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3219B - 一种蓄冰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冰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3219B
CN114353219B CN202111676383.0A CN202111676383A CN114353219B CN 114353219 B CN114353219 B CN 114353219B CN 202111676383 A CN202111676383 A CN 202111676383A CN 114353219 B CN114353219 B CN 114353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storag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storage units
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63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3219A (zh
Inventor
焦涛涛
秦宝通
穆磊
石晨浩
朱耿涛
陈克岐
陈晓宇
张凯元
李凯
闫海红
贾梓宁
郭津瑞
卜雪成
王楚琦
王海峰
丁光耀
张建胜
李超
刘晓惠
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63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3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3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蓄冰槽,包括壳体和支架组,壳体沿竖直面对称分体设置成两个蓄冰单元,两个蓄冰单元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呈转动连接,支架组包括滑轨和两个分别位于壳体两端的滑动连接于滑轨上的连接支架,一个连接支架对于一个蓄冰单元且转动连接于蓄冰单元,连接组件下方设有驱动组件;在初始位置时,两个蓄冰单元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当连接组件向上运动时,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两个连接支架相对滑轨朝内滑动,直至蓄冰单元的开口端朝上。在两个蓄冰单元均装满后,再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蓄冰单元复位至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的状态,从而使整个壳体内充满冰球,也不需人工爬入壳体内进行手动冰球排布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施工装填时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蓄冰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冰槽。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现行制冷设备中会有通过蓄冰槽进行冰蓄冷的操作。冰蓄冷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槽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
其中,由于蓄冰槽呈躺制的长条形,蓄冰槽在施工装填时,为了使蓄冰槽内均匀分布冰球,需要操作人员从人孔处进入到蓄冰槽内,手动进行铺平和装填,如图1所示,避免装置完毕后蓄冰槽内还有很多孔隙。错误示例如图2所示。所以现有蓄冰槽的填冰工作,整体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蓄冰槽施工装填时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蓄冰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蓄冰槽,包括用于放置冰球的壳体和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架组,所述壳体沿竖直面对称分体设置成两个蓄冰单元,两个蓄冰单元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组包括滑轨和两个分别位于壳体两端的滑动连接于滑轨上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和滑轨沿竖直方向呈固定设置,一个连接支架对于一个蓄冰单元且转动连接于蓄冰单元,所述连接组件下方设有用于驱使连接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当所述连接组件向上运动时,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两个连接支架相对滑轨朝内滑动,直至蓄冰单元的开口端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安装冰球时,驱动组件推动连接组件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此时连接支架在滑轨上滑动,使蓄冰单元在转动的同时依旧能得到稳定的支撑。直至蓄冰单元运动至其开口端朝上,如此可以方便的直接将冰球倒入到蓄冰单元内,由于蓄冰单元开口端大小几乎与其截面积相等,所以蓄冰单元内可以通过冰球倒入直接被填满。同时配合驱动组件,还可以让蓄冰单元抖动一下,使冰球更密集的填装于蓄冰单元内。在两个蓄冰单元均装满后,再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蓄冰单元复位至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的状态,从而使整个壳体内充满冰球,也不需人工爬入壳体内进行手动冰球排布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施工装填时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蓄冰单元为长方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蓄冰单元两侧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于另一个蓄冰单元两侧的转动吊耳,一个转动轴对应一个转动吊耳且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转动吊耳,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源和一个推动源,两个转动源分别对应两个转动轴,转动源包括第一驱动缸、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缸输出端的齿条、固定套设于转动轴外的齿轮,所述齿条啮合于齿轮,所述推动源包括第二驱动缸,且所述第二驱动缸的输出端抵接于两个蓄冰单元下端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驱使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打开其开口端时,第一驱动缸和第二驱动缸同时伸长,且第二驱动缸的伸长量要大于第一驱动缸的伸长量。此时第二驱动缸提供连接组件向上运动力,第一驱动缸带动齿条上升,通过齿条和齿轮之间的相互运动,带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从而使两个蓄冰单元可以在打开和合并两种状态下自由的切换,操作方便。
可选的,两个所述蓄冰单元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呈柔性可伸缩设置,所述密封件截面呈U型且连接于蓄冰单元开口端三侧侧壁,所述密封件开口端向上;所述蓄冰单元朝向另一个蓄冰单元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件的容纳槽,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少两个蓄冰单元在装填满冰球后合拢的过程中,冰球从两个蓄冰单元之间的间隙掉出蓄冰单元的概率。同时也可确保两个蓄冰单元合拢时,依旧可以较好的相互抵接,相互封闭。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供制冷液流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分体设置呈前换热管、后换热管、连接管,前换热管和后换热管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蓄冰单元且连通蓄冰单元内外,连接管呈柔性可伸缩设置,且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换热管和后换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换热时,将制冷液通入到换热管内,从而使其与冰球进行更好的换热。同时时换热管的结构并不会干涉到蓄冷单元的分开和合拢。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呈蛇形设置,所述前换热管朝向后换热管一端和所述后换热管朝向前换热管一端均处于换热管最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提高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少蓄冷单元分开和合拢时,连接管需要变形的长度,使换热管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上套设有除污套,所述除污套内壁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于换热管,所述滑轮和除污套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滑轮转动的驱动马达;当所述滑轮沿着换热管轨迹运动时,所述除污套沿着换热管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外壁的污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清理换热管上的水垢时,可打开蓄冰单元,然后通过驱动马达带动并配合除污套自身重力,使滑轮转动,使除污套相对换热管运动。从而对换热管外壁的污垢进行刮除,减少污垢对换热管换热率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前换热管和后换热管外壁内均埋设有导轨,且导轨不突出于换热管外壁,一个导轨对应一个除污套,所述滑轮滑动连接于导轨内;当所述滑轮沿着导轨运动时,所述除污套沿着换热管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外壁的污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轨更好的导向滑轮的运动方向,使除污套可更好的在滑轮的带动下沿着既定轨迹相对换热管运动。
可选的,所述导轨沿换热管外壁呈螺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除污套相对换热管运动时是边刮边转动的,可更好的清洁换热管上的污垢。
可选的,所述除污套包括第一清洁单元、第二清洁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呈圆弧形,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施力部和固定连接于施力部两端的螺纹部,两个螺纹部螺纹呈反向设置,两个螺纹部分别螺纹连于第一清洁单元一端和第二清洁单元一端,所述滑轮安装于第一清洁单元、第二清洁单元或施力部其中一个上;当需要清洁换热管时,所述第一清洁单元、第二清洁单元和施力部构成圆形且抵接于换热管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直接将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分别安装在连接单元两端,然后旋拧连接单元,使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相互靠近直至抵接于换热管壁,方便了除污套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蓄冰单元背离另一个蓄冰单元一端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用于启闭排污管的启闭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的冰水、污垢等可以通过排污管排离蓄冰单元。同时也可以排放到一定程度后,打开两个蓄冰单元,使冰水、污垢等可以更彻底的进行排放。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施工装填蓄冰槽内的冰球时,省时省力,效率较高;
换热率较高;
清理方便,也不需额外增加人孔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冰球填装正确的步骤。
图2是相关技术中冰球填装错误的示范。
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在转动轴处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两个蓄冰单元相对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1中隐去密封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除污套安装到换热管上的剖视图。
图10是图4中B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隐去密封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支架组;3、换热管;4、蓄冰单元;5、密封件;6、前换热管;7、后换热管;8、连接管;9、连接组件;10、转动轴;11、转动吊耳;12、转动源;13、推动源;14、第一驱动缸;15、齿条;16、齿轮;17、连接座;18、第二驱动缸;19、连接槽;20、连接块;21、除污套;22、导轨;23、滑轮;24、第一清洁单元;25、第二清洁单元;26、连接单元;27、刮刀单元;28、施力部;29、螺纹部;30、排污管;31、启闭阀门;32、容纳槽;33、滑轨;34、连接支架;35、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3-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蓄冰槽。参照图3和图4,一种蓄冰槽包括用于放置冰球的壳体1和用于支撑壳体1的支架组2。壳体1内设有用于供制冷液流过的换热管3。在工作时,壳体1内装有冰球,制冷液从换热管3内流过,通过进行热交换来降低换热管3中制冷液的温度。
参照图3和图4,为了方便在壳体1内填装冰球,壳体1沿竖直面对称分体设置成两个长方体的蓄冰单元4。两个蓄冰单元4开口端相对设置。两个蓄冰单元4下端通过连接组件9转动连接。两个蓄冰单元4之间设有密封件5,密封件5呈柔性可伸缩设置,密封件5可由波纹管裁剪而成。参照图4和图5,蓄冰单元4朝向另一个蓄冰单元4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件5的容纳槽32,容纳槽32呈U型,容纳槽32布设于蓄冰单元4开口端三侧侧壁。密封件5截面呈U型。密封件5两端分别伸入容纳槽32内且固定连接于容纳槽32底面。
参照图4,换热管3呈蛇形设置。换热管3分体设置呈前换热管6、后换热管7、连接管8,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蓄冰单元4且连通蓄冰单元4内外,连接管8呈柔性可伸缩设置,且连接管8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 连接管8位于换热管3最下端。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由钢管制成,连接管8可由金属软管制成。
参照图6,初始状态时,两个蓄冰单元4同轴,且两个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在需要填装冰球时,在需要安装冰球时,使两个蓄冰单元4相对转动。直至蓄冰单元4尽可能的运动至其开口端朝上,如此可以方便的直接将冰球倒入到蓄冰单元4内,由于蓄冰单元4开口端大小几乎与其截面积相等,所以蓄冰单元4内可以通过冰球倒入直接被填满。同时还可以让蓄冰单元4抖动一下,使冰球更密集的填装于蓄冰单元4内。在两个蓄冰单元4均装满后,再使两个蓄冰单元4转动复位至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的状态,从而使整个壳体1内充满冰球,也不需人工爬入壳体1内进行手动冰球排布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施工装填时的效率。而密封件5可以很好的在两个蓄冰单元4转动的过程中防止冰球从两个蓄冰单元4之间的间隙处掉落。
具体的,参照图5,连接组件9包括转动轴10和转动吊耳11。转动轴10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蓄冰单元4下端。转动轴10的轴线与蓄冰单元4朝向下端朝向另一个蓄冰单元4的一侧侧边重合。转动吊耳11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另一个蓄冰单元4下端。一个转动吊耳11对应一个转动轴10,且转动吊耳11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转动轴10。从而实现两个蓄冰单元4可沿着其下侧边转动,减少转动过程中两个蓄冰单元4之间出现的间隙。
参照图3,支架组2包括两个滑轨33和两个连接支架34,连接支架34和滑轨33一一对应。一个连接支架34对于一个蓄冰单元4,且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蓄冰单元4背离另一个蓄冰单元4的一端。连接支架34下端滑动连接于滑轨33内且连接支架34和滑轨33沿竖直方向呈固定设置。
参照图4和图5,壳体1下方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源12和一个推动源13,两个转动源12分别对应两个转动轴10,转动源12包括第一驱动缸14、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缸14输出端的齿条15、固定套设于转动轴10外的齿轮16。齿条15啮合于齿轮16。推动源13包括第二驱动缸18,第二驱动缸18和第一驱动缸14均可为气缸、电缸等。第二驱动缸18的输出端上设有连接座17。参照图7,连接座17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块20,连接块20呈T型设置。蓄冰单元4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19,连接槽19呈T型设置,且连接块20滑动连接于连接槽19内,从而使第二驱动缸18的输出端与两个蓄冰单元4稳定连接。
在需要两个蓄冰单元4张开时,通过第二驱动缸18伸长,从而推动两个蓄冰单元4相对转动,驱使两个蓄冰单元4张开,此时齿轮16相对齿条15滑动从而实现转动,来辅助蓄冰单元4张开。以实现蓄冰单元4相对另一个蓄冰单元4顺畅的转动。若蓄冰单元4张开过度,可通过第一驱动缸14带动齿条15向上运动来带动齿轮16反向转动,从而使两个蓄冰单元4稍微合拢一定角度,使两个蓄冰单元4可更好的符合各种工况。在两个蓄冰单元4需要合拢时,则使第二驱动缸18缩短即可,操作方便。
由于场地的不同,和气缸、电缸等型号的不同,为了使两个蓄冰单元4可以打开到尽可能趋向完全竖直的状态,在安装时可以找寻地面有凹槽的地方,将第一驱动缸14和第二驱动缸18的缸体放入凹槽内,从而减少对蓄冰单元4转动的影响。
参照图4,为了方便对换热管3上的水垢进行清理,换热管3上套设有两个除污套21。参照图8和图9,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外壁内均埋设有两个导轨22,导轨22沿换热管3的轨迹设置,且导轨22不突出于换热管3外壁。两个导轨22对应一个除污套21。除污套21内壁设有滑轮23,一个滑轮23对应一个导轨22,滑轮23滑动连接于导轨22内。滑轮23和除污套21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滑轮23转动的驱动马达35。当滑轮23沿着导轨22轨迹运动时,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3外壁的污垢。
参照图9和图10,为了更好的刮除污垢,且方便安装除污套21,除污套21包括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连接单元26和刮刀单元27。参照图9,第一清洁单元24和第二清洁单元25呈圆弧形,连接单元26包括施力部28和固定连接于施力部28两端的螺纹部29,两个螺纹部29螺纹呈反向设置,两个螺纹部29分别螺纹连于第一清洁单元24一端和第二清洁单元25一端。两个滑轮23分别安装于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内壁。当需要清洁换热管3时,通过旋拧连接单元26,使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抵接于换热管3外壁,即可完成安装。
参照图10,刮刀单元27设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清洁单元24前后两端端壁和第二清洁单元25前后两端端壁上。在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安装完成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刮刀单元27构成一个完整的圆,且抵紧于换热管3。刮刀单元27在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运动时,可更好的对换热管3上的水垢进行刮除,减少水垢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参照图4,为了方便排放脏污,蓄冰单元4背离另一个蓄冰单元4一端均设有排污管30,排污管30上设有用于启闭排污管30的启闭阀门31。在长时间使用蓄冰槽后,可打开启闭阀门31,将化成水的冰球和被刮下的水垢一起排出。若排放不干净,可以使两个蓄冰单元4相对转动,直至排污管30朝下,完成排放。
实施例二:
参照图11,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轨22只设有一根,且导轨22沿换热管3外壁呈螺旋设置。从而使除污套21相对换热管3运动时是边刮边转动的,可更好的清洁换热管3上的污垢。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冰球的壳体(1)和用于支撑壳体(1)的支架组(2),所述壳体(1)沿竖直面对称分体设置成两个蓄冰单元(4),两个蓄冰单元(4)下端通过连接组件(9)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组(2)包括滑轨(33)和两个分别位于壳体(1)两端的滑动连接于滑轨(33)上的连接支架(34),所述连接支架(34)和滑轨(33)沿竖直方向呈固定设置,一个连接支架(34)对于一个蓄冰单元(4)且转动连接于蓄冰单元(4),所述连接组件(9)下方设有用于驱使连接组件(9)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当所述连接组件(9)向上运动时,两个蓄冰单元(4)相对转动,两个连接支架(34)相对滑轨(33)朝内滑动,直至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朝上;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之间设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呈柔性可伸缩设置,所述密封件(5)截面呈U型且连接于蓄冰单元(4)开口端三侧侧壁,所述密封件(5)开口端向上;所述蓄冰单元(4)朝向另一个蓄冰单元(4)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件(5)的容纳槽(32),在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蓄冰单元(4)的开口端相互抵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单元(4)为长方体,所述连接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蓄冰单元(4)两侧的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另一个蓄冰单元(4)两侧的转动吊耳(11),一个转动轴(10)对应一个转动吊耳(11)且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转动吊耳(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源(12)和一个推动源(13),两个转动源(12)分别对应两个转动轴(10),转动源(12)包括第一驱动缸(14)、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缸(14)输出端的齿条(15)、固定套设于转动轴(10)外的齿轮(16),所述齿条(15)啮合于齿轮(16),所述推动源(13)包括第二驱动缸(18),且所述第二驱动缸(18)的输出端抵接于两个蓄冰单元(4)下端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供制冷液流过的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分体设置呈前换热管(6)、后换热管(7)、连接管(8),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蓄冰单元(4)且连通蓄冰单元(4)内外,连接管(8)呈柔性可伸缩设置,且连接管(8)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呈蛇形设置,所述前换热管(6)朝向后换热管(7)一端和所述后换热管(7)朝向前换热管(6)一端均处于换热管(3)最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上套设有除污套(21),所述除污套(21)内壁设有滑轮(23),所述滑轮(23)滑动连接于换热管(3),所述滑轮(23)和除污套(21)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滑轮(23)转动的驱动马达(35);当所述滑轮(23)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时,所述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3)外壁的污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管(6)和后换热管(7)外壁内均埋设有导轨(22),且导轨(22)不突出于换热管(3)外壁,一个导轨(22)对应一个除污套(21),所述滑轮(23)滑动连接于导轨(22)内;当所述滑轮(23)沿着导轨(22)运动时,所述除污套(21)沿着换热管(3)轨迹运动且刮除换热管(3)外壁的污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2)沿换热管(3)外壁呈螺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套(21)包括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和连接单元(26),所述第一清洁单元(24)和第二清洁单元(25)呈圆弧形,所述连接单元(26)包括施力部(28)和固定连接于施力部(28)两端的螺纹部(29),两个螺纹部(29)螺纹呈反向设置,两个螺纹部(29)分别螺纹连于第一清洁单元(24)一端和第二清洁单元(25)一端,所述滑轮(23)安装于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或施力部(28)其中一个上;当需要清洁换热管(3)时,所述第一清洁单元(24)、第二清洁单元(25)和施力部(28)构成圆形且抵接于换热管(3)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单元(4)背离另一个蓄冰单元(4)一端均设有排污管(30),所述排污管(30)上设有用于启闭排污管(30)的启闭阀门(31)。
CN202111676383.0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蓄冰槽 Active CN114353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383.0A CN1143532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蓄冰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383.0A CN1143532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蓄冰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219A CN114353219A (zh) 2022-04-15
CN114353219B true CN114353219B (zh) 2023-03-14

Family

ID=81104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6383.0A Active CN1143532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蓄冰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321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26634A (ko) * 2003-09-09 2005-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CN1630799A (zh) * 2002-05-14 2005-06-22 乔伊特株式会社 冷冻饮料调和装置
CN101165441A (zh) * 2006-10-20 2008-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设备
CN101726141A (zh) * 2005-11-21 2010-06-09 莫列斯公司 电冰箱用制冰机
KR20150134809A (ko) * 2014-05-23 2015-12-02 김대영 얼음 회전 탈거 기능을 갖는 얼음볼 제조장치과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작되는 얼음볼
CN206755640U (zh) * 2017-05-09 2017-1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1798A1 (de) * 2013-02-05 2014-08-07 Krones Ag Fremdkörperinspektion in gefüllten Behälter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799A (zh) * 2002-05-14 2005-06-22 乔伊特株式会社 冷冻饮料调和装置
KR20050026634A (ko) * 2003-09-09 2005-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CN101726141A (zh) * 2005-11-21 2010-06-09 莫列斯公司 电冰箱用制冰机
CN101165441A (zh) * 2006-10-20 2008-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设备
KR20150134809A (ko) * 2014-05-23 2015-12-02 김대영 얼음 회전 탈거 기능을 갖는 얼음볼 제조장치과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작되는 얼음볼
CN206755640U (zh) * 2017-05-09 2017-1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219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6366B (zh) 可方便清洁的换热器
CN104197749B (zh) 一种基于管外连续机械刮冰的提取冷水凝固热装置
CN114353219B (zh) 一种蓄冰槽
CA2941094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low temperatures
CN109737798A (zh) 一种热泵交换器
CN116094234A (zh) 一种用于楼宇通风用节能直流无刷离心风机
CN113631877A (zh)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2503820A (zh) 全自动便于清洁的工业制冷机
CN217032128U (zh) 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多流程换热器
CN212458052U (zh) 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
CN214426499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冷却器
CN111829229B (zh)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07822880U (zh) 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
CN215114074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11389902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散热翅片自动清洗装置
CN219640756U (zh) 一种化工换热器
CN217031435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维护保养装置
CN220269648U (zh) 一种便于补水的空调换热器
CN218764722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15031767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机械的清洗设备
CN212041862U (zh) 一种新风除湿设备用智能排污系统
CN114136022B (zh) 回热式的高效低温空气源热泵
CN215466769U (zh) 一种带有可视功能的中央空调风管清洗机器人
CN220982046U (zh) 一种全焊接板式换热器防堵机构
CN118031684B (zh) 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