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2277A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62277A CN114362277A CN202111191244.9A CN202111191244A CN114362277A CN 114362277 A CN114362277 A CN 114362277A CN 202111191244 A CN202111191244 A CN 202111191244A CN 114362277 A CN114362277 A CN 1143622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circuit
- heat
- charger
- circuit board
- outer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Heat-dissipating body thermally connected to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via thermal paths through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1/0204—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means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onnectio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 H05K1/0206—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means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onnectio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by printed thermal via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1/0209—External configura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e.g. lay-out of conductors, 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H05K5/0052—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characterized by joining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27—Natural conv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H05K5/00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for holding the PCB within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54—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小型且散热性良好的廉价的充电器。充电器(100)具备:充电电路基板(200),在具有彼此平行且处于表里关系的第1面(211)及第2面(212)的基板(210)安装有输入输出接口部件(220、230)及充电用的电路部件;以及外壳(300),包括第1外壳体(310)和第2外壳体(360),该第1外壳体(310)固定充电电路基板(200),该第2外壳体(360)嵌合到第1外壳体(310)而形成内部空间(390),在内部空间(390)容纳充电电路基板(200),在基板(210)的第2面(212)安装有电路部件中的发热部件(240),在与第1面(211)正交的方向上观看,在第1面(211)中的、与安装在第2面(212)的发热部件(24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散热图案(21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过进行充电能够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的性能提高,以便携式电子设备为首的各种设备(以下,称为“被充电设备”)由内置的电池驱动。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会使用充电器,但是随着被充电设备的小型化,充电器也要求小型化。
充电器将商用电力的交流转换为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压的直流并加以输出。充电器内置有将商用电力的交流转换为直流的整流电路或降压至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压的变压器等,这些电路部件安装在电路基板。其中,整流电路的二极管、开关元件的FET或晶体管、转换电压的变压器等是在动作状态下发热的发热部件。若动作状态下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散热不充分,则在充电器运行时发热部件或其他电路部件可能会受到温度上升的影响而损坏。因此,需要有效率地散发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以抑制充电器的内部空间的温度上升。
最近,也销售着缩短充电时间的可快速充电的快速充电器。快速充电器因为向被充电设备供给大电流而发热量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充电器中设置有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的散热构造。
在充电器中,当电路基板的面积较大或较宽地确保有电路基板周围的内部空间时,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自然散发,充电器的内部空间的温度上升是缓慢的。因此,在该情况下,充电器中不特别需要积极地散发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充电器为小型的情况下,电路基板的面积较小,也无法充分地确保电路基板周围的内部空间的容积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在该情况下,将需要积极地散发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构成。作为安装在电路基板的用于散发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构成,例如有如下构成。在日本特开2001-244675号中记载的技术中,在电路基板的侧方竖立设置有由铝等形成的散热片单元,电路基板上的发热部件与散热片单元通过导热板连接。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284748号中记载的技术中,在电路基板中与安装有发热部件的表面相反侧的背面配置了具有多个叶片的散热单元。这样,通过在电路基板配置散热构件,从内置于充电器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会容易从散热构件散发。
日本特开2004-153034号中记载的车载电子设备中,外壳的一部分(文献中的底座)由具有高导热性的压铸铝制成。因此,能够从底座散发从设置在基板(文献中的电子基板)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
发明内容
如日本特开2001-244675号及日本特开2001-284748号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在电路基板的侧方或背面配置散热构件的构成的情况下,由于需要散热构件,不仅成本高,而且充电器中构件的组装性下降。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153034号中记载的车载电子设备中,外壳的一部分由压铸铝制造,因此即便发热部件发热,也能从压铸铝的外壳向外部释放热量,因此散热性良好。另外,当设备的外壳较大时,内部空间的容积也会变大,因此抑制发热造成的内部空间的温度上升,对于发热具有余量。
然而,当由压铸铝制造外壳时,与由树脂制造外壳的情况相比制造成本变高。另外,当设备小型化时,内部空间的容积也变小,因此对于发热会没有余量,有可能导致因发热而内部空间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因此,期望有小型且散热性良好的廉价的充电器。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充电电路基板,在具有彼此平行且处于表里关系的第1面及第2面的基板安装有输入输出接口部件及充电用的电路部件;以及外壳,包括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所述第1外壳体固定该充电电路基板,所述第2外壳体嵌合到所述第1外壳体而形成内部空间,且在该内部空间容纳所述充电电路基板,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发热部件,在与所述第1面正交的方向上观看,在所述第1面中的、与安装在所述第2面的所述发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散热图案。
在本构成的充电器中,在与第1面正交的方向上观看,在充电电路基板的第1面中的、与安装在第2面的发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散热用的图案。由此,由安装在充电电路基板的第2面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第1面的散热图案散发。能够在基板形成布线图案时同时形成散热图案,因此能够无需额外的部件成本或增加工时地进行散热对策。
这样,能够提供小型且散热性良好的廉价的充电器。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在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没有安装所述电路部件的部位,配置有与所述第1面及所述外壳抵接的散热体。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从发热部件传导至第1面的热量沿散热体传导而到达外壳,并从外壳散发到外部,因此与没有配置散热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散热。特别是当散热体被配置成抵接到散热图案时,从发热部件传导至散热图案的热量沿散热体传导而到达外壳,并从外壳释放到外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散热。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其他充电器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充电电路基板,在具有彼此平行且处于表里关系的第1面及第2面的基板安装有输入输出接口部件及充电用的电路部件;外壳,包括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所述第1外壳体固定该充电电路基板,所述第2外壳体嵌合到所述第1外壳体而形成内部空间,且在该内部空间容纳所述充电电路基板;以及第1散热体,由高导热性的材质构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发热部件,在所述第1外壳体及所述第2外壳体的任一个上形成有散热孔,所述第1散热体嵌入所述散热孔中。
在本充电器中,第1外壳体及第2外壳体的任一个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散热孔,散热孔中嵌入由高导热性的材质构成的第1散热体。由此,由安装在充电电路基板的第2面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在内部空间传导而到达第1散热体,在第1散热体内传导而释放到外部。
这样,能够提供小型且散热性良好的廉价的充电器。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第1散热体为金属制品。
金属制品的第1散热体的导热系数较高,且能够有效率地向外部释放由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散热体对置,在所述第1面形成有散热图案。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从第1面的散热图案散发由安装在第2面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由于散热图案和第1散热体对置,从散热图案释放的热量能够从第1散热体释放到外部。能够在基板形成布线图案时同时形成散热图案,因此能够无需额外的部件成本或增加工时地进行散热对策。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散热体对置,并且在所述第1面的没有安装所述电路部件的部位,配置有与所述第1面及所述第1散热体抵接的第2散热体。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从发热部件传导至第1面的热量沿第2散热体传导而到达第1散热体,并在第1散热体内传导而散发到外部,因此与没有配置第2散热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散热。特别是,当第2散热体被配置成抵接到散热图案及第1散热体两者时,从发热部件传导至散热图案的热量沿第2散热体传导而到达第1散热体,在第1散热体内传导并向外部散热,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散热。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在所述第2面中的安装有所述发热部件的部位,从所述第2面直到所述第1面而具有热传导用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散热图案电连接。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经由通孔将由安装在第2面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有效率地传导至第1面,而传导到第1面的热量同样从第1面的散热图案进行散发,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能够在基板形成布线图案时同时形成通孔,因此能够无需额外的部件成本或增加工时地进行散热对策。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安装多个所述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第2面的中央附近。
若将发热部件安装在第2面的中央附近,则与安装在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没有遗漏地分散到整个内部空间而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因内部空间的场所而有所偏差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发热部件周边的温度上升。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与所述第1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外壳的距离,短于与所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外壳的距离。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从充电电路基板的包含散热图案的第1面释放到内部空间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到达外壳。到达的热量沿外壳传导,在短时间内向外部散发,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外部散发由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在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噪声部件,屏蔽体插入所述第2面与跟所述第2面对置的所述外壳之间。
屏蔽体插入基板的第2面与外壳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基板的安装在第2面的噪声部件受到来自充电器外部的噪声影响。另外,能够抑制噪声部件向充电器的外部辐射噪声。另外,在噪声部件仅安装在基板的第2面的情况下,将屏蔽体仅配置在基板的第2面侧而不是两面即可,因此能够低成本进行噪声对策。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充电电路基板以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1外壳体对置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1外壳体,在所述第1面仅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薄型部件。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在充电电路基板固定于第1外壳体的状态下,在露出于外部的第1面仅安装有薄型部件,安装在第2面的电路部件被第1外壳体保护。因而,即便假设在该状态下从外部对充电电路基板施加了冲击等,薄型部件的抗冲击性也高于其他部件,因此充电电路基板不易损坏。
在本构成所涉及的充电器中,优选所述第1外壳体和所述第2外壳体是通过扣合爪部与孔部的卡扣配合来嵌合,在所述第1外壳体与所述第2外壳体的任一个上形成有所述爪部和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设计部。
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使构成外壳的两个外壳体中的、没有形成爪部和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设计部的一个外壳体为简单的形状。由此,一个外壳体上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能够提高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其结果,在一个外壳体上也可以选择例如散热性高且难以加工的各种材料(散热性树脂或金属等),因此充电器中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V-V线向视截面图。
图6是充电电路基板的仰视图。
图7是充电电路基板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向视截面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纵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1的XV-XV线向视截面图。
图16是充电电路基板的仰视图。
图17是充电电路基板的平面图。
图1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具备:包括第1外壳体310和第2外壳体360的外壳300;容纳于外壳300的内部空间390的充电电路基板200;以及容纳于内部空间390内的第1外壳体310与充电电路基板200之间的屏蔽体500。以下,在图1所示的充电器100中,将相对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充电器100的重心附近)配置有输出连接器230(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一侧称为前侧;将配置有输入连接器220(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一侧称为后侧;将配置有第2外壳体360的一侧称为上侧;将与配置有第1外壳体3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称为下侧。另外,在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向前侧的方向观看时,将左方称为左侧、右方称为右侧。而且,将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朝向前侧的方向称为前方(附图中标记为“F”)、朝向后侧的方向称为后方(附图中标记为“B”)、朝向上侧的方向称为上方(附图中标记为“U”)、朝向下侧的方向称为下方(附图中标记为“D”)、朝向左侧的方向称为左方(附图中标记为“L”)、朝向右侧的方向称为右方(附图中标记为“R”)。另外,将沿着前方和后方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沿着上方和下方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沿着左方和右方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进而,如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这样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朝向充电器100外侧的方向称为外方或外侧,相反地从充电器100的外侧朝向充电器100的中心部的方向称为内方或内侧。
第1外壳体310由树脂等绝缘体形成,具有从上下方向观看时为矩形状的下壁312竖立设置了前壁314、后壁316、左右的侧壁318、318的有底方筒形状。前壁314和左右的侧壁318、318在从下壁312向上方竖立设置的中途壁面向内侧后退,使壁的厚度变薄。减薄壁的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在向第1外壳体310嵌合第2外壳体360时,如图1、图2所示,使得第1外壳体310的前壁314、侧壁318、318与第2外壳体360的前壁364、侧壁368、368齐平。
如图4、图5所示,在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的内侧的表面的中央形成有朝向内方突出的圆形凸部313。圆形凸部313嵌入到后述的屏蔽体500的圆形凹部511。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在第1外壳体310的前壁314的变薄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输出连接器230的设计部320。设计部320比前壁314更向前方(外方)突出,具有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状,在中央形成有长圆形状的贯通孔322。贯通孔322是为了露出输出连接器230的嵌合部而设置的。
如图3、图5所示,在设计部320的后方,形成有容纳安装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输出连接器230的方筒形状的连接器容纳部324。在连接器容纳部324的内部空间的下方形成有截面为H字形的支撑肋(未图示)。支撑肋以这样的高度形成:当将充电电路基板200固定于第1外壳体310时,支撑肋的上表面抵接到输出连接器230而固定。
如图3、图4所示,在第1外壳体310的左右的侧壁318、318的中央部形成有悬臂部328,该悬臂部328在形成于第2外壳体360的卡扣孔374(孔部的一个例子)及锥形部369之间构成卡扣配合302。悬臂部328通过在侧壁318、318的一部分形成狭缝332来形成,在前端侧(自由端侧)形成有朝向外方的爪部330。爪部330卡扣于卡扣孔374中,从而第2外壳体360嵌合于第1外壳体310。
在比第1外壳体310的左右的侧壁318、318的悬臂部328更靠前方,形成有从侧壁318、318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334、334。各个凸缘部334的下侧的表面与下壁312的外侧的表面齐平,凸缘部334、33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稍短于侧壁318、31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凸缘部334、334的靠上侧的部分,形成有以沿前后方向贯通凸缘部334、334的方式形成的圆形状的贯通孔336、336。
如图3所示,在第1外壳体310的后壁316形成有切口部338,该切口部338嵌入有安装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外形的截面为矩形状的输入连接器220。切口部338从后壁316的上端切开到与下壁312的内侧的表面齐平的附近。
在由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前壁314、后壁316、左右的侧壁318、318划分的空间,形成有承载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多个肋。肋包括直接承载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肋340、第2肋342和经由屏蔽体500承载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3肋344、第4肋346。因此,第3肋344和第4肋346的距离下壁312的高度,会比第1肋340、第2肋342的距离下壁312的高度低屏蔽体500的板厚的量。
第1肋340从前壁314中的左侧的壁向内方突出,并且以四棱柱状形成。第2肋342以与右方的侧壁318和后壁316抵接的方式向内方突出,并且以四棱柱状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观看,第1肋340和第2肋342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对角线的附近。在上下方向上观看,第3肋344和第4肋346形成在与形成有第1肋340和第2肋342的附近的第1外壳体310的对角线不同的对角线的附近。第3肋344形成在从前壁314中的右侧的壁向内方突出的部分的前端。第3肋344为圆柱状,在中心形成有固定充电电路基板200的螺钉280所嵌合的下孔348。第4肋346形成在从后壁316中的左侧的壁向内方突出的部分的前端。第4肋346也为圆柱状,在中心形成有固定充电电路基板200的螺钉280所嵌合的下孔348。
从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还形成十字肋350和L字肋352。L字肋352从第2肋342延伸。十字肋350和L字肋352的距离下壁312的高度大约是第3肋344、第4肋346的距离下壁312的高度的一半。因此,十字肋350和L字肋352不支撑充电电路基板200。构成十字肋350的两个邻接的壁和L字肋352对输入连接器220的背面(位于内方的表面)的角部进行引导,因此,十字肋350和L字肋352为外力施加到输入连接器220时抑制输入连接器220变形的高度即可。另外,十字肋350形成为嵌入到形成在屏蔽体500的十字孔518,抑制屏蔽体500在第1外壳体310内移动。
如图3、图4所示,第2外壳体360由树脂等绝缘体形成,具有从上下方向观看时为矩形状的上壁362竖立设置了前壁364、后壁366、左右的侧壁368、368的有底方筒形状。第2外壳体360具有这样的外形:在与第1外壳体310嵌合的状态下,第2外壳体360的前壁364、后壁366、侧壁368、368的各外侧的表面与第1外壳体310的前壁314、后壁316、侧壁318、318的各外侧的表面齐平。第2外壳体360与第1外壳体310嵌合而形成外壳300。外壳300具有内部空间390,该内部空间390由前壁314、364、后壁316、366、侧壁318、318、368、368、下壁312、上壁362包围而形成(参照图5)。在内部空间390容纳充电电路基板200。
在第2外壳体360的前壁364,在中央部形成有嵌入第1外壳体310的设计部320的外周的切口部370。在切口部370的内侧形成有从上壁362向下方竖立设置并且还与前壁364一体化的H字肋365。H字肋365在嵌合了第1外壳体310和第2外壳体360的状态下抵接到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而且,H字肋365与第1外壳体310的连接器容纳部324的支撑肋一起夹持并保持输出连接器230和充电电路基板200。
在第2外壳体360的左右的侧壁368、368,比中央部更靠前方形成有被第1外壳体310的凸缘部334、334嵌入的狭缝372、372。在各个侧壁368的中央部的内侧的表面形成有锥形部369,在与第1外壳体310嵌合时该锥形部369引导悬臂部328的爪部330。而且,在侧壁368的比锥形部369更靠上方形成有爪部330所嵌入的卡扣孔374。锥形部369和卡扣孔374与悬臂部328一起构成卡扣配合302。
第2外壳体360的后壁366以承载于第1外壳体310的后壁316上的方式形成,整个壁被切开至上壁362的附近。仅后壁366中的、与输入连接器220的上部对置的部位以沿着输入连接器220的外形的形状突出。如图3至图5所示,输入连接器220的端子221以从基板210的第2面212贯通到第1面211的方式配置。端子221的端部221A沿与基板210的第1面211垂直的方向突出,与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的内侧的表面对置。在上壁362的内侧的表面上与端子221的端部221A对置的部位,形成有与端子221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的用于避免与端部221A的接触的凹部363。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100中,在第1外壳体310形成有爪部330和设计部320。通过本构成,能够使构成外壳300的两个外壳体310、360中的、没有形成爪部330和设计部320的第2外壳体360成为简单的形状。由此,在第2外壳体360中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能够提高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其结果,在第2外壳体360上也可以选择例如散热性高且难以加工的各种材料(散热性树脂或金属等),因此充电器100中能够谋求提高散热性。
如图3至图7所示,充电电路基板200通过在基板210内置输入连接器220、输出连接器230、直流电源、控制IC等的充电用的电路部件而构成。基板210具有大致矩形状,仅安装输出连接器230的部位向前方突出。在充电电路基板200安装有多个发热部件240,例如FET或晶体管等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或二极管(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控制充电器100的主IC(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容易发热的元件。发热部件240不耐热,优选进行散热对策。另外,在充电电路基板200中安装有噪声部件250,例如IC或电感器(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产生噪声的元件、或因受到进入基板210上的图案的噪声的影响而有可能进行误动作的IC(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这样的易受外部噪声影响的元件。进而,安装有如芯片电阻(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或芯片电容器(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芯片IC(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这样的薄型部件260和其他的厚型部件(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270。一部分的噪声部件250(例如IC或者电感器)也是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优选进行噪声对策。薄型部件260是指安装高度为1.15mm以下的部件。
这些元件中,仅薄型部件260安装在基板210的第1面211。在第2面212安装有输入连接器220、输出连接器230、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及厚型部件270,至少噪声部件250仅安装在第2面212。多个发热部件240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第2面212的中央附近。若将发热部件240安装在第2面212的中央附近,则与安装在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没有遗漏地分散到整个内部空间390而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因内部空间390的场所而有所偏差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发热部件240周边的温度上升。
充电电路基板200以使第2面212朝下方的状态(第2面212与下壁312对置的状态)固定于第1外壳体310。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对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右前角和左后角)附近形成有贯通孔218、218,以使贯通孔218、218与分别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第3肋344和第4肋346的下孔348重叠的方式承载于第1外壳体310内,通过贯穿贯通孔218、218并与下孔348、348螺纹连接的螺钉280来紧固(参照图3)。
在充电电路基板200中,在上下方向上观看,与第2面212的安装有发热部件240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1面211的区域,没有安装薄型部件260、输入连接器220的端子等的任何部件,而形成有镀敷的铜箔即散热图案214。即,在第1面211中的、与第1面211正交的方向上安装于第2面212的至少一个发热部件24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散热图案214。通过较大地形成散热图案214,能够有效率地从散热图案214向内部空间390散发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从而能够抑制发热部件240的温度上升。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210的第2面212中的、安装有至少一个发热部件240的部位具有热传导用的多个通孔216,这些通孔216从第2面212直到第1面211。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形成了抵接到安装于第2面212的发热部件240的底面(安装面)的多个通孔216,多个通孔216的至少一个与第1面211的散热图案214电连接。在通孔216的内周面也形成镀层,因此能够经由通孔216有效率地将在安装于第2面212的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第1面211并从第1面211散发到内部空间390。特别是,在与散热图案214电连接的通孔216中,能够经由通孔216将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从发热部件240的底面传导至散热图案214并进行散发,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散热。无论是散热图案214还是通孔216都能在基板210形成布线图案时同时形成,因此能够无需额外的部件成本或增加工时地进行散热对策。此时,通过将散热图案214电连接到充电电路基板200的成为接地电位的图案,也成为针对噪声部件250的噪声对策。
在充电器100中,如图5所示,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到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为止的距离(在与第1面211垂直的方向上的第1面211与外壳300的距离),短于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2面212到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为止的距离(在与第2面212垂直的方向上的第2面212与外壳300的距离)。由此,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包含散热图案214的第1面211释放到内部空间390的热量,会在短时间内到达上壁362。到达的热量从上壁362散发到外部,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外部散发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特别是,由于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仅安装有薄型部件260,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从第1面211到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为止的距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外部散发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
如图3、图4所示,屏蔽体500弯曲铁等的屏蔽电磁波的金属板材料等而形成,包括:沿着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的内侧的下部510;分别沿着左右的侧壁318、318的内侧的表面的左右的侧部520、520;支撑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基板支撑部530;以及连接下部510和侧部520、520的弯曲部540、540。屏蔽体500插入基板210的第2面212与第1外壳体310之间,并容纳于第1外壳体310内。屏蔽体500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成为接地电位的图案电连接,为了安装在第2面212的噪声部件250的噪声对策而被插入。
在屏蔽体500的下部510,形成有避开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前壁314附近的连接器容纳部324、第1肋340及第3肋344的前部切口512,形成有避开形成在后壁316与右的侧壁318附近的第2肋342及L字肋352的右后部切口514,并形成有避开从后壁316的左侧的壁突出形成的第4肋346的左后部切口516。另外,在下部510形成有被嵌入从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突出的十字肋350的十字孔518。另外,在下部510的中央形成有从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圆形凹部511,该圆形凹部511被嵌入从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的内侧的表面突出的圆形凸部313。通过这些构成,实现下部510对于第1外壳体310的定位。
左侧的侧部520形成有左切口522,该左切口522的前后方向长度稍长于相加卡扣配合302的悬臂部328和形成在其两侧的狭缝332、332后的前后方向长度。左切口522切开至比悬臂部328的爪部330的下端稍向下方。左侧的侧部520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向内侧弯曲90度而形成基板支撑部530、530。其中,在位于后方(左后方)的基板支撑部530形成有长圆状的贯通孔532。在位于前方(左前方)的基板支撑部530没有形成贯通孔。
如图3所示,左后方的基板支撑部530被夹持在充电电路基板200与第4肋346之间,螺钉280贯穿贯通孔218和贯通孔532并与第4肋346的下孔348螺纹连接,从而与充电电路基板200一起紧固在第1外壳体310。在左前方的基板支撑部530承载有充电电路基板200,但没有进行任何固定。
右侧的侧部520形成有右切口524,该右切口524从形成在卡扣配合302的悬臂部328的前方的狭缝332的稍前方向后方且比爪部330的下端稍向下方切开,进而以从形成在悬臂部328的后方的狭缝332的稍后方与右后部切口514相连的方式向下方切开。右侧的侧部520的前方向(右前方)的端部向内侧弯曲90度而形成基板支撑部530。在该右前方的基板支撑部530形成有长圆状的贯通孔532。该基板支撑部530被夹持在充电电路基板200与第3肋344之间,螺钉280贯穿贯通孔218和贯通孔532并与第3肋344的下孔348螺纹连接,从而与充电电路基板200一起紧固在第1外壳体310。
这样,屏蔽体500插入基板210的第2面212与第1外壳体310之间并容纳于第1外壳体310内,从而能够抑制安装在基板210的第2面212的噪声部件250受到来自充电器100外部的噪声影响。另外,能够抑制噪声部件250向充电器100的外部辐射噪声。在本实施方式中,噪声部件250仅安装在基板210的第2面212,因此将屏蔽体500仅配置在基板210的第2面212侧而不是两面即可,从而能够低成本进行噪声对策。另外,屏蔽体500是通过弯曲金属板来形成的,因此能够更加低成本进行噪声对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焊接将薄型部件260安装在形成有布线图案或散热图案214、通孔216等的基板210的第1面211,并且通过焊接将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及厚型部件270安装在第2面212,从而制造充电电路基板200。对于输入连接器220,使螺钉222从第1面211侧穿过以加强对基板210的固定。
接着,向第1外壳体310插入屏蔽体500,其上以使第2面212朝下而承载充电电路基板200。然后,使螺钉280、280穿过充电电路基板200的贯通孔218、218、屏蔽体500的贯通孔532、532,并与分别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第3肋344和第4肋346的下孔348、348螺纹连接,从而将充电电路基板200和屏蔽体500紧固于第1外壳体310(参照图3)。在该状态下,露出于外部的第1面211上仅安装有薄型部件260,安装于第2面212的输入连接器220、输出连接器230、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及厚型部件270受第1外壳体310保护。因而,即便假设在该状态下从外部对充电电路基板200施加了冲击等,由于薄型部件260的抗冲击性也高于其他部件,所以充电电路基板200不易损坏。
接着,将第2外壳体360嵌合到容纳充电电路基板200等的第1外壳体310。此时,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左右的侧壁318、318的悬臂部328、328的爪部330、330嵌入到形成在第2外壳体360的左右的侧壁368、368的卡扣孔374、374中,从而对第1外壳体310固定第2外壳体360。通过第2外壳体360对第1外壳体310的嵌合,形成内部空间390。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与同样的构成相关的说明。
如图9、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与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之间配置有散热体1400。散热体1400例如由具有硅酮这样的柔软性且导热性比空气高的材质构成。散热体1400优选配置成分别抵接到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的没有安装薄型部件260的部位及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特别是,若散热体1400以抵接到散热图案214及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两者的方式配置,则经由通孔216从发热部件240传导到散热图案214的热量沿散热体1400传导并到达第2外壳体360,从第2外壳体360向外部散发,因此与没有配置散热体1400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散热。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与同样的构成相关的说明。
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具备:包括第1外壳体310和第2外壳体360的外壳300;容纳于外壳300的内部空间390的充电电路基板200;在内部空间390内的第1外壳体310与充电电路基板200之间容纳的屏蔽体500;以及安装在第2外壳体360的由金属等的导热性高的材质构成的第1散热体400。以下,在图11所示的充电器100中,将相对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充电器100的重心附近)配置有输出连接器230(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一侧称为前侧;将配置有输入连接器220(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一侧称为后侧;将与配置有第1散热体400的一侧称为上侧;将与配置有第1散热体40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称为下侧。另外,在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向前侧的方向观看时,将左方称为左侧、右方称为右侧。而且,将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朝向前侧的方向称为前方(附图中标记为“F”)、朝向后侧的方向称为后方(附图中标记为“B”)、朝向上侧的方向称为上方(附图中标记为“U”)、朝向下侧的方向称为下方(附图中标记为“D”)、朝向左侧的方向称为左方(附图中标记为“L”)、朝向右侧的方向称为右方(附图中标记为“R”)。另外,将沿着前方和后方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沿着上方和下方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沿着左方和右方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进而,如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这样从充电器100的中心部朝向充电器100的外侧的方向称为外方或外侧,相反地,从充电器100的外侧朝向充电器100的中心部的方向称为内方或内侧。
在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形成有作为嵌入后述的第1散热体400的贯通孔的散热孔376。在从上下方向观看时,散热孔376具有仅矩形的一个角(实施方式中右前方的角)形成C倒角的五边形状。在上壁362的内侧的表面中,散热孔376的周围具有稍向内方突出的环状突出部378。另外,散热孔376在其内周面具有阶梯差,该阶梯差成为防止第1散热体400脱落到第2外壳体360的外部的止挡件380(参照图15)。止挡件380形成在比上壁362的内侧的表面更靠外方(上方)。
第1散热体400形成为与散热孔376的形状相同的五边形状的板状,嵌入到形成在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的散热孔376。第1散热体400使用铝、银、铜、铁等的导热性高的材质,从而能够有效率地向外部释放在充电电路基板200产生的热量。第1散热体400的板厚稍薄于上壁362的板厚。第1散热体400从上壁362的内侧的表面插入散热孔376,直到抵接到止挡件380。第1散热体400通过粘接等的方法固接在散热孔376。第1散热体400的下表面(与跟止挡件380抵接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在固接到散热孔376的状态下与环状突出部378的前端的表面齐平。若由金属板形成第1散热体400,则能够通过金属冲压机的冲裁加工来制造,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第1散热体400。另外,内部空间390中到达第1散热体400的热量会迅速在导热性高的第1散热体400中传导并向外部散发。
如图13至图17所示,充电电路基板200在基板210内置输入连接器220、输出连接器230、直流电源、控制IC等的充电用的电路部件而构成。基板210具有大致矩形状,仅安装有输出连接器230的部位向前方突出。在充电电路基板200安装有多个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其他的厚型部件(电路部件的一个例子)270。
在充电器100中,如图15所示,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到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为止的距离(在与第1面211垂直的方向上的第1面211与外壳300的距离),短于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2面212到第1外壳体310的下壁312为止的距离(在与第2面212垂直的方向上的第2面212与外壳300的距离)。由此,从充电电路基板200的包含散热图案214的第1面211释放到内部空间390的热量,会在短时间内到达嵌入上壁362的散热孔376的第1散热体400。到达的热量在导热性高的第1散热体400内传导,短时间内向外部散发,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向外部散发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特别是,由于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仅安装有薄型部件260,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从第1面211到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第1散热体400)为止的距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外部散发在发热部件240产生的热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焊接将薄型部件260安装在形成有布线图案或散热图案214、通孔216等的基板210的第1面211,并且通过焊接将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及厚型部件270安装在第2面212,从而制造充电电路基板200。对于输入连接器220,使螺钉222从第1面211侧穿过以加强对基板210的固定。
接着,向第1外壳体310插入屏蔽体500,其上以使第2面212朝下而承载充电电路基板200。然后,使螺钉280、280穿过充电电路基板200的贯通孔218、218、屏蔽体500的贯通孔532、532,并与分别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第3肋344和第4肋346的下孔348、348螺纹连接,从而将充电电路基板200和屏蔽体500紧固于第1外壳体310(参照图13)。在该状态下,露出于外部的第1面211上仅安装有薄型部件260,安装于第2面212的输入连接器220、输出连接器230、发热部件240、噪声部件250、薄型部件260及厚型部件270受第1外壳体310保护。因而,即便假设在该状态下从外部对充电电路基板200施加了冲击等,由于薄型部件260的抗冲击性也高于其他部件,所以充电电路基板200不易损坏。
接着,通过粘接等的方法,将第1散热体400固定于第2外壳体360的散热孔376。然后,将第2外壳体360嵌合到容纳充电电路基板200等的第1外壳体310。此时,形成在第1外壳体310的左右的侧壁318、318的悬臂部328、328的爪部330、330嵌入到形成在第2外壳体360的左右的侧壁368、368的卡扣孔374、374中,从而对第1外壳体310固定第2外壳体360。通过第2外壳体360对第1外壳体310的嵌合,形成内部空间390。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0。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与同样的构成相关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在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与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之间配置有第2散热体410。第2散热体410例如由具有硅酮这样的柔软性且导热性比空气高的材质构成。第2散热体410优选配置成分别抵接到充电电路基板200的第1面211的没有安装薄型部件260的部位及第2外壳体360的上壁362。特别是,若第2散热体410以抵接到散热图案214及第1散热体400两者的方式配置,则经由通孔216从发热部件240传导到散热图案214的热量沿第2散热体410传导并到达第1散热体400,在第1散热体400内传导并向外部散发,因此与没有配置第2散热体410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散热。
(其他的实施方式)
(1)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从上下方向上观看,散热图案214形成在第1面211的与第2面212的安装有发热部件240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多个发热部件240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从上下方向观看时与形成有散热图案214的区域完全不重叠的部位。即便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以抵接到安装在第2面212的发热部件240的底面(安装面)的方式形成通孔216。但是,此时通孔216不与第1面211的散热图案214相连。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充电电路基板200固定于第1外壳体310,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固定于第2外壳体360。
(3)在第3及第4实施方式中,第1散热体400安装在第2外壳体360,但是也可以取代第2外壳体360而安装于第1外壳体310。或者,第1散热体400也可以安装在第1外壳体310和第2外壳体360两者。
(4)在第3及第4实施方式中,从上下方向观看,散热图案214形成在第1面211的与第2面212的安装有发热部件240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但是也可以在第1面211完全不形成散热图案214。或者,即便散热图案214形成在第1面211,也可以构成为使多个发热部件240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从上下方向观看时与形成有散热图案214的区域完全不重叠的部位。即便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以抵接到安装在第2面212的发热部件240的底面(安装面)的方式形成通孔216。但是,此时通孔216不与第1面211的散热图案214相连。
Claims (12)
1.一种充电器,具备:
充电电路基板,在具有彼此平行且处于表里关系的第1面及第2面的基板安装有输入输出接口部件及充电用的电路部件;以及
外壳,包括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所述第1外壳体固定该充电电路基板,所述第2外壳体嵌合到所述第1外壳体而形成内部空间,且在该内部空间容纳所述充电电路基板,
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发热部件,
在与所述第1面正交的方向上观看,在所述第1面中的、与安装在所述第2面的所述发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散热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在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没有安装所述电路部件的部位,配置有与所述第1面及所述外壳抵接的散热体。
3.一种充电器,具备:
充电电路基板,在具有彼此平行且处于表里关系的第1面及第2面的基板安装有输入输出接口部件及充电用的电路部件;
外壳,包括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所述第1外壳体固定该充电电路基板,所述第2外壳体嵌合到所述第1外壳体而形成内部空间,且在该内部空间容纳所述充电电路基板;以及
第1散热体,由高导热性的材质构成,
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发热部件,
在所述第1外壳体及所述第2外壳体的任一个上形成有散热孔,
所述第1散热体嵌入所述散热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第1散热体为金属制品。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散热体对置,在所述第1面形成有散热图案。
6.如权利要求3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散热体对置,并且在所述第1面的没有安装所述电路部件的部位,配置有与所述第1面及所述第1散热体抵接的第2散热体。
7.如权利要求1、2、5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在所述第2面中的安装有所述发热部件的部位,从所述第2面直到所述第1面而具有热传导用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散热图案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安装有多个所述发热部件,
所述发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第2面的中央附近。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与所述第1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外壳的距离,短于与所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外壳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在所述充电电路基板的所述第2面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噪声部件,
屏蔽体插入所述第2面与跟所述第2面对置的所述外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充电电路基板以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1外壳体对置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1外壳体,
在所述第1面仅安装有所述电路部件中的薄型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第1外壳体和所述第2外壳体是通过扣合爪部与孔部的卡扣配合来嵌合,
在所述第1外壳体与所述第2外壳体的任一个上形成有所述爪部和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设计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73302A JP2022064587A (ja) | 2020-10-14 | 2020-10-14 | 充電器 |
JP2020-173303 | 2020-10-14 | ||
JP2020-173302 | 2020-10-14 | ||
JP2020173303A JP7555228B2 (ja) | 2020-10-14 | 2020-10-14 | 充電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62277A true CN114362277A (zh) | 2022-04-15 |
Family
ID=7791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91244.9A Pending CN114362277A (zh) | 2020-10-14 | 2021-10-13 | 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15881A1 (zh) |
EP (1) | EP3986103A1 (zh) |
KR (1) | KR20220049453A (zh) |
CN (1) | CN114362277A (zh) |
TW (1) | TW20221593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92622B1 (ko) * | 2020-12-09 | 2021-08-24 | 주식회사 솔루엠 | 충진체를 이용한 방열 구조를 갖는 전기기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06664A1 (de) * | 1995-02-25 | 1996-02-29 | Bosch Gmbh Robert | Elektrisches Gerät |
US5870286A (en) * | 1997-08-20 | 1999-02-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eat sink assembly for cooling electronic modules |
JP3606150B2 (ja) | 2000-03-02 | 2005-01-05 | いわき電子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用筐体構造 |
JP3923703B2 (ja) | 2000-03-29 | 2007-06-0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放熱手段を有するプリント配線板 |
JP2003332771A (ja) * | 2002-05-10 | 2003-11-21 | Denso Corp | 電子制御装置 |
JP3762738B2 (ja) | 2002-10-31 | 2006-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載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
CN101839406B (zh) * | 2009-03-17 | 2013-02-20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DE102010008074A1 (de) * | 2010-02-15 | 2011-08-18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30165 | Gehäuse mit Kühlvorrichtung |
TW201351107A (zh) * | 2012-06-07 | 2013-12-16 | Askey Computer Corp | 具有散熱結構之電子裝置 |
JP6271164B2 (ja) * | 2013-06-17 | 2018-01-3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箱型車載制御装置 |
WO2017052105A1 (en) * | 2015-09-22 | 2017-03-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ttachable/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
WO2017094670A1 (ja) * | 2015-12-03 | 2017-06-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EP3232751B1 (de) * | 2016-04-12 | 2018-07-18 | MD Elektronik GmbH | Elektrische steckkupplungsvorrichtung |
EP3462820B1 (en) * | 2017-09-29 | 2021-08-04 | Hosiden Corporation | Connector box and method of its assembly |
TWI668812B (zh) * | 2018-03-14 | 2019-08-11 | 正芯科技有限公司 | 功率模組組裝結構 |
JP2020004840A (ja) * | 2018-06-28 | 2020-01-09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電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21
- 2021-09-14 KR KR1020210122677A patent/KR20220049453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9-21 EP EP21197934.9A patent/EP398610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9-30 US US17/489,957 patent/US2022011588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10-06 TW TW110137108A patent/TW202215930A/zh unknown
- 2021-10-13 CN CN202111191244.9A patent/CN114362277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5930A (zh) | 2022-04-16 |
EP3986103A1 (en) | 2022-04-20 |
KR20220049453A (ko) | 2022-04-21 |
US20220115881A1 (en) | 2022-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02856B (zh) | 电路构成体 | |
JP4387314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EP1995439A2 (en) | Engine control unit | |
CN108293311B (zh) | 电气接线盒 | |
CN110383612B (zh) | 电气连接箱 | |
CN114362277A (zh) | 充电器 | |
US20120069522A1 (en) | Therm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JP2001099029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111373525B (zh) | 电路结构体及电接线盒 | |
US11553628B2 (en) |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 |
US20240046965A1 (en) |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 |
JP2017158390A (ja) | 電動モータ制御装置 | |
JP7555228B2 (ja) | 充電器 | |
US11864354B2 (en) |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equipped with heatsink | |
JP6222125B2 (ja) | 電子機器 | |
JP2022064587A (ja) | 充電器 | |
CN112889352A (zh) | 电路结构体及电连接箱 | |
CN111180401B (zh) | 散热部件及电连接箱 | |
CN115413185A (zh) | 电子部件 | |
JP2000252658A (ja) | 制御機器の放熱装置 | |
JP7419661B2 (ja) | 基板モジュール | |
US2024033461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13093378A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JP2000244157A (ja) | 制御機器の放熱装置 | |
CN115641883A (zh) | 存储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