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136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1361A
CN114361361A CN202111658140.4A CN202111658140A CN114361361A CN 114361361 A CN114361361 A CN 114361361A CN 202111658140 A CN202111658140 A CN 202111658140A CN 114361361 A CN114361361 A CN 114361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rea
sub
suppor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81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1361B (zh
Inventor
魏启兵
韩冰
蔡玉莹
张鹏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81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1A/zh
Priority to US17/832,927 priority patent/US2022029981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减小支撑柱被压伤的风险。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位于显示区的第一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位于边框区的封装胶,封装胶沿显示区的边缘延伸;位于边框区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沿显示区的边缘延伸,且第二支撑结构位于封装胶朝向显示区的一侧;在边框区的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与封装胶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并且,第二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一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有封装胶和支撑柱。其中,封装胶用于在封装工艺中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接固定,以实现两个基板的对盒,支撑柱则用于支撑第二基板,形成均一盒厚。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支撑柱容易在封装工艺中被压伤,进而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减小支撑柱被压伤的风险。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和边框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
位于所述边框区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延伸;
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封装胶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所述边框区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封装胶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对封装胶进行激光烧结以将显示面板的两个基板粘接固定时,上侧的第二基板不可避免的会向下侧的第一基板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不同边框位置处的第二支撑结构与封装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等,可以使任意位置处的第二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相同,提高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的受力均一性,进而有效降低了第二支撑结构在封装工艺中被压伤的风险。
而且,相较于第一支撑部,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增大了第二支撑结构中所包括的第二支撑部的设计尺寸,使第二支撑部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第二基板向下施加压力时,可提高第二支撑部的承载能力,进一步避免第二支撑结构被压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具有更高的支撑稳定性,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更优,在第二基板向下施加压力时,可进一步避免显示区中靠近封装胶一侧的第一支撑部也被压伤,使第一支撑部也具有较高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优化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1-B2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D1-D2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E1-E2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未设置第二支撑结构时的一种测试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边框一种测试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拐角边框的一种测试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第二支撑结构中的狭缝沿显示区的边缘连续延伸时的一种测试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狭缝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直线边框的另一种测试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狭缝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狭缝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边框的再一种测试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本发明首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1-B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和边框区2′,显示区1′中设有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显示功能器件,边框区2′中设有用于向显示功能器件提供驱动信号的外围电路和外围走线。
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第一基板3′与第二基板4′之间设有封装胶8′和支撑柱5′。其中,封装胶8′位于边框区2′,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时,通过对封装胶8′进行激光烧结,可以利用封装胶8′将第二基板4′与第一基板3′粘接固定。支撑柱5′则用于支撑第二基板4′,形成均一盒厚。
现有技术中,在形成支撑柱5′时,除了在显示区1′内形成第一支撑柱6′之外,通常还会朝边框区2′外扩几圈支撑柱5′以在边框区2′形成第二支撑柱7′,用以提高边框区2′的支撑性能,其中,图1是以第二支撑柱7′外扩一圈为例进行的示意。并且,第二支撑柱7′采用与第一支撑柱6′相同的尺寸设计。
目前,在实际的产品结构中,显示面板不同侧边框的边框宽度通常是不同的。
例如,再次参见图1,边框区2′包括左边框9′、右边框10′、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其中,左边框9′和右边框10′分别位于显示区1′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分别位于显示区1′在列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由于现有面板结构更加趋向于对显示面板的左边框9′和右边框10′进行超窄边框设计,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左边框9′和右边框10′的边框宽度要明显小于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的边框宽度。而对于左边框9′和右边框10′,两个边框用于设置提供驱动信号的外围电路,如移位寄存电路,由于两个边框中所需设置的外围电路的电路类型和电路数量不同,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左边框9′和右边框10′的边框宽度也需进行不对称设计。
由于显示面板不同侧边框的边框宽度不同,当在边框区2′内外扩第二支撑柱7′后,不同侧边框中的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也是不同的。结合图1~图3,上边框11′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3'和下边框12′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4',要明显大于左边框9′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1'和右边框10′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2'。而且,左边框9′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1'与右边框10′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d2'之间也存在差异。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封装胶8′进行激光烧结以将两个基板粘接固定时,第二基板4′不可避免的会朝向第一基板3′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越靠近封装胶8′,第二基板4′施加的力就越大,相应的,第二支撑柱7′所受的力也就越大。由于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所受的力不均匀,导致第二支撑柱7′容易被压伤。
若第二支撑柱7′被压伤,第二支撑柱7′的支撑强度下降,此时,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变差,第二基板4′下压时可能还会将显示区1′中靠近封装胶8′一侧的第一支撑柱6′也压伤,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盒厚的不均匀性,对显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产生牛顿环现象。尤其是对于窄边框设计的显示面板来说,该类显示面板边框宽度有限,第二支撑柱7′可能仅会在边框区2′内外扩一圈或两圈,第二支撑柱7′被压伤后,第一支撑柱6′也被压伤的风险更高,使显示效果恶化。
此外,在对支撑柱5′的尺寸进行设计时,考虑到第一支撑柱6′不能对显示面板的正常出光造成遮挡,因而第一支撑柱6′需要具有较小的尺寸。由于现有技术中整个显示面板中的支撑柱5′采用相同的尺寸设计,因此,第二支撑柱7′也具有较小的尺寸,导致第二支撑柱7′的受力面积很小,支撑强度不高,当第二支撑柱7′受到挤压时,更容易被压伤。
对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种结构中,可以根据不同侧边框的边框宽度,将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外扩的排数进行适应性调整。
例如,对于边框宽度较大的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第二支撑柱7′可外扩较多排数,而对于边框宽度较小的左边框9′和右边框10′,第二支撑柱7′仅外扩较少排数。再或者,对于边框宽度不对称的左边框9′和右边框10′,两个边框中的第二支撑柱7′也可外扩不同排数。
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显示面板中各边框的边框宽度与支撑柱5′的设计尺寸之间并非是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仅调整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的外扩排数,虽然能够提高部分边框(如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中第二支撑柱7′的支撑稳定性,但并无法解决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距离不同的问题。
例如,即使增大上边框11′中第二支撑柱7′的外扩排数,也仍然无法使上边框11′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和左右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即使调整左边框9′和右边框10′中第二支撑柱7′的外扩排数,也仍然无法使得左右边框中第二支撑柱7′与封装胶8′之间的距离相同。
为此,发明人还基于两种结构进行了验证。在第一种结构中,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12′处外扩两排第二支撑柱7′,在其它边框处外扩一排第二支撑柱7′;在第二种结构中,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12′处外扩三排第二支撑柱7′,在其它边框处外扩两排第二支撑柱7′。经测试发现,两种结构下的牛顿环视效并无明显差别,说明相较于第一种结构,第二种结构即使调整第二支撑柱7′的外扩排数,也无法改善由第二支撑柱7′受力不均所导致的显示不良的问题。
尤其地,对于手机等显示产品,该类显示产品的显示面板的形状多为矩形或者圆角矩形,这类显示面板中不同侧边框的长度差异较大,其左右边框的长度要明显大于上下边框的长度,因此,这类显示面板中第二支撑柱7′受力不均的问题更加严重。
对此,发明人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有效改善不同侧边框中第二支撑柱受力不均的问题。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C1-C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和边框区2。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的第一支撑结构3,第一支撑结构3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4;位于边框区2的封装胶5,封装胶5沿显示区1的边缘延伸,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封装胶5可为玻璃料(Frit),该种材料中含有激光吸收性颜料,其吸收激光后变为熔融状态,从而可达到很好的粘合作用,密封效果较佳;位于边框区2的第二支撑结构6,第二支撑结构6沿显示区1的边缘延伸,且第二支撑结构6位于封装胶5朝向显示区1的一侧。
其中,在边框区2的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并且,第二支撑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7,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7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一支撑部4的正投影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的支撑结构通常利用有机膜刻蚀形成,受到刻蚀精度的影响,支撑结构的实际形成位置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上述“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是指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工艺误差范围内相等,示例性的,该预设误差范围可以小于或等于5μm。当然,工艺精度较高时,在边框区2的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直接相等。
封装胶5被激光烧结时,封装胶5熔融,带动上侧的第二基板9朝向下侧的第一基板10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不同边框位置处的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等,可以使任意位置处的第二支撑结构6的受力情况相同,提高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6的受力均一性,进而有效降低了第二支撑结构6在封装工艺中被压伤的风险。
而且,相较于第一支撑部4,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增大了第二支撑结构6所包括的第二支撑部7的设计尺寸,使第二支撑部7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第二基板9向下施加压力时,可提高第二支撑部7的承载能力,进一步避免第二支撑结构6被压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6具有更高的支撑稳定性,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更优,在第二基板9向下施加压力时,可进一步避免显示区1中靠近封装胶5一侧的第一支撑部4也被压伤,使第一支撑部4也具有较高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优化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7的设计尺寸不再受到第一支撑部4的设计尺寸的限制,因而第二支撑部7的尺寸可以更好的匹配其所在位置处的边框宽度。例如,对于边框宽度较大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可以通过将部分边框处的第二支撑部7的尺寸设置的大一些,以满足上下边框中第二支撑部7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与左右边框中第二支撑部7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对于边框宽度不对称的左边框和右边框,也可以通过对两个边框内的第二支撑部7尺寸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左右边框中第二支撑部7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5,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为L,L≤75μm。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胶5被激光烧结时,越靠近封装胶5,第二基板9向下所施加的压力就越大,显示面板的形变程度就越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L设置为小于或等于75μm,可以使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间隔很小,此时,第二支撑结构6更加靠近封装胶5,可以对封装胶5附近的盒厚进行更加稳定的支撑。在提高不同侧边框处第二支撑柱的受力均一性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封装胶5附近位置处与其它位置处的盒厚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整体的盒厚均一性。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D1-D2方向的剖视图,第二支撑结构6可以与封装胶5接触,也就是说,第二支撑结构6中远离显示区1一侧的侧壁与封装胶5中朝向显示区1一侧的侧壁接触,此时,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为零,第二支撑结构6对封装胶5附近的支撑强度更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见图1,在边框区2的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6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
如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6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是指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工艺误差范围内相等,示例性的,该预设误差范围可以小于或等于5μm。当然,工艺精度较高时,在边框区2的不同位置处,第二支撑结构6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直接相等。
在不同边框位置处,通过进一步令第二支撑结构6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也相等,可以提高显示区1附近的第二支撑结构6的受力均一性,封装胶5被激光烧结时,第二支撑结构6可以更好的支撑显示区1附近所受的压力,进而降低显示区1附近的第二支撑结构6因受力不均所导致的被压伤的风险,进而使第二支撑结构6对显示区1附近进行稳定支撑,进一步降低显示区1中靠近封装胶5一侧的第一支撑部4也被压伤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沿E1-E2方向的剖视图,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支撑结构6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显示区1的边缘重合,也就是说,第二支撑结构6中靠近显示区1一侧的侧壁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1的边缘处,此时,第二支撑结构6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为零,第二支撑结构6对显示区1附近的支撑强度更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接触,与此同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支撑结构6的正投影的边缘还与显示区1的边缘重合。如此设置,封装胶5与显示区1之间的区域完全被第二支撑结构6填充,第二支撑结构6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能够更好的承载封装所带来的压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结构6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支撑部4连通,此时,第二支撑结构6与显示区1的边缘存在交叠,也就是与显示区1和边框区2之间的交界存在交叠。封装胶5进行激光烧结时,第二支撑结构6可以承载交界位置处的压力,既提高了显示区1与边框区2的盒厚均一性,还进一步降低了交界位置附近的第一支撑部4被压伤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边框区2包括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第一子区11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1,第二子区12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2,W11<W12。第一子区11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1,第二子区12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2,W21<W22。
对于边框宽度较大的第二子区12,通过增大第二子区12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的宽度,在使第二子区12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具有更大受力面积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使得第二子区12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的宽度与第二子区12的边框宽度相匹配,进而更好的实现第二子区12和第一子区11中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13,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分别沿直线延伸。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13,当显示面板的形状为常规的方形时,显示面板的边框区2包括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四个直线边框,其中,左边框13和右边框14分别位于显示区1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分别位于显示区1在列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述第一子区11和第二子区12可以为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中的任意两个边框。
或者,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子区12沿弧线延伸,第一子区11沿直线延伸。
目前,可穿戴显示产品中显示面板的形状多为圆角方形,再次参见图14,显示面板的边框区2除包括沿直线延伸的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以外,还包括沿弧线延伸的四个拐角边框17,四个拐角边框17分别连通左边框13和右边框14、右边框14和上边框15、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下边框16和左边框13。
相较四个直线边框,拐角边框17的边框宽度更大,相应的,通过对拐角边框17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设置更大的宽度,可以更好的满足拐角边框17中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和四个直线边框中第二支撑结构6与封装胶5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上述第一子区11可以为四个拐角边框17中的任意一个边框,第二子区12可以为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中的任意一个边框。
而且,对拐角边框17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设置更大的宽度后,拐角边框17中的第二支撑结构6的受力面积更大,因而支撑强度更优。如图15~图17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未设置第二支撑结构时的一种测试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边框一种测试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拐角边框的一种测试图,其中,附图中的数值表示对应区域的抗形变量,抗形变量的数值越大,表示显示面板越容易发生形变,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就越容易受到影响。
相较于图15,根据图16中所示的数据可知,在直线边框中设置第二支撑结构6后,各区域对应的抗形变量均减小。例如,图16中的最小抗形变量为-0.00030448,相较于图1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0.00035092降低了13.23%,说明在直线边框中设置第二支撑结构6后,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提升。
相较于图15,根据图17中所示的数据可知,在拐角边框中设置第二支撑结构6后,各区域对应的抗形变量也均减小。例如,图17中的最小抗形变量为-0.00027573,相较于图1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0.00035092降低了21.43%%,说明在拐角边框中设置第二支撑结构6后,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提升。
此外,对比图16和图17可见,拐角边框中的最小抗形变量要低于直线边框最小抗形变量,说明在拐角边框中设置更大宽度的第二支撑结构6后,显示面板抗形变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13和图14,第二支撑结构6仅包括一个第二支撑部7,第二支撑部7沿显示区1的边缘连续延伸,此时,第二支撑部7具有很大的受力面积,可以对边框区2各个位置处均进行稳定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盒厚均一性。
进一步地,当第二支撑部7沿显示区1的边缘连续延伸时,为更大程度地提高第二支撑部7的承载力,使其更好的承载封装带来的压力,参见图11,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支撑部7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封装胶5与显示区1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将显示区1与封装胶5之间的区域完全用第二支撑部7进行填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结构6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7,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7之间设有狭缝18。
第二支撑结构6通常由有机材料形成,在有机膜的工艺制程中,有机膜内部会残留一部分气体,气体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有机膜表面不平整,而且还会进一步渗入显示区1内部,对显示区1内的显示功能器件产生不良影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二支撑部7设置为间隔设置的结构,在第二支撑结构6的工艺制程中,可以通过刻蚀出狭缝18的方式将有机膜中的气体排出,进而避免有机膜中残留的气体对第二支撑部7的膜层平整性造成影响,以及避免有机膜中残留的气体对显示功能器件的器件性能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狭缝18沿显示区1的边缘连续延伸。
一方面,基于上述狭缝18所划分出来的多个第二支撑部7分别为沿显示区1的边缘连续延伸的结构,此时,第二支撑结构6既可以对封装胶5附近各个位置处进行稳定支撑,还可以对显示区1附近各个位置处进行稳定支撑。另一方面,上述狭缝18具有较大长度,可以更大程度地将有机膜中的气体排除,减小气体残留。
结合图15,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第二支撑结构中的狭缝沿显示区的边缘连续延伸时的一种测试图,相较于图15,根据图20中所示的数据可知,在设置如图19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6后,各区域对应的抗形变量也均减小。例如,图20中的最小抗形变量为-0.00031711,相较于图1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0.00035092降低了11.41%,说明在边框区2中设置如图19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6后,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提升。
或者,再次参见图18,狭缝18的延伸方向与显示区1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该种结构的狭缝18的长度较小,当第二支撑结构6设置空间一定时,可相应增大第二支撑部7的覆盖面积,也就是增大第二支撑部7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第二支撑结构6的支撑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狭缝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边框区2包括第一子区11,第一子区11沿直线延伸,结合图13,第一子区11可以为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下边框16中的任意一个边框。第一子区11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7;在第一子区11中,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7之间的狭缝18为第一狭缝19,为更大程度地减小第一狭缝19的延伸长度,以增大第二支撑部7的受力面积,可以使第一狭缝19的延伸方向y1垂直于第一子区11的延伸方向x1。
结合图15,如图22所示,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直线边框的另一种测试图,相较于图15,根据图22中所示的数据可知,在直线边框中设置如图21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6后,各区域对应的抗形变量均减小。例如,图22中的最小抗形变量为-0.00031088,相较于图1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0.00035092降低了9.63%,说明在直线边框中设置上述支撑结构后,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提升。
或者,如图23所示,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狭缝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边框区2包括第二子区12,第二子区12沿弧线延伸,结合图14,第二子区12可以为四个拐角边框17中的任意一个边框。第二子区1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7。在第二子区12中,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7之间的狭缝18为第二狭缝20,为更大程度地减小第二狭缝20的延伸长度,以增大第二支撑部7的受力面积,可以使第二狭缝20的延长线与第二子区12的边缘之间的交点为第一交点21,第二狭缝20的延伸方向y2垂直于第二子区12的边缘在第一交点21处的切线方向x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狭缝18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延伸方式,例如,狭缝18可以为图24所示的斜向延伸,或者,也可以进行其它任意不规则方向的延伸。但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其它的延伸方式,将狭缝18的延伸方向设置为垂直所在边框的延伸方向,或是设置为垂直于所在边框的边缘在第一交点21处的切线方向,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更优。
结合图15和图22,如图25所示,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狭缝斜向延伸时的一种测试图,相较于图15,根据图25中所示的数据可知,在边框区2中设置图24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6后,各区域对应的抗形变量均减小。例如,图2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为-0.00031883,相较于图15中的最小抗形变量-0.00035092降低了9.14%,说明在设置上述第二支撑结构6后,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提升。但相较于图22来说,图25中抗形变量减小的程度要略低一些,说明狭缝18斜向延伸时,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略低于狭缝18沿垂直所在边框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时的显示面板的抗形变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结构6包括多个第二支撑部7,多个第二支撑部7包括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3,其中,第一子支撑部22位于第二子支撑部23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并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支撑部22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子支撑部23的正投影的面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子支撑部23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一子支撑部22的正投影的面积,也就是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3的设计尺寸均大于第一支撑部4的设计尺寸。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子支撑部23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第一子支撑部22的正投影的面积,也就是第二子支撑部23的设计尺寸与第一支撑部4的设计尺寸相同,仅第一子支撑部22的设计尺寸大于第一支撑部4的设计尺寸。
当对第二支撑结构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支撑部7的尺寸进行差异化设计时,通过令尺寸更大、承载能力更强的第一子支撑部22更靠近封装胶5,可以更好的提高第二支撑结构6在封装胶5附近的支撑强度,支撑封装胶5附近所受的压力,因而能够更大程度地减小第二支撑结构6被压伤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
如图27所示,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剖视图,当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4和对盒基板25,其中,阵列基板24为上述提及的第一基板10,对盒基板25为上述提及的第二基板9,对盒基板25具体可以为玻璃盖板;位于阵列基板24的电路层26,其中,电路层包括多个晶体管27,晶体管包括有源层28、位于有源层28朝向对盒基板25一侧的栅极29、以及位于栅极29朝向对盒基板25一侧的源极30和漏极31;位于阵列基板24的发光器件层32,发光器件层32位于电路层朝向对盒基板25的一侧。
其中,发光器件层32包括:阳极层33;位于阳极层33背向电路层一侧的像素定义层34,像素定义层34包括开口,阳极层33的至少部分暴露于开口;位于开口的发光层35。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6分别位于像素定义层34背向像素定义层34的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6除了用于对对盒基板25进行稳定支撑以外,还用于在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中支撑形成发光层35的掩膜板。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撑结构6时,第二支撑结构6支撑稳定性更高,可以对掩膜板进行稳定支撑,因而还可以提高发光层35的工艺精度。
此外,发光器件层32还包括阴极层36,阴极层36位于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6背向像素定义层34的一侧,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阴极层36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区1。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结构3的正投影与发光层35的正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以避免第一支撑结构3对发光层35的出光造成遮挡。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面板。
如图28所示,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视图,当显示面板为LCD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4和彩膜基板38,其中,阵列基板24为上述提及的第一基板10,彩膜基板38为上述提及的第二基板9;位于阵列基板24与彩膜基板38之间的液晶层39。第一支撑结构3和第二支撑结构6分别位于阵列基板24与彩膜基板38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24的电路层26,电路层包括多个晶体管27,晶体管包括有源层28、位于有源层28朝向对盒基板25一侧的栅极29、以及位于栅极29朝向对盒基板25一侧的源极30和漏极31。
此外,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电路层朝向彩膜基板38一侧的像素电极40和公共电极41。电路层26用于向像素电极40提供驱动电压,使液晶层39中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40和公共电极41所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旋转,进而实现画面显示。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彩膜基板38一侧可以设有黑矩阵42和色阻43,色阻43用于实现将白光转换为彩光,黑矩阵42用于对显示面板的出光区域进行限定。为避免第一支撑结构3对显示面板的出光造成遮挡,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结构3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42的正投影内。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可应用在任意形状的显示产品中。例如,参见图13和图14,可以应用在显示面板为方形或者圆角方形的手机、手表类显示产品中,或者,如图29所示,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还可以应用在显示面板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异形显示产品中。无论是何种形状的显示面板,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后,均能有效提高边框区2中支撑结构的受力均一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0所示,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30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边框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部;
位于所述边框区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延伸;
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封装胶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所述边框区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封装胶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封装胶之间的距离为L,L≤7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封装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边框区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1,所述第二子区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2,W11<W12;
所述第一子区中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1,所述第二子区中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2,W21<W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分别沿直线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区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二子区沿弧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仅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连续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封装胶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狭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缘连续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一子区,所述第一子区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子区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
在所述第一子区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所述狭缝为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子区的延伸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二子区,所述第二子区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二子区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
在所述第二子区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所述狭缝为第二狭缝,所述第二狭缝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子区的边缘之间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二狭缝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区的边缘在所述第一交点处的切线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子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的正投影的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电路层;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电路层朝向所述对盒基板的一侧;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
阳极层;
位于所述阳极层背向所述电路层一侧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开口,所述阳极层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开口;
位于所述开口的发光层;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向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58140.4A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61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140.4A CN1143613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832,927 US20220299815A1 (en) 2021-12-31 2022-06-06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140.4A CN1143613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61A true CN114361361A (zh) 2022-04-15
CN114361361B CN114361361B (zh) 2024-02-09

Family

ID=8110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8140.4A Active CN11436136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9815A1 (zh)
CN (1) CN11436136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68A1 (en) * 2001-08-01 2003-02-06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106768A1 (en) * 2003-09-25 2005-05-19 Yutaka Onozuk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CN106054465A (zh) * 2016-05-27 2016-10-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7290901A (zh) * 2017-08-21 2017-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093595U (zh) * 2018-01-31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87502A1 (en) * 2017-05-05 2019-06-20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production method for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4622A (zh) * 2019-10-08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4757A (zh) * 2020-04-30 2020-07-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6308A (zh) * 2021-01-04 2021-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0443B2 (ja) * 2004-03-31 2010-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508481B2 (en) * 2006-01-03 2009-03-24 United Microdisplay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having multiple spacer wall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5464638B2 (ja) * 2008-08-05 2014-04-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素子
KR101742192B1 (ko) * 2011-01-31 2017-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81288B1 (ko) * 2013-08-08 2020-0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23923B1 (ko) * 2016-02-29 2023-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용 모기판, 그의 절단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표시 패널
CN111261106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像素发光补偿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713162B (zh) * 2018-12-27 2021-04-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20932B (zh) * 2019-03-05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868A1 (en) * 2001-08-01 2003-02-06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106768A1 (en) * 2003-09-25 2005-05-19 Yutaka Onozuk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CN106054465A (zh) * 2016-05-27 2016-10-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190187502A1 (en) * 2017-05-05 2019-06-20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production method for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7290901A (zh) * 2017-08-21 2017-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093595U (zh) * 2018-01-31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6803A (zh) * 2019-06-28 2019-09-2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4622A (zh) * 2019-10-08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4757A (zh) * 2020-04-30 2020-07-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6308A (zh) * 2021-01-04 2021-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9815A1 (en) 2022-09-22
CN114361361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3191B2 (ja) スペーサ付き基板、パネル、液晶表示パネル、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11740513B2 (en) Bas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05015189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862996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sealing structure
US20230251517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JP200525829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82926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75995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44174A (ko) 협 베젤 평판 표시장치
US11494014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305543B2 (en)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ealants at opening region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anel
CN1103767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696807B1 (ko) 원형 액정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5801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US97665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3613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2948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forming assembly, liquid crystal cel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1035967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2011005813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42095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3001025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7824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363341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JP436877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4016006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