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2741B -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42741B CN114342741B CN202210073595.8A CN202210073595A CN114342741B CN 114342741 B CN114342741 B CN 114342741B CN 202210073595 A CN202210073595 A CN 202210073595A CN 114342741 B CN114342741 B CN 1143427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stridia
- culture
- fungus bags
- dkj
- chinese chestn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属于食药用菌的栽培及应用技术领域;该梭伦剥管菌新菌种菌株编号为L‑DKJ,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460;其与已报道梭伦剥管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7.91%,且ITS序列存在多位点简并碱基和插入突变,与已报道的梭伦剥管菌独立在两个分支。该梭伦剥管菌新菌种能够利用板栗废弃物进行高效栽培,产生子实体,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高。同时,其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培养物及子实体中含有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与已报道的梭伦剥管菌也有不同,在板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的栽培及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梭伦剥管菌(Piptoporus solonjensis)属于多孔菌科,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其含有18种氨基酸、核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多糖、SOD等营养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治疗肿瘤、失眠、乏力、贫血等均有明显效果。
目前,关于梭伦剥管菌相关研究报道较少;KENJI OKAMOTO等人通过 MYG培养基培养梭伦剥管菌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γ- 癸内酯和γ-醇内酯;唐延军等人研究了梭伦剥管菌的栽培技术,然而菌种培养需要80天,且栽培技术的发菌期也需要80天。另外,该团队还利用44%麸皮、20%茯苓粉、3%花粉、30%玉米芯、1%黄豆粉、1%酵母粉及1%葡萄糖配制的培养料,在三角瓶中对营养型梭伦剥管菌进行发酵培养约50d,再利用菌丝体制备梭伦剥管菌多糖粉;冯坤荣等将梭伦剥管菌菌液做肥料进行根施,对草莓具有显著的促长作用,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尚无梭伦剥管菌在板栗农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应用的报道。
我国是板栗原产地,板栗产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迁西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板栗面积达4.27万hm2。经初步测定,板栗园产生板栗废弃物 (板栗枝叶、栗蓬等)高达4995kg/hm2,年产废弃物达24万t。自然状态下,30 年板栗园产生的板栗废弃物中,栗树叶含量约占75.6%、栗蓬约占20.9%、板栗枝条约占3.5%;栗壳为栗坚果的果皮(有时也称种皮),占栗实重量的10%,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黄铜、植物甾醇、内酯、香豆素和鞣质等化学成分。经测定,板栗废弃物中含N、P、K、Mg、Cu、Zn、 Fe、Mn、B等营养元素,是很好的养分资源,但如此丰富的养分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还加重了环境污染,甚至由于野外堆积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待寻求能够对板栗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其与已报道梭伦剥管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7.91%,且ITS序列存在多位点简并碱基和插入突变,与已报道的梭伦剥管菌独立在两个分支。该梭伦剥管菌新菌种能够利用板栗废弃物进行高效栽培,产生子实体,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高。同时,其液体发酵培养物、固体发酵培养物以及子实体中含有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与已报道的梭伦剥管菌也有不同,在板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梭伦剥管菌(Piptoporus solonjensis)新菌种,菌株编号为L-DKJ,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460,保藏时间为2021年7 月15日。
上述梭伦剥管菌新菌种的制备方法:
(1)母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普通PDA培养基,25℃-28℃黑暗条件培养;
(2)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及培养条件:
以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板栗枝干木屑或板栗枝条屑48%-70%、板栗壳15%-30%、麸皮10%-20%、蔗糖1%和石膏1%;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培养料含水量60%-65%,装袋,灭菌后接种,20℃-25℃下黑暗培养20d-30d。
上述梭伦剥管菌可利用板栗废弃物进行高效栽培,产生子实体。
进一步地,可使用包含板栗废弃物的培养基质进行上述梭伦剥管菌新菌种菌丝或子实体培养,进而实现板栗废弃物高效利用。
利用板栗废弃物进行梭伦剥管菌新菌种高效栽培的方法:
栽培基质及发菌条件:
以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板栗枝干木屑40%-69%、棉籽壳20%-40%、麸皮10%-20%和石膏1%;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栽培基质含水量60%-65%,装袋,灭菌后接种,20℃-25℃培养,每隔7d翻一次菌袋,观察菌丝长势,若有杂菌长出及时清理菌袋,待菌丝长满成熟后移入出菇棚出菇;
出菇管理:菌袋出菇时平放或保持直立,菌袋平放时两端开口,菌袋直立时中间划口,使其全面接受光照,温度控制在18-25℃;当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时长出菇蕾时,温度控制在15℃-22℃,相对湿度为75%-80%,每天白天适当通风、且散射光照射,晚上喷水、保温保湿,当菌盖不再增大且表面颜色从橘黄色转向浅黄色采摘。
上述梭伦剥管菌的液体发酵培养物、固体发酵培养物及子实体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可应用于制备药物、香料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梭伦剥管菌可有效降解板栗废弃物快速生长,实现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并且梭伦剥管菌的发酵液及子实体含有丰富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生长在已经枯萎的板栗树桩、树枝上L-DKJ子实体。
图2所示为L-DKJ子实体形态;
左图为子实体正面,右图为子实体背面。
图3所示为L-DKJ菌落及菌丝形态;
A为菌落正面,B为菌落背面,C为菌丝形态。
图4所示为L-DKJ与其他梭伦剥管菌ITS序列比对结果。
图5所示为基于ITS+nLSU+nSSU采用MEGA7.0ML法构建的梭伦孔菌属及近缘菌真菌系统发育树。
图6所示为不同原种培养基对L-DKJ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7所示为各栽培种培养基中L-DKJ培养21d状态;
图中由左至右依次为1-9组培养基。
图8所示为各栽培种培养基中L-DKJ满瓶状态;
图中由左至右依次为1-9组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梭伦剥管菌的分离鉴定
1.样品采集及生境调查
采用GPS定位法获取样品分布地区和准确地理位置,调查该区域地貌类型、海拔、温度、降水等生境情况:
L-DKJ(图1)采集地点为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小王柳河村,经度E118. 8994,纬度N39.8980,海拔55米;采集时间为2019年7月15日。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降水725cm,雨量充沛;
YJY-88采集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杨家峪村,经度E118.1132,纬度N40. 2122,海拔167米;采集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迁西县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1℃,降水量在 800mm左右。
2.菌株分离
将采集的菌株编号为L-DKJ及菌株编号为YJY-88的子实体用流水清洗干净,用75%酒精浸泡5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cm左右的组织块,用镊子将组织块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28℃黑暗培养4-5d,培养完成后,用直径0.8cm的无菌打孔器在组织块周围的菌落上打菌饼接入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7d,菌种备用。
3.形态学鉴定
参照《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
L-DKJ子实体扇形、木栓质、菌盖淡黄色、直径13-15cm、菌褶白色蜂窝状、子实体大型(图2),初步确认属于多孔菌类群。
子实体:担子果一年生,菌盖扇形或近半圆形,侧生短柄或无柄,野生条件下单生为主,偶见覆瓦状排列,新鲜时软肉质,干后软纤维质,重量变轻。菌盖外伸可达8-12cm,宽可达10-20cm。菌盖表面浅橙色或橙黄色至黄棕色,被绒毛至无毛,有环带,皱纹少或无;菌盖边缘浅橘色。菌管孔口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圆形至多角形。菌肉奶油色至杏黄色,软纤维质,厚可达1.0-2.0cm。
菌丝结构:菌丝系统二体系;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所有菌丝在Cotton Blue 中呈负反应,在KOH溶液中大部分消解;菌丝组织在KOH试剂中变成浅橙色。
菌肉:生殖菌丝无色,薄壁至稍厚壁,很少分枝,直径为2.5-3.5μm;骨架菌丝占多数,无色,厚壁具宽内腔,弯曲,很少分枝,交织排列,直径为3.0-5 μm。
菌管:生殖菌丝无色,薄壁至稍厚壁,很少分枝,直径为2-3.5μm;骨架菌丝占多数,无色,厚壁具明显宽内腔,弯曲,很少分枝,交织排列,直径为 2.5-4μm。
菌丝体在PDA平板纯培养时,距接种点2cm除斜插无菌的盖玻片,待菌落边缘蔓延至盖玻片后,取出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菌落及菌丝形态如图3所示。
4.分子生物学鉴定
按照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子实体总DNA。以子实体总DNA为模板,用ITS的通用引物ITS1/ITS4、nLSU的通用引物LROR/LR5及nSSU的通用引物NS1/NS4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PCR反应程序如表2所示。
表1引物序列
反应体系:ddH2O 9.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Mix 12.5μL,DNA模板1μL,总计25μL。
表2 PCR反应程序
PCR产物检测及测序:用移液器取5μLPCR产物及Marker(DL2000)于 1.5%琼脂糖凝胶胶板的点样孔内,加样后立即通电,120v跑出点样孔后转80v 跑到底。电泳结束后于凝胶成像仪紫外下拍照,记录结果,符合要求的PCR产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获得L-DKJ及YJY-88菌株ITS、 nLSU及nSSU序列(表3)。
表3测序片段
ITS序列基本特征分析:
L-DKJ的ITS序列长度为669bp,而YJY-88的序列为662b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二者相似度为97.98%,L-DKJ的ITS序列存在多位点简并碱基和插入突变,具体比对结果见图4及表4。
表4 L-DKJ与梭伦剥管菌YJY-88的ITS序列比对结果
Blastn在线对比后,利用MEGA7.0中ML法构建基于ITS+nLSU+nSSU多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图5),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YJY-88与已发现的梭伦剥管菌(Piptoporussolonjensis)聚类在一起,属于梭伦剥管菌。尽管菌株L-DKJ 与梭伦剥管菌聚类在一主支,但是与已报道的梭伦剥管菌独立在两个分支上,这表明L-DKJ可能为梭伦剥管菌亚种,而L-DKJ菌种为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以下栽培技术试验和成分分析将YJY-88作为已报道梭伦剥管菌进行对比。
实施例2原种、栽培种、栽培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及优化
一.原种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设置5组原种培养料配方,重量百分比如下:
A.板栗壳98%、石膏2%;
B.板栗枝条屑48%、板栗壳35%、麸皮15%、蔗糖1%、石膏1%;
C.板栗枝条屑48%、板栗壳30%、麸皮20%、蔗糖1%、石膏1%;
D.板栗枝条屑48%、玉米芯30%、麸皮20%、蔗糖1%、石膏1%;
E.板栗壳88%、麸皮10%、石膏2%。
根据以上配方准备好所需的板栗枝条屑(修剪下的枝条,柔丝状)、板栗壳、玉米芯等培养料并准确称量。
拌料操作过程中,先将板栗枝条屑、板栗壳、麸皮等各种主料均匀加入桨式搅拌机内后再进行一次机械性的搅拌,搅拌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将其它配料(石膏、蔗糖)与水(培养料与水重量比1:1.1-1.2,使最终获得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0%左右)混合均匀,加入到主料中,再反复进行一次搅拌,搅拌持续时间不少于20min。将制备好的栽培料装入玻璃瓶,一个配方即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个重复装5瓶。
选用高为10cm,直径为7.5cm的玻璃瓶,每瓶装料250g左右(湿重),牛皮纸和PVC塑料纸封口,放入灭菌锅温度121℃灭菌90分钟,灭菌结束后继续于灭菌锅中放置一晚,以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第二天拿出放凉至室温后在超净工作台内接种,将长满菌丝的母种培养基切下1平方厘米大小的菌块,菌丝朝上接种,接种完毕后封口放入25℃的室温下进行培养。培养期间记录发菌期、菌丝长势和污染情况,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和污染率。观察原种的瓶壁长满之后,继续培养7-10天,让菌丝长满培养基内部,之后放于4℃保存。菌丝体生长速度 (cm/d)=培养料装瓶高度÷发菌期。原种菌丝生长情况如表5、图6所示。
表5原种菌丝生长情况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配方A和配方E以板栗壳为主料,其菌丝生长浓密,但发菌期(32天左右) 适中,污染率也高。配方D以板栗枝条屑和玉米芯为主料,其生长的菌丝浓密度最低,发菌期(36天左右)最长。配方B和配方C以板栗枝条屑和板栗壳为主料,其生长的菌丝浓密度较好,发菌期适中,但配方B污染率较高。L-DKJ菌丝在配方C上长势均匀、浓密健壮,发菌期快,且污染率低,为L-DKJ原种的最适配方。因此,L-DKJ原种的最适配方:板栗枝条屑48%、板栗壳30%、麸皮20%、蔗糖 1%、石膏1%。
二.栽培种培养料配方的优化
根据原种培养基筛选结果,以聚丙烯塑料瓶为栽培种培养容器在配方C的基础上进行L-DKJ栽培种培养料配方的优化,各组培养料重量百分比如下:
1.板栗枝条屑68%、板栗壳15%、麸皮15%、蔗糖1%、石膏1%;
2.板栗枝条屑58%、板栗壳20%、麸皮20%、蔗糖1%、石膏1%;
3.板栗枝条屑50%、板栗壳24%、麸皮24%、蔗糖1%、石膏1%;
4.板栗枝条屑60%、板栗壳10%、麸皮28%、蔗糖1%、石膏1%;
5.板栗枝条屑60%、板栗壳19%、麸皮19%、蔗糖1%、石膏1%;
6.板栗枝条屑60%、板栗壳28%、麸皮10%、蔗糖1%、石膏1%;
7.板栗枝条屑70%、板栗壳10%、麸皮18%、蔗糖1%、石膏1%;
8.板栗枝条屑70%、板栗壳18%、麸皮10%、蔗糖1%、石膏1%;
9.板栗枝条屑52%、板栗壳23%、麸皮23%、蔗糖1%、石膏1%。
每个配方,5次重复,每个重复10瓶。结果如表6、图7、8所示。
表6不同培养料配方中栽培种菌丝生长情况
配方1菌丝生长速度快(0.41cm/d),菌丝浓密度好,但污染率较高为7.14%,配方8生长速度中等(0.38cm/d),但菌丝长势均匀、浓密健壮,污染率最低;综合考虑,配方8更适宜做L-DKJ栽培种培养料。因此,L-DKJ栽培种培养料配方:板栗枝条屑70%、板栗壳18%、麸皮10%、蔗糖1%、石膏1%。
三.栽培培养料的筛选
选用18cm聚丙烯折角袋,各组培养料重量百分比如下:
Ⅰ.板栗枝条屑74%、麦麸25%、石膏1%;
Ⅱ.板栗枝干木屑60%、玉米芯14%、麦麸25%、石膏1%;
Ⅲ.板栗枝条屑74%、麦麸22.5%、玉米粉2.5%、石膏1%;
Ⅳ.板栗枝干木屑50%、玉米芯24%、麦麸25%、石膏1%;
Ⅴ.板栗枝条屑74%、麦麸20%、玉米粉5%、石膏1%;
Ⅵ.板栗枝干木屑40%、玉米芯34%、麦麸25%、石膏1%;
Ⅶ.板栗枝干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19%、石膏1%;
Ⅷ.板栗枝条屑30%、棉籽壳45%、麸皮22%、蔗糖1.5%、CaCO31%、 MgSO40.5%。
按照上述各配方配料、装袋,拌料及灭菌方式同原种/栽培种,含水量60%,每袋装湿料1.10kg,每个配方3次重复,每个重复50袋,待菌袋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内接入栽培种,22-25℃全黑暗培养,菌袋排列要有空隙,空气湿度60%左右,每隔7d翻一次菌袋,观察菌丝长势,若有杂菌长出及时清理菌袋。待菌丝长满成熟后移入出菇棚出菇。
菌袋出菇时可平放或保持直立,菌袋平放时两端开口,菌袋直立时中间划口,使其全面接受光照,使培养基的湿度和营养成分发生变化,菌丝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强光刺激可加快菌丝转色,此时期温度控制在18-25℃左右。当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时长出菇蕾时,温度控制在15℃-22℃,相对湿度为 75%-85%,每天白天适当通风、且散射光照射,晚上喷水、保温保湿,保证一定的干湿交替、冷热交替刺激,梭伦剥管菌子实体成熟大概需要15-30d,当菌盖不再增大且表面颜色从橘黄色转向浅黄色采摘。
统计时每个配方L-DKJ及YJY-88第一茬的子实体,称其鲜重用于生物转化率计算,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培养料干重)×100%。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不同栽培培养料配方的生长情况
由表7可见,在不同的栽培培养料配方中,菌株L-DKJ的子实体产量均高于YJY-88,这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梭伦剥管菌新菌种L-DKJ子实体产量更高。配方Ⅲ最有利于L-DKJ、YJY-88的菌丝生长,生长速度分别为0.62cm/d和0.60cm/d,但子实体产量较低;配方Ⅶ更有利于L-DKJ子实体的产量,第一茬子实体的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7.07%,发菌期为45.60d。因此,选择配方Ⅶ为 L-DKJ最适栽培培养料配方:板栗枝干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19%、石膏1%。
实施例3挥发性成分分析
制备L-DKJ和YJY-88固体培养物(菌丝体)、液体发酵物、固体发酵菌膜 (老菌皮)以及子实体,分别检测其挥发性成分:
(1)固体培养物(气生菌丝体):在超净工作台中于15mL顶空瓶中倒入约5cm的PDA固体培养基,接入直径为5cm的L-DKJ菌种,25℃全黑暗恒温培养21d;
(2)液体发酵产物:在超净工作台中于PDA液体培养基接入直径为5cm 的菌饼3个,于恒温震荡摇床上25℃全黑暗、120r/min培养21d;
(3)固体发酵菌膜(老菌皮):取完全长满的原种/栽培种瓶口表层菌膜(老菌皮),去除表面杂质,自然阴干后,用粉碎机磨成粉末;准确称取0.200g粉末样品,置于15mL顶空瓶中,用具有聚四氯乙烯隔垫的盖子密封;
(4)栽培子实体:采摘新鲜子实体,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阴干,干燥的子实体用粉碎机磨成粉末;准确称取0.200g粉末样品,置于15mL顶空瓶中,用具有聚四氯乙烯隔垫的盖子密封;
将各组处理好的样品于60℃恒温水浴中固相微萃取装置顶空萃取30min,之后将固相微萃取装置迅速插入气相进样口,在230℃下解吸10min,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每个处理3次重复)。
GC-MS升温程序为:100℃保持2min,以5℃/min升至200℃,以2℃/min 升至23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30℃。
L-DKJ固体培养物(气生菌丝体)及发酵液培养物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如表8、9所示:
表8 L-DKJ固体培养物(气生菌丝体)
表9 L-DKJ液体发酵产物
L-DKJ固体培养物(气生菌丝体)及液体发酵产物中丙位癸内酯(γ-癸内酯、5-己基二氢-2(3H)呋喃酮、α-己基-γ-丁内酯、γ-正己基丁内酯)为主要香气成分,且L-DKJ发酵液培养中含有丙位癸内酯及2-癸醇两种香味成分。丙位癸内酯有强烈的椰子和桃子样果香香气,主要用于用于食用香精。
L-DKJ固体培养物(气生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少量顺铂,又名顺式- 二氯二氨合铂,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呈橙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在水溶液中可逐渐转化成反式和水解。临床上对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均能显示疗效。
L-DKJ及YJY-88固体发酵菌膜(老菌皮)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如表 10、11所示:
表10 L-DKJ固体发酵菌膜(老菌皮)
表11 YJY-88固体发酵菌膜(老菌皮)
L-DKJ固体发酵菌膜(老菌皮)共检测出23种成分,其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醇类、内酯类、烷烃类及含氧化合物等,而YJY-88只检测出13种。两菌株子实体老菌皮挥发性成分中香气成分主要为甲基壬基甲酮(2-癸酮、2-十一(烷)酮、甲壬酮、壬基甲基甲酮、甲基正壬基酮)和壬醛(九碳醛、天竺葵醛、正壬醛),且甲基壬基甲酮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9.04%及8.92%。甲基壬基甲酮具有柑橘类油脂和芸香油似香气,天然存在于鱼腥草、香蕉、草莓、丁香、生姜及芸香科植物中,主用于药物和香料的生产。壬醛具有强烈的油脂气味和甜橙气息,其稀乙醇溶液有香草醛和香调,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调制玫瑰、橙花、香紫罗兰、香味等香精。
L-DKJ及YJY-88子实体(阴干)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2、13所示:
表12 L-DKJ子实体(阴干)
表13 YJY-88子实体(阴干)
L-DKJ子实体(阴干)共检测出25种化合物,其中甲基壬基甲酮及2-癸醇为其主要香气;YJY-88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且并未检出主要香气成分。
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梭伦剥管菌(Piptoporus solonjensis)新菌种,其特征在于,菌株编号为L-DKJ,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246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包括:
(1)母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普通PDA培养基,25℃-28℃黑暗条件培养;
(2)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及培养条件:以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板栗枝干木屑或板栗枝条屑48%-70%、板栗壳15%-30%、麸皮10%-20%、蔗糖1%和石膏1%;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培养料含水量60%-65%,装袋,灭菌后接种,20℃-25℃下黑暗培养20d-30d。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在高效利用板栗废弃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包含板栗废弃物的培养基质进行菌丝或子实体培养。
4.板栗废弃物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高效栽培中的应用。
5.利用板栗废弃物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进行高效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及发菌条件:以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板栗枝干木屑40%-69%、棉籽壳20%-40%、麸皮10%-20%和石膏1%;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培养料含水量60%-65%,装袋,灭菌后接种,20℃-25℃培养,每隔7d翻一次菌袋,观察菌丝长势,若有杂菌长出及时清理菌袋,待菌丝长满成熟后移入出菇棚出菇;
出菇管理:菌袋出菇时平放或保持直立,菌袋平放时两端开口,菌袋直立时中间划口,使其全面接受光照,温度控制在18-25℃;当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时长出菇蕾时,温度控制在15℃-22℃,相对湿度为75%-80%,每天白天适当通风、且散射光照射,晚上喷水、保温保湿,当菌盖不再增大且表面颜色从橘黄色转向浅黄色采摘。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在制备香料中的应用,其中,L-DKJ液体发酵培养物、固体发酵培养物和/或子实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用于制备香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成分包括丙位癸内酯、2-癸醇、甲基壬基甲酮或壬醛。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包括顺铂或含有顺铂的药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3595.8A CN114342741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3595.8A CN114342741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2741A CN114342741A (zh) | 2022-04-15 |
CN114342741B true CN114342741B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109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3595.8A Active CN114342741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4274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6872A (zh) * | 2004-03-24 | 2005-08-24 | 唐延军 | 一种营养型梭伦剥管菌及其培植方法 |
WO2006091118A2 (en) * | 2005-02-28 | 2006-08-31 | Uniwersytet Marii Curie-Sklodowskiej | A NEW STRAIN OF PAENIBACILLUS CURDLANOLYTICUS, A METHOD OF MUTANASE PROD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α-L ,3-GLUCAN FOR THE PRODUCTION OF MUTANASE, AND AN ENZYMATIC PREPARATION |
CN102405764A (zh) * | 2011-04-19 | 2012-04-11 | 唐延军 | 梭伦剥管菌的发酵方法 |
CN107624959A (zh) * | 2016-07-18 | 2018-01-26 | 北京大道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液体营养饲料 |
CN109810908A (zh) * | 2019-03-29 | 2019-05-28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一种梭伦剥管孔菌新菌种和基于菌糠基质的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
-
2022
- 2022-01-21 CN CN202210073595.8A patent/CN1143427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6872A (zh) * | 2004-03-24 | 2005-08-24 | 唐延军 | 一种营养型梭伦剥管菌及其培植方法 |
WO2006091118A2 (en) * | 2005-02-28 | 2006-08-31 | Uniwersytet Marii Curie-Sklodowskiej | A NEW STRAIN OF PAENIBACILLUS CURDLANOLYTICUS, A METHOD OF MUTANASE PROD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α-L ,3-GLUCAN FOR THE PRODUCTION OF MUTANASE, AND AN ENZYMATIC PREPARATION |
CN102405764A (zh) * | 2011-04-19 | 2012-04-11 | 唐延军 | 梭伦剥管菌的发酵方法 |
CN107624959A (zh) * | 2016-07-18 | 2018-01-26 | 北京大道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液体营养饲料 |
CN109810908A (zh) * | 2019-03-29 | 2019-05-28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一种梭伦剥管孔菌新菌种和基于菌糠基质的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一株野生梭伦剥管孔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张云龙 等;《中国食用菌》;20210415;第40卷(第04期);第13-17段 * |
长白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名录Ⅳ针阔混交林带;图力古尔等;《菌物研究》;20110315;第9卷(第01期);第21-36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2741A (zh) | 2022-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62566B (zh) | 一种高产多糖的灵芝少孢品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2187787B (zh) | 一种利用葡萄蔓屑栽培金福菇、大杯蕈珍稀食用菌的方法 | |
CN103145462B (zh) | 一种金针菇原种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479616B (zh) | 松茸的制种与栽培方法 | |
CN111937680B (zh) |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 |
CN105494715A (zh) | 一种接种法生产黑茶的工艺 | |
CN114085781B (zh) | 一种灵芝菌gz及其应用 | |
CN109906877B (zh) | 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 |
CN1720785A (zh) | 桑黄人工高产栽培方法及桑黄子实体的应用 | |
CN104585059A (zh) | 一种阿魏菇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7779406B (zh) |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 |
CN103875453A (zh) | 西藏淡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 |
CN103004465A (zh) | 一种鸡腿菇菌株及制备方法 | |
CN108770593B (zh) |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 |
CN114181837B (zh) | 一株富硒毛柄库恩菇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
CN114766285B (zh) | 一种白肉灵芝菌株l4495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 | |
CN103210791A (zh) | 利用柿木屑栽培金顶侧耳的方法 | |
CN114342741B (zh) | 一株梭伦剥管菌新菌种及其应用 | |
CN105967773A (zh) | 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料及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5779303A (zh) | 一种铁皮石斛菌根真菌节菱孢菌株zj11c12及其应用 | |
CN111205988B (zh) | 灰树花新菌株 | |
CN113796260A (zh) | 一种茯苓菌(Wolfiporia cocos)YX1及其培养基、栽培方法 | |
CN112931059A (zh) | 一种桑树桑黄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6718020B (zh) | 一种以木薯杆为辅料的毛木耳栽培方法 | |
CN111972210A (zh) | 一种高效转化葡萄蔓中白黎芦醇的灵芝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