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583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3583A
CN114333583A CN202111620987.3A CN202111620987A CN114333583A CN 114333583 A CN114333583 A CN 114333583A CN 202111620987 A CN202111620987 A CN 202111620987A CN 114333583 A CN114333583 A CN 114333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nded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rea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09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财
丁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09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3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3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产品良率低的问题。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显示模组包括屏体、支撑连接件和待绑定层;支撑连接件位于非显示区内,并与位于非显示区内的显示模组的侧边缘贴合;屏体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驱动电路层位于显示区内的衬底上,引线层位于非显示区内的衬底上,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待绑定层位于衬底的远离引线层的一侧;支撑连接件具有弯折连接部,待绑定层和引线层通过弯折连接部电性连接。本申请能够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同时提高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屏幕的尺寸逐渐增大,屏占比成为衡量手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屏占比是指手机的显示面积与屏幕总面积的比例。较高的屏占比不仅使手机外观更加美观,而且还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手机的显示面板往往设置有绑定部,绑定部设置有多个引脚,通过引脚电连接其他电路组件,实现显示面板与其他电路组件的电性连接,以驱动显示面板正常工作。由于绑定部无法进行图像显示,绑定部的设置会增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进而降低屏占比,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全面屏。相关技术中,将绑定部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以增大屏占比。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产品良率,同时提高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屏体、支撑连接件和待绑定层;所述支撑连接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并与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边缘贴合。
所述屏体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上,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上,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
所述待绑定层位于所述衬底的远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
所述支撑连接件具有弯折连接部,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弯折连接部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通过增设支撑连接件,利用其弯折连接部实现待绑定层和引线层的电性连接,为驱动电路层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屏体正常工作。绑定层、弯折连接部和待绑定层非一体连接,无需整体弯折,因此也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断裂等不良,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和产品可信赖性能,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连接面,所述弯折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金属连接线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位于所述连接面上,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这样,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层实现待绑定层和引线层的电性连接,使待绑定层能够为引线层提供驱动信号,保证屏体的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连接部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位于所述连接面上,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这样,通过开设安装槽的方式布设第一金属连接线层,避免第一金属连接线层直接暴露于连接面的表面,对第一金属连接线层具有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面上涂覆有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形成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
这样,能够根据设计要求更加灵活的调整布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层。
这样,绝缘保护层保证第一金属连接线层内相邻的布线之间彼此绝缘,并能使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与外部的绝缘,提高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面为弧面,所述弧面朝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凸出。
这样,弧面能够提供圆滑过渡的曲面,避免存在较大的弯折,使蒸镀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布线均匀,信号传输稳定性更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屏体连接部,所述屏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弯折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屏体的一侧。
所述屏体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金属连接线层,所述引线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通过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这样,屏体连接部作为弯折连接部与屏体之间的过渡连接件,使屏体连接部为屏体提供更大的电性连接平面,便于提高引线层与第二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引线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内设置有导电胶层,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导电胶层电性连接。
这样,通过导电胶层填充第一间隙,导电胶层粘接相邻的第二金属连接线层和引线层,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性好,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体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层位于同一平面内。
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
或,所述屏体连接部位于所述引线层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导电胶层的填充区域,增强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导电效果。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待绑定层连接部,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弯折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待绑定层的一侧。
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设置有第三金属连接线层,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通过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这样,待绑定层连接部作为弯折连接部与待绑定层之间的过渡连接件,使待绑定层连接部为待绑定层提供更大的电性连接平面,便于提高待绑定层与第三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待绑定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内设置有导电胶层,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待绑定层通过所述导电胶层电性连接。
这样,通过导电胶层填充第二间隙,导电胶层粘接相邻的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待绑定层,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性好,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位于所述待绑定层的靠近所述屏体的一侧。
或,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位于所述待绑定层的远离所述屏体的一侧。
这样,待绑定层搭接在待绑定层连接部上,实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待绑定层的电性连接,具有增大电性连接面积的优点。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弯折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屏体的靠近所述待绑定层的一侧。
将支撑部直接设置在支撑连接件上,不需要对屏体另设支撑部,即可实现屏体的安装,能够减少安装公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屏体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层,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屏体通过所述固定胶层固定连接。
这样,相比直接搭接的方式,通过固定胶层连接支撑部和屏体,实现屏体与支撑部的可靠牢固连接。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体和所述待绑定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缓冲层和支撑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支撑层的远离所述屏体的一侧,所述支撑层与所述衬底粘接。
这样,复合层对屏体具有一定的支撑、缓冲和散热作用,便于提高显示模组的可信赖性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绑定层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
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引线通过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
这样,待绑定层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能够实现驱动芯片通过柔性电路板与驱动电路层的连接,以驱动屏体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邻接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显示模组包括屏体、支撑连接件和待绑定层。支撑连接件位于非显示区内,并与位于非显示区内的显示模组的侧边缘贴合。屏体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驱动电路层位于显示区内的衬底上,引线层位于非显示区内的衬底上,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待绑定层位于衬底的远离引线层的一侧。支撑连接件具有弯折连接部,待绑定层和引线层通过弯折连接部电性连接。通过增设支撑连接件,利用其弯折连接部实现待绑定层和引线层的电性连接,为驱动电路层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屏体正常工作。绑定层、弯折连接部和待绑定层非一体连接,无需整体弯折,因此也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断裂等不良,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和产品可信赖性能,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绑定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绑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支撑连接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3的A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的B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B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11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面板;
10-显示部;11-柔性衬底;12-驱动电路层;13-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层;
20-连接部;
30-麻花部;31-保护胶;
40-绑定部;
100-显示模组;
101-显示区;102-非显示区;
110-屏体;
111-衬底;112-引线层;113-支撑层;114-缓冲层;
120-支撑连接件;
121-弯折连接部,1211-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2-连接面;1213-安装槽;
122-屏体连接部;1222-第二金属连接线层;
123-待绑定层连接部;1233-第三金属连接线层;
124-支撑部;
130-待绑定层;1301-待绑定端;
131-柔性电路板;
132-驱动芯片;
140-导电胶层;
150-绝缘保护层;
160-绝缘封胶;
170-固定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位于在显示区101的一侧,且与显示区101邻接。显示区101内设置有显示部10,显示部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113(Barrier Protective Film,简称BPF)、柔性衬底11、驱动电路层12(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LTPS TFT)和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层13(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简称OLED),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及显示图像。
非显示区102内设置有连接部20、麻花部30和绑定部40。连接部20位于显示部10的外围,麻花部30连接于连接部20与绑定部40之间。显示面板1采用柔性衬底一体设计,即柔性衬底11延伸在上述显示面板的各个部内。位于连接部20、麻花部30和绑定部40的柔性衬底11的靠近出光侧的面上设置有引线层112。引线层112内布设有与驱动电路层连接的金属走线,金属走线将驱动电路层的信号线、扫描线等的线路引出,以便于连接能够发出驱动信号的驱动芯片。
为了增大显示面板1的屏占比,对麻花部30的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柔韧性,使麻花部30可以弯折并带动绑定部40翻折到显示部10的背光侧。并且,仅于麻花部30的两侧的柔性衬底11的靠近背光侧的面上设置支撑层113,即连接部20和绑定部40的靠近背光侧的面上均设置有支撑层113,而麻花部30的柔性衬底11的靠近背光侧的面上未设置有支撑层113。进一步的,在麻花部30内的引线层112的靠近出光侧的面上整体涂覆保护胶31。
如图2所示,将图1中的显示面板1的绑定部40借助麻花部30进行弯折(图2仅示出非显示区)。弯折后,麻花部30呈弧形弯曲状态,绑定部40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麻花部30涂覆的保护胶31可以适当减小引线层112的金属走线在弯折状态受到的弯折应力。然而,显示面板1弯折后整体柔韧性变差,且麻花部30的弯折半径受限,种种因素造成引线层112内的金属走线仍然会被拉伸、甚至断裂,致使显示面板1的产品良率降低,产品可信赖性能降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邻接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显示模组包括屏体、支撑连接件和待绑定层。支撑连接件位于非显示区内,并与位于非显示区内的显示模组的侧边缘贴合。屏体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驱动电路层位于显示区内的衬底上,引线层位于非显示区内的衬底上,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待绑定层位于衬底的远离引线层的一侧。支撑连接件具有弯折连接部,待绑定层和引线层通过弯折连接部电性连接。通过增设支撑连接件,利用其弯折连接部实现待绑定层和引线层的电性连接,为驱动电路层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屏体正常工作。引线层、弯折连接部和待绑定层非一体连接,无需整体弯折,因此也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断裂等不良,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和产品可信赖性能,提高了显示模组和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3-图14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位于显示区101的至少一侧。
显示模组包括屏体110、支撑连接件120和待绑定层130。支撑连接件120位于非显示区102内,并与位于非显示区102内的显示模组100的侧边缘贴合。
屏体110包括衬底111、驱动电路层12和引线层112,驱动电路层12位于显示区101内的衬底111上,引线层112位于非显示区102内的衬底111上,驱动电路层12和引线层112位于衬底111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所有屏体110均位于同一平面。
待绑定层130位于衬底111的远离引线层112的一侧。
支撑连接件120具有弯折连接部121,待绑定层130与引线层112通过弯折连接部121电性连接。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102位于显示区101的一侧,且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邻接设置。
屏体110的衬底111延伸在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位于显示区101内的衬底111的靠近出光侧的面上层叠设置有驱动电路层12和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层13等结构。驱动电路层12包括驱动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层13的薄膜晶体管。
位于非显示区102的衬底111的靠近出光侧的面上设置有引线层112。引线层112内布设有与驱动电路层12连接的金属走线。金属走线用于将驱动电路层12的信号线、扫描线等的线路引出,便于实现驱动电路层12与待绑定层130的电性连接。引线层112的靠近出光侧的面上可以涂覆绝缘保护层150,以对引线层112进行绝缘隔离,避免外界对引线层112的侵蚀损害。
待绑定层130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31和驱动芯片132。柔性电路板131上设置驱动芯片132、与驱动芯片132电性连接的驱动电路,还设置有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待绑定端1301。待绑定端1301可以为金手指式的连接引脚。待绑定端1301将驱动芯片132的驱动信号引出,便于实现驱动芯片132和引线层112的电性连接。
待绑定层130布置在衬底111的远离引线层112的一侧,即待绑定层130位于屏体110的背光侧。这样,待绑定层130不会对屏体110的出光侧造成遮挡,并可减少非显示区102的面积,增大显示模组100的屏占比。
支撑连接件120相对屏体110和待绑定层130独立设置于非显示区102内。支撑连接件120位于屏体110和待绑定层130的远离显示区101的侧边缘处。支撑连接件120包括本体和弯折连接部121。本体支撑承载弯折连接部121。弯折连接部121分别与待绑定层130和引线层112电性连接,实现驱动芯片132和驱动电路层12的电性连接,电信号于两者之间传输,使驱动芯片132能对驱动电路层12发出驱动信号,以驱动屏体110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将支撑连接件120贴合在非显示区102的显示模组100的侧边缘,使屏体110的位于显示区101的部分和延伸至非显示区102的部分均设置于同一平面,屏体110呈非弯折的平面结构,引线层112内的金属走线不会发生弯折,无弯折应力存在。通过在非显示区102设置增设支撑连接件120,利用其弯折连接部121实现待绑定层130与引线层112的电性连接,为驱动电路层12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屏体110正常工作。将支撑连接件120、屏体110和待绑定层130分体设置,无需整体弯折,因此也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断裂等不良,提高了显示模组100和具有该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和产品可信赖性能,提高了显示模组100和具有该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图6所示,弯折连接部121的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具有连接面1212,弯折连接部121设置有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至少部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位于连接面1212上,待绑定层130与引线层112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电性连接。
弯折连接部121设置有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部分或全部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布置在连接面1212上。弯折连接部121的连接面1212为待绑定层130和引线层112提供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实现待绑定层130和引线层112的电性连接,使待绑定层130能够通过引线层112为驱动电路层12提供驱动信号,保证屏体110的正常工作。
其中,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在弯折连接部121上的布置形式可选包括以下三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图6所示,弯折连接部121上开设有安装槽1213,安装槽1213的槽口位于连接面1212上,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位于安装槽1213内。
在连接面1212上可以沿由待绑定层130指向引线层112的方向开设安装槽1213,并可选通过蒸镀的方式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布设于安装槽1213内。根据设计要求,可以开设多道平行间距设置的安装槽1213,也可以使其中相邻安装槽1213的部分分段合并为一个安装槽1213,形成总线与分支的布置,还可以使安装槽1213形成其他设计图案形式,只要能够将引线层112的金属走线引出,便于实现与待绑定层130的待绑定端1301对应连接即可。
这样,通过开设安装槽1213的方式布设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避免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直接暴露于连接面1212的表面,对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具有保护作用。并且,由于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1布置在安装槽1213内,相邻的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的布线之间能够彼此绝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安装槽1213的深度范围为0.1mm-0.2mm。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填充安装槽1213的槽深的1/2-3/4。
这样,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槽1213的深度太小,使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无法形成足够大的横截面积,造成信号传输不良;也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槽1213的深度太大,使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嵌入安装槽太深,或使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的横截面积太大,由此带来散热不良等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安装槽1213的宽度范围为10μm-15μm。
这样,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槽1213的宽度太小,使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的部分区域可能发生断裂不良,也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槽1213的宽大太大,使安装槽1213内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的横截面积太大,由此带来散热不良等问题。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面1212上涂覆有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形成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
这样,直接以涂覆或蒸镀的方式在连接面上布设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能够根据设计要求更加灵活的调整布线。
在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为上述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的结合,部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位于安装槽1213内,部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位于连接面1212的表面,且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的位于安装槽1213内的部分与位于连接面1212的表面的部分相互连接。
这样,可以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中相对稳定的设计图案布设在安装槽1213内,将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中具有可调设计性的设计图案布设在连接面1212的表面,可以提高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布设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远离连接面1212的一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层150。
这样,绝缘保护层150保证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内相邻的布线之间彼此绝缘,并能使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与外部的绝缘,提高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面1212为弧面,弧面朝向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凸出。
这样,弧面能够提供圆滑过渡的曲面,避免存在较大的弯折,使蒸镀的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布线均匀,信号传输稳定性更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图6、图8-图10、图12-图14所示,支撑连接件120包括屏体连接部122,屏体连接部122连接在弯折连接部121的靠近屏体110的一侧。屏体连接部122设置有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引线层112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通过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电性连接。
屏体连接部122可选以弯折连接部121的本体的延伸部分作为布设本体,也可选其他部件作为布设本体。将屏体连接部122设置于布设本体上,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可选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相同的安装槽或涂布等形式布设于布设本体上。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电性连接,当两者均形成于支撑连接件120上,两者可以一体成型。
这样,屏体连接部122作为弯折连接部121与屏体110之间的过渡连接件,使屏体连接部122为屏体110提供更大的电性连接平面,便于提高引线层112与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a,第一间隙a内设置有导电胶层140,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通过导电胶层140电性连接。
导电胶层140可以包括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ACF),还包括以包括导电胶(Conductive adhesive,简称CA),它可以将导电材料连接在一起,使被连接材料间形成电的通路。
这样,通过导电胶层140填充第一间隙a,导电胶层140粘接相邻的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性好,连接关系稳定。
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屏体连接部122与引线层112位于同一平面内。
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
屏体连接部122与引线层112同一平面布置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6所示,在屏体连接部122靠近屏体110的一侧,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与屏体连接部122的布设本体平齐设置。屏体连接部122的布设本体与屏体110间隔相对设置。屏体连接部122的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与屏体110的引线层112位于同一层面内,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a。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一间隙a内,且导电胶层140的靠近待绑定层130的一侧通过固定胶层170与布设本体粘接。
这样设置,屏体110与屏体连接部122的布置方式简单,导电胶层140可通过固定胶层170粘接固定,连接关系稳定可靠。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的布设本体向靠近显示区101一侧伸出,位于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的外侧。引线层112抵接在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的布设本体的伸出端,且引线层112与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间隔设置,该间隔间隙为第一间隙a。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一间隙a内。
这样设置,直接由屏体连接部122的布设本体提供填充导电胶层140的空间,结构简单。
在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在导电胶层140和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的远离待绑定层130的一侧涂覆绝缘保护层150。
这样,绝缘保护层150可以保证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内相邻的布线彼此绝缘,也可以保证与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内相邻的布线所连接的导电胶层140彼此绝缘,并能使导电胶层140和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均与外部的绝缘,提高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屏体连接部122位于引线层112的靠近衬底111的一侧。
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导电胶层140的填充区域,增强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导电效果。
屏体连接部122位于引线层112的靠近衬底111的一侧可以包括两种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内切去除屏体110的衬底111的靠近屏体连接部122的部分材料,使引线层112暴露出衬底111的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且该暴露部分的引线层112搭接于屏体连接部122的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的远离待绑定层130的一侧,两者间距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a。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一间隙a内。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屏体110的引线层112通过打孔的方式延伸至衬底111的远离引线层112的一侧,该延伸至衬底111的引线层112搭接于屏体连接部122的远离待绑定层130的一侧,两者之间间距设置,两者的间距为第一间隙a。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一间隙a内。
这样,引线层112通过搭接在屏体连接部122上,实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的电性连接,具有增大电性连接面积的优点。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导电胶层140的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封胶160,绝缘封胶160连接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和引线层112,具有保护两者不被侵蚀的作用。
在上述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均可选屏体110的至少部分衬底111与屏体连接部122的布设本体抵接,能够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可信赖性能。
除了上述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屏体110的引线层112也可以通过焊接绑定的方式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屏体110的引线层112不是通过屏体连接部122与弯折连接部121电性连接,而是直接与弯折连接部121电性连接,也可以参考上述屏体连接部122与屏体110的引线层112的绑定方式进行连接,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考虑到弯折连接部121具有曲面,引线层112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之间的间隙可能包括部分曲面,对应的导电胶层140也填充至对应的曲面即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图7、图10、图12所示,支撑连接件120包括待绑定层连接部123,待绑定层连接部123连接在弯折连接部121的靠近待绑定层130的一侧。待绑定层连接部123设置有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待绑定层130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通过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电性连接。
与屏体连接部122的设置类似,待绑定层连接部123可选以弯折连接部121的本体的延伸部分作为布设本体,也可选其他部件作为布设本体。将待绑定层连接部123设置于布设本体上,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可选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相同的安装槽或涂布等形式布设于布设本体上。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电性连接,当第二金属连接线层1222与上述两者均形成于支撑连接件120上,三者可以一体成型。
这样,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作为弯折连接部121与待绑定层130之间的过渡连接件,使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为待绑定层130提供更大的电性连接平面,便于提高待绑定层130与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b,第二间隙b内设置有导电胶层140,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通过导电胶层140电性连接。
这样,通过导电胶层140填充第二间隙b,导电胶层140粘接相邻的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性好,连接关系稳定。
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位于待绑定层130的远离屏体110的一侧。
如图10和图12所示,待绑定层130的待绑定端1301位于待绑定层130的远离衬底111的一侧。待绑定层130与待绑定层连接部123搭接设置,待绑定层130的该待绑定端1301位于待绑定层连接部123的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靠近衬底111的一侧,且两者间隔设置,该间隔间隙为第二间隙b。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二间隙b内。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位于待绑定层130的靠近屏体110的一侧。
如图3和图7所示,待绑定层130的待绑定端1301位于待绑定层130的靠近衬底111的一侧。待绑定层130与待绑定层连接部123搭接设置,待绑定层130的待绑定端1301位于待绑定层连接部123的第三金属连接线层远离衬底111的一侧,且两者间隔设置,该间隔间隙为第二间隙b。导电胶层140填充于第二间隙b内。
这样,待绑定层130通过搭接在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上,实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的电性连接,具有增大电性连接面积的优点。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选导电胶层140的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封胶160,绝缘封胶160连接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和待绑定层130,具有保护两者不被侵蚀的作用。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选待绑定层130的靠近待绑定层连接部123的一侧的至少部分与待绑定层连接部123的布设本体抵接,能够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可信赖性能。
除了上述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待绑定层130也可以通过焊接绑定的方式与第三金属连接线层1233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待绑定层130不是通过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与弯折连接部121电性连接,而是直接与弯折连接部121电性连接,也可以参考上述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与待绑定层130的绑定方式进行连接,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考虑到弯折连接部121具有曲面,待绑定层130与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之间的间隙可能包括部分曲面,对应的导电胶层140也填充至对应的曲面即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图14所示,支撑连接件120包括支撑部124,支撑部124与弯折连接部121连接,支撑部124支撑在屏体110的靠近待绑定层130的一侧。
将支撑部124直接设置在支撑连接件120上,不需要对屏体110另设支撑,即可实现屏体110的安装,能够减少安装公差。并且,支撑部124还可以作为屏体连接部122和待绑定层连接部123的布设本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部124和屏体110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层170,支撑部124和屏体110通过固定胶层170固定连接。
这样,相比直接搭接的方式,通过固定胶层170连接支撑部124和屏体110,实现屏体110与支撑部124的可靠连接。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屏体110和待绑定层130之间设置有复合层,复合层包括缓冲层114和支撑层113,缓冲层114位于支撑层113的远离屏体110的一侧,支撑层113与衬底111粘接。
这样,复合层对屏体110具有一定的支撑、缓冲和散热作用,便于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可信赖性能。
可选的,缓冲层114的材料包括复合泡棉(Super Clean Foam,简称SCF),用于实现对屏体的缓冲、遮光和散热作用。
可选的,支撑层113包括通过压敏粘合剂粘(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简称PSA)接于衬底111的聚酰亚胺层(Polyimide,简称PI)。或,支撑层113包括通过压敏粘合剂粘接于衬底111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酰亚胺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均可以作为柔性支撑保护层。
值得说明的是,复合层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可选设置避让间隙c,以避免支撑连接件120对复合层以及屏体110造成挤压。
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述支撑连接件120不单独设置支撑部124,复合层可以作为屏体110的支撑,但需要注意保证复合层与支撑连接件120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安装错位等不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支撑连接件120不单独设置支撑部124,屏体110也可以通过固定胶层170等直接粘接在弯折连接部121的靠近显示区101一侧的表面上。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图8、图10和图14所示,待绑定层130包括驱动芯片132和柔性电路板131,驱动芯片132和柔性电路板131电性连接,引线层112通过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与柔性电路板131电性连接。
其中,驱动芯片132位于柔性电路板131上,并与柔性电路板131的电性连接。
这样,驱动芯片132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131,柔性电路板131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驱动芯片132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131连接第一金属连接线层1211,进而通过引线层112连接驱动电路层12,实现驱动芯片132与驱动电路层12的电性连接,以此驱动屏体110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芯片132和柔性电路板131与支撑连接件120上的金属线的连接,可以采用上述待绑定层连接部123与待绑定层130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00。
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的显示模组100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支撑连接件120贴合在非显示区102的显示模组100的侧边缘,使所有屏体110均布置于同一平面内,屏体110呈非弯折的平面结构,引线层112不会发生弯折,因此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通过增设支撑连接件120,利用其弯折连接部121实现待绑定层130和引线层112的电性连接,为驱动电路层12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屏体110正常工作。引线层112、弯折连接部121和待绑定层130非一体连接,无需整体弯折,因此也不会产生弯折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断裂等不良,提高了显示模组100和具有该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和产品可信赖性能,提高了显示模组100和具有该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屏体、支撑连接件和待绑定层;所述支撑连接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并与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边缘贴合;
所述屏体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引线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上,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所述衬底上,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且电性连接;
所述待绑定层位于所述衬底的远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
所述支撑连接件具有弯折连接部,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弯折连接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连接面,所述弯折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金属连接线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位于所述连接面上,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折连接部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位于所述连接面上,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面上涂覆有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形成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连接面为弧面,所述弧面朝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屏体连接部,所述屏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弯折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屏体的一侧;
所述屏体连接部设置有第二金属连接线层,所述引线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通过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引线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内设置有导电胶层,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导电胶层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体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层位于同一平面内;
或,所述屏体连接部位于所述引线层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待绑定层连接部,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弯折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待绑定层的一侧;
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设置有第三金属连接线层,所述待绑定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通过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待绑定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内设置有导电胶层,所述第三金属连接线层和所述待绑定层通过所述导电胶层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位于所述待绑定层的靠近所述屏体的一侧;
或,所述待绑定层连接部位于所述待绑定层的远离所述屏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弯折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屏体的靠近所述待绑定层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屏体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层,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屏体通过所述固定胶层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体和所述待绑定层之间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缓冲层和支撑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支撑层的远离所述屏体的一侧,所述支撑层与所述衬底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绑定层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引线层通过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层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1620987.3A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333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0987.3A CN114333583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0987.3A CN114333583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583A true CN114333583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0987.3A Pending CN114333583A (zh) 2021-12-27 2021-12-2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3583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2623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pport layer with rounded edge
CN207517684U (zh) * 2017-11-30 2018-06-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屏
CN207517287U (zh) * 2017-11-30 2018-06-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屏
CN108681123A (zh) * 2018-05-21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84713A (zh) * 2018-11-30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9103266U (zh) * 2019-01-09 2019-07-1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85649A (zh) * 2019-05-17 2019-08-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515666U (zh) * 2019-03-28 2019-10-18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188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7348A (zh) * 2019-10-12 2020-0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627331A (zh) * 2020-05-18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640374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64115A (zh) * 2020-07-28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67918A (zh) * 2021-05-07 2021-08-17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6530A (zh) * 2021-06-16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2623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pport layer with rounded edge
CN207517684U (zh) * 2017-11-30 2018-06-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屏
CN207517287U (zh) * 2017-11-30 2018-06-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屏
CN108681123A (zh) * 2018-05-21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84713A (zh) * 2018-11-30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9103266U (zh) * 2019-01-09 2019-07-1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515666U (zh) * 2019-03-28 2019-10-18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85649A (zh) * 2019-05-17 2019-08-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1882A (zh) * 2019-08-08 2019-11-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7348A (zh) * 2019-10-12 2020-0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627331A (zh) * 2020-05-18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640374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64115A (zh) * 2020-07-28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67918A (zh) * 2021-05-07 2021-08-17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6530A (zh) * 2021-06-16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7648B2 (en)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CN11051549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349979B (zh) 柔性显示器
JP3285168B2 (ja) 表示装置の実装構造及び実装方法
JP2009094099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接続部の構造、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フラットパネル表示装置
KR102446203B1 (ko) 구동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799373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533367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1762436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printed wiring board
JP556736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722223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US6710838B2 (en) Display module having flexible substrates bending along a slope of a sloped back surface member
CN113556865A (zh) 柔性线路板和显示模组
CN111836457A (zh) 线路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33358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11258621A (ja) 可撓性配線基板、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2002299773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KR20210025167A (ko) 표시 장치
JP2005340641A (ja) 可撓性回路基板
CN212411472U (zh) 面板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2328A (zh) 一种软性电路板
CN114333628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69029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42609B (zh) 光源组件和背光模组
TW548482B (en) Structure of outer le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