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0527A -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0527A
CN114320527A CN202111517694.2A CN202111517694A CN114320527A CN 114320527 A CN114320527 A CN 114320527A CN 202111517694 A CN202111517694 A CN 202111517694A CN 114320527 A CN114320527 A CN 114320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cavity
cylinder bod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76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0527B (zh
Inventor
王锐
王亚鹏
邱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76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0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0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0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0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曲轴、气缸盖和定位连接在气缸体进气侧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气缸体的进气侧下部设有取气通道、中部设有与取气通道相通的取气腔、上部设有出气腔和与之相通的出气通道;所述气缸体的下部还设有回油通道;所述取气腔远离曲轴的中心线,并且出气腔与取气腔未连通;取气通道位于气缸体的两个气缸中间,其上端与取气腔的下侧连通,连通处高出取气腔内表面的下沿,取气通道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的中心线;所述气缸盖上设有首尾相连的过渡通道、第一变截面管道和第二变截面管道,所述过渡通道的下端与气缸体的出气通道相通、上端与第一变截面管道相通。本发明能够减少机油消耗,并降低高频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发动机尺寸的限制增多,已有较多的发动机将曲轴箱通风系统布置在气缸体上,特别是将油气分离器和压力调节阀组合并装配到气缸体上。如CN 107725145A公开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缸盖排气通道、油气分离器布置腔、进气通道和缸体排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油气分离器布置腔连通,缸体排气通道与缸盖排气通道连通,缸盖排气通道与进气歧管连通;油气分离器包括右壳体、左壳体、压力调节阀和盒盖,右壳体与左壳体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右壳体的右壁具有压力调节盒和排气槽,压力调节阀安装在压力调节盒内,左壳体的左壁开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底壁开设有回油口;左壳体伸入油气分离器布置腔内,右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上,排气槽与缸体排气通道的排气入口对应,油气分离器布置腔通过油气混合气入口、回油口与油气分离腔连通。其能减少装配空间,减轻缸体重量,同时降低成本。但由于窜气从两个进气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布置腔、通过油气分离器分离机油后,通过排气入口排出较干净的窜气。然而,由于进气通道较短,且与曲轴的曲柄处于同一平面,在较高转速的发动机工况时,曲柄高速旋转将大量机油抛撒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进气通道附近,这些机油具有较大的动能,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布置腔,此时又无法将机油回流到曲轴箱,造成油气分离器中机油积存,淹没内部的分离结构,造成分离功能丧失,发动机机油耗大幅增加。
从排气入口通过缸体排气通道、缸体排气凹槽、缸盖排气通道和排气出口向进气系统排出窜气。但是在增压发动机运行时,特别是运行米勒和阿特金森循环时,由于各缸进气门的早关或晚关的幅度更大,进气系统的压力波动剧烈,该波动通过上述的通道传导至压力调节阀,造成阀芯出现大幅的运动,撞击壳体产生高频噪音。因此,现有的曲轴箱通风结构亟待改进。
CN 214063097U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和发动机”,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和冷却管,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适于与曲轴箱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排油口适于与油底壳连通,所述冷却管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端与大气连通。该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和冷却管构成两级分离结构,油气分离器对曲轴箱排出的废气进行一级分离,再通过冷却管对油气分离器的排气进行二级分离,能提高分离效果,降低排出气体的机油含量,减少空气污染和机油消耗。毫无疑问,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失为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其能够减少机油消耗,并降低高频噪音。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曲轴、气缸盖和定位连接在气缸体进气侧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气缸体的进气侧下部设有取气通道、中部设有与取气通道相通的取气腔、上部设有出气腔和与之相通的出气通道;所述气缸体的下部还设有回油通道;所述取气腔远离曲轴的中心线,并且出气腔与取气腔未连通;取气通道位于气缸体的两个气缸中间,其上端与取气腔的下侧连通,连通处高出取气腔内表面的下沿,取气通道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的中心线;所述气缸盖上设有首尾相连的过渡通道、第一变截面管道和第二变截面管道,所述过渡通道的下端与气缸体的出气通道相通、上端与第一变截面管道相通。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盖板、密封圈,外壳内为回油腔,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上的压力调节阀;所述密封圈安装到外壳的密封槽中;所述外壳通过螺钉与气缸体连接,并与气缸体的取气腔和出气腔配合密封,使两者成为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压力调节阀将回油腔与出气腔分隔开;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气缸体的取气通道、取气腔、出气腔和出气通道构成取气、出气结构。
进一步,所述出气通道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下部的一段细管与出气腔相通;一段细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压力调节阀的出口直径,其长度不小于3mm。
进一步,所述回油通道也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上部的一段细管与取气腔的下侧相通,并与取气腔内表面下沿齐平;回油通道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中心线的高度差H2。
进一步,所述取气通道的口部高于回油通道的口部高,其高差H1一般不小于3mm。
进一步,所述气缸体的出气通道与气缸盖上的过渡通道、第一变截面管道和第二变截面管道构成压力缓冲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气缸体的取气位置位于曲轴中心以下的位置,减少了曲轴甩油进入气缸体取气腔,且由于取气位置远离活塞冷却喷嘴,也减少了喷油产生的油滴进入气缸体取气腔,降低了发动机的机油耗。
(2)由于在压力调节阀至进气系统的出气通道上,具有多个截面面积变化的管道,产生了多次节流效果,缓冲了进气系统压力向压力调节阀的传导幅值,使得阀芯撞击力度大幅下降,降低了撞击的高频噪音。
(3)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现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取气、出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压力缓冲结构示意图。
图中(技术特征标记):
1—气缸体,12—取气通道,13—取气腔,14—出气腔,15—出气通道,16—回油通道,
2—曲轴,21—曲轴曲柄,22—曲轴中心;
3—气缸盖,31—过渡通道,32—第一变截面管道,33—第二变截面管道;
4—油气分离器,41——外壳,42—盖板,43—密封圈,44—回油腔,45—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1、曲轴2、气缸盖3和定位连接在气缸体1进气侧的油气分离器4,其特征是:在气缸体1的进气侧下部设有取气通道12、中部设有与取气通道相通的取气腔13、上部设有出气腔14和与之相通的出气通道15,四者构成取气、出气结构;气缸体1的下部还设有回油通道16;取气腔13远离曲轴2的中心线,并且出气腔14与取气腔13未连通;取气通道12位于气缸体1的两个气缸中间,其上端与取气腔13的下侧连通,连通处高出取气腔13内表面的下沿,取气通道12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2的中心线;气缸盖3上设有首尾相连的过渡通道31、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过渡通道31的下端与气缸体1的出气通道15相通、上端与第一变截面管道32相通。
所述油气分离器4包括外壳41、盖板42、密封圈43,外壳41内为回油腔4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41上的压力调节阀45;密封圈43安装到外壳41的密封槽中;外壳41通过螺钉与气缸体1连接,并与气缸体1的取气腔13和出气腔14配合密封,使两者成为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压力调节阀45将回油腔44与出气腔14分隔开;油气分离器4与气缸体1的取气通道12、取气腔13、出气腔14和出气通道15构成取气、出气结构。
出气通道15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下部的一段细管与出气腔14相通;一段细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压力调节阀41的出口直径,其长度不小于3mm。
回油通道16也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上部的一段细管与取气腔13的下侧相通,并与取气腔13内表面下沿齐平;回油通道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中心线高度H2。
取气通道12的口部高于回油通道16的口部高,其高差H1一般不小于3mm。甩入的少量机油也会优先通过回油通道流回曲轴箱,由于回油通道是上细下粗的管道,并且较取气通道细,使管道在变截面处有节流效应,这样不会导致窜气从回油通道反冲,确保机油回流通畅。
气缸体1的出气通道15与气缸盖3上的过渡通道31、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构成压力缓冲结构。
当发动机运行时,窜气从曲轴箱通风结构进入取气通道12。由于取气通道12位于曲轴2的中心线下方,避免了曲轴曲柄21甩油和活塞冷却喷嘴(图中未画出标注)的油束进入,所以,窜气较干净;并且由于取气通道12的长度较长,窜气量较大时,其动量也不足以携带机油冲入气缸体1的取气腔13。由于机油不会大量甩油到取气腔,又能通畅的回油,这样机油不会在油气分离器中集聚,使得分离功能够正常,从而避免发动机机油耗增加。
当窜气经过取气腔13后,又经油气分离器4分离后,进入回油腔44沉淀较重的机油油滴,分离后的窜气经压力调节阀45到出气腔14,经过出气通道15、过渡通道31、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四个通/管道后到达进气系统。由于这些通/管道的最小截面直径均大高压力调节阀45的出口内径,窜气到进气系统不会有大幅的压力损失,排气通畅。当增压器工作后,特别是运行米勒和阿特金森循环时,由于各缸进气门的早关或晚关的幅度很大,进气系统的压力波动剧烈,该波动在通过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和出气通道15时,由于通/管道截面变化而产生节流效应,压力波动得到缓冲被大幅减少,传导至压力调节阀45时,其内部阀芯不会大幅的运动,也就不会撞击压力调节阀45的壳体而产生高频噪音。

Claims (6)

1.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气缸体(1)、曲轴(2)、气缸盖(3)和定位连接在气缸体(1)进气侧的油气分离器(4),其特征是:在所述气缸体(1)的进气侧下部设有取气通道(12)、中部设有与取气通道相通的取气腔(13)、上部设有出气腔(14)和与之相通的出气通道(15);所述气缸体(1)的下部还设有回油通道(16);所述取气腔(13)远离曲轴(2)的中心线,并且出气腔(14)与取气腔(13)未连通;取气通道(12)位于气缸体(1)的两个气缸中间,其上端与取气腔(13)的下侧连通,连通处高出取气腔(13)内表面的下沿,取气通道(12)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2)的中心线;所述气缸盖(3)上设有首尾相连的过渡通道(31)、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所述过渡通道(31)的下端与气缸体(1)的出气通道(15)相通、上端与第一变截面管道(3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油气分离器(4)包括外壳(41)、盖板(42)、密封圈(43),外壳(41)内为回油腔(4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41)上的压力调节阀(45);所述密封圈(43)安装到外壳(41)的密封槽中;所述外壳(41)通过螺钉与气缸体(1)连接,并与气缸体(1)的取气腔(13)和出气腔(14)配合密封,使两者成为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压力调节阀(45)将回油腔(44)与出气腔(14)分隔开;所述油气分离器(4)与气缸体(1)的取气通道(12)、取气腔(13)、出气腔(14)和出气通道(15)构成取气、出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出气通道(15)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下部的一段细管与出气腔(14)相通;一段细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压力调节阀(41)的出口直径,其长度不小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通道(16)也由一段粗管和一段细管串联而成,上部的一段细管与取气腔(13)的下侧相通,并与取气腔(13)内表面下沿齐平;回油通道(16)的下端出口低于曲轴中心线(22)的高度H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取气通道(12)的口部高于回油通道(16)的口部高,其高差H1不小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缸体(1)的出气通道(15)与气缸盖(3)上的过渡通道(31)、第一变截面管道(32)和第二变截面管道(33)构成压力缓冲结构。
CN202111517694.2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Active CN114320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694.2A CN1143205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694.2A CN1143205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0527A true CN114320527A (zh) 2022-04-12
CN114320527B CN114320527B (zh) 2024-03-22

Family

ID=8105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7694.2A Active CN11432052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0527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7820A (ja) * 1996-08-30 1998-03-24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JP2000248919A (ja) * 1999-03-02 2000-09-12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循環装置
DE102004032144A1 (de) * 2004-07-02 2006-01-19 Volkswagen Ag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526049A (zh) * 2008-03-05 2009-09-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窜漏气回流装置
CN201802444U (zh) * 2010-09-14 2011-04-20 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截面复合涡轮装置
CN102269030A (zh) * 2011-06-23 2011-12-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该分离器的曲轴箱窜气量检测控制系统
JP2013002358A (ja) * 2011-06-16 2013-01-07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CN103244237A (zh) * 2013-04-28 2013-08-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发动机和汽车
WO2013160346A1 (fr) * 2012-04-25 2013-10-31 S.T.E.E.P Systeme de decantation d'huile contenue dans des gaz de carter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5113771A (ja) * 2013-12-12 2015-06-2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205532781U (zh) * 2016-04-08 2016-08-3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曲轴箱压力的通风系统
CN107725145A (zh) * 2017-09-26 2018-02-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KR101977340B1 (ko) * 2017-12-13 2019-05-13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엔진 통합 내장형 크랭크 케이스 벤틸레이션 시스템
US20190153918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Aston Martin Lagonda Limited Oil separator
CN110159449A (zh) * 2019-05-15 2019-08-23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汽油增压发动机和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7820A (ja) * 1996-08-30 1998-03-24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JP2000248919A (ja) * 1999-03-02 2000-09-12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循環装置
DE102004032144A1 (de) * 2004-07-02 2006-01-19 Volkswagen Ag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526049A (zh) * 2008-03-05 2009-09-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窜漏气回流装置
CN201802444U (zh) * 2010-09-14 2011-04-20 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截面复合涡轮装置
JP2013002358A (ja) * 2011-06-16 2013-01-07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CN102269030A (zh) * 2011-06-23 2011-12-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该分离器的曲轴箱窜气量检测控制系统
WO2013160346A1 (fr) * 2012-04-25 2013-10-31 S.T.E.E.P Systeme de decantation d'huile contenue dans des gaz de carter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3244237A (zh) * 2013-04-28 2013-08-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发动机和汽车
JP2015113771A (ja) * 2013-12-12 2015-06-2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205532781U (zh) * 2016-04-08 2016-08-3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曲轴箱压力的通风系统
CN107725145A (zh) * 2017-09-26 2018-02-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US20190153918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Aston Martin Lagonda Limited Oil separator
KR101977340B1 (ko) * 2017-12-13 2019-05-13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엔진 통합 내장형 크랭크 케이스 벤틸레이션 시스템
CN110159449A (zh) * 2019-05-15 2019-08-23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汽油增压发动机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0527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7797B2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US8118013B2 (en) Resonator and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479446B (zh) 内燃机
CN202023610U (zh) 重型柴油发动机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EP3159527B1 (en)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US20190153918A1 (en) Oil separator
CN202348469U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集成式气缸盖罩
CN211900902U (zh) 一种汽车用双缸双作用空气压缩机
CN201116481Y (zh) 一种内燃机及其曲轴箱通风装置
US4256064A (en) Fuel conserving engine improvement
CN203257558U (zh)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01568110U (zh) 新型气门室罩壳迷宫结构
CN114320527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
CN113323741B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及方法
CN109098875B (zh) 一种新型柴油机前端箱体
CN206889056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曲轴箱通风回油系统及汽车
WO2006049888A1 (en) Internal boost system for engines
CN109469531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CN102425475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N2861498Y (zh) 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CN112228187A (zh) 发动机多级油气分离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87335Y (zh) 一种发动机呼吸器
CN215890133U (zh) 涡轮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全自动油气分离装置
CN217632617U (zh) 一种废气阀
CN20485137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