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2579B - 元件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元件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2579B
CN114342579B CN201980099889.4A CN201980099889A CN114342579B CN 114342579 B CN114342579 B CN 114342579B CN 201980099889 A CN201980099889 A CN 201980099889A CN 114342579 B CN114342579 B CN 114342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component
warning
component mounting
stor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8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2579A (zh
Inventor
木下和也
石川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42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2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1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with data reco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Abstract

元件安装系统具备元件安装组、保管库及装载机。保管库设于元件安装机组的上游侧或下游,具有排列多个元件供给装置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支撑多个元件供给装置的保管区域。装载机自动地对元件安装机及保管库进行元件供给装置的取出及/或安装。若支撑于保管区域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元件安装系统的控制部输出回收促进警告及补充禁止警告中的至少一个警告,该回收促进警告催促回收支撑于保管区域的元件供给装置,该补充禁止警告禁止向保管区域补充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元件供给装置。

Description

元件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元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元件安装系统,在通过将元件安装机沿基板的搬运方向排列多个而构成的元件安装机组的上游侧设置保管库,装载机对元件安装机及保管库自动地进行供料器的取出及/或安装(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87854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若保管库被元件用尽的供料器占用而成为没有空闲的状态,则之后在元件安装机中产生了元件用尽的供料器时,有时会导致装载机无法回收而致使生产线停止的情况。另外,在将今后的生产所需的供料器胡乱地保管于保管库而成为保管库没有空闲的状态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本公开就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将保管库成为没有空闲的状态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具备:元件安装机组,通过将元件安装机沿安装对象物的搬运方向排列多个而构成,所述元件安装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多个元件供给装置,并将所述元件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元件向所述安装对象物安装;保管库,设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组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具有排列多个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撑多个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保管区域;装载机,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自动地对所述元件安装机及所述保管库进行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取出及/或安装,所述元件安装系统具备控制部,若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该控制部输出回收促进警告及补充禁止警告中的至少一个警告,该回收促进警告催促回收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该补充禁止警告禁止向所述保管区域补充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
在该元件安装系统中,若支撑于保管区域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输出催促回收支撑于保管区域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回收促进警告及禁止向保管区域补充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元件供给装置的补充禁止警告中的至少一个警告。若按照回收促进警告来回收支撑于保管区域的元件供给装置,则保管区域的占用状况得到缓和,因此即使之后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向保管库保管的元件供给装置,也能够接受。另外,若按照补充禁止警告来禁止元件供给装置向保管区域的补充,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保管区域的空闲情况,因此即使之后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向保管库保管的元件供给装置,也能够接受。因而,能够将保管库成为没有空闲的状态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元件安装系统10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与元件安装系统10的控制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指示器点亮控制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其它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0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的概略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与元件安装系统10的控制相关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图1的左右方向为X方向,前后方向为Y方向,上下方向为Z方向。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系统10具备元件安装线12、装载机50及管理计算机80。在元件安装线12上,元件安装机组14和供料器保管库60沿X方向排列。在元件安装机组14中,多个元件安装机20沿X方向排列。元件安装机20将从供料器30(相当于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元件向基板S(相当于安装对象物,参照图2)安装。将基板S沿X方向从元件安装线12的左侧(上游侧)向右侧(下游侧)搬运。供料器保管库60配置于元件安装机组14的上游侧。装载机50能够在与元件安装机20之间、与供料器保管库60之间自动更换供料器30。管理计算机80管理整个系统。
如图2所示,元件安装机20具备:基板搬运装置21,沿X方向搬运基板S;头22,具有吸附供料器30所供给的元件的吸嘴;头移动机构23,使头22沿XY方向移动;及触摸面板显示器27(参照图1)。另外,元件安装机20具备由周知的CPU、ROM、RAM等构成的安装控制装置28(参照图3)。安装控制装置28控制元件安装机20的整体。安装控制装置28能够与基板搬运装置21、头22、头移动机构23、触摸面板显示器27等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另外,元件安装机20具有能够在前方安装供料器30的上下两个区域。上区域是供料器30能够供给元件的供给区域20A,下区域是能够存放供料器30的存放区域20B。在供给区域20A和存放区域20B设有侧视时形成为L字状的供料器台40。在各供料器台40能够装卸地安装有多个供料器30。
如图2所示,供料器30构成为将以预定间距收容元件的带送出的带式供料器。供料器30具备:带盘32,卷绕有带;带输送机构33,从带盘32送出带;及供料器控制装置34(参照图3)。此外,如图2所示,供料器台40具备以能够供供料器30插入的间隔沿X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插槽42。插槽42将供料器30支撑为能够装卸。若在供料器台40的插槽42中插入供料器30,则供料器30的未图示的连接器与供料器台40的连接器45连接。由此,供料器控制装置34能够与供料器30的安装目标的控制部(安装控制装置28、管理计算机80等)通信。供料器控制装置34通过带输送机构33将收容于带的元件放出至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若元件供给位置的元件被头22的吸嘴吸附,则再次通过带输送机构33将收容于带的元件放出至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
如图1所示,装载机50能够沿与基板的搬运方向(X方向)平行地设于多个元件安装机20的前表面及供料器保管库60的前表面的X轴轨道18移动,自动地对元件安装机20及供料器保管库60进行供料器30的取出及/或安装。如图2及图3所示,装载机50具备装载机移动机构51和供料器移载机构53。装载机移动机构51使装载机50沿X轴轨道18移动。供料器移载机构53从装载机50朝向元件安装机20、供料器保管库60安装供料器30、或从元件安装机20、供料器保管库60卸下供料器30而收纳于装载机50、或在上部移载区域50A与下部移载区域50B之间使供料器30移动。另外,如图3所示,装载机50具备编码器55和装载机控制装置57。编码器55检测装载机50的X方向的移动位置。装载机控制装置57由周知的CPU、ROM、RAM等构成。装载机控制装置57输入来自编码器55的检测信号,向装载机移动机构51、供料器移载机构53输出驱动信号。
供料器保管库60为了收容多个供料器30而具有与设于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40大致相同的结构的供料器台70(相当于保管区域,参照图1)。供料器台70具备以能够供供料器30插入的间隔沿X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插槽72。插槽72将供料器30支撑为能够装卸。若在供料器台70的插槽72中插入供料器30,则供料器30的未图示的连接器与供料器台70的连接器75连接。由此,供料器控制装置34能够与供料器30的安装目标的控制部(安装控制装置28、管理计算机80等)通信。作为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列举有元件用尽的供料器、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没有使用的预定的供料器、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存在使用的预定的供料器等。在供料器台70的前表面,在与各插槽7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由LED构成的指示器74(显示器)。
管理计算机80控制元件安装线12,如图3所示,由周知的CPU80a(相当于控制部)、ROM80b、RAM80c、HDD80d等构成,与LCD等显示器82、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84等连接。在管理计算机80的HDD80d中存储有生产程序(与决定了将何种元件朝向基板S安装、或制作多少张像这样安装了元件的基板S等的生产计划相关的程序)、生产任务(决定了对应每个元件安装机20为单位将哪个供料器30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设置于供料器台40,将哪个元件种类的元件以什么样的顺序朝向基板S安装等的任务)等。生产程序通过作业者对输入设备84进行操作而被保存于管理计算机80的HDD80d。生产任务由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基于生产程序设定,并保存于HDD80d。管理计算机80在设定生产任务时,基于生产程序设定装配时序,将该装配时序朝向各元件安装机20分配,设定对应每个元件安装机20分配的元件的安装顺序,对应每个元件安装机20设定供料器30的排列方式,以使元件安装线12中的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的方式设定所有元件安装机20的生产任务。因此,当生产程序被切换时,与此相伴地,各元件安装机20的生产任务也被切换。管理计算机80与安装控制装置28、装载机控制装置57连接为能够双向通信。管理计算机80从安装控制装置28接收与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状况相关的信息、或从装载机控制装置57接收与装载机50的驱动状况相关的信息。管理计算机80与插入于供料器台40、70的插槽42、72的供料器30的供料器控制装置34连接为能够通信,能够取得供料器30的信息。
接着,对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装置28基于从管理计算机80接收到的生产任务朝向基板S安装元件的动作(元件安装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安装控制装置28使头22的吸嘴吸附从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具体而言,安装控制装置28控制头移动机构23而使头22的吸嘴向所期望的元件的元件供给位置的正上方移动。接着,安装控制装置28使吸嘴下降,向该吸嘴供给负压。由此,在吸嘴的前端吸附所期望的元件。之后,安装控制装置28使吸嘴上升,控制头移动机构23,使吸附了元件的吸嘴朝向基板S的预定的位置的上方移动。然后,在该预定的位置,安装控制装置28使吸嘴下降,向该吸嘴供给大气压。由此,吸附于吸嘴的元件分离而安装于基板S的预定的位置。对于应向基板S安装的其它元件,也同样地安装于基板S上,在完成了所有元件的安装后,将基板S朝向下游侧的元件安装机20送出。
接着,对装载机控制装置57基于管理计算机80的指示使装载机50实施供料器30的自动更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装载机控制装置57在从管理计算机80接收到将不需要的供料器30(例如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在下次生产中不使用的供料器30)朝向供料器保管库60移送的指示时,控制装载机移动机构51而向安装有不需要的供料器30的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40的前方移动。接着,装载机控制装置57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53,从该供料器台40卸下不需要的供料器30而收纳于装载机50,控制装载机移动机构51而向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前方移动。接着,装载机控制装置57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53而将该供料器30安装于供料器台70的空插槽。另外,装载机控制装置57在从管理计算机80接收到补充所需的供料器30(例如取代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的供料器30、在下次生产中使用的供料器30)的指示时,控制装载机移动机构51而向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前方移动。接着,装载机控制装置57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53,将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需要的供料器30卸下并收纳于装载机50,控制装载机移动机构51而向补充对象的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40的前方移动。接着,装载机控制装置57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53而将该供料器30安装于供料器台40。
接着,对由管理计算机80执行的指示器点亮控制例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指示器点亮控制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以预定的时机(例如以数sec为单位)执行指示器点亮控制例程。CPU80a在开始指示器点亮控制例程时,首先,从保管于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30输入信息(S110)。具体而言,CPU80a通过与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供料器控制装置34进行通信来输入与供料器30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作为供料器30的状态,列举有元件用尽的状态、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没有使用的预定的状态、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存在使用的预定的状态等。接着,CPU80a基于输入的信息,控制与各供料器30相对应的指示器74的点亮颜色(S120),结束本例程。例如,若供料器30元件用尽,则CPU80a将与支撑该供料器30的插槽72相对应的指示器74点亮为红色。若供料器30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没有使用的预定,则CPU80a将与支撑该供料器30的插槽72相对应的指示器74点亮为黄色。若供料器30的状态为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存在使用的预定,则CPU80a将与支撑该供料器30的插槽72相对应的指示器74点亮为绿色。由此,操作者能够根据指示器74的点亮颜色来判断供料器30成为了元件用尽、或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没有使用的预定、或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存在使用的预定。
接着,对由管理计算机80执行的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以预定的时机为单位(例如以数sec为单位)执行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CPU80a在开始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时,首先,掌握支撑于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S210)。具体而言,CPU80a通过与支撑于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供料器控制装置34进行通信来识别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数量(占用数)。然后,CPU80a通过计算供料器30的占用数相对于供料器台70的全部插槽数的比例而作为占用率,从而掌握占用状况。
接着,CPU80a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S220)。具体而言,CPU80a根据供料器30的占用率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例如70%或80%)来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
若在S220中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CPU80a报告补充禁止警告(S230),进而报告回收促进警告(S240),结束本例程。补充禁止警告是禁止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供料器30朝向供料器台70的补充的警告。回收促进警告是催促回收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警告。以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中的使用概率越低的供料器30则回收优先级越高的方式输出回收促进警告。在本实施方式的回收促进警告中,最优先回收与点亮为红色的指示器74相对应的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红色的供料器30),若没有红色的供料器30,则优先回收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没有使用的预定的黄色的供料器30,若既没有红色的供料器30也没有黄色的供料器30,则以回收在当前的生产计划中存在使用的预定的绿色的供料器30的方式进行警告。即,以优先回收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中的使用概率较低的供料器30的方式进行警告。为了将补充禁止警告、回收促进警告传达给操作者,可以在显示器82中以字符串(文章)输出,也可以从未图示的扬声器以声音输出。注意到该警告的操作者根据该警告取消供料器30朝向供料器台70的补充、或从供料器台70回收供料器30。或者,补充禁止警告、回收促进警告也可以作为警告信号对未图示的AGV(无人搬运车)输出。AGV在供料器保管库60与贮藏多个供料器30的仓库(或货架)之间移动。输入了该警告信号的AGV的控制装置根据该警告取消供料器30从仓库朝向供料器保管库60的补充、或从供料器保管库60朝向仓库回收供料器30。
另一方面,若在S220中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没有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CPU80a判定当前是否正在报告警告(S250),若处于警告中,则解除这些警告(S260),结束本例程。另一方面,若在S240中并未正在报告警告,则CPU80a直接结束本例程。
在以上说明的元件安装系统10中,若支撑于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输出催促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回收的回收促进警告及禁止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供料器30向供料器台70的补充的补充禁止警告。若根据回收促进警告而回收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则供料器台70的占用状况得到缓和,因此即使之后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20向供料器台70保管的供料器30,也能够接受。另外,若根据补充禁止警告而禁止供料器30向供料器台70补充,则能够将供料器台70的空闲状况维持在某种程度,因此即使之后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20向供料器保管库60保管的供料器30,也能够接受。因而,能够将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成为没有空闲的状态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另外,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在输出回收促进警告时,以保管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中的使用概率越低的供料器30则回收优先级越高的方式输出回收促进警告。因此,能够优先将使用概率低的供料器30从供料器台70回收。回收优先级被设定为,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中的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的级别最高。由于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已没有用处,因此被最优先从供料器台70回收。
进而,回收优先级在与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各自相对应的指示器74上表示为颜色。因此,操作者能够根据指示器74所示的回收优先级(颜色)来识别应优先从供料器台70回收哪个供料器30。
此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高占用状况的判断基准设定为,输出回收促进警告的情况下的成为高占用状况的可能性比输出补充禁止警告的情况高。图6示出此时的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的流程图。CPU80a在开始该供料器保管库管理例程时,首先,掌握支撑于供料器保管库60的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S310)。该处理与上述S210相同。接着,CPU80a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第一高占用状况(S320),若是肯定判定则报告补充禁止警告(S330),进而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第二高占用状况(S340),若是肯定判定则报告回收促进警告(S350),结束本例程。S330及S350的处理与上述S230及S240相同。若在S320中为否定判定,则CPU80a判定当前是否正在报告任一警告(S360),若处于报告中,则解除报告中的所有警告(S370),结束本例程。另外,若在S340中为否定判定,则CPU80a判定当前是否正在报告回收促进警告(S380),若为肯定判定,则解除该回收促进警告(S390),结束本例程。另一方面,若在S360、S380中为否定判定,则CPU80a直接结束本例程。在此,第二高占用状况被设定为比第一高占用状况高。例如,CPU80a根据供料器30的占用率是否超过第一阈值(例如70%或75%)来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第一高占用状况,根据供料器30的占用率是否超过了第二阈值(例如80%或85%)来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第二高占用状况。由此,由于在供料器台70处于比较空的状态下输出补充禁止警告,因此容易维持此时的空闲,之后即使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20朝向供料器保管库60保管的供料器30,也容易接受。另外,由于从元件安装机20朝向供料器保管库60接收应保管的供料器30直到供料器台70成为几乎没有空闲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多接受数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是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输出补充禁止警告和回收促进警告这双方,但是也可以仅输出补充禁止警告,也可以仅输出回收促进警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管理计算机80的CPU80a根据供料器30的占用率(供料器30的占用数相对于供料器台70的全部插槽数的比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来判定供料器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但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判定。例如,也可以根据供料器30在供料器台70中所占的占用数是否成为预定的高占用数来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供料器台70的空闲比例(或空闲数)是否成为预定的低空闲比例(低空闲数)来进行判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元件安装线12的管理计算机80判定供料器30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高占用状况,若成为了高占用状况,则执行输出警告的控制,但是其它计算机也可以执行该控制。作为其它计算机,例如列举有管理工厂整体的元件安装线12的计算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指示器74的灯的颜色显示回收优先级,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用字符串(文章)显示回收优先级。例如,也可以在字符串显示器上以字符串显示应最优先回收的供料器30的插槽编号、应接下来优先回收的供料器30的插槽编号。作为这样的字符串显示器,既可以使用管理计算机80的显示器82,也可以使用与供料器台70连接的未图示的显示器,还可以使用操作者的便携设备的画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回收支撑于供料器台70的供料器30时,通过将供料器30从供料器台70卸下而进行回收,但是也可以连同供料器台70一起进行回收。在该情况下,供料器保管库60也可以具备两台以上的供料器台70。如此一来,即使回收了一台供料器台70,也能够利用剩余的供料器台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供料器台70的前表面设有指示器74,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供料器保管库60中的载置供料器台70的工作台设置与指示器74同样的指示器。在该情况下,指示器设于供料器台70的近前且是与各插槽72相对应的位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料器保管库60配置于元件安装机组14的上游侧,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或在此基础上将供料器保管库60配置于元件安装机组14的下游侧。另外,也可以将供料器保管库60以两台以上相连的方式配置于元件安装机组14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元件安装线12中加入向元件安装前的基板S印刷焊料的焊料印刷机、或对元件安装后的基板S检查元件是否被正确地安装的检查机。另外,元件安装机组14与供料器保管库60也可以相邻,但是也可以在元件安装机组14与供料器保管库60之间配置焊料印刷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载机50执行了对元件安装机20更换供料器30的作业,但是也可以由作业者执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元件安装机20的触摸面板显示器27、管理计算机80的显示器82上显示如何更换供料器30的引导,作业者按照该引导来进行供料器30的更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元件供给装置示例了供料器30,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载置有多个元件的托盘来作为元件供给装置。
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也可以如以下这样构成。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在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时,所述控制部以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使用概率越低的元件供给装置则回收优先级越高的方式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如此一来,能够优先从保管区域回收使用概率低的元件供给装置。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回收优先级被设定得最高。由于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装置已没有用处,因此被最优先从保管区域回收。此外,回收优先级也可以设定为,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没有使用预定的元件供给装置成为下一个。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回收优先级显示在与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各元件供给装置对应的显示器上。如此一来,能够根据显示器所示的回收优先级来识别应优先从保管区域回收哪个元件供给装置。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及所述补充禁止警告这两个警告,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所述高占用状况的判断基准被设定为,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的情况下的所述判断基准比输出所述补充禁止警告的情况下的所述判断基准高。如此一来,由于在保管区域比较空的状态下输出补充禁止警告,因此容易维持此时的空闲,之后即使产生了应从元件安装机朝向保管库保管的元件供给装置,也容易接受。另外,由于从元件安装机接受应朝向保管库保管的元件供给装置直到保管区域成为几乎没有空闲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多接受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元件安装机组将元件向安装对象物安装的技术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元件安装系统12:元件安装线14:元件安装机组18:X轴轨道20:元件安装机20A:供给区域20B:存放区域21:基板搬运装置22:头23:头移动机构27:触摸面板显示器28:安装控制装置30:供料器32:带盘33:带进给机构34:供料器控制装置40:供料器台42:插槽45:连接器50:装载机50A:上部移载区域50B:下部移载区域51:装载机移动机构53:供料器移载机构55:编码器57:装载机控制装置60:供料器保管库70:供料器台72:插槽74:指示器75:连接器80:管理计算机80a:CPU 80b:ROM 80c:RAM 80d:HDD 82:显示器84:输入设备

Claims (5)

1.一种元件安装系统,具备:
元件安装机组,通过将元件安装机沿安装对象物的搬运方向排列多个而构成,所述元件安装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多个元件供给装置,并将所述元件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元件向所述安装对象物安装;
保管库,设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组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具有排列多个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撑多个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保管区域;
装载机,沿所述搬运方向移动,自动地对所述元件安装机及所述保管库进行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取出及/或安装,
所述元件安装系统具备控制部,若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成为预定的高占用状况,则所述控制部输出回收促进警告及补充禁止警告中的至少一个警告,所述回收促进警告催促回收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所述补充禁止警告禁止向所述保管区域补充在下次之后的生产中使用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在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时,所述控制部以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使用概率越低的元件供给装置则回收优先级越高的方式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回收优先级被设定得最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回收优先级显示在与支撑于所述保管区域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中的各元件供给装置对应的显示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及所述补充禁止警告这两者,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占用状况是否成为所述高占用状况的判断基准被设定为,输出所述回收促进警告的情况下的所述判断基准比输出所述补充禁止警告的情况下的所述判断基准高。
CN201980099889.4A 2019-09-26 2019-09-26 元件安装系统 Active CN114342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8000 WO2021059457A1 (ja) 2019-09-26 2019-09-26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2579A CN114342579A (zh) 2022-04-12
CN114342579B true CN114342579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16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889.4A Active CN114342579B (zh) 2019-09-26 2019-09-26 元件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4895A1 (zh)
EP (1) EP4037450A4 (zh)
JP (1) JP7175401B2 (zh)
CN (1) CN114342579B (zh)
WO (1) WO2021059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6933B (zh) * 2019-03-05 2022-11-22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2500A (ja) * 1990-11-27 1992-07-10 Toshiba Corp 部品供給装置
JPH09130085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作成装置
JP2007095761A (ja) * 2005-09-27 2007-04-12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および実装方法
CN101523430A (zh) * 2006-09-28 2009-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部件管理程序、部件管理方法以及部件管理装置
JP2014197594A (ja) *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管理システム
WO2015019412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準備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WO2016193794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Centrum Badawczo-Rozwojowe Da Vinci Sp.Z O.O.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device for operating a lock in a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for operating a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parcels using said devices
JP2016225387A (ja) * 2015-05-28 2016-1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補給支援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支援システム
JP2017199816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機及びパレット回収方法
CN107926138A (zh) * 2015-08-25 2018-04-1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线
WO2018179257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株式会社Fuji 実装システム及び報知制御装置
JP2018190944A (ja) * 2017-05-12 2018-11-2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1162B1 (en) 2016-11-09 2021-08-11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2500A (ja) * 1990-11-27 1992-07-10 Toshiba Corp 部品供給装置
JPH09130085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作成装置
JP2007095761A (ja) * 2005-09-27 2007-04-12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および実装方法
CN101523430A (zh) * 2006-09-28 2009-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部件管理程序、部件管理方法以及部件管理装置
JP2014197594A (ja) *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管理システム
WO2015019412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準備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JP2016225387A (ja) * 2015-05-28 2016-1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補給支援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支援システム
WO2016193794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Centrum Badawczo-Rozwojowe Da Vinci Sp.Z O.O.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device for operating a lock in a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for operating a device for storing parcel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parcels using said devices
CN107926138A (zh) * 2015-08-25 2018-04-1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线
EP3344027A1 (en) * 2015-08-25 2018-07-04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JP2017199816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機及びパレット回収方法
WO2018179257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株式会社Fuji 実装システム及び報知制御装置
JP2018190944A (ja) * 2017-05-12 2018-11-2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表面贴装设备的运动控制分析;杜娟;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5401B2 (ja) 2022-11-18
EP4037450A1 (en) 2022-08-03
EP4037450A4 (en) 2022-11-30
JPWO2021059457A1 (zh) 2021-04-01
WO2021059457A1 (ja) 2021-04-01
CN114342579A (zh) 2022-04-12
US20220394895A1 (en)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4548B (zh) 元件安装系统
US20170308963A1 (e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method
US200401308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program therefor
JP2022090072A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14342579B (zh) 元件安装系统
JP2018190944A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US10765048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omponent sort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ounter
JP2023098992A (ja) 実装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3228840B (zh) 管理装置、移动型作业装置、安装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2166660B (zh) 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供给单元的配置指示方法
CN113348738B (zh) 元件安装系统
JP7133021B2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7163393B2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移動型作業装置及び移動作業管理方法
CN112425278B (zh) 元件安装系统
JP7220238B2 (ja) 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WO2023144910A1 (ja) 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材補給案内方法
JP6752086B2 (ja) 実装管理装置
CN113366933B (zh) 元件安装系统
CN112292918B (zh) 元件供给单元的配置决定方法及元件安装系统
CN113170605B (zh) 安装系统
WO2022101992A1 (ja)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並びに作業装置
JP2021073729A (ja) 管理装置
CN116602066A (zh) 元件补给方法及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