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8569A -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8569A
CN114318569A CN202111605979.1A CN202111605979A CN114318569A CN 114318569 A CN114318569 A CN 114318569A CN 202111605979 A CN202111605979 A CN 202111605979A CN 114318569 A CN114318569 A CN 114318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breathable fabric
fabric
modified
chitos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5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顺英
胡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oren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oren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oren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oren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59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85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8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8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本申请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竹原纤维、抗菌剂、抗菌增强剂、植物提取物、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组成,抗菌增强剂为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本申请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混合:将原料加入到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即得混合料;(2)纤维制备:将混合料共混,熔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3)面料制备:将纺织纤维塑化拉伸、切断、纺织,即得。本申请的抗菌透气型面料抗菌、透气性能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内裤,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纤维属于多孔性材料,叠加编织后又会形成无数空隙的多层体,因此织物较容易吸附菌类。同时,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使得纤维很容易发生霉变、黄变和异味,且纤维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人体的分泌物和污垢会粘附在纤维上滋生螨虫和细菌,对人体造成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在现有的抗菌技术中,利用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将其加入到内裤的面料中,由于银等金属离子在纤维面料中容易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制备内裤的面料抗菌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竹原纤维10-20份、抗菌剂20-30份、抗菌增强剂5-10份、植物提取物5-10份、壬二酸1-2份、豆甾醇1-2份、柠檬酸2-3份,所述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10-15):(10-20):(5-10):(5-10)组成,所述抗菌增强剂为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改性磷酸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磷酸银粉体;S2.制备改性磷酸银:将磷酸银、氟化钠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混合均匀,加热至150-210℃进行热处理1-2h,冷却,离心分离即得改性磷酸银。
优选的,改性磷酸银为银/磷酸银复合材料,改性磷酸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42g磷酸氢二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成0.1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A;将4.98g醋酸银溶液于300mL去离子水中,配成0.1mol/L的醋酸银溶液B;将上述溶液A和B在搅拌状态下按照摩尔比为1:3混合均匀,静置后离心洗涤于80℃干燥12h,得到磷酸银粉体。按照磷酸银、氟化钠、无水乙醇的摩尔比为0.001:0.001:1,将磷酸银和氟化钠分散于无水乙醇中,然后移至反应釜,置于微波反应器中利用微波加热至150℃微波溶剂热处理0.5h,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产物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涤3次,于80℃干燥12h,得到银/磷酸银复合材料。
优选的,壳聚糖为N-羧甲基壳聚糖、N,O-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植物提取物由仙人掌提取物、玫瑰花提取物、薰衣草提取物按质量比(1-2):(2-3):(1-2)组成。
优选的,活性炭的粒径为1-28μm。
优选的,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0-20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RNA的合成,抗菌作用较佳,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相互配合,互相渗透,协同增效,促进植物提取物吸附到纤维上,从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壬二酸、豆甾醇同时能够改善纤维的可纺性和成纤强度,植物提取物与抗菌剂相互配合,二者协同增效,从而使得制得的面料具有光谱抗菌的效果;抗菌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抗菌剂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粘附力强,便于促进壳聚糖、氧化石墨烯、改性磷酸银吸附在纤维上,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具有微细的小孔结构,便于提高面料的透气性;改性磷酸银为银/磷酸银复合材料,银负载在磷酸银上,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磷酸银的抗菌作用;抗菌增强剂为多孔材料,且与面料中的其他组分相容性较佳,便于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抗菌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且抗菌剂的多种组分用于负载在抗菌增强剂上,从而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优选的,所述抗菌剂、抗菌增强剂的质量比为(25-28):(6-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抗菌剂、抗菌增强剂的质量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抗菌剂、抗菌增强剂之间的配比达到最佳,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增强剂对抗菌剂的增强作用,同时在抗菌增强剂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优选的,所述抗菌增强剂由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按质量比(5-7):(2-3):(2-3)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的质量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三者的质量比达到最佳,进而提高抗菌增强剂在面料中对抗菌剂的增强作用,活性炭、二氧化硅用于负载抗菌剂中的多种组分,从而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与磷酸锆协同配合后,便于进一步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负载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抗菌作用,从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为改性壳聚糖,所述改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99-100%,分子量为500Da以下。
优选的,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脱乙酰度80%、分子量20×104-30×104Da的壳聚糖溶解于重量百分数为1.0~3.0%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为壳聚糖重量1-3倍的二叔戊基过氧化物,得到的溶液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复合物溶液,再经过聚丙烯腈超滤膜分子截留与分级,得到分子量为500Da以下的壳聚糖;把这种壳聚糖加到重量百分数为35-45%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在温度105-115℃的条件下处理10-20min,接着用浓度为1.0-3.0mol/L的盐酸水溶液进行中和、过滤、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脱乙酰度99~100%、分子量为500Da下的改性壳聚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提高,分子量降低,便于提高抗菌的广谱性能,同时提高壳聚糖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植物提取物与其他抗菌剂组分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降低壳聚糖的分子量后,壳聚糖形成的正电场吸附细胞壁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使细菌的细胞壁变形破裂达到抗菌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为改性氧化石墨烯,所述改性氧化石墨烯为负载有抗生素的氧化石墨烯。
优选的,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1、在溶液中将氧化石墨烯进行羧基化反应,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基团羧基化;冷冻、干燥后得到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再将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粉末溶于水得到质量分数为1%的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抗生素溶于B1步骤中得到的溶液中,使抗生素与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在一起,溶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质量分数为0.01%。
优选的,抗生素为硫酸庆大霉素。
优选的,氧化石墨烯羧基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将氧化石墨烯与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2.154%的氧化石墨烯溶液;C2、称取质量分数2.154%的氧化石墨烯溶液16.7131g,并配成8mg/ml的水悬浮液45ml,超声分散在150ml水中;C3、向悬浮液中加入0.55g氯乙酸;C4、将混合物70℃加热回流6小时;C5、在超纯水中,用透析膜(纤维素透析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透析直到pH为大约3.5;C6、60℃旋蒸掉部分水分后,70℃烘箱中干燥过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石墨烯具有抗菌吸湿的作用,同时可以作为多孔载体负载抗生素,氧化石墨烯经过羧基化后,羧基带负电,从而使得氧化石墨烯能够与抗生素中带正电的氨基发生静电吸附,从而使得抗生素能够装载在氧化石墨烯中;同时抗生素与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相互结合,中间未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抗生素的活性不会受到破坏,抗生素的抗菌效果较佳,进而使得改性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能更佳,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1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在5-10nm时,与面料的其他组分相容性较佳,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便于更好的穿过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发生光催化反应时与光接触的面积越大,光利用率越高,同时,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率就越小,光催化活性越好。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为经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
优选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水乙醇和水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配制50mL的混合液,滴加氨水将混合液的pH调至9。称取10g干燥二氧化钛粉末加入盛有混合液的烧杯中,超声分散10min后转入250mL三口瓶内,在80℃的恒温水浴条件下启动搅拌器搅拌20min,使二氧化钛粉末均匀分散在混合液中;再将含有0.25g KH-570的10mL乙醇溶液慢慢滴加到三口瓶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水浴恒温反应1.5h,室温陈化、抽滤、洗涤,在8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即得改性二氧化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钛经过偶联剂进行改性后,偶联剂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从而改善纳米二氧化钛与纤维之间的相容性,同时提高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以及光催化降解率,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团聚体较小,结构分散,颗粒间的界限比较明显,从而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优选的,还包括5-10重量份数的贝壳粉。
优选的,所述贝壳粉的粒径为10-50μ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贝壳粉能够引起细菌细胞膜的电荷发生变化,影响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渗透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吸附细胞内带负电的细胞质,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实现杀菌的作用;贝壳粉具有多孔结构,对大分子无机化合物和细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贝壳粉的骨架使得贝壳粉能够作为载体吸附抗菌剂,进而增强抗菌剂在功能抗菌层内的抗菌强度。
优选的,壳聚糖为改性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壳聚糖季铵盐制成0.25wt%水溶液,按有机累托石与壳聚糖季铵盐的重量百分比为1:4滴加到有机累托石悬浮液中,搅拌并加热至70-80℃,反应2d后﹐冷冻干燥即得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
优选的,壳聚糖季铵盐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原料加入到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即得混合料;若需加入贝壳粉,在当前步骤中加入;
(2)纤维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料共混,熔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
(3)面料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纺织纤维塑化拉伸、切断、纺织,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的蒸馏水为20-25重量份。
优选的,步骤(1)中的温度为40-45℃,超声的功率为350-400w,频率为25-40Hz。
优选的,步骤(2)中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6min,在180℃进行熔融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透气型面料采用抗菌剂和抗菌增强剂协同配合,抗菌增强剂为多孔材料,便于提高抗菌透气型面料的透气性,同时便于负载抗菌剂,同时抗菌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抗菌剂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粘附力强,便于促进壳聚糖等组分吸附在纤维上,从而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裤,采用上述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备得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裤采用上述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备得到,抗菌透气型面料中含有的植物提取物能够与抗菌剂共同作用,从而抑制细菌和病毒RNA的生成,从而提高内裤的抗菌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中通过植物提取物与抗菌剂共同作用,在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的作用下,提高植物提取物、抗菌剂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效果。
2、本申请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中通过使用改性壳聚糖脱乙酰度低、分子量低,从而提高面料的抗菌光谱度,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可选的,有机累托石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累托石得到,有机累托石的厂家为湖北名流累托石科技估分有限公司。
可选的,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2.1×104,脱乙酰度为92%。
可选的,豆甾醇的CAS号为83-48-7。
可选的,壬二酸的CAS号为123-99-9。
可选的,柠檬酸的CAS号为77-92-9。
可选的,磷酸锆的厂家为深圳市星凯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选的,二叔戊基过氧化物的CAS号为10508-09-5。
可选的,硫酸庆大霉素的CAS号为1405-41-0。
可选的,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厂家为武汉拉那白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货号为lullaby45654。
可选的,氧化石墨烯的厂家为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HQNANO-GR-006。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竹原纤维10kg、抗菌剂20kg、抗菌增强剂5kg、植物提取物5kg、壬二酸1kg、豆甾醇1kg、柠檬酸2kg,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10:10:5:5组成,抗菌增强剂由磷酸锆、活性炭按质量比2:3组成,改性磷酸银为银/磷酸银复合材料,改性磷酸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42g磷酸氢二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成0.1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A;将4.98g醋酸银溶液于300mL去离子水中,配成0.1mol/L的醋酸银溶液B;将上述溶液A和B在搅拌状态下按照摩尔比为1:3混合均匀,静置后离心洗涤于80℃干燥12h,得到磷酸银粉体。按照磷酸银、氟化钠、无水乙醇的摩尔比为0.001:0.001:1,将磷酸银和氟化钠分散于无水乙醇中,然后移至反应釜,置于微波反应器中利用微波加热至150℃微波溶剂热处理0.5h,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产物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涤3次,于80℃干燥12h,得到银/磷酸银复合材料。壳聚糖为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25nm,植物提取物由仙人掌提取物、玫瑰花提取物、薰衣草提取物按质量比1:2:1组成;活性炭的平均粒径为10μm。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竹原纤维、抗菌剂、抗菌增强剂、植物提取物、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加入到25kg的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其中,温度为45℃,超声的功率为400w,频率为40Hz,即得混合料;
(2)纤维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6min,在180℃进行熔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
(3)面料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纺织纤维塑化拉伸、切断、纺织,即得。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2-5
实施例2-5为原料组分配比不同的抗菌透气型面料,每个实施例对应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原料组分配比如表1所示,原料组分配比单位为kg。
表1实施例1-5抗菌透气型面料的配比
原料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竹原纤维 10 15 20 15 15
抗菌剂 20 25 30 27 28
抗菌增强剂 5 6 10 7 9
植物提取物 5 8 10 8 8
壬二酸 1 1 2 1 1
豆甾醇 1 2 2 2 2
柠檬酸 2 2 3 2 2
实施例2-5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透气型面料各组分配比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2-5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2-5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13:15:8:8组成,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15:20:10:10组成,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增强剂由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按质量比5:2:2组成,其他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增强剂由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按质量比7:3:3组成,其他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壳聚糖为改性壳聚糖,改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99-100%,分子量为500Da以下,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脱乙酰度80%、分子量20×104-30×104Da的壳聚糖溶解于重量百分数为3.0%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为壳聚糖重量3倍的二叔戊基过氧化物,得到的溶液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复合物溶液,再经过聚丙烯腈超滤膜分子截留与分级,得到分子量为500Da以下的壳聚糖;把这种壳聚糖加到重量百分数为40%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在温度110℃的条件下处理15min,接着用浓度为2.0mol/L的盐酸水溶液进行中和、过滤、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脱乙酰度99~100%、分子量为500Da下的改性壳聚糖。其他与实施例9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氧化石墨烯为改性氧化石墨烯,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1、在溶液中将氧化石墨烯进行羧基化反应,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基团羧基化;冷冻、干燥后得到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再将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粉末溶于水得到质量分数为1%的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抗生素溶于B1步骤中得到的溶液中,使抗生素与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在一起,溶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质量分数为0.01%。其中,抗生素为硫酸庆大霉素;氧化石墨烯羧基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将氧化石墨烯与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2.154%的氧化石墨烯溶液;C2、称取质量分数2.154%的氧化石墨烯溶液16.7131g,并配成8mg/ml的水悬浮液45ml,超声分散在150ml水中;C3、向悬浮液中加入0.55g氯乙酸;C4、将混合物70℃加热回流6小时;C5、在超纯水中,用透析膜(纤维素透析膜,截留分子量8000-14000)透析直到pH为大约3.5;C6、60℃旋蒸掉部分水分后,70℃烘箱中干燥过夜。其他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二氧化钛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水乙醇和水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配制50mL的混合液,滴加氨水将混合液的pH调至9。称取10g干燥二氧化钛粉末加入盛有混合液的烧杯中,超声分散10min后转入250mL三口瓶内,在80℃的恒温水浴条件下启动搅拌器搅拌20min,使二氧化钛粉末均匀分散在混合液中;再将含有0.25g KH-570的10mL乙醇溶液慢慢滴加到三口瓶中,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水浴恒温反应1.5h,室温陈化、抽滤、洗涤,在8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即得改性二氧化钛。其他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5kg的贝壳粉,贝壳粉的平均粒径为30μm,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1)原料混合:将竹原纤维、抗菌剂、抗菌增强剂、植物提取物、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贝壳粉加入到25kg的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其中,温度为45℃,超声的功率为400w,频率为40Hz,即得混合料;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壳聚糖为改性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壳聚糖季铵盐制成0.25wt%水溶液,按有机累托石与壳聚糖季铵盐的重量百分比为1:4滴加到有机累托石悬浮液中,搅拌并加热至70-80℃,反应2d后﹐冷冻干燥即得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壳聚糖季铵盐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含抗菌剂,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1)原料混合:将竹原纤维、抗菌增强剂、植物提取物、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加入到25kg的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其中,温度为45℃,超声的功率为400w,频率为40Hz,即得混合料;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含抗菌增强剂,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1)原料混合:将竹原纤维、抗菌剂、植物提取物、壬二酸、豆甾醇、柠檬酸加入到25kg的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其中,温度为45℃,超声的功率为400w,频率为40Hz,即得混合料;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增强剂为磷酸锆,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为壳聚糖,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对比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壳聚糖、氧化石墨烯按质量比1:1组成,其他与对比例4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6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对比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按质量比2:3:2,其他与对比例4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7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对比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磷酸银为改性磷酸银,其他与对比例6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对比例8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竹原纤维5kg、抗菌剂15kg、抗菌增强剂1kg、植物提取物5kg、壬二酸1kg、豆甾醇1kg、柠檬酸1kg,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内裤采用上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得。
性能检测试验
抗菌性能检测:取实施例1-14及对比例1-8制得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依据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中的测试方法,对制得的抗菌透气面料进行抗菌性的检测,其中,细菌选择大肠杆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透气性检测:取实施例1-14及对比例1-8制得的抗菌透气型面料,依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中的测试方法,对制得的抗菌透气型面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14及对比例1-8制得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序号 透气率(mm/s) 抑菌率%
实施例1 43 96.2
实施例2 45 96.8
实施例3 42 96.4
实施例4 48 97.1
实施例5 46 96.7
实施例6 47 96.9
实施例7 50 97.3
实施例8 53 98.1
实施例9 54 98.3
实施例10 56 98.5
实施例11 58 99.1
实施例12 56 99.3
实施例13 53 97.8
实施例14 55 98.1
对比例1 35 81.2
对比例2 28 83.1
对比例3 30 89.1
对比例4 32 85.3
对比例5 34 87.1
对比例6 35 86.1
对比例7 37 88.2
对比例8 35 85.2
结合实施例1及对比例1-2,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相对于对比例1-2来说,通过抗菌剂、抗菌增强剂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抗菌剂能够负载在抗菌增强剂上,抗菌增强剂与面料的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较佳,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
结合实施例1及对比例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相对于对比例3来说,抗菌增强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进一步提高抗菌剂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多种抗菌增强剂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
结合实施例1及对比例4-7,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相对于对比例4-7来说,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四种组分复配得到,四种组分在面料中均具有抗菌作用,四种组分抗菌机理均不相同,复配之后,抗菌作用更佳。
结合实施例1-7、对比例8,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面料的各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得面料各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当面料各组分的配比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外时,面料的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不佳。
结合实施例8-9,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组成抗菌辅助及的各种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增强剂对抗菌剂的增强作用,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结合实施例9-10,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从而制得分子量低、脱乙酰度高的壳聚糖,进而提高壳聚糖的抗菌范围,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结合实施例10-1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在氧化石墨烯上负载抗生素,抗生素与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从而能够面料具有较强的短期的抗菌作用,同时与其他抗菌剂相互配合,从而使得面料既具有长期的抗菌作用,短期的抗菌作用也较佳,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结合实施例11-12,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改性,从而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抗菌剂中其他组分在面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作用。
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1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贝壳粉的加入便于进一步增强抗菌剂在面料中的负载情况,同时贝壳粉的多孔结构便于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
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14,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壳聚糖改性为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有机累托石有着弱的抗菌能力,壳聚糖季铵盐也有抗菌能力,壳聚糖季铵盐具有疏水性以及正电荷作用,累托石具有吸附作用,从而将细菌吸附固定,进而壳聚糖季铵盐发挥抗菌作用,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竹原纤维10-20份、抗菌剂20-30份、抗菌增强剂5-10份、植物提取物5-10份、壬二酸1-2份、豆甾醇1-2份、柠檬酸2-3份,所述抗菌剂由改性磷酸银、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按质量比(10-15):(10-20):(5-10):(5-10)组成,所述抗菌增强剂为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改性磷酸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磷酸银粉体;S2.制备改性磷酸银:将磷酸银、氟化钠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超声混合均匀,加热至150-210℃进行热处理1-2h,冷却,离心分离即得改性磷酸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抗菌增强剂的质量比为(25-28):(6-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增强剂由磷酸锆、活性炭、二氧化硅按质量比(5-7):(2-3):(2-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为改性壳聚糖,所述改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99-100%,分子量为500D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为改性氧化石墨烯,所述改性氧化石墨烯为负载有抗生素的氧化石墨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10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为经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5-10重量份数的贝壳粉。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原料加入到蒸馏水中,超声,混合均匀,即得混合料;若需加入贝壳粉,在当前步骤中加入;
(2)纤维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料共混,熔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
(3)面料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纺织纤维塑化拉伸、切断、纺织,即得。
10.一种内裤,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菌透气型面料制备得到。
CN202111605979.1A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Pending CN114318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5979.1A CN114318569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5979.1A CN114318569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8569A true CN11431856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5979.1A Pending CN114318569A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85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5662A (zh) * 2022-05-27 2022-08-09 浙江博伦博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内衣面料的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编: "《毛纺织染整手册.下册》", 31 August 2018, 中国纺织出版社 *
顾其胜等: "《壳聚糖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31 January 202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黄剑锋等: "《纤维增强树脂基符合材料及其湿式摩擦学性能》", 31 December 2016,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5662A (zh) * 2022-05-27 2022-08-09 浙江博伦博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内衣面料的制备工艺
CN114875662B (zh) * 2022-05-27 2022-11-18 浙江博伦博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内衣面料的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n et al. Self-enrich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remarkable 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performances
CN106637992B (zh) 一种可用于光动力抗菌的纤维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246280A1 (en) Resin Powder Containing Aluminum Salt,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the Same, and Resin Composition, Phosphorus Adsorbent, Antibacterial Agent or Antifungal Agen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3444265A (zh) 一种功能化二氧化钛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63983A (zh) 一种纳米银过氧化物复合杀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0334A (zh) 一种光动力治疗伤口感染用的复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2404B (zh) 纳米银复合抗菌杀毒材料
WO2021068537A1 (zh) 具有除甲醛和异味功能的皮革和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18569A (zh) 一种抗菌透气型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内裤
CN105256650B (zh) 一种纳米纤维素固载乳酸/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多功能造纸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Ying et al. Antibacteri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ic materials
CN111500127A (zh) 广谱长效抗菌涂层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344B (zh) 一种抗菌除臭氨纶包覆纱
CN113693080A (zh) 一种石墨烯离子杀毒抗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Purwanti et al. Natural and synthetic antimicrobials agent for textile: a review
CN112779767A (zh) 一种用于纤维纱线以及布料的抗菌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1251A (zh) 纳米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纤维材料与应用
CN109281161A (zh) 一种多功能粘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17668A (zh) 一种功能性丝瓜络再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1675A (zh) 一种纳米复合抗衰老防癌多功能纺织品整理剂
CN108251965A (zh) 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3618A (zh) 一种自组装氧化壳聚糖/绿原酸复合纳米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5502B (zh) 一种石墨烯抗菌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8160052B (zh) 一种高效空气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077077A (zh) 纳米银抗菌合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