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4080A -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4080A
CN114354080A CN202210268499.9A CN202210268499A CN114354080A CN 114354080 A CN114354080 A CN 114354080A CN 202210268499 A CN202210268499 A CN 202210268499A CN 114354080 A CN114354080 A CN 114354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tube
opening
cover body
intercooler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8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4080B (zh
Inventor
李龙
李考民
李卫东
刘爱芹
梁永山
宁强
冯燕
刘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Xindong Ca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Xindong Ca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Xindong Ca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Xindong Ca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8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4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0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 G01M3/1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主要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矩形且具有直柱形槽腔的水槽,所述水槽内可升降的配合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下敞口,所述罩体的底部与水槽内壁活塞配合,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内活动放置有浮力件,所述浮力件包括圆形且与观察管内径相对应的指示板,所述指示板周侧的一半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半球形罩,半球形罩上下中央位置与指示板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的直径与观察管的内径相对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对中冷器进行气密性的监测,并大幅度提高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于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中冷器,是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对于中冷器的质量问题及使用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多见于中冷器气室的密封效果。故对于中冷器的气密性检测,是产品质检不可缺少的一项,也是其他项目(如耐用性及使用周期)的验证环节之一。
对于气密性检测,通常要将中冷器两头封堵后,打气并沉水观察气泡。这对于明显损坏故障的中冷器简单实用,但是对于新加工的成品件,其气密性可能存在较小的问题,漏气的情况非常轻微,使用现有的方法很难观察到,极容易发生漏检。在应用环节,这种存在微小漏气缺陷的件一旦安装在车上,将会很快出现问题,并带来对发动机系统的较大伤害。对于生产环节,漏检将会降低对产品质量管控的漏洞,难以发现生产中的问题,造成后续批量产品的生产管理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它能够对中冷器进行气密性的监测,并大幅度提高检测精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矩形且具有直柱形槽腔的水槽,所述水槽内可升降的配合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下敞口,所述罩体的底部与水槽内壁活塞配合,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内活动放置有浮力件,所述浮力件包括圆形且与观察管内径相对应的指示板,所述指示板周侧的一半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半球形罩,半球形罩上下中央位置与指示板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的直径与观察管的内径相对应。
所述指示板的周侧涂覆有黑色或红色的环形标记线。
所述半球形罩的底端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位于指示板下方,当浮力件漂浮在水面上的时候,指示板为与水面平行接触。
所述水槽的顶部设置槽口,所述水槽的底部设有将其槽壁贯穿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内贯穿并密封连接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为柔性管,所述气源管的内端设有塞头。
所述罩体还包括活塞口和喇叭口,所述活塞口、喇叭口和观察管一体成型且连通,所述活塞口为与水槽槽腔截面大小相对应的矩形敞口结构,所述下敞口设置于活塞口的底部,所述活塞口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套,所述喇叭口为下大上小的锥台型结构,所述喇叭口的侧壁环形阵列有向下凹陷的压褶,所述压褶围绕观察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压褶的底部设有向下拱起的锥形面或弧形面。
所述水槽的外壁上固定有角型架,所述角型架上固定安装有蜗杆升降机构,所述蜗杆升降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水槽升降的丝杠,所述丝杠的顶端用于与罩体连接。
所述罩体还包括活塞口和喇叭口,所述活塞口与水槽内壁活塞配合,所述下敞口设置于活塞口的底部,所述喇叭口为两个且并列固定在活塞口的顶部敞口,所述活塞口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套,所述喇叭口为下大上小的锥台型结构,所述喇叭口的侧壁环形阵列有向下凹陷的压褶,所述压褶围绕观察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观察管为两根,且两根观察管分别与喇叭口的顶端敞口固定连通。
所述喇叭口的底侧敞口之间设有将其间距封闭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央设有直线升降机构,所述直线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滑台,所述直线升降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在与观察管相邻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观察管的周面相适应,所述弧形槽内居中的设有电磁铁,在所述指示板固定有半球形罩的一侧居中的针贴有软磁条,所述软磁条居中的位于半球形罩外侧的中央;所述电磁铁与软磁条磁性吸附。
在一根滑杆的外端安装有接收板,在另一根滑杆的外端安装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与接收板的位置与观察管的投影位置相一致,所述检测板上自上而下等距的设有一列激光发射器,所述接收板上对应激光发射器的点光源设有激光接收器。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本装置对中冷器进行气密性检测,可以依靠罩体将可能基于气密性缺陷产生的气泡收集到观察管内,并通过浮力件的摆动增强显示效果。使得微小的气泡同样能够被清楚的反应出来,能够实现对较小气密性缺陷高捕捉性,提高检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检测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罩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罩体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沿对角线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浮力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件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观察管与限位座、接收板、检测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图12的A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图实施例2的罩体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水槽;2、管接头;3、罩体;4、活塞口;5、喇叭口;6、观察管;7、下敞口;8、橡胶套;9、压褶;10、浮力件;11、指示板;12、半球形罩;13、配重件;14、角型架;15、蜗杆升降机构;16、丝杠;17、连接板;18、安装架;19、横臂;20、夹持件;21、直线升降机构;22、升降滑台;23、滑杆;24、滑动架;25、限位座;26、弧形槽;27、接收板;28、检测板;29、激光发射器;30、激光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1: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包括水槽1,所述水槽1为矩形且具有直柱形槽腔的槽体,所述水槽1的顶部设置槽口,所述水槽1的底部设有将其槽壁贯穿的管接头2,所述管接头2内贯穿并密封连接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为柔性管,所述气源管的内端设有塞头,所述塞头远离气源管的一端用于与中冷器的一端管口密封塞堵固定,且可以进一步的在塞头上设置气压计,用于检测中冷器气室内的压强,从而准确的控制加压充气。
所述水槽1内部设有与其活塞升降配合的罩体3,所述罩体3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活塞口4、喇叭口5、观察管6,所述活塞口4、喇叭口5和观察管6一体成型且连通,所述活塞口4为与水槽1槽腔截面大小相对应的矩形敞口结构,所述活塞口4的底侧设置下敞口7,所述活塞口4的顶侧与喇叭口5的底侧连通固定,所述活塞口4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套8,所述活塞口4通过橡胶套8与水槽1内壁活塞配合,能够通过下压而驱动水槽1内的液体流向罩体3内。所述喇叭口5为下大上小的锥台型结构,实现将水向上方的观察管6集中,同时对产生的气体实现向观察管6的导向和集中。为了减少水或其他溶液的使用,下压过程对向上汇集的灵敏度,并更好的向上收集气泡,所述喇叭口5的侧壁环形阵列有向下凹陷的压褶9,所述压褶9围绕观察管6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压褶9的内端窄外端宽,所述压褶9的底部设有向下拱起的锥形面或弧形面,通过压褶9使得喇叭口5构成风琴状的褶皱结构,当微小的气泡产生的时候,上升过程中如果遇到压褶9之间的位置,通过压褶9之间的缝隙能够直接上升通至观察管6,如果遇到压褶9的底面基于压褶9底部窄小且剧烈倾斜的曲面,难以让气泡停留,进而能够使得气泡通过压褶9两侧向上进入压褶9之间的空隙,进而进入观察管6,压褶9的存在能够对微小气泡的向上聚集获得很好的导向和收集效果,避免微小气泡产生后由于没有顺利上升至观察管6而被漏检。
所述观察管6为透明结构,所述观察管6的内部设有与其配合的浮力件10,所述浮力件10能够浮在水面上,所述浮力件10包括指示板11,指示板11较薄且为浮力材料,所述指示板11为大小与观察管6内径相适应的圆形板,所述指示板11的周侧涂覆有黑色或红色的环形标记线,用以提高观察度。所述指示板11周侧的一半区域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半球形罩12,所述半球形罩12也为浮力材料,所述半球形罩12为半球形,且半球形罩12上下中央位置与指示板11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12的直径与指示板11的直径及观察管6的内径相等,从而当半球形罩12上下转动的时候不破坏与观察管6内壁的接触,无法通过空气。
所述半球形罩12的底端设有配重件13,所述配重件13位于指示板11下方,用于保持浮力件10的平衡,让指示板11更好的浮在水面。所述配重件13获得的配重效果是,当浮力件10漂浮在水面上的时候,指示板11为与水面平行接触。可以通过配重件13非均密度,或指示板11非均密度等多种常见手段实现。
所述水槽1的外壁上固定有角型架14,所述角型架14上固定安装有蜗杆升降机构15,所述蜗杆升降机构15包括机壳、丝杠16、滚珠丝杠16副、蜗杆、蜗轮、电机;
所述机壳的底部与角型架14安装固定,从而实现整个机构与水槽1的安装固定。所述丝杠16相对于机壳上下贯穿,所述滚珠丝杠16副、蜗杆和蜗轮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壳内,所述蜗轮与滚珠丝杠16副同轴周向限位,所述丝杠16贯穿并配合在滚珠丝杠16副内圈,当蜗轮转动的时候带动滚珠丝杠16副转动,从而控制丝杠16的升降。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键连接固定,电机固定在机壳上。所述丝杠16的顶端固定有横臂19,所述横臂19设置于槽口上方,所述横臂19的内端位于槽口的居中位置,所述横臂19的内端固定有夹持件20,所述夹持件20可以使用常见的夹具,本示例中使用抱箍夹具,用于对观察管6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控制罩体3的升降。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是:
罩体3上升至水槽1上方,将槽口暴露,水槽1注入水(不局限于水也可以使用其他液体);
使用本装置的塞头和常规堵头将待测的中冷器两端封堵后(保证密封,这在现有的检查中为必要手段,方法及要求不再赘述),将中冷器置于水槽1内的水槽1底部;
向下下压罩体3,使得罩体3的下敞口7接触到水槽1内的液面后,基于活塞口4与水槽1的活塞配合关系,罩体3继续下降至水向上充满喇叭口5并挤压进入上方的观察管6内居中位置,具体位置只要有利于视线观察即可;
将浮力件10的配重件13在下,向下放入观察管6,放置时可微微倾斜便于放入,直到浮力件10漂浮在观察管6内的液面上;
通过气源管开始向中冷器内部加压充气,随着压力的升高和充气,如果中冷器存在气密性缺陷,则会产生气泡;
气泡产生后通过喇叭口5导向和收集上升到观察管6,当到达浮力件10的时候,基于浮力件10的半球形罩12在转动的时候仍然不利于气体通过,且指示板11不设置半球形罩12的一半轻盈且易于通过摆动而获得与观察管6之间的空隙,故在没有其他因素干预的情况下,当气泡上升至浮力件10下方的时候,会上顶而使指示板11倾斜,95%以上的概率会从无半球形罩12的指示板11的一侧通过与大气连通;在上述过程中,人们将观察到指示板11的明显摆动,既可以判断有气泡产生,这种判断方式使得即便有一个微小气泡的产生,也能够容易被观察和捕捉到。
基于人员观察是不可能同时观察多个管接口,而中冷器的接头很多,如果使用现有的肉眼观察,如果不是产生大量明显的气泡,对于微小气密性的问题基本都难以发现,而本装置能够将气泡集中收集,并通过气泡的浮力自然推动浮力件10摆动,而获得非常显著的指示效果。指示板11外周如果有指示线则会更加易于观察,这种观察方式能够极大的降低漏检的发生,对于微小气密性问题也能够发现。
实施例2: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包括水槽1,所述水槽1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水槽1为长方形的水槽1,长度是宽度的两倍略多,便于对较长形状的中冷器进行检测,且能够配合本示例的罩体3获得更加细化的检测效果。
所述水槽1内部设有与其活塞升降配合的罩体3,所述罩体3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活塞口4、喇叭口5、观察管6。
所述活塞口4为与水槽1槽腔截面大小相对应的矩形敞口结构,所述活塞口4的底侧设置下敞口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示例的喇叭口5和观察口分别为两个,两个喇叭口5沿着活塞口4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喇叭口5的底侧与活塞口4的顶侧敞口封闭固定连接,两个喇叭口5之间通过连接板17连接,所述连接板17用于在加工中便于调整整体罩体3的长度,所述连接板17的两侧分别与喇叭口5底侧敞口的侧边连接。
所述观察管6的底端与喇叭口5的顶端开口固定连通。所述观察管6和喇叭口5的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
基于上述双管结构,结合中冷器的结构特点来看,中冷器的两头为三角形的汇通管,与中央直排管的接口位于其汇通管的两端分流位置,且气密性的问题一般位于管接头2,故上述结构能够分别收集位于两端的气泡,从而在检测的时候,能够立刻区分是哪一端的汇通管出现的气密性问题,不用再进一步排查。
所述连接板17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架18,所述安装架18的底端与连接板17固定连接,所述水槽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蜗杆升降机构15,所述蜗杆升降机构15的丝杠16顶端与安装架18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观察管6内设有浮力件10,在实施例1的浮力件10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为了控制浮力件10周向不转动,以及进一步使得气泡自指示板11远离半球形罩12的一侧冒出,在所述指示板11固定有半球形罩12的一侧居中的针贴有软磁条,所述软磁条居中的位于半球形罩12外侧的中央。使得半球形罩12的外壁中央具有磁性。
所述连接板17的中央设有直线升降机构21,所述直线升降机构21具体包括下安装座、上安装座、升降丝杠16、光杆(两根)、升降滑台22、步进电机。
所述下安装座固定在连接板17上,所述光杆并列的固定在下安装座上,所述上安装座固定在光杆的顶端,步进电机固定在上安装座上,所述升降丝杠16居中设置于两个光杆之间,且升降丝杠16分别与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丝杠16连接,实现对升降丝杠16的驱动,所述升降丝杠16上配合有丝母,所述光杆上套接有滑块,所述丝母和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升降滑台22上,所述升降滑台22上固定有两个滑杆23,所述滑杆23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杆23居中位于水槽1的中央,且两根滑杆23并列设置。
所述直线升降机构21的两侧分别设有套接在滑杆23上的滑动架24,所述滑动架24与滑杆23滑动配合,具体结构是所述滑动架2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滑杆23滑动套接的滑套。
所述滑动架2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座25,所述限位座25在与观察管6相邻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弧形槽26,所述弧形槽26与观察管6的周面相适应,所述弧形槽26内居中的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可控制带电。
当将滑动架24滑动至观察管6的侧壁位于弧形槽26内,则基于电磁铁的磁性吸附而将浮力件10的半球形罩12吸附至与其相邻的一侧,故而能够将浮力件10在观察管6内的周向位置进行约束,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的半球形罩12在里侧的状态,而使其在摆动中始终保持其半球形罩12贴近观察管6的管壁(磁吸力保持),且基于指示板11不转动而使其摆动更加容易被稳定捕捉。
基于依靠肉眼难以长时间的聚焦和观察,且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误情况。在1根滑杆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接收板27,在另一根滑杆23的两端安装有检测板28,所述检测板28上自上而下等距的设有一列激光发射器29,所述接收板27上对应激光发射器29的点光源设有激光接收器30。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是:
罩体3上升至水槽1上方,将槽口暴露,水槽1注入水;
使用本装置的塞头和常规堵头将待测的中冷器两端封堵后,将中冷器置于水槽1内的水槽1底部;
向下下压罩体3,使得罩体3的下敞口7接触到水槽1内的液面后,基于活塞口4与水槽1的活塞配合关系,罩体3继续下降至水向上充满喇叭口5并挤压进入上方的两个观察管6内居中位置;
将浮力件10的配重件13在下,向下放入观察管6,放置时可微微倾斜便于放入,直到浮力件10漂浮在观察管6内的液面上;
将滑动架24向外推动至弧形槽26贴靠在观察管6上,上调调整滑动架24的高度使得弧形槽26的中部与指示板11高度对应,实现对浮力件10周向被限定为半球形罩12在里侧;
气泡产生后通过喇叭口5导向和收集上升到观察管6,当到达浮力件10的时候,基于磁力保持而使得半球形罩12的一侧保持与管壁的贴紧且随着浮力件10的摆动不丧失贴紧效果,使得气泡只能通过指示板11不具有半球形罩12的外侧冒出,构成指示板11外侧的上下摆动效果;
保持激光的发射和接受,当摆动产生的时候,必然切割不同的光束,从而实现对摆动幅度、次数的自动捕捉,获得相应的数据;
基于上述数据的捕捉精准,且可实现线性的记录,故可以在检测的时候改变压强,从而获得气密性与压力值的数据关联,并可进一步通过阈值判断,获得更加精确和复杂的管理数据,有利于对中冷器质量的研究。

Claims (9)

1.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且具有直柱形槽腔的水槽,所述水槽内可升降的配合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下敞口,所述罩体的底部与水槽内壁活塞配合,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内活动放置有浮力件,所述浮力件包括圆形且与观察管内径相对应的指示板,所述指示板周侧的一半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半球形罩,半球形罩上下中央位置与指示板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的直径与观察管的内径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板的周侧涂覆有黑色或红色的环形标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罩的底端设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位于指示板下方,当浮力件漂浮在水面上的时候,指示板为与水面平行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顶部设置槽口,所述水槽的底部设有将其槽壁贯穿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内贯穿并密封连接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为柔性管,所述气源管的内端设有塞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活塞口和喇叭口,所述活塞口、喇叭口和观察管一体成型且连通,所述活塞口为与水槽槽腔截面大小相对应的矩形敞口结构,所述下敞口设置于活塞口的底部,所述活塞口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套,所述喇叭口为下大上小的锥台型结构,所述喇叭口的侧壁环形阵列有向下凹陷的压褶,所述压褶围绕观察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压褶的底部设有向下拱起的锥形面或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外壁上固定有角型架,所述角型架上固定安装有蜗杆升降机构,所述蜗杆升降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水槽升降的丝杠,所述丝杠的顶端用于与罩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活塞口和喇叭口,所述活塞口与水槽内壁活塞配合,所述下敞口设置于活塞口的底部,所述喇叭口为两个且并列固定在活塞口的顶部敞口,所述活塞口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套,所述喇叭口为下大上小的锥台型结构,所述喇叭口的侧壁环形阵列有向下凹陷的压褶,所述压褶围绕观察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观察管为两根,且两根观察管分别与喇叭口的顶端敞口固定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的底侧敞口之间设有将其间距封闭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央设有直线升降机构,所述直线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滑台,所述直线升降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在与观察管相邻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观察管的周面相适应,所述弧形槽内居中的设有电磁铁,在所述指示板固定有半球形罩的一侧居中的针贴有软磁条,所述软磁条居中的位于半球形罩外侧的中央;所述电磁铁与软磁条磁性吸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根滑杆的外端安装有接收板,在另一根滑杆的外端安装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与接收板的位置与观察管的投影位置相一致,所述检测板上自上而下等距的设有一列激光发射器,所述接收板上对应激光发射器的点光源设有激光接收器。
CN202210268499.9A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114354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8499.9A CN114354080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8499.9A CN114354080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080A true CN114354080A (zh) 2022-04-15
CN114354080B CN114354080B (zh) 2022-06-03

Family

ID=8109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8499.9A Active CN114354080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408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373A (zh) * 2009-02-23 2009-07-29 宁波能林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灭火器年泄漏量检测装置与方法
CN109596275A (zh) * 2018-11-24 2019-04-09 苏州驿力机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散热器的气密性测试工装及其输送装置
JP2019056612A (ja) * 2017-09-21 2019-04-1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気密性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CN209681713U (zh) * 2019-04-11 2019-11-26 章丘市鑫东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冷器气室夹具
CN210571215U (zh) * 2019-10-30 2020-05-19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瓶盖慢漏的装置
CN210571211U (zh) * 2019-04-19 2020-05-19 郧西县合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实验装置
CN111272360A (zh) * 2020-03-31 2020-06-1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集防区风管气密性检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118751U (zh) * 2019-09-12 2020-07-28 镇江氧气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气瓶微泄漏检测罩
CN112414624A (zh) * 2020-11-05 2021-02-26 安徽红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气密性检查设备
CN213579959U (zh) * 2020-12-29 2021-06-29 天元(宜昌)气雾剂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雾剂罐泄漏检测装置
CN213688831U (zh) * 2020-11-09 2021-07-13 苏州巨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气密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373A (zh) * 2009-02-23 2009-07-29 宁波能林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灭火器年泄漏量检测装置与方法
JP2019056612A (ja) * 2017-09-21 2019-04-1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気密性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CN109596275A (zh) * 2018-11-24 2019-04-09 苏州驿力机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散热器的气密性测试工装及其输送装置
CN209681713U (zh) * 2019-04-11 2019-11-26 章丘市鑫东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中冷器气室夹具
CN210571211U (zh) * 2019-04-19 2020-05-19 郧西县合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实验装置
CN211118751U (zh) * 2019-09-12 2020-07-28 镇江氧气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气瓶微泄漏检测罩
CN210571215U (zh) * 2019-10-30 2020-05-19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瓶盖慢漏的装置
CN111272360A (zh) * 2020-03-31 2020-06-1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集防区风管气密性检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414624A (zh) * 2020-11-05 2021-02-26 安徽红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气密性检查设备
CN213688831U (zh) * 2020-11-09 2021-07-13 苏州巨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气密检测装置
CN213579959U (zh) * 2020-12-29 2021-06-29 天元(宜昌)气雾剂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雾剂罐泄漏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刁子健: "基于OpenCV 的气泡检测系统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080B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4080B (zh) 一种中冷器气室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4713685A (zh) 真空箱式检漏机和检验方法
CN107238472A (zh) 一种精密过滤器密封性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0940471A (zh) 一种压差管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04064564U (zh) 一种气缸盖气密性试验装置
CN207515983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
CN113551845A (zh) 一种无机膜组件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483257A (zh) 一种密封容器无损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223742U (zh) 一种密封测试设备
CN110296797A (zh) 一种气密测试测试机构
CN104111150A (zh) 一种容器检测口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07636251U (zh) 一种精密过滤器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3203763U (zh) 电池测漏装置
CN215262267U (zh) 一种半轴齿轮密封性检测装置
JP2000283879A (ja) 電子機器の防水検査装置
JP3000909U (ja) 環状物の気密性検査装置
CN203940955U (zh) 一种容器检测口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20418746U (zh) 一种滤清器检测设备
CN220084238U (zh) 一种用于压力表计量检测装置
CN217059811U (zh) 一种液体密度检测装置
CN219391260U (zh) 一种可穿戴产品泄漏点的检测装置
CN218782482U (zh) 一种外观品质检查装置
CN221055980U (zh) 一种瓶胚瓶盖密封配合检测用的测试装置
CN216207317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7466699U (zh) 一种基于大垫片生产用的多方面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