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5516B -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5516B
CN114335516B CN202111630651.5A CN202111630651A CN114335516B CN 114335516 B CN114335516 B CN 114335516B CN 202111630651 A CN202111630651 A CN 202111630651A CN 114335516 B CN114335516 B CN 114335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limited
sno
flocculent
structur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06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5516A (zh
Inventor
刘志亮
孔祥龙
李高福
杨飘萍
赵颖
王庭禹
丁鹤
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6306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5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5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5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5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5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它属于纳米结构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金属磷硫化物与碳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储锂性能差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制备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二、磷硫化反应。本发明用于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

Description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结构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磷硫化物是一类新兴的储能与转换材料,在电催化、光催化、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磷硫化物因其同时具有磷硫双阴离子中心,因此不仅涵盖了金属磷化物和硫化物的双重优点,而且其具有比两者更高的理论容量。但是,锂离子的嵌入/脱出过程伴随着剧大的体积变化,而且金属磷硫化物电导率较低,容易导致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合理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通常被认为是提高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金属磷硫化物具有复杂的元素组成,其与碳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精致合成与设计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
Tang等人通过封管法制备了FePS3和碳纳米复合材料[Wang,M.;Tang,K.A FacileSynthesis of FePS3@C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Enhanced Performance inLithium-Ion Batteries.Dalton Trans.2019,48,3819-3824],该复合材料实现了FePS3在碳上的均匀分布,改善了锂离子的存储性能。此外,将少层金属磷硫化物纳米片插入到还原氧化石墨烯中,二维结构能够缓冲应力和体积变化,也实现了更好的储锂能力。尽管这些传统的碳复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属磷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能,但金属磷硫化物电极结构在长时间储锂循环后很难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容量衰减明显。因此,开发新型金属磷硫化物与碳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对于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以及发挥金属磷硫化物储锂的巨大潜力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金属磷硫化物与碳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储锂性能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K2SnO3·3H2O和D-(+)-葡萄糖依次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反应物,在温度为100℃~27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1h~20h,反应后洗涤并真空干燥,得到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
所述的K2SnO3·3H2O与D-(+)-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2~10);
二、将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上游区,将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置于管式炉的下游区,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下,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得到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同时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得到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然后调整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温度为250℃~300℃,并在温度为250℃~300℃的条件下,对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继续加热2.5h~3.5h,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550℃~650℃的条件下,继续保温2.5h~3.5h,最后管式炉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所述的红磷与硫粉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的红磷与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2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种独特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其外部拥有一层薄碳壳,内部的SnPS3呈纤维状形态,并且形成交叉网络,具有很多疏松的介孔,因此形成了碳限域介孔柳絮状的SnPS3纳米结构。该新型纳米结构的设计是基于锡的部分挥发及自下而上磷硫化反应而实现的。具体为在加热条件下利用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SnO2@PG)碳化并原位还原为熔融态Sn,且一部分熔融态Sn挥发散失,导致体内孔隙的形成。剩余部分Sn与上游磷硫蒸汽发生反应生成SnPS3,随着时间的延长初始的SnPS3不断的自下而上生长,最终在外层碳壳的限域下演变为体内具有丰富介孔的柳絮状SnPS3。Sn的部分挥发、熔融Sn自下而上的磷硫化过程及合适的反应温度是构建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关键。
本发明中所用的K2SnO3·3H2O、D-(+)-葡萄糖、红磷和硫粉非常廉价,并且安全不燃烧。磷硫蒸汽与熔融Sn自下而上反应的温度比传统的封管法反应温度更低,反应时间更短。而且碳壳的限域作用以及内部丰富孔隙能够有效防止SnPS3过快生长和Sn的过分挥发,同时碳壳的存在也极大的阻止了材料之间的相互团聚,从而形成了具有高度分散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材料。因此,本发明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易于大量生产。
利用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制备电极,储锂首次放电容量高达2036mAh/g。独特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能提供多元储锂中心(Sn,P和S),完整的碳壳用于保护内部活性物质,交叉的纤维状网络用于有效的电子传输和大量的内部介孔用于缓冲体积膨胀及提升锂离子扩散速率,因此该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锂性能,拥有超高的储锂容量、优秀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用于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X射线衍射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2为标准卡片JCPDS 81-1450;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拉曼光谱图;
图3为实施例一步骤一制备的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低倍数透射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高倍数透射电镜图;
图6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N2吸脱附等温线图,1为脱附曲线,2为吸附曲线;
图7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孔径分布图;
图8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储锂性能图,●为库伦效率,◆为放电容量,
Figure BDA0003440124140000031
为充电容量;
图9为对比实验一制备的产物XRD图,◆为SnS;
图10为对比实验二制备的产物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K2SnO3·3H2O和D-(+)-葡萄糖依次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反应物,在温度为100℃~27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1h~20h,反应后洗涤并真空干燥,得到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
所述的K2SnO3·3H2O与D-(+)-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2~10);
二、将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上游区,将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置于管式炉的下游区,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下,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得到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同时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得到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然后调整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温度为250℃~300℃,并在温度为250℃~300℃的条件下,对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继续加热2.5h~3.5h,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550℃~650℃的条件下,继续保温2.5h~3.5h,最后管式炉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所述的红磷与硫粉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的红磷与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20):1。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方式设计合成了一种独特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其外部拥有一层薄碳壳,内部的SnPS3呈纤维状形态,并且形成交叉网络,具有很多疏松的介孔,因此形成了碳限域介孔柳絮状的SnPS3纳米结构。该新型纳米结构的设计是基于锡的部分挥发及自下而上磷硫化反应而实现的。具体为在加热条件下利用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SnO2@PG)碳化并原位还原为熔融态Sn,且一部分熔融态Sn挥发散失,导致体内孔隙的形成。剩余部分Sn与上游磷硫蒸汽发生反应生成SnPS3,随着时间的延长初始的SnPS3不断的自下而上生长,最终在外层碳壳的限域下演变为体内具有丰富介孔的柳絮状SnPS3。Sn的部分挥发、熔融Sn自下而上的磷硫化过程及合适的反应温度是构建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关键。
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K2SnO3·3H2O、D-(+)-葡萄糖、红磷和硫粉非常廉价,并且安全不燃烧。磷硫蒸汽与熔融Sn自下而上反应的温度比传统的封管法反应温度更低,反应时间更短。而且碳壳的限域作用以及内部丰富孔隙能够有效防止SnPS3过快生长和Sn的过分挥发,同时碳壳的存在也极大的阻止了材料之间的相互团聚,从而形成了具有高度分散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材料。因此,本实施方式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易于大量生产。
利用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制备电极,储锂首次放电容量高达2036mAh/g。独特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能提供多元储锂中心(Sn,P和S),完整的碳壳用于保护内部活性物质,交叉的纤维状网络用于有效的电子传输和大量的内部介孔用于缓冲体积膨胀及提升锂离子扩散速率,因此该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锂性能,拥有超高的储锂容量、优秀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在具有Teflon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及温度为100℃~27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1h~20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洗涤为乙醇和蒸馏水洗涤1次~10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真空干燥具体为在干燥温度为30℃~150℃的条件下,干燥4h~20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流动的氩气流速为50sccm~100sc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150℃~200℃的条件下,保温0.5h~1.5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550℃~650℃的条件下,预加热0.5h~1.5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K2SnO3·3H2O的质量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g:(15~25)m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K2SnO3·3H2O与D-(+)-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2~3)。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红磷与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10):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2.5g K2SnO3·3H2O和7.2063g D-(+)-葡萄糖依次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反应物,在具有Teflon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及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4h,反应后洗涤并真空干燥,得到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
二、将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上游区,将100mg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置于管式炉的下游区,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下,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得到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同时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得到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然后调整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温度为280℃,并在温度为280℃的条件下,对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继续加热3h,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600℃的条件下,继续保温3h,最后管式炉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所述的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为1g红磷与1g硫粉混合而成;
步骤一中所述的洗涤为乙醇和蒸馏水洗涤4次。
步骤一中所述的真空干燥具体为在干燥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12h。
步骤二中所述的流动的氩气流速为100sccm。
步骤二中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200℃的条件下,保温1h。
步骤二中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600℃的条件下,预加热1h。
步骤一中制备的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缩写为SnO2@PG前驱体。
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375m2/g,孔径大小比较均匀,孔径约5nm,其储锂首次放电和充电容量分别高达2036mAh/g和1302mAh/g,并且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保持在1030mAh/g,因此具有非常优异的储锂性能。特殊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能提供多元储锂中心(Sn,P和S),完整的碳壳用于保护内部活性物质,交叉的纤维状网络用于有效的电子传输及大量的内部介孔用于缓冲体积膨胀及提升锂离子扩散速率,因此该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锂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相较于其它的金属磷硫化物,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具有明显更高的储锂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能[Edison,E.;Chaturvedi,A.;Ren,H.;Sreejith,S.;Lim,C.T.;Madhavi,S.Route of Ir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in Layered Tin Thiophosphiteand Enhanced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ACS Appl.Energy Mater.2018,1,5772-5778;Liu,X.;Najam,T.;Yasin,G.;Kumar,M.;Wang,M.Facile Synthesis of Mps3/C(M=Ni and Sn)Hybrid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ACSOmega.2021,6,17247-17254]。
图1为X射线衍射图,1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2为标准卡片JCPDS 81-1450。从图中可明显看到SnPS3的衍射峰,SnPS3的标准卡片为JCPDS 81-1450,表明该方法获得了SnPS3物相。
图2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拉曼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的D带(1340cm-1)和G带(1590cm-1)信号,证明碳的存在,并且主要呈无定形态。
图3为实施例一步骤一制备的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SnO2纳米球被聚葡萄糖壳均匀包覆。
图4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低倍数透射电镜图;图5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高倍数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结构外部拥有一层薄碳壳(聚葡萄糖碳化衍生),内部的SnPS3呈纤维状形态,并且形成交叉网络,具有很多疏松的介孔,因此形成了特殊的碳限域介孔柳絮状SnPS3纳米结构。
图6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N2吸脱附等温线图,1为脱附曲线,2为吸附曲线;图7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孔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比表面积为375m2/g,孔径大小比较均匀,孔径约为5nm。
图8为实施例一制备的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储锂性能图,●为库伦效率,◆为放电容量,
Figure BDA0003440124140000071
为充电容量。图中前三次循环电流为300mA/g,第四次以后电流为1000mA/g。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放电和充电容量分别高达2036mAh/g和1302mAh/g,并且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保持在1030mAh/g,因此具有非常优异的储锂性能。
对比实验一:本对比实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700℃的条件下,预加热1h;步骤二中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700℃的条件下,继续保持3h。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图9为对比实验一制备的产物XRD图,◆为SnS;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反应,得到的是SnS副产物,而得不到SnPS3产物。
对比实验二:本对比实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500℃的条件下,预加热1h;步骤二中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500℃的条件下,继续保持3h。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图10为对比实验二制备的产物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500℃反应,无法得到介孔柳絮状SnPS3纳米结构,只能得到不规则的结构,并具有不规则的大孔。
对比实验二制备的产物比表面积仅为42.9m2/g,其储锂首次充电容量仅为973mAh/g,并且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只保持在410mAh/g,性能较差。
上述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活性物质(实施例一及对比实验二所制备的产物)、炭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为70:15:15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均匀混合,形成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制成极片。电池组装在充满Ar气的手套箱进行,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微孔聚丙烯膜Celgard 2400为隔膜,以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及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所述的电解液中LiPF6的浓度为lmol/L;所述的电解液中氟代碳酸乙烯酯的质量百分数为5%;所述的电解液中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与碳酸甲乙酯的体积比为1:1:1。利用武汉LAND CT2001A电池测试仪测试。

Claims (10)

1.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K2SnO3·3H2O和D-(+)-葡萄糖依次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反应物,在温度为100℃~27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1h~20h,反应后洗涤并真空干燥,得到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
所述的K2SnO3·3H2O与D-(+)-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2~10);
二、将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置于管式炉的上游区,将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置于管式炉的下游区,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下,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得到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同时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得到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然后调整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温度为250℃~300℃,并在温度为250℃~300℃的条件下,对预加热后的混合粉末继续加热2.5h~3.5h,同时还原和碳化的SnO2@PG前驱体在温度为550℃~650℃的条件下,继续保温2.5h~3.5h,最后管式炉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SnPS3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所述的红磷与硫粉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的红磷与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具有Teflon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及温度为100℃~270℃的条件下,反应物反应1h~2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洗涤为乙醇和蒸馏水洗涤1次~10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真空干燥具体为在干燥温度为30℃~150℃的条件下,干燥4h~2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流动的氩气流速为50sccm~100sc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红磷和硫粉的混合粉末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150℃~200℃的条件下,保温0.5h~1.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进行预加热,具体是在温度为550℃~650℃的条件下,预加热0.5h~1.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K2SnO3·3H2O的质量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g:(15~25)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K2SnO3·3H2O与D-(+)-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红磷与聚葡萄糖包覆的SnO2前驱体的质量比为(2~10):1。
CN202111630651.5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14335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0651.5A CN114335516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0651.5A CN114335516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5516A CN114335516A (zh) 2022-04-12
CN114335516B true CN11433551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101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0651.5A Active CN114335516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551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305A (zh) * 2016-11-15 2017-02-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oP/C的制备方法
CN107681133A (zh) * 2017-09-04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851840A (zh) * 2015-06-01 2018-03-27 气动覆层科技有责任限公司 用于阳极活性材料、阴极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纳米工程涂层及包含纳米工程涂层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704A (zh) * 2008-11-18 2011-12-14 康奈尔大学 碳涂覆的阳极材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1840A (zh) * 2015-06-01 2018-03-27 气动覆层科技有责任限公司 用于阳极活性材料、阴极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纳米工程涂层及包含纳米工程涂层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6450305A (zh) * 2016-11-15 2017-02-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oP/C的制备方法
CN107681133A (zh) * 2017-09-04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硅与碳、磷、硫、氧的二元簇离子的激光产生;黄荣彬,刘朝阳,王春儒,黄群建,郑兰荪;化学学报(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551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n et al. 1D to 3D hierarchical iron selenide hollow nanocubes assembled from FeSe2@ C core-shell nanorods for advanced sodium ion batteries
Ou et al. Honeysuckle-derived hierarchical porous nitrogen, sulfur, dual-doped carbon for ultra-high rate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s
Li et al. LDHs derived nanoparticle-stacked metal nitride as interlayer for long-life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RU2501128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углеродного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13104828B (zh) 多孔碳改性的焦磷酸磷酸铁钠/碳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Macro-microporous carbon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channel skeleton derived from waste sunflower seed shells for sustainable room-temperature sodium sulfur batteries
Chen et al. In-situ low-temperature strategy from waste sugarcane leaves towards micro/meso-porous carbon network embedded nano Si-SiOx@ C boosting high performanc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Yu et al. Construction of SnS2@ MoS2@ rGO heterojunction anode and their half/full sodium ion storage performances
Bai et al. Novel construction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 as sulfur hosts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u et al. Long cycle life, low self-discharge carbo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with pores and dual-doping
Zhang et al. FexP/C core-shell nanocubes with large inner void space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CN114388814A (zh) 一种Co0.85Se纳米颗粒@3D碳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Wei et al. Biomass derived fibrous porous carbon loaded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He et al. Self-supporting ZnP2@ N, P co-doped carbon nanofiber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1276694A (zh) 一种聚酰亚胺衍生碳/二硫化钼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8110231B (zh) 一种碳包覆Fe4N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35516B (zh) 一种碳限域的介孔柳絮状磷硫化锡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14094075B (zh) 一种硒化铁-氧化铁纳米管/石墨烯气凝胶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99473B (zh) 一种高性能柔性锂二次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8984A (zh) 富钠p2相层状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池
CN113725433B (zh) 一种N-掺杂碳Ni0.6Co0.4Se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i et al. Precise control of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uckwheat husk-based biomass carbon spheres
CN106207251B (zh) 一种水热法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Du et al. 2D molten salt strategy for preparing large-sized MoS2/C sheets with self-adaptiv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or K-ion storage
CN112750627B (zh) 一种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