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1838B -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1838B
CN114381838B CN202110345328.7A CN202110345328A CN114381838B CN 114381838 B CN114381838 B CN 114381838B CN 202110345328 A CN202110345328 A CN 202110345328A CN 114381838 B CN114381838 B CN 114381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ing
belt
warping
winding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53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81838A (zh
Inventor
M·富尔
J·施特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81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1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81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1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3/00Warping machines
    • D02H3/02Sectional war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3/00Warping machines
    • D02H3/04Sample war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13/00Details of machin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D02H13/28Warp beams
    • D02H13/36Means for attaching warp to b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具体而言给出一种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带供应组件(7)将具有多个纱线的带供应给整经滚筒(1),将带固定在整经滚筒(1)处并且以预定匝数卷绕在整经滚筒(1)上,其中,在到达预定匝数之后将带切断并且形成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将带的纱线在至少一个端部处联合。想要提供如下可能性,即能够使整经至少部分地自动化。为此设置成,带的纱线在至少一个端部处通过利用压接套进行压接来联合。

Description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带供应组件将具有多个纱线的带供应给整经滚筒,将带固定在整经滚筒处并且以预定匝数卷绕在整经滚筒上,其中,在到达预定匝数之后将带切断并且形成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将带的纱线在至少一个端部处联合。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条整经机该分条整经机包括用于供应带的带供应组件和整经滚筒,其中,整经滚筒具有用于固定带的端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制造织物或经纱编织物的经纱具有大量纱线。纱线的数量通常大到使得并不是所有纱线能够同时从一个筒子架(Gatter,有时称为经轴架)拉出和卷绕。出于该原因,使用受限数量的纱线,这些纱线共同地从筒子架拉出和卷绕。这些纱线也被称为“带”。为了获得经纱的期望宽度,在卷绕了第一带之后重复卷绕过程,其中,第二带然后以带宽度相对于第一带错开。
为了卷绕所述带,将带固定在整经滚筒处,并且将整经滚筒置于旋转中,直至带以期望或预定匝数卷绕。在此之后将带切断,从而得到两个端部。第一端部属于带的已被卷绕的部分。第二端部属于带的在随后的卷绕中必须被卷绕的部分。为了将带的纱线彼此固定,在带的至少一个端部处、但通常在带的两个端部处产生打结部。然后将带的第一端部在一匝的情况下在已卷绕的带的径向外部的区域中引导穿过并且由此固定在卷绕部处。在第二端部处的打结部能够用于将带的第二部分的始端固定在整经滚筒处。
这种做法是经受考验的,但需要相对高的人员耗费。根据要产生的经纱的长度和整经滚筒的转速必须每数分钟重复切断、打结和固定的过程。在各重复之间的时间间隔小到操作人员在中间时间中实际上无法从事其他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给出一种可行方案,利用该可行方案能够使整经至少部分地自动化。
所述任务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方法中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带的纱线在至少一个端部处通过利用压接套进行压接(Crimpen)来联合。
在压接时,将压接套围绕带的纱线放置并且挤压。纱线则被夹紧在压接套中。所述压接本身由电气技术或电气安装的领域已知,例如以便将导体和连接元件相互连接。所述压接替代打结。所述压接能够通过压接装置执行,该压接装置能够自动地或半自动地工作、尤其是SPS-控制的。当带的端部通过压接联合时,则在端部处设有压接套,该压接套除了将带的纱线相对彼此固定以外也能够用于固定带的相应的端部。操纵装置、例如机器人则能够抓握具有压接套的端部并且使其运动到预定位置中。
优选地,在压接之后将带切断。在切断之前,带仍连贯地存在。即不存在带的松的端部,这使进一步的操纵变得容易。尤其是,带在压接之前能够被绷紧或根据长度来定向,从而简化压接套的安置。
优选地,将端部的纱线放入到敞开的压接套中并且将压接套围绕纱线挤压。敞开的压接套具有如下优点:纱线不必引导穿过压接套,而是在压接套中存在有侧向的开口,纱线能够通过该侧向的开口带入。
优选地,使用如下压接套,该压接套具有至少两个沿纱线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变形区域。变形区域则围绕带的纱线被挤压。当设置两个或更多变形区域时,则提高了安全性,压接套以期望的方式将带的纱线保持在一起。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端部处使用压接套,以便将第二端部固定在整经滚筒处。当带的第二端部设有压接套时,则在第二端部处通过压接套实现直径增大。则能够将带的第二端部在整经滚筒处钩入。压接套则防止带的第二端部再次被抽出。
优选地,在通过带在整经滚筒上形成的卷绕部的最后的匝中的一匝的情况下将辅助装置卷绕到带下方,并且将带的第一端部处的压接套放入到辅助装置中,其中,在放入压接套之后将辅助装置从卷绕部中移开。辅助装置即用于在卷绕部的最后的匝中的一匝的情况下牵拉穿过带的第一端部并且由此将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绕部处。压接套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形成带的第一端部的稍微增大的直径。当将所述具有压接套的第一端部放入到辅助装置中时,则通过辅助装置能够将一定的拉力施加到带的第一端部上并且由此将所述第一端部在卷绕部的径向外部的区域中牵拉穿过卷绕部。
优选地,为了压接而使用压接设备,通过操纵装置将带放入到压接设备中。操纵装置能够相对简单地构造,例如构造为单臂式机器人。操纵装置仅须能够将带放入到压接设备中并且如有可能对带进行定向。为此,不需要复杂的运动。
所述任务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分条整经机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设置有使带的纱线在其端部处联合的压接设备。
压接设备因此在至少一个端部处产生压接连接,在压接连接的情况下压接套围绕纱线被挤压。纱线则通过压接套保持在一起。同时产生限定的作用点,带的相应的端部能够在该作用点处被操纵。
优选地,设置有操纵装置,利用操纵装置能够将带移位到压接设备的压接区域中。当压接设备设置在带在卷绕时引导通过的区域之外时,操纵装置在最简单情况下仅须使带侧向地移动。这种布置结构是适宜的,因为压接设备则在卷绕时没有被进一步干扰。
在此,优选地,压接设备相邻于整经滚筒和纱线供应装置设置。特别优选的是,压接设备在整经滚筒与纱线供应装置之间、但侧向地与带的纱线在卷绕时运行通过的区域错开地设置。
优选地,压接设备具有两个压接区域,所述两个压接区域在其沿带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的情况下作用到带上。压接设备则能够产生两个压接连接,即在带的第一端部处的压接连接和在带的第二端部处的压接连接。这简化了带的操纵。
优选地,设置有分离装置,利用分离装置能够将带在两个压接区域之间切断。因此,在两个端部分别被如此制备使得纱线在此无法分开之后,能够将带切断。这进一步简化了操纵。
优选地,整经滚筒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压接套-捕捉装置布置在所述开口中。压接套-捕捉装置在最简单情况下具有缝口,带的端部被放入到该缝口中。该缝口的宽度稍微小于压接套的直径,从而压接套能够在压接套-捕捉装置后面钩住。缝口在其开口处完全能够具有比压接套钩住所在位置处更大的宽度。这使穿线变得容易。
也有利的是,压接套-捕捉装置具有磁体。压接套经常由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构成。磁体则能够用于将压接套和带的端部足够程度地吸入到压接套-捕捉装置中。
也有利的是,设置有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在该辅助装置被卷绕进入到在整经滚筒上形成的卷绕部中的状态下具有从卷绕部中伸出的第一端部和在与第一端部相对而置的侧上从卷绕部中伸出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具有压接套-钩入装置,辅助装置能够在第二端部处从卷绕部中抽出。利用辅助装置则能够将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绕部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分条整经机的一部分的强烈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示出带在压接之前在第一阶段中的走向的图示,
图3示出带在压接之前在第二阶段中的走向,
图4示出具有压接套的带端部,该带端部被抓取器抓住,
图5示出辅助装置卷绕进入到卷绕部中的示意图,
图6示出已卷绕进入到卷绕部中的辅助装置,以及
图7示出带的第二端部固定在整经滚筒处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俯视图强烈示意性地示出整经机的一部分,该整经机构造为分条整经机。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1。整经滚筒1具有锥形区段2。平行于整经滚筒1设置有整经滑座3,该整经滑座能够在平行于整经滚筒1的引导部上运动。在整经滑座3处设置有测量辊5。应卷绕在整经滚筒1上的带6(图2和3)通过带供应组件7供应。带供应组件7在此仅示意性地示出。该带供应组件能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分经单元(Geleseeinheit)和纱线筘(Fadenriet)。在带供应组件7与测量辊5之间的间距能够是可改变的。
当带6应卷绕在整经滚筒1上时,则将带6的始端固定在整经滚筒处。整经滚筒转动并且对带6进行卷绕。在此,在整经滑座3与整经滚筒1之间的相对运动平行于整经滚筒1的轴线8进行,从而要卷绕的带6被引导到锥形区段2上。
当带6已以期望的长度卷绕在整经滚筒1上时,将该带切断。带6的被卷绕的部分的端部被称为第一端部。带6的随后要卷绕的部分的端部被称为第二端部。迄今在每个端部处产生打结部,以便将带的纱线在端部处联合。但打结部的产生在带被切断之后才可实现。为了产生打结部,操作人员通常需要两只手。第一端部处的打结部则被插入到卷绕部中,以便防止第一端部在随后的卷绕过程期间从卷绕部脱开。第二端部处的打结部被用于将带的第二端部固定在整经滚筒处并且开始另一个卷绕过程。一直重复该过程,直至到达经纱的期望宽度。
为了能够使整经过程的至少一部分自动化,整经设备具有压接设备9,该压接设备侧向地设置在整经滑座3旁边。但该压接设备不一定必须设置在滑座3上,从而该压接设备也能够具有相对大的质量。该压接设备不一定必须运动。
压接设备9具有压接区10,该压接区具有第一压接区域11和第二压接区域12。这两个压接区域11,12沿带6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更确切地说相对彼此隔开间距地依次设置。压接设备9能够使带6在每个压接区域11,12中设有压接套并且将压接套围绕带6挤压。该过程被称为“压接”。
在压接区域11,12之间的间距中设置有分离装置13,利用该分离装置能够将带6在所述两个压接区域11,12之间切断。
在带供应组件7与测量辊5之间设置有用于带6的“运行区域”。能够看出,压接区10设置在运行区域之外,从而所述压接区不干扰带的运行。
仅为了压接,将带6从运行区域中移出。为此,适宜地可以是,在测量辊5处设置侧向的限界部(该限界部的形式例如是盘),以便防止带从测量辊运动掉出。
在整经滑座3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操纵装置14,该操纵装置构造为单臂式机器人。操纵装置14具有机器人臂15,利用该机器人臂能够操纵带6或带6的端部,如下文所阐释的。
操纵装置14也不设置在整经滑座3上。在压接设备9与操纵装置14之间的间距这样大,使得整经滑座3可相对于整经滚筒1在一定程度上运动,该程度足以使带6足够宽地卷绕到锥形区段2上。
当带6以预定的匝数卷绕到整经滚筒1上时,则整经滚筒1停止。机器人臂15现在将带6在所述两个压接区域11,12之间按压到压接区中,如这在图2中所示。在此,产生一个点16,带6的纱线在该点处被引导在一起。压接设备9能够在纱线被引导在一起之后将纱线固定保持在该点16处。
机器人臂15现在运动到第一压接区域11的另一侧上并且将纱线在第二点17处再次引导在一起。这引起:带6在两个点16,17之间不再面状地存在,而是形成纱线束。该纱线束通过机器人臂推入到未详细示出的压接套中,该压接套设置在第一压接区域11中或由压接设备9提供。在此,使用侧向敞开的压接套,带6的纱线能够被放入到该压接套中。压接设备9然后能够在第一压接区域11中挤压压接套,以便通过压接将带6的纱线联合。
以类似方式,在压接区10的背离测量辊5的侧上通过机器人臂15能够挤压带6,以便将带放入到第二压接套中,该第二压接套设置在第二压接区域12中。在此,压接设备9则也能够通过压接将带12的纱线联合。
压接设备9也能够同时操纵两个压接区域11,12,从而带6在两个相对彼此具有间距的位置处同时设有压接套。
在这两个压接过程结束之后,带能够通过在两个压接套之间的分离装置13切断。
由此产生带6的具有第一压接套的第一端部和带6的具有第二压接套的第二端部。压接设备9能够现在将带的第二端部固定保持在第二压接区域12中。机器人臂15能够如这在图4中所示抓取带的第一端部18,第一压接套19设置在该第一端部处。但由于第一压接套19的重量,带在第一端部18处在重力的作用下稍微下垂,从而必须考虑带的这种变形的另外的操纵。
如再上面已描述的,想要将第一端部18固定在已经在整经滚筒1上产生的卷绕部中。为此,使用辅助装置20,该辅助装置在图5和6中详细示出。
辅助装置20被卷绕进入到已经在整经滚筒1上形成的卷绕部21与所供应的带6之间,更确切地说优选被卷绕进入到带6的最后一匝与在压接之前的带之间。辅助装置20在其被卷绕进入到卷绕部21中时具有第一端部22和第二端部23,该第一端部从卷绕部21中伸出,该第二端部在与第一端部22相对而置的侧上从卷绕部21中伸出。第二端部23径向地突出于卷绕部。第一端部22具有在一侧敞开的缝口24,该缝口的宽度径向地向外扩宽。缝口的径向内部端部、即封闭端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压接套19的直径。因此带6的第一端部18能够利用机器人臂15引入到缝口24中,从而第一压接套19在辅助装置20的第一端部22处钩住。机器人臂15现在能够松开带的第一端部18并且抓握辅助装置20的第二端部23并且将辅助装置20从卷绕部中抽出。在此,带6的第一端部18被在辅助装置20的第一端部22处钩住的第一压接套19带动,从而带6的第一端部18被牵拉穿过卷绕部并且随后固定在卷绕部处。
机器人臂15然后仅须转动辅助装置20,从而缝口24的开口向着整经滚筒1指向,并且带6的具有第一压接套19的第一端部18能够从辅助装置20滑出。
图7示出带6的具有第二压接套26的第二端部25。带6的第二端部25被引入到整经滚筒1中,该整经滚筒为此目的具有一系列开口27。在每个开口27处设置有压接套-捕捉装置28,该压接套-捕捉装置也具有在一侧敞开的缝口29,该缝口向着其开口扩宽。在缝口29的封闭端部处设置有磁体30。第二压接套26能够被磁体30吸引。
机器人臂15能够,在带6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绕部21处之后抓取第二端部25并且将该第二端部引入到开口27中。机器人臂15则仅须使第二端部25如此运动,使得第二端部25引入到缝口29中。第二压接套26的直径大于缝口29在封闭端部处的宽度。所述引入由于磁体30吸引第二压接套26而变得容易。当整经滚筒1然后转动时,(关于图7的图示)压接套-捕捉装置28从上向下运动并且带动带6的第二端部25,其方式为,该压接套-捕捉装置作用到第二压接套26上。由此将带6再次卷绕到整经滚筒1上。
所述两个压接套19,26在此仅示意性地示出。但适宜的是,使用分别具有两个变形区域的压接套19,26,所述变形区域沿带6的纱线的纵向方向或运行方向依次设置。

Claims (14)

1.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带供应组件(7)将具有多个纱线的带(6)供应给整经滚筒(1),将所述带(6)固定在所述整经滚筒(1)处并且以预定匝数卷绕在所述整经滚筒(1)上,其中,在到达所述预定匝数之后将所述带(6)切断并且形成所述带(6)的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25),并且将所述带(6)的纱线在所述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25)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联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6)的纱线在所述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25)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处通过利用压接套进行压接来联合,其中,在通过所述带(6)在所述整经滚筒(1)上形成的卷绕部(21)的最后的匝中的一匝的情况下将辅助装置(20)卷绕到所述带(6)下方,并且将第一压接套(19)在所述带(6)的第一端部(18)处放入到所述辅助装置(20)中,其中,在放入所述第一压接套(19)之后将所述辅助装置(20)从所述卷绕部(21)中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接之后将所述带(6)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端部(18)和/或第二端部(25)的纱线放入到敞开的压接套中并且将所述压接套围绕所述纱线挤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压接套,所述压接套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纱线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变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部(25)处使用第二压接套(26),以便将所述第二端部(25)固定在所述整经滚筒(1)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压接而使用压接设备(9),通过操纵装置(14)将所述带(6)放入到所述压接设备中。
7.分条整经机,包括用于供应具有多个纱线的带(6)的带供应组件(7)和整经滚筒(1),其中,所述整经滚筒(1)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带(6)的端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所述带(6)的纱线在所述带的端部处联合的压接设备(9),其中,设置有辅助装置(20),其中,在通过所述带(6)在所述整经滚筒(1)上形成的卷绕部(21)的最后的匝中的一匝的情况下将所述辅助装置(20)卷绕到所述带(6)下方,并且将第一压接套(19)在所述带(6)的第一端部(18)处放入到所述辅助装置(20)中,其中,在放入所述第一压接套(19)之后将所述辅助装置(20)从所述卷绕部(21)中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纵装置(14),利用所述操纵装置能够将所述带(6)移位到所述压接设备(9)的压接区域(11,12)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设备(9)相邻于所述整经滚筒(1)和所述带供应组件(7)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设备(9)具有两个压接区域(11,12),所述两个压接区域在沿所述带(6)的纵向方向彼此间隔的情况下作用到所述带(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分离装置(13),利用所述分离装置能够将所述带(6)在所述两个压接区域(11,12)之间切断。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经滚筒(1)具有至少一个开口(27),压接套-捕捉装置(28)布置在所述开口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捕捉装置(28)具有磁体(30)。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条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20)在该辅助装置被卷绕进入到在所述整经滚筒(1)上形成的卷绕部(21)中的状态下具有从所述卷绕部(21)中伸出的第一端部(22)和在与所述辅助装置(20)的第一端部(22)相对而置的侧上从所述卷绕部(21)中伸出的第二端部(23),所述辅助装置的第一端部具有压接套-钩入装置,所述辅助装置(20)能够在所述辅助装置的第二端部处从所述卷绕部(21)中抽出。
CN202110345328.7A 2020-10-20 2021-03-31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Active CN114381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202693.6 2020-10-20
EP20202693.6A EP3988693B1 (de) 2020-10-20 2020-10-20 Verfahren zum schären einer kette und sektional-schärmaschin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1838A CN114381838A (zh) 2022-04-22
CN114381838B true CN114381838B (zh) 2023-10-20

Family

ID=7296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5328.7A Active CN114381838B (zh) 2020-10-20 2021-03-31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88693B1 (zh)
JP (1) JP7224416B2 (zh)
CN (1) CN114381838B (zh)
ES (1) ES2943152T3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098A (en) * 1993-12-22 1997-05-13 Benninger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winding of warp strips
US5630262A (en) * 1993-11-09 1997-05-20 Suzuki Warper Ltd. Yarn laying-on-guide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ample warper
CN1288493A (zh) * 1998-05-07 2001-03-21 苏克-穆勒-哈科巴股份有限公司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EP1741814A2 (en) * 2005-07-05 2007-01-1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Warping system and warping method
CN1908268A (zh) * 2005-08-01 2007-02-07 铃木整经机有限公司 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278A (ja) * 1994-06-29 1996-01-16 Otix:Kk 整経ドラム装置及び経糸の巻取り制御方法
EP1321548A1 (de) * 2001-12-15 2003-06-25 Benning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und Befestigen von Schärbändern auf der Trommel einer Konus-Schärmaschine
DE202014105956U1 (de) * 2014-12-10 2015-02-02 Schlatter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Anordnung von zwei Schussfäden in einer Web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0262A (en) * 1993-11-09 1997-05-20 Suzuki Warper Ltd. Yarn laying-on-guide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ample warper
US5628098A (en) * 1993-12-22 1997-05-13 Benninger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winding of warp strips
CN1288493A (zh) * 1998-05-07 2001-03-21 苏克-穆勒-哈科巴股份有限公司 用分条整经机进行整经的方法和装置
EP1741814A2 (en) * 2005-07-05 2007-01-1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Warping system and warping method
CN1908268A (zh) * 2005-08-01 2007-02-07 铃木整经机有限公司 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88693A1 (de) 2022-04-27
ES2943152T3 (es) 2023-06-09
CN114381838A (zh) 2022-04-22
JP7224416B2 (ja) 2023-02-17
EP3988693B1 (de) 2023-02-15
JP2022067643A (ja)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6611A (en) Three-dimensional thick fabric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CN111532896B (zh) 一种自动摇绞机
KR102189042B1 (ko) 와인드업 시스템 및 스트립을 와인드업하는 방법
US9206014B2 (en) Wire bundling device and wire bundling method
US4331091A (en) Three-dimensional thick fabric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CN114381838B (zh) 用于对经纱进行整经的方法和分条整经机
US10793391B2 (en) Optical fiber manufactur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the optical fiber in a machine of said type
US5022128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yarn division on a warping machine
EP0872852A2 (en) Universal cable take-off system
JP5339036B2 (ja) 自動畦取装置及び部分整経機
JP3960279B2 (ja) 結び目整列装置を有する整経機
KR101763101B1 (ko) 와이어 권선결속 자동화 시스템
EP0832998A1 (en) Apparatus for fast return of the yarn into the channels of warpers with thread-by-tread warping system
TW201715112A (zh) 圓形梭織機
EP0292697A2 (en) wire drawing machine
CN112193932B (zh) 蚕丝丝线绕制方法
EP3360832B1 (en) Knot-tying head
EP4074871B1 (en) Method and station for forming a yarn rope and yarn rope
CN112850368B (zh) 绳索打结设备
DE3039857C2 (de) Vorrichtung zum Bilden von festen Anfangswindungen auf Leerspulen von Textilmaschinen
JP2524735B2 (ja) 給糸体交換装置
DE10201900143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von Fadenspulen einer Flechtmaschine
US1144688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plastic profile
CN115595700A (zh) 用于在纱片中生成分经的整经装置和方法
CN112553772B (zh) 经编机中经轴更换后穿纱的方法和具有相应功能的经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