上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上述空调机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运转,即:上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上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除霜运转以及制冷运转;以及上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上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上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另一方和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上述控制装置基于通过上述排出温度传感器、上述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以及上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的温度、通过上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上述电流值、和运转状态,来检测上述四通阀、或者上述第1三通阀或上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由排出温度传感器、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温度等,能够检测阀的切换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除霜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运转切换时阀不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1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运转切换时阀不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2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1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进行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进行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包含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之中的能够组合的结构的所谓组合。另外,在各图中,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为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
实施方式1.
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构成为至少执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逆循环除霜运转(以下简单地称为“除霜运转”)、除霜运转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空调机10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具备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和控制制冷剂回路10的室外控制装置50以及室内控制装置60。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内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第1三通阀16a、第2三通阀16b、毛细管17a以及17b、旁通膨胀阀18以及单向阀19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且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由此,形成有制冷剂回路10。
另外,空调机100具有在室外设置的室外机和在室内设置的室内机。压缩机11、四通阀12、膨胀阀14、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第1三通阀16a、第2三通阀16b、毛细管17a以及17b、旁通膨胀阀18以及单向阀19收容于室外机。室内热交换器13收容于室内机。
(压缩机11)
压缩机11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将其排出。作为压缩机11,例如使用能够调整运转频率的变频器驱动的压缩机。对压缩机11预先设定有运转频率范围。压缩机11构成为: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以运转频率范围所包含的可变的运转频率进行运转。
(四通阀12)
四通阀12切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具有四个口E、F、G以及H。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口G、口E、口F以及口H分别称为“第1口G”、“第2口E”、“第3口F”以及“第4口H”的情况。四通阀12能够获得第2口E以及第3口F连通且第1口G以及第4口H连通的第1状态、和第2口E以及第4口H连通且第3口F以及第1口G连通的第2状态。四通阀12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在制热运转时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被设定为第1状态,在除霜运转时以及制冷运转时,被设定为第2状态。
(室内热交换器13)
室内热交换器13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收容于室内机的室内风扇(未图示)送风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将制冷剂的热向室内空气散热,使制冷剂冷凝,由此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另外,室内热交换器1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通过此时的气化热来冷却室内空气。
(膨胀阀14)
膨胀阀14是使制冷剂减压的阀。作为膨胀阀14,例如使用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而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子膨胀阀。膨胀阀14的开度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进行控制。
(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
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均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收容于室外机的室外风扇(未图示)送风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在制冷剂回路10中相互并联连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例如通过一个热交换器上下分割成两个而构成。在该情况下,针对空气的流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相互并列配置。
(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
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在制热运转时、除霜运转时以及制冷运转时、和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分别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第1三通阀16a例如通过在具有四个口Aa、Ba、Ca以及Da的四通阀中将四个口之中的口Ba以制冷剂不漏出的方式封闭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口Ca、口Aa、口Da以及口Ba分别称为“第5口Ca”、“第6口Aa”、“第7口Da”以及“第8口Ba”的情况。
第2三通阀16b例如通过在具有四个口Ab、Bb、Cb以及Db的四通阀中将四个口之中的口Bb以制冷剂不漏出的方式封闭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口Cb、口Ab、口Db以及口Bb分别称为“第5口Cb”、“第6口Ab”、“第7口Db”以及“第8口Bb”的情况。
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能够获得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以及第4状态。在第1状态下,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7口Da连通且第8口Ba以及第5口C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7口Db连通且第8口Bb以及第5口Cb连通。在第2状态下,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8口B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7口D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8口B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7口Db连通。
在第3状态下,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8口B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7口D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7口Db连通且第8口Bb以及第5口Cb连通。在第4状态下,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7口Da连通且第8口Ba以及第5口C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8口B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7口Db连通。
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在制热运转时,被设定为第1状态,在除霜运转时以及制冷运转时,被设定为第2状态。另外,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被设定为第3状态或者第4状态。
(毛细管17a以及17b)
毛细管17a以及17b使制冷剂减压。毛细管17a设置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与膨胀阀14之间。毛细管17b设置于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与膨胀阀14之间。
(旁通膨胀阀18)
旁通膨胀阀18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与两个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之间。旁通膨胀阀18在通过制热除霜同时运转而对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中的任一方进行除霜时,调整制冷剂的流量。旁通膨胀阀18通过室外控制装置50的控制而进行开闭。作为旁通膨胀阀18,例如使用电子膨胀阀,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电磁阀或者电动阀。旁通膨胀阀18也具有对制冷剂减压的功能。
(单向阀19)
单向阀19设置于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与四通阀12的口F之间。单向阀19在制热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以不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再返回至压缩机11的方式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具体而言,单向阀19构成为:允许制冷剂从四通阀12的口F朝向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方向流动,且阻止制冷剂从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朝向四通阀12的口F的方向流动。
(传感器类)
空调机100还具备排出温度传感器31、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室内温度传感器33以及电流传感器34。排出温度传感器31设置于压缩机11与四通阀12之间的制冷剂配管、或者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表面。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配管。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流动有制冷剂的配管的配管温度。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室内热交换器13内的配管温度称为“室内配管温度”的情况。
室内温度传感器33设置于室内机的内部。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电流传感器34设置于压缩机11。电流传感器34检测在压缩机11的运转时所供给的电流。
(室内控制装置60)
室内控制装置60从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33接收通过各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另外,室内控制装置60接收通过用户对未图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而被输入的运转信息以及设定信息等各种信息。室内控制装置60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供给至室外控制装置50。室内控制装置60由通过执行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或者与各种功能对应的电路设备等硬件等构成。
(室外控制装置50)
室外控制装置50从室内控制装置60接收温度信息等各种信息。另外,室外控制装置50接收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并且,室外控制装置50接收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出的压缩机11的电流信息。而且,室外控制装置50基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控制包含压缩机11、四通阀12、膨胀阀14、第1三通阀16a、第2三通阀16b、旁通膨胀阀18、未图示的室外风扇以及室内风扇在内的制冷剂回路10的各部分。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室外控制装置50具备信息取得部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53、比较部54以及存储部55。室外控制装置50由通过执行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或者与各种功能对应的电路设备等硬件等构成。此外,在图2中,仅图示针对与本实施方式1相关的功能的结构,针对除此以外的结构,省略图示。
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在空调机100设置的各种传感器等检测出的信息、以及通过用户操作而被输入的运转信息等各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1中,信息取得部51从排出温度传感器31取得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信息取得部51经由室内控制装置60取得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信息取得部51经由室内控制装置60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信息取得部51从电流传感器34取得向压缩机11供给的电流值I。另外,信息取得部51经由室内控制装置60取得例如通过用户使用未图示的遥控器等而被设定的空调机100的运转信息。
运转状态判断部52基于通过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运转信息,判断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
温差计算部53基于通过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室内温度、室内配管温度以及排出温度,计算两个温度信息之差即温差。在本实施方式1中,温差计算部53计算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另外,温差计算部53计算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
比较部54比较各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1中,比较部54比较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第1温差阈值Tth1是相对于温差ΔT1而预先设定的值。另外,比较部54比较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2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2温差阈值Tth2。第2温差阈值Tth2是相对于温差ΔT2而预先设定的值。上述第1温差阈值Tth1以及第2温差阈值Tth2是为了判断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是否正常进行而使用的值。
并且,比较部54比较通过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压缩机11的电流值I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电流阈值Ith。电流阈值Ith是相对于电流值I而预先设定的值,是为了判断压缩机11成为异常状态的可能性而使用的值。
存储部55存储在室外控制装置50的各部分中所使用的各种值。在本实施方式1中,存储部55存储在比较部54中所使用的第1温差阈值Tth1、第2温差阈值Tth2以及电流阈值Ith
图3是表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50的结构的一例的硬件结构图。在室外控制装置50的各种功能通过硬件执行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50由处理电路71构成。在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50中,信息取得部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53、比较部54以及存储部55的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71来实现。
在各功能通过硬件执行的情况下,处理电路71例如相当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组合而成的硬件。室外控制装置50既可以通过各个处理电路71来实现信息取得部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53、比较部54以及存储部55的各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一个处理电路71来实现各部分功能。
图4是表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50的结构的其他例子的硬件结构图。在室外控制装置50的各种功能通过软件执行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图2的室外控制装置50由处理器81以及存储器82构成。在室外控制装置50中,信息取得部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53、比较部54以及存储部55的各功能通过处理器81以及存储器82来实现。
在各功能通过软件执行的情况下,在室外控制装置50中,信息取得部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53、比较部54以及存储部55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以及固件被记述为程序,储存于存储器82。处理器8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82的程序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作为存储器82,例如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以及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等非易失性或者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作为存储器82,例如也可以使用磁盘、软盘、光盘、CD(Compact Disc:压缩光盘)、MD(Mini Disc:迷你光盘)以及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等可装卸的记录介质。
[空调机1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机100的动作。这里,说明空调机100在制热运转时、除霜运转时以及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动作。此外,针对制冷运转时的空调机100的动作,由于与除霜运转时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制热运转时)
说明空调机100在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制热运转是通过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运转。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在图5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用粗线表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用箭头表示。此外,制冷剂流动的路径以及方向的图示在以下说明的图6以及图7中也相同。
如图5所示,在制热运转时,四通阀12被设定为第1口G以及第4口H连通且第2口E以及第3口F连通的第1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被设定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7口D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8口B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7口D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8口Bb连通的第1状态。旁通膨胀阀18例如被设定为打开状态,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被设定为关闭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室内风扇送风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冷凝热向室内空气散热。由此,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的气体制冷剂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通过室内风扇送风的室内空气通过来自制冷剂的散热而被加热。
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入膨胀阀14,通过在膨胀阀14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两相制冷剂。从膨胀阀14流出的两相制冷剂分流,一部分两相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7a被进一步减压,并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分流的剩余的两相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7b被进一步减压,并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
在制热运转时,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均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各自中,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室外风扇送风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蒸发热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由此,分别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两相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分别流出的气体制冷剂在分别经由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之后合流,且被吸入压缩机11。被吸入压缩机11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热运转时,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
若长时间继续这样的制热运转,则存在霜附着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导致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定期进行使附着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霜融解的除霜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除霜运转时)
说明空调机100在除霜运转时的动作。除霜运转是除去附着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双方的霜的运转。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在除霜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除霜运转时,四通阀12被设定为第1口G以及第3口F连通且第2口E以及第4口H连通的第2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被设定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8口B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7口D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8口B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7口Db连通的第2状态。旁通膨胀阀18例如被设定为打开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方向和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分流。向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流动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单向阀19,在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与向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方向流动的气体制冷剂合流。在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合流的气体制冷剂向经由第1三通阀16a的一个方向和经由第2三通阀16b的另一方向分流。
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1三通阀16a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向另一方向流动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2三通阀16b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在除霜运转时,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均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各自中,通过来自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的散热,使得分别附着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霜融解。由此,进行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除霜。另外,分别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液体制冷剂。
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7a而被减压。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7b而被减压。通过毛细管17a以及17b而分别被减压的液体制冷剂合流,并流入膨胀阀14。流入膨胀阀14的液体制冷剂被进一步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两相制冷剂。从膨胀阀14流出的两相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在除霜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的蒸发热从室内空气中被吸收。由此,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两相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而被吸入压缩机11。被吸入压缩机11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除霜运转时,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这样,在除霜运转中,由于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双方供给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所以通过来自制冷剂的散热而进行对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双方的除霜。
(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
说明空调机100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的动作。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是同时进行对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之中的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和使用了另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热运转的运转。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的简图。
这里,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包含第1运转和第2运转。在第1运转时,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由此,进行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的除霜,且继续进行制热。在第2运转时,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由此,进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除霜,且继续进行制热。在图7中示出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在第1运转时的动作。
如图7所示,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时,四通阀12被设定为第1口G以及第4口H连通且第2口E以及第3口F连通的第1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被设定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8口B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7口D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7口D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8口Bb连通的第3状态。旁通膨胀阀18被设定为设定开度下的打开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之中的一部分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旁通膨胀阀18。流入旁通膨胀阀18的气体制冷剂被减压,经由第1三通阀16a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中,通过来自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的散热,使附着的霜融解。由此,进行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的除霜。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两相制冷剂,并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流出,通过毛细管17a被减压。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之中的剩余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室内风扇送风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冷凝热向室内空气散热。由此,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通过室内风扇输送的室内空气通过来自制冷剂的散热而被加热。
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入膨胀阀14。流入膨胀阀14的液体制冷剂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两相制冷剂。从膨胀阀14流出的两相制冷剂和通过毛细管17a而被减压的液体制冷剂或者两相制冷剂合流,通过毛细管17b而被进一步减压,并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中,在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室外风扇送风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蒸发热从室外空气中被吸收。由此,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两相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2三通阀16b被吸入压缩机11。被吸入压缩机11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第1运转时,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来进行对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的除霜,且继续进行制热。
此外,省略图示,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的第2运转时,与第1运转时相同,四通阀12被设定为第1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被设定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7口D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8口B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8口B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7口Db连通的第4状态。与第1运转时相同,旁通膨胀阀18被设定为设定开度下的打开状态。由此,在第2运转时,进行对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的除霜,且继续进行制热。
这样,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或者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之中的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供给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另外,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或者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之中的另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因此,在制热除霜同时运转中,能够一边进行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一边使用另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继续进行制热。
[阀的切换不良]
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的阀的切换不良。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在从制冷运转向制热运转等切换运转时,因某种原因,考虑有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等阀无法正常切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无法正常流动,所以压缩机11有可能发生故障。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运转切换时阀不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1例的制冷剂回路图。第1例表示在从制冷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四通阀12固定而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制热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固定而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8所示,在该情况下,四通阀12成为第1口G以及第3口F连通且第2口E以及第4口H连通的第2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成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7口D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8口B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7口D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8口Bb连通的第1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向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方向和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分流。向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的第1口G以及第3口F,并且通过单向阀19。而且,制冷剂在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与向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合流。另一方面,在旁通膨胀阀18的下游侧合流的制冷剂向经由第1三通阀16a的一个方向和经由第2三通阀16b的另一方向分流。
到达第1三通阀16a的制冷剂流入第1三通阀16a的第5口Ca,并从第8口Ba流出。这里,由于第1三通阀16a的第8口Ba以制冷剂不漏出的方式封闭,所以从第8口Ba流出的制冷剂被密封。另外,到达第2三通阀16b的制冷剂流入第2三通阀16b的第5口Cb,并从第8口Bb流出。这里,由于第2三通阀16b的第8口Bb以制冷剂不漏出的方式封闭,所以从第8口Bb流出的制冷剂被密封。
这样,在第1例中,即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从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流出也被密封,因此在这以后无法再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即,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不会被吸入压缩机11。若在该状态下继续压缩机11的运转,则压缩机11有可能成为异常高压而发生故障。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在运转切换时阀不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第2例的制冷剂回路图。第2例表示在从制热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四通阀12固定而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制冷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固定而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9所示,在该情况下,四通阀12成为第1口G以及第4口H连通且第2口E以及第3口F连通的第1状态。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成为在第1三通阀16a中第6口Aa以及第8口Ba连通且第5口Ca以及第7口Da连通、在第2三通阀16b中第6口Ab以及第8口Bb连通且第5口Cb以及第7口Db连通的第2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向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方向和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分流。向经由四通阀12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在四通阀12的第1口G以及第4口H通过,并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3。另一方面,经由旁通膨胀阀18的制冷剂之中的一部分的制冷剂因单向阀19而被密封,剩余的制冷剂向经由第1三通阀16a的一个方向和经由第2三通阀16b的另一方向分流。
到达第1三通阀16a的制冷剂流入第1三通阀16a的第5口Ca,并从第7口Da流出。而且,从第1三通阀16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另外,到达第2三通阀16b的制冷剂流入第2三通阀16b的第5口Cb,并从第7口Db流出。而且,从第2三通阀16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
如图9所示,若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流动,则被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逐渐地不再存在。因此,若在该状态下继续压缩机11的运转,则设置于压缩机11的内部的马达有可能成为异常高温由此退磁而发生故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进行检测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该处理由室外控制装置50进行。
[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说明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进行检测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和检测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是在切换了空调机100的运转时为了检测四通阀12是否正常切换而进行的处理。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是在切换了空调机100的运转时为了检测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是否正常切换而进行的处理。
(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室外控制装置50的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在该例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还是制冷运转。此外,不限于此,运转状态判断部52也可以包含除霜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来判断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
在判断为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制热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制冷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6。
在步骤S2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而且,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3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热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3:否),处理移至步骤S4。在步骤S4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出的压缩机11的电流值I。之后,比较部54对通过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电流值I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电流阈值Ith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的结果,在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步骤S4: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热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压缩机11有可能成为异常高压,并在步骤S5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电流值I为电流阈值Ith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2,直至温差ΔT1成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步骤S4的处理。
在步骤S6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7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7: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冷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7:否),处理移至步骤S8。在步骤S8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
在步骤S9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2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2温差阈值Tth2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9: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冷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从而压缩机11的马达温度有可能成为异常高温,并在步骤S10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温差ΔT2小于第2温差阈值Tth2的情况下(步骤S9: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6,直至温差ΔT1成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6~步骤S9的处理。
这样,在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如图8所示,若在空调机100的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产生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不再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入流出,所以室内配管温度不因在室内热交换器13流动的制冷剂而上升,从而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由此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流路成为高压状态。其结果是,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成为高压状态。此时,由于压缩机11欲向成为高压状态的排出侧排出制冷剂,所以电流值I异常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异常高(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
另外,在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如图9所示,若在空调机100的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产生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因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3内部的制冷剂不流动,所以室内配管温度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由此无法向压缩机11返回。由此,由于压缩机11无法通过制冷剂冷却压缩机马达,所以马达温度上升,伴随于此,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上升,成为高温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异常高(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
(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21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在该例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还是制热运转。此外,不限于此,运转状态判断部52也可以包含除霜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来判断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
在判断为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21:制冷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2。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21:制热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6。
在步骤S22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23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在制冷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23:否),处理移至步骤S24。在步骤S24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出的压缩机11的电流值I。之后,比较部54对通过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电流值I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电流阈值Ith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步骤S24: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在制冷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压缩机11有可能成为异常高压,并在步骤S25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电流值I为电流阈值Ith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4: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22,直至温差ΔT1成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2~步骤S24的处理。
在步骤S26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27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在制热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27:否),处理移至步骤S28。在步骤S28中,信息取得部51取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而且,温差计算部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
在步骤S29中,比较部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2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2温差阈值Tth2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9:是),室外控制装置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在制热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从而压缩机11的马达温度有可能成为异常高温,并在步骤S30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温差ΔT2小于第2温差阈值Tth2的情况下(步骤S29: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26,直至温差ΔT1成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6~步骤S29的处理。
这样,在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
如图8所示,若在空调机100的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产生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不再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入流出,所以室内配管温度不因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而上升,从而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由此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流路成为高压状态。其结果是,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成为高压状态。此时,由于压缩机11欲向成为高压状态的排出侧排出制冷剂,所以电流值I异常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异常高(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产生了切换不良。
另外,在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
如图9所示,若在空调机100的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产生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因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3内部的制冷剂不流动,所以室内配管温度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由此制冷剂无法向压缩机11返回。由此,由于压缩机11无法通过制冷剂冷却压缩机马达,所以马达温度上升,伴随于此,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上升而成为高温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异常高(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产生了切换不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以及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以分别进行的方式进行各自的处理,并对此进行了说明,但这不限于该例子。例如,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以及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也可以同时进行。
另外,也可以在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反复发生的情况下,对用户报告阀的异常。具体而言,例如,在反复发生了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情况下,室外控制装置50将表示阀的异常的异常检测信号发送至室内控制装置60。室内控制装置60基于接收到的异常检测信号,例如对用户操作的遥控器发送表示异常的信息。由此,接收到表示异常的信息的用户能够确定异常的原因。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室外控制装置50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33分别检测制冷剂回路10的各部分的温度,并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压缩机11的电流值。
而且,室外控制装置50基于检测结果和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检测四通阀12或者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检测结果与阀正常切换的情况、即阀正常进行动作时不同的情况下,室外控制装置50能够检测出阀的切换不良。即,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使用在制冷剂回路10的各部分中检测出的温度等,能够检测是否产生了阀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控制装置50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以及压缩机11的电流值I,能够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控制装置50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能够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控制装置50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压缩机11的电流值I,能够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控制装置50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排出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2为第2温差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以及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能够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1中,室外控制装置50在检测出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1停止。由此,能够抑制继续进行空调机100的运转所导致的压缩机11的故障。
实施方式2.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在使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与第1三通阀16a之间的配管温度、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与第2三通阀16b之间的配管温度来进行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存在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空调机100的结构]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2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室外控制装置250和室内控制装置60、排出温度传感器31、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室内温度传感器33、以及电流传感器34。
(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
另外,空调机200还具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设置于连接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与第1三通阀16a的第7口Da的配管,检测该配管的表面温度。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设置于连接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与第2三通阀16b的第7口Db的配管,检测该配管的表面温度。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检测出的表面温度以及通过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检测出的表面温度分别称为“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的情况。
(室外控制装置250)
室外控制装置250与实施方式1中的室外控制装置50相同,接收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温度信息,并且接收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出的压缩机11的电流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接收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检测出的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
图13是表示图12的室外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13所示,室外控制装置250具备信息取得部151、运转状态判断部52、温差计算部153、比较部154以及存储部155。室外控制装置250由通过执行软件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或者与各种功能对应的电路设备等硬件等构成。此外,在图13中,仅图示与本实施方式2相关的功能的结构,针对除此以外的结构,省略图示。
信息取得部151不仅取得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取得部51取得的各种信息,而且取得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检测出的表面温度。
温差计算部153与实施方式1中的温差计算部53相同,计算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在本实施方式2中,温差计算部153计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排出温度与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检测出的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另外,温差计算部153计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排出温度与通过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检测出的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
比较部154比较各种信息。比较部154与实施方式1中的比较部54相同,对温差ΔT1与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并且对电流值I与电流阈值Ith进行比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53计算出的温差ΔT3a和ΔT3b、与存储于存储部55的第3温差阈值Tth3进行比较。第3温差阈值Tth3是相对于温差ΔT3a以及ΔT3b而预先设定的值。第3温差阈值Tth3是为了判断四通阀12、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是否正常进行而使用的值。
存储部155与本实施方式2中的存储部55相同,存储第1温差阈值Tth1以及电流阈值Ith。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存储部155存储在比较部154中所使用的第3温差阈值Tth3
此外,构成室外控制装置250的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处理电路71来实现。另外,构成室外控制装置250的各部分也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处理器81以及存储器82来实现。
[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200中的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在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进行检测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和检测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中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共通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1中,室外控制装置250的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在该例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还是制冷运转。此外,不限于此,运转状态判断部52也可以包含除霜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来判断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
在判断为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制热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由于步骤S2~步骤S5所示的制热运转时的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1中,在判断为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制冷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6。在步骤S6中,信息取得部1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7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7:是),室外控制装置2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冷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7:否),处理移至步骤S41。在步骤S41中,信息取得部151取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排出温度、和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分别检测出的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之后,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另外,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
在步骤S42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3a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3温差阈值Tth3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2:是),处理移至步骤S43。另一方面,在温差ΔT3a小于第3温差阈值Tth3的情况下(步骤S42: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6。
在步骤S43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3b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3温差阈值Tth3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3:是),室外控制装置250判断为四通阀12在制冷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从而压缩机11的马达温度有可能成为异常高温,并在步骤S30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温差ΔT3b小于第3温差阈值Tth3的情况下(步骤S43: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6。
这样,在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同,若在空调机200的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产生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不再流入流出,所以室内配管温度不因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而上升,从而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由此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流路成为高压状态。其结果是,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成为高压状态。此时,由于压缩机11欲向成为高压状态的排出侧排出制冷剂,所以电流值I异常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异常高(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
另外,在四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且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出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与图9所示的例子相同,若在空调机200的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产生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因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3内部的制冷剂不流动,所以室内配管温度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由于制冷剂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不流动,所以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不上升。另一方面,因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压缩机11无法通过制冷剂冷却压缩机马达,因此马达温度上升,伴随于此,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上升而成为高温状态。即,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以及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比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正常切换的情况下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温差ΔT3a以及温差ΔT3b较大(温差ΔT3a以及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
(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中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共通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步骤S21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在该例中,运转状态判断部52判断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还是制热运转。此外,不限于此,运转状态判断部52也可以包含除霜运转或者制热除霜同时运转来判断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
在判断为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21:制冷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2。由于步骤S22~步骤S25所示的制冷运转时的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21中,在判断为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21:制热运转),处理移至步骤S26。在步骤S26中,信息取得部151取得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3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通过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室内配管温度。而且,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
在步骤S27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1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1温差阈值Tth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1为第1温差阈值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室外控制装置2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在制热运转中正常进行动作,且一系列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的情况下(步骤S27:否),处理移至步骤S51。在步骤S51中,信息取得部151取得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排出温度、和通过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分别检测出的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而且,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另外,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取得的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
在步骤S52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3a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3温差阈值Tth3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2:是),处理移至步骤S53。另一方面,在温差ΔT3a小于第3温差阈值Tth3的情况下(步骤S52: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26。
在步骤S53中,比较部154对通过温差计算部153计算出的温差ΔT3b与存储于存储部155的第3温差阈值Tth3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53:是),室外控制装置250判断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在制热运转中未正常进行动作,由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从而压缩机11的马达温度有可能成为异常高温,并在步骤S30中,使压缩机11停止。另一方面,在温差ΔT3b小于第3温差阈值Tth3的情况下(步骤S53: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26。
这样,在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压缩机11的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
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同,若在空调机200的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时,产生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不再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入流出,所以室内配管温度不因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而上升,从而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而被密封,由此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流路成为高压状态。其结果是,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成为高压状态。此时,由于压缩机11欲向成为高压状态的排出侧排出制冷剂,所以电流值I异常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冷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异常高(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方产生了切换不良。
另外,在三通阀切换不良检测处理中,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且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出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切换不良。
与图9所示的例子相同,若在空调机200的运转切换为制热运转时,产生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切换不良,则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因室内热交换器13以及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而被密封。因此,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3内部的制冷剂不流动,所以室内配管温度成为接近室内温度的温度。即,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变小。
另外,由于制冷剂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15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15b不流动,所以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不上升。另一方面,因制冷剂不返回至压缩机11,压缩机11无法通过制冷剂冷却压缩机马达,因此马达温度上升,伴随于此,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上升而成为高温状态。即,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以及压缩机11的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比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正常切换的情况下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空调机200的运转状态是制热运转、温差ΔT1较小(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温差ΔT3a以及温差ΔT3b较大(温差ΔT3a以及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方产生了切换不良。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200中,室外控制装置250通过排出温度传感器31、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2、室内温度传感器33、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a以及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分别检测制冷剂回路10的各部分的温度,并通过电流传感器34检测压缩机11的电流值。之后,室外控制装置250基于检测结果和运转状态,检测四通阀12或者第1三通阀16a以及第2三通阀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切换不良。
这样,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200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相同地,通过使用在制冷剂回路10的各部分中检测出的温度等,能够检测是否产生了阀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2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压缩机11的电流值I,能够检测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且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四通阀12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2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能够检测四通阀12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在制冷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且电流值I比电流阈值It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2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压缩机11的电流值I,能够检测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在制热运转时室内温度与室内配管温度的温差ΔT1小于第1温差阈值Tth1、排出温度与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a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且排出温度与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ΔT3b为第3温差阈值Tth3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产生了切换不良。这样,室外控制装置250通过确认运转状态、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配管温度和第1表面温度以及第2表面温度,能够检测第1三通阀16a或者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2中,室外控制装置250在检测出四通阀12、或者第1三通阀16a或第2三通阀16b的切换不良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1停止。由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抑制继续进行空调机200的运转所导致的压缩机11的故障。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冷剂回路;11…压缩机;12…四通阀;13…室内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a…第1室外热交换器;15b…第2室外热交换器;16a…第1三通阀;16b…第2三通阀;17a、17b…毛细管;18…旁通膨胀阀;19…单向阀;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33…室内温度传感器;34…电流传感器;35a…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35b…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50、250…室外控制装置;51、151…信息取得部;52…运转状态判断部;53、153…温差计算部;54、154…比较部;55、155…存储部;60…室内控制装置;71…处理电路;81…处理器;82…存储器;100、200…空调机。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四通阀,其具有第1口、第2口、第3口以及第4口;
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它们分别具有第5口、第6口、第7口以及封闭的第8口;
压缩机,其排出侧与所述第1口连接,吸入侧与所述第2口、以及所述第1三通阀和所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所述第6口连接,吸入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并且将压缩后的所述制冷剂排出;
室内热交换器,其与所述第4口连接,在所述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阀,其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连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
第1室外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1三通阀的所述第7口之间,在所述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2室外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2三通阀的所述第7口之间,在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旁通膨胀阀,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排出侧与所述第1三通阀和所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所述第5口之间;
单向阀,其一端与所述第3口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三通阀和所述第2三通阀各自的所述第5口与所述旁通膨胀阀之间,允许所述制冷剂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的方向的流动,并阻止所述制冷剂朝相反方向的流动;
排出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流动有所述制冷剂的配管的配管温度;
室内温度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室内空气的室内温度;
电流传感器,其检测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的电流值;以及
控制装置,其检测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第1三通阀和所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所述空调机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运转,即:
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
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除霜运转以及制冷运转;以及
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另一方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除霜同时运转,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的温度、通过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和运转状态,来检测所述四通阀、或者所述第1三通阀或所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且所述电流值比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四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且所述电流值比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第1三通阀或者所述第2三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且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为第2温差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四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且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为第2温差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第1三通阀或者所述第2三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连接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1三通阀的所述第7口的配管,检测所述配管的第1表面温度;以及
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连接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2三通阀的所述第7口的配管,检测所述配管的第2表面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配管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第1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2室外配管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的温度、通过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和所述运转状态,来检测所述四通阀、或者所述第1三通阀或所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为第3温差阈值以上、且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为第3温差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四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热运转时,当所述室内温度与所述配管温度的温差小于第1温差阈值、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第1表面温度的温差为第3温差阈值以上、且所述排出温度与所述第2表面温度的温差为第3温差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在所述第1三通阀或者所述第2三通阀产生了切换不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检测出所述四通阀、或者所述第1三通阀或所述第2三通阀的切换不良的情况下,使所述压缩机停止。
CN201980100369.0A 2019-09-20 2019-09-20 空调机 Active CN114402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7054 WO2021053821A1 (ja) 2019-09-20 2019-09-2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2172A true CN114402172A (zh) 2022-04-26
CN114402172B CN114402172B (zh) 2023-07-07

Family

ID=7488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369.0A Active CN114402172B (zh) 2019-09-20 2019-09-2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4777A1 (zh)
JP (1) JP7142789B2 (zh)
CN (1) CN114402172B (zh)
DE (1) DE112019007732T5 (zh)
SE (1) SE2250123A1 (zh)
WO (1) WO20210538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1031A (zh) * 2021-10-28 2022-02-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US20230304686A1 (en) * 2022-03-28 2023-09-28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Pump Fault Detection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7844A (ja) * 1996-04-18 1997-11-0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509257A (zh) * 2016-01-14 2016-04-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四通阀积液故障的检测方法
CN105928279A (zh) * 2016-05-05 2016-09-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四通阀故障检测方法、四通阀故障检测装置及空调器
CN10895466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四通阀故障的检测方法、制冷制热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0439A (zh) * 2019-04-04 2019-07-0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7058A (ja) * 2008-10-28 2010-05-13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2013363A (ja)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4520656B (zh) * 2012-08-03 2016-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5927502B2 (ja) * 2012-10-10 2016-06-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1914607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885518B2 (en) * 2018-12-11 2024-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927376B2 (en) * 2019-07-25 2024-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7844A (ja) * 1996-04-18 1997-11-0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509257A (zh) * 2016-01-14 2016-04-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四通阀积液故障的检测方法
CN105928279A (zh) * 2016-05-05 2016-09-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四通阀故障检测方法、四通阀故障检测装置及空调器
CN10895466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四通阀故障的检测方法、制冷制热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0439A (zh) * 2019-04-04 2019-07-0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E2250123A1 (en) 2022-02-09
US20220364777A1 (en) 2022-11-17
WO2021053821A1 (ja) 2021-03-25
DE112019007732T5 (de) 2022-06-02
JPWO2021053821A1 (zh) 2021-03-25
JP7142789B2 (ja) 2022-09-27
CN114402172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0331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9945599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76176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per-heating degree in heat pump system
US9557085B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CN108027185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1211927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550618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13871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7028502B2 (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US20210190402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72585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2198318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114402172B (zh) 空调机
JP605787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器
JP201020367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152266A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JP533455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2194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075168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성에제거방법
KR101692243B1 (ko) 캐스캐이드 사이클을 이용한 히트 펌프
WO202014484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024084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640407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상운전방법
KR100652799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2015148414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