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盐酸特泊替尼的合成路线及新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整条路线的过程都为常规反应,无特殊反应及未使用特殊试剂;另外,所用化合物都为廉价且易得的试剂;每步反应产率都较高,且后处理简单,大多使用萃取洗涤和重结晶的方式,未使用柱层析的纯化方式,有利于应用至大生产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1所示化合物盐酸特泊替尼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1)使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4所示化合物;
(2)使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接触,以便获得式6所示化合物;
(3)使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以便获得式7所示化合物;
(4)使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与无机碱、催化剂接触,以便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
其中,在式7所示化合物中,所述X基团为选自Br、或Cl原子,当X基团为选自Br原子时,所述化合物具体为式7a所示化合物,当X基团为选自Cl原子时,所述化合物具体为式7b所示化合物,
发明人发现,利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市售易得的3-甲基苄脒盐酸盐(式2所示化合物)为起始物料,经环合反应,醚化反应,溴代反应及N-烷基化反应,可顺利的合成制备得到目标产物式1所示化合物。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接触”应做广义理解,其可以是任何能够使得至少两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将两种反应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根据需要,可以在搅拌下,将需要进行接触的反应物进行混合,由此,搅拌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机械搅拌,即在机械力的作用下进行搅拌。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式5所示化合物、式7所示化合物、式1所示化合物的方法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化学反应可以按照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进行。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式5所示化合物、式7所示化合物、式1所示化合物的原料的来源并不受特别限制,其可以是采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制备的,或者市售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的接触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由此,可以提升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A,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室温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无机酸的水溶液调节pH值为3.5~4.5,继续搅拌,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为9.5~10.5,搅拌析晶,过滤,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由此,可以提升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为选自甲醇、乙醇、THF、丙酮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A为选自甲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所述无机酸为选自盐酸、硫酸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1)中所述的无机酸为选自盐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0~1.5),优选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所述反应在室温搅拌的反应时间为15~20h,优选所述反应在室温搅拌的反应时间为16小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1)中,所述搅拌析晶的时间为15~24h,优选所述搅拌析晶的时间为20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4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1)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醇(12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2.78g,0.12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并室温搅拌16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继续搅拌15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搅拌析晶20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7.56g),收率85.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的接触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由此,可以提升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6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B,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甲基-4-哌啶甲醇)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无机碱,搅拌升温至60~80℃,并保温搅拌1~2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升温至90~120℃,搅拌反应3~7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由此,可以提升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6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B为选自DMSO、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AC(N,N-二甲基乙酰胺)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B为选自DMSO。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所述无机碱为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醇钠、氢化钠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无机碱为选自氢氧化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2)中,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无机碱的摩尔比为1:(1.1~1.7):(4~8),优选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所示化合物、无机碱的摩尔比为1:1.2:5。由此,反应物利用率较高,不会造成原料、实际的浪费,目标化合物收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2)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SO(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5.50g,0.12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钾(28.05g,0.5mol),搅拌升温至70℃,并保温1.5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100℃,反应6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6.68g),收率89.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的接触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由此,可以提升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和引发剂,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卤代试剂,加完后再保温搅拌反应,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进行后处理,得到的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有机溶剂C,搅拌析晶,过滤,得到的固体经真空干燥,即为式7所示化合物。由此,可以提升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所述卤代试剂为选自N-溴代丁二酰亚胺、N-氯代丁二酰亚胺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3)中所述卤代试剂为选自N-溴代丁二酰亚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在式7所示化合物中,当X基团为选自Br原子时,所述化合物具体为式7a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在式7所示化合物中,当X基团为选自Cl原子时,所述化合物具体为式7b所示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所述引发剂为选自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3)中所述引发剂为选自偶氮二异丁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所述用于搅拌析晶的有机溶剂C为选自异丙醇、乙醇、丙酮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C为选自异丙醇、丙酮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0.95~1.05):(0.05~0.10),优选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1:0.07。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投料式6所示化合物与乙酸乙酯的重量体积比为1:(10~30)(W/V)。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保温搅拌的温度为65~75℃,保温搅拌的反应时间为4小时~8小时,优选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保温搅拌的温度为70℃,保温搅拌的反应时间为6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式6所示化合物与卤代试剂、以及引发剂接触反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所述搅拌析晶的温度为0~10℃,搅拌析晶的时间为10小时~20小时,优选所述搅拌析晶的温度为5~8℃,搅拌析晶的时间为16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3)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0~5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5小时~10小时,优选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5℃,真空干燥的时间为8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制备式7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3)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6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偶氮二异丁腈(1.15g,0.007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7.8g,0.1mol),加完后在70℃下保温搅拌反应6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异丙醇(160ml),在5~8℃下搅拌析晶16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45℃真空干燥8h,即为式7a所示化合物(30.44g),收率8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3)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5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偶氮二异丁腈(1.31g,0.008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氯代丁二酰亚胺(13.62g,0.102mol),加完后在65℃下保温搅拌反应8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体积比为2:1的异丙醇/丙酮混合溶剂(150ml),在0~5℃下搅拌析晶10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40℃真空干燥10h,即为式7b所示化合物(26.65g),收率80.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无机碱和催化剂的接触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由此,可以提升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无机碱和催化剂接触反应的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效率和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D,搅拌下加入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无机碱和催化剂,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将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再加入有机溶剂C,搅拌析晶,过滤,得到的固体经真空干燥,即为式1所示化合物。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特泊替尼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有机溶剂D为选自乙腈、乙酸乙酯、二氧六环、甲苯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4)中所述有机溶剂D为选自乙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无机碱为选自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4)中所述无机碱为选自碳酸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催化剂为选自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的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4)中所述催化剂为选自四丁基溴化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用于搅拌析晶的有机溶剂E为选自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至少一种;优选在步骤(4)中所述有机溶剂E为选自乙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与无机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1.5):(2~5):(0.03~0.10),优选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与无机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2:2.5:0.06。由此,反应物利用率较高,不会造成原料、实际的浪费,目标化合物收率较高,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投料式7所示化合物与有机溶剂D的重量体积比为1:(10~30)(W/V)。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与无机碱、催化剂接触保温回流搅拌的反应时间为10小时~15小时,优选保温回流搅拌的反应时间为12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式7所示化合物、式8所示化合物与无机碱、催化剂接触反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搅拌析晶的温度为0~10℃,搅拌析晶的时间为3小时~10小时,优选所述搅拌析晶的温度为5~7℃,搅拌析晶的时间为6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4)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0~5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4小时~8小时,优选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5℃,真空干燥的时间为6小时。由此,可以提升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4)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腈(700ml),搅拌下加入式7a所示化合物(37.63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3.66g,0.12mol)、碳酸钾(34.55g,0.25mol)和四丁基溴化铵(1.93g,0.006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醇(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5~7℃下搅拌析晶6h,过滤,固体在45℃真空干燥6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4.42g),收率81.2%,HPLC纯度99.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步骤(4)中,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660ml),搅拌下加入式7b所示化合物(33.18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5.64g,0.13mol)、碳酸钾(55.28g,0.4mol)和四丁基溴化铵(1.61g,0.005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醇(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2~8℃下搅拌析晶8h,过滤,固体在45℃真空干燥5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3.98g),收率80.4%,HPLC纯度99.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式I所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可以如下所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曲拉西利制备方法,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合成路线为全新的合成路线及制备方法,未见文献报道。更具体的说,本发明采用市售易得的3-甲基苄脒盐酸盐(式2所示化合物)为起始物料,经环合反应,醚化反应,溴代反应及N-烷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总反应过程为四步:第一步,采用脒和丙二醛反应可以生成嘧啶环的反应,合成式4所示化合物;第二步,卤代物和醇羟基在强碱的作用下易发生醚化反应而生成式6所示化合物;第三步,NBS在AIBN为催化剂下,易与苄位上的氢发生自由基反应,而生成式7所示化合物;第四步,溴代物与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N-烷基化反应,而生成目标产物式1所示化合物。整条路线的过程都为常规反应,无特殊反应及未使用特殊试剂;另外,所用化合物都为廉价且易得的试剂;每步反应产率都较高,且后处理简单,大多使用萃取洗涤和重结晶的方式,未使用柱层析的纯化方式,有利于应用至大生产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醇(12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2.78g,0.12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并室温搅拌16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继续搅拌15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搅拌析晶20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7.56g),收率85.8%。
LC-MS(APCI):m/z=205.04(M+1)+,207.04(M+3)+。
实施例2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醇(15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5.98g,0.15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60ml),并室温搅拌20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4.5,继续搅拌20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5,搅拌析晶24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7.40g),收率85.0%。
实施例3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醇(12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0.65g,0.1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0ml),并室温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3.5,继续搅拌15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9.5,搅拌析晶15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6.86g),收率82.4%。
实施例4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醇(15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2.78g,0.12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并室温搅拌16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硫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4.0,继续搅拌15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搅拌析晶16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6.82g),收率82.2%。
实施例5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THF(12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3.85g,0.13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并室温搅拌18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硫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4.0,继续搅拌20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搅拌析晶18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7.13g),收率83.7%。
实施例6式4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丙酮(160ml),搅拌下分别加入式2所示化合物(3-甲基苄脒盐酸盐)(17.06g,0.1mol)和式3所示化合物(2-氯丙二醛)(11.71g,0.11mol),再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并室温搅拌20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4.0,继续搅拌25min,再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至10,搅拌析晶20h,过滤,滤饼40℃鼓风干燥,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17.36g),收率84.8%。
实施例7式6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SO(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5.50g,0.12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钾(28.05g,0.5mol),搅拌升温至70℃,并保温1.5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100℃,反应6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6.68g),收率89.7%。
LC-MS(APCI):m/z=298.18(M+1)+。
实施例8式6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F(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4.20g,0.11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钾(22.44g,0.4mol),搅拌升温至60℃,并保温2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90℃,反应7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5.58g),收率86.1%。
实施例9式6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SO(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21.95g,0.17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32g,0.8mol),搅拌升温至80℃,并保温1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120℃,反应3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5.34g),收率85.3%。
实施例10式6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AC(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9.37g,0.15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乙醇钠(47.64g,0.7mol),搅拌升温至70℃,并保温1.5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110℃,反应5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5.73g),收率86.6%。
实施例11式6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MSO(750ml),搅拌下加入式5所示化合物(16.78g,0.13mol)至全部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化钠(14.4g,0.6mol),搅拌升温至75℃,并保温1.5h,加入式4所示化合物(20.47g,0.1mol),升温至100℃,反应4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水(2000ml),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得到式6所示化合物(25.84g),收率87.0%。
实施例12式7a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6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偶氮二异丁腈(1.15g,0.007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7.8g,0.1mol),加完后在70℃下保温搅拌反应6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异丙醇(160ml),在5~8℃下搅拌析晶16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45℃真空干燥8h,即为式7a所示化合物(30.44g),收率81.1%。
LC-MS(APCI):m/z=376.09(M+1)+,378.09(M+3)+。
实施例13式7b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5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偶氮二异丁腈(1.31g,0.008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氯代丁二酰亚胺(13.62g,0.102mol),加完后在65℃下保温搅拌反应8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体积比为2:1的异丙醇/丙酮混合溶剂(150ml),在5~8℃下搅拌析晶16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40℃真空干燥10h,即为式7b所示化合物(26.65g),收率80.5%。
LC-MS(APCI):m/z=332.14(M+1)+,334.14(M+3)+。
实施例14式7a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9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偶氮二异丁腈(0.82g,0.005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6.9g,0.095mol),加完后在75℃下保温搅拌反应4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乙醇(135ml),在6~10℃下搅拌析晶20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50℃真空干燥5h,即为式7a所示化合物(27.62g),收率73.6%。
实施例15式7b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5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过氧化苯甲酰(2.42g,0.01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氯代丁二酰亚胺(14.02g,0.105mol),加完后在65℃下保温搅拌反应8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异丙醇(150ml),在3~5℃下搅拌析晶14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45℃真空干燥7h,即为式7b所示化合物(25.62g),收率77.4%。
实施例16式7a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300ml),搅拌下加入式6所示化合物(30g,0.1mol)和过氧化苯甲酰(1.94g,0.008mol),加热至40~50℃,控内温<65℃下,缓慢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7.8g,0.1mol),加完后在70℃下保温搅拌反应6h,反应毕,降温至35℃以下,加入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30min后,静置分层,有机相再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之后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一次,有机相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再加入体积比为2:1的乙醇/丙酮混合溶剂(160ml),在0~5℃下搅拌析晶10h,过滤,得到的固体在50℃真空干燥6h,即为式7a所示化合物(29.58g),收率78.8%。
实施例17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腈(700ml),搅拌下加入式7a所示化合物(37.63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3.66g,0.12mol)、碳酸钾(34.55g,0.25mol)和四丁基溴化铵(1.93g,0.006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醇(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5~7℃下搅拌析晶6h,过滤,固体在45℃真空干燥6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4.42g),收率81.2%,HPLC纯度99.7%。
LC-MS(APCI):m/z=548.2(M+1)+。
实施例18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380ml),搅拌下加入式7a所示化合物(37.63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1.69g,0.11mol)、碳酸钠(21.20g,0.2mol)和四丁基氯化铵(0.83g,0.003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酸乙酯(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5~7℃下搅拌析晶6h,过滤,固体在45℃真空干燥6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1.36g),收率75.6%,HPLC纯度99.5%。
LC-MS(APCI):m/z=548.2(M+1)+。
实施例19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乙腈(1000ml),搅拌下加入式7a所示化合物(37.63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9.58g,0.15mol)、碳酸钠(53g,0.5mol)和四丁基溴化铵(3.22g,0.01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3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醇(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0~5℃下搅拌析晶3h,过滤,固体在40℃真空干燥8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3.44g),收率79.4%,HPLC纯度99.4%。
实施例20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二氧六环(500ml),搅拌下加入式7b所示化合物(33.18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3.66g,0.12mol)、氢化钠(6g,0.25mol)和四丁基硫酸氢铵(2.72g,0.008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0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二氯甲烷(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7~10℃下搅拌析晶10h,过滤,固体在50℃真空干燥4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3.22g),收率79.0%,HPLC纯度99.2%。
实施例21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660ml),搅拌下加入式7b所示化合物(33.18g,0.1mol)、式8所示化合物(25.64g,0.13mol)、碳酸钾(55.28g,0.4mol)和四丁基溴化铵(1.61g,0.005mol),将反应体系搅拌升温至回流,并保温回流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加入乙醇(360ml),搅拌溶解,缓慢滴加1.5mol/l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后,降温至2~8℃下搅拌析晶8h,过滤,固体在45℃真空干燥5h,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43.98g),收率80.4%,HPLC纯度99.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