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0605A - 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20605A CN114320605A CN202111659731.3A CN202111659731A CN114320605A CN 114320605 A CN114320605 A CN 114320605A CN 202111659731 A CN202111659731 A CN 202111659731A CN 114320605 A CN114320605 A CN 1143206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ir
- gas
- gas turbine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2517 Anseriform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525 Anas platyrhynch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58 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20—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driving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设置在车尾,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气口。本发明中,车辆前侧和/或两侧吸风、后侧吹风,车头阻力减小、车尾真空区域得到空气补偿,整车所受风阻减小,动态性能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主动引流显著减低车辆风阻系数的气动布局。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时,所要克服的阻力有机件损耗阻力、轮胎产生的滚动阻力及空气阻力。
风阻,顾名思义就是车辆行驶时来自空气方面的阻力。一般来说,车辆高速行驶时,外型阻力是最主要的空气阻力来源。外型所造成的阻力来自车后方的真空区以及尾部湍流(如图1所示,车辆往前行驶,图中车头位于左侧、车尾位于右侧;如图2所示,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车头位于上方、车尾位于下方),真空区越大,阻力就越大;湍流团越大,车辆的外形阻力越大。
故,亟需一种车辆,能够有效减弱车后真空区和湍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车辆行驶时车后真空区以及湍流造成的空气阻力问题,提供一种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方案: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车身两侧设置侧进气口,和/或车头设置前进气口,车尾设置出气口,所述前进气口与侧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气口。
进一步地,管道沿车底和/或车顶处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设置有燃气轮机,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燃气轮机进气端,燃气轮机排气端通过排气管道连通出气口。
进一步地,燃气轮机为前置式。燃气轮机的进气端临近所述前进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排气管道与出气口连通。可便于气体进入燃气轮机,提高进气效率。
进一步地,燃气轮机为后置式。燃气轮机的排气端临近出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进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管道与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连通。可便于燃气轮机排出气体的能量回收,减少热量损失,提高能量回收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所述转轴上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套设压气机和透平,所述压气机和透平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环绕设置在压气机及透平外围;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与所述压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压气机的出气口连通燃烧室进口,燃烧室出口连通透平进气口,透平出气口与所述车辆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底盘上设置底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底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
进一步地,底出气口与支路之间设置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尾端设置电机,电机为发电机、电动机或启发一体式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顶部设置顶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顶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
进一步地,顶出气口朝向车头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出气端设置涡扇装置,涡扇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涡轮风扇和电机。
更进一步地,燃气轮机为微型燃气轮机。
更进一步地,涡轮风扇的直径大于透平的直径,涡轮风扇是涵道风扇;
和/或,电机与车辆内储能装置和/或耗电设备电连接。
涡轮风扇的直径大于透平的直径,可引射外部低温气体,既可以降低燃气轮机排出气体的温度,又可以增大尾部气体的补充量,进一步减小真空区。更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所述转轴上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套设压气机和透平,所述压气机和透平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环绕设置在压气机及透平外围;所述压气机的出气口连通燃烧室进口,燃烧室出口连通透平进气口,透平出气口与涡轮风扇的进气口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涡轮风扇尾端设置电机,所述涡轮风扇和电机通过轴连接;所述涡轮风扇及电机位于燃气轮机出气端和车辆出气口之间的风道内。
更进一步地,电机与车辆内储能装置和/或耗电设备电连接,储能设备可为电池,耗电设备可以为空调、车灯、车机系统等。车辆可以包括多个储能装置和耗电设备,电机可以与其中部分电连接。
电机与储能装置连接可将回收的能量进行储藏,例如可以作为混合动力车辆的续航补充;电机与耗电设备连接可直接将回收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少能量储藏时不可避免的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更进一步地,电机为启发一体式电机,车辆还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包括: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发电机,燃气轮机的排气带动涡轮风扇转动进而带动电机发电;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电动机,电机带动涡轮风扇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电动机,电机带动涡轮风扇以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车辆底盘设置有底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底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且所述支路与所述排气管道可选择地开闭。所述支路为下支路。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路位于燃气轮机与涡轮风扇之间,对应于涡轮风扇的排气管道至少在与所述支路的连接处为双管设置,所述涡轮风扇位于所述双管的其中一个内,对应于燃气轮机的排气管道与所述双管之间具有换向阀,所述支路具有阀门。
通过底出气口及支路、涡扇装置的设置,实现了车辆底部气体抽取并从车尾排出,以减小车辆底部气体压力,增大车辆顶部下压力的技术效果,并进一步增大尾部气体的补充量,减小真空区;排气管道的双管道设置可更高效地利用涡扇装置,一般行驶时通过阀门的调整可实现尾气排出方向的改变,又可实现支路不增加涡扇装置的情况下将排气管道中的涡扇装置用于车辆底部气体的抽取。
更进一步地,电机为启发一体式电机;所述车辆顶部设置顶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顶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且所述支路与所述排气管道可选择地开闭。所述支路为上支路。
更进一步地,顶出气口朝向车头方向倾斜。
更进一步地,所述涡扇装置位于燃气轮机与支路之间,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之间设置换向阀;
或,所述支路位于燃气轮机与涡扇装置之间,所述支路至少在与排气管道的连接处为双管设置,所述双管的各管分别与排气管道之间设置换向阀。
更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制动控制器,制动控制器根据车辆的制动踏板的制动深度判断是否开启支路以及是否开启电机带动涡轮风扇转动以增强排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通过车身两侧设置侧进气口,和/或车头设置前进气口,车尾设置出气口,所述前进气口与侧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气口,车辆前侧吸风、后侧吹风,能够实现车头阻力减小、车尾真空区域得到空气补偿的效果,整车所受风阻减小,动态性能显著提高。在车体上合理设置进气口、排气口,将传统车型的风阻流动模型转化成水滴形进气单元,特别是前进气口和两侧进气口均存在时,风阻流动模型转化成四个显著降低风阻系数的水滴形风阻流动模型,可有效降低风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车辆所受风阻流向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水滴形车型所受风阻流向示意图;
图4是奔驰IAA概念车所受风阻流向示意图;
图5-1、图5-3、图5-4、图5-5是本发明的车辆结构及所受风阻流向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的车辆所受风阻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燃气轮机及涡轮风扇发电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车底排气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车顶排气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排气管道为双管设置,一般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排气管道为双管设置,抽气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上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上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上支路为双管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上支路为双管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前进气口,12-侧进气口,13-出气口,14-管道,15-车头,16-车尾,17-排气管道,171-换向阀,171a-换向阀,171b-换向阀,172-第二排气管道,173-第一排气管道,174-阀门,18-底出气口,19-支路,2-燃气轮机,20-顶出气口,21-转轴,22-压气机,23-燃烧室,24-透平,25-电机一,30-涡扇装置,31-涡轮风扇,32-电机,33-轴,4-鸭翼式动力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外型阻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会对车身前部的空气挤压,使得车头处气体压强增大,同时在尾部形成真空区。车身前后的压强差是构成外型阻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外型阻力是由尾部湍流造成。车身周围的空气向车辆尾部真空区填充的时候会形成湍流,造成车后空气不稳定。所形成的湍流团越大,车辆的外形阻力越大。如图1所示,由于车辆在车尾处具有角度较大的外形变化,气流沿车底和车顶流至车尾处容易出现较大的湍流团,尤其是在车尾底部,由于车辆外形和承载功能需求,车尾底部具有近乎于直角的形状变换,导致此处带来的外型阻力很大。如图2所示,由于车辆外形和承载功能需求,俯视图中车尾近似于方形,气流沿车两侧流至车尾处也容易出现较大的湍流团,导致此处带来的外型阻力很大。
理论上来讲最理想的可以降低风阻系数、减少湍流的外形为水滴形,如图3所示(图中车头位于上方、车尾位于下方)。两侧的空气沿着水滴的尾端慢慢融合到一起,最终变为方向一致、流速相同的气流。这种外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湍流的形成,避免能量损失。
现实情况下,将车辆造成水滴形是不现实的。现有车辆中风阻系数最低的车为奔驰IAA概念车,如图4所示,(图中车头位于左侧、车尾位于右侧,尾部阴影区域为鸭翼式动力学组件)。该车在高速行驶时,能够在尾部伸出一圈鸭翼式动力学组件,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引流,减少车辆尾部气体湍流。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尾部设置较尖的鸭翼式组件,不符合车辆安全法规的要求;另外,车辆尾部可伸缩的鸭翼式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缩回时占据了大量车内空间。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将燃气轮机应用于本发明的车辆时,燃气轮机排气端排出的尾流能够引导车尾处气流,减小车尾真空区,降低车尾气体湍流。
实施例
一种车辆,参见图5-1,车身两侧设置侧进气口12,车尾16设置出气口13,所述侧进气口12均通过管道14连接至出气口13。通过侧进气口12和连通侧进气口12与出气口13的管道14对俯视图中原本大体呈方形的车身进行流体动力学划分,具体划分为三个类水滴状气体流动单元,参见图5-2,即通过在车体上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并用管道连通的方式引导车辆周围气体流动,从而降低了风阻。
优选地,侧进气口12为对称设置,可提高进气的均匀性并使两侧受力均衡。
降低风阻能够有效降低克服风阻所消耗的动力输出,一般常见的车辆的风阻系数平均在0.28-0.4之间,当风阻下降10%,则油耗可节省约7%左右,因此通过在车体上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并用管道连通的方式来降低车辆风阻,可显著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同时可降低风阻带来噪音,改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能,从而可显著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并参见图5-3,车头15设置前进气口11,车尾16设置出气口13,所述前进气口11通过管道14连接至出气口13。管道14可以沿车底和/或车顶处布置,图5-3示例示出为沿车底布设。这样设置能尽量不影响车辆中的乘坐空间。管道14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曲线型过渡,以利于减小气流在其中的流通阻力。优选地,进气口11与出气口13之间的管道14各位置处的弯折角度均为钝角,与车辆四周气流共同组成三个类水滴状气体流动单元,从而尽量减小车辆的风阻。
具体地,管道1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管道14的材料选择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或其他合金材料。管道14与进气口11、出气口13的连接可采取常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通过紧固件机械固连等。管道14沿车底布设时,大大改善车尾底部的空气流通形态,减弱减小此处湍流团,从而降低了风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4,车头15设置前进气口11,车身两侧设置侧进气口12,车尾16设置出气口13,所述前进气口11和侧进气口12均通过管道14连接至出气口13。通过车头和车身两侧均设置进气口,可增加进气量,并将风阻流动模型转化成四个水滴形风阻流动模型,这样尤其在车辆车体较宽时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头部的风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辆设置有燃气轮机2,燃气轮机2设置于进气口11与出气口13之间的管道14处。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进气端有强烈的吸气效果,出气端有强烈的排气效果,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燃气轮机,能够显著增强车辆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及其间管道的气流引导效果,从而增强减小风阻的效果。并且,燃气轮机2同时可作为动力装置或供能装置,以驱动车辆行驶或为车辆内储能装置充能(例如为电池充电)。
具体地,燃气轮机2可设置在车辆底盘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轮机2进气端可朝向车头15设置、出气端可朝向车尾16设置,这样便于与管道14连接,且不易出现弯角以避免阻碍气体流通,当然这样的设置方式仅作为优选,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所述前进气口11和侧进气口12分别通过管道14连通燃气轮机2进气端,燃气轮机2排气端通过排气管道17连通出气口13。燃气轮机2可以是微型燃气轮机。
与奔驰IAA概念车相比,通过尾部喷出的高压、高速、高温气流对车身周围空气进行引流,结构简单,效果优越。微型燃气轮机排气流量和温度较普通活塞式发动机大大增加(不小于100g/s,270摄氏度),采用微型燃气轮机的车辆排气流量较普通车辆大大增加,在车辆的前面和/或侧面开设进气口,将空气引入进气口并从出气口喷出,增加流量,降低尾气温度,并将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流速或流量。此种设计的气动布局能够向车辆尾部喷射高温、高速的尾气,如图5-1所示,不仅能够填补普通车辆高速行驶时尾部的真空区,还能在尾部形成高速空气柱,对周围的空气引流,减弱减小车身周围湍流团,显著减少行驶中的空气阻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1、5-3和5-4,燃气轮机2为后置式,即燃气轮机的排气端临近出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进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管道与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连通。具体地,燃气轮机2在车尾处靠近底盘设置,以减弱减小车尾底部处的湍流团,从而降低了风阻。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5,燃气轮机2为前置式,即燃气轮机的进气端临近所述前进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排气管道与出气口连通。车头15设置前进气口11,车尾16设置出气口13。所述燃气轮机2进气端朝向车头15设置、出气端朝向车尾16设置。燃气轮机2的出气端通过管道14连接至出气口1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燃气轮机2包括转轴21、压气机22、燃烧室23和透平24,所述转轴21上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套设压气机22和透平24,所述压气机22和透平24与所述转轴21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23环绕设置在压气机22及透平24外围;所述前进气口11和/或所述侧进气口12与所述压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压气机的出气口连通燃烧室23进口,燃烧室23出口连通透平24进气口,透平24出气口与所述车辆的出气口13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1上位于压气机22前端还设置电机一25,电机一25为启发一体式电机,电机一25可先作为电动机带动压气机22旋转,待加速到所述燃气轮机独立运行后作为发电机发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车辆底盘上设置底出气口18,所述燃气轮机2的排气端通过支路19连通底出气口18,所述支路19与排气管道17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171。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排气管道17开启;车辆停止时,当人员去往车辆尾部时,打开换向阀171,关闭排气管道17,开启支路19,使排气从底出气口18排出,以免灼伤或者直喷于车尾人员。
通过支路19和换向阀171的设置,可合理调整气流流出的方向,充分利用燃气轮机高压、高速、高温排气的优势,并避免排气对于安全性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车辆顶部设置顶出气口20,所述燃气轮机2的排气端通过支路19连通顶出气口20,所述支路19与排气管道17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171。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排气管道17开启;车辆停止时,当人员去往车辆尾部时,打开换向阀171,关闭排气管道17,开启支路19,使排气从顶出气口20排出,以免灼伤或者直喷于车尾人员。
而且,由于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车头会下压,车尾略微翘起,这样会影响车辆后轮的制动效果。车辆顶部设置顶出气口20的方案中,换向阀171打开,排气从顶出气口20排出,在车辆制动时能够为车辆尾部提供下压力,以减小车尾翘起程度,使得车辆车轮与行驶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提高车辆后轮抓地力,以增强制动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路19的顶出气口20朝向车头方向倾斜。这样,排气在向上喷出提供下压力的同时也向前喷出以提供制动力,增强车辆制动时的制动效果。
其中,可以基于制动踏板的制动深度判断是否打开换向阀171。例如,当制动深度达一阈值(如50%),则开启换向阀171,提高制动效果。通过合理调用换向阀,可充分利用燃气轮机排气的特点,变驱动力为制动力,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燃气轮机2出气端设置涡轮风扇31,所述涡轮风扇31尾端设置电机32,所述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通过轴33连接且电机32外壳固定在底盘上;所述涡轮风扇31及电机32位于燃气轮机2出气端和车辆出气口13之间的风道内。燃气轮机置于车内,由于前侧空压机进气效率提高、后侧涡轮排风效率提高,整机发电效率大幅提升。优选地,在燃气轮机2为前置式和后置式的实施例中,均可设置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电机32可以是发电机,燃气轮机2出气端射出的气体能够带动涡轮风扇31旋转,进而带动电机32发电,电机32发出的电可以输送至车辆中的储能装置,如电池,也可以直接输送至车辆中的耗电设备,如空调、车灯等。电机32可以是启发一体式电机,当电机32作为电动机时,电机32可以与车内储能装置连接。电机32带动涡轮风扇31旋转并经由出气口13朝向车尾喷射气体,以推动车辆向前行进。作为电动机的电机32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车辆补充动力,也可以在车辆起步阶段提高车辆起步速度。
车辆还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包括: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发电机,燃气轮机的排气带动涡轮风扇转动进而带动电机发电;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电动机,电机带动涡轮风扇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为电动机,电机带动涡轮风扇以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由于燃气轮机2出气端射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和热量,通过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可以对该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和利用,以提高车辆能源利用率。
优选地,涡轮风扇31的直径大于透平24的直径,涡轮风扇31可以是涵道风扇,在透平24吹动涡轮风扇31旋转时,能够引射外部低温(相对于透平24射出气体)空气经由涡轮风扇31从出气口13排出,以增加出气口13排出气体的流量,从而更好地填充车尾真空区和打散湍流团,以降低风阻。同时,能够对透平24射出气体降温,回收能量的同时减弱热气流对车外环境、其他车辆、人等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具有支路19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支路19位于透平24和涡轮风扇31之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换向阀171打开,电机32可以是发电机用于储能或者可以是电动机以增加涡轮风扇31的抽气功率,涡轮风扇31经由支路19抽取车辆底部的空气,使得车辆底部压力进一步降低,车辆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压差增大,进而为车辆提供更高的下压力,使得车辆车轮与行驶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使车辆行驶更稳定,缩短刹车距离,尤其应用于运动型车或跑车赛车时,可以使车辆的过弯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车底空气被抽走,车底气流对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小,从而降低了车辆风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支路19连接顶出气口20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支路19可以位于透平24和涡轮风扇31之间。在车辆制动过程中,换向阀171打开,电机32可以是电动机以增加涡轮风扇31的排气功率,即提高顶出气口20的排气量,以增强制动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出气口18与支路19之间设置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支路19位于透平24和涡轮风扇31之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换向阀171打开,电机32可以是发电机用于储能或者可以是电动机以增加涡轮风扇31的抽气功率,在车身高稳定需求情况下,涡轮风扇31经由支路19抽取车辆底部的空气,使得车辆底部压力进一步降低,车辆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压差增大,进而为车辆提供更高的下压力,使得车辆车轮与行驶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使车辆行驶更稳定,缩短刹车距离,尤其应用于运动型车或跑车赛车时,可以使车辆的过弯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车底空气被抽走,车底气流对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小,从而降低了车辆风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路19位于燃气轮机2与涡扇装置30之间,参见图9、图10,排气管道17为双管设置,涡扇装置30位于第一排气管173,一般行驶时,阀门174打开,燃气轮机排气口与第一排气管道173连通(如图9所示),抽气行驶时,阀门174关闭,燃气轮机排气口与第二排气管道172连通(如图10所示),第一排气管道173与支路19连通,通过涡扇装置30中的电机32带动涡轮风扇31转动,实现车辆底部气体的抽取并向车尾排出。
所述涡扇装置30位于燃料轮机2与支路19之间,如图11所示,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排气管道17开启;如图12所示,车辆停止时,当人员去往车辆尾部时,打开换向阀171,关闭排气管道17,开启支路19,使排气从顶出气口20排出,以免灼伤或者直喷于车尾人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14所示,支路19位于燃气轮机2与涡扇装置30之间,涡扇装置包括涡轮风扇31,所述涡轮风扇31尾端设置电机32,所述涡轮风扇31和电机32通过轴33连接。所述支路19至少在与排气管道17的连接处为双管设置,所述双管的各管分别与排气管道之间设置换向阀,换向阀分别为171a和171b。当换向阀171a和171b均关闭时,排气经涡扇装置30后从车尾排出;在车辆制动过程中,换向阀171a和171b均打开,燃气轮机2的排气经支路19从车顶排出,而且电机32可以是电动机以使涡轮风扇31从车尾抽气并经支路19从车顶排出,以提高顶出气口20的排气量,以增强制动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制动控制器,制动控制器基于制动踏板的制动深度判断是否打开换向阀171。例如,当制动深度达一阈值(如50%),则开启换向阀171,提高制动效果。再根据进一步制动深度判断是否开启电机带动风扇增强排气,进一步增强制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车身两侧设置侧进气口,和/或车头设置前进气口,车尾设置出气口,所述前进气口与侧进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管道沿车底和/或车顶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燃气轮机,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分别通过进气管道连通燃气轮机进气端,燃气轮机排气端通过排气管道连通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为前置式,燃气轮机的进气端临近所述前进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排气管道与出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为后置式,燃气轮机的排气端临近出气口设置,且燃气轮机的进气端通过在车辆内延伸的管道与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包括转轴、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所述转轴上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套设压气机和透平,所述压气机和透平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环绕设置在压气机及透平外围;所述前进气口和/或所述侧进气口与所述压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压气机的出气口连通燃烧室进口,燃烧室出口连通透平进气口,透平出气口与所述低风阻车辆的出气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上设置底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底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顶部设置顶出气口,所述燃气轮机的排气端通过支路连通顶出气口,所述支路与排气管道相连并在连接处设置换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顶出气口朝向车头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出气端设置涡扇装置,所述涡扇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涡轮风扇和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9731.3A CN114320605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车辆 |
PCT/CN2022/116639 WO2023124183A1 (zh) | 2021-12-30 | 2022-09-01 | 一种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9731.3A CN114320605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0605A true CN114320605A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1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59731.3A Pending CN114320605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20605A (zh) |
WO (1) | WO202312418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24183A1 (zh) * | 2021-12-30 | 2023-07-06 | 靳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05806A1 (en) * | 2008-07-14 | 2010-01-14 | Donnelly Brian G | Eductor system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
JP5301658B2 (ja) * | 2008-08-27 | 2013-09-25 | タマ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
CN101890912A (zh) * | 2010-06-25 | 2010-11-24 | 苏宏亮 | 电动车辆及车辆行驶中克服风阻的能量回收方法 |
CN105774512B (zh) * | 2016-03-01 | 2018-09-14 | 至玥腾风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前置的增程式电动乘用车 |
CN109795565A (zh) * | 2017-11-15 | 2019-05-2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降风阻装置 |
CN108162995B (zh) * | 2017-12-22 | 2020-03-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空气导流装置及利用其减小空气压差阻力的方法 |
CN114320605A (zh) * | 2021-12-30 | 2022-04-12 | 靳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 |
CN114274794A (zh) * | 2022-01-11 | 2022-04-05 | 靳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车辆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11659731.3A patent/CN11432060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01 WO PCT/CN2022/116639 patent/WO2023124183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24183A1 (zh) * | 2021-12-30 | 2023-07-06 | 靳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24183A1 (zh) | 2023-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15229B2 (ja) | エンジン中央配置航続距離延長型電気自動車 | |
JP5079807B2 (ja) | 風力ガスエンジ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車 | |
US4892269A (en) | Spinner ducted exhaust for pusher turboprop engines | |
CN102164812A (zh) | 配有内部空气流推进系统的陆地车辆 | |
CN101195348A (zh) | 一种加速和节能的流体运动装置 | |
WO2009092217A1 (zh) | 流体运动装置 | |
CN114320605A (zh) | 一种车辆 | |
CN207997862U (zh) | 一种密封管道高速列车系统 | |
CN102050010B (zh) |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 |
JP2010112367A (ja) | 移動体の風力による過給発電方法並びに装置 | |
US20160039477A1 (en) | Zero aerodynamic drag vehicles | |
CN220134063U (zh) | 一种车辆 | |
KR101017399B1 (ko) | 하이브리드 추진 자동차 | |
CN219910960U (zh) | 一种车辆 | |
KR20230128991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공기저항 감소 및 풍력발전시스템 | |
WO1999001919A1 (en) | System for drag reduction of vehicles and for battery charging | |
CN201874623U (zh) | 压缩空气发动机及机动车 | |
CN114278437A (zh) | 一种车辆 | |
EP1098809B1 (en) | Installations using low energy flow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performance | |
CN114274794A (zh) | 增程式电动车辆 | |
CN202073668U (zh) | 汽车发动机吸气式增压装置 | |
CN201951230U (zh) |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 |
CN217260360U (zh) | 一种前翼气吹式主动气动平衡调节装置 | |
CN106945511A (zh) | 一种运行中的车辆风阻能回收利用的新概念车体 | |
CN102168635A (zh) | 汽车发动机吸气式增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9 Address after: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Liu Muhua Address before: 100071 1250, floor 12, building 3, No. 38, Kechuang Fif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Yizhuang group, high-end industrial area,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Applicant before: Jinpu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